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5篇

時間:2024-08-30 作者:Animai 心得體會

大家應該知道寫心得體會就是要將我們的內心感受進行梳理,只有內容豐富的心得體會才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5篇

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篇1

歌德這樣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p>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安奈特.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推薦》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獲,帶給我教學上許多推薦,在原先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fā)生后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獲……

讀著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lián)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狀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fā)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fā)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xiàn)?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節(jié):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yōu)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yōu)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此刻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只培養(yǎng)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篇2

7月13、14、15日,在區(qū)實驗小學參加了20__年暑期小學數(shù)學教師培訓,在這短短的三天培訓中,經過備課、上課、說課、評課、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小組研討、集中觀摩、大組交流與獨立反思相結合的培訓形式,使我受益匪淺。

先后有幸聽到三位優(yōu)秀教師上的三節(jié)精彩的示范課,深受啟發(fā),尤其是7月14日上午由邵老師執(zhí)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讓我印象最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樸實而精彩,很有學習、借鑒的價值。

一、 合理安排、優(yōu)化重組

有道是:“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苯滩牡拇蠓秶y(tǒng)一,則意味著其針對性的減弱,所以課本內容只能作為講課的主要參考依據,而非唯一標準。從教育的最終目的來看,學生要學的是知識體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種版本的教材。因而,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優(yōu)化重組是十分必要的。

邵老師大膽地把課本中的大小杯改成長短彩帶,直觀又容易操作,比較有效,而彩帶也類似于線段圖,為其他題目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例題是倍數(shù)關系的替換,練一練替換的是兩個相差關系的兩,兩題是相對獨立的,而邵老師首先出示“2根長彩帶和6根短彩帶,一共長72厘米,每根短彩帶和長彩帶各長多少厘米”這樣一個不完整的題目,讓學生通過添加“每根短彩帶的長度是長彩帶的1/3”得到例1,再通過更改條件“每根長彩帶比每根短彩帶長4厘米”引出練一練。把例題和練一練緊密聯(lián)系起來,便于比較他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二、經歷策略的形成過程

邵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畫圖、敘述、推想、驗證、比較、概括等豐富多樣的數(shù)學活動,完整地經歷了替換策略的形成過程。尤其是在學生經歷了替換的具體過程之后,讓學生及時回顧與反思,著力思考“為什么要替換”“替換的依據是什么”“替換前后數(shù)量關系有何變化”等問題,在反思中逐步建構替換的數(shù)學模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當學生經歷了兩種類型的替換之后,組織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初步明白:倍數(shù)關系替換的結果總量不變,杯子的總數(shù)變了,而相差關系替換的結果總量變了,杯子的總數(shù)不變。

三、 體驗策略的價值。

回顧與反思是小學生解決問題必備的能力之一,通過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能總結經驗,提升認識,將解決問題的策略融入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形成策略意識。

當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列式計算、檢驗結果之后,邵老師并沒有結束例題教學,而是組織學生反思和比較,使學生初步歸納出替換策略的好處一把兩種量與總量之間的復雜數(shù)量關系轉化為一種量與總量之間的簡單數(shù)量關系。在這之后的變式練習和鞏固應用中,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之前或之后,不斷體驗到替換策略的優(yōu)勢——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此次我區(qū)舉辦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培訓,猶如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豁然開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惫湃肆攘葦?shù)語就將學習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來了。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們還在思考著,今后,我將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積累,摸索出一條有利于孩子們長遠發(fā)展的路。

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篇3

對于走向教育工作者的我,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了解到作為一名教師,有良好的教育素質是很重要的,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們所需要的,了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但是,良好的教育方法對于教育學生也是很重要的。當我接觸了這本書后,心中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魏書生老師不是一個一般的教育家,他異乎尋常的迷上教育,立志獻身這一崇高事業(yè),有一種忘我精神,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所能做好的。他把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的內容,以及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宗教學等學科的知識,有意識地,不斷地滲透到學生中去,從而使他的教改遠遠超出了語文教改的范疇。那么,他又是如何改變他們、轉化他們的呢?他的教育方法又有什么特色呢?

教師這個職業(yè)是需要耐心的職業(yè),沒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學生有時候做錯了事情,老師可能會平心靜氣地指導他,但是有些時候,學生一錯再錯,老師的脾氣也沒有那么好商量了,畢竟,老師也是一個平常人,也會有發(fā)脾氣的時候,盡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緒,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學生這么多,而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心中的怒氣就難以平息了。

而魏書生老師就做到了避免發(fā)脾氣,即使是在批評學生,他也不是厲聲惡語。盡管有時要發(fā)脾氣,但也都在他選的一位控制自己發(fā)怒的學生提醒下壓下去了,他用切實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發(fā)火和極大的耐心與學生進溝通,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提出“我們需要怎樣”、“我們怎樣做能更好”、“我們必須堅信我們會做好的”等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不是在訓斥他,而是在幫助他,他是老師的助手。

教師這個職業(yè)是需要愛心的職業(yè),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著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和耐心,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再有,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yī)生診病一樣,醫(y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癥中才能提高醫(y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師的這一認識應該說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啟示的。書中的“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強者”,“堅持道德長跑——寫日記”,“每天點燃一盞思想的明燈”……這些內容強烈的震撼了我。他的教改確確實實地在育人。

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從學生怎樣做人開始的。教會了學生怎樣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這一“地下工程”,知識之樹也就根深葉茂,碩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魏書生老師那深邃的哲學氣質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讓人仰視,讓人望塵莫及,但這并不妨礙我認真地去做,學著他去做,讓自己在未來的教育工作方面做得更出色。

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篇4

每次培訓,我都是帶著虔誠之心去的,以此從專家、學者處來獲取一些新的名詞、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正因如此,每次培訓,我都格外重視,睜大眼睛看,豎著耳朵聽,不讓專家的一句話輕易地從耳邊溜走。雖然,每次培訓,收獲有多有少,有的甚至基本沒有收獲。記得有人說過,不要寄希望培訓能解決你心中所有的困惑,只要培訓能解決你心中某個或某些個困惑,就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目的。專家的話或許很有道理、或許有點深奧、或許有理卻現(xiàn)實難以執(zhí)行等,很多東西是要靠自己的悉心體會,能納為己用者其實是很少的,即便很少,只要有,其實就在改變著你,通過多次的培訓,就多次地改變著你,從而推動你不斷地進步。

本次培訓,主要聽了王軍偉教授《中等職業(yè)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思路解讀》、楊黎明研究員的《項目教學法》、楊曙明的《在教育科研中亮化職教人生》三個報告,聽了海門職教中心徐忠校長有關該校教育管理的介紹。

王軍偉教授的報告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職業(yè)學校以就業(yè)為導向,不僅應關注學生的即時就業(yè),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就業(yè),即我們先前所說的“首崗適應與多崗遷移”,提出職業(yè)學校要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質量,特別指出就業(yè)質量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生存之本,而就業(yè)質量主要包括工資、工作環(huán)境、工作年限等,這一點對當下的職業(yè)教育有重要啟示,當前職業(yè)學校的就業(yè)安置主要關注于學生的首次就業(yè)安置率,一旦安置完成,則萬事大吉,不關注學生的未來就業(yè),就業(yè)質量也主要關注工資,至于工作年限等鮮有考慮。

王軍偉教授還提出,必須加大行為導向課程的比例,指出專業(yè)技能課一般應占總學時的2/3,這一點恐怕我市所有的職業(yè)學校都做不到。技能是職高生的立身之本,技能是靠不斷的訓練形成的,而訓練是要靠課時作保障的。當前,學校實訓設備普遍不足,專業(yè)技能課的比例能達到1/2已經相當不錯了,但作為專業(yè)教師,作為學校的領導者,應在提高專業(yè)技能課比例、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上動腦筋、想辦法,不應墨守成規(guī),消極應付。

楊黎明教授提到了項目教學的支撐理論,一是工作任務說,即用工作任務引領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改變把知識、技能與工作任務相剝離的傳統(tǒng)格局,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發(fā)展綜合職業(yè)能力。典型代表是加拿大的cbe模式。二是工作過程說,即以一個職業(yè)的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的專業(yè)教學任務(單元),它與學科知識領域沒有一一對應關系,而是從具體的工作領域轉化而來的,保證工作過程完整性的課程。三是職業(yè)活動說,即以職業(yè)能力的塑造為目標,以職業(yè)活動為主線,職業(yè)能力包括專業(yè)能力和非專業(yè)能力(學習能力、社會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專業(yè)能力通過專業(yè)活動塑造,非專業(yè)能力通過技能活動、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創(chuàng)新活動、科研活動、實踐活動等塑造。其實這三種理論各有優(yōu)缺點,分別對應于加拿大、新加坡、德國的職業(yè)教育實踐,我們不能照單全收,應針對本校實際,有選擇地納為己用。

項目教學作為職教課改的主要模式,已是大勢所趨,但執(zhí)行遭遇重重困難,原因是多方面的,與學校領導的理念、克服困難的勇氣、師資隊伍、實訓設施等諸多因素有關,推行項目教學任重而道遠。

楊曙明的《在教科研中亮化職教人生》以許多鮮明的數(shù)據和案例,指出職業(yè)教育教科研的意義,指明了職業(y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他說,平庸的老師是敘述,一般的老師重講解,良好的老師懂示范,優(yōu)秀的老師善科研,著名的老師成流派,偉大的老師永登攀。每個教師都有從讓上講臺—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站靚講臺的過程,我們只有不斷提升自我,勇于自我反思,盡可能是縮短讓上講臺-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的時間,克服高原期,盡快地達到成熟期,爭取自成流派,永攀高峰。

徐忠校長著重講了該校的一些管理舉措,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海門職教中心一舉通過了江蘇省首批四星級職業(yè)學校的行列,跨入全省職業(yè)教育第一方陣。

培訓如果僅僅滿足于一時的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是不夠的,還必須將這股熱血、這些碰撞應用于自己的教育實踐,在實踐中尋求新的碰撞,在碰撞從尋找新的理論支撐,唯如此,則善大焉。

暑期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篇5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專門研究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以及教與學的心理規(guī)律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知、情感和意志三方面的心理活動都在發(fā)生、發(fā)展和終止。所以了解學生在學習時心理上可能會有的變化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有效教學的最佳方法,而音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更需要扮演好各種不同的角色才能在現(xiàn)在的音樂教學中得以勝任。

一、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

用一定的世界觀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塑造學生的良好的審美心靈,教師必須清楚,音樂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二、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者:

向學生傳授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并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音樂才能的發(fā)展和身心的健康。

三、學生身心健康的保健者:

讓學生能真正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音樂教師要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予以足夠的關注,能通過音樂的學習引導學生用健康的人生觀生活。

四、學生集體的組織者:

音樂教學不光涉及課堂教學還涉及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音樂教師要將這兩個方面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成為學校音樂生活的組織者和倡導者,注意培養(yǎng)音樂積極分子和骨干,更要發(fā)揮好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組織觀和集體觀。

五、孜孜不倦的學習者:

音樂教師要想把音樂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自己就必須要具備扎實的音樂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且更要有強烈的再學習的意識,在現(xiàn)代這個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時代,音樂教師的知識的容量和質量都是要進一步得到提高的,這樣學生在聽課時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知識體系。

本書還非常系統(tǒng)地在音樂的很多方面都作了詳盡的闡述,是一本音樂教師不可不讀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