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優(yōu)質8篇

時間:2022-11-18 作者:tddiction 教學計劃

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能夠讓我們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的,老師們可以通過教學反思來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優(yōu)質8篇,感謝您的參閱。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優(yōu)質8篇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1

我的這節(jié)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文景之治”本應是為下面“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并沒有處理好...

我的這節(jié)課主要反映出了這些問題:

一是對本課的重難點沒有把握好。這就造成了本該重點講的地方反而因時間不足而沒有講透?!拔木爸巍北緫菫橄旅妗皾h武帝的大一統(tǒng)”做鋪墊的,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并沒有處理好他們兩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我在課程設計的時候就已經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在具體的講課過程中由于語言不夠精煉講的又過細和隨意性,使得大量的時間浪費了。

二是缺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比如說課前如何預習、上課時怎樣做筆記等。初一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我們老師必須教會他們掌握科學高效持久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我在課上沒有完全落實教會學生勤做筆記和巧做筆記的任務并且缺乏講練結合,這就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比較低。

此外,在故事的引入和合理利用方面還欠考慮,沒有做好趣味性、生動性和啟發(fā)性的結合。在課程內容的過渡方面,自己也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

針對上面的情況,我要認真思考和正確對待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首先,我認為自己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不斷改進的原始動力和方向。目標是指引我們行動的指南和參照物,每個人都只有努力過了才能收獲進步和成功。其次,要多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風格??桌戏蜃釉f過“吾日三省吾身”,我認為只有看到并承認自己和其他人在教學方面存在的差距那么自己才能有所進步,既然這樣那么我們每天都應該對照一下反思一下以及改進一下。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2

多年來,在中學語文教學體系中,現(xiàn)代詩歌的教學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一則與現(xiàn)代詩歌在文學地位中的整體走弱有關,一則也是由于教師缺乏詩意構想,教學手段單一所致?,F(xiàn)代詩歌本身具有寓意豐沛、曉暢明白的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到巧妙運思,詩化課堂,只有跳出傳統(tǒng)的技術解讀的窠臼,融教師之真情于其間,方能洞開現(xiàn)代詩歌學習的一片新天。我在人教版七年級第一課《在山的那邊》的教學中做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巧借古詩品今詩,將濃郁的語文味植入課堂,使學生興趣盎然,收獲頗多。下面是這堂課的兩個片段:

?片段一】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在同學們誦讀一邊過后,我也深情地誦讀起來,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師:山那邊是什么呢?

生:海!

師:是啊,白日依山盡,黃河……

生:入海流。

師:海上生明月,天涯……

生:共此時。

師:對,還有本冊書中曹操的《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p>

生: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師:是啊,多么美的大海!多么壯闊的胸襟!多么悠遠的遐思啊!……可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為什么呢?

生:──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師: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同學們,此刻請再次告訴我山那邊是什么?

生:是山!”

師:不錯,黃河遠上白云間……

生:一片孤城萬仞山。”

師:兩岸猿聲啼不住……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萬重山、萬仞山橫在眼前,擋住了那個美麗、壯闊的大海,你會怎么想?思考一下,寫下來?!?/p>

?片段二】

在詩的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插入了一段對自己親身經歷的介紹,繼續(xù)巧借古詩解讀今詩。

師:同學們,老師也有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那就是做一名幸福的語文教師??赡銈冎酪鲆幻處熜枰芨叩奈幕仞B(yǎng)和表達能力,通向講臺的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記得那時我說話聲音小,還特別害羞,不少同學都給我潑涼水,說我上不了講臺,不是那塊料。幸虧在最苦悶彷徨的時候,我得到了一件法寶,是清代鄭燮的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播放)同學們,你們認真讀一讀,試試能不能用課文里面的詩句來翻譯它。

生1:“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shù)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

生2:“立根原在破巖中”就是“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生3:“千磨萬擊還堅勁”可以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來注解。

生4:“任爾東西南北風”是不是可以說“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

師:那么,阻擋著我們前進的風在哪里?

生4:被信念凝成的海戰(zhàn)勝了!

師:好!好一個“被信念凝成的海戰(zhàn)勝了”!屈原詩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成長中的我們正需要這種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相伴前行,讓我們激情飽滿地再次誦讀課文《在山的那邊》!

這堂課由預設的以古詩為輔助手段解讀課文到實際課堂生成的詩意與厚重感,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并且因古詩的加入,也使得學生對該課的形象化記憶有了一個立足點,今古對照,詩韻相協(xié),實可謂“不薄今人愛古人”,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大有裨益。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學經驗反思4

讀過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本文是一篇詩情盎然的借景抒情散文。大約寫于1928~1937年間。其風格較朱自清初期詩文有很大變化,沒有了像《背影》中的那種淡淡的哀怨情調,代之的是鮮明的新鮮格調和歡樂情緒。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詩意的筆調,細致描繪了大地回春、春花爛漫、鳥鳴蜂飛蝶舞、細雨滋潤萬物、人們沐浴春光的美好景象,贊美春的生機與活力,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勇向前,抒發(fā)了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在藝術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如觀察細致,描述生動真切,詩情畫意相融相合。

為何不在語文課上描繪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大膽引用繪畫,唱歌,名曲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學不僅用五彩畫筆描繪出生機盎然的春天,還取了富有詩意的名字:像百花爭春、輕風唱春、煙雨潤春等;還有的同學唱《春天在哪里》、《北國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聲》等。這樣通過學科整合,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嗅、觸等各種感覺器官去用心體味春天,達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會在同學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陣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

本文節(jié)奏感強、具有音樂美感,教學重點應放在誦讀上,以讀帶賞,讀賞結合。

同時,課文內容較為淺顯,適合互動、點撥式教學法,在點撥、互動中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用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學會賞析寫景文,進而進行自主學習。告訴學生,一切的答案在你們那里,即由學生之口道出本課的教學內容及答案,要讓學生感到,語文課不枯燥,也不難,自己也能夠進行分析,甚至總結出答案來。

教學過程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自讀、互動、研讀課文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步驟:

⒈課文寫了哪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春天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風、春雨)

⒉按照小組進行分工,學生進行自讀,找出認為非常好的句子,說說其妙處及作用。

⒊同組里進行交流,形成共識。

⒋教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讀仔細,不能停留在表面。

5、班級交流、互動。(教師加入討論,適時引導。并簡單板書。)

應該說學生的賞析和品味還算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墳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賞析,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能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學生對課文內容其實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這次《春》一文的教學實踐,讓我堅信可以建立語文學科通向其他學科的互連網。語文作為母語,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改革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只要觀念轉變到位,教學實踐到位,語文課堂教學一定會猶如春天般生機盎然。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3

關于這節(jié)課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地設計教案,組織教學,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效果,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點亮點:一、設計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問題選擇一些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情景來呈...

關于這節(jié)課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地設計教案,組織教學,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實現(xiàn)了預期的效果,本節(jié)課主要有兩點亮點:

一、設計情景,在情景中提出問題

選擇一些與生活經驗有關的情景來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神入”到當時的歷史情境之中,對歷史進行合理想象,例如在本課學習鐵農具中設置情景“假如現(xiàn)在給你一塊地去耕種,而擺在你面前的工具中有石器、木器、骨器、青銅器、鐵器,你會選擇哪種?”和學習都江堰修筑原理時設置情境“假如你是李冰,你會怎樣解決岷江水患問題?”,一方面使教學顯得生動有趣,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的知識結構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他們歷史思維能力的目標。

二、設計角色表演活動,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本節(jié)課在教學商鞅變法的內容這塊,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歷史劇。分別扮演守舊貴族,和商鞅。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她們就得牢記商鞅變法的內容,并充分理解其變法的目的和好處。這樣的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梢允拐n堂氣氛十分活躍。是課堂效果達到高潮。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4

歷史這一學科涉及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經濟、天文、地理、科學、文學等等。所以對這一學科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對于剛剛進入中學的學生來說,歷史這一門課程他們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學階段對于歷史知識也了解了一些。面對這些初一的學生,歷史這一門課程我們老師應該怎么教呢?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對此在這里提出一些我的淺見。 初一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處于青春叛逆期,學生的獨立性增強,希望有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錢和時間,而有些學生有時會錯誤地理解民主,并逐漸滋生叛逆心理,從而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他們希望獨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間,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們剛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與新的老師和同學接觸,這需要一段適應期。而且許多學生認為歷史課枯燥無味,不喜歡上歷史課,所以這門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呢?

(1)根據每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同的講課方式。例如七年級歷史上冊第8課《中華文明的勃興(一)》,這一節(jié)涉及的內容是比較廣泛,包括先秦時期文字的演變、天文、歷法、醫(yī)學和音樂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認為這一節(jié)課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中選擇感興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關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由小組的代表給大家講述他們所了解的內容。最后再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能夠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所創(chuàng)造的輝煌文明。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中,更有利于學生對這部分歷史知識的掌握。

又如第12課《大一統(tǒng)的漢朝》,這一節(jié)的重點內容就是漢武帝對漢朝的統(tǒng)治,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給大家看一些電視劇《漢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學生的形象記憶,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同時也可以加入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漢武帝的了解進行點評,并且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漢武帝沒有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那么中國的歷史會怎樣發(fā)展呢?”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西漢歷史的了解,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

(2)上課前老師要做充足的準備,盡量從學生的視角去講解。從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教學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例如第18課《三國鼎立》,相信許多同學都對這一課的內容比較感興趣。因為這一課的內容與他們所熟悉的《三國演義》的內容有關,因此學習這一節(jié)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前多了解一下學生對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從調查的方向上去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

(3)抓住學科之間的滲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歷史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從其他的學科上引入歷史這一學科的學習。例如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這一節(jié)會學到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局面,介紹這一時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這里可以結合語文課上對《論語》十則的學習,學生對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導入我想學生應該會比較容易接受。

這只是我對歷史教學的一點淺顯的看法,如有不足之處請見諒。那么對于初一的學生怎么才能學好歷史呢?由于初中的學習要求與小學不一樣,學習方法也就不同,對此許多學生很茫然不知道該怎么去學習。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書。對每一節(jié)的學習內容要根據小課題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腦中形成一個知識框架。這樣在老師講課的時候不會摸不到頭緒。然后不斷的鍛煉自己分析問題、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開始可以就一些簡單的進行練習,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5

轉瞬間,一個學期又將結束,本學期課改如火如荼的的在深入進行著,反思自己的教與學,深受啟發(fā),感觸也頗多,特作反思如下:

一、注重設計全面性,重視學生全面發(fā)展

1、從“鉆教材”向“鉆學生與教材”轉變

部分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只是注重研究教材、考綱等文本資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違背了新課程“一切為了學生”的理念。教師不僅要潛心鉆研教材,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還要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與身心特點,綜合考慮,制定最優(yōu)化、最科學的教學流程。

2、從“備教法”向“備學法與教法”轉變

新課改下的教師不僅要考慮自己怎樣組織教學活動,還要滲透進學法的指導;不僅要完成教材知識點的傳授,還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歷史素養(yǎng),以促進學生德育全面發(fā)展。

3、從“重優(yōu)生”向“關注每一個個體”轉變

一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喜歡關注優(yōu)秀生,在課堂提問、教學設計等方面對這一群體考慮較多,反而將原本最需要教師關心的潛能生群體邊緣化了。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行為也極易造成歷史學習中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影響教學成效的提高。所以,教師應該采取有效措施,關注潛能生,將潛能生的學習置于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最終實現(xiàn)班級學生整體均衡發(fā)展。

二、注重教學關口前瞻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1、體現(xiàn)預習題綱的選擇性新課改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平時做好學生預習活動的指導。教師可以從示范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獨立編寫預習的能力與習慣。

2、體現(xiàn)預習方法的科學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按照“讀” “劃” “想” “做”的步驟進行,通過通“讀”教材,宏觀把握預習內容,將自己認為應該重點強調的知識點做上標記,對照預習題綱進行獨立思考。

3、體現(xiàn)預習成果的針對性預習活動結束后,學生還要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將預習成果沉淀下來。一方面,要將自己在預習活動中獲得的知識積累記錄下來,一些學習方法或是心得體會也需要進行記錄;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掌握與理解不夠深刻的地方,要進行羅列,以便課堂學習時聽教師講解正確的答案或是與同學進行互動交流。

三、注重教學過程探究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科學設計好探究提綱探究題綱的設計難度要適中,要體現(xiàn)相互關聯(lián)以及由淺入深的原則,引導學生思維發(fā)展。例如在教授“ ”內容時,教師設計探究題綱,可以著眼于分析,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深刻揭示。

2、啟發(fā)點撥好關鍵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 ”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探究學習,要緊扣“中國和世界的形勢”“的原因”等關鍵節(jié)點進行點撥。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以“現(xiàn)象與本質”“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思維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了教學質效。

3、歸納完善好學習成果討論探究環(huán)節(jié)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教學成果“去偽存真”。如“中國在鴉片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的原因”學習成果歸納中,一位教師讓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從清政府腐敗沒落、封建經濟薄弱、軍事力量落后等方面進行了深入闡述,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了“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資本主義”這樣的實質,讓學生深刻認清了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從而體會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強了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情感。

四、注重教學空間的拓展,構建立體教學模式

1、開展專題研究活動,延伸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之余,教師要結合本校條件與學生興趣愛好等方面的情況,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就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專題研究,也可以開展辯論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濃厚的歷史學系研究環(huán)境。

2、開展歷史競賽活動,鞏固教學成效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可以適時組織一些歷史學科競賽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也可以就某一歷史事件、熱點話題舉行演講、辯論等形式的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深化學習成效。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深化教育成效教師可以利用本地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場所,組織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將學生帶進專門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接受革命傳統(tǒng)主義教育,也可以發(fā)掘學生生活中的素材,開展諸如“訪問老紅軍”“家鄉(xiāng)抗日事跡尋找”等主題實踐活動,強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體現(xiàn)歷史教育教學思想性的重要特點。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6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fā)展,才會有學生的發(fā)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guī)淼囊嫣帯?/p>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在上每節(jié)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后,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jié)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tài),后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jié),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于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xiàn)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游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贊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于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采取的措施是,每節(jié)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布于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后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后,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后的測驗中沒有再發(fā)生過作弊現(xiàn)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p>

2、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jié)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于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jié)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后,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jié)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后,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注意細節(jié)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盡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于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復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么,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7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從形式上改變了以往教師傳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體現(xiàn)了教學活動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與思想,將孩子們置身于一個新的、自主的學習天地中,同時又給了他們一個可以合作與探究的單位,學習與評價掌握在了他們自己手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在這一刻生動起來,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奠定了基礎?!?/p>

1、分組,應該合理

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性格等差異情況進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個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產生了全班各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

分組學習可以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干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才能發(fā)揮出最大的團隊學習成效。

合作小組的人數(shù),我們建議4—6人,一般來說,2人配對、4人相鄰合作學習,對學習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xiàn)。

2、分工,為了合作

教師在啟動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根據內容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在他們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組學習等于合作學習”,因而,在小組活動中,合理分工、明確分工尤為重要。不同的成員承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務,每個成員、每個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賴、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當各小組在匯報階段,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不同的學習成果、相互評價和相互欣賞時,也體現(xiàn)了組間的一種有序分工、一種合作依賴。

3、交往,需要互動

新課程理念認為,教學是一種人際交往,是一種信息互動。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主動交往,掌控了小組活動的進程。學生通過與教師的主動交往,增加了合作學習成功的概率。學生在教師留給的合適的學習時間與開放的研究空間里,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發(fā)揮主體性和積極性,必然達到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互相影響,互相啟迪。小組在合作學習、合作研究的過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謙讓、互相學習、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圍。

4、教師,明確角色

教師在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對象”。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fā)生,這些問題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才能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因為教師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和認知風格方面,某些時候比起學生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越有效,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師也以學習一員的身份進行研究或參與研究,并向學生展示研究結果。在不經意中,老師很自然地成為同學們的一名合作伙伴,師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覺中對問題的認識漸趨全面,對知識的理解也漸趨深刻。

“交往的對象”包含學習上的交往對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對象。小組合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小組合作是學生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之間信息交流的過程,也是互助互愛、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的過程。學生與教師之間不再是一種對峙的交往,而是一種和諧的交往,教師已經是學生中的一個重要對象。對學生來說,研究之初,他們需要得到指導。研究之中,他們需要得到幫助,遇到阻礙或困難時,他們需要傾訴和鼓勵,獲得成功時,他們需要肯定和欣賞。學生與教師的交往溝通,已不限于認知領域,早已擴展到情感、態(tài)度、技能的范圍。

5、評價,指向過程

教師在合作學習活動結束時,要根據自己對合作學習的監(jiān)控和學習小組對合作學習的反饋情況,采取一定的評價措施和多樣的評價形式,包括用語言、眼神、體態(tài)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表示欣賞,用紙質的小星星、小紅花等物品進行獎勵、表示肯定。

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適時適度的評價,突破了課堂教學中只關注結果的單一評價模式。從評價方式看,有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在每一小組匯報后,既有學生“評委”發(fā)表意見,又有教師即興點評。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過程評價為主。在肯定、欣賞、激勵、引導中,學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悄然獲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潤,從而發(fā)揮出更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和合作欲望,不僅出色完成眼前的學習任務,而且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課改實驗深化的進程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促進學生數(shù)學知識學習、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和新的學習方式,成為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策略。經過教師們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合作學習將變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數(shù)學課堂也將變得更加鮮活、更加生動。

七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篇8

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

本節(jié)課的情感教育隱含在活動中,默化在細節(jié)里。從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情境,到為降低難度將問題分級分類;從活動前的溫馨提示到活動中錦囊妙計;從豐富多彩的資料選取到激勵有加的特色評價等等許多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飽含了教師對學生的殷殷期望,而這整個過程中,教師沒有一絲一毫的說教。

二、切實可行的活動設計

教師始終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出發(fā),想方設法使抽象知識形象化。例如,在“探究發(fā)現(xiàn)”活動中,教師自制教具,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感知科學論證的方法。又如,在“慧眼識圖”時,教師利用自制的“信息條”給學生以方法提示。最后,在“地理測試”中,教師主要根據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傳統(tǒng)的“知識反饋題”設計成“地質學家的潛質測試”,看似簡單的形式轉變,對學生來說,卻是最好的禮物。

點評

本節(jié)課從一個小小的島嶼開啟了孩子探索、發(fā)現(xiàn)之旅,一個忽隱忽現(xiàn)的幽靈島,讓孩子明白了滄海桑田的巨變?!半y道世界上真的有幽靈島嗎?”引發(fā)孩子好奇的導入,實驗的探究讓孩子們明確了海陸變遷的原因,虛擬實地的考察,如荷蘭的圍海造陸工程、喜瑪拉雅地區(qū)的發(fā)現(xiàn)、海底古河流三角洲的發(fā)現(xiàn)給學生探究問題得出結論一個有力的支撐,讓學生在問題中、在情景中去發(fā)現(xiàn)、去分析、去綜合。在講述大陸漂移時,讓學生去動手、探究、發(fā)現(xiàn);利用自制教具拼圖,讓孩子得出哪兩塊最有可能是一塊大陸,你是怎樣判斷的,層層遞進,而后再引入到“如果你是魏格納,你會從那些方面進行嚴密的論證?”從動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層的相似性得出大陸漂移說的全部內容,由此再導入板塊學說,讓學生慧眼讀圖,讓學生在圖中進行大膽發(fā)現(xiàn),讓學生一一的判斷、分析、總結,從而得出了板塊學說的內容,將難點的知識化解為通俗易懂的內容。課堂中創(chuàng)新性的設問時時再現(xiàn),如“板塊碰撞運動,地表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板塊張裂運動地表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幽靈島為什么會多次出現(xiàn)和消失呢?”“你有地質學家的潛質嗎?”教學做到圖文并茂,讓學生聽起來輕松、好奇,學生聽起來感知意猶未盡。

縱觀本節(jié)課,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在探究、發(fā)現(xiàn)中,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體會到地理課給他們帶來別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