通過寫教學反思,我們可以記錄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成教學反思可以增強我們的教學科研意識,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有夢教學反思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閱。
有夢教學反思篇1
高二語文教學工作告一段落,感覺自己盡心盡力了,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仔細回顧起來,感覺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總結,需要提高。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甚至有些學生漠視語文,表現(xiàn)出了種種的消極心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夠,效率不高,確實值得反思?,F(xiàn)在我結合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不正確心態(tài)和解決方法做一下歸結。
一、學生的不當心態(tài)
1、漠視心理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文想寫多長就寫多長,不問質量與字數(shù),不關心老師給出的分數(shù)。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敷衍心理
一些學生學習被動,你讓他學點他就學點,你不說,他就不學。你讓他背書默寫,他磕磕巴巴也能背上來,但一寫就出現(xiàn)錯別字。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提問時,有“我已學過了”的回答;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焦慮心理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颍M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焦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心理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雖然老師提出要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但其充耳不聞。真正遇到與教材有關的題目時,卻做不好。
二、自己的解決辦法
1、變更教學的內(nèi)容
課堂上需注意充分調(diào)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諸方面素質的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主動把教師“一言堂”奪取的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本前提。如果只停留在滿足于口頭上、認識上的轉變觀念,不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變革教學行為,課堂上便不會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有鑒于此,我認為,應樹立“五不”意識,即: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不暗示;凡是學生能自主探索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教師應甘愿成為課堂的配角,不與學生搶風頭。
2、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進行成功教育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俗話也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二階段的學生更為重要。對于學困生,要鼓勵和引導他們,不能讓他們自暴自棄,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嘗試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自己邊教學邊總結。
有夢教學反思篇2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揭示當時的背景和形勢。第二自然段敘述了紅軍戰(zhàn)士們爭著到茅坪去挑糧。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講了朱德加入了挑糧的隊伍,戰(zhàn)士們怕他累著,藏了他的扁擔,但他又連夜做了一根,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全文沒有一句對話,但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紅軍指揮官的形象,而且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革命戰(zhàn)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參與當時的艱辛,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感同身受,激發(fā)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在課堂上逐步培養(yǎng)。教學這一課時,我通過“多讀課文”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成功之處
1、講授本課,我從題目入手,采用層層問題展開教學:這是一根怎樣的扁擔?朱德拿這根扁擔干什么?朱德為什么在扁擔上刻了“朱德的扁擔”?把難點一步步地剝離,一個一個突破。
2、我從重點內(nèi)容入手,一開始就讓孩子們明白挑糧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讓學生體會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yǎng)了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處
1、在指導書寫時,僅僅是借助課件,而沒有進行示范寫,學生印象不夠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較長,課文講述的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經(jīng)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學中沒有把握好分寸,應多利用一些現(xiàn)代化的工具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這樣教學起來就不會那么辛苦。因此,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四、改進措施
“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痹诮窈蟮慕虒W中,我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當然,還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fā)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xiàn)出廣大戰(zhàn)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nèi)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zhàn)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zhàn)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jīng)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地送給他一個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二、成功之處:通過讀圖回答問題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積極、這年的鼓勵,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處:本文的時代背景比較遠了,學生在學習此類課文的時候,有一定的時代距離感,因此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課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覺。
四、改進措施: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中的“不遠處”來體會當時環(huán)境的危險。
【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朱德的扁擔》是一篇紀念抗戰(zhàn)時期,贊揚人物品質的文章。為了讓學生能產(chǎn)生情感共鳴,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進行了情景創(chuàng)設,然后層層推進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小組學習。在小組學習討論交流時,我以讀為基礎,充分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在進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孩子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lián)系理解重點詞句,積累好的詞句、進行說寫訓練,初步感受作者組織語言、運用詞語的方法,促進由讀到寫的遷移,為他們今后的語言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在課堂上,隨時會有學生靈光的閃現(xiàn),如何抓住學生的這些語言,將它們與理解文本很好地結合,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需要仔細研究和學習的。
有夢教學反思篇3
?葡萄溝》這篇課文是一篇充滿濃郁風土人情的文章,課文“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為主線貫穿全文,主要介紹了新疆葡萄溝的葡萄品種多,產(chǎn)量高,老鄉(xiāng)熱情好客,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點。以此來引發(fā)同學們對葡萄溝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實習生王xx老師執(zhí)教了這篇課文,下面結合講課談談我的看法。
我認為本次講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1、利用猜謎語的形式來導入課題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
2、在自主識字這一部分采用了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讀的方式,使教學過程更加豐富多彩,不枯燥,也能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
3、在讀課文這一部分,采用同學之間互評的方式,再找讀的好的同學進行再次朗讀,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還可以互相學習,以資鼓勵;
4、在精讀課文時能夠結合圖畫比如五光十色的水果,陰房等圖片來加深學生對本課的印象。
5、課堂氣氛較好,孩子們能夠暢所欲言。
第一次講課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板書課題后,沒有讓同學們齊讀課題,只是讀了“葡萄”二字,題目是課文的“眼”,要讓同學們讀課題,才能更快的把握課文所講內(nèi)容;
2、展示葡萄溝資料時,指名讓同學讀葡萄溝資料的時候磕磕絆絆,妨礙其余同學更好的理解葡萄溝;3、初讀課文遺漏了整體感知這一部分,不能引導同學們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把握;
4、對于同學的評價語太過于單一,幾乎都是“很好”,沒有針對不同同學的不同回答作出針對性的評價;
5、指導寫字時,板書不夠美觀,粉筆字不夠漂亮;
6、在精讀課文時,課文進行的太快,沒有把握好時間,只用了25分鐘就講完了全文;
7、老師講的太多,學生們讀的太少,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都是老師代替讀的,老師讀的過多,無法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學生在下面小動作不斷,教師也沒有發(fā)現(xiàn),也無法引發(fā)情感的共鳴;
8、對于課堂一些突發(fā)狀況處理的不好,比如有的同學只是盲目舉手,并沒有認真思考問題,答不到點子上。
有不足要通過不斷的改進來使自己的課更加完美:
1、在導入猜謎語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問同學們是如何猜出葡萄來的,以便加深本課印象;
2、在讓同學讀課件所展示的葡萄溝資料的時候,如果有同學們不熟悉的字詞,老師應該范讀一遍;或者是讓語言功底較強的同學起來讀,以便同學們能夠更好地了解葡萄溝;
3、在讀字詞的時候,可以增加些記字的方法來加深同學們對字詞記憶的印象,比如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誰準堆—維);聯(lián)系生活識字(梯—電梯,維—維生素)等;
4、本文語言生動,要設計多種活動引導學生讀書,讓同學們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通過讀表達對葡萄溝的喜愛,贊美。比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nèi)說說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而不是老師一味地講解;
5、鼓勵同學們多讀優(yōu)美的語句:比如引導同學們讀一讀是哪些語句使他們喜歡上葡萄溝的?看插圖說話,比一比誰用上的詞語多(喜愛,茂密,五光十色,熱情好客…),也可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
總之,要上好一堂課,并不僅僅是背誦教案,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課堂中要盡可能的多讓學生參與進來;其次是要控制好教學時間,分清主次,語速不可過快也不能過慢,聲音要洪亮有感情,不能軟綿綿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重視學生的讀,要讓學生多種方式讀,反復讀,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僅僅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孩子才是課堂的主人;總之,上好一堂課并不是容易的,要多加練習,不斷反思,彌補自己的不足。
有夢教學反思篇4
?從現(xiàn)在開始》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之王”,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敬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敬動物們的個性,它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護,最后成為“萬獸之王”。故事告訴學生要懂得尊敬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敬他人的道理。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樂于實踐,我根據(jù)他們的心理特征及認知規(guī)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為了很好的落實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情境創(chuàng)設貫穿始終,上課伊始便讓孩子們扮演成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我自己則是獅子大王,孩子們跟著我一起參加森林里的萬獸之王競選大會。同時,我還準備了參選卡,課堂中表現(xiàn)突出的小動物們也有資格參加“萬獸之王”的競選,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切實的讓學生參與到了課堂之中。
2、游戲闖關,快樂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為了提高教學效率,一方面我設置了闖關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其次,靈活運用了多種識字方法。如:用字謎:“關上小耳朵”來教學“鄭”字;通過圖片展示,直觀感受后理解朗讀“笑瞇瞇”;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認識了“輪”。多種識字方法的靈活運用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3、直觀體驗,朗讀感悟
闖過生字關,我?guī)ьI孩子們來到競選現(xiàn)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朗讀訓練為主,由于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角色的特點進行朗讀,于是在指導學生朗讀獅子宣布的命令時,我除了做好示范,還讓他們回憶學習“萬獸之王”時所講的獅子大王應該具備的氣質,引導孩子讀出獅子的威風與霸氣。而在體會貓頭鷹的“神氣極了”時,我讓學生先觀察貓頭鷹的動作與表情,從直觀上先感受貓頭鷹的“神氣極了”,再帶上動作自由練讀,并適時請學生上臺表演讀,這樣,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讀出了獅子的威風,更讀出了貓頭鷹的神氣。
4、想象說話,理解詞語
在研讀文本時,我發(fā)現(xiàn)這篇課文有很多的空白點,例如大家聽了貓頭鷹的話后都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會議論些什么呢?哪些動物會叫苦連天?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切身體會進行自主交流。比如:在理解“叫苦連天”時,我先以小燕子做示范,再問學生:你是什么小動物???貓頭鷹大王的命令給你帶來了哪些苦惱?這些空白點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
5、悉心指導,落實寫字
課堂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指導學生書寫。新課程標準提出:一、二、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十分鐘進行書寫練習,于是,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字形,通過觀察比較,學生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又做到認真板書示范,向學生講明書寫的要求,使學生了解書寫規(guī)范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在練習寫字時,就能把握漢字方正、美觀的特點了。
雖然,在教學時我從重點詞語入手,抓住“神氣極了”、“議論紛紛”、“叫苦連天”等詞語,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深入與文本的對話,引導學生想象童話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進而體會童話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這方面,我感覺較好的完成了教學設想,但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也顯露出一些問題:面對學生不同層面的展示,我的評價語不夠豐富,童趣不夠,導致朗讀水平稍欠缺的孩子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在以后的課堂中要朝著這方面努力,多關注各個層面的孩子,讓課堂更加高效。
有夢教學反思篇5
20xx年12月25日,星期二第三節(jié)課,作為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健康課堂的研究與實驗》的子課題《構建多種健康課堂的基本流程和模式框架》課題組成員之一,按課題組的安排,我在學校物理實驗室講了一節(jié)健康課堂的入門課——《測量物質的密度》。在評課中,課題組的成員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數(shù)學、物理、化學這樣的理科學科是否適用導學案,而起因則是因為我的這節(jié)實驗課課堂與導學案完全脫節(jié)。
原來這節(jié)課的導學案我是照抄照搬現(xiàn)在九年級同事的本節(jié)導學案的(原導學案附后),今年八年級啟用新教材,而九年級教材沒變,導致八年級第六章與九年級第十一章內(nèi)容相同,我僅僅作了簡單的修改。結果在課堂中出現(xiàn)了下列問題:
1、雖然有導學案,但是我和學生們根本沒用一秒鐘,導學案形同虛設,從而導致課堂中自學導學、交流協(xié)作、展示激勵、深化引領、鞏固拓展這些環(huán)節(jié)沒有做或體現(xiàn)不出來。因為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能用天平和量筒正確地測出液體(鹽水)和固體(小石塊)的密度,而事實上學生在自學導學上就耽擱了太多的時間,有很多學生10分鐘只填寫了兩個空,我問了他們,都說自學導學部分太難,看不懂。最終我為了保證教學重點得到落實,而不得不硬著頭皮連自學導學這一環(huán)節(jié)都擱置了,更加不談展示激勵了,因為這時很多組實驗根本就未做好,展示什么呢?
2、課堂中難點未能突破。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學生能分析出所測物質的密度偏大(或偏小)的原因并及時更正,有三個組測得的鹽水的密度大于2g/cm3,有一個組測得的小石塊的密度小于1 g/cm3,這樣的結論很顯然都是錯誤的,但由于時間所限,只能由我簡單講了,學生沒有用實驗驗證,似懂非懂。
3、沒有有效的展示激勵的措施。在教學中,面對著12個小組,我只能一組一組地巡視,做的好的說一聲好,做的差的指出不當之處,組與組之間無法進行對比,沒有交流,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究其原因,是因為備課時沒有備學生,不該利用三年級的導學案,不是這份導學案不好,而是學生不同。初二上學期的學生剛剛接觸到物理,不說很多實驗器材不知如何使用,也不說如何來設計一份誤差最小的實驗方案,僅僅是這個物理實驗室也是學生第二次進來,這樣狀況的學生怎能與初三的學生相比呢?這節(jié)課的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
痛定思痛,我接受了蘇校長的建議,重新設計了一份導學案,又邀請課題組的成員于12月28日(周五)在我?guī)У牧硪粋€班講了這一節(jié)課,效果得到課題組成員和學生的一致認同,我也自覺滿意。這份導學案有如下特點:
1、自學導學、交流協(xié)作、展示激勵、鞏固拓展部分都大為簡單、簡化,都緊緊扣住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絕不拖泥帶水,做到了在有限的時間里達成教學的三維目標。
2、創(chuàng)新了展示激勵的方法。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實驗結果記錄表格(如下圖所示),只記錄12個組所測得的最終結果(鹽水的密度和小石塊的密度),而且說明誰先測出來誰先填寫表格,前三名的和單個的都會獎分,能夠找出其他組錯誤之處的組或個人也給予高額的獎分,這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對個別的落后組也是一種激勵。這種簡單的做法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驚人的效果,得到了課題組所有成員的肯定。
組 別
鹽水的密度(g/cm3)
小石塊的密度
(g/cm3)
組 別
鹽水的密度(g/cm3)
小石塊的密度
(g/cm3)
一組
七組
二組
八組
三組
九組
四組
十組
五組
十一組
六組
十二組
3、教學的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由于導學案主要體現(xiàn)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而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合作、交流。例如我在設計時預想到學生在設計試驗步驟是會有幾種方法,但在實際上課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試驗方案有很多種,這是我上課之前沒有想到的,學生在討論方案時,各抒己見十分活躍,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討論之中去,對學生的這種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動,我也給了他們充分的展示機會。另外第六組所測得的兩個物理量怎么測都偏小,這時組長要求我給他們換一架天平,換后,他們一下子就測出了正確的結果,真正體會到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避免了單純炒冷飯的尷尬境地,讓學生感到有趣、有得,從而真正達到學習的目的,我也及時稱贊了他們。
從這兩節(jié)課取得的迥異的效果來看,導學案作為采取引發(fā)式教學的一種媒介和手段,能讓教師水到渠成地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和管理好自我情緒,否則就會回到原來填鴨式教學的老路上來,因而可以得出結論:導學案也非常適用于物理的教學。只不過每一節(jié)課的導學案都要教師自己動手編制,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要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在教學中還要以學生為主體,要真正放手,同時要能不斷創(chuàng)新激勵評價方法,激發(fā)出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興趣。
有夢教學反思篇6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的心所透視到的奧秘,往往是成人無法理解的,而故事中的“非真實世界”帶給幼兒的真實力量也是成人無法揣度的。故事似乎永遠是幼兒最喜歡聽、百聽不厭的,其作品中的情節(jié)性、人事物的關系、時空的轉換、場景的變化,具有較強的動態(tài)感、表演性,適合幼兒的角色扮演,讓幼兒進入亦真亦幻的虛擬世界,體現(xiàn)了幼兒的游戲精神。每次講故事時,幼兒的眼神就仿佛閃亮的燈光,投射在老師身上,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想象的翅膀帶著幼兒在故事的國度里飛翔。結合幼兒的興趣及季節(jié)特征,于是乎就產(chǎn)生《拔蘿卜》的文學主題活動,進而引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理解故事內(nèi)容,在老師的引導下能簡單的復述故事,學說主要的對話。
3、能夠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教學難點、重點:
重點:在活動中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難點:簡單復述故事并能說出主要對話
活動準備:
角色的胸飾、故事背景的裝飾、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流程:回憶故事——共同講述——表演故事
活動指導:
一、回憶故事
出示蘿卜
師:看這是什么?
這是老公公種的一個蘿卜,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卜越長越大。后來啊老公公想把蘿卜拔出來,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動,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
講述故事
師:1、老公公每天都對蘿卜說什么?。?/p>
2、蘿卜長的很大很大的,老公公想怎么樣?。?/p>
3、老公公一個人有沒有把蘿卜拔出來啊,他請誰來幫忙啊?老公公是怎么說的?老婆婆是怎么回答的?
提醒幼兒注意老公公老婆婆說話的聲音和語氣
4、老公公老婆婆兩個人有沒有把蘿卜拔出來啊,又請誰來幫忙了,老婆婆是怎么說的,小姑娘是怎么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還有小姑娘有沒有把蘿卜拔出來啊,又請誰來幫忙啊,小姑娘是怎么喊的,小花狗是怎么回答的?
6、這時候蘿卜有一點點動了,可是還沒有拔出來,又請誰來幫忙啊,小花狗是怎么喊的,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邊講邊問,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
師:最后大家共同努力終于把蘿卜拔出來了,一個人能不能拔出來?。看蠹业牧α看蟛淮蟀。?/p>
二、共同講述
師:小朋友和老師一塊把這個故事再講一遍好不好?
教師旁白,引導小朋友說對話。
師:蘿卜是怎么拔出來的?
三、表演故事
師:下面我請小朋友來表演這個故事
分配角色
在表演是提醒幼兒模仿人物的聲音以及走路時的姿態(tài)
教學反思:
?拔蘿卜》這節(jié)課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課堂氣氛溫馨又不失活躍,孩子的參與意識很強,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在故事中我們又領悟到“人多力量大”這樣一個道理,活動結束時,還有些孩子意猶未盡,由于活動時間有限,孩子們中能被老師叫起來表演的人只有少數(shù)。于是活動后,我把頭飾、圖片等放入語言活動區(qū),設置情景,讓幼兒自由表演或創(chuàng)編。以后的語言活動,我應多加一些表演活動,這樣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表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自信心。
有夢教學反思篇7
一、數(shù)學教學不能只憑經(jīng)驗
從經(jīng)驗中學習是每一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jīng)驗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
明顯的,就數(shù)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jīng)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一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jīng)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復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jīng)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是“職業(yè)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fā)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jīng)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shù)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shù)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shù)學的反思、對教數(shù)學的反思。
1.對數(shù)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shù)學的思考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shù)學的思考,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shù)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簡言之,教師面對數(shù)學概念,應當學會數(shù)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shù)學,即了解數(shù)學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shù)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shù)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并不是一張白紙——對數(shù)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shù)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qū),因為師生之間在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課后反思的數(shù)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shù)學的反思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fā),但反思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三、第二節(jié)教學反思的四個視角
1.自我經(jīng)歷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把自己學習數(shù)學的經(jīng)歷作為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參照,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都學過數(shù)學,在學習過程中所品嘗過的喜怒哀樂,緊張、痛苦和歡樂的經(jīng)歷對我們今天的學生仍有一定的啟迪。
當然,我們已有的數(shù)學學習經(jīng)歷還不夠給自己提供更多、更有價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們可以“重新做一次學生”以學習者的身份從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動,并有意識的對活動過程的有關行為做出反思。
2.學生角度
教學行為的本質在于使學生受益,教得好是為了促進學得好。在新課程實驗中,學習分段函數(shù)時,讓學生去了解出租汽車的出租費用、或家長工資中的扣稅標準,并寫出調(diào)查報告。
在講習題時,當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時,特別是一些奇思妙解時,學生表面上聽懂了,但當他自己解題時卻茫然失措。
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要講的問題設計的十分精巧,連板書都設計好了,表面上看天衣無縫,其實,任何人都會遭遇失敗,教師把自己思維過程中失敗的部分隱瞞了,最有意義,最有啟發(fā)的東西抽掉了,學生除了贊嘆我們教師的高超的解題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獲呢?所以貝爾納說“構成我們學習上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3.與同事交流
同事之間長期相處,彼此之間形成了可以討論教學問題的共同語言、溝通方式和寬松氛圍,便于展開有意義的討論。
由于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相似、所面對的教學對象知識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展開對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設計教學活動、相互聽課、做課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話題包括:我覺得這堂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我覺得這堂課比較糟糕的地方是……;這個地方的處理不知道怎么樣?如果是你會怎么處理?我本想在這里“放一放”學生,但怕收不回來,你覺得該怎么做?我最怕遇到這種“意外”情況,但今天感覺處理得還可以,你覺得怎樣?
4.文獻資料
學習相關的數(shù)學教育理論,我們能夠對許多實踐中感到疑惑的現(xiàn)象作出解釋;能夠對存在與現(xiàn)象背后的問題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能夠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學經(jīng)驗;能夠更大限度的做出有效的教學決策。閱讀數(shù)學教學理論可以開闊我們教學反思行為的思路,不在總是局限在經(jīng)驗的小天地,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有哪些與特定的教學情境有關、哪些更帶有普遍的意義,從而對這些行為有較為客觀的評價。能夠使我們更加理性的從事教學反思活動并對反思得到的結論更加有信心。更為重要的是,閱讀教學理論,可以使我們理智的看待自己教學活動中“熟悉的”、“習慣性”的行為,能夠從更深刻的層面反思題目進而使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教師的職業(yè)需要專門化,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不可或缺的,它的最為便利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徑是教學反思。沒有反思,專業(yè)能力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學反思的對象和機會就在每一個教師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