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精選6篇

時間:2024-02-26 作者:betray 讀后感

讀后感是對作品中的主題和意義的思考和總結(jié),讀后感是我們對書中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的思考和反思,審視和思考自己的價值觀,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精選6篇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篇1

?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圖》中的故事一直是中華典范,被我們稱為孝家之先,廣受人們的尊敬,而在這篇文章中,卻寫出了魯迅先生對《二十四孝圖》故事的不同看法。在這幾個故事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郭巨埋兒”這個論點了?!肮蘼駜骸笔且粋€悲壯的情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郭巨家里非常貧窮,如今多了一個小孩,更是多添加了一張嘴。郭巨與他的妻子都是孝子,便想著,怎么樣,也不能苦我母親吧,她可是生我養(yǎng)我的人啊,于是下了決心要把兒子埋掉,多節(jié)省一點。

我認為這么草率地把兒子埋掉了,是不對的。難道母親的命就更重要,兒子命就不重要了嗎?這么做,雖然盡了孝道,當(dāng)然說好的`人人平等,這個法則又去哪里了呢?如果孝道是那么的殘酷與血腥,那么我寧可不去,遵守這個,實則是罵名的美德。其實除了埋兒子,也有別的方法不是?我覺得,他們倆夫妻既不想苦母親,又不想埋孩子,那就自己省吃節(jié)用唄,其實多打幾份工也未嘗不可。為了使自己與母親不累著,而去買一個剛從襁褓里出來的小嬰兒,這實在太不像話了。我只能說,郭巨是個孝子,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這使我感到十分的悲愴,難道古人就是這么把那些孝子的行為作為典范,認為這就是人們心中的孝道,那封建時期的孝道是多么的虛偽,迂腐。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篇2

自從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后,我便對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有了深刻的理解。

魯迅認為一定要保護兒童的求知欲,就像他在文中所寫的,魯迅在兒時就渴望有一本繪圖的《山海經(jīng)》,但他不好意思向疏懶的遠房叔叔索要書籍,而書店里他家很遠,在正月間又關(guān)了門,所以他沒有機會得到這本書了,但沒想到阿長卻給魯迅買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山海經(jīng)》。其實是阿長幫助了魯迅,激發(fā)了他的閱讀興趣,此后魯迅就收集了其他的繪圖書。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寫出了這本“寶書”對自己的啟蒙,也告訴我們,孩子的求知欲不可破壞。

在兒時,魯迅心中的盛會莫過于五猖會了,它是魯迅所罕見的一件盛事,可見魯迅對于五猖會是多么向往,多么期盼!那一天,魯迅一大早就興奮不已的做好了準備,父親卻將他的希望破滅了,父親好像并不想讓他快樂,而只想讓他背書,這對魯迅來說是多么艱巨的一個任務(wù)。在顫抖聲中,魯迅緊張而艱難的背完了書,終于可以去了,他卻覺得很無力。我想,這正是兒童天性被扼殺后的無力感吧,所以魯迅認為,兒童的天性是不可以抹殺的。

魯迅還希望不要讓封建思想傷害了孩子,書中魯迅講到他在兒時閱讀的二十四孝圖,有的故事可以效仿,但像“臥冰求鯉”,他是很不認同的,還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這些故事使魯迅感到十分反感,當(dāng)把故事拉到現(xiàn)實中,其實是不真實的,欺騙小孩子,就如他所說的一句話,“污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

對于魯迅的教育觀我是很贊同的,要保護兒童的求知欲,不傷害兒童的天性,不讓封建思想傷害孩子,都是父母要學(xué)習(xí)的教育方式。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篇3

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回憶溫馨童年的美好趣事與父母不顧及孩子心理的所謂理性批判,是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

我忐忑著,拿著書來了。他和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的讀下去。我擔(dān)著心,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這樣一個小片段,就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魯迅對看會的渴望與父親對他的一次次阻難,也表達了作者魯迅對父親讓他此時背書的疑惑不解。魯迅先生用樸素的語言回憶了以前,并且對家長與老師作了理性的批判,說明了老師與家長讓孩子死讀書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有悖于孩子的自然發(fā)展——讀著,讀著,強記著的,——而且要背出來。也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死讀書的厭煩與無奈的心理。

溫馨的回憶,讓我們身同感受。佩服魯迅先生能勇敢地批評了當(dāng)時社會,對書籍的死讀,硬讀,死背,"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

?朝花夕拾》,表達了魯迅先生勇于批判封建思想習(xí)俗的`不合理!

?朝花夕拾》給予了我深深的感受!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篇4

童年是完美的,童年是充滿歡笑的,童年是最快樂的。《朝花夕拾》這本書就是魯迅回憶自己的童年的。這本書是魯迅從記憶里抄出來的,摘取了那些深藏在童年的難忘的生活的片段。

最令我難忘的,是《阿長與》和《藤野先生》這兩篇文章。阿長是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主人公。她是魯迅幼年時的保姆,是在魯迅童年生活中影響力最大的人。她睡相很難看,總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她平日喜歡“切切察察”;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魯迅講故事。文中處處體現(xiàn)了阿長對魯迅的愛,和魯迅對阿長的懷念。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臺醫(yī)學(xué)專門校園的解刨學(xué)教師,他正直,熱情,誨人不倦,治學(xué)嚴謹,沒有民族偏見。他十分關(guān)心魯迅的學(xué)習(xí),耐心仔細的糾正魯迅講義上的錯誤,并引導(dǎo)魯迅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對待學(xué)習(xí)。當(dāng)他得知魯迅要放棄學(xué)醫(yī)后,很惋惜,并把他的照片送給魯迅留做紀念。

這兩篇文章都表達了濃濃的愛,這種愛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guān)愛。我從中也學(xué)會了如何關(guān)愛別人。當(dāng)別人有困難時,你去幫忙他,而不是嘲笑他,這是關(guān)愛;當(dāng)別人遭遇不幸時,一句理解的安慰,這是關(guān)愛;當(dāng)別人幫忙你時,一句誠懇的“謝謝”,這也是關(guān)愛……

生活中的愛無處不在。愛在一個鼓勵的眼神里;愛在一句關(guān)切的話語里;愛在一桌美味的早餐里……

我們的童年在慢慢的漸行漸遠,留下了一個個完美的回憶。細細品味《朝花夕拾》,回憶自己童年的完美。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篇5

首次捧起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從目錄開始細細品讀……這本書真實地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jīng)歷,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這篇文章。

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的醫(yī)學(xué)導(dǎo)師,他是一位穿著不拘小節(jié)的人,但是對工作十分認真,他會用紅筆將該改正的地方一一批注。

書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真是屈辱的一句話,讓人看后氣憤不已。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國是一個弱國。但是藤野先生卻從不岐視來自中國的學(xué)生。藤野先生與一般的日本人不同,他在教導(dǎo)學(xué)生方面都一視同仁。他希望將醫(yī)術(shù)教給魯迅先生,然后將醫(yī)術(shù)傳到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好病。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寫他至今都受到藤野先生的影子的鞭策,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從中我們可以見到作者對藤野先生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本書中,我不僅看到了魯迅童年的生活與當(dāng)時的社會情景,也看到了舊中國的一些弊端。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能夠享受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當(dāng)然,我不能只顧享受,而忘了當(dāng)年那些為我們的美好生活而奮斗的人們,也不能只貪圖安逸。從現(xiàn)在起,我要為中國的明天而努力。

讀朝花夕拾寫讀后感篇6

記得小時候上初一語文課的時候,就被迅哥兒文中提及童年趣事感到興味,也許因為這是他一生最童真的時光,沒有國仇家恨,沒有憂國憂民,更沒有艱辛救國和喚醒無知國民的無奈;又抑或只是羨慕他當(dāng)時的童年美好時光罷了。

如今,終于有幸能到一代文豪的故鄉(xiāng)一探究竟,尋覓他當(dāng)年的蹤跡,我想,能埋葬神話般的人物大禹,孕育出王羲之這樣的大書法家,出現(xiàn)魯迅這樣一代文豪,并見證陸游,唐婉這樣才子佳人愛情的地方,必定是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如今一探,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此地到處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濃的似乎能將一介武夫熏陶成那之乎者也的書生了。原本酷愛書法的我,在這里似乎也淹沒在人海書卷中,這里的書法風(fēng)格與羲之的筆風(fēng)一脈相承,楷書,行書各有特色,還有康乾的御碑,更讓此地的書生氣里增添了些許貴氣。

言歸正傳,來到魯迅當(dāng)年的上學(xué)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他的課桌真正在一個小角落里,不過,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偷懶,雖然他背對著壽老先生,看不到老師,但老師卻能察覺他的一舉一動。當(dāng)年遲到被老師批評之后,刻下的“早”字,至今仍在,不禁讓人感嘆物是人非的蒼涼,我想,他當(dāng)年刻這個字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如今會有幾代,幾十代的人前來勘探并學(xué)習(xí)呢?魯迅是不在了,不過他卻讓如此多的人記住了他,他的文章,他的精神影響了一代代的炎黃子孫,至今仍在傳承。雖然當(dāng)時讀書很枯燥,但孩子們還是能在課間到后園的玩耍,摘摘桑葚,爬爬樹,其樂無窮,但是親眼到后園一瞧,只是一個小小的墻角,一兩顆并不高大的樹木而已,不得不再次感嘆,魯迅的文筆,果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啊!

坐了傳說中的烏篷船,看到當(dāng)年的設(shè)戲臺,眼前仿佛浮現(xiàn)當(dāng)年情景,身臨其境,不知為何,看到此景,內(nèi)心忽然有種想流淚的沖動,或許只因觸動了內(nèi)心的那一片柔軟,又抑或只是產(chǎn)生了情感的共鳴吧。魯迅之所以后來棄醫(yī)從文,與他的母親是分不開的,他很幸運,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魯瑞自己稱要通過自學(xué)達到看懂書的目的,而她做到的又豈止如此!她的好學(xué),她的賢惠,她的教誨,都給魯迅以深遠的影響。他們這個家就是靠她支撐著。

朝花夕拾,也許只有經(jīng)歷過,回首之時才會無限感慨,但此時往事卻了無痕跡了。有朝花可尋很幸運,為了讓花更美,唯有珍惜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