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教學設計可以使接下來的教學更加順利,教學設計是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篇1
人教版反比例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經歷認識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過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義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3、對現(xiàn)實生活中成反比例關系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斷成反比例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課前準備:
找一本《安徒生童話》,把四個人看書表格畫在小黑板上(圖用文字),找一張10元人民幣。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喜歡讀書,許多同學特別喜歡讀童話故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本童話故事書,你們看是什么?
出示《安徒生童話》,可了解一下誰讀過這本書。
師:猜一猜,這本書有多少頁?
學生猜測,然后實際看一看,說出頁數。
師:你們知道嗎?我們書中的四個同伴都讀過這本書,而且記錄下了他們每人讀書的情況。請同學們看小黑板。
小黑板出示:亮亮 紅紅 聰聰 丫丫
每天看的頁數12 15 18 20
看的天數 15 12 10 9
2、讓學生觀察統(tǒng)計表,師:觀察這個統(tǒng)計表,從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可能說出很多,如:
●亮亮每天看12頁,看了15天。
●紅紅每天看15頁,看了12天。
●聰聰每天看18頁,看了10天。
●丫丫每天看20頁,看了9天。
●丫丫看得最快,只用了9天,亮亮看得最慢,用了15天。
二、認識反比例
(一)讀書問題
1、師:觀察表中的數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預設:●每天看的頁數越多,看的天數就越少。
●每天看的頁數越少,看的天數就越多。
●每天看的頁數乘看書的天數,積是一定,都是180。
第三種意見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啟發(fā):
師:把他們每天看書的頁數和看的天數分別乘一下,看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天看書的頁數與看書天數的乘積就是這本書的頁數),你們能總結出一個數量關系式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即板書:
每天看的頁數×需要的天數=書的總頁數(一定)
2、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當書的總頁數一定時,每天看的頁數和看的天數之間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在四個同伴看同一本書這件事情中,看書需要的天數是隨著每天看書的頁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天看的頁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就縮小;反之,每天看的頁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就擴大。而且,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3、師: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縮小,而且他們的乘積相等的事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下面我們就共同來看一個換零錢的問題。
教師出示表格,并拿出一張10元的人民幣。
師:老師這有一張10張的人民幣,如果要把它換成5元的,能換幾張?如果換成1元的呢?那要換成5角的,2角的,1角的呢?
學生說,教師填在表格中。
面值 5元 1元 5角 2角 1角
張數 2 10 20 50 100
師:仔細觀察表中數據,你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換的錢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張數就越少;換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張數就越多。
●表中面值與張數的積是一定的。
師:你們能總結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錢的面值×張數=10(元)
4、提出“議一議”的問題,讓學生判斷并得出零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這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學生可能會說:
●10元錢是一定的,錢的面值和換的張數是變化的,錢的面值變大,錢的張數就變小;錢的面值變小,張數就變大。
●錢的總數是一定的,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是是變化的,錢的面值越大,換的張數就越小。反之,錢的面值越小,錢的張數就越多。
師:通過看書的事情,我們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叫反比例,現(xiàn)在老師提一個問題:零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為什么?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討論后,多請幾人發(fā)言。
5、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分析一下上面的兩個例子和數量關系式,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可能會說:
●它們都是乘積一定,一個量變大,另一個量變小。
師:像上面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兩種量相對應的積也一定,就說這兩種量成反比例,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稱為反比例關系。這段話在課本第13頁,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學生自己讀書。
6、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成反比例關系的量,誰來說一說,成反比例的量需要具備什么條件?
學生可能會說:
●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
●這個量的乘積一定。
●一個量變大,另一個就變小;一個量變小,另一個就變大。
三、嘗試應用
1、讓學生自己判斷“試一試”中的三組數量。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看“試一試”,自己判斷一下,每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要說明判斷的理由。
給學生獨立思考、交流的時間。
2、師:誰來匯報一下你判斷的結果,并說一說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重點讓學生一說判斷的理由,學生如果有其它說法,只要是對的就給予肯定。
3、師:我們認識了什么叫做反比例關系的量,你能舉一個生活中反比例的例子嗎?先和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交流,然后指名舉例并說明理由。
4、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成反比例關系的量,下面請看練一練第1題,自己判斷一下,每題中的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要說明理由。
給學生獨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時間,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結論是什么。
學生可能會說:
●乒乓球的總個數一定,就是說每盒裝的個數和需要的盒子乘積一定,每盒裝的越多,需要的盒子就越少,反之,每盒裝的越少,需要的盒子就越多。所以乒乓球總個數一定,每盒裝的個數和需要的盒數成反比例。
●全班的總人數一定,男生和女生人數是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但他們不是相乘的關系。
學生如果有其他說法,只要意思對,就給予肯定。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2題,先讓學生自己讀題并判斷,然后指名匯報。
2、練一練第3題,完成表格再判斷,交流時說出自己的想法。
3、練一練第4題,先幫助學生理解題,讓學生明白大齒輪與小齒輪轉數的關系,因為30:10=3,所以大齒輪轉一圈,小齒輪轉3圈,然后,說明在工業(yè)生產中,齒輪轉的周數叫轉機,讓學生填表,并回答問題。
五、知識拓展
介紹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紙上的圖表示,讓學生課下自己閱讀。
師:在學習正比例的時候,我們知道成正比例關系的量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圖表示出來,其實成反比例的量也可以在方格紙上畫圖來表示。請同學們課下自己看一看知識窗里的內容,了解成反比例的量怎樣用方格紙上的圖表示。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計算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并能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點①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②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親近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③辯證唯物主義的初步滲透
教學重點?比例尺的應用。
教學難點?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教學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畫畫比比
1、 ?估計黑板的長和寬:教室前的這塊黑板同學們熟悉嗎?
請你估計一下黑板的長和寬。
2、 ?丈量黑板的長和寬:(板書:黑板實際長3.5米,寬1.5米)
3、 ?畫黑板:你能照樣子把黑板畫在本子上嗎?(師巡視)
4、 ?質疑:這么大的黑板,為什么能畫在這么小的一張紙上呢?(長和寬按一定的比例縮小了。)
[評析:“照樣子畫黑板”是同學們美術課上再熟悉不過的舉動,但以此為本節(jié)課的開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了比例尺,實為教者的匠心之筆!]
5、挑兩個黑板圖(一個畫得不像一個畫得較像)出示:
a) ?評價:①誰畫得更像一點?
②分析圖a畫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長和寬縮小的比例不一樣。)
b) ?師生合作,算一下長和寬分別縮小了多少倍?得數保留整數。(屏幕顯示)
圖上長7厘米,長縮小:350÷7=50 ?圖上長5厘米,長縮?。?50÷5=70
寬1.5厘米,寬縮?。?50÷1.5=100 ?寬2.5厘米,寬縮小:150÷2.5=60
c) ?點撥:從上面計算結果來看圖a長和寬縮小的比例差距較大(即比例失調),所以看上去畫得不像;而圖b長和寬縮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畫得較像。
[評析:實踐出真知!讓學生分析畫得“像與不像”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比例尺的興趣。]
(二)再畫再比
1、想一想怎樣畫得更像?(長和寬縮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課件展示準確的平面圖:
3、請你幫老師算算長和寬分別縮小多少倍?
圖上長3.5厘米縮小:350÷3.5=100 ?寬1.5厘米縮?。?50÷1.5=100
4、小結:當長和寬縮小的倍數相同時,黑板的平面圖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見,為了能反映真實的情況,畫圖時必須要有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個統(tǒng)一的標準就是比例尺。(板書:比例尺)
[評析:從畫黑板--提出問題到“比比誰畫得像”--分析問題再到“如何畫得更像”--解決問題。教者均是置學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意義,體現(xiàn)了數學的生活性。]
二、結合實際,理解比例尺
(一)說一說
①講授:課件中的長方形是按縮小100倍來畫的,我們就說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
②誰來說說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百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百倍;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等等)。
③圖a、圖b長和寬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小結:一幅圖一般只有一個比例尺,當長和寬的比例尺不一樣時,所畫黑板就會失真。
④用自己話說說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樣計算比例尺?
小結: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寫成前項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圖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圖(屏幕同時顯示),新華五村菜場距我校直線距離約300米,可在這幅圖上只畫了3厘米,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評講:你是如何算得?結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從1﹕10000這一比例尺上,你能獲取那些信息?
板書: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一萬分之一;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一萬倍;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10000厘米等等。
[評析:比例尺是一個實用性很強的知識點,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比例尺意義時,運用實例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口腦并用,從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實際含義,為下面多種角度計算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打下知識準備。]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比例尺
(一)求圖上距離
1、還是在這幅圖上,現(xiàn)在要標上區(qū)委,估計一下我校離區(qū)委直線距離有多遠?(400米)你看在這幅圖上要畫多長?
①獨立思考,試試看,如感覺有困難小組內小聲討論。
②評講:你是怎么想的?還可以怎么算?你覺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100=4(厘米)
小結:求圖上距離可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除法計算,關鍵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樣。
③如何畫?自己畫畫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常規(guī)去畫,注意方向。)
[評析:“怎樣計算圖距和實距?”教者一改以往根據比例尺計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圖距=實距×比例尺;實距=圖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煩瑣”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學生對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識點“講死”,讓學生靈活的選擇解決方法,很好的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以人為本,即讓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2、練一練:
區(qū)委東北是我區(qū)鬧市區(qū)--十村,已知區(qū)委和十村實際距離是2.5千米,在這圖上應畫多長?如何畫?自己畫畫看。(課件演示)
3、畫一畫:
①請準確地畫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圖。(怎樣畫才算準確?)
②評講:你是如何畫的?方法一:自己定一個比例尺算出圖上長和寬然后畫;方法二:在原有圖上以長的比例尺為比例畫出寬;方法三:在原有圖上以寬的比例尺為比例畫出長。
(二)求實際距離
1、?西廠門在區(qū)委的東南面,(課件演示)量得圖上距離是9厘米,如何算實際距離?有幾種算法?
①獨立思考;②合作交流;③講評算理。(略)
2、練習:南鋼賓館在區(qū)委西南(課件演示)量得圖上距離是18厘米,如何算實際距離?
[評析: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大廠區(qū)各地名,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畫“地圖”聯(lián)系實際應用比例尺意義計算圖距和實距,使學生對數學倍感親切,感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突出的體現(xiàn)了數學的生活性。]
(三)新課延伸
1、?南京距大廠40千米,畫在這幅圖上要畫多少厘米?
①獨立列式計算(400厘米)。
②要畫400厘米,你有何感覺?(太長畫不下)
③畫不下怎么辦?(調整比例尺)
④說說你的調整方案?
[評析: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矛盾沖突中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達到使學生跳出大廠看“比例”的目的。]
2、請拿出標有南京上海的地圖,找出比例尺并說說意義。
①同座位間合作算出實際距離。
②一輛汽車從南京早上9﹕00從南京出發(fā)趕往上海,要趕下午2﹕00的飛機,如果車速是每小時80千米,問能否趕及?為什么?
2、五一長假是旅游的黃金季節(jié),請同學們采訪一下聽課的老師,最向往哪個大城市,然后根據地圖幫老師算出實際距離,再告訴被采訪的老師。
[評析:很有創(chuàng)意!采訪老師,就地取材增加課的參與度;學生下位采訪,體現(xiàn)課的開放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使課堂教學內容得到了再延伸!]
四、課堂總結,回顧比例尺(略)
[總評:本節(jié)課循著一根知識主線--比例尺的意義與應用,引入新知別出心裁,探究新知有章有法,練習設計富有創(chuàng)意;同時循著一根能力主線--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無論是哪個環(huán)節(jié)的例子都來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究與合作討論相結合。同時多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嚴禁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的輕松,學有成效。]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篇3
一、教材分析
1、單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單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該單元屬于數與代數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點內容。本單元體現(xiàn)比例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其中第三小節(jié)安排了“比例的應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體會比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還滲透了函數思想。本單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是滲透函數思想的重要內容。
2、知識的立體式整合
本部分知識是學生在六年級上冊又學習比和比的基本性質,六年級下冊學習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基礎上更深入的學習,為第三學段函數的學習打下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習體現(xiàn)了由簡到繁、由淺到深的學習理念。
3、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學習比例尺,能讀懂地圖或示意圖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兩地間的實際距離,按照比例放大或縮小圖片等。
4、本課主要學習兩個內容:
(1)通過主題圖教學比例尺的認識。首先給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結合兩幅地圖介紹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教學時,可由繪制地圖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引出比例尺,并結合地圖使學生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義。然后,教材通過一張機器零件放大的圖紙,讓學生認識把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讓學生找出教材呈現(xiàn)的圖紙的比例尺,說一說它表示的意義,體會比例尺前項比后項大時,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教學時,引導學生學習把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學生明確比例尺是一個比,不帶單位名稱。
5、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含義,能正確說出比例尺所表示的具體意義
(2)認識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能將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將數值比例尺改成線段比例尺
教學重點: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難點:將線段比例尺改寫成數值比例尺
教學關鍵:弄清線段比例尺的具體含義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質,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學習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質,這些都為比例尺的學習提供了基礎。在小學品德與社會中學生也接觸了比例尺的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學生對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較容易的掌握本課內容。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都接觸過地圖,對地圖上的比例尺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比例尺的學習提供了資料,帶來了方便。
三、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標和高年級數學的教學特點,基于以下原則:
1、以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
2、注重學生合作參與,重視“三主”,即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思想。
3、精講多練,快樂學習的原則。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提出了“合作體驗,自主感悟,快樂達標”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參與和自學意識。
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
1、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2、合作體驗,突破重點;
3、自主感悟,化解難點;
4、小組互助,鞏固知識;
5、快樂練習,達標提升。
四、教學設計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合作體驗,自主感悟,快樂達標”教學模式的特點,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實物激趣,導入新課
出示地圖,讓學生觀察地圖,找到圖中的比例尺,然后設疑:想不想利用地圖計算出兩地間的距離呢?在學生興趣被激起后,引入課題,告訴孩子們學習了這部分內容,你就能知道哦。為了能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此時可教師簡要介紹比例尺的作用。
設計本環(huán)節(jié)主要目的有兩個:1、告知學生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積極性。(本環(huán)節(jié)預設3分鐘。)
(二)合作自學,重點點撥
本著學生自學為主的原則設計了本環(huán)節(jié)。因比例尺的意義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所以要充分利用課本的主題圖這一教學資源,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讓學生有充分自學的空間,在學生自學遇到困難時教師再去點撥,教師只點撥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學,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主要設計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
1、展示自學目標,自學比例尺的意義
教師展示自學目標,讓學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使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有準備地進行自學,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教學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同時也能激發(fā)起全體學生的參與達標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顯示出來了。
設計的自學題目有:(1)什么是比例尺?(2)如何表示比例尺?(3)比例尺作用?
(預設2分鐘)
2、合作自學,分組匯報
各小組依據自學目標進行合作自學,自學后,進行匯報。根據小組匯報的情況,教師投影:
比例尺的意義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同時利用課后做一做進行實戰(zhàn)練習。
教師重點點撥比例尺的意義。(預設5分鐘)
3、結合主題圖,掌握比例尺的分類
讓學生認真觀察48頁主題圖,通過小組合作自學以下問題:比例尺分哪幾類?圖中的比例尺表示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圖中的兩個比例尺是將實物放大還是縮小了呢?學生充分觀察思考后,進行匯報,教師重點點撥線段比例尺的具體含義。(預設3分鐘)
4、活用主題圖,體會比例尺的放大
教師提出問題:我們剛才看到的比例尺都是將實物縮小的比例尺,那么有沒有將實物放大的比例尺呢?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教師適時出示49頁主題圖,并告訴同學們,在實際生產中,有些零件比較小,我們需要把它擴大后再畫在圖紙上。之后進一步設疑:圖中的2:1表示什么呢?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理解這類比例尺的含義。教師重點點撥:為了計算的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或后項是1的比。體會比例尺前項比后項大時,表示放大。(預設5分鐘)
(三)整體感知,化解難點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利用課本例題1,讓學生明確線段比例尺如何改成數值比例尺。這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難就難在比例前后項的單位不同。因此應加強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設計了嘗試性練習,針對學生在嘗試性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更有針對性,更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設計了三各方面的學習內容:
1、出示例題1,嘗試性練習。
2、匯報板演,及時糾錯。
3、鞏固練習,點撥提升。設計一道與例題類似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再次練習,同學間互相交換答案。通過教師適時點撥,將所學知識再次鞏固提升。(該環(huán)節(jié)預設5分鐘)
(四)快樂練習,達成目標
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了:判斷題、找比例尺、比例尺互化、求比例尺四類題目。
1、判斷題:主要設計學生容易混淆的問題,比如:比例尺只能放大物品,比例尺的前后項不能同時是1,等。這類題目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2、找比例尺:通過練習,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更深入的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3、比例尺互化:這道題的安排是對教學重難點的鞏固,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深化教學內容,防止思維定勢。
4、求比例尺:主要考察學生對比例尺意義的掌握情況,同時強化比例尺的實際應用。
這些題目的設計,一方面考慮本課所學知識,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環(huán)節(jié)預設10分鐘)
(五)總結全課,深化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設計了“我學會了什么?”這一題目,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整理。這里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和討論時間。學生積極討論,積極發(fā)言,是該環(huán)節(jié)成功的關鍵。
教師及時總結: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觀察,善于思考。(預設5分鐘)
(六)課堂作業(yè)
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布置比例尺的意義、線段比例尺的具體含義,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等方面的題目,讓學生練習,進一步鞏固知識。(預設2分鐘)
五、板書設計
比例尺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比例尺》。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2、能把線段比例尺轉化成數值比例尺。
3、能夠求出一幅圖的比例尺。
4、體會比例尺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重點和難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腦筋急轉彎:一只蝸牛從北京爬到太原只用了一分鐘,猜猜是怎么回事?
2、我國領土面積有多大?如果想把中國的地域一眼看盡,有沒有可能?
3、兩個問題都和地圖有關,地圖是怎么繪制的?
4、出示兩幅地圖,認真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把一些實際的物體縮小或擴大一定的倍數畫成平面圖,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小結:在繪制地圖和一些平面圖時,需要把實際距離按一定的比縮小,再畫在圖紙上,這時就要確定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這個比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比例尺。(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問題,檢查預習情況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強調比例尺與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個比,不應帶單位。)
2、你認識了幾種比例尺?能舉例介紹它的意義嗎?
重點:
(1)認識數值比例尺。
出示標有數值比例尺地圖,讓學生再來說一說具體含義。
(2)認識線段比例尺。讓學生量一量,說一說。
3、如何把線段比例尺轉換為數值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展示不同的算法后進一步規(guī)范書寫格式。引導學生思考:轉換時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4、如何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問題?
(強調比例尺前后項單位長度要統(tǒng)一,一般要化簡成1。)
(以上問題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適當補充講解,讓學生明晰概念)
三、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并了解了比例尺,你能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嗎?
1、完成教材第49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歸納轉換中的注意點和技巧。
2、完成教材第54頁第3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
2、關于比例尺,你知道了什么?你認為需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篇5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導入
1、出示一幅中國地圖,這幅中國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沒有學生回答)
你們看見比這張大的中國地圖嗎?(看見過)
同樣是祖國的版土,畫出來的地圖卻有大有小呢?(沒有學生能夠回答)
過了會兒,一個學生說是按比例畫的。
2、教師說明:看來畫地圖要用到比例。(板書:比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例的應用。
二、動手畫教室的平面圖,學習比例尺的意義
1、我們也來應用比例繪制一幅圖,已知教室的長是9米,寬是6米,請你畫出教室的平面圖。
2、學生畫圖
3、學生匯報畫圖的方法,老師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長:9厘米:9米=1:100
寬:6厘米:6米=1:100
長:4.5厘米:9米=1:200
寬:3厘米:6米=1:200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并抓住一個畫得不象的同學,分析其原因。(隨手畫的,長和寬縮小的比例不同,從而告訴學生:同一幅圖的比例尺應該是相同的)
4、比例尺的意義和求法
學生通過看書作記號,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然后在先前的中國地圖上找到這幅地圖的比例尺,并說明這個比例尺意義。
三、學習線段比例尺
1、說明前面我們學習的都是數值比例尺,還有一種線段比例尺。
2、學生看教材第48面,自學線段比例尺。
3、請學生匯報線段比例意義。
4、應用線段比例尺,測量北京站到天津站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多少千米?
5、把線段比例尺改成數值比例尺。
四、學習放大的比例尺
1、老師出示一個小寶貝,大家看得清楚嗎?
怎樣利用比例尺的知識,讓大家都看清這個寶貝的真面目?
2、教師在黑板上畫圖,(一個底面直徑和高都20厘米的圓柱體)
能看清這個寶貝是什么了嗎?(圓柱體)
3、求這幅圖的比例尺
講解放大的比例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比例尺的應用
教學程序:
一、學生獨立完成例2
二、學生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多種解法。
三、補充問題:如果地鐵2號線的長度為65千米,那么,在這幅圖應該畫多長?(學生獨立完成)
四、教師總結: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重點提示,用比例解法的過程。
五、學生獨立在作業(yè)本上,繪制學校操場平面圖。
然后,全班匯報,如何在黑板上規(guī)定的區(qū)域內把這個操場畫出來?
六、鞏固練習
人教版比例教學設計篇6
1、比的意義
(1)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
(2)“:”是比號,讀作“比”。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較,比的前項相當于被除數,后項相當于除數,比值相當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
(5)比的后項不能是零。
(6)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可知比的前項相當于分子,后項相當于分母,比值相當于分數值。
2、比的基本性質: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3、求比值和化簡比:
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項除以后項,它的結果是一個數值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它的結果必須是一個最簡比,即前、后項是互質的數。
4、按比例分配:
在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然后求出總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5、比例的意義: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內項。
6、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7、比和比例的區(qū)別
(1)比表示兩個量相除的關系,它有兩項(即前、后項);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項(即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
(2)比有基本性質,它是化簡比的依據;比例也有基本性質,它是解比例的依據。
8、成正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9、成反比例的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關鍵是看這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中相對就的兩個數的商一定還是積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積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類
(1)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 (2)縮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3、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實際距離×比例尺=圖上距離
圖上距離÷比例尺=實際距離
14、應用比例尺畫圖的步驟:
(1)寫出圖的名稱、
(2)確定比例尺;
(3)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
(4)畫圖(畫出單位長度)
(5)標出實際距離,寫清地點名稱
(6)標出比例尺
15、圖形的放大與縮?。盒螤钕嗤笮〔煌?。
16、用比例解決問題:
根據問題中的不變量找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并正確判斷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并根據正、反比例關系式列出相應的方程并求解。
17、常見的數量關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
單價×數量=總價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速度×時間=路程
工效×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18、
已知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圖上距離可以求實際距離。
已知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可以求圖上距離。
計算時圖距和實距單位必須統(tǒng)一。
19、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天數=播種的總公頃數
已知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就是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的積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
什么叫正比例?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正比例關系。如:y/x=k( k一定)或kx=y
正比例的意義
滿足關系式y(tǒng)/x=k(k為常量)的兩個變量,我們稱這兩個變量的關系成正比例。
顯然,若y與x成正比例,則y/x=k(k為常量);反之亦然。
例如:在行程問題中,若速度一定時,則路程與時間成正比例;在工程問題中,若工作效率一定時,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成正比例。
注意:k不能等于0.
正比例的例子:
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 (比值4)。
圓的周長與直徑 (比值π)。
購買的總價與購買的數量(比值 單價)。
路程的例子: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時間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長方形面積: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
都是定一個,變一個 。例如ax=y中,a不變,則 x與y成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