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務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規(guī)范,教學水平的提升離不開教案的寫作,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yǎng)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xiàn)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xiàn)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案。藍色是浩瀚的海洋,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nèi)祟愒趦?nèi)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構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合作探究 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區(qū)分生物和非生物?
觀察
(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觀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儀器?
(3)科學觀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觀察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3、要及時作好記錄。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鳥捕食魚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貓吃竹葉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利用水、無機鹽、二氧碳制造有機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呼吸時產(chǎn)生的霧狀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鳥在呼吸-
魚用鰓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
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qū)U物排除
植物通過落葉將一部分廢物帶走
落葉是植物產(chǎn)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向日葵總是向著有陽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覺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菜豆的生長
紅狐的生長
6.傳和變異的特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胚胎初期細胞群
一些單細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蟲才是生物。
2.珊瑚蟲一般生活在溫暖的淺水區(qū),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淺水區(qū)可獲得較多的陽光,有適宜的溫度,這些有利于藻類的生長,從而為珊瑚蟲提供更多的氧氣。因此,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淺水區(qū)。
課后小結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課后習題
1、下列各項屬于生物的是( )
a、海葵 b、恐龍蛋化石
c、電動狗 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項中屬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會彈鋼琴的機器人
c、生長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牽?;ㄇ宄块_放,傍晚關閉,這種現(xiàn)象說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 需要營養(yǎng) b 進行呼吸
c 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 生長和繁殖
4、下列不屬于生命現(xiàn)象的是()
a、母雞下蛋 b、火山爆發(fā)時巖漿噴出
c、大汗淋漓 d、饅頭上長“白毛”
5、一種雄性極樂鳥在繁殖季節(jié),長出蓬松的長飾羽。決定這種性狀出現(xiàn)是由于( )
a:應激性 b:多樣性
c:變異性 d:遺傳性
6、(2009威海)下列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運動
b、生物都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
c、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感悟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2.樹立學好本領將來報答故鄉(xiāng)養(yǎng)育之恩的決心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豐富深沉的語義2.了解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按感悟、聯(lián)想、思考的步驟學習課文2.重視品味、學習和借鑒作者的語言技巧。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時數(shù):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生我是這塊土地,養(yǎng)我是這塊土地……”一聲聲歌唱,凝聚了人們對土地的多少深情厚意!土地,母親般親切的名字,每每喚起你,就像母親用那溫柔的雙手撫摸著我們,用那甘甜的乳汁滋潤著我們一樣;土地,你用你寬闊的胸懷養(yǎng)育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勞動、奮斗,對土地有著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感。人們不會忘記,當年走投無路漂泊謀生的農(nóng)人身懷的“家鄉(xiāng)土”;人們不會忘記,蟄居海外的僑裔床頭上珍藏的“鄉(xiāng)井土”;人們不會忘記,“寸金橋”上的民眾抱著“寸土當金與伊打,誓與國土共存亡”的信念……歲月悠悠,能沖淡許多記憶,卻帶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與悲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土地的誓言》,她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震撼?
二、介紹背景及作者: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nèi)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抑制的思鄉(xiāng)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端木蕻良(1912-1996),遼寧省昌圖縣人,先后畢業(yè)于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chuàng)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泛汀恫苎┣邸啡⒂喺忠簦?/p>
端木蕻良熾痛胸膛噴涌泛濫白樺林嗥鳴
山澗斑斕碾豐饒污__讕語怪誕
亙古默契田壟蚱蜢鎬頭
四、嘗試有感情地朗誦你喜歡的句子,并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要求:1、標出你有疑問的字詞和語句。2、標出你喜歡和深受感動的語
五、整體感知:
1、主要內(nèi)容:
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我時時聽見故鄉(xiāng)的呼喚,我的內(nèi)心為此熱血沸騰!
第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是:故鄉(xiāng)美好的生活令我夢縈魂牽,我發(fā)誓要為故鄉(xiāng)母親而戰(zhàn)斗而犧牲!
本文的結構內(nèi)容看似復雜,實則線索清晰,結果簡單。兩段文字一氣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傾瀉,在結構上有如雙峰對峙,又婉若對仗工整的一副長聯(lián)。
2、結構特點:
思考:本文只有兩段,請大家想一想,這兩段在內(nèi)容和結構上有何異同?
結構相同:都是先直接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憶,最后直接抒情。
內(nèi)容相同:都有對故土的回憶和描繪。
內(nèi)容上的不同點:回憶中選取的景物不同。
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1、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
2、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它召喚我回去
3、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4、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
類似句子可用換字比較法進行賞析理解,體會詞語的表現(xiàn)作用
六、布置作業(yè):背誦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句段。
第二課時
一、問題討論:
1、第一段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物、物產(chǎn)?你認為有必要列舉那么多嗎?刪去一半如何?
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群、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煤塊、赤色的足金、悠遠的車鈴等等;有必要,刪去不好,因為這些都是關東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著關東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讀者充分了解關東大地,感受關東大地的美麗富饒,也可以喚起讀者的想象。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為了表達“我不能離開她”的感情,描述了哪些故鄉(xiāng)特有的景物?
“土壤的香氣在田野里飄揚。河流淺淺地流過,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秋天,銀線似的······選擇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xiàn),展現(xiàn)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比如“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原野上怪誕的狂風”一段,白樺林、蒙古狗、奔馬群、紅高粱、黑土地等東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
小組討論:1.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fā)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懷激越地發(fā)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边@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受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為“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的誓言”。
2.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泛濫”與“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涌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至于“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昔日的快樂歡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確實“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xiāng)的田壟間。作者的歡樂只屬于失去的故園。這樣想來,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呢?
3.當我記起故鄉(xiāng)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在那亙古的地層里,存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噴涌著血液一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這句話里“紅熟的漿液”喻指什么?
含義:作者思鄉(xiāng)的心情就像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就要噴涌而出。
“紅熟的漿液”表層是指“大地深處沸騰的漿液”。深層是指作者內(nèi)心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般。
4文章結尾一句“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美麗的故鄉(xiāng)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的含義是什么?
作者愿意為了土地不惜奮斗,為了美麗的東北故鄉(xiāng)而奮斗,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表達了強烈而深沉的愛國之情。
5.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結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wěn),但隨著作者情緒的一步步激動,作者就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于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這在修辭上叫“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二、歸納主旨:
作者通過抒發(fā)對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的關東原野的眷念之情,表達“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情,充滿深沉的愛國熱情。
三、拓展延伸:
交流學完本文后的感想?寫一篇歌頌家鄉(xiāng)的短文,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鼓勵學生對家鄉(xiāng)描寫贊美)。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土地的誓言》,我們要熱愛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土地,因為土地以寬厚似海的胸懷哺養(yǎng)著華夏兒女,土地以豐腴肥厚的身軀滋養(yǎng)著炎黃子孫!我要為土地吟一首詩,那就是土地之詩;我要為土地譜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請允許我輕輕地撥動琴弦,為你歌唱“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田野上勞動,為她打扮,為她梳妝……”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配練》二三四。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3
第一章認識生物
第一節(jié)生物的特征
一、教學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qū)別。
2.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體的基本特征,樂于觀察身邊的各種生物,從而在觀察的過程中理解實事求是的科學意義。
6.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
本節(jié)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有兩點:(1)區(qū)別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節(jié)教材內(nèi)容的教學,不是從現(xiàn)代生物學發(fā)展水平的角度介紹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xiàn)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學中不能直接講述,而是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由學生自主獲得關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識,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學重點:
①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標。
3.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教學準備:
①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四、教學策略
1.教學策略和方法的建議
本節(jié)課的導入可這樣設計:可讓學生觀察有山、水、蟲、樹、石頭的多媒體畫面,欣賞與畫面協(xié)調(diào)的音樂,請學生描繪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畫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關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這一問題,可與學生一起對照教科書上的描述,進行比較歸納。但是,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與學生討論時,應讓學生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補充,如生物對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本節(jié)教學,以觀察討論為主,輔以閱讀、講授等法。
2.設計思路
首先讓學生回憶在小學自然課里已學過的一些關于生物的知識,舉例說明什么是生物,區(qū)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關于生物的特征這一問題,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的10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觀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自然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小學的自然課里已經(jīng)學過一些關于生物的知識,你能說出一些生物嗎?(要求:每位同學說出一種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復)從而導入新課。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字、詞的積累,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發(fā)散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熱情。
教學難點: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學方法:讀、悟、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總第9課時)
一、情境導入: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huán),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jīng)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國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zhàn)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nèi)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板書:黃河頌光未然
二、反復朗讀,感知課文
1、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感情。
思考:全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生答:對黃河,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通過你對詩的理解,大聲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詩人從哪幾個方面贊美黃河?
3、大家在充分領悟詩的情感基礎上齊讀全詩。
三、朗讀交流
1、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2、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fā)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3、全班齊讀詩歌。
教師時時提醒學生:出感情才能讀好詩歌。朗讀技巧的指導不多過細,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體會。老師視情況適當?shù)姆蹲x。以下幾點供參考:
①詩歌分為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qū)別。
②“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不妨越讀越激昂,以表現(xiàn)的黃河的氣勢。
③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④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四、內(nèi)容研討:學生分組研討,教師點撥指導
1、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2、歌詞中哪些內(nèi)容是來歌頌黃河的?分別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歌頌的?
3、在“頌”之前對黃河進行了一番描繪,表現(xiàn)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4、最后一段就是尾聲,主要寫了什么?(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精神)
5、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fā)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中國)。
五、布置作業(yè):1、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2、欣賞《黃河大合唱》其它樂章的音樂。
第二課時(總第10課時)
一、檢查內(nèi)容研討結果,進行內(nèi)容賞析
(一)序曲
師問:文章從結構上共分為幾大塊?
明確:兩塊。第一段是朗誦詞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詞即文章的主體部分。
在第一段中,朗誦詞開宗明義的說出了黃河表現(xiàn)出我們民族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
讀朗誦詞板書:序曲贊美黃河偉大堅強主體
師問:黃河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又堅強的精神,請問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
明確:擬人。
(二)主體:望黃河
師自問答:詩人在這里運用擬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質(zhì)及情感特征賦予了黃河,為什么黃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們來看詩人描寫黃河的形象和氣勢的詩句。詩人對黃河形象及氣勢的描繪從哪里到哪里?
明確:從“我站在高山之巔”到“劈成南北兩面”
師問:這部分內(nèi)容在文中可由一個字來統(tǒng)領,應該是哪個字?
明確:望。
師問: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詩人使用了哪些詞語來描繪黃河的形象和氣勢?
明確:滾滾、奔向、驚淘澎湃、萬丈狂瀾、宛轉(zhuǎn)、九曲連環(huán)、劈成等。
師問:請大家打開課本第一頁,看圖片,黃河在你眼中是一個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詞語或詩句對黃河的特征、形象、氣勢進行描繪嗎?自由回答。
板書:描繪黃河形象、氣勢
(三)主體:頌黃河
望黃河波濤滾滾,頌黃河氣壯山河。思考: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歌頌黃河的偉大貢獻的?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話?
明確:分割三層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黃河!”
(1)、歌頌黃河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chǎn)生、發(fā)展、壯大,黃河哺育了世代炎黃子孫。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wèi)著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yōu)勢。
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以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頌黃河流域?qū)拸V,澤被眾生,黃河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勵著中華民族。
板書:歌頌黃河巨大貢獻
問:作者從外在形象,內(nèi)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
(四)尾聲
望黃河詩人心潮澎湃,對著黃河詩人有唱不盡的頌歌,最后詩人代表中華兒女發(fā)出向它學習的誓言,學習黃河什么樣的精神?
明確:偉大堅強的精神
師:以此全詩首尾呼應,渾然一體板書:尾聲學習黃河精神
四、問題研究,理解主題
1、作者僅僅是在寫黃河嗎?他借歌頌黃河,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不是。歌頌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2、在我們心中,“祖國”不是一個普通的名詞,她意味著大地、江河、民族等等。愛祖國,就是愛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請再次感受課文,談談文中你覺得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祖國深切的愛?同時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愛表達出來?
五、總結課文,強化主題
剛才我們通過對課文的探討,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雄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中國。
板書:
黃河頌
光未然
序曲--------------->主體--------------->尾聲
贊美黃河描寫黃河歌頌黃河學習黃河
------>
偉大堅強形象、氣勢 巨大貢獻精神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5
?細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學習了解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了解細菌的生殖方式和營養(yǎng)方式;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觀察細菌形態(tài)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繼續(x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繼續(xù)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是相互聯(lián)系、互相影響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重點、難點分析
1.細菌結構特點及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因為:
(1)通過學習細菌細胞結構特點,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相同點及顯著區(qū)別,明白為什么把細菌從植物中劃分出來。
(2)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為重點之二。腐生細菌等微生物對自然界中物質(zhì)循環(huán)起著重要作用,維持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zhì)轉(zhuǎn)化的動態(tài)平衡和自凈作用。通過這一內(nèi)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的物質(zhì)循環(huán)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學習高中生物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礎。
(3)細菌與人類的關系為重點之三。通過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了解細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表現(xiàn)在有利與有害兩個方面,從而糾正許多人誤以為細菌都是有害的錯誤觀念。
2.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及了解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zhì)循環(huán)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1)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難點之一。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數(shù)量極大,與人類關系密切,但因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特別是有些地區(qū)的學校缺少相應的教學設備,如顯微鏡、顯微投影儀、錄像設備和微機等,所以教師難以進行直觀教學。
(2)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zhì)循環(huán)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學的難點之二。因為初一學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識很少,也沒有接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知識,因而講透細菌在促進自然界中物質(zhì)循環(huán)的作用有一定難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如: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說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在學生議論后請學生回答問題。
由此引入新課,教師接著指出:細菌分布廣泛,無論是空氣、水、土壤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細菌生活。但它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特點。
(2)關于細菌形態(tài)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①用高倍顯微鏡演示細菌的三種形態(tài);如果有教學設備的學校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高倍顯微鏡進行觀察。②可以用顯微投影儀投影放大細菌的三種形態(tài)。③播放細菌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的錄像片段。④以上設備都沒有,教師可讓學生參看書中的顯微照片及插圖,同時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出細菌三種形態(tài)的示意圖。接著教師總結出細菌的形態(tài):單細胞個體,從形態(tài)上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3)細菌的結構特點,該教學內(nèi)容由于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知識,可用講述法。首先課前要準備好細菌結構的模式圖。如果沒有,教師可參照書上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畫一個。對照圖來講述細菌結構特點時,注意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注意強調(diào):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重要區(qū)別,所以細菌不屬于植物范圍。另外,有些細菌具有特殊結構如:①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②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有莢膜、具有保護作用。
關于芽孢,教師應該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細菌總的特征,不是所有細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該菌種的休眠狀態(tài),稱休眠體。注意說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一個細菌只能生成一個芽孢,在適宜條件下,一個芽孢萌發(fā)形成一個菌體。芽孢對惡劣環(huán)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壁很厚滲透性差,含水量極少。殺滅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壓蒸氣滅菌法。一般情況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師可以補充講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環(huán)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有些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產(chǎn)生晶體內(nèi)含物,稱副芽孢體。蘇云金桿菌和日本甲蟲桿菌等產(chǎn)生的副芽孢體對某些昆蟲有強烈毒性,因此有些國家用蘇云金桿菌等細菌作為殺蟲劑又稱生物農(nóng)藥,既能消滅害蟲又不污染環(huán)境。
2.細菌生命活動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生殖過程中要強調(diào)_生殖是單細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點是簡單、快速,屬于無性生殖。在講述生殖過程中,教師可參考教參中的示意圖邊講邊畫。
(2)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的講述可用談話法。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供學生討論:①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獲得營養(yǎng)物質(zhì)的?②植物制造有機物的條件是什么?③細菌不含葉綠素,它怎樣獲得營養(yǎng)?經(jīng)討論后,教師做必要的總結。這樣學生就可以推論出細菌與植物的營養(yǎng)方式有本質(zhì)的不同。接著引出異養(yǎng)的概念以及腐生細菌與寄生細菌的概念。強調(diào)腐生和寄生細菌的區(qū)別: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nèi)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3.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1)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本內(nèi)容教師可運用講述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都有著誕生、生長發(fā)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是生物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生物體死亡后是否永遠保留在地球上?為什么沒有出現(xiàn)這種情況?讓學生回答,誰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細菌的具體作用需要教師來講述。下面教師可畫簡圖讓學生連線填充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
為加深學生了解腐生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zhì)循環(huán)的作用,可布置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完成:
用一個廣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蟲的尸體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蓋。上面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挖出來觀察,看看有何變化。
(2)在講述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之前,先讓學生討論,①細菌對人類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現(xiàn)在何處?而后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要強調(diào)多數(shù)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數(shù)種類。糾正細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認識,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分析客觀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講完課后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并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上的問題。布置學生看課外讀物的內(nèi)容。
4.本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細菌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范圍很廣,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環(huán)境保護、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制藥業(yè)等等在講課時可以滲透這方面的信息。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③區(qū)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2、能力目標:
①調(diào)查當?shù)爻R姷膸追N傳染病,并說出其病原體、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及二者的關系。
②了解自己接種疫苗情況,體會父母對子女健康成長的關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①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②說明人體的三道防線,理解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③區(qū)分抗原與抗體,描述 人體的免疫功能。
2.難點:①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②區(qū)分抗原與抗體,描述 人體的免疫功能。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傳染病及其預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 學生閱讀教材p68,觀察圖viii-1思考問題:
①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區(qū)別?傳染病的特點。
②舉例說明什么是病原體?
③分析圖viii-1中的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傳染病特點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想:傳染病在滿足什么條件(即環(huán)節(jié))下就可流行起來呢?
2 學生閱讀課本p69資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問題:
①小組討論完成p70的討論題。
②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③舉例說明什么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分別是什么?如何預防?怎樣與艾滋病患者相處?
學生交流展示,老師點撥:
①、區(qū)分“病原體”與“傳染源”
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
既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那么我們?nèi)绾晤A防傳染病達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學生閱讀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種預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觀察圖viiii-3,說出這些措施分別屬于哪一方面?學生小組討論后展示。
師強調(diào)點撥:控制 切斷 保護三個動詞,通過6幅圖片理解。指出要根據(jù)針對對象來確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師小結:
(三)當堂達標:
學案p100達標測試題1、3、5、6、7、9
(四)作業(yè)布置:
互動訓練p56第一題 p58第九題及調(diào)查當?shù)氐膫魅静 ?/p>
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案篇7
教學目的
1.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2.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3.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4.理解本文開卷有益的主旨。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
(2)學習運用“吳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語。
(3)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難點: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帶出“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進而帶出兩個成語的出處——該段文字。吸引學生注意力,導入新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懂得兩個成語的運用。
同學們,上課之前來作一個聽力小訓練,我來說一段話,要求是你們用心聽,并找出我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
話說我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小劉,這人特別不愛學習,成天臟兮兮掛著兩條鼻涕,被同學戲稱為“鼻涕蟲”。鼻涕蟲是那種老師一提就搖頭嘆息,也沒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憑久完事的。畢業(yè)以后我們就再沒有見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學搞了個小聚會。大家很久沒見面,個個都覺得特別新鮮興奮,大家聊得特別高興。這時候有人高喊:快看!我們一瞧,原來來了一輛亮銀色寶馬,車門一開,從車上下來一個穿著西裝,戴著眼鏡,特瀟灑一“款哥”。所有女同學都“哇”了一聲,紛紛議論這帥哥是誰呀,這時候一同學說了:“他就是當年那個‘鼻涕蟲’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來考上了一大學。人家現(xiàn)在已非‘吳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因為實在沒辦法把鼻涕蟲跟眼前這個帥哥聯(lián)系起來。一同學不禁搖頭嘆了一句:“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啊……”
好,這段話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能不能找出我剛才這段話里的兩個成語呢?(如示)對了,這兩個成語出自我國一部的史學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嗎?——《資治通鑒》
2、簡介《資治通鑒》及作者司馬光(課件顯示,由學生看注釋一起填入關鍵詞語)
資治通鑒,由司馬光支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三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
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二、整體感知
1、聽配樂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2、對照注釋,自讀理清課文情節(jié)。(顯示問題,允許討論)
(1)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勸學)
(2)呂蒙接受了孫權的建議嗎? (辭學——就學)
(3)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目蒙學習的效果的? (通過呂蒙與魯肅的“議論”來表現(xiàn))
(4)魯肅與呂蒙一番交談后,有何舉動? (大驚——結友)
(板書)
孫權 勸學
呂蒙 辭學——就學
魯肅 大驚——結友
3、請學生看課件顯示圖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一組一個同學,由同學推選,一個復旁白部分,一個復述孫權的話,一個復述呂蒙的話,一個復述魯肅的話)
4、課件顯示重要字詞,疏導理解。
三、品味語??
1、思考:課文以什么方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人物對話)
2、請同學們和你的同桌分別扮演孫權與呂蒙,模擬人物的語氣進行對話,討論孫權究竟為什么要說這些話,該以什么神態(tài)、語氣說。
3、請三個同學分別談談他們對三句話的理解,主要說說應該運用什么語調(diào),語速,讀出什么情感來,以符合人物身份,能達到規(guī)勸目的,談完試讀。(課件顯示三句話)
①“不可不學!”寫出了怎樣的口氣?表現(xiàn)了怎樣的心理?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不容推辭,表現(xiàn)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又可見關心、厚望。
②“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表達了怎樣的心態(tài)?
“邪”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嗎”聯(lián)系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③“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現(xiàn)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說明:這番勸言,表現(xiàn)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tài)斑然可見。
4、播放錄音范讀,學生跟讀
5、孫權勸學,語重心長,循循善誘。呂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學,效果如何?(全班分成兩組同學分角色朗讀,看誰的語氣語調(diào)揣摩得更準。)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么?
十分驚奇的神態(tài),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值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 這句話從側(cè)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②“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xiàn)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
7、思考:孫、蒙對話與蒙、肅對話在情調(diào)上有區(qū)別嗎?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顯得鄭重親切,表明了君臣的關系;蒙、肅皆為同僚,對話有一種調(diào)侃的趣味蘊含其中。
不可不學(必要性)
孫權: 勸學 涉獵、見往事(方法,目的)
孤常讀書(現(xiàn)身說法)
呂蒙: 辭學——就學
論議 輕松調(diào)侃
魯肅: 大驚——結友
四、說話訓練
談談你學了這篇課文后有何感受。
要求:注意語言表達要清楚,有條理。
五、總結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和心理。
六、擴展訓練
1.在課堂練習本上解釋“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F(xiàn)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zhuǎn)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
2.當堂交流評點。
七、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下面情境寫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學,學習非??炭?成績也很優(yōu)異,但她不愛體育鍛煉,身體狀況不好;身為同學的你為她感到著急。今天,你準備用你的語言藝術來規(guī)勸她。聯(lián)系你從《孫權勸學》中學到的規(guī)勸技巧,寫一段文字。(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