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每個人都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心理健康問題,為了自我調節(jié),閱讀相關的一些書籍很有必要,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于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簡短范文4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1
這是一本關于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書,很多時候它讓我不舒服,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盀榻鉀Q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會讓思想和心智更成熟?!蔽蚁矚g這句話。
平心而論,我是個害怕麻煩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響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會選擇視而不見,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決的時候。至于,別人口中所說的熱心的幫助別人如何如何,基本與我無緣。我得承認很多時候,我是個冷漠的人。為了躲避很多無謂的麻煩,我會盡量避免跟別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就我工作的環(huán)境而言,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你不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有時候話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難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許,我該嘗試著去改變一下,多和別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別人善意的邀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甚至,偶爾去請求一下別人的幫助。
當我選擇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的時候,大腦就會就會產生一種自我壓力,潛意識里swot分析法就會運作,自動選擇一條針對當前環(huán)境下的最佳答案。當動力戰(zhàn)勝惰性行動起來的時候心里更加有底。久之,自信就會回來,而當精、氣、神都有的時候,人離好運還會遠嗎?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2
閱讀《少有人走的路》緣起于某日偶然收看的節(jié)目——“總裁讀書會”,當期節(jié)目中國投創(chuàng)新董事總經理徐海瑛女士向大家推薦了她多年珍藏案頭、時看時新、不斷汲取養(yǎng)分、開導心靈的心理學讀物——《少有人走的路》。
光是“總裁推薦”這樣的光環(huán),就讓我對這樣一本人人可讀的心理學著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20年的時間這樣的銷售業(yè)績和暢銷程度更是書本內涵品質的保證。
書本開篇“人生苦難重重”,一句話道出了生而為人各個年齡階段都可能會遇到的成長難題。人生就是由一連串的難題而組成,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整本書通過四個章節(jié),為我們提供了自律、愛、信仰以及恩典等戰(zhàn)勝難題、治愈心靈的鑰匙。這些打開成長之門的鑰匙,每一把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用心揣摩。由于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醫(yī)生,他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面臨著一些心理問題,因而整本書所普及的心理治療案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司空見慣”的行為,只有跟隨作者慢慢揭開面紗后隱藏的心理問題,才讓我們更清醒的認知自己的行為,從而找到改善習慣、感受幸福的正確道路。
感恩偶然之中發(fā)現的這樣一本耐人尋味的治愈系讀本,讓我在審視自身的同時,也將目光放到孩子的身上,我想有了心理學知識的支撐,我能更好的教會他們理解、感受自律、愛與尊重。感謝作者讓我能夠更加清醒的看到自己走向成熟的過程,這是一本神奇的讀本,大概需要一輩子去慢慢領悟和感受。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3
春節(jié)放假值班,閑下來閱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面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拔┯型纯嗖艜斫桃妗?,面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而是應該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現實、保持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責任,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xx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xx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后就是保持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面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xx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xx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xx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4
從作者在寫“先苦后甜”中,問到平時吃蛋糕的習慣反映一個人是先苦后甜,還是先甜后苦。感覺挺有意思。如果一個人先吃奶油---好吃的先吃。那么在工作中,他所表現的就是先干容易做的工作,最后再做有難度的工作,最難做的工作放在了最后。然而,我們再做工作的時候已經知道哪個工作最難,哪個工作最容易,這樣一來當我們做容易的工作時,始終惦記著還有個很難的工作在后面,所以在做容易工作過程中的這段時間里備受煎熬。因為,他一直想,哎呀,我還有更難的工作沒做,我得抓緊時間。
按照一天工作7個小時計算,假如困難的事情需要做1個小時才能做完,簡單的事情需要6個小時做完。那么,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先甜后苦的話,他做簡單事情的6個小時都要受到煎熬;如果先苦后甜的話,他做困難的事情1個小時搞定,后面的6個小時就可以很輕松的心態(tài)下完成,而不必承擔壓力。
書中還強調,要讓孩子養(yǎng)成先苦后甜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遵守規(guī)矩,讓他們養(yǎng)成自律意識,產生信任和安全感。這需要父母的真心投入,需要表里如一的愛和持之以恒的照顧,這是父母送給子女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