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優(yōu)秀8篇

時間:2024-03-12 作者:Anonyme 備課教案

有了教案使教師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認真準備好詳細的教案可以提高我們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理解,使教學更加深入和透徹,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優(yōu)秀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優(yōu)秀8篇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能通過直觀觀察比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三角尺一個,小棒4根,兩根硬紙條,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玩一個拼圖形的游戲。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圍成什么平面圖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圍成什么平面圖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圍成什么平面圖形呢?

(4)談話:仔細看這個圖形,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認識的新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看,這兩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圖)你看到了什么?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的圖形?

引導: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

談話:這些物體中都有角,我們把角請下來,好嗎?

引導: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臺指,師指導角的指法),咱們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點有什么感覺,順著點往這兒摸,再順著點往這兒摸,誰來說說有什么感覺? 現在我們把這個角描下來好嗎?

談話:請同學們自學角的相關內容,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這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為了說明這個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通常會在角上做一個記號,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

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邊有什么特點?指名說說,集體說一說。(教師板書)

追問:你能指出這請下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指生上臺指一指。

2、找角

談話: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請大家仔細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說給同桌聽。

交流:你找到角了嗎?

小結:看來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雙數學的眼睛,還會發(fā)現更多的角。

3、辨角

談話:聽說我們認識了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客人,都爭說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題)請小朋友們來當裁判(用手勢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4、數角

提問: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關鍵要看什么?

請大家數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請大家先做上角的記號,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題)

思考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學生做完后,集體交流、評議。

5、畫角

談話:經過努力,我們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請你閉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腦袋里畫一個角吧?。ㄏ犬嬍裁??再畫什么?做上角的標記)注意:實際操作中邊用尺子畫。(為什么)

三、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試一試(制作活動角)

談話: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提問: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談話:咱們來變魔術,能把你的角變大一些嗎?再變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指出:角的兩邊張開,角就變得大一些,師演示。

引導:怎樣可以把角變??? (生操作)

指出:角的兩邊合攏,角就變得小一些,師演示。

指出:把角的兩邊張開或合攏,角就會變大或變?。◣熒黄鸩僮鳎?,也就是說,角有大小。(板書:角有大小)

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的鐘面圖)

生齊聲說:第三個角最大,第二個角最小。

接著比較一組邊不一樣的角,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課堂總結

1、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個角,你想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

2、角的用處很大,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個長方形上剪一刀,還剩幾個角?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2.運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和能力。

〖教材分析

可愛的小青蛙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第18頁至第19頁)。它是學習了2,3,5的乘法口訣之后安排的一節(jié)綜合練習課。教材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饒有趣味地熟練應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并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能從教師出示的圖畫中發(fā)現數學問題并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具有一定的互評意識。全班學生學習數學普遍感覺輕松、愉快,上課思維活躍,勇于回答問題。在一年的小組、同桌討論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課

師:小朋友,你們說世上誰最好?

生:媽媽。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很愛媽媽。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許多帶有算式的小蝌蚪圖片)也很愛它們的媽媽,但是媽媽去捉害蟲了,它們找不著,怎么辦?(出示貼有6,18,12的青蛙圖片的小黑板)

生:(紛紛說)我去送它,我去送它。

師將算式卡片發(fā)給學生,大家按座位的順序將寫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媽媽身邊。(這時錄音機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貼完卡片,學生爭著發(fā)表意見。

師:咱們一起檢查吧。要求看算式,說口訣。

在39這張卡片處,學生互相對視,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說找不對,卻不知怎么辦,這時老師從課桌里抽出一張寫有數字27的青蛙圖片,學生高興地說:就是它,就是它。

師:(指著算式請全體學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訣說出來)媽媽找到了,你們知道在找的過程中,我們用了什么方法來幫助這些小蝌蚪嗎?(生爭先恐后發(fā)表意見。)

(師板書:乘法口訣)

(二)接力賽(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1題)

師:下面我們用乘法口訣來進行接力賽。(出示三塊小黑板,上面各有幾道用白紙蓋著的算式。同時宣布比賽規(guī)則。)全班分成三組,用紅、黃、藍三色粉筆作為各組的接力棒。各組的第一位同學撕下算式上的白紙并寫出得數后,將接力棒傳給第二位同學,依次順延直至所有

的算式全部算完。以速度和正確率決出優(yōu)勝組。

隨著一聲開始,各組學生都投入到緊張的比賽中。

比賽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師生共同檢查每組所寫的算式,同時說出口訣。老師給優(yōu)勝組同學每人獎勵一顆小星星貼在頭上。

(三)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師:你們會用口訣做算式。看著這幅圖,(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2題的教學樓)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有多少扇窗戶。

生2:我想知道這座樓有多高。

生3:我想知道樓里有多少學生。

師:大家提的問題可真不少,誰能用口訣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能,我能,許多小手舉起來。

生1:我看到圖上畫了五層樓房,每層有8扇窗戶,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戶。

老師進行引導,用手指大門。

生1:(大聲說)三十九扇窗戶。(老師對他翹起大拇指,獎勵他一顆大星星,全班同學一起夸他。)

生2:我覺得有多少同學這個問題好像不能用口訣來解決。

師:如果每班的人數都一樣時。(拖長調)

生:可以用乘法。

師:怎樣用乘法?

生:還要數數有幾個班。

師:每班人數都一樣嗎?

生:每班人數不一樣時要用加法計算。

師:現在我們不知道每班的人數(指著黑板旁的問題庫),怎么辦?

生:放在問題庫里。

生3:你如果告訴我每層樓有幾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訣計算出樓房的高度。

師點擊課件,出示每層樓房高約3米。生齊呼:三五十五,樓房高15米。師指著約,學生們又說樓高約15米。

師:你能把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嗎?(學生們拿出本子來做,教師巡視并個別指導。)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19頁第3題)請仔細觀察這幅圖,誰在干什么?

生1:小熊買玩具汽車。

生2:小象是售貨員。

(課件顯示小熊和小象的對話。小熊:3張5元,1張10元。小象:正好。)

師:你們仔細觀察圖以后,同桌分別扮演小象、小熊進行對話。

師:從對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熊買一輛玩具汽車花了25元。

生2:我知道這輛車的價錢是25元。

生3:小象不用給小熊找錢。

生4:每輛這樣的玩具汽車價錢都是25元。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在這次購物活動中,我們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訣。現在快快把這個過程寫在本子上吧。

師進行個別指導,發(fā)現問題:35=15+10=25(元),隨即把它寫在黑板上。

師:這個算式有什么問題嗎?(引導學生發(fā)現:325。應分步列式:35=15,15+10=2()5。)

(這時,讓學生趴在課桌上稍作休息。老師將寫有教材第24頁練習一第1題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師:你發(fā)現了什么?你能從中提出哪些乘法問題?能解決嗎?先獨立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師:剛才我參與了幾個小組的討論,同學們提的問題還真不少。老師這也有幾個問題,看看和你們的問題一樣嗎?

課件出示問題:

(1)買體育用品花了多少錢?

(2)買學習用品花了多少錢?

(3)買玩具花了多少錢?

師:把你的計算口訣告訴同桌。(同桌交流后,用課件顯示計算過程和口訣。)

(四)師生共同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1:我能用乘法口訣算出我家住的樓有多高。

生2:我買東西能用乘法口訣算賬了。

生3:我能很快地算題了。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的東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訣運用得又快又對,希望你們繼續(xù)努力,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五)布置作業(yè):教材第19頁第4題

〖教學反思

1.從生活引入,密切聯系實際。

本節(jié)課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規(guī)律,留意身邊的事,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2.鼓勵求異思維,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要問,有什么不同的問題呢?你能解決嗎?你怎樣列式?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每個人都爭著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枯燥的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融入到有趣的數學活動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案例點評

執(zhí)教教師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備課、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重視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也尊重、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創(chuàng)設出寬松、愉快、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問題,使枯燥的數學變得親切、生動、有趣,也使學生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yè)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表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情境,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揭題

出示情景圖,談話引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纯磮D,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指導學生通過看圖,理解題意。

(1)從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匯報。

(2)如果要求“至少需要幾條船?”怎樣列式。

(3)學生獨立嘗試完成。

(估計有的學生采用分步計算,有的采用綜合算式計算)

2.組織學生想一想。

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討論“29+25÷9,這樣列式,對嗎?”,進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幾條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

教師小結:因為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讓學生獨立計算:

(29+25)÷9

請三位學生板演,引導說說算法。

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討論“29+25÷9,這樣列式,對嗎?”,進一步理解只有先算“25+29”,才能求出“至少需要幾條船?”,只有先在“29+25”前后加上小括號才能先算。

教師小結:因為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所以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讓學生獨立計算:

(29+25)÷9

請三位學生板演,引導說說算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出示練習題,組織學生完成。

1.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2.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1 7×9-7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今天,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坐船過河的問題,回想一下,你們學到了什么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guī)范表格的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chuàng)新、團體協(xié)作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fā)求知欲,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guī)范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置。

教法闡述: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fā),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化。

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在這節(jié)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欲進行學習與操作,通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chuàng)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發(fā)現方法、解決問題,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么時候到校呀?為什么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信息技術課呢?什么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guī)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guī)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創(chuàng)建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打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后,由同學們自己來制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置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制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通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煉同學們的觀察力并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制作作息時間表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制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jié)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fā)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制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制作規(guī)范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你們制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五、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chuàng)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fā)展。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6

教學內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方法與過程: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通過制作角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程度有關系,而與角的邊的長短無關。

情感與價值:讓學生在練習、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在活動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學王國認識一位新朋友——角。說說你認識的角。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會回答在哪見到過角??衫妹襟w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題圖找角:師:“角”有時非常的淘氣,常常藏在我們周圍的事物中,這些角到底藏在哪兒呢?現在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好不好?(出示課本主題圖,讓學生在圖畫中找,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課件上出示這些角)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

師:老師也找到一些物品,這上面有角嗎?誰來說給大家聽?你能出來指一指角在哪嗎?(根據學生回答,在課件上演示出學生指的角)

(2)、師: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角是這樣的?。ò鍟骸ぃ┻@個是角嗎?

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同桌交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1)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1)小組討論找出角的各部分:

師:剛才大家找到的這些都是角,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回答出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兩條直的線,或者都有一個點,兩條直的線)

(2)歸納小結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把這個尖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那么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學生: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板書并全班齊讀。)

2)讓學生感知角:

師:請同學們舉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給同桌指出其中一個角的頂點和邊。摸一摸它的頂點,什么感覺?再摸一摸它的兩條邊,又有什么感覺?(學生匯報感覺:頂點是尖尖刺刺的,兩條邊很光滑很直的)

3、學習用尺子畫角。

(1)師:同學們,你們會畫角嗎?那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組自己研究一下,想個方法畫一個角,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師巡視,展示一兩名學生自己畫的角,簡單說說畫法)

(2)師:嘩!老師剛才看到很多同學都想到方法畫出了一個角,同學們真聰明,下面老師有一個又快又好的畫法,你們想學嗎?

(課件演示畫法,演示后讓學生說一說,師示范畫角,并說明畫法:先畫一個頂點,再用尺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個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師:你們能用這個方法再畫一個角嗎?(找學生板演)

(3)師:(展示學生畫的角)畫得真好,你能標上它的各部分名稱嗎?(請學生板演各部分名稱)

4、動手操作,做角。

(1)師: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個角,好不好?你們面前有兩根小棒和一張紙,你們能用它們做出一個角嗎?看誰做的最好?。▽W生展開活動,教師巡視)

(2)師: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做出的角?(展示學生作品,注意讓學生說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稱,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動的)

5、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引導學生觀察活動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變化:

師:請同學們把用小棒做的活動角的兩條邊張開收小,觀察一下,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角的兩條邊張開時,角就變大,收小時,角就變?。?/p>

(2)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其實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師這兒有一個角,你能用活動角做一個比老師的角大的角嗎?(教師和幾名學生比較,指出讓角變大就要讓兩條邊張大)

師:你能再做一個角比老師的角小的角嗎?(再和學生比較,指出讓角變小就要讓兩條邊收?。?/p>

(3)(課件出示課本練習八第3題的兩個角)師:猜一猜這兩個角誰大?你是怎樣知道的?(學生紛紛發(fā)表意見)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用重疊的方法驗證一下,那我們在電腦上試一試,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電腦演示兩個角重合的過程,學生發(fā)現兩個角一樣大)師:原來這兩個角是一樣大的!大。

(4)小結: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系,角的兩條邊張開越大,角就越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chuàng)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chuàng)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chuàng)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chuàng)作畫。

四、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角的初步認識

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7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復習是強化和鞏固記憶、防止遺忘的主要途徑,是人們獲取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容是長度單位及角的初步認識。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情實際,本節(jié)課的復習主要是結合教材習題有序地進行。

1.復習長度單位知識時,首先結合習題引導學生復習長度單位,然后通過舉例、示范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表象,最后通過猜測、測量線段的長度,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及對線段的含義的掌握和理解。

2.復習角的知識時,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現的銳角、直角和鈍角的情境圖進行復習,使學生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一支鉛筆

學生準備尺子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復習“長度單位”的知識。

(1)復習厘米、米及二者之間的關系。

①課件出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或較長的距離時,用()作單位。

②舉例說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長。

(食指寬約1厘米,小明高約1米)

③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1米=()厘米

(2)復習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鉛筆,提問:如何測量一支鉛筆的長度?

(把尺子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一端,將鉛筆緊靠尺子放置,看鉛筆的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對著刻度幾鉛筆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2.復習“線段”的知識。

(1)復習線段的含義。

提問:什么樣的線叫線段?

(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2)復習線段的測量方法。

①課件出示:先估計下面兩條線段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實際長多少厘米,填在括號里。

②估計、測量、匯報。

(估計第一條線段長3厘米,實際長4厘米;估計第二條線段長7厘米,實際長8厘米)

(3)復習線段的畫法。

①提問:怎樣畫規(guī)定長度的線段?

(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沿著尺子,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上刻度幾的地方)

②操作: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

(學生自主畫線段)

3.復習“角的初步認識”的知識。

(1)復習角的組成。

(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2)復習角的畫法。

(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3)復習角的各部分名稱。

(4)復習學過的三種角。

①課件出示圖形,學生指認并說出各種角的特點。

(第一個角是銳角,第二個角是直角,第三個角是鈍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②畫一畫學過的三種角。

課件出示:以下面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加與減教案篇8

課 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來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并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卷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 復習引入

(1) 提問:

①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么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厘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并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 認識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 鉛筆長15米。( )

② 課桌高70米。( )

③ 一棵樹高16厘米。( )

(2) 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 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