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調整教學節(jié)奏和內容,提高教學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仔細備課的教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應對各種教學情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推薦6篇,感謝您的參閱。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shù)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shù)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shù)學的關系,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
關鍵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
重點 復習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
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具
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學課件演示 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shù)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復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shù)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么?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shù)量看作單位“1”,并說出有關的數(shù)量關系式。
在每道題后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shù)應該怎樣做?
常規(guī)性基本訓練,復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么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shù)量關系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復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后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并要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后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shù)和比聯(lián)系在一起會出現(xiàn)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shù)的比是1∶4。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yǎng)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shù)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復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五、鞏固練習
練習八的3-5題
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進行計算,完成練習八p118第3題和第4題。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
(2)、根據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3)、出示p118頁5題。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
結合講解,進一步強調在解答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時,一定要找準單位“1”。因為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是根據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計算的,求哪個數(shù)量的幾分之幾,就要把那個數(shù)量作為單位“1”。在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應用題時,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數(shù)量看作單位“1”,每一步中的單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課件演示】
加強解題思維的訓練,溝通新舊知識,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強化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
3個同學跳繩。小明跳了120個,小強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強的2/3,小亮跳了多少個?
滲透健康教育:
跳繩運動,是對付肥胖、預防血脂異常、高血壓最切實可行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耐力的有氧代謝運動。同學們要積極進行跳繩運動,
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計算,請個別同學講解回答。
2、練習二十七的第8題,練習二十七的第9題。
(1)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是今年綠色蔬菜總產量的9/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2)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滲透健康教育:
綠色蔬菜含維生素u較多是抗癌、防癌的復合劑,對胃潰瘍高血壓、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腎炎等疾病有治療效果多吃的蔬菜會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所幫助。
【教學課件演示】
強化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強化方程的解法,體現(xiàn)解法的多樣性、解法的最優(yōu)化,提高學生自主意識和優(yōu)化意識。
通過強化練習提升學習水平,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七、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今天我們學習了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要先找準單位“1”和相等的數(shù)量關系,再確定算法,然后列式計算,先找單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減”。
【教學課件演示】 幫助學生抓住解題的重點,已知單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單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幫助學生進行數(shù)學知識網絡的建構。
八、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的第8、10題 【教學課件演示】
板書:
分數(shù)乘除法應用題復習
根據條件分析單位“1”和找準對應分率。
用算術方法解:已知單位“1”用乘法,不知單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單位“1”不知道或者題目的條件中含有“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分之幾”。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
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qū)分列和行的順序。
一、導入
1、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fā)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
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小結例1:
(1)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shù)據?(2個)
(2)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shù)據表示列,第二個數(shù)據表示行。
如果這兩個數(shù)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練習:
(1)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F(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shù)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1)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學生依據所給的數(shù)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shù)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發(fā)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shù)據也發(fā)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shù)據發(fā)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shù)據發(fā)生改變)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作業(yè)
練習一第1、2、5、7、8題。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55頁、第56頁。
教學目標:
1、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意義,并進行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
把比熟練地轉化成分數(shù),將分數(shù)知識橫向遷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牽引(課件出示)
同學們,通過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認識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現(xiàn)在告訴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數(shù)比是5:4”,從這組比中,你能推斷出什么信息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自由發(fā)言,預設推斷如下
1、全班人數(shù)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為單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為單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為單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問:你還可以從中推斷出這個興趣小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嗎?(請3個學生說說,把握總人數(shù)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導入,引出課題(課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師合伙買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師出了50元,結果我們中了一個二等獎,獎金8000元。我想對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師說這不公平,你們認為呢?怎么分獎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決矛盾
1、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請試試看,可以小組內交換意見、討論想法。
2、說以說你的想法。組織反饋,逐一展示學生解題思路。
3、我們分到的獎金是否合理,該怎樣檢驗?(兩個數(shù)量和要等于8000,出資的比是3:5或5:3)
4、小結:像這樣把8000元彩票獎金按照出資多少來進行分配的情況叫做按比例分配。(板書:按比例分配)
(出示課題:比的應用)
四、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這筐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學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數(shù)來分比較合理。
2、大班人數(shù)和小班人數(shù)的比是3:2 學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個橘子,按3:2分,可以怎樣分?你會分嗎?試著分一分。
學生試做。
4、與同學交流分的方法。分組討論疑點,并試著在組內解決。
四、交流方法,老師精講
1、班內交流,老師答疑
三種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畫圖
發(fā)現(xiàn)橘子總數(shù)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數(shù),再分別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個數(shù)。
140個
140÷(3+2)=28 大班:28×3=84(個)
小班:28×2=56(個)
追問: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據分數(shù)的意義解題。先求出一共分成幾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個數(shù)分別占橘子總數(shù)的幾分之幾,最后根據分數(shù)的意義解題。
3+2=5 140× = 84(個)
140× = 56 (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2、以上幾種方法你最喜歡哪種?說明理由。引導學生小結方法⑶的思路。
⑴計算分配的總份數(shù)。
⑵計算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
⑶根據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解題。
五、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小清要調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質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學校把種植60棵小樹苗的任務分配給602班和603班,兩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隊輔導員,你會按怎樣的比例分配,兩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頁練一練第3題合理搭配早餐。
六、總結評價
1、回顧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談談收獲。
2、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比的應用
3+2=5 140× = 84(個)
140× = 56 (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求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著眼,提出了參與、探究、搜集、處理、獲取、分析、解決、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jié)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其中,參與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與成了學生主動的行為時,參與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這里,老師能善于打破學生思維的平衡狀態(tài),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學生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局限性,從而打破學生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學生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著,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什么,怎樣參與的問題了。在引導學生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學生從猜測、分組測量計算到根據新獲取的數(shù)據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現(xiàn)了知識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勵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教師參與其間,關注學生合作的情況。實驗后的廣泛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興趣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學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元硬幣、直尺、卷尺、系線的小球、計算器、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
這節(jié)課,老師要和同學一起探討一個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
媒體顯示:唐老鴨與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鴨沿著正方形路線跑,米老鼠沿著圓形路線跑。
2、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唐老鴨、米老鼠所跑的跑線,討論、回答問題。
(1)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
(2)什么叫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系)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么?(板書:圓的周長)
3、提出問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些什么問題。學生紛紛發(fā)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
梳理篩選形成學習目標:①什么叫做圓的周長?②怎樣測量圓的周長?③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系,有什么關系?④圓的周長怎樣計算?⑤圓的周長計算有什么用處?
[設想: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參與形成學習目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指明了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實際感知圓的周長。
讓學生拿出各自圓片學具,邊摸邊說圓的周長;同桌之間相互邊指邊說。
2、明確圓周長的意義。
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概括什么叫做圓的周長。(媒體顯示一個圓,并閃動圓的周長)
(1)圓的周長是一條什么線?
(2)這條曲線的長就是什么的長?
(3)什么叫做圓的周長?
學生討論互補,概括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顯示字幕)
[設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初步感知周長是一周的長度,再動口說一說培養(yǎng)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在學生對圓周長有了較強的感性認識后,體驗及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關系,明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shù)相當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shù)相當于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shù)和牛奶的杯數(shù)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shù)和果汁的杯數(shù)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shù)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shù)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么?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么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shù)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后,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里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系?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么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后匯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shù)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shù)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么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shù)相除又叫做兩個數(shù)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shù)之間的什么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后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么”。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后,集體匯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么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并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shù)叫做比的后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后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后接著匯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后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么知識?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根據圓的周長求圓的直徑、半徑。
2、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變換和轉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公式求圓的直徑和半徑。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
4 5 8
2、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
c=d c=2r
3.142 23.144
=6.28(厘米) =83.14
=25.12(厘米)
二、新課。
1、提出研究的問題。
(1)你知道表示什么嗎?
(2)下面公式的每個字母各表示什么?這兩個公式又表示什么?
c=d c=2r
(3)根據上兩個公式,你能知道
直徑=周長圓周率 半徑=周長(圓周率2)
2、學習練習十四第2題。
(1)小紅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68米,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已知:c=3.77m 求:d=?
解:設直徑是x米。
3.773.14 3.14x=3.77
1.2(米) x=3.773.14
x1.2
(2)做一做。用一根1.2米長的鐵條彎成一個圓形鐵環(huán),它的半徑是多少?(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已知:c=1.2米 r=c(2) 求:r=?
解:設半徑為x米。
3.142x=1.2 1.223.14
6.28x=1.2 = 0.191
x=0.191 0.19(米)
x0.19
三、鞏固練習。
1、飯店的大廳掛著一只大鐘,這座鐘的分針的尖端轉動一周所走的路程是125.6厘米,它的分針長多少厘米?
2、求下面半圓的周長,選擇正確的算式。
(1)3.148
(2)3.1482
(3) 3.1482+8
3、一只掛鐘分針長20cm,經過30分后,這根分針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經過45分鐘呢?
(1)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30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 。而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20xx.14=125.6(厘米)
(2)想:鐘面一圈是60分鐘,走了45分,就是走了整個鐘面的 ,也就是走了整個圓的 。則:鐘面一圈的周長是多少? 20xx.14=125.6(厘米)
45分鐘走了多少厘米? 125.6 =94.2(厘米)
4、p66第10題思考題。下圖的周長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樣計算的?
四、 作業(yè)。
p65-66 第3、6、7、9題
教學追記: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并不復雜,但這個公式如何得來,公式中的固定值是如何來的,都是值得學生研究的問題。因次,教學中,我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利用實驗的手段,通過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驗證猜測等過程來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計算方法。因為是自己操作的所得,再加上我在課中介紹了一些相關資料及講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所以學生對 的含義就理解得特別透徹,也學得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