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里的內(nèi)容可以寫對這本書最深刻的感受,看完書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認真寫好讀后感, ,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彷徨》讀后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彷徨》讀后感篇1
前幾天,母親帶我去書店帶我買回了一本名為 《吶喊·彷徨》的書,令我感觸頗深。
此書是著名革命家魯迅先生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作品真實的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深刻地揭示了種種的社會矛盾。它收集了魯迅1918年至1922年,與1924至1925年的短篇小說。無論是家喻戶曉的《阿q正傳》亦是抨擊批判的《狂人日記》,都表現(xiàn)了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nóng)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guān)懷。《弟兄》里張沛軍是真的兄弟情深,毫無私心,還是顧及別人的批評兩面三刀的虛偽?若是前者,為何在考慮弟弟后事時,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省錢?又為何他想到弟弟去世后子女們的就學問題時,想到的是讓自己的孩子上學,不讓弟弟的孩子上學?這明顯不符合常理。因此,他筆下張沛軍的夢,實際上是張沛軍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隱晦揭露______很顯然,張沛軍這個人非??膳?諸如此類的文章還有《祝福》,《狂人日記》等《祝?!防镒钭屓穗y忘的,恐怕就是那個充滿著悲劇色彩的人物——祥林嫂了罷。她是一個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毀滅的悲劇形象。在她第二次到魯鎮(zhèn)時,丈夫和幼子的死對她的打擊可想而知,可是在魯鎮(zhèn),不僅沒有人傾聽,同情她的遭遇,反而冷言冷語,看不起她,導致了最終悲劇的上演______
總而言之,《吶喊·彷徨》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希望大家去閱讀,了解。
《彷徨》讀后感篇2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總會有那么一點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其實,彷徨主要源自于責任、期盼和壓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的方式了。我們不可能也決不能無任何負載地來往與世,做為人,必須有所承受,承受我們需要承受的東西。在這現(xiàn)實與理想的王國里,我們承受著親人與故人對自己寄予的熱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們承受著來自世俗的各種惡意和善待;在情感的海洋里,我們承受人生變故中的各種打擊和煎熬。
當我們覺得自己快要承受不起時,就會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錮在壇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種想把這壇子打破的沖動。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問題很簡單,人們從懂事的那一天起,總在努力學習適應(yīng)環(huán)境,努力做到與別人和諧相處。但恰恰忽略了一點:忘記了學會與自己快樂相處。而正是在這一點,才導致了我們種.種的煩惱與痛苦。
這個時代比以往更看重個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奮斗的精神,每個人面前都隱伏著萬千機遇,而最大的機遇卻是洋溢于你生命中的樂觀和歡喜。“縱然是漂流四方,也要邊走邊唱?!弊杂X地享受著實在的生活,又被高遠的希翼所牽引,那該是如鳥在林的快樂啊——所有的樹木清風都適合你。彷徨讀后感我們的心靈是脆弱的,需要經(jīng)常地鼓勵與撫慰,長長自我激勵,自我表揚,會使自己的心靈快樂無比。
一個人只有時刻保持幸福快樂的感覺,才會使自己更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只有快樂、愉悅的心情,才是創(chuàng)造力和人生動力的源泉。只有不斷給自己創(chuàng)造快樂,與自己快樂相處的人,才能遠離痛苦與煩惱,才能擁有快樂的人生。
《彷徨》讀后感篇3
?彷徨》中的人物走的是一條明顯的下行路線,人物的悲劇性藉由其命運的惡化或曾經(jīng)純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現(xiàn)。在作者有意識營造的灰暗陰霾的大背景下,這種 悲劇顯然無法抗拒。讀魯迅的作品或許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尋和鞭撻悲劇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然而命運的惡化僅僅只是改造社會便可以徹底消除的么?人群之中,種 種畸形的集體無意識,僅僅只是一個“國人劣根性”所能概括?
可惜的是,在很長一個時期里,我們的主流評論體系中,對于魯迅的解讀僅僅停留于對黑暗社會和國民劣根性鞭辟入里的批判,似乎更關(guān)注魯迅的作品之于當時或現(xiàn) 在,對于中國社會發(fā)展某一階段的狀態(tài)反映,并以此來確定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假如魯迅的作品只有政治意義或社會批判意義,只是針對彼時彼境某一人群生存狀 態(tài)的書寫,那么當時過境遷,階段作品或偉大作品只能成為博物館藝術(shù),而不可能成為穿透漫長時光而絲毫不減其光彩的長河作品。而我們的中小學教科書或教科書 式的所謂權(quán)威評論似乎正在做著這樣的事,對魯迅作品的解讀和闡釋僅止于階段作品,卻將魯迅其人捧至神圣而不可撼動的地位,于是神壇上的魯迅變成了一幅刻板 的木刻像,黑白分明沒有血肉。而在這樣集體強迫性的膜拜之后,當我們重新構(gòu)建自我價值體系和評判體系的時候,對魯迅的態(tài)度便有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奉若神靈 越捧越高,或視為垃圾踏上一萬只腳。魯迅早在幾十年前便提出了“罵殺”“捧殺”之說,卻在身后無數(shù)追隨者和抨擊者的捧與罵中愈顯面目模糊;《燈下漫筆》中 說中國人從來沒有爭取到作為人的價格,而當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被越來越當成人看待的時候,魯迅本人反而越來越不被當成人看。
所以,在這一篇的閱讀筆記中,請允許我把魯迅扔進垃圾筒。此刻我們要的只是《彷徨》,是那一群人的生存狀態(tài)中所映射出人類的種種不堪和困境,而不是以敘事內(nèi)容去鑒定敘事者骨頭的硬度思想的深度批判的力度從而給敘事者冠以帶了一個又一個“家”的冗長頭銜。
我們永遠無法掙脫的東西,叫生活。魯迅冷冷道來,鋪開了生活絕望的巨網(wǎng)。網(wǎng)中的人可以選擇掙扎或不掙扎,而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野店幚涞恼{(diào)子挾裹著濕冷的風 席卷而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淪陷,無論他或她以何種姿態(tài)與生活對話,無論他們是逆來順受地妥協(xié)麻木不仁地順逐還是孤獨地守望心靈月亮。 而魯迅站在高處,熱腸掛住,冷眼看穿,如一個造世主看著他的子民們匆匆奔赴命運既定的悲劇走向。
《彷徨》讀后感篇4
?吶喊》是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文化戰(zhàn)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的一本小說集。
?吶喊》對當時的封建社會的批判隨處可見,不只是《狂人日記》中的封建社會吃人,還是那落魄書生孔乙己,還有《阿q正傳》的阿q等等。這本書有力地揭露和鞭撻了封建舊惡勢力。
其中,《狂人日記》中的吃人令我印象極其深刻,魯迅借狂人之口,控訴了黑漆漆的吃人的封建社會。書中最后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這更是激起了人們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也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開展。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受封建思想的一個好吃懶做處讀書外一無是處的連秀才都沒考上的書生。他懦弱、喜歡小偷小竊,因此經(jīng)常被人打,后來竟被打斷了一條腿。家境貧窮,所以才會偷竊??滓壹合矚g穿長袍,不過這長袍又臟又破,還喜歡到酒店喝酒。說話滿嘴知乎者也。在被打斷腿后在酒店出現(xiàn)過一次,之后再也沒人見到他了。我特別可憐他,他在封建社會下,成了如此模樣,無一人幫助過他,還嘲諷他,他自己也沒改過自新,最后也不見蹤影了。
還有閏土,我們都知道閏土小時候是多么可愛,和魯迅是好朋友??稍陂L大之后,魯迅滿懷希望回到故鄉(xiāng),急切的想再次看到閏土。長達后的閏土再見到魯迅后,竟不說“迅哥兒”卻恭敬地叫了一聲“老爺”。這的確令人悲傷、感慨。魯迅也說他與閏土之間有了一層隔閡。我真的不能想象到底是什么讓閏土變成了這樣,當初親密的朋友現(xiàn)在卻叫自己“老爺”,魯迅應(yīng)該很難受吧。
這就是吶喊,對封建社會萬分厭惡的《吶喊》。讓我們一起品讀它吧!
《彷徨》讀后感篇5
?彷徨》是魯迅眾多作品中的一部小說代表作。魯迅出生于浙江紹興的一個香門第,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是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國是一位地位獨特的作家,大多數(shù)人都承認他是最重要的現(xiàn)代作家之一。他的文筆犀利,思想深刻,是新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小說使用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形式對中國人的國民小生,中國社會的弊端予認深刻的闡釋,是具有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他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說,散文詩,回憶和雜文等,代表作有《彷徨》,《吶喊》,《故事新篇》,《野草》,《花夕拾》,《南腔北調(diào)》……
他前期的小說沒有離奇曲折的劇情,以清末明初的底層百姓生活為主,注重細節(jié)描寫,能在點滴間以白描手法鮮明刻畫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xiàn)底層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艱辛;后期作品則以借歷史典故映射現(xiàn)實生活,風格從寬充裕,幽默灑脫,于前期大不相同。
?彷徨》是作者記述的平時生活中的一些日?,嵤潞退勊?,以及對往事的一些追憶liuxue86.com,通過文字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對當時社會的評論,無形中也對未來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美好的祝福,希望構(gòu)造一個理想的世界。
?彷徨》一書貫穿著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nóng)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辛”,“怒其不爭”關(guān)懷,藝術(shù)技巧圓熟-----深亡的歷史圖景,對人物命運的敘述參透感情“畫眼睛”“勾靈魂”的白描手段,豐滿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義。
我們活得要有意義,要投入生活,深入社會;有理想,有目標,有行動;要敢于奮斗,要敢面對和承受現(xiàn)實,更要敢于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其實,彷徨主要源于責,期盼和壓力,因而承受便是生命的一種需要的方式了。
《彷徨》讀后感篇6
?吶喊》是一本諷刺意味極高的作品,其中精選的十四篇(包括序)文章,嚴謹、明了,含義深刻,通俗易懂,不像其他文章難懂難辨,以種種事例來打擊當時社會霧霾,用冰冷殘酷的筆調(diào)融出了一個個利益熏心、潑辣兇暴、庸俗可悲的人的嘴臉,同時又含有自責、慚愧和感嘆。遂將其命名為“吶喊”。
文章所塑造的狂人、孔乙己、阿q等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屬于社會底層人物,是受盡社會迫害、不堪一擊、舉無輕重的人,作者以人物為中心,側(cè)面寫出當時社會動蕩無情、百姓深受欺迫的整個原狀,以及百姓生活中衣著的惡劣、吃穿的用度等,總是一筆帶過,卻少不了暗示。描寫生動形象,人物中心突出。
印象最深的還是《孔乙己》,以一個窮讀書人為主人公,刻畫了此人的平庸可笑,諷刺了社會對待沒有身份地位的人毫無留念的態(tài)度。
“‘念過書么?’”這是孔乙己問“我”的話?!啊钸^。’”“‘那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寫么?’”孔乙己自知與大人說話會被取笑,便和小孩子炫耀起來,第二次提到其迂腐。關(guān)鍵來了:“我心中氣憤:‘難道我還要給這樣的人教一個字嗎?’”這是“我”的心理描寫,看不起孔乙己,一個庸俗的人?!啊畷懥T……我教你……’他很懇切地說”……。迂腐再現(xiàn),其隨便找個人炫耀也好的心理突出。再看幾個動作服裝描寫:“他總是穿著那件破布長衫,雖是長衫,卻是補了再補,他從不肯脫下”長衫是讀書人穿的,孔乙己不論如何也要讓人知道我是讀書人、有身份的人的性格顯然可見?!八麖拈T前踱了進來”,從“踱”字可見,此時他是慢條斯理地進來,就像有身份的人,譬如宮里的娘娘,走路仍神神氣氣?!八懦隽舜箦X來”從“排”可見其裝模作樣的架勢,對短衫主顧的不屑一顧。“‘孔乙己,你又偷錢了?!边@是主人家對其的玩笑,對其的鄙夷,自認為他的存在就是給人解悶的,是死是活無所謂?!啊銘{空誣陷……’,之后又是什么“君子固窮”之類的”其迂腐又浮現(xiàn)紙上。直接跳過,細觀最后主人家的話:“‘孔乙己還欠著錢呢!’”如果沒有錢,根本不會想起有孔乙己這個人,在社會上,他只是個可悲可憐、可多可少的人。
魯迅強烈地碰撞了當時與他筆調(diào)一般冰冷的社會,勾出種種鮮活人物,此書不但風格新穎、人物刻畫精準,而且諷刺意味深長、可見民國社會無情,值得一讀。
《彷徨》讀后感篇7
彷徨是苦悶的,彷徨是迷茫的,彷徨是無處宣泄的,彷徨就像游走在荒原上的孤魂,不知該何去何從,不光是身體的無處歸依,更是靈魂的無法寄托。前方在哪里,有前方嗎?真的有前方嗎?那又在哪里?
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總是在未來,而不是在現(xiàn)在,于是他彷徨了,《彷徨》表現(xiàn)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后來在《題》一詩中說:‘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zhàn)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斑@便是題名《彷徨》的來由。他在《彷徨》書扉頁上引用《離騷》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又證明了魯迅先生是十足的智者,是堅強的斗士,雖liuxue86.com然彷徨,雖然苦悶,但仍然求索,不輕言放棄。仍然在鍥而不舍地抨擊著封建社會,表現(xiàn)了對生活在封建勢力重壓下的農(nóng)民及知識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關(guān)懷。他的人生是一個圓,有彷徨,有苦悶,但沒有放棄。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在生活的重壓下,總是會有那么一點多多少少的沉重感。壓力來源于責任、和期盼,承受,是我們面對壓力的唯一方法,我們承受著親人與故人對自己寄予的熱望和要求,我們承受著來自世俗的各種惡意和善待,我們承受人生變故中的各種打擊和煎熬。
生活在一個相對民主,相對自由的世界的我們,承受著屬于我們這一代的承受。有悲傷,有淚水,但作為人,最高級的動物,我們應(yīng)該挺起胸膛,伸直腰桿,呼一口新鮮的空氣,像我們的祖祖輩輩那樣勇敢地前行吧。
《彷徨》讀后感篇8
讀錢鐘書時,感覺自己像一汪清水,被看個透徹;讀魯迅時,又覺得自己像一尾死魚,任他宰割。
細細數(shù)來,魯迅的作品在初中高中的語文課本里篇幅不少,《狂人日記》、《孔乙己》、《故鄉(xiāng)》、《社戲》、《祝?!?、《記念劉和珍君》等等,而像《藥》、《阿q正傳》等雖沒有出現(xiàn)在課本里,但也出現(xiàn)在語文老師的必讀清單上。高中時代,每次學到魯迅總是頭疼不已,大有古人搖頭晃腦吟誦“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感,明明全篇不通,還要聽老師口干舌燥的講解,更要記住此處“鉛灰色的天空”是渲染的修辭手法,意在說明作者悲涼的心境,那處“圓規(guī)似的腿”比喻形象,將豆腐西施的形象刻畫的靈活生動,更兼通篇講述了封建禮教壓迫下祥林嫂的悲劇,諷刺了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云云,宛如八股文,我雖能對答如流,但并不能領(lǐng)會其意。有時厭煩他這個“刺頭”,專寫些憤世嫉俗的文章為難我們這些苦命的莘莘學子。
然而人總是要長大的。現(xiàn)在的社會消息靈通,各種聞所未聞的事?lián)涿娑鴣?,人人不缺飯后談資,且花樣日日翻新,層出不窮,再大的新聞也如丟入池中的石子,撲騰兩下便悄無聲息,轉(zhuǎn)瞬便被新的新聞覆蓋,杳無蹤影。吐槽是人人都要會的,可若要一針見血,語驚四座還必得向魯迅先生學習,于是我決定重讀魯迅,好好體味下當年老師贊不絕口的辛辣諷刺究竟何如。
這次終于明白了自己往槍口上撞是何滋味。歷史總是不斷重演,生而為小民,現(xiàn)在的我們和當時的他們并無太大的不同。生活的重擔壓得人麻木而自私,有的人眼巴巴地盼著同類死去,好拿他的鮮血來救自己的孩子,好比華老栓;有的人為了活下去拋棄自己當初的信念,只用揮霍無度來彌補自己日漸空虛的內(nèi)心,比如魏連殳;有的人承受了失去丈夫孩子的雙重打擊,卻還被認為是不祥之人,備受冷落,以致生無可戀,比如祥林嫂;有人以為自己和愛人沖破了世俗的牢籠擁有了自由的愛情,最后卻因自己的自私懦弱,害得伊人離世,比如涓生。而我有時感覺自己也像是那些蒙昧的小民中的一個,懵懵懂懂看不清世事,只尋樂似的咀嚼著他人的痛楚,一面擺著悲憫的架子,然而聽多了覺得無趣,總是事不關(guān)己,便毋自走開,有時也利齒如刀,隨意評論一番,細細想來,倒像自己也是血盆大口,嚼過新鮮血肉。而他的筆只是緩緩地刻著眾生世相,從未說過苛責誰的話,可又仿佛該說的已經(jīng)說盡,可是彀中的人往往都不明白。他燒著自己的脂膏,化一點瑩瑩燭火,渴盼有一兩雙混沌無神的眼睛能恢復清明和他同道而行,可謂用心良苦,只是這樣嘔心瀝血地踽踽獨行,總是孤獨徹骨。
我使勁裹裹,被他戳出幾個窟窿的遮羞布還可用,書看完了,孔乙己自排他的大錢,阿q自有他精神的勝利,撲面而來的新聞依舊熱鬧,我仍可看戲似的指指點點,隨意興闌珊的人們一哄而散,便是讀書時有過片刻自省的清明,也在闔上書的剎那,像狡黠的猹,從少年胯下鉆出去,逃的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