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7篇

時間:2023-01-24 作者:couple 教學計劃

想要寫好教學設計,就要充分的了解教材和學生情況,新學期即將開始,老師是不是都開始制定教學設計了呢,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7篇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1

常態(tài)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的“我”讀書的艱辛,理解并感悟“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里長大的”的生活真諦。

2、理解運用心理活動、神態(tài)描寫來表現人物方法。

語文基礎知識積累目標:

掌握并會運用以下詞語:威風凜凜眾目睽睽饑腸轆轆煞有介事全神貫注若無其事廢寢忘食

口語交際訓練目標:

(1)用撮要的方法概述課文

(2)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讀書經歷與心得(不少于2分鐘)

閱讀需突破的問題:

(1)就字面的意思看,?竊?是不光明的,但我們讀了文章,并沒有因此而鄙視作者,反而充滿了敬意,為什么?

(2)了解“竊”的幾個義項,題目中的“竊”應是哪一個義項?

(3)你認為竊讀的過程中,讓作者最難忘的是什么?哪一種“難忘”更重要?

作文訓練借鑒目標:

理解并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來表現人物。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導入課文:

1、板書課題:竊讀記

2、查字典,解釋“竊”有幾個義項,繼而解釋“竊讀”的含義。

二、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抓住主要情節(jié)速讀全文,圍繞以下詞語概述課文:擔憂暗喜慶幸羞愧悲憤焦急絕望快樂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地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作者是如何辛苦地竊讀,使學生能夠初步體會到這種“竊讀”的感覺。)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討:

1、就字面的意思看,?竊?是不光明的,但我們讀了文章,并沒有因此而鄙視作者,反而充滿了敬意,為什么?

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入到“我”如何竊讀的行為上,并引導學生思考作者要竊讀的原因,使學生能夠深入地理解“記住,你是吃飯長大;也是讀書長大的”這話的含義,理解作者渴望讀書的強烈愿望。

2、你認為竊讀的過程中,讓作者最難忘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

竊讀過程中遭遇的屈辱、打擊;竊讀中產生的快樂、懼怕的滋味;竊讀中感受到人間情感的冷暖。

3、哪一種“難忘”更重要?

教師引導學生從店員的態(tài)度、“我”的感受兩方面,抓住第一次竊讀、第二次竊讀的具體語句去考慮。

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通過朗讀來體會到,作者通過第二次的“讀”,領悟了“愛”的真諦,感情經歷了一個從“仇恨”到“愛”的過程,最終懂得了“也是在愛里長大的”。

四、口語訓練,加深感悟:

竊讀的這段經歷使作者終身難忘,也受益匪淺。在你們幾年的讀書生活中肯定也有使你難忘的讀書經歷,請把自己最難忘的一段讀書經歷與心得說給同學們聽。(不少于2分鐘)

五、作業(yè):

1、借助詞典理解以下詞語的含義,并圍繞這些詞語復述課文:威風凜凜眾目睽睽饑腸轆轆煞有介事全神貫注若無其事廢寢忘食

2、請從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

(1)記錄這幾年來最令你難忘的一段讀書經歷,并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來表現你的內心情感與心得。(不少于450字)。

(2)向大家介紹一本你最喜歡的書籍,并簡單說說你讀后的感受。(不少于450字)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2

作為語文教師,寫教學反思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了,只有寫教學反思,我們才會發(fā)現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在哪里,然后總結歸納,提出更好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進步。這是我寫的是課文《邊城》教學反思日志。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中長篇小說,課文節(jié)選了有關端午節(jié)翠翠巧遇儺送、大佬等人物的場景,語言樸實,韻味無窮。然而在學習過程中我的心頭卻縈繞了深深的痛。

首先,激趣閱讀就沒有達到預定效果。自認為是小說所以在設置時給了簡介,給了背景介紹,給了作家作品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自讀。但課上我發(fā)現閱讀效果不好。

其次,導學目標不夠具體。我們的學生已經是高一的學生了,我認為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已形成,故給了綜合鑒賞題(品味語言)。結果在審題上又有學生吃虧。

最后,課上教師導學過程不夠靈敏。課上發(fā)現問題雖及時停止了繼續(xù)學習,但未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致此課師生收益都不大,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雖然在第三課時及時調整了學習方法,但該導學課實施過程的缺失卻至今讓我耿耿于懷,我懷疑自己所做的努力,我懷疑自己的教學理念??墒菍W生的讀書習慣卻讓我痛上加痛,他們告訴我:老師即使你說得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讀這樣的文字,它離我們太遠了。找到了根我才釋懷,我知道我依然缺了一樣東西:應該平實地帶領他們穿行于語文學習中,而不是憑感性。

今天我們師生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發(fā)展,都能心態(tài)平和的閱讀和學習了。我注重教學過程的每一步實施,學生注重學習的每一個細節(jié),咬文嚼字已經成為目前我們學習語言的一個法寶。

現在看到學生的時步,我也心慰了。課文《邊城》教學反思日志暫時就是這樣了,通過這次的教學反思,我相信對于其它課的教學是有所幫助的。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3

,本站有更多關于化學教學反思,化學教學反思方面的作文。

本課題從資源的角度認識水,在介紹水資源概況的基礎上談水資源保護。由于基本不涉及其中的科學技術問題,因此這一課題內容本身是屬人文范疇的。人文范疇的內容要成為好的人文教育教案,仍需對資源進行精心的選材和編排,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反映先進的思想和觀念,體現時代的特點。

資源問題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考慮到當今世界國際化趨勢已遍及政治、科技、經濟、文化、環(huán)境、教育等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國之間相互協(xié)作、相互依存關系日益密切,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意識也已成為各國教育改革中備受重視的一個方面,水資源概況采用全人類這樣的大視角,去認識“人類擁有的水資源”。通過世界和中國水資源情況的介紹和對比,使學生了解世界的水資源概況,并明了自己國家水資源情況在其中位置,在培養(yǎng)他們的國際意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民族憂患意識和責任感。

水資源問題是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在儲量上水是豐富的,而在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水又是短缺的,教材從這兩個不同的矛盾方面來討論水資源問題,蘊涵著相對性、辯證性的思想;另外,隨著海水淡化等水處理工藝的發(fā)展,可利用水的短缺狀況又是變化的、動態(tài)的,因此這里又隱含了發(fā)展、變化的觀點。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水資源狀況形成全面、正確的認識,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思維能力,學習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水資源問題又是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人和一切生物都離不開水,在認識到水資源是有限的之后,“愛護水資源”就應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教材就以此為題,從節(jié)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兩個角度談水資源的保護。不僅談工農業(yè)生產上節(jié)約用水和水污染防治問題,而且談生活習慣與節(jié)水的關系、生活污水問題,從而把水資源問題與學生的每日生活、個人習慣聯系起來,在強化節(jié)水意識、認識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同時,感覺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促使他們自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tài)環(huán)境。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4

在工業(yè)生產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國大部分城市用水緊張,而許多地區(qū)水資源浪費、污染很嚴重,污水任意排放,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用水和生活環(huán)境。那么,利用本節(jié)課教學加強對學生關于節(jié)約用水和水污染問題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教育,因為如何節(jié)約用水不僅是工農業(yè)生產研究的問題,也直接聯系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讓每個學生自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使保護自然資源的觀念深入學生 的心靈,是本課題的一再強調的中心。另外通過本課的學習也可以增強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合作意識,以及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本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主要圍繞兩方面:第一,地球上水儲量是豐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很缺乏的;另一方面,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人人都應關心水、愛惜水、保護水。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通過大量的生動、寫實的錄象、圖片等有關水的概況、水資源污染等材料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認識愛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感受很深,在此過程中,自己學到了很多東西,但也留有不少的遺憾。下面簡要談一下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與缺點。

一、引入有震憾力。通過“新聞調查”節(jié)目的一段片斷,拋給學生一個思考的問題:一個原本依傍淮河的美麗的村莊為什么變成了如今令人恐懼的癌癥村?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可能會想到與水源、空氣、食物等基本的生存條件有關,那么再看到問題的答案,令學生感到觸目驚心,由于水質污染給人類已經帶來了慘重的災難,自然引出了本節(jié)課的課題:愛護水資源!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清晰自然。整堂課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較流暢,有條不紊,引入過后,由一段視頻:地球上水資源概況,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了水資源很豐富,儲量很多,分布也很廣泛的印象,再提出了一個疑問:那么地球上水資源如此豐富,下段影片中的男主人公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在影片《荒島余生》片斷中,男主人公身處海洋,走向孤島時,那種口渴的樣子,苦苦找水以及喝樹葉上的露珠的艱難景象,讓學生又感到淡水資源如此短缺!這樣的設計,十分清晰,又富有辯證的思想,讓學生從兩個方面來認識水,形成鮮明的對比。然后通過閱讀、分組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認識世界水資源概況及中國水資源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良好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最后得出結論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的第二個大部分,也是同樣清晰,由節(jié)水到認識國家節(jié)水標志,由認識水污染的來源,到總結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不斷地深化著節(jié)水、愛水的意識,直到設計廣告語,發(fā)出倡議,讓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愛惜每一滴水,愛護我們的母親河,讓愛護水資源的觀念深入到學生的心靈,起到真正的實效性。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5

一、 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第三章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中的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fā)式進行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到達新知識的制高點。其中適當的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法指導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采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讓學生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1、回顧前面學習過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用字母來表示。

2、師:(指導觀察主題圖,理清圖中的數學內容)同學們植樹多么認真啊!他們?yōu)榫G化祖國做出自己能做的事。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探究關于其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同事們能夠有興趣解決嗎?

(復習舊知識,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時下正是植樹節(jié),以這樣一個情境引入新課比較自然)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教學例3。

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算,然后小組里交流。生匯報。

b、讓一學生上黑板寫。

(4+2)×25=6×25=150(人)

師:你是怎么想的?

c 、師問:還有同學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嗎?

生:上黑板寫。

4×25+2×25

=100+50

= 150(人)

師: 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題思路,與其他同學共享)

師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小組里交流。生匯報。

引導學生發(fā)現:

1、(4+2)×25=4×25+2×25

2、第二個算式比第一個算式簡便。

3、師適時引導總結出乘法分配律

?。。。。

師:誰能給我們發(fā)現的這個規(guī)律起個名字?(乘法分配律 師板書)

(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發(fā)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開課本齊讀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師:課本上用符號來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沒有寫完整,你能補充完整嗎?(師巡視指導)

師板書: (a+b)×c=a×c+b×c

d、你能例舉出類似的例子來嗎?

生:在練習本上寫,然后師指名說一說。

(由于前面學習交換律、結合律的時候都有這些環(huán)節(jié),所以這部分內容學生很熟悉,放手讓學生做。)

e、師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結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讓學生對比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對比它們的異同,讓學生說一說。

(在這一章內容里學習了好幾個運算定律,學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讓學生區(qū)別它們。)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第36頁做一做。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adic;,錯誤的畫×。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師: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計算:101×13 40×65

指名兩生上黑板做,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 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這部分的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運用能力,可能當時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的巡視指導。)

師:表揚鼓勵學生。

(四)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認識了什么新的運算定律?你會將它敘述一遍嗎?它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六、說板書:乘法分配律

(a+b)×c=a×c+b×c北師大版4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說課稿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是一節(jié)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因此,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往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回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舉例進行驗證……

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位在:(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類比、回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熟悉。(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熟悉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fā)現題目,解決題目的能力,進步數學的應用意識。

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規(guī)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題目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題目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這樣一個主體圖:春季里,同學們開展植樹活動,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需要解決的題目是: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植樹活動?學生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列出算式,接著通過計算發(fā)現,兩個算式可以用=連接,即25×(4+2)=25×4+25×2。我將其首先呈現給學生,目的是結合學生熟悉的題目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

接著設計懸念,拋出四組題目,把學生引到兩算式的結果相等的情況中來。先請學生猜想,而后驗證,再請學生編題,讓每一個學生都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研究中來。在編題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交出了正確的答卷,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繼續(xù)研究的欲看。接著,請同學在生活中尋找驗證的方法,以四人小組為研究單位,學生的思維活動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秘。小組討論的方式,更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交流,激發(fā)學生希看獲得成功的動機。通過實踐、討論,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內化。這樣做,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歡快,自己動手編題、自己動腦探索,從數目關系變化的多次類比中悟出規(guī)律,扶得少,學生創(chuàng)造得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自動,學會了進行合作,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發(fā)現!這對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其激勵作用無疑是無比巨大的,而愛思、多思、會思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縱觀教學過程,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

我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感受到:認真鉆研教材,深進挖掘教材中的寶貴資源,會使教材的內涵更有廣度和深度,也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6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的表達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讀課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計劃:二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

學生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能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學習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題,學生讀題辨別文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初讀課文。

1、教師板書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引導問題:

t:讀了“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如果讓你來寫這個題目,你會寫些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后辯體。

讀書要求:

1讀通課文,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讀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來多讀幾遍。

二、練讀課文中的生難字詞,學生再讀課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語,學生練讀:

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致、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2、學生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學習文章的主要內容,相機學習并鞏固反問句,過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根據下列提綱給文章分段。

提綱:去訪回

2、學生再讀題。由題引發(fā)學生讀文本的欲望,初步學習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導問題:

t1:“我”去山中訪了那些朋友?這些朋友有什么特點?你從文章哪些句子中讀出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老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落花、落葉、巖石……)

t2:老師為什么在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號呢?你從文章哪兒讀出來的

3、出示重點句子: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引導分析:

t1:這個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個什么句式?

t2:聯系上下文,這個句子還是一個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導學生對本課時進行學習小結。

五、學生讀全文鞏固本課時所學。

六、作業(yè)。

1、課外再讀課文三遍。

2、完成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書寫訓練。

3、讀課文,在下列括號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懸崖

( )的身軀 ( )的白云 ( )的峽谷 ( )的紋理 ( )的儀式

附板書:

1、山中訪友

老橋 樹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懸崖 白云 落花

落葉 雷雨 巖石 ……

課時二

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題,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圍繞“朋友”這個主題討論。

1、學生讀題。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知道課題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導學生圍繞“朋友”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引導問題:

t1:在本節(jié)課深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在我們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怎樣才能稱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間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而發(fā)生感情。3交往:互相來往。

t2:你愿意與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組圍繞“友好”的主題織學生通過“讀讀

議議

說說”的形式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

1、品讀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學習,通過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學習作者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引導問題: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樣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讀讀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繪的景象。(注:總結落在文中“好風景”一詞)

2、學習文章第一部分,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撞”這詞來理解“好心情”,通過理解“好心情”來理解作者文章開始所表現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輕快與向往之情。

3、學習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時的“好心情”與文章開頭之處“好心情”的不一樣,而升華主題——感恩(熱愛)自然。

4、學生在讀題。理解“訪”所包含的情感。(訪:拜訪;訪問。拜訪:敬辭,訪問。)

三、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

四、學生讀文鞏固所學。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完成練習冊相應訓練題。

3、把下列句子換一個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

1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難道不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4、預習《2、山雨》

1讀課文三遍。

2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自己后試著結合課文理解。

3畫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詞句積累本上。

附板書:

1、山中訪友

老橋 樹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懸崖 白云 落花 好風景

落葉 雷雨 巖石 ……

好心情

教學反思:

?山中訪友》文質兼美,備課中,我一直對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學安排苦惱,總覺得不好處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式。上課在即,我決定弱化處理——既然沒有合適的,就先放著,讓學生自主感悟吧。盡管這么安排了,但內心總無法安然。

今天上完課,我坐下來反思教學。突然發(fā)現了6、7自然段的奧秘。原來原因來自于我的思想禁錮在了參考書之中,課文沒有鉆研通透。我對課文的理解僅停留在“友”的內外美,忽視了自我部分。原來課文第二部分有三個層次:

一、“友”的內秀,如老橋的德高望重,樹林送來的的無邊清脆。

二、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們?yōu)槲艺宫F了一道道“好風景”,這是朋友們的外在美。

三、我生命的覺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奧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澤。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層意思的集中表現,它的意義遠遠高于前兩層。

可惜,已經上過的課不能再為這些學生重演。對于他們,這篇文章為我留下了遺憾。我想,下屆學生會感謝他們的。

中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篇7

【導學目標】

1、識記、理解本課的生字詞。

2、了解本文氣勢恢宏、詞語簡潔有力、句式鏗鏘激越的特點。

3、感受本文所抒發(fā)的生命律動的激情。

4、體味理解語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課時計劃】

1課時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俗語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民間舞蹈之一,它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進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

自學互研 生成基??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

亢奮(kàng) 晦暗(huì) 羈絆(jī)

冗雜(rǒng)驀然(mò)戛然而止(jiá)

閉塞(sè)飛濺(jiàn)恬靜(tián)

燒灼(zhuó)驟雨(zhòu)震撼(hàn)

瞳仁(tóng)輻射(fú)

2、詞語解釋

亢奮:極度興奮。

晦暗:昏暗。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羈絆:纏住不能脫身,束縛。羈,約束。

冗雜:繁雜。

驀然:突然,猛然。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3、作者簡介

劉成章,陜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在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作品中《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聽課文錄音朗讀(多媒體播放),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并思考全文可分為幾部分。

?交流點撥】文章按“鼓響前,鼓演中,鼓聲止”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27段),第三部分(28-30段)。其中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也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把握情感

請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二部分,先找出第二部分第一個“好一個安塞腰鼓”前寫的好的地方,抽取學生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1、作者把“但是”和“看”獨立成段的用意。

?交流點撥】作者把“但是”和“看”獨立成段,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2、品味“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沒命了,忘情了!”的作用。

?交流點撥】短句,用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3、“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边\用了哪些修辭,起到了什么效果?

?交流點撥】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的想象和聯想來描繪鼓聲,思想大開大合,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jié)奏明快,表達出了安塞腰鼓雄壯的場面,使人產生親臨其境之感。

步驟四 精讀課文 理解內涵

1、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下面來感悟《安塞腰鼓》的精神內涵。

?交流點撥】用鏗鏘磅礴的語言、張揚激情的句式、瑰麗奇特的想象、急促爆裂的節(jié)奏、用一個個宛如棒槌的文字,在那天地之間,在那雄渾厚重的黃土高原上,為我們鼓蕩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這鼓聲鼓景,表達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舞姿、沉重的鼓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贊美之情,歌頌了陜北人民的粗獷、豪邁情懷。

2、文章想要表達的主旨是什么?(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交流點撥】①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②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③歌頌陽剛之美;④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

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秀美的山河,悠久的文化,燦爛的文化,都令我們無比的自豪。黃土高原上有壯闊、豪放、火烈、雄渾、激蕩、磅礴、沖破束縛、阻礙、痛快淋漓的安塞腰鼓,而江南有姿態(tài)各一、百船競渡、氣氛熱烈、爭先恐后的龍舟賽。這些形式各一的表演,鑄就了我們中華的燦爛文化。

2、拓展延伸

我們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這種不可阻擋的生命力量?

?交流點撥】劃龍舟比賽、足球比賽、田徑比賽等。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表演前 安靜(以動襯靜)表演中 亢奮(鏗鏘有力)表演后 寂靜(呼應開頭)

教學反思

物換星移,迎來了本學期的'教學研討課。剛好講到第三單元,覺得《輪椅上的霍金》不錯,思想性強,內容也精彩,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展示奧妙無窮的宇宙和神秘莫測的黑洞。

決定了課題,還沒開始著手收集資料,一個早讀卻改變了我的初衷。那天早讀,孩子們一直讀到了第14課《安塞腰鼓》,沒有誰的指導,可他們卻讀得有模有樣,雖然說不上氣勢磅礴,卻讓我眼前一亮。

我有點動搖了,便在班級內公開征求意見,孩子們竟然異口同聲地說:“選《安塞腰鼓》吧?!?/p>

那么就選這篇吧,作為老師,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這份自主與自信。

?安塞腰鼓》是陜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抒情散文名篇,文章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思想內涵豐厚。作者以飽含激情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產生于黃土高原上的—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安塞腰鼓,她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那火烈的舞姿、隆隆的聲響、茂騰騰的后生,體現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粗獷、豪放、熱烈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文章既是對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對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每一次誦讀文本,每一次觀看相關的視頻、圖片,每一次閱讀相關的資料,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搏擊的生存狀態(tài)深深折服。這些文字打動了我,這些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打動了我。我想,生活在南方的孩子對黃土高原、安塞腰鼓存在認知距離,若是能夠給予足夠的朗讀指導及感情渲染上的鋪墊,調動他們的認知情緒,那課堂上品味文字一定會更細致,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