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完成的時候,大家務必要強調聯(lián)系實際,通過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看出教師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動中找到與之對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活動重點:認識紅黃綠,感受色彩美
活動難點:能找到對應顏色
活動過程:
一、引出活動
教師出示三張大圓,提問是什么顏色?重點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二.尋找相應的顏色,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1.游戲“小圓寶寶找媽媽”。
先請幼兒說說身上小圓的顏色,然后根據(jù)教師出示的大圓顏色按照教師口令如:“紅顏色小圓寶寶學小兔跳到媽媽身邊”,“藍顏色寶寶學小鳥飛到媽媽身邊”等,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2.游戲“大灰狼來了”
(1)、(先在地上鋪上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報紙,報紙上分別畫有三種顏色的大圓圈),小圓寶寶聽音樂在場地四周散步,音樂一停大灰狼就來了,小圓寶寶得馬上找到一個家躲起來,否則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兒游戲兩邊)
(2)、提出新的游戲要求,引導小圓寶寶找相應顏色的大圓媽媽。
小圓寶寶等音樂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家躲起來,否則還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兒游戲兩邊)
三.大灰狼被趕走了,幼兒聽音樂跳舞慶祝結束。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空氣是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物質。
2.初步了解空氣流動產生了風,以及空氣與人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條形的氣球11個、圓形氣球1個、充氣動物玩具2個、一個打火機、一根香條、5支小蠟燭、5個燒杯、一把扇子。
2.風車圖片ppt。
3.關閉活動室的窗戶。
活動過程:
一、師幼通過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及特點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
師引導幼兒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聞,感知空氣無色、無形、無味的基本特征。
設計意圖:
通過深呼吸讓幼兒感知空氣的存在,直奔主題,同時又很巧妙地滲透了空氣的基本特點,激發(fā)幼兒對空氣的關注興趣。
二、師幼通過“改造”氣球感知空氣的變形
1.老師出示不同形狀的氣球,以及不同形狀的充氣玩具。
2.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形狀。
3.引導幼兒思考這些玩具為什么能鼓起來?
(幼兒討論)
4.師小結過渡:這些玩具能鼓起來是因為里面填充了空氣??諝鉀]有固定的形狀,把它裝在圓形的容器里,它是圓的;把它裝在長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長方形的;裝在兔子的氣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狀了。空氣是會變的魔術師,老師請你們來看看空氣是怎么變形的。
5.老師取出一個條形狀的氣球,通過擠壓把它設計成一小狗模樣。
6.把10個條形狀的氣球分發(fā)給幼兒進行造型設計。其余幼兒注意觀察這些條形狀氣球的變化。
幼兒進行操作老師表揚心靈手巧的幼兒。
7.拓展過渡:空氣是個魔術師可以任意改變形狀,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東西和他一樣沒有固定的形狀,你能想出來嗎?
幼兒思考,交流。
師小結:像空氣一樣的氣體,像水一樣的液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比方說天上的云、霧、風,我們吃的油等等。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去主動發(fā)現(xiàn)空氣是沒有固定形狀的。結尾的拓展是對幼兒好奇心的培養(yǎng),讓幼兒學會聯(lián)系生活中的所見進行比對從而擁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三、通過造風實驗感知空氣流動產生風
1.師打開活動室的窗戶,引導幼兒感受有什么東西吹進來了。
2.師用打火機點燃一根香條,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輕輕扇動,讓幼兒觀察煙的方向,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煙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扇子的扇動使空氣流動了)
3.師讓全班幼兒用手對著臉扇一扇,看看會產生什么?(有一股風)
4.請一名幼兒拿著一個圓氣球,然后對著另一名幼兒的臉,放掉氣球里的氣,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5.啟發(fā)幼兒思考風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幼兒交流)
6.師小結補充:通過剛才的幾個小實驗我們知道空氣流動產生了風。風有時大有時小??諝馀艿每欤L就跟著快,空氣跑得慢,風就跑得慢。
7.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如果我們在一個小房間里感覺悶時要怎樣呢?夏天,小朋友感覺熱怎么辦?冬天,在外面感覺風很大很冷的時候,該怎么辦呢?早晨起床,房間里氣味很不好,應該怎樣呢?
8.知識拓展:ppt出示風車圖片,告訴幼兒人們利用風的力量可以發(fā)電。
設計意圖:
在感知風的形成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主要設計了四個體驗步驟來感知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這一科學知識:感知自然風——扇子扇動的風——手扇動的風——氣球放出的風。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學會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風,實現(xiàn)知識和生活的鏈接。關于風的知識拓展,是為幼兒打開又一扇科學探究之門。
四、通過捂鼻試驗,感知空氣與人的關系
1、無色、無味、無固定形狀的空氣和我們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呢?我們來做個實驗:用小手把鼻子捏緊,緊閉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為止。
2、師引導幼兒思考交流剛才為什么會感覺難受。
3、師小結: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長時間吸不到空氣,我們就呼吸困難了,所以睡覺的時候,一定要把腦袋放在被子外面,這樣我們就能吸到空氣了。
設計意圖:
此環(huán)節(jié)除了讓幼兒親身感受空氣是人賴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還將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識滲透其中,讓幼兒學科學,用科學。
五、通過蠟燭熄滅實驗,了解空氣的助燃性
1、我們的生命離不開空氣,火其實也離不開空氣,老師給你們做個實驗:先點燃一根蠟燭,然后用一個燒杯罩住,過一會兒,把燒杯拿掉,看看蠟燭怎樣了。
2、師請5名幼兒到操作臺前做同樣的實驗。
3、小朋友們現(xiàn)在知道了火離不開空氣,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鍋著火了,的滅火辦法是什么呢?
幼兒討論交流。師小結:對于著火的油鍋,讓火苗碰不到空氣的辦法是快速蓋上鍋蓋。
設計意圖:
這個環(huán)節(jié)緊扣課題,突出空氣的“神奇”,讓幼兒逐步加深對空氣的好奇心。同時也是滲透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引導幼兒學會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師總結延伸
空氣就是這么神奇,風離不開它,我們離不開它,連火也離不開它呢,還有哪些東西離不開它呢?它究竟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們平時可要多聽、多看、多問、多想,就會有許多發(fā)現(xiàn)哦!
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僅僅靠幾節(jié)科學活動課是遠遠不夠的,老師必須讓每節(jié)科學活動課都長滿向外不斷延伸的觸角,這樣的科學活動才是有生命力的。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3
[目標預設]
1.嘗試用游戲棒架起彩泥的方法,發(fā)現(xiàn)“三腳架”具有穩(wěn)定性。
2.在制作“三腳架”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并樂意解決問題。
3.喜歡科學探究活動,體驗操作和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游戲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簽、鈴鼓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初次嘗試用筷子把彩泥撐起來。
1.出示游戲棒和橡皮泥。
(1)這是什么?我們平時是怎么玩的?
(2)看誰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在桌上,想接受挑戰(zhàn)嗎?(想)那待會就請小朋友去試一試,可以多選幾根游戲棒哦,然后稍稍用點力插進橡皮泥里,插完后要稍稍調整角度,松開手試試會不會倒,會倒就說明還沒有成功,還需要在繼續(xù)試,如果能撐起來不倒,說明你成功了,那就請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動,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嗎?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試試看。誰能用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讓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站在桌上?看看你用了幾根筷子?
2.幼兒自由嘗試,教師指導。
3交流嘗試結果。
(1)你們都成功了嗎?你用了幾根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的?
(2)師:誰來介紹下,你成功了沒有?你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的?你是用什么辦法讓筷子起來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師小結:我們在做的時候,每根游戲棒的一頭插在橡皮泥的中間,要靠靠攏,高度一樣高,下面呢,要分分開,才能將橡皮泥撐起來的哦。(比較幼兒的作品,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棒必須撐開才能站起來)【評析:“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我利用孩子們在玩游戲棒的過程中提出游戲目標,要幼兒用一些游戲棒和橡皮泥結合,使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直立著靠在一起不倒下。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先試,在試試玩玩中對于結果也很驚奇?!?/p>
二、第二次探索,嘗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
1.交代操作要求。
師:剛剛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沒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會老師給你們機會繼續(xù)完成!那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zhàn)咯!你準備好了嗎?那聽清楚了:我想請你們試一試,用最少的游戲棒將橡皮泥穩(wěn)穩(wěn)地撐起來。是用最什么的游戲棒將橡皮泥撐起來?是要比一比誰用的游戲棒最少哦?再試試看吧!
2.幼兒探索,教師指導。
3.交流操作結果。
你最少用了幾根游戲棒把橡皮泥撐起來了?(3根)有沒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結。
我們發(fā)現(xiàn),圍繞一個中心點,把三根游戲棒搭成一個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穩(wěn)固地把橡皮泥撐起來。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評析: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提出用最少的小棒使其站起來,很多幼兒在第二次操作中帶著游戲的目的來操作,對活動越來越感興趣。這一系列操作活動試圖通過活動來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xiàn)象?!?/p>
三、介紹各種“三腳架”,結合生活,談談三腳架的作用。
1.人們根據(jù)這個發(fā)現(xiàn)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看見過三腳架?它有什么用?
2.用課件演示各種三腳架。
老師帶來了幾張圖片,看看它們的三腳架在哪里?請你找出來?(請幼兒用筆劃出三腳架的位置)(1)(出示相機三腳架圖片)師:看看這是什么三腳架?他有什么用啊?(拍照的時候可以把照相機放在上面,這樣拍照就更穩(wěn)更方便了)(2)(出示畫畫三腳架)師:那這個是什么三腳架?(可以在上面畫畫,有了這個三腳架啊,就可以把紙架在上面畫畫了,很方便)(3)(出示三腳凳圖片)師:看看這張凳子和我們坐的不一樣吧,它有幾只腳?所以我們叫它三腳凳。(4)(出示多層三腳架)師:這個呀是多層三腳架,它的每一層都可以用來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東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5)(出示架子鼓圖片)師:看看這張圖片中哪里有三腳架?圓圓的那個可以敲出聲音來的是什么啊?(鼓)在鼓的下面有三腳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評析:通過幼兒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三腳架”支撐的原理,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圖片講述生活中的“三腳架”,提升幼兒的知識經驗。幼兒在觀察過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了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p>
四、用三腳架原理制作“架子鼓”,體驗成功的樂趣。
1.介紹材料及制作要求。
這里有一些竹簽和扭扭棒,請你們用“三腳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個鼓架,把鈴鼓撐起來。一個人拿住竹簽,一個人用扭扭棒把竹簽扎緊,注意要多扭幾圈。再把三根竹簽撐開來,擺成三腳架的樣子。(請個別幼兒配合示范)【評析:中班的孩子都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經驗,但合作的能力需要在各種活動中不斷加以鞏固和提高的。而對于科學活動來說,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方法和技能無疑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老師也有意識地在活動中設計了合作的要求,讓幼兒在學習同伴互助、有效利用同伴資源的同時學會交流與分享,從而獲得共同發(fā)展?!?/p>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提醒幼兒一定要把竹簽扎緊。
3.展示作品,請幼兒演奏,感受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比較正方形和正方體、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個,內裝有正方體1個、長方形體2個(一個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
3.幼兒操作用小正方體、長方形體。
?活動過程】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教師: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須用指定的形體,我們要想幫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來認識一下用什么樣的形體。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導入活動。
放入6張一樣大小、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取出一個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有6個面)。
(2)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驗證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6個面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師放入神秘袋中6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分別兩兩相同大小),變出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
長方體和正方體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2)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6個都是長方形),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都是長方形的。
(3)教師從神秘袋中變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提問幫助幼兒認識這種長方體的特征。
這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有6個面,4個面是長方形的,2個面是正方形。
(4)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3.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幫小兔子搭房子,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師:我們認識了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就開始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老師前面的筐子里只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形體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4.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蔬菜的外形特征,并能說出它的名稱。
2、初步理解光滑和粗糙的概念。
3、鼓勵幼兒多吃蔬菜,體驗品嘗蔬菜的樂趣。
活動準備:不同種類的蔬菜若干。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感知蔬菜外形特征,體驗光滑和粗糙,并能說出名稱。
1.師: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兩樣東西,它們藏在了布袋里,你們想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嗎?請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猜一猜里面可能是什么?
師:這個摸上去很光滑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打開看一看。西紅柿是什么樣子的?(幼:圓圓的、紅紅的)教師出示西紅柿圖片,并用圖標做記錄。
2、師:咦?那這個口袋的東西摸上去會有什么感覺呢?誰愿意來摸一摸?這個很粗糙的東西會是什么呢?(幼兒猜測)老師把它請出來,教師出示黃瓜,并用圖標做記錄做記錄。
二、選一選,送一送,根據(jù)蔬菜的光滑和粗糙進行分類,鞏固概念。
師:今天陳老師給小朋友們還準備了一些蔬菜。這些蔬菜里面有哪些摸上去是光滑的,有哪些是粗糙的。請小朋友們摸一摸,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拿的是什么蔬菜,它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
師:現(xiàn)在我們把蔬菜寶寶送回家,是光滑的放在貼橫線標記的筐子里,是粗糙的放在貼波浪線標記筐子里。幼兒操作,驗證送的是否正確。
三、品嘗蔬菜。
師: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真棒!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2種蔬菜,請小朋友們品嘗品嘗。是西紅柿和黃瓜。這2種蔬菜洗干凈就可以直接吃了,有的蔬菜要燒熟了才可以吃的。你們想吃嗎?(幼:想)吃蔬菜對我們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可以補充我們身體里的維生素,滋潤皮膚,補充營養(yǎng),小朋友們要多吃蔬菜?,F(xiàn)在自己去品嘗一下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里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并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游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游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游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后比較家里各種東西的粗細并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qū)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qū)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戲"奇妙的口袋"。
游戲規(guī)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里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回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fā)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回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xù)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xù)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7
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里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數(shù)量略多于幼兒人數(shù))。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過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xx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水果? (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么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么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 (兩手拇指與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愿意和它握握手嗎? (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后,激發(fā)幼兒產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建議
1.常見的水果和比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對,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見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較特殊的水果了。
2.現(xiàn)在的幼兒知識經驗都較豐富,介紹常見的水果可由幼兒自己來介紹。
當幼兒介紹自己拿來的水果時會有一種自豪感。
3.活動可延續(xù)為一個半日活動。前半部分介紹各種水果,盡可能讓幼兒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讓幼兒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來布置和裝飾環(huán)境。
4.若照片較難收集,可用各種畫報或宣傳廣告圖片來代替。
5.將帶來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個活動繼續(xù)用。
幼兒園科學活動設計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觀察實驗,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產生的作用越大。
2、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思考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釘上四顆釘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鉛筆、充氣的氣球、桌子。
?活動過程】
一、玩一玩:
1、幼兒模仿小雞、小天鵝聽音樂在沙池中做游戲。觀察游戲后留下的腳印。
2、提問:學小雞、小天鵝走,留下的腳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鵝走時全腳掌著地,腳印是平平的。
(2)小雞走時腳尖著地,留下的腳印是深深的。
二、幼兒探究活動一。
1、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2、試一試。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勁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勁按小桌子。
3、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4、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桌面朝下時,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點。
(2)把桌子正放時,可看見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三、幼兒探究活動二。
1、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勁按玻璃杯。
2、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3、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杯口朝下時,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時,杯子幾乎不往沙子里陷。
四、幼兒探究活動三。
1、探究的問題:用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削尖),在兩個手指上留下的痕跡有何不同?
2、試一試。
幼兒用左右手指擠壓鉛筆的兩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4、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尖的頭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兒。
(2)另一個手指幾乎不出現(xiàn)痕跡。
五、幼兒探究活動四。
探究的問題:手指與手掌同時擠壓氣球兩側,氣球變化一樣嗎?
六、試一試。
1、幼兒用手指與手掌同時擠壓氣球兩側。
2、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3、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用手指壓的地方深深地凹進去。
(2)用手掌壓的地方沒有變化。
七、游戲:幫小雞過河。
小雞要過河,可是它的腳太尖,剛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幫助小雞過河?
1、給冰上鋪上薄板,讓小雞踩著板過河。
2、給小雞做一雙大鞋,讓它穿著大底鞋過河。
八、拓展思路。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鋪一張白紙,上面放一張復寫紙,再鋪一張白紙,脫掉襪子,用單腳踩在紙上,然后抬起腳拿起紙,在上下兩張紙上都看不到腳印。請幼兒用圓珠筆在白紙上輕輕寫字,上下兩張紙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