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角的教案通用6篇

時間:2022-11-09 作者:Lonesome 備課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規(guī)范,教案的制定是為了讓我們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角的教案通用6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角的教案通用6篇

認識角的教案篇1

課題:認識鐘表

教學內(nèi)容:

義課標實驗教材一冊第91~95《認識鐘表》。

教學目標:

1.知識點:通過觀察及自身的嘗試活動認識鐘;

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guān)系;(時針走一格時,分針要走一圈。)

掌握整點的含義;

知道整點時鐘面指針的規(guī)律。

2.訓(xùn)練點:

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比較熟練地認鐘面表示的時刻。

3.創(chuàng)新點:

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結(jié)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教學重點:

熟練的認時刻;體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整點和半點時鐘面指針的規(guī)律。

教學環(huán)境設(shè)計:

1、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2、反映學生一日生活內(nèi)容的作息時間表(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3、動畫課件一個,教具鐘面模型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嘗試情境,激發(fā)嘗試欲望,揭示課題

1.引入: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嗎?請看大屏幕。

2.出示雄雞打鳴的動畫。猜猜,雄雞打鳴了人們會干什么呢?

3.揭示課題:雄雞打鳴可以告訴人們時間,還有什么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鐘表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鐘表。

二.認識鐘面的自主活動

1.組織小組玩鐘,提出觀察任務(wù)。

(1)用獎勵的形式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個鐘來玩。(鐘面只有刻度、時針、分針、秒針)

(2)要求:在玩的時候,可以看看鐘面上有什么?再撥動鐘后的按鈕,看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開始玩吧。

2.學生自主玩鐘,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3.小組匯報玩鐘時的觀察結(jié)果。

(1)剛才小朋友玩了鐘,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你能指給大家看看嗎?(學生自己展示)

4.小結(jié):通過小朋友玩鐘,我們發(fā)現(xiàn)了3根針。又短又粗的——時針,跟我說:時針。較長的——分針,說一次:分針。還有又細又長的——秒針。撥動鐘后的按鈕,還發(fā)現(xiàn)了鐘面上的時針跑得慢,分針跑得快。

5.鞏固認鐘面:真能干!指針說名稱。

三.整時的教學

1.區(qū)別鐘面:換一個有12個數(shù)的鐘。

這個鐘面和剛才的鐘面比較,多了什么?對,這個鐘面上多了12個數(shù),它們是用來記錄刻度的。

2.認識實物鐘面上的時刻。

鐘由12點轉(zhuǎn)到1點,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時針走一格,分針走一圈。能說出來更好,不能說出也沒有關(guān)系。)鐘面表示的時刻,你知道嗎?

鐘由1點轉(zhuǎn)到2點,鐘面表示的時刻是多少?

3.出示3個模型鐘面,進行整時認識。

鐘面表示的時刻是多少?

3點也是3時。(同時板書)8時、11時。

4.整時的書寫:這個鐘面表示的時刻可以記為“3時”,還可以這樣寫:先寫一個3,然后寫2個小圓點,最后寫2個“0”。

你會用這種方法表示8時、11時嗎?(抽生板書,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書寫。)

集體訂正。

5.整時的特征:

(1)剛才我們認的3時、8時、11時,它們都是整時。請仔細觀察一下,整時鐘面上的指針有什么共同點?

(2)學生自由匯報。小結(jié):對,分針指著12的鐘面,肯定表示整時。

(3)整時特點的介紹:看看,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3,就是3時;時針指著8,就是8時;時針指著11,就是11時。

那么也就是說: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四.小明的時間安排表

1.過渡:你們會用這種方法認鐘表嗎?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認小明的時間安排表。

2.出示動畫。小明出場,提問:

(1)小朋友,你能說出我什么時候干什么嗎?

(2)對其中特殊鐘面提問:7時(什么時候的7時?)

12時(咦!怎么12時的鐘面上只有一根指針呢?)喔!原來12時,時針躲到分針后邊去了。

6時(6時鐘面的分針和時針有什么特點?)6時鐘面的時針和分針在一條直線上。

3.小結(jié)時間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順序呀!這樣的一天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的。那么你們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同組的小朋友說說。

五.撥鐘表練習

1.過渡:大家都說得很好,那么你們能把自己早上起床的時間用鐘表撥出來嗎?

2.學生撥鐘表,展示匯報。

如果出現(xiàn)學生有半點的情況,可以提問:這是整點嗎?為什么?對,當分針指著6,時針指著6和7之間,就是6時半。這種半時我們以后要學習。

3.請撥出晚上睡覺的時刻。展示匯報。

六.畫鐘面

1.過渡:大家學得很好!老師準備了小禮物送給大家。猜猜是什么?對,那么看這個鐘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請大家畫出時針、分針,表示出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播出時刻。

3.展示評比。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

今天我們認識了鐘表,那你們知道鐘表的由來嗎?請看:

古時候沒有鐘表,人們根據(jù)太陽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后來又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以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設(shè)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

關(guān)于鐘面上和時間的知識還有很多,今后我們還要繼續(xù)學習。有信心學好嗎?

認識角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本事。

教學重點:

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制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認識千米

1.學生匯報到路邊觀察到什么。

2.出示教師制作的第一塊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義,

3.讓學生看書第七頁的例三,理解到葉鎮(zhèn)21千米、靈山23千米的意義。

4.小結(jié):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師:從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那么你是否明白從某路口到那里大約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長呢?

生想

師:從某路口到某處就是1千米,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讓學生到運動場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約有多長。

2.讓學生動手測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匯報板出:1千米=1000米

3.舉出例子說一說在我們生活周圍有1千米長的物體嗎?

三、鞏固知識、動用知識

1.指導(dǎo)學生完成練習二第一題和第四題。

2.填上適宜的長度單位

(1)練習二第二題

(2)補充題(略)

四、全課總結(jié)

認識角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鐘的表面結(jié)構(gòu)及時針、分針運轉(zhuǎn)規(guī)律,學習看整點。

2、養(yǎng)成按時作息,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內(nèi)容:

?時鐘》

活動準備:

時鐘模型一個、小時鐘若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謎語你見過什么樣的鐘?(鬧鐘、座鐘、落地鐘)鐘有什么作用?(起床)

二、分發(fā)鐘表, 給小朋友每人一個鐘,請幼兒觀察(請你把看到的告訴老師)師:兩個針一樣嗎?

小結(jié):最短的叫時針,較長的是分針。鐘面上有數(shù)字1-12,數(shù)字緊挨著數(shù)字之間為1格,一共有12 格。

三、《龜兔賽跑》故事導(dǎo)入師:誰贏了?

現(xiàn)在烏龜和兔子又比賽了,兔子代表分針,烏龜代表時針,它們比賽站在同一位置開始比賽。(兔子從12跑到12,跑了一圈;烏龜從12跑到1,跑了一格)誰跑得快?分針與時針誰跑的快?那再跑一次,烏龜會走到哪里?

小結(jié):分針跑一圈,時針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時。

四:出示三個鐘,請幼兒觀察。

師:這三個鐘一樣嗎?哪里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嗎?請幼兒回答。

例: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師1點整。

(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游戲:考考你,請幼兒撥鐘。

那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來記錄時間?(幾點整就寫幾,兩個點,兩個0,表示整點)

五、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幼兒說:老狼老狼幾點了?教師出示卡片,幼兒撥。

六、出示兩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為什么時間一樣,而小朋友干的卻不一樣?

你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回家和媽媽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

認識角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zhì)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zhì)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通過操作活動,了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通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zhì)量單位,認識到質(zhì)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了解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zhì)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zhì)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xiàn)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zhì)量標識貼?。?。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里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么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fā)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為單位的。

3、激發(fā)學生質(zhì)疑:你還有什么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jié)課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zhì)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zhì)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zhì)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zhì)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jù)自己的認識,結(jié)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ㄉ撞畈欢啵鸵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板書: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zhì)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gòu)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dǎo),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里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里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針處在什么位上?(經(jīng)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zhì)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zhì)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游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guī)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zhì)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xiàn)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并感受)

(2)游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zhì)量標識貼?。?,請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為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匯報,然后揭開膠布,看質(zhì)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nèi)),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zhì)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里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nèi)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jié)提升。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經(jīng)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zhì)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qū)W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yīng)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zhì)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面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zhì)量嗎?

引導(dǎo)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zhì)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后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頻,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nèi)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yǎng),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于身體健康。小學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谷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jié)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zhì)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么,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么的關(guān)系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后可繼續(xù)研究,這節(jié)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shè)計:

質(zhì)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為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zhì)量為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了解動物質(zhì)量的過程中,把數(shù)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dǎo)。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zhì)量觀念,學生經(jīng)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

(3)在實踐操作中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zhì)量建立聯(lián)系,把抽象的質(zhì)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shù)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zhì)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fā)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zhì)量,并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后還布置他們課外到超市了解各種物品的質(zhì)量。把我們的數(shù)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升華質(zhì)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xiàn)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zhì)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shè)計的,為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shù)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zhì)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zhì)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zhì)量觀念?值得繼續(xù)探討。

認識角的教案篇5

教育目標:

1、初步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面值。

2、學習看錢幣上的數(shù)字,知道錢幣可以用來購買相應(yīng)同等幣值的商品。

3、有錢幣購買商品的愿望,體驗自主購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在超市做營業(yè)員的家長做好事先的購物安排。

2、請家長為孩子準備不同幣值的人民幣10元。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方式導(dǎo)入課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一些學習用品:小朋友你們用的這些東西是誰給你買?你們想不想自己學著到商店里去買呢?想自己去買,就必須認識錢,現(xiàn)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錢。

二、幼兒分類操作,區(qū)分硬幣和紙幣

(1)請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這些錢有什么不一樣?

(2)幼兒操作回答,教師總結(jié):圓圓的、硬硬的叫硬幣。長方形的,像紙一樣的叫紙幣。

(3)請幼兒把紙幣和硬幣分開。

三、認識錢幣的面值

(1)觀察硬幣的不同

請幼兒觀察1元、5角、……的硬幣,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教師小結(jié):這些硬幣的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圖案不一樣、數(shù)字不一樣。

(2)認識硬幣的面值

幼兒認識硬幣的面值,每個硬幣上都有一個數(shù)字,數(shù)字后面有個字。教師取一枚硬幣放在投影儀上,請幼兒觀察。這里有數(shù)字“1”,后面有一字“元”,這枚硬幣是1元,用同樣的方法認識其它面值硬幣。

(3)認識紙幣的面值

通過玩《紙幣找朋友》的游戲來認識紙幣的面值。

玩游戲《看誰拿得對》:教師說出1元內(nèi)的某種人民幣的名稱,幼兒迅速從學具盒中取出相應(yīng)的硬幣和紙幣。

四、玩購物游戲,學習基本的購物常識

玩法:一名教師扮銀行工作人員,一名教師扮商店營業(yè)員,幼兒扮顧客,幼兒去銀行取錢(不超過1元),再去商店買物品,想好買什么。游戲可變換角色進行??烧埬芰姷挠變喊缪葶y行工作人員和商店營業(yè)員。

五、教師講評

(1)請幼兒討論:你用多少錢買了什么東西?

(2)買東西剩的錢該怎么辦?

(3)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不要亂花錢。

六、活動延伸

1、教師帶幼兒到超市購物。

2、家長為幼兒提供購買物品的機會,教育幼兒要愛護人民幣。

認識角的教案篇6

本單元教學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學要求是: 整體感知每種圖形的形狀,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識別各種圖形,在常見物體上找到這些形狀的面,并說出它們的名稱;能用簡單的方法制作這些圖形,初步感受圖形的變換。在本單元里不細致研究圖形的邊和角,不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征。

全單元的內(nèi)容分兩部分編排,先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再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這樣安排有兩個原因: 一是低年級學生一次學習的內(nèi)容不宜過多,把五種平面圖形分兩次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二是有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面的物體很容易找到,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也比較豐富。先安排這些圖形的教學,再以它們?yōu)榛A(chǔ)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便教利學。

建立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選擇積木畫圖形在積木的其他面上尋找同樣的圖形出示標準的幾何圖形并交代名稱在常用的物體上找出圖形的實例。

建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的教學過程是: 折紙或拼圖做出新的圖形給予名稱在熟悉的物體的面上尋找圖形。

1 選擇適宜的方式首次呈現(xiàn)圖形。

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教材讓學生照例題中間的圖示,畫出這些圖形。這種方式呈現(xiàn)平面圖形有兩個好處: 一是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積木是比較規(guī)則的形體,借助積木畫出的圖形比較規(guī)范,標準的圖形才能形成正確的表象。二是操作方便,內(nèi)含的數(shù)學內(nèi)容豐富。學生只要把積木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的邊就能畫出圖形。在畫圖活動中不僅產(chǎn)生了興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圖形的形狀,還能體會面與體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教材讓學生用已經(jīng)認識的圖形通過折疊、拼合等方法自己做出這兩個圖形。這樣設(shè)計,除了能得到比較標準的圖形外,還有兩點理由: 一是有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雖然能夠找到,但往往不適宜用于首次感知圖形的形狀。因此,不采取長方形、正方形、圓那樣從熟悉的物體上剝離出平面圖形的導(dǎo)入方法。二是對折正方形紙可能折出已經(jīng)學過的長方形,也可能折出有待學習的三角形。把兩個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可能拼出已經(jīng)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也可能拼出尚未認識的平行四邊形。操作和交流產(chǎn)生的認知沖突,能激發(fā)學習熱情。

教材里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第18頁第4題在一個正方體上選幾個面分別畫出正方形,第5題用一個長方體畫出不同的長方形,這兩個活動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感知形狀。至于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大小一樣,長方體一般有三組不同的長方形面,都僅是滲透的內(nèi)容,不是基本的教學要求,教學時不必十分清楚地揭示這些知識。

2 加強數(shù)學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讓學生通過做圖形(畫、折、拼)來認識圖形,雖然得到的圖形比較標準,建立的表象比較正確,但也會使學生產(chǎn)生新知識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錯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材在兩次試一試里都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見到的有關(guān)圖形。試一試分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在已經(jīng)提供的素材里識別。如從信封、禁煙標志、手帕等實物圖中找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從紅領(lǐng)巾、交通標志、籬笆等實物圖中找三角形和梯形。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狀是長方形、信封上寫郵政編碼的格子是正方形;籬笆上可找到許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邊形第二層次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在哪里見過這些圖形。尋找圖形的活動能使學生加深對圖形的認識,有助于學生體會現(xiàn)實生活中大量存在這些圖形,從而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個層次的教學要幫助學生區(qū)分面和體,如桌面是長方形的,不能說成桌子是長方形的。

3 有層次地安排操作練習。

讓學生在做圖形的活動中體會圖形的形狀,逐步形成正確的表象是本單元重要的教學策略。因此,在想想做做和練習四里有層次地安排了許多操作活動: 先在釘子板上圍出圖形,再在方格紙上畫出圖形,然后是涂顏色將圖形按形狀分類,最后是圖形的簡單變換。

(1) 分析圍圖形和畫圖形的過程,一般是: 提取記憶中有關(guān)圖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圍或畫的圖形是什么形狀)動手圍或畫(把頭腦里想的形狀表達出來)驗證圖形(觀察圍或畫成的圖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時,這三步是連貫且融合在一起的。

圍成或畫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較容易,教學時要重視驗證圖形這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學生圍成或畫出平行四邊形有一定難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過驗證這個環(huán)節(jié),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圖形的表象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加強。

(2) 在涂顏色將圖形分類的練習中,出現(xiàn)了各種位置擺放的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對各種位置擺放的圖形作出正確的判斷,能使圖形的表象更穩(wěn)定。

(3) 通過折、拼等手段變化圖形,能進一步加強圖形的表象,溝通各種圖形的聯(lián)系,滲透事物運動變化的思想,為以后的教學作好準備。如把一張正方形紙對折兩次,可以折出長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折法不同,折出的圖形也不同。這些對折的方法在初步認識分數(shù)時經(jīng)常用到。又如把長方形折、剪、拼成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是以后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操作活動。學生對圖形變換的活動很有興趣,教學要抓住原來是什么圖形、變成了什么圖形、怎樣變化的這三點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