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都很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就像在和作者對話,并且可以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法律從書讀后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1
在法律門前,站著一個門衛(wèi)。一個農(nóng)村來的男人走上去請求進入法律之門。但是門衛(wèi)說,現(xiàn)在還不能允許他進去。那男人想了想,問是否以后可以進去。門衛(wèi)說:“那倒有可能,但現(xiàn)在不行?!?/p>
看到法律之門像往常一樣敞開著,而且門衛(wèi)也走到一邊去了,于是那男人彎下腰,想看看門內(nèi)的世界。這一切被門衛(wèi)看見了,就笑著說:“如果它那么吸引你,那你倒是試試沖破我的禁錮進去呀,但是請記住,我很強大,而且我只是最小的一個門衛(wèi)。每道門都有門衛(wèi),而且一個比一個強大,那第三個門衛(wèi)就連我也不敢看他一眼?!崩щy如此之大是那農(nóng)村男人始料未及的,他以為法律之門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敞開的,但是現(xiàn)在當他仔細觀察了那穿著皮大衣的門衛(wèi),看見他那尖尖的鼻子、黑而稀疏的韃靼式的長胡子,就決定還是等下去為好,直到獲準進去為止。
那門衛(wèi)遞給他一只小板凳,讓他在門旁邊坐下。他坐在那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做了很多嘗試想進去,并不厭其煩地請求門衛(wèi)放行。門衛(wèi)只是漫不經(jīng)心地聽著,又問他家鄉(xiāng)的情況以及許多事情。他這樣不痛不癢地提問著,儼然一個大人物似的,而最后卻總是說還不能允許他進去。那男人為這次旅行做了充分的準備,現(xiàn)在他用一切值錢的東西來賄賂門衛(wèi)。門衛(wèi)雖然接受了所有賄賂,但卻說:“我接受禮物只是為了使你不致產(chǎn)生失去了什么的錯覺?!倍嗄赀^去了,這期間,那男人幾乎是目不轉(zhuǎn)睛地觀察著門衛(wèi),他忘記了其他門衛(wèi)的存在,似乎這第一個門衛(wèi)是他進入法律之門的唯一障礙。他咒罵這倒霉的遭遇。
開始幾年,他的舉止還無所顧忌,說話嗓門高大,后來日漸衰老,就只有咕咕噥噥、自言自語了。他變得很幼稚,由于長年觀察門衛(wèi),所以連他皮衣領子上的跳蚤也熟識了,于是他也請求它們幫忙,以改變門衛(wèi)的態(tài)度。最后他目光黯淡,搞不清楚是四周真的一片黑暗呢,還是他的眼睛出了毛病。不過他現(xiàn)在在黑暗中發(fā)現(xiàn)了一絲亮光,它頑強地透過法律之門照射出來?,F(xiàn)在他命在旦夕,臨死之前,過去的所有經(jīng)歷在他的腦海里聚成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他至今還沒有向門衛(wèi)提出。
他示意門衛(wèi)過來,因為他身體僵硬,已經(jīng)不能站起來。兩個人身高的變化使那男人相形見絀,矮了一截,所以門衛(wèi)必須深深地彎下腰,然后問道:“現(xiàn)在你究竟還想知道什么?”又說:“你太貪得無厭。”那男人說,“大家不是都想了解法律是什么嗎?為什么多年以來除了我再無別人要求進入法律之門?”門衛(wèi)發(fā)現(xiàn)那男人已行將就木,為了能觸動他失靈的聽覺器官,就吼叫著對他說,“其實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許從這里進去,因為此門只為你一人所開。現(xiàn)在我要關門走人了?!?/p>
?法的門前》:長篇小說《審判》中的一個小故事,很多現(xiàn)代主義思潮都能找到共鳴。一個終身想進入法的門的人,至死才了解到,“其實其他任何人都不允許從這里進去,因為此門只為你一人所開?!蹦莻€終身只為阻礙這個人進門的門衛(wèi)卻“要關門走人了?!遍T、鏡子、迷宮是現(xiàn)代主義作家最喜歡的意象,因為這些東西都存在對立性,一面明,一面暗,但只有卡夫卡從單向的角度把門的意象樹立起來了。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2
法律與我們同行,法律與我們作伴。我們生活在這個法律的世界里,是否真正理解法律了呢?對法律的無知,就是在傷害自己。對于林肯說過的“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我深有感觸。法律和道德如同一根線,在你剪斷法律線是時,道德線也同時收到牽連。要知道,心中牢記法律,道德也逐漸形成了。
法律與道德是支撐這個社會的柱子。破壞這根柱子同時,也在破壞你自己的未來?;蛟S你覺得你自己在遵守法律,但是,在你毆打同學時,已經(jīng)觸犯法律了。雖不滿十六周歲不用服刑事責任,但也要由其監(jiān)護人承擔相關的民事賠償責任。這時,你不僅為你所做的事而受到處罰,還牽連到你的家人。為你的未來添上了陰影,讓人們?yōu)槟愕牡赖露械奖梢?。后悔已成了觸犯法律者的代名詞。要想讓你的世界充滿色彩,就要加強自己的“柱子”
法律是人定的,它說不可拆除他人信件閱讀,那么你就安靜的看自己的信件。它說不可帶匕首等利器到公共場所,那么你就帶上你的書去公園看。它說不可進入舞廳等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場所,那么就到操場上活動身體。在你遵守的同時,你的道德也在提升。道德能使一個人的未來顯得跟美好,要知道“無才有德,可以培養(yǎng);有才無德,堅決不用。”而那道德的源頭也就是法律。
法律的世界時美好的,他總能保護每個人不受傷害。他在支撐整個世界。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而得到一世的痛苦。或許你可以去觸犯那些法律。非要去閱讀他人的信件,非要攜帶利器到校園,非要去舞廳消費,非要去毆打別人。若真到了那個地步,我想,那可不是偷閱信件、帶利器到校園、毆打他人那么簡單了。那可是在危害社會,傷害自身的利益。你大可去找個律師,憑他們的三寸不爛之舌,找法律的縫隙,鉆進去,就能脫離責任了。那么這個世界就不在美好,到處都有人喊冤,開始報復社會。確實,也發(fā)生過這類事。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3
看了這本書,被美國這種特有的思想方式吸引住了。
用作者打的一個比方,就是美國人,一切都想依靠收銀機,而不相信別人。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工作,也想要造出來個可信的工具來替代人的崗位。美國的那套法律,更是采用了收銀機思想,使每一個機構之間都處于相互平衡,相互制約,而不至于哪一派得到無上的權力,而造成專權專制。這就與中國的封建制度相去甚遠。美國總統(tǒng)做超出自己權力的事情,都會受到其他機構的約束。
在美國著名的時間事件中,就與中國古代時那種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思想差之太遠。其中,美國總統(tǒng)在爭取連任的時候,想探聽對頭下一步的計劃,所以就想非法安裝了監(jiān)聽器。而那些安裝監(jiān)聽器的人員太不專業(yè),導致被警察抓住。然后總統(tǒng)就越陷越深,一步步的犯罪想要掩蓋真相,最后實在無法跳出來了??吹竭@的時候真是替總統(tǒng)著急,怎么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tǒng),連這點事都搞不定呢?看著他干什么都受到法律的約束,雖然都是違法的,但這法律也不至于如此的無孔不入吧?但事實如此,美國法律,編寫的可真是無縫不補,每一處都弄得十分完美。真是跟收銀機一樣啊,只是為了造福人民的。
就是這么一本在美國的華人寫得書,介紹了很多親自到了美國才能感受到的內(nèi)容。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4
孟德斯鳩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前期啟蒙運動的杰出代表,也是法國資產(chǎn)階級著名的法學家。《論法的精神》是其一生重要的著作,當時的伏爾泰把此書推崇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墩摲ǖ木瘛肥琴Y產(chǎn)階級法學最早的經(jīng)典著作,它不僅為法國和其他國家的資產(chǎn)階級提供了理論武器,而且也為資產(chǎn)階級國家和法律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模式和原則,追求自由、主張法治、實行分權的理論。
孟德斯鳩開篇便闡述了他的自然法理論。他認為,“世間我們看到的萬物都是由一個盲目的命運所創(chuàng)造的”,這種說法荒謬絕倫,盲目的命運是無法創(chuàng)造“具有智能的創(chuàng)造物”的,而是有一個最淺顯的理性的存在。法就是這個淺顯理性與各種存在物之間關系的總和,同時也體現(xiàn)著所有客觀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因此,從最大限度廣義上理解,法是源于客觀事物性質(zhì)的必然聯(lián)系,世界上所有的存在物都有屬于自己的法。
孟德斯鳩把法分為自然法和人為法。他認為所有規(guī)律產(chǎn)生之前,便有了自然法,理性是自然法的淵源,自然法是人為法的基礎。在《論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鳩并沒有將政治法和民事法截然分開,因為他探討的并不是法律本身,而是法的精神。法律與一國國情相符合、同已經(jīng)建立或?qū)⒁⒌恼w的性質(zhì)及原則相吻合,法律與國家自然條件的關系,與政治所能容忍的自由度、與居民的信仰、性情、財富、人口、貿(mào)易、風俗習慣的關系,以及法律條款之間的內(nèi)在關系等等,這些關系和觀點的綜合便構成了所謂的“法的精神”。
三權分立學說是其思想核心。他提出了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權理論,認為三權相互制衡,才能保障公民的自由。三權分立原則作為一種學說,最先由英國資產(chǎn)階級...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5
?法律之門》是美國各大學法學院比較通用的一本法律教科書,可以看作是一部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書。長久以來,不斷有人提出“法律是什么”這一問題,盡管人們在理論上為法律定制了各種答案,但是實踐中的法律卻往往不以人的觀念為轉(zhuǎn)移。其實,法律存在于社會各種力量的較量當中,每種力量都承載著不同群體的社會需求,而每一種需求在不同的情景和觀點下都有其應被滿足的理由和價值。讀《法律之門》,也許能夠解答各種關于法律的困惑。
這是一本不同凡響的書,它提出諸多開放式的話題,意在鼓勵讀者獨立思考。它的設計讓法律人不能單純?yōu)閷W法律而學法律,而是要把法律與其他學科聯(lián)系起來,旨在鼓勵以多種方法研究法律:政治學的、社會學的、人類學的、歷史學的、文學的和哲學的。所以,書中每一個論題都可以作為一個開端,并導出其他的閱讀材料,讓讀者能夠多角度思考“法律是什么”。這些材料的編排總是能在文化和歷史的廣闊背景下啟發(fā)你對法律的思考和討論。
孟德斯鳩說,法是一種理性存在。在西方哲學史上,理性主義與法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然而,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守法行為與其說是因為受到法律理性的召喚,倒不如說是因為法律背后所依仗的暴力所驅(qū)使。盡管法律暴力一向遭受人們的質(zhì)疑,但是沒有暴力支撐的法律,就失去了保障。因此,法律暴力“不是對它力量的頌揚,而只是不得不予以容忍的一個因素,一個難以解說的因素。
但是在日常司法運用中,若是想給法律制定一個明確的定義,其實是頗有難度的,但是就如美國著名大法官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說:“法律就是法院事實上將做什么的預測,而不是其他的虛偽和矯飾?!痹谒痉ㄟ^程中,一旦技巧和工藝占了統(tǒng)治地位,就會導致文牘主義的結果——對于所有遭遇這一結果的人來說,這都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法官是工匠嗎?對于法官的要求僅僅是要求其明了裁判的技術原理、解釋規(guī)則、法律術語,以及推演結論和發(fā)現(xiàn)答案的方面,就足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作為法官,是有其特定的價值觀的,裁判的目的是尋求正義,崇尚正義。又何謂正義?正義是法律的目的,是個人生活和擁擠的世界里所有人的活動之間的理想化的妥協(xié)。而法院之外的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則從個人活動的主體角度去發(fā)掘,讓活動的個體從主觀上去同意妥協(xié)。這不僅是解決糾紛的方式,更是解決糾紛的藝術。而法官,是上述裁判的判斷者,正義的理念即是指導裁判的宗旨。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6
“法2113制”一個人人都熟悉的字眼。我經(jīng)常會通過電視、報紙、大人們的談話,知道很多的有關法制的資料,這些資料使我受到了極為深刻的法制教育.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薄靶r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jīng)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xù)發(fā)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jiān)獄了。這并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干的時期,可塑性很強。
作為學生要想讓犯罪遠離我們,首先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學習上,處處以優(yōu)秀的人為榜樣,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zhì)。要“慎言行,謹交友”,要聽進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教誨,從小養(yǎng)成好的行習慣,不貪圖享樂,不看不健康的影視作品,不去網(wǎng)吧那些容易讓人沉淪的游樂場所去;要和品質(zhì)好的同學在一起,相互告誡,相互激勵,取長補短,擇善而從,見惡而避。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律己,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傊鳛橐粋€小學生,要讓犯罪遠離我們,要付出的努力還將很多,很多。要與法律作朋友,與犯罪作斗爭。我們要知法、懂法、用法,學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才能健康成長,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法律從書讀后感篇7
在未開始閱讀此書之前,吸引我的是《法律之門》這部書名。因為在我所教授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中的后半部分正是法律基礎內(nèi)容,心想,閱讀本書有助于我對法律知識的進一步深入以便有益于教學。然閱讀完畢之后,這樣的想法太過于初級。因為在譯者后序中有這樣一段話“兩座摩天大樓坍塌了,但它們令人聯(lián)想到美國人的光榮與夢想并不會隨硝煙而去,承載這種光榮與夢想的,正是本書所鋪陳詮釋的法治。法治不是包治社會百病的靈丹妙藥,也無法阻止撒旦的瘋狂,但它的確是支撐了美國二百年繁榮與穩(wěn)定的柱石。”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不是單純的講英美法系的一般常識,而是更進一步地是對英美法系,尤其是美國法治的全面解說。然而,全書的解說方式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采用了一種圍繞法治的瑕與瑜的討論,進而提出思考,而不給出標準答案,引導讀者自己理智的思考。所以,到這里,這才是本書吸引住我克服長時間不愿坐在電腦面前看電子圖書的問題的魅力。
在閱讀過程中,個人也發(fā)現(xiàn)一個自己的弱點,即由于不是法律專業(yè)出身,未曾系統(tǒng)地了解過英美法系等系統(tǒng)的知識,所以,在看到書上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時不免有些時候力不從心。但是,在于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還是結合著自己的思考有些想法。
“事實上,每個人心目中都有法律的形象和期待,這些是來自電視、報紙、個人經(jīng)驗和家庭歷史等等?!薄奥牭椒蛇@個詞,最初進入腦海的是哪些詞匯呢?寫下一些句子,描述法律涉及什么、法律行為最常發(fā)生的地方,以及法律最值得稱道和令人生厭的方面。你可能會驚訝于這些已由的知識所揭示的豐富內(nèi)容?!边@段話給我的問題是:我們對法律的思考為何就沒有去關注過實際生活呢?盡管我們會考慮到生活中的諸多實際法律案例,然而,法律案例中的人物事實上總會離我們有一定距離,遠不如像作者這樣的方式更能引人去思考法律。
在我們所掌握的知識以及我們所講授的知識中,常提出:“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等這樣的命題。盧埃林亦提“知法有益,即使法為惡法”。然,盧埃林卻進一步道出了“知法何以有益”之五大原因:一是,如果他無知,他可以向他們學習并且從先行者的知識中獲益。二是,如果他慵懶,他可以注意一下前人的行為并從他們的勤奮中獲益。三是,如果他愚蠢,他可以從他們的智慧中獲益。四是,如果他有偏見或者腐敗,則過去常規(guī)做法的存在給其偏見或者腐敗以公開的檢查監(jiān)督、限制其肆意胡為。五是,即使前人建立常規(guī)是也曾慵懶、無知、愚蠢,而有偏見,不過,知道他將繼續(xù)其前人的所作所為也會提供一個基點,使人們能夠由此預測法院的行為。
盡管上述五大原因是盧埃林針對法官要遵循的先例判斷而起初的知法何以有益的注解。但是對于普通之大眾而言,這五大理由依然存在,也應是我們法律要給眾人的從中受益的理由。
今天,我們以法治作為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一種手段。然,正義究竟是什么?正義是理想主義嗎?羅斯柯·龐德對此作出了自己的注解,他指出:“我們都需要地球,都有大量的愿望和需求要滿足。我們有那么多人,但卻只有一個地球。每個人的愿望不斷地與鄰人相沖突或者相重疊。因此,不妨說這是一個任務艱巨的社會工程,其任務是創(chuàng)制物資、手段,以維持生存并滿足共同生活在爭執(zhí)組織生活里的人們的愿望和要求。即使這些物資、手段無法滿足人們的全部需求,至少也應當盡可能地人人有份。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凑f法律的目的在于正義。我們不以為正義是一種個人美德;我們不以為正義是人們之間的理想主義。我們以為正義是一種制度,我們指的是這樣一種關系的調(diào)整和行為的規(guī)則:它將使維持生存的物資滿足人類享有物質(zhì)和采取行動所需求的手段,能夠盡可能在最小摩擦與最少浪費的情況下人人有份?!闭x是什么?即公平、公正以及善良。法治是什么?即良法善治。因此,把正義制度化即是我們今天努力為之的法治。這樣的法治有三個根本的作用:定分止爭——減少摩擦;實現(xiàn)正義——合法化利益的實現(xiàn);導人向善——和諧地相處于我們僅有的一個地球之中。
然,法治的基本原理是,“人類手自我利益驅(qū)動(易受獎懲影響)的`理性存在物(有能力遵從規(guī)則)?!边@就對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要求有某種烏托邦的信念。首先要相信理性是行為的基礎。其次,必須相信立法者有能力設計這樣一套規(guī)則:廣博到祖怡覆蓋人類將往的全部范圍,又細致到足以運用與特定的沖突;靈活到足以允許變革,又穩(wěn)定到足以作出預期。因此,法治是一種信仰體系,而并不失屬于人類存在的一個毋庸置疑的方面。”我們同樣對法治寄語了厚望,在治國理政或個人的現(xiàn)實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中,要在法治理念的指引下運用法治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一個大前提即良法,它應具有廣博、細致、靈活、穩(wěn)定的四個特征。兼有上述四個特征的良法必然應成為以理性作為行為基礎的人類的一種信仰體系。
最后,用皮埃蓋特的這樣一句話對本書讀后的結語:“心靈越是缺少內(nèi)省,就越是成為自以為了解自己這一幻象的犧牲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