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得高分的作文肯定有新穎的素材和真摯的情感,作文是有不少題材的,我們都需要明確主題,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7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1
毛毛蟲要經(jīng)過蛻變才能變成美麗的蝴蝶,但長成蝴蝶前,它們誰也沒有想過可以像蝴蝶那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它們只是拼命地啃食著葉子。當它們從蛹中探出頭來,飛向天空時,才會驚嘆于天空的蔚藍,如果,我們把毛毛蟲換成是我們。那么,蛻變的過程自然就變成了成長的過程。
人的一生會長大三次,但人一生的數(shù)次成長是不同的,是由內(nèi)而外,在本質(zhì)上的改變,就像是蝴蝶破繭成蝶般的蛻變。沒有哪一次的成長是徒勞無功的。第一次是從年幼無知走向懵懵懂懂;第二次是從年少輕狂變成成熟穩(wěn)重;第三次是心理上的進一步提升。
蛻變是一次提升,更是一次凈化。
在小的時候,一覺醒來,睡眼朦朧的看向四周,便看見許多陌生卻十分歡快的笑臉。在生病時,周圍的人都以自己為中心忙著,“驕傲”的有了一些天真而幼稚的想法:他們的生活一定是以自己為中心吧!
再長大一點,上了小學,在班上,我漸漸發(fā)現(xiàn),不管是在平時表現(xiàn)還是在考試中,我并不是的,我只是班上七十多名學生中普通的一個,老師對我的關(guān)注并不比別人多多少。這時,我才漸漸明白,世界不會以一個人為中心,就算地球上的生物都滅絕了,太陽仍舊東升西落。
蛻變是一次領(lǐng)悟,更是一次完善。
我在班上,成績并不拔尖,屬于中上水平,但一次次的失敗并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我總是為自己的失誤找理由——是別人考得好、是自己的失誤。然而,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老師的一次次“教訓”中,自己的一次次反思中,我最終還是醒悟了,這是我自己的失誤所造成的。
在努力復(fù)習之后,成績小有提升,但幾乎沒有變動,這時我明白,凡事不可能十全十美,最美的在于過程中你是否奮斗過、努力過。
蛻變是一次挫折,更是一次進步。
在一次次的奮斗中,縱使達不到十全十美,但只要盡了全力,即使只做到八分,不也很好了嗎?縱使達不到比自己聰明很多的人的水平,但達到了自己的水平,不也很好嗎?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但當你盡自己的全力做到,不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嗎?
成長是一次次的蛻變,成長如破繭成蝶,只有先經(jīng)歷風雪,才能擁有這一片藍天。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2
冰心曾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xiàn)時的美麗,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辛勤的汗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睕]有鮮花能輕松開放,每一朵在春天綻放的鮮花,都經(jīng)歷過嚴冬的酷寒,才走向美麗。少些豪言壯語的呼喊,多些腳踏實地的奮斗,我們才能像這鮮花一樣,如愿在自己的春天綻放。
古希臘的哲人們在《羊皮卷》中這樣說:“你的幻想不可能達到,你的計劃渺如塵埃,你的目標毫無價值,一切的一切都沒有意義,除非你付諸行動。”是的,沒有人能夠整日高呼口號卻不行動就能實現(xiàn)目標,唯有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達到成功。
“神九”在國人的期待中成功完成了交會對接的任務(wù),而它的操作者,航天員劉旺也受到人們極大的贊賞和關(guān)注。殊不知,飛天這一刻,他已等了14年。在航天員的幾次選拔中,他都因微弱的劣勢而與飛天無緣。但他從未放棄,而是將夢想藏于心中,將自己的全部熱情投入到自己的每一件小事中。太空交會對接這一項技術(shù)他已訓練了上萬次,并且?guī)缀趺恳淮尉_度都在100%,這一數(shù)字甚至已高于機控精確度。正是他平時腳踏實地的訓練,他才能在太空中完美完成這一任務(wù),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
少些豪言壯語,多些腳踏實地,更要求我們要抵御世事喧囂,專心于自己應(yīng)做的事。
“文化昆侖”錢鐘書先生平日不多言,謝絕記者的采訪,將自己家房門和外界的`喧鬧真正隔絕開了,潛心治學。每天晚飯后,沒有電視,沒有客人,沒有閑聊,有的只是一束微光,和幾本厚重的線裝書。他就這樣和楊繹先生相對而坐,開始他們的文化之旅。這樣的夜晚如此美妙!即使是在文化上有如此大成就的鐘書先生和楊繹先生,也懂得少說多做的道理,在文學路上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邁向了新的文化巔峰。
朋友,如果你還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美好世界中,趕快走出來看看你所面臨的現(xiàn)實吧。如果你的夢想還停留在“我要考好大學”的呼聲中,請你趕快停止遐想,做好你手中的每一道題。
心存夢想,專注腳下,腳踏實地朝前邁,認真努力去奮斗,我們才有可能走得很遠,很遠。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3
典用之妙似山間林,莽莽蒼蒼;巧借之勢如天際海,浩浩湯湯;奇思之現(xiàn)若神之筆,昭昭朗朗。林深自因有海濟,神之一筆天地間。由古及今,以考鑒陳制為千里江山之落筆、視幻化偕時為滄海桑田之妙手,期創(chuàng)思新舉為爭鳴萬象之體勢,合而為一,乾坤可定,在人足可精進,在國亦容騰升,在天下則盛世可期,變遷無懼。
?紅樓》一語,“翼然”承先人慧而復(fù)今朝輝,規(guī)整儀合,不失大家風范;“瀉玉”借遠處經(jīng)以全眼前景,相應(yīng)相長,頗顯文人風雅;“沁芳”乘厚積之勢、顧細處思量,是謂一代宗風。是故積以成川,川匯為海,熟而生巧,巧變生妙,妙筆成花。借用、化用、創(chuàng)舉三者相容相生,合則可謂天下勢。
觀史卷興衰,仰千載喟嘆,三者有失其一則天下危矣。赳赳老秦經(jīng)年累戰(zhàn),積弱貧乏,恰逢鞅以身濟國,傾才竭力,以法家為基,借秦民之勢,創(chuàng)變革之路,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后世亦乘勢而上開山河,天下歸于一統(tǒng)。秦二世而亡,蓋失其所宗,無以為根,空有舊制而失經(jīng)脈,遑論與時偕行、獨開新篇。五千光景,非其一也。漢承秦制,然研究不精致刺史做大,皇權(quán)分散;隋開運河,為解高句麗之困,本為創(chuàng)舉,然于現(xiàn)狀失察,正復(fù)為奇,伏滅國之禍;清享盛世之譽,坐萬里江山,然固守陳規(guī),不思革新,致國之不國,民不聊生。諸此之類,繁如種種,皆因于三者有失,朝看彩舟云淡,星河鷺起;暮嘆宮闕作土,后庭遺曲。
研中華復(fù)興,承百年風雨,三者合而為一則邦國可定。仁義立于大道廢,英雄出自昏亂間。清末之時,餓殍遍地,生靈涂炭,先人擔家國情,尋救國路。以承借為先,若美之議會、英之君主立憲、蘇聯(lián)之馬列主義,借現(xiàn)世之槽通華夏之源;以化用為典,馬列覆華夏,燈火溫百家。然道雖真,路非同,先賢理炎黃脈絡(luò)、定偉業(yè)宏圖、存真理煙火,兩度飛躍,謂理之新,亦國之興;以特色為綱,今朝察古今之失,奉百年之業(yè),集萬家所長,自成一體,助國運隆昌、濟天下興亡。承借為化用之基,化用為特色之本,特色全承借之光,周而復(fù)始則生慧。
讀天下道理,擔吾輩重任。厚積自可信手拈來,深思方能化用精巧,貫通終得自成一家,于學如是,于家如是,于國亦如是。多讀深思,虛心躬行,以勤致學,以巧持家,以智報國,蓋吾輩之責。
山林海海,借先人之智以耕碧千頃;鎮(zhèn)海濤濤,化多方之勢以潤澤光輝;揮毫漫漫,開萬里之局以吐納日月。三者相化歸于一,而一以育無窮也,坤乾自可定矣。愿盡薄力,謹記此道,以吾輩青春,護盛世中華,開萬世太平!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4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夢回無數(shù)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可以與他并間闖天下,學詩學道,任劍闖逍遙。每日,我與他高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的豪放詩句。我與他于花間獨酌,于月影下舞劍。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里是屬于詩的神圣殿堂。太白繡口一吐是半個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觸到高吟“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感受他的悲憤;我可以接觸到暢言“閣中帶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氣;我可以接觸到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輕獨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詩的世界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領(lǐng)略到楊貴妃的驚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癡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纏綿悱惻的哀怨之情。馬坡下的濺血,散發(fā)的是一股蒼涼。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我想領(lǐng)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唐朝的盛轉(zhuǎn)衰。傳說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滿泱泱大國的氣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詩如畫的世界。“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只為妃子笑;“漠漠水田飛白鷺,鶯鶯夏木囀黃鸝”,王維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詩如畫,吸引著我的向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維看那云卷云舒,花開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間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個用詩來構(gòu)造的朝代。安史之亂的踐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憤。當他聽聞河南河北收復(fù)之時,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時,我感受到他的狂歡。我想生活在唐朝,領(lǐng)略一群愛國人士發(fā)出的肺腑之音,聆聽大唐王朝的號角聲,領(lǐng)略由盛轉(zhuǎn)衰的悲壯。沒有人為杜甫送葬,沒有人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邊,用他的詩、他的才,來表達那股愛國之情。
我想生活在唐朝,無論是盛唐還是衰唐,它都是詩化了的世界,充滿了詩意,如畫江山在王維手中成了詩境,豪邁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熱血灑落的戰(zhàn)爭在詩的表達下盡顯其情境。唐朝,一個詩的朝代。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是詩的世界,埋藏著千年的情感。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5
探究是一種很棒的學習方式,這道理說出來大多數(shù)人都會點頭稱是。沒錯,我們不僅要"學而時習之",還要多多探究,把學來的知識化為己有??墒钦f歸說,卻鮮有人把探究真當回事,認真地去做一回。
學校的課不提也罷,上學十二年,向來都是老師在上面講,我在下面聽,想就某個問題或現(xiàn)象來堂探究課?對不起,老師課程太緊,這事以后安排……于是,一拖就拖到現(xiàn)在!
學校沒得探究,并非意味著我就與此無緣。說白了,想探究什么,關(guān)鍵還在于自己的興趣。對什么有興趣了,就算學校沒安排,自己獨自探究也可。達爾文在讀書時,樂此不疲地收集和對比各種甲蟲,這可不是學校老師讓他這樣干的。
我自己的愛好則是閱讀古詩,喜歡在古詩里咬文嚼字,探究各種意味。李白的《行路難》里有一句"將登太行雪滿山",后來我卻在一本書里看到另一個說法"將登太行雪暗天"。古人有"一字之師"和"一字千金"的說法,這兩個版本的不同一下可就引起了我咬文嚼字的興趣!
從詩的意境上看,"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已經(jīng)足以說明行路有多難了。你想,黃河河面結(jié)冰了,無法行舟只能履著冰層穿越;而要登上太行山,又滿山是雪,得趟著積雪行路,豈不難哉?
那么"學暗天"又是怎樣的境界呢?這就得發(fā)揮我們的想象力了。
一般說來,當我們看到"將登太行雪滿山"時,腦海里即可浮現(xiàn)出一幅茫茫白雪覆蓋高山的清晰景象;可"雪暗天"卻不同,漫天鵝毛般的飛雪紛紛下著,山被大雪覆蓋而顯得異常明亮,而此時的天空在天的比照下反而變得陰沉暗淡。
這樣一來,惡劣天氣便如身臨其境般撲來,行路之難直擊人心!如此探究一番,我倒覺得"雪暗天"的說法更符合行路難的境界了!
怎么樣,有意思吧!你若有興趣,也可學我如此推敲一下,探究一番,我敢打包票,你定能在枯燥的學習中得出不少樂子來!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6
?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之妙,貴乎獨出機杼》
?紅樓夢》中,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眾人于園中橋上亭子題匾,或直取“有亭翼然”得“翼然”,或化“瀉出于兩峰之間”得“瀉玉”,寶玉以情境獨創(chuàng)得“沁芳”,賈政嘆賞,以為不落俗套,蘊藉含蓄,思慮周全。
余以為藝術(shù)創(chuàng)造之妙,本自貴乎獨出機杼。譬如伏羲仰則觀文于天,俯則法理于地,畫爻而成卦,獨辟蹊徑,其驚世之舉,神神秘秘,簡古而奧,創(chuàng)文化之門。八卦而六十四卦,以至后世圣人孔子拳拳服膺,韋編三絕,欣然輔之以十翼,后遂成儒家《易傳》。至此,《周易》藉群英薈萃,至簡至神,至變至精,傲然挺立群經(jīng)之首。既至今日,哈佛大學學者亦甚嘆其瑰偉、玄奧。此乃我中華文化極杰出且極具個性之代表也。
又,莊子以天為幕,以地為席,翩翩若蝶亦似仙,安枕乎無何有之鄉(xiāng),彷徨乎無為其側(cè),巢于深林,思出塵外。其妻亡,乃不知悲,竟鼓盆而歌,人不知其故,以為“死生亦大矣”。莊子獨謂死生不過人生常事,當順其自然,方得其天也。其行止,天然獨特,遺形得神,樂乎“龜曳尾”,故能若是乎?愚以為老子所謂“赤子”者,舍莊子其誰?后世亦有學者,盛稱莊子為“第一詩人”。余甚然焉。
李白亦若是。《大唐李白》中,先生欲以諸法教李白作詩,白則勉強敷衍,其師母巧慧過人,竊云,此子,天資獨妙,汝不可妄教。其實則然。此不正合賀知章所謂“謫仙人”也?乃以白“飄然思不群”,“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庇嘞耄讜鴦︼h零,意氣一生,不遂志之時,漫游各地,散發(fā)弄扁舟,天生詩人也。故后世難踵其步,蓋所法者雖多,不若白之神與形,得合于自然之妙也。
不獨古之藝術(shù)若此,即若今之科學亦不例外。近讀涂子佩之《大數(shù)據(jù)》,蓋知歐美各界有識之士,競相開挖大數(shù)據(jù),并望互相開放,以振經(jīng)濟,以達共濟。大數(shù)據(jù),蘊含豐富信息者也。初以數(shù)字或數(shù)據(jù)推理,后以圖形呈現(xiàn)。研究者讀數(shù)據(jù)如讀圖,復(fù)雜變簡潔、直觀,抽象變具體,無形而為有形,枯燥轉(zhuǎn)為有趣。此亦科學家獨出機杼、不斷創(chuàng)新所得。
余為人師。愚以為,教育的藝術(shù),豈不也在自成一格?《論語》有云,“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所謂“游于藝”者,不限于各技巧也,出乎各技藝也,獨出心裁也。
人人如是觀,如是想,則文化自信、民族復(fù)興可望矣。
2023年全國卷1優(yōu)秀作文篇7
?藝術(shù)從沒有“標準答案”》
面對同一方美景,不同的人自然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和審美投射:有人的感受觸角會因此被打開,一時間“俱懷逸興壯思飛”;有人擅長借景言志,化典抒情;當然,也會有人只覺眼前之景索然無味,木木然完全不“感冒”。
?紅樓夢》中,賈政攜一眾清客游覽大觀園,順便“試才”寶玉的一回,便是這樣一個經(jīng)典場景。眾人要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提名,有人直接移用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建議取“翼然”二字;賈政采用借鑒化用之法,主張從“瀉出于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二字更為新雅,不僅點出花木映水的佳境,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
其實,賞景雅集,從來都不只關(guān)乎景物本身。眼前所見,更像是一面神奇的鏡子,映射的是每個人經(jīng)驗、學識、品性、審美和旨趣的集合。正是這種不同層次、不同視角的人文藝術(shù)表達,構(gòu)成了一場雅集豐饒多元的妙趣。而這種參差百態(tài)的多元之美,離不開足夠包容、開放的藝術(shù)表達空間。
正如詩有纖秾綺麗之美,也有洗煉沖淡之境,藝術(shù)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理想的人文藝術(shù)教育,也應(yīng)該鼓勵孩子去暢快地探索、勇敢地表達,而不是像賈寶玉一樣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如應(yīng)試般回答。
熟悉《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政對賈寶玉采取的是典型的“打壓式教育”。以這次游園為例,對于寶玉不少別出心裁的想法,作為父親的賈政只有為數(shù)不多、極為克制的表揚。更多時候,賈政要么是冷嘲兒子“竟也有不能之時”,要么是指責其不過是套用前人之作,不足為奇。不少讀者看到這里,都要為賈寶玉抱不平。畢竟,相比于賈政“方方正正”卻有些呆板的藝術(shù)表達,賈寶玉的思維反而更有新奇靈動之美。
在人文藝術(shù)感受力形成的關(guān)鍵階段,如果自己的觀點總是被否定,孩子寶貴的好奇心就會被不斷消磨,更不敢勇敢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賈寶玉見到父親時總是“溜邊走”,始終無法與父親產(chǎn)生情感深度交流的經(jīng)歷,就是一個例證。
藝術(shù)表達固然有精妙和呆滯之分,清新脫俗與掉入窠臼之別。孩子在進行藝術(shù)鑒賞時,也難免會有幼稚、偏頗的地方。但對人文藝術(shù)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是尊重、理解和鼓勵,是珍視每一個思維綠苗的萌發(fā),是為孩子創(chuàng)造包容、開放的藝術(shù)氛圍。如果一味用長輩的“權(quán)威”進行打壓、批評,人文藝術(shù)就會變得單一、無趣。
這讓我想起一千多年前的另一場文人雅集。三月三日,會稽山陰,流觴曲水,蘭亭雅集。當酒杯流到自己面前,年幼的王獻之沒有受到繆斯女神的眷顧。作詩不成,便按規(guī)矩罰酒三觥。若是此時王羲之為此大作文章,苛求兒子一定賦詩一首,或是像賈政一樣諷刺其“竟也有不能之時”,恐怕不但會傷了孩子的信心,也會毀了這場雅集的“暢敘幽情”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