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撰寫一篇讀后感有助于強化人們對名著知識的了解,大家要知道會寫讀后感的人一定是對原著有著深刻的理解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思考,快與慢讀后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1
當貝蒂.愛德華還是一名繪畫教師的時候,她經常被一個問題所困擾:雖然她的學生已經將繪畫理論爛熟于胸,但仍然缺乏繪畫的感覺,而對此,她卻無能為力,和她的老師一樣,她只能不斷鼓勵學生們畫下去,“畫的多了,感覺自然能夠找到”。有一天,她心血來潮,讓學生試著倒畫一幅畢加索的名畫,令人吃驚的是,學生們完成的作品遠比正著臨摹的要好,問其原因,學生們答道:“倒著畫時我們不知道自己在畫什么?!边@令貝蒂十分迷惑,她想找出答案。 直到有一天,貝蒂讀到了后來成為諾貝爾醫(yī)學獎得主的羅杰。斯貝瑞的一篇關于大腦研究的文章。羅杰的研究表明,人腦的兩個半球有不同分工:左腦主管語言,長于邏輯分析和連續(xù)性思維;右腦則對形象更為敏感,長于感知和整體性思維。顯然,根據(jù)羅杰的理論,繪畫屬于右腦思維,而從小接受的教育,無論語言表達還是數(shù)學推理,都令我們的左腦得到了相對深入的開發(fā),右腦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弱化了,在下意識中企圖用左腦的思維方式完成右腦思維所擅長的繪畫,正是學生們找不到繪畫感覺的關鍵所在。貝蒂感到茅塞頓開。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作為一本繪畫教程,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討了開發(fā)人類右腦的方法。貝蒂相信,思維方式的轉換將使令大多數(shù)人望而生畏的繪畫,變得“像騎自行車一樣簡單”。為什么一個人有“閱讀障礙”就會得到格外的治療,而大多數(shù)成人都有“繪畫障礙”卻無人在意,貝蒂認為,當大量的教育工作集中于人類的左腦開發(fā)時,“繪畫”作為開發(fā)右腦的有效形式,并非像有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是有價值但不是最重要的”,美術教育絕不僅僅是一種“附加”的教育。當然,用左腦的訓練方式教授繪畫,同樣是在浪費時間,然而,看看學校里孩子們交上來的一幅幅幾近雷同的“畫作”,我們便不難體會“左腦教學法”是如何地根深蒂固。
“當任何人隱藏的藝術天分被激活以后,無論他從事何種工作,都會變成一個善于創(chuàng)造、孜孜不倦、大膽、自我表現(xiàn)力很強的人。他對別人來說變得更加有趣。他打破常規(guī)、顛覆傳統(tǒng)、充滿靈感并尋找更好的理解和溝通的方式。當那些不是藝術家的人們正努力合上書本時,他們卻打開書本并向大家證明這本書還有更多的頁數(shù)等待大家去閱讀。”我感覺羅伯特在《藝術的精神》中寫下的這句話,同樣適用于貝蒂的這本著作。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為我打開了一扇門,剩下的,就要看我自己的了。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2
有人反感方法論,認為方法論只不過是一些只會夸夸其談的東西。對于這種觀點,我并能完全認同,確實空談方法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但是我想說的是,方法論本身的價值并不在于紙上談兵,而是對于你實踐的一種指導,可以幫助你省去很多沒有必要的思考,提高你的效率。所以站在這個理解的角度上而言,我是反對那些對方法論持批評態(tài)度的人,對于這些人我唯一能說的就是“每一樣東西是否能發(fā)揮它的價值,重點在于使用它的人,而不在于東西本身,就像核能一樣,作為能源就能造福人類,用在武器上就是致命的兇器”。
讀《思考的技術》的時候,讓我想起了之前看的那本《聰明的人用方格筆記本》,其實這兩本書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同時在《方格筆記本》中,也提到了《思考的技術》的作者大前研一的工作方式,其中也講到了大前研一為什么習慣記筆記從一張紙的左下角開始記起,右上角寫結論。關于這種習慣,在大前研一自己的書《思考的技術》對此也進行了非常充分的說明。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更好的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有歸納整理的能力。在方格筆記這本書中,充分體現(xiàn)這種筆記整理的價值,讓所有的邏輯顯示非常順暢,同時在完成之后甚至于相當于一個非常好的ppt。不僅僅自己容易理解,別人也非常容易理解。
講了這些,重點講講《思考的技術》這本書中的一些自己體會的重點內容吧?!端伎嫉募夹g》這本書的核心是兩點:一是為什么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為什么要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生活中,總是有些人在說“我的工作是文案,并不需要什么邏輯思維的能力”,“我的工作是銷售導購,邏輯思維能力對我來說一點用都沒有”等等。對于這些認知,在我個人的理解上而言,我覺得只是這些人并未看到自己工作的本質,以及自己生活和思考的根本所在。其實不管是任何行業(yè),邏輯思維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至關重要的。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學習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邏輯思維弱的人強特別多。我個人對此就有過一段非常深刻的經歷,就是我剛工作的第一年,作為產品的我需要去和技術溝通需求,然而溝通了半天我一直都沒有和技術說清楚問題的所在,同時也沒能理解技術的思路,最后沒辦法只好請老大出馬。對于,我無法講清和理解的問題,老大和技術三兩下就達成了一致,另外當時的在旁邊聽他們講,也始終沒有聽的太明白。相比于他們,我的邏輯思維能力,真的比他們相差太多,從而在溝通上也始終需要比起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這樣的成本其實比什么都要高。其他的成本,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可以解決,唯獨時間一旦消失就無法回頭。
另外,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對于未來也有一定的預測能力。這種預測,來自于他們長期活躍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得出的結果。其中我覺得最為強大的就是,將這種能力內化成為了直覺。大家都知道,直覺是一瞬間產生的,但是其實直覺的出現(xiàn)只是我們大腦為了更好的減少能量的消耗而建立的最短思考路徑。簡而言之,就是大腦為了偷懶而制造的捷徑,而這條捷徑的長短,取決于你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弱。越強的人,直覺越強,憑直覺得出的判斷也能更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原理就同那些優(yōu)秀的運動員長期大量訓練自己的肌肉記憶一樣,通過長期不斷的訓練,當出現(xiàn)相同的條件觸發(fā)下這些運動員的肌肉記憶就會自動觸發(fā)而準確的完成整個動作。
如何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講了為什么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后,就該有很多童鞋會問“既然邏輯思維能力這么牛逼,那么我們該如何去訓練和提高呢?”在《思考的技術》中,大前研一講到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是需要長期大量訓練的(當然除了那些天生就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天才們),對此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每時每刻進行訓練。比如當你看到一個廣告,或者一個你感興趣的東西,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內心里面問自己,這個東西為什么會做成這樣?作者想要表達什么?這件東西又有什么用?如果是我自己,我會怎么去做這件東西?等等,通過不斷的給自己提問,同時分析并給出自己的見解。最后一步非常重要的,就是當思考給出自己的假設之后,試著去從某些方面驗證自己的假設是否能讓自己堅信它是絕對正確的。
然而對于驗證這個環(huán)節(jié),在我自己目前所經歷的所有事情來說,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一步。這一步也決定了你與他人之間的距離,這個世界中成天“思考”的人很多,確很少有人去驗證自己的想法。這也就是為什么這個世界,失敗的空想家很多,而真正成功的實干家很少,因為大家都不敢去嘗試驗證自己的想法,絕大多數(shù)的時候都停留在了想象中?;蛘哒f只是驗證了幾個假設,就放棄了不再敢去驗證其他的假設,直到最終找到那個最正確的答案。同時驗證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幫助你積累經驗最最重要的步驟。只有經過驗證的東西,也最終才能成為你可以快速放心去提煉使用的結論。如果你的思考總是缺少驗證環(huán)節(jié),你最后會感覺自己似乎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到底收獲在哪里。最為明顯的感受,就是在工作中,不論做完什么總感覺心里沒底,心里發(fā)虛。所以童鞋們,在你們充滿奇思妙想的腦袋里,千萬不要忘記去為自己的奇思妙想進行驗證,為自己的人生積累豐富的有價值的經驗,這些也將成為個人核心競爭力的來源。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3
在我工作之后,時常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長期來看,真正影響一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其實不是他的學歷,文憑,背景等因素,反而是他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人品這些往往不被大家特別看重的地方。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能力,無疑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職場新人也是這樣,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現(xiàn)在要租房子,你會怎么辦?
大多數(shù)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看看哪里便宜就去哪里唄。尤其是剛入職場的新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手頭上沒多少錢,所以特別喜歡選擇價錢便宜但距離遠的房屋。
不過,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可能會選離公司特別近的房子。為什么吶?因為好多職場號的文章告訴我們,你的房子離公司有多近,你升職的速度就有多快。所以就要住的離公司近一點。
但是,這兩個選項真的有本質上的差別嗎?在我看來,其實并沒有。
確實,從結果上看,第二種選擇方法要比第一種好一些。畢竟,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住的近一些,通勤時間就短一些,自然也能留出更多時間工作和學習。但是,這個并不絕對。
我有一個很尊敬的老師,他在北四環(huán)上班,但是他卻住在南五環(huán)。對北京稍微熟悉一些的朋友都知道,這意味著他每天的通勤時間兩個多小時。很多人就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干,他就說:“我這個人有個毛病,在公司沒法看書,在辦公室也沒法看書,唯獨在地鐵上看書特別認真。所以我就故意住的遠一點,流出足夠的時間讀書?!?/p>
你看,是不是有時候住的遠一點也有好處~
其實,從租房這件事我們看到一個細節(jié),絕大多數(shù)人判斷問題都是憑感覺或者經驗(哪怕是別人的經驗),但也有人做決定,是會多考慮一點自己的實際情況。你可能會說,不就是租房租的遠近嘛,這怎么高興怎么來唄,這有多大差別。確實,一般來說的確如此。但事實上,就是這個細微差距能夠帶來人與人百倍以上的收入差距,甚至會導致階層的劃分。
這其實就是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中講的內容。
你可能聽說過大前研一的名字,他是日本的管理學大師,被《經濟學人》評為“全世界最重要的五位管理學家”之一,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日本人。大前研一一生著作等身,比較著名的作品有《戰(zhàn)略家的思想》、《沒有國界的世界》等書。在管理學上,他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提出了3c戰(zhàn)略分析模型。不過,他更有名的是提出了m型社會社會的概念,預言了發(fā)達國家中產階級的消失。
而在《思考的技術》這本書說,大前研一核心講了一個內容,在新經濟時代,學會獨立的,科學的思考方法,是一個人能夠不斷成長,獲得驚人收益的最重要的方法。
而所謂的。獨立的,科學的思考方法,其實核心就是“麥肯錫方法”。
大家對麥肯錫應該不陌生。對麥肯錫方法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其實簡單講,麥肯錫方法的核心就是五步:“定義問題——提出假設——收集事實——分析問題——落實行動”。看起來很簡單哈,但是,這五個步驟,幾乎構成了你能見到的所有的商業(yè)世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而如果你用好這套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夠大幅提升。
我們再來看租房子這件事,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租房這件事,其實是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能夠租到一個便宜的房子?”而當他們了解了一些大多數(shù)人的做法之后,他們對問題的定義會變成:“如何能夠租到一個離公司近的房子?”但是,對于那位老師而言,問題的定義其實是“住在哪里,機會成本最低?”
對于問題的定義不同,直接導致了對問題解決方案的假設不同。
前者的假設是,找到一個價錢便宜或者離公司近的房子就可以了,而后者則會考慮,對于自己來說,不能讀書和上班少坐兩個小時地鐵哪個機會成本更高?
之后的選擇和行動都會有很大不同。
大前研一在書中講到的故事,幾乎都與此相關,找到關鍵問題,提出合理假設,尋找事實并落實解決方案,這一整套方法是幫助大前研一從一個科學家變成一個世界一流的咨詢顧問的重要方法。但是,相比起我剛剛講到的例子,其實大前研一講到的要更復雜一些,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拓展了所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提供了訓練我們這種思維能力的方法。
這兩點,就是我們接下來的文章要討論的話題了。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4
這本書是9月4號買的,現(xiàn)在都兩個月了才看了200多頁,也就看了一半吧。網(wǎng)上對這本書的評價也很高。這本書看起來比較枯燥,大部分是通過心理學實驗來闡述主題。書中概括了思考的兩個系統(tǒng),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系統(tǒng)1類似于直覺,系統(tǒng)2類似于理性。整本書也就圍繞系統(tǒng)1與系統(tǒng)2如何協(xié)調工作的。
直覺與理性的分寸我們有時很難把握。不同人、不同事或同一件事不同人以及同一個人不同事對直覺與理性的要求是不同,而我們往往會把它們搞混。直覺與理性并沒有好壞之分,我們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有時直覺些好點,有時卻需要理性些。在對待我們無法處理的事,直覺或許更好些,以其用理性思維去苦苦搜尋答案,還不如當機立斷給一個答復。這好比一個小學生做一道大學高數(shù)題。對于他來說直覺與理性對這道題的答案都沒有任何幫助,還不如直覺的給出一個答案,然后用剩下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直覺與理性的選擇固然重要,但前提是我們先要學會嘗試。只有嘗試后你的直覺與理性才有發(fā)揮的余地。
人生像是一個待求得方程式。方程式的未知參數(shù)太多,可能我們這一輩子都不能求解出這個方程式,但只要我們不斷的去嘗試,用嘗試后得到的結果來擬合這個方程式的曲線。每一次嘗試的結果都會使這根曲線更加準確。被擬合好的曲線也會指引我們人生下一步的方向。
本書也對成功給出了不同的看法。它認為我們看到的大多數(shù)成功是源于運氣和光環(huán)效應。不管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有多豐富,對于我們從事的工作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說對于工作的決定,不管你用的是直覺還是理性,有時效果是一樣的,之所以我們成功是因為運氣好罷了。如果你之前有過成功,那么這次的成功就會在光環(huán)效應下再次夸大。你的成功會被放大,而你的失敗會被縮小,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很少聽說偉人的失敗,就算偉人失敗了,我們也會找各種借口說服自己,“那不是失敗,只是失誤罷了”。
運氣像是跳動不定的粒子,你不知道何時它會跳到你的袋子里。而我們能做得就是把我們的袋子撐的更大些。我們應該堅持自己的選擇。不管你是在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yè)還是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我們的袋子就會被撐的更大,運氣跳進來的幾率也就會更大。當然我們也應專注自己的選擇,不要去開“多進程”,“多進程”會用去我們過多的調度消耗,得不償失。
我們對成功有著巨大的渴望,可當我們踏上通向成功道路的時候,我們內心卻充滿了浮躁和迷茫。
浮躁的時候,我們需要盡快讓心平靜下來。我們需要思考,靜靜的思考。拋開手機和電腦,拿一本書背上小包,帶好干糧。一直往前走,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坐在草坪上靜靜的領會書的韻味。累了就躺在草坪上美美的睡上一覺,感受陽光的溫度,聆聽鳥兒的歌聲,傾聽不遠處溪水的流動。餓了就一邊品嘗帶來的干糧一邊遙望遠方無盡的地平線。親近大自然,讓浮躁不安的心慢慢平靜下來。
迷茫的時候,我們總是會在路途中停下,開始懷疑自己當初做的選擇,開始試圖說服自己放棄。我們該怎么辦。記得年小時和奶奶走夜路,在一片漆黑的夜幕中,看不見前方的路,總是左顧右看,總擔心會落水。而奶奶卻一直要擺正我的身子,說道:“別動,往前走?!痹谌松牡缆芬踩绱?,我們常常會迷失了東南西北,但我們卻能分清前后左右。在我們不知道該往哪走的時候,請往前走吧,按著原先的計劃走吧。
在迷茫的時候好好問問自己內心,為什么你面朝的是那個方向而不是其他別的方向。請回頭看看那個過去的你和那雙一直在注視你前進的眼睛,它在不時的對你說:“再往前走點就到了!”你現(xiàn)在停下了腳步,跟自己說你要放棄,你還對得起過去的那個你嗎?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5
書名很形象,思考,快與慢。
原來我們的思考方式有兩套方式,一套算是天性吧,就是憑直覺去想問題,想到什么就認為答案是什么并且是正確的,這就是快思考;而另一套則是組織更多的信息、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分析的理性思考,通過綜合分析后得出結論,這種就是慢思考。人吶,應該說腦子都是比較懶的,看到一個問題,無意識地就選擇用系統(tǒng)1的思考方式,只有對自己抱有懷疑態(tài)度或者經過一定培訓的人,才會有意識地去啟動系統(tǒng)2的思考方式,系統(tǒng)2就是用來質疑、驗證系統(tǒng)1的。
讀這本書啟發(fā)挺大,當遇到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時,不要輕易去否認別人,先想想,并且要多想想,甚至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想想,因為往往自己看一個問題受到了自己的經驗、環(huán)境、以前接受的意識等的影響,并且容易過度自信地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網(wǎng)上那些噴子們,感覺多半時候都是在用系統(tǒng)1思考,特別是那些帶人身攻擊的噴子,別人說個啥,趕緊噴,也不想想別人為什么這么說,用了什么論據(jù),噴子們是只要對方的說法和自己的想法不同,就開噴,就算要噴,也得講事實說證據(jù)吧,也得一條一條地反駁吧,不能一來就開始人身攻擊,這樣只能顯示出噴子還在比較低層次的水平,沒有包容心和敢于懷疑自己、追求真相的心。噴柴靜霧霾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的人。
慢思考挺難。因為受了很多與生俱來的快思考方式的影響,所以容易產生偏見、過度自信等等。我很好奇的是為什么我們的天性是快思考的方式而不是慢思考的方式呢?書中沒有給出答案,可能要涉及到生物學或者是人類學吧。慶幸的是研究者們竟然意識到了這么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東西,知道了人出生就喜歡快思考方式,并且快思考方式會產生偏見、錯誤、不理性等等,提醒了慢思考的重要性,讓我們也有了意識,在生活中盡量去多培養(yǎng)自己的慢思考方式。
針對上面為什么人天性是快思考方式我突然想到了一個想法,也不知道是不是。快思考方式其實是一種簡化復雜事物的思維方式,就是把紛繁復雜的事情通過概念替換,情景聯(lián)想等等換成比較簡單容易回答的方式。可能是遠古時代人們要生存,會有很多突發(fā)情況,要快速對突發(fā)情況做出判斷,沒辦法在短時間內考量各種情況,而是通過聯(lián)想到上次的處理方式來快速做判斷,所以漸漸人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快思考優(yōu)先的結果。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6
在股市很多年的朋友,都會覺得股市里面發(fā)生的事情特別多,相比之下,日常生活中的按部就班就顯得很慢節(jié)奏。在有散戶大廳的年代,有人就在股市開盤前后給一眾散戶測量心跳,結果是股市開盤前心跳數(shù)據(jù)正常,一旦開盤,心跳會普遍升高。不知道誰設計的這個實驗,真是有意思,把那種激烈心態(tài)化繁為簡,直接體現(xiàn)在數(shù)據(jù)上了。
這一天和一位朋友一家聚會,聊到很多,朋友的二十多歲的孩子說起他參與各項體育運動的快樂,其中說到騎行時,給我們放了一段一個頂級的騎行手從滑雪場一路騎下來,翻越各種障礙,還要躲避各種管理者的追逐,非常高速流暢,真實表演嘆為觀止。孩子津津有味說到自己騎行時的經驗,峰值的時候,每分鐘心跳達到180-190下,然后再慢下來,身體感覺非常棒。從孩子的快樂但并言語不可盡情表達的描述中,我只體會到他對于那位頂級的騎行手的感受更能體會和理解,而我畢竟沒有參與過這個運動,只能理解到一點點,這可能就是平時說的專業(yè)差別吧。
有理論說是運動會產生某些化學成分,讓人快樂,也許所有讓人心跳加快的活動,都因為體會到快樂而讓人倍加喜歡吧。那個極端的翼裝飛行而遇險的女生,還有那些極端運動而喪失生命的事件,變得有可理解的理由。而熱烈參與股市的人們,就變得更可理解了,大不了只是損失一些金錢,而能獲得一個思維活躍的生命運動過程,而且一旦到了牛市,就沒有損失的問題,相反還有金錢的獎賞,簡直是欲罷不能的活動。
現(xiàn)在,即便沒有了散戶大廳,在家在手機上看盤,進入交易狀態(tài)的人們,其實依然會心跳加快,只是沒有人去大規(guī)模測量罷了。其實在股市中的活動沒有多少是體力的,但又要比任何一項體育運動更復雜,純粹的思維,就讓人心跳加速,無疑思維也是一種消耗體力的活動。而日常生活很少有需要人們開動思維努力運轉的事情,除了絞盡腦汁的工作,而大部分工作是被動的,不像股市中的努力那么自覺和全心全意。
現(xiàn)在股市里面人越來越多,那么,股市里面的人們知道自己到底在經歷什么嗎?
這幾天閑暇時讀起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這本著作是他50年研究的成果,分析的是思維的過程,里面有很多小實驗尤其精彩。我是不由自主地帶著股市里面的感受,慢慢讀著這本書。
卡尼曼認為人的思維有兩種模式,即大腦中有兩套系統(tǒng)。
系統(tǒng)1的運行是快速的,無意識的,不費力的,沒有感覺的,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tài)。
系統(tǒng)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例如復雜的運算。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lián)。
系統(tǒng)1是快思考。系統(tǒng)2是慢思考。
就像下載了軟件,運行一下試試。把這些理論帶到在股市里面的感受,人們每天就是在進行著快與慢兩種思考,因為股市的行情和消息廣泛性,會導致運算的復雜性。獲得信息的過程是快思考,運算的過程是慢思考,費腦力的是慢思考。
書中描述的慢思考是這樣的:
首先,你會從記憶中提取相關知識,然后加以運用,這個過程不容易,你得記住很多內容,你要知道自己算到哪一步了,下一步該怎么算,讀后感m同時還要記住已經得到的結果。這種計算不僅是大腦活動,身體也會參與其中,在計算時你得肌肉會緊張,血壓會上升,心跳會加速。若在你解決這個問題時,有人在近處看你的眼睛,他會發(fā)現(xiàn)你的瞳孔也會擴大。
股市的感受非常相似,畢竟科學會涵蓋。只是股市里面,素材太多了,運算也不讓人停歇,很多得到的結論,可能很快又被新生的情況否定掉,只好繼續(xù)運算。就好比,在多年中你只想運算出漲跌的規(guī)律,每天不斷地看行情快思考,又在不斷地把漲跌的歸因于政治,經濟,和突發(fā)事件等,在股市,這是每個人都在經歷的過程。
思考,快與慢讀后感篇7
?簡愛》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簡.愛從小父母去世,被不喜歡她的舅母送去寄宿制學校之后在艱苦環(huán)境中成長的故事,后來和男主人公慢慢發(fā)展出愛情。但她意外發(fā)現(xiàn)羅契斯特先生(男主人公)的前夫人并未死,在簡.愛準備一起離開英國時,羅契斯特的莊園由于縱火毀于一旦,他自己也變盲了。簡.愛便趕回莊園,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思考了一下:
簡.愛是一個勇敢地女孩,她過著那種生活,卻不曾氣妥??墒俏覀冇行┤艘驗闆]有考好試就去跳樓,有些人因為和爸媽鬧翻就認為自殺才能解決問題,還有些人因為有些事不順心就自殺。可是簡.愛經歷了這么多的艱難,并沒有對生活有所放棄。
現(xiàn)實生活中,爸媽做錯我們卻不敢反駁,可簡.愛卻可以大聲說出“你們錯了?!焙?愛,她猶如一只丑小鴨,童年時受盡委屈,卻未曾掉過一滴眼淚。曾經的我們是如此大膽,曾經的我們是那么的無憂無慮。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怯弱?,F(xiàn)在有些小孩英語不好,大家有沒有想過,也許不是老師的原因,而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他不敢大膽說出,因為擔心說錯被同學恥笑,可是同時老師才能知道她的情況。
簡.愛的故事讓我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太好了,我們要好好珍惜,遇到挫折不能不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