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教案6篇

時間:2024-09-21 作者:Animai 備課教案

為了確保教學內(nèi)容的連貫性,撰寫教案是教師的基本職責,教師們需要在教案中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陳情表》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陳情表》教案6篇

《陳情表》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語言;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

3、體會本文凄切委婉的陳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在吟誦中解讀作者的“情”字,體會本文悲惻動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當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以及對“忠”“孝”的理解。

教學時數(shù):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介紹

李密(224-287),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二、背景介紹?

此表是西晉初晉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寫的。魏國后期,魏的實權落在司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代魏即帝位,改國號為晉,年號泰始。在此之前兩年,蜀漢(劉備建立的政權)已經(jīng)滅亡(孫吳到公元280年才滅亡),李密的家鄉(xiāng)由晉統(tǒng)治。李密有學問,所以晉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體知識

表,是臣子向皇帝陳述己見的一種奏章。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tǒng)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文章有體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書,秦初改書曰奏。漢定禮議,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zhí)議?!?/p>

四、題解

陳——陳述、稟報

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隱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種文體,雖是公文,但并不是為了表達對國家大事的意見主張,而是臣子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請求。)

所以“陳情表”就是“稟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1、朗讀課文,正音。(見《金榜》p30自主學習:字音辨識)

2、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diào)。

第1段:凄苦,悲涼;?第2段:感激,懇切;

第3段:真摯,誠懇;?第4段:忠誠,懇切,期待。

六、再讀課文,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①對照注釋,自由誦讀全文,自行圈點加注。提醒學生注意“鮮”“期”“強”“洗”“有”等讀音變化的字,以及“閔兇”“見背”“祚薄”“兒息”“逋慢”“盤桓”“希冀”等詞語的解釋。

②內(nèi)容與形式梳理。

范讀全文,由題目展開思考:為什么要“陳情”?“陳”什么“情”?如何“陳情”

明確:“陳情”的原因:除臣洗馬,辭不就職(或:不想到晉朝為官)。

“陳情”的內(nèi)容:夙遭閔兇;更相為命;不能廢遠;愿乞終養(yǎng)。(或:陳述幼時的孤苦及祖孫的相依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孝情、忠情、苦情)?

“陳情”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或以情動人)。

七、研讀課文

(一)分析課文第1段

1、齊讀第一段。

2、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并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兩名學生口譯本段文字,師生共同訂正。

4、提問: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該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明確:總攝作用,統(tǒng)領文章第1段。

5、提問:李密到底遭遇了哪些不幸呢?學生回答后,教師投影或板書: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父死母嫁)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孤苦多病)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內(nèi)外無人)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劉嬰疾病)

6、提問:從上面的四個不幸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早年,李密是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來則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孫二人的關系可以概括為?

明確:相依為命。

7、提問:李密和祖母相依為命,這樣的意思在第三段中也有照應,有強調(diào)。大家一起讀出來,看看是哪些句子。

明確: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8、提問:李密陳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什么

明確: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又在對他步步逼迫。朝廷是如何步步緊逼的呢?請大家預習課文第二、三兩段,我們下節(jié)課再講。

9、小結:第一段:孤苦之情。從縱橫兩方面分兩個小層次:身世凄苦,祖母撫養(yǎng)恩深似海;人丁衰微,作者盡孝責無旁貸。

第二課時

(二)分析課文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由一組學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并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兩名學生口譯本段文字,師生共同訂正。

4、提問:第2段有一句關鍵語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找出來。

明確:“臣之進退,實為狼狽?!?/p>

5、提問:這一段表現(xiàn)的情感不是平直的,前一部分急迫焦灼,后一部分輾轉兩難。誦讀時要張弛有度,把握情感的焦急與沉重。學生再次誦讀,體會作者情感。?

6、提問:結合文章寫作的歷史背景,討論分析,“進”難在哪里?“退”,難在何處

明確:進:無以報答祖母養(yǎng)育之恩;

退:不能回報朝廷知遇之情。

7、提問:本段分幾個層次?各層的重點是什么?

明確:第一層:重點敘朝廷征召之殷;

第二層:重點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8、提問: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tài)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zhì)是態(tài)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9、小結:第二段:兩難之情?

(三)分析課文第3段

1、學生默讀并口頭通譯第3段;

2、提問: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陳情表》教案篇2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它情理兼?zhèn)?,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nèi)容?!冻鰩煴怼肪褪侵T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俺鰩熞槐碚婷馈钡南乱痪涫恰扒лd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生分讀全文。讀后糾錯、強調(diào)易讀錯字音。

2、全體學生自由朗讀全文。

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提醒學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diào)。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3、結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學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征,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引同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講析課文第一段

1、讀第一段

2、由學生梳理重要的實詞、虛詞等知識點,并記錄朗讀。(結合《創(chuàng)新方案》)

3、老師組織學生逐句口譯本段文字。

4、再讀第一段

5、思考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痹摼湓谌沃衅鸬绞裁醋饔??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書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6、學生對照試背第一段。

四、作業(yè):

1、 完成《創(chuàng)新方案》練習

2、 背誦第一段

3、 預習第二、三段課文

五、板書設計

陳情表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第一段(抽背)。

二、導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tài)度。

三、分析課文第二、三段

1、學生齊讀第二段、梳理知識點(結合《創(chuàng)新方案》)

2、思考討論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回答)

(2)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tài)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詞意凄惻婉轉,恭謹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

實質(zhì)是態(tài)度堅決,還是不去應征。)

3、背誦第二段,齊背

4、過渡第三段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讀并譯第三段,梳理知識點(結合《創(chuàng)新方案》)

5、思考、討論

(1)李密最擔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jié)。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jié)。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jié)。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2)本段文勢有三轉,表示轉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可多誦讀本段,體會句讀

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3)“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nèi)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4)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6、背誦第三段

7、作業(yè):

背誦二、三段,準備默寫

四、板書設計:

陳情表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jié);

第三課時

一、導入(先默寫第二、三段)

二、新課

1、讀第四段梳理知識(結合《創(chuàng)新方案》)

2、誦讀思考:

經(jīng)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3、板書

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yǎng)請求。

4、背誦本段

三、分析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合:“情為文之經(jīng),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聯(lián)通;(本文前后照應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生回答)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lián)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fā)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四、總結本課文言、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xiàn)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創(chuàng)新方案》相關練習

六、板書設計

藝術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

2、文脈暢達,照應聯(lián)通

3、駢散結合,音韻和諧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陳情表》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習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法指導:

誦讀法、質(zhì)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自幼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xiāng)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xiàn)出相當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太子侍從官),李密拒絕應召,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yǎng)祖母為理由辭不應征。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段男牡颀堈卤怼罚?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本文出自《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卷三十七,原題作《陳情事表》。

學習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yōu)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古今義詞及表現(xiàn)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xiàn)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一)品讀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一、二段的抒情內(nèi)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nèi)容。(d級)

點撥:說理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志進行文意轉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jīng)歷是否是閑筆?試談談你自己的看法。(d級)

點撥:可結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三)品讀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xiàn)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陳情的脈絡:(d級)

小結:為了達到“乞終養(yǎng)”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jù);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fā)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奔偃缒闶菚x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確。

五、作業(yè)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采用“關鍵語句串聯(lián)法”,誦讀全詩。

《陳情表》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3.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用導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鼻О倌陙?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強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陳情表》最終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準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并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朗讀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情,調(diào)整教學對策)

學生讀后或聽后感略。

討論各段感情基調(diào)小結如下(確保讀出感情):

【板書】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 板書強調(diào)重點讀音。(確保讀準字音)

險釁(xìn) 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ìng)門

煢煢(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氣息奄奄(yǎn)(yǎn) 盤桓(huán) 更(gēng)相為命

三、再讀整體把握

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自主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回輔導并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生在書中標示出來)

①實詞

險釁 隕首 東宮 伏惟 伏渥 區(qū)區(qū)

②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區(qū)區(qū) 不行 沐浴 無主 上報 辛苦

③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④單音文言實詞

夙 鮮 息 吊 嬰 逮 拜 尋 除 矜 聽 聞

⑤通假字

閔——憫 蓐——褥 有(同)又

⑥重點文言虛詞

見(慈父見背) 更(更相為命) 于(介詞,“勝過”、“比”之意)

以(介詞,“憑”)

⑦句式

判斷句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

實為狼狽 (動詞“為”肯定判斷)

本圖宦達 (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前太守臣逵察(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為)洗馬。

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

⑨被動句

而劉宿嬰疾病

倒裝句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⑩固定句型

既……終……,(既……又……)

有所……,(有……的人)

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

是以,(因此)

非獨,(不單,不僅)

2、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

老師歸納后明確(學生參考):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jié);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yǎng)請求。

四、擴展訓練

結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 后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業(yè)設計

1、熟讀并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nèi)背誦并默寫)

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

二、檢查

1、檢查背誦。

學生準備兩分鐘。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生點評。

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陳什么情?

討論后回答。(考查學生會不會借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提出表揚)

老師明確: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原文:“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供養(yǎng)無主“,“愿乞終養(yǎng)”)

2、李密為什么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學生討論回答后歸納明確:⑴晉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以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疑忌。

⑶陳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

3、 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⑴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diào)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引導:⑴李密反復強調(diào)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yǎng)祖母才難能應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nèi)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四、藝術鑒賞

1、語言藝術。

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合

2、構思藝術

【板書】陳情于理、寓理于情

陳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養(yǎng)無主 孝情

沐浴清化 過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請求: 先盡孝后盡忠

五、作業(yè)設計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輔導課重點考查內(nèi)容)

【教學反思】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xiàn)實借鑒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nèi)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了學生的親情意識,許多學生通過日記和博客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愧疚意識溢于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xiàn)出的人文性最為成功的一面。

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重要。在教案設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這一點,在輔導課安排的測驗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了出來。另外,古文背誦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fā)現(xiàn)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范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效。

《陳情表》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探究,了解文中蘊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脈絡

2.通過配樂朗誦全文,感知本文陳情于事、悲惻動人的風格特點,體悟本文獨特的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精神,激發(fā)對古文的興趣

教學方法:誦讀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一、導入課題,了解文體

以補充書下的注釋,寫作的時代背景導入

1.寫作背景簡介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陳述己見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nèi)容多是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補充:這類文章戰(zhàn)國時稱書,漢代分為四類:章、奏、表、議其中“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結草銜環(huán)”

總結:晉武帝有招攬之心,李密言有報恩之意

2.緊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況重點探究“吊”“夙嬰疾病”“圣”

總結:李密用“孝”來力辭不就

3.“孝”是優(yōu)良傳統(tǒng),引《詩經(jīng)》

三、誦讀涵泳,體味真情

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不一定流淚,但是應該以情帶聲,讀出真情那就需要我們理解文章

李密的這篇《陳情表》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準如所請晉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賜給奴婢兩人,使郡縣供養(yǎng)他的祖母劉氏亡后,他喪限期滿,才入京任太子洗馬,后官至漢中太守

四、歸納重點,總結全課

總結:“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陳情表》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文言詞語,積累相關文化常識。

2、學習本文結構思路的縝密、嚴謹和語言表達的委婉、暢達。

3、體會文章深摯樸實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義。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與運用:賞析本文行文縝密,脈絡分明,陳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構思藝術和駢散結合、形象生動的語言藝術。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等相關言知識。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通過誦讀、背誦,積累文言詞匯,積淀文言語感,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作者至真至誠的親情、忠情、苦情。正確認識孝”,繼承孝敬父母長輩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本文陳述的層次及語言上的特色,體會情之深,理之透。

難點:在較短時間內(nèi)把握文意且背誦全文;對“忠”“孝”的理解。

課前準備

1、指導學生完成預習

2、制作課件

一、導入新課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今天我們走近李密的《陳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陳情,說服晉武帝的。

二、寫作背景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與此同時,當時李密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護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屢被征召。李密作為蜀之舊臣,心存疑慮,進退兩難。若辭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職,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祖母“供養(yǎng)無主”為由,寫了此表。據(jù)說晉武帝看了此表贊嘆“密不空有名也”,于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三、作者介紹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為蜀國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劉氏撫養(yǎng)。師事譙周,長于《春秋左氏傳》。歷任蜀漢州從事、尚書郎等職。蜀亡后屏居鄉(xiāng)里累舉不應。李密44歲時,晉武帝立太子,征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逼迫,他為此上《陳情表》。武帝覽表感動,命郡縣供其祖母奉膳?!稌x書孝友列傳》將他名列首位,譽之“以孝謹聞”。劉氏死后,李密服喪滿,應征為太子洗馬、尚書郎出為河內(nèi)溫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內(nèi)轉,因不遂所愿而懷怨被免官。

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樸素細膩,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主要作品有《陳情表》。

四、題目解說

“陳”,陳述。“情”,情況。“表”,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種文書,一般用于向皇帝陳說自己的情況、請求或愿望?!蛾惽楸怼肥抢蠲軐懡o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寫作者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述祖母撫育恩情,陳報養(yǎng)祖母之心,表感激朝廷之情,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五、層次結構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敘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纏身的困境。

第二部分:(第2段)敘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經(jīng)過及自己進退兩難的尷尬。

第三部分:(第3段)以“孝治”的道理為依據(jù),表明“辭不赴命”的原因——不是保全名節(jié),而是力行圣朝的“孝治”綱領。

第四部分:(第4段)懇請晉武帝批準自己終養(yǎng)祖母的要求,并言明先盡孝而后盡忠的赤誠。

六、全文分析

1.李密遭遇了哪些不幸?從這些不幸看出祖孫二人的關系如何?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李密的不幸概括為:①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②年幼多病,九歲不會走路,伶仃孤苦;③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

④祖母年邁,得病多年,臥床不起從上面所列的不幸中可以看出,早年李密孤苦多病,祖母照料他,而后來是祖母年老多病,李密照料祖母。祖孫二人相依為命。陳述祖孫相依為命的情況,目的是博得晉武帝的同情。

2.這段話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寫作的思路是怎樣的?

核心是因為祖母“供養(yǎng)無主”而“辭不赴命”。

首句過渡,接著歷數(shù)兩次被薦舉而“辭不赴命”的原因—祖母“供養(yǎng)無主”。這與此次推辭的原因是一樣的,表明情況屬實,以消除晉武帝的疑慮。接著寫對朝廷征召的無限感激之情—“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3.這段話作者是如何層層推進,表達自己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的?

先描繪了一幅急于星火的郡縣、州司催逼上路圖,含蓄地表達出朝廷對自己再三“辭不就職”的不滿;接著用“奔馳”一詞形象地寫出自己欲赴任就職以盡忠報答朝廷器重的焦急心情,然后筆鋒一轉,說出自己確有隱情—劉病日篤,最后道出進退兩難的處境。

4.“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妗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边@句話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以孝治天下”是晉朝的治國綱領,言外之意是終養(yǎng)祖母雖是私情,卻也合情合理又合法,為下文“愿乞終養(yǎng)”找到一個易于被晉武帝認可的理論依據(jù)。

5.作者提起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jīng)歷,是否為閑筆?

否。從歷史背景上看,作者與陳情的對象關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員,陳情的對象是今朝的君主,為打消對方的疑慮,自己“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的人生目標就必須表明。此處一筆,不著痕跡,卻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6.李密“辭不就職”的原因有哪些?

①祖母無人供養(yǎng)。

李密確實需要供養(yǎng)祖母劉氏,像文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②懷念舊朝情結。

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汊主劉禪是一個“可次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

③不敢盲目做官。

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草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不宜做官。

7.作者是如何看待報國恩”與“順私情”這一矛盾的?

兩者之間只是暫時的矛盾,沒有長遠的沖突。作者緊扣孝”做文章,從道理上進行分析,烏鴉尚且知道反哺,何況人呢?再說,這也緊扣“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所以作者提出的“先盡孝后盡忠”是解決這一暫時矛盾的良策,雙方各得其所,合情合理。

8.李密是從哪些角度打動皇帝的?

①開篇動之以情。

訴說苦難的身世。六個月大時父親去世,四歲時母親改嫁,幼年體弱多病,家門人丁衰微,孤苦伶仃,身心俱傷,令人同情。體現(xiàn)祖孫兩代相依為命的人間至情。孤獨無靠的祖母含辛茹苦養(yǎng)大孫子,孫子成人后力辭多次征辟,苦求允許奉養(yǎng)祖母:祖、孫二人生死相依,其情可愍

②中間申訴進退兩難的處境。

作者如實表明自己在無法割舍的祖孫之情與非隕首所能報答的朝廷恩遇之間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并說明自己的辭官奉養(yǎng)正是遵循朝廷倡導的孝道。

③極力避免氣節(jié)嫌疑,再三致謝知遇之恩。

表達對朝廷的“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銘刻在心和感恩戴德的心情,尤其是表達了一旦終養(yǎng)了祖母,就愿意為皇帝盡節(jié)效忠以報答知遇之恩的感情。表明自己的辛酸苦楚人神共知暗示皇帝的做法會產(chǎn)生很大的社會影響,關乎皇帝以孝治天下的國策在人們心中的位置。

七、中心思想

文中作者反復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以及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實情,陳述自己對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說明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全文圍繞“孝”字凄切婉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八、寫作特點

①融情于事,融情于理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敘自己的孤苦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晉武帝的忠歌心,也是以充滿感情的筆調(diào)來寫的。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陳情中曉之以理。李密陳情的'理據(jù),就是“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還舉出了“凡在故老,猶蒙矜育”的普遍事實為論據(jù),為自己“辭不赴命”辯護,這不失為最有力的武器。

②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大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預首,死當結草”為誓,化解晉武帝的疑心,博得他的同情。

③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不事雕琢,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從肺腑中流出。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逼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眼前。

④語言驕散并用

文章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jié)奏,反復強調(diào)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nèi)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態(tài)?!俺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突出了密的拳拳孝心。

九、補充資料

“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表,就是“奏表”,又稱“表文”,是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古代給君王的上書,有各種名稱,不同的名稱與上書內(nèi)容有關?!氨怼?,是秦漢時代開始有的,秦漢以至唐宋以后,雖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圍,卻有所變化。

唐、宋以后,表文不僅多用四六文體,而且諸如謝恩、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事項,一般皆用“表”。

十、總結全文

作者李密以祖母體弱年老、無人奉養(yǎng)為理由,從不同的方面反復陳述,向晉武帝提出自己“愿乞終養(yǎng)”“辭不赴命”的請求,表達了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衷情。文章將敘述、說理、抒情交融在一起,產(chǎn)生了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布置作業(yè)

學習這篇文章后,請就“忠”和“孝”二者關系的問題,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課后訓練

作業(yè)

1.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表示官職變遷的詞匯比較豐富,如“拜”“授”等表示授官,“拔”“擢”等表示升職,“貶”“謫”等表示降職,“罷”“除”等表示罷官。

b.古代常以親屬關系的遠近制定喪服的輕重,凡是長輩如祖父母、伯叔父母等,平輩如兄弟、姐妹、妻子等去世,為之服喪,均穿期服。

c.“三五之夜”即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十五”又稱“望”,“初一”稱“朔”,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稱“晦”。

d.束發(fā):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束發(fā)為髻,因用為指代成童?!笆l(fā)”常指男子15歲。

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不全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c.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往往而是

d.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3.下列對《陳情表》的理解和鑒賞,不恰當?shù)囊豁検?)

a.第二段中連用“察臣”“舉臣”“拜臣”“除臣”到“責臣”“催臣”。不僅文法錯落,顯出由弛而張逐步緊迫的情勢,同時也體現(xiàn)出先恭維稱頌皇恩浩蕩,后申訴委曲矛盾的心理層次。

b.文章圍繞“愿乞終養(yǎng)”“辭不赴命”這個中心,從不同方面反復陳說,行文流暢委婉,敘事具體生動,抒情扣人心弦。而情真、情深是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

c.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是一篇情理兼?zhèn)涞暮梦恼?。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陳之情,無非是孝養(yǎng)祖母,這仍屬于宣揚封建道德,因而對本文的評價不宜過高。

d.本文駢散結合、平仄協(xié)調(diào),文中大量使用比較整齊的句式,中間又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駢散結合,和諧而又錯綜,流暢而又婉轉,正是介于散文與駢文之間的過渡文體。

4.下列各句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非獨蜀之人土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b.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

d.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軒凡四遭火,得不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除”指授予官職,而非罷免官職。

2.答案:b

解析:a項,成立: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籌備成功,開始存在,或(理論、意見)有根據(jù),站得住。告訴:古義,申訴(苦衷);今義,說給人,使人知道。b項,區(qū)區(qū):古義,自己的私情;今義,(數(shù)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希冀,古今義都是希望、請求之意。c項,辛苦:古義,辛酸悲苦;今義,身心勞苦。多指工作和勞作的感受。往往:古義,到處;今義,表示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某種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jīng)常發(fā)生。d項,方丈:古義,一丈見方;今義,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或寺院的住持。洗馬:古義,即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今義,給馬洗身子。

3.答案:c

解析:盡心奉養(yǎng)父母、祖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并非封建道德。

4.答案:c

解析:a項,用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么樣/動詞,表被動,看見。b項,介詞,表示比較,比/介詞,引出動作的時間。c項,介詞,表憑借/連詞,表目的,來。d項,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