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2-09-28 作者:Youaremine 教學計劃

作文是語文學習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對于它的寫作一定要重視,大家在讀書期間肯定都閱讀過大量作文,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6篇,感謝您的參閱。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6篇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篇1

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傳統的教學理念枯燥乏味,教師應該注意避免這種情況,結合隱性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展開教學。鼓勵學生多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多數學生家長忙于工作,沒有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導致學生的業(yè)余生活過于單調。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愿意主動接觸教師,引導學生接觸新鮮事物,主要圍繞學習語文知識,展開潛移默化的教學。然后,教師要嘗試與學生多接觸,讓師生關系更加融洽,這樣能使教學過程更加愉快,學生也不會覺得學習有壓力。語文教學內容涉及方面廣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熱愛學習,善于發(fā)現問題并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教學任務不僅僅是教師講課、學生聽課這么簡單,需要師生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如果教師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忽略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那么整個教育過程就不具備任何教學意義。相信每個學生都愿意與教師接觸,但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或者因為老師平時與學生之間沒有過多的溝通,造成學生遇到老師“不敢說話”,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多與學生溝通。“溝通”也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教師善于與學生溝通,能夠拉近師生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師的講課,沒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具備科學與合理性。教師可以圍繞語文教學的重點,延伸課外知識的學習,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因為小學作文多數要求學生寫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讓學生真情流露。有時教學內容要求學生寫去過的地方,如果學生的課外生活不豐富,或者發(fā)生過的事情已經有一段時間,印象已經不深刻,但教學內容又需要完成,所以,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去戶外參加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生只有通過真實的感受,才會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二、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

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就要從學習語文基礎知識開始,只有掌握大量詞匯,再進行合理運用才能將作文更加充實。沒有良好的基礎,無法將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出來,教師應該多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引導學生多去圖書館,查閱書刊,多了解課外知識,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教學過程中,抓住重點知識,可以將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這樣學生更容易吸收學習內容。通過作文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包括閱讀、詞匯、表達能力等,還可以及時地發(fā)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在學習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發(fā)現問題不要立刻幫學生解決,而是讓學生與同學交流,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再進行引導式教學。

寫作文需要結合日常生活,提高學生聽、說、讀的能力,激發(fā)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多注重身邊發(fā)生的小事,引導學生感悟小事中包含的思想,并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講給同學聽,通過學生相互交流,讓學生對事情進行評價,這樣能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感興趣,學生逐漸愿意接受語文知識,將知識活學活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需要教師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通過教師的培養(yǎng)與發(fā)現,可以將學生的長處最大化。

三、讓語文教學貼近生活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寫作題材處處在我們身邊,有心人就會發(fā)覺,從生活中的小問題,懂得大道理。貼近生活的故事,更適合小學生的寫作,這些事情真實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給學生的感觸也會更多,寫出的作文更具有生命力。每次班會、運動會、聯歡會之后,讓學生寫一篇作文,平時每周寫一篇日記,長期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能夠讓學生加深印象,寫作的內容更加豐富。學生還可以將身邊發(fā)生的新聞進行描述,再加上自己的見解寫成作文,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量,不僅僅是通過考試,考試的分數只是一次驗收。

總之,培養(yǎng)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將身邊的點點滴滴記錄,最終每一名學生都會受益匪淺。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采用正確的引導方式,一篇包含學生真實感受的作文,是教師教學成果的最好驗收。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篇2

今天上午我給學生上來開學后第一次作文課,一說作文學生總有畏難情緒,有學生一節(jié)課寫不了幾個字,上完這節(jié)作文課后我對我的作文教學進行了反思。

1、今后我將嘗試作文課寫作樣式的調整。今天這節(jié)作文課我提前一天命題,為了降低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出了兩個題目讓課代表選,選好后給我反饋,并把作文題寫在黑板上,讓同學構思選材。今天上午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間由原先的兩節(jié)課減為一節(jié)課,并嘗試模擬考試情景,增加寫作緊迫感,加快寫作速度,增強學生精神集中程度,先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寫夠字數,再慢慢訓練其文采,下課鈴一響就收卷,不交者登記姓名,課后不再收作文,也就是說不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完的不收其作文。節(jié)省下的一節(jié)課作為點評作文之用。我會盡量縮短評作文的周期,增加面批的幾率,遇到佳作要進行表揚,或在教室張貼,或在班內宣讀,或往學校投稿,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2、積極轉變學生的觀念,讓其明白自己不是寫作文而是寫作品。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應付老師,而是要努力寫出讓人稱贊和欣賞的佳作。寫之前就要有寫這篇是用來發(fā)表的意識。觀念一變品味就變,對自己的要求也會不一樣,往往會精心構思,字斟句酌,精益求精。

3、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修改意識,好文章是需要修改的,并且是自己修改。自己要有一個反復揣摩的過程,那真是“吟定一個字,捻斷數頸須”??梢試L試有作文修改課,上一節(jié)學生寫好的作文,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覺得不好的地方就進行修改,一直改到自己滿意為止,可把修改好的再寫一遍,讓學生對比前后兩篇文章,這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因為這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其實這一個修改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過程。

4、要嘗試上閱讀課,因為讀和寫是不可分割的,古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有道理的。不讀書、沒有豐富的素材積累,要想下筆千言,一揮而就是不可能的。要不斷探索閱讀課的形式,我在上海嘉定二中參觀時,發(fā)現他們的閱讀課是很有特色的,他們的閱讀課實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銜接,讓學生讀書時,必須記錄下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自己心靈思維的火花,如果靈感來了可當場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閱讀課的時間一般是兩節(jié)課聯排,上完課本子要馬上交給老師。這期間老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5、寫文章是練出來的,熟能生巧,越寫越快,越寫越能寫,如果一個月還不寫篇文章,別說寫好文章,可能連字數都湊不夠了,這是我有深刻體會的,在華東師大學習時,老師總是逼著你寫,我們也可借鑒,逼著我們的學生寫,寫不出我就進圖書館,在圖書館讀書,讀書是享受,不知不覺幾個小時就過去了,我現在還懷念華東師大圖書館的搖鈴聲,那是說要關門了,當從圖書館出來,看看天上的星斗,你會覺得收獲很多,那也算是幸福的感覺吧??磿吹接辛讼敕ǎ蛯懗隽?,堅持寫,越寫越多,從剛開始的無從下筆到后來的幾千字一揮而就,這是練出來的,寫出了還要反復修改,當聽說有雜志社給自己匯款時,心里是興奮的。這也就是學語文的過程,自己讀書,自己感悟,有了想法,抓緊形成文字,反復修改,周而復始,語文素養(yǎng)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平時應加強學生練習寫作的量,只靠作文課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采取多種形式,如日記、周記等,并鼓勵學生多參加寫作比賽,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6、老師要經常下水寫作,和學生分享創(chuàng)作的樂趣,這樣老師就不是光說不練了,也就容易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就不是隔靴搔癢,空洞無物。而是和學生去進行共同創(chuàng)作。

7、要探索作文教學的序列化,平時做好檔案整理,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作文訓練,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雜亂無章的,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去研究。不過剛開始可進行研究的準備階段,比如這一學期,作文教學都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都有哪些作文題目,學生習作范文,平時教學反思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就可對其進行研究,這將是一篇很好的碩士論文。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篇3

通過八年級數學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能力。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二、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數學,學數學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量。在許許多多的變量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置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堅持這佯做,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

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并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全過程中來。

四、重視學習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系便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系基礎上,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教態(tài)自然大方、態(tài)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tài)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對他們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往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fā)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于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fā)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環(huán)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fā),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五、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學生學會一個內容后,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小結,讓學生相互交流,鼓勵并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個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而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

六、培養(yǎng)學生反思是作業(yè)之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實踐表明,培養(yǎng)學生把解題后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yǎng)成對解題后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yǎng)都有作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yè)之后盡量寫反思,利用作業(yè)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yè)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yǎng)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yè)之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篇4

對于五、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但在平時教學與了解中,發(fā)現不少學生缺乏方法,只是泛泛而讀,囫圇吞棗。讀完后問學生讀了什么內容,他們抓不住重點;要學生悟情感,品美文,也只停留在表面,不能走進人物內心,體會作者精神境界。這也直接影響學生作文。

學生害怕寫作文,對寫作缺乏興趣和激情,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F在,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了幾本作文書,希望孩子能寫出好作文。但是,學生往往在老師布置了作文后不去思考應該如何選材,怎樣構思,再去寫作文,而是把自己看過的作文書中類似的進行翻版、盜版,造成作文中假話、套話、空話滿篇。

以上這些問題,可能是很多語文老師經常碰到的問題,怎么解決它呢,淺談幾點:

一、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不濃厚,沒有熱情,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就會造成只為完成任務而學習,所以培養(yǎng)興趣至關重要。

二、引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激發(fā)閱讀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記得舊文章,便有新句子”,“讀千賦則能賦”,這些耳熟能詳的語句,說明了讀和寫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所以要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教師要經常向學生推薦讀物。

三、加強閱讀指導,在課堂中學會閱讀

課本是學生語文閱讀的很好范例,語文課堂上師生要抓住篇、段,甚至每一句進行閱讀體會和朗讀指導。

四、課堂中適時進行微練筆,讓學生學會仿寫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句、段,是指導學生仿寫的很好范例,語文課堂中要適時地抓住時機,指導學生寫作。

五、讓學生多實踐,寫出有個性的習作

現在學生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況且學校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不敢輕易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去實踐,學生的思維過于天真幼稚,老師和學校要盡可能在學校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篇5

月考結束后,面對存在的問題,我進行了反思,結果如下:

一、|教學方面存在的漏洞

試卷發(fā)下來后,首先最明顯的漏洞就是基礎知識比較差,另外,字跡也潦草,這跟我平時毛糙字詞不太重視的緣故,翻看了其他班級的卷子,最明顯的是3、6、9班,基礎知識答的好,卷面特別干凈,而且學生字跡工整。最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我的作文講了,學生也寫了,我也改了,但是改完后沒有評作文,學生還按自己寫得作文寫了上去,所以質量很差,對比其他班級,習作很成熟,這也是我邋遢造成的后果。

二、作業(yè)方面存在的問題

成績的差距就是教學態(tài)度一手造成的,平時的作業(yè)只改,沒有講評,孩子對評語又不太懂,造成了后果。另外,習作方面的指導也有問題,很少和組內老師進行交流,我行我素,所以造成了對孩子的程度把握不夠,指導不夠細致,對待差中學生沒有盡心,所以作文大面積的不能過關。另外,更重要的是大習作沒有,一直以來總是以忙為借口,沒有謄寫,但呂圓圓老師也忙,習作卻在整個年級里最多,所以忙的不是借口,而是沒有去擠時間。

三、學生批注方面的問題

總是很自信,以為自己通過講解,學生應該能夠一次掌握,這么多年來一直這么做,成績也不好,但從來沒有找過自己的原因,通過這次作業(yè)書本相互參觀交流才明白,天道酬勤,別人的成功都是因為平時扎扎實實的教學,光看批注就能找到差距。3班,6班、9班10班的語文書本上密密麻麻,每個重點都有認真的批注,而且學生已經養(yǎng)成習慣,每天不批注,每天差一步,久而久之,就落后很多。

四、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

今年進入到四年級,發(fā)現所有的秩序井然,教師的凝聚力很強,李主任的工作力度也很大,于是在你的籠罩下,我漸漸失去了自我,許多問題沒有主動積極去操心,因為總覺得有靠山,沒有將自己放在年級領導的位置上,沒有給大家?guī)Ш妙^。通過這兩次會議,我已經深刻的意識到我的問題。

針對以上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已經認識到嚴重性,我一定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轉變自己的工作作風,教學態(tài)度,多向好的教師學習,以身作則,真正做好“四年級教師”。

后作文教學教學反思篇6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我們每位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我根據名師的經驗和專家報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嘗試了“預習――質疑――討論――反饋”的四環(huán)節(jié)小組學習方法,也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疑、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但學生自學的習慣還沒有很好地養(yǎng)成,更談不上學習的興趣了。我們語文學科的博、雜更決定了興趣、愛好及習慣的重要性。擺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難問題。以往的作文教學是“老師命題,提出要求,學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學生被動接受,對于作文毫無興趣可言,書寫起來更談不上真情流露,相關的批改反饋的針對性及實效性也較差。如何改變作文課這種被動消極的局面。我思考了好久決定嘗試一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在開學的三周內,先在12班進行了試驗,現把初步的思路簡單介紹:

周四的作文課,一反常態(tài),先分析上次學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標。針對上次對新聞事實的敘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記敘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總體要求。

然后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擬題并簡單說說構思,組長示意,老師計時。

靜思獨立,老師觀察各小組的情況。

成文后,組長示意可以寫讀書筆記。

統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換找優(yōu)點,評價閃光點,寫出主要內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換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錯別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聲讀文,動情優(yōu)美處,大聲的讀,后品味反思別人的評價,結合自己的感受,對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議。

最后,交流心得。每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賞,由作文負責人根據各小組記分、上交,由老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找出優(yōu)缺點,并概括不足(共性的東西),思考下一次作文的要求及目標。

經過這樣一改動,作文課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全部動起來,全身心地積極投入,每位同學至少讀了三篇同類的作文,又聽讀了六篇美文,不論從聽覺、視覺上都能獲得很大的收獲。相對以往單一、枯燥的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小組之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強。

由于剛剛開始,此方法畢竟有它極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時間的分配,各小組時間的不均衡,小組之間成員能力水平的差異等等,因此,我今后將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