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管理時間,通過有計劃地閱讀和寫作,提高自己的時間管理能力,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探討作品的背后意義,深入挖掘其中的智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1
上師范的時候沈校長就推薦《科學究竟是什么》這一本書。那時候,粗粗的看了一遍,當時沒上真正的走上一線講臺,所以感受不深,今年暑期再次翻開這本書時,收益頗多??茖W課對于培養(yǎng)我國小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yǎng)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中國學生的運算能力是世界排名第一,可是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全世界排名最后,而且至今為止中國沒有培養(yǎng)出諾貝爾獎獲得者,這是我們中國的遺憾,正因為如此,學校的科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科學老師是學??萍冀逃慕M織和策劃、實踐者,我們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會影響學校的科技教育和科學課堂的效率與質量,所以,我們首先要理解科學究竟是什么。
?科學究竟是什么》是我國目前第一本用于教師對科學性質認識方面的培訓用書,為南京大學的張紅霞教授在2003年所著。書中指出,由于東西方不同的文化起源,中國與西方的科學發(fā)展經(jīng)歷了完全不同的路徑。關于科學的性質,書中有很多精彩的闡述,如:科學家是為了認識和解釋已有的`客觀世界,藝術家是為了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工程師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尚不存在的物質世界??茖W為了解釋世界而獲取事實證據(jù)是依據(jù)共同步驟和規(guī)范,這個步驟可以非常清晰地表達出來,以至于別人可以重復研究;而藝術家講究風格獨特,而且是獨特到別人無法模仿最好。由于科研成果是對世界的一種純理性的解釋,因而它是無形的,如日心說、進化論、牛頓定律等;而工程技術和藝術品是有形的、是實際體現(xiàn)的,如一臺電腦、兩部小說、三座雕塑等??茖W對事實的尊重、對觀察的依賴、對結論的謹慎和對錯誤的勇于修正是科學教育所特有的內容??v觀全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有以下幾點:
一、正確使用“是什么”和“為什么”問題。
書中指出:科學是為了解釋世界,但在解釋世界之前,科學家必須客觀地描述世界。也就是說科學要回答兩種類型的問題,一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二是為什么如此的問題。而且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基礎,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從來如此。所以孩子們要先進行“是什么”問題的觀察和訓練,然后再進行“為什么”的解釋性思考;學習“為什么”的主題要有足夠的對“是什么”問題的思考和觀察訓練的基礎。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應主要進行“是什么”問題的探究活動,但鼓勵對“為什么”問題的思考,不過不作嚴格的要求。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鼓勵并強調解釋。但是,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解釋性的科學問題,即“為什么”問題,“看到……現(xiàn)象,我們能提出什么科學問題?”而產(chǎn)生,而是在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后,甚至通過師生共同的討論后才會發(fā)現(xiàn)矛盾和困惑,從而提出對現(xiàn)象的解釋。
二、問題從實際生活中來
在本書中,張教授強調:科學問題只能由學生在活動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時自己提出來,不應該,也不可能在教師的追問下“逼”出來。在我們的科學課上會有類似于這樣的提問:“你們有什么問題嗎?”或“你們想研究什么呀?”學生們則常常回答:“為什么……這么樣?”或“我想研究……”作者指出,這些都是假科學問題。已故哈佛大學的蘭本達教授也反復強調:無論是提問假設還是討論都要在充分的觀察、實驗活動之后。親自動手的活動是提供經(jīng)驗的最好手段,也可以彌補不同個體之間經(jīng)驗上的差異,從而共同提出問題,形成假說。問題是學生通過活動自己發(fā)現(xiàn)的,研究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的,不是老師強加的。培養(yǎng)提問的能力,無論是小學生還是博士生都應該是如此。
三、讓學生有思考與動手的空間。
張紅霞在書中指出:上課不要用開場白,并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是如此,可說可不說的話不說。尤其在孩子們的埋頭活動中,當你不能講出有意義的話或沒有把握的時候,就不要講話,讓孩子們自己去做。美國老師都是在孩子們注意力開始松懈的時候才進行課堂討論的。如果你覺得不講話、少講話沒法上課的話,就說明你的學具沒有足夠強的結構。一般來講,在活動時如果孩子們盯著你,而不是盯著學具,一是說明你的學具有問題,二是可能你的科學問題不明確。
但我發(fā)現(xiàn)這卻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連最近被評為省市級的有些優(yōu)質課,也難脫這樣的俗套。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書中還提到,蘭本達教授認為教師和學生在整個科學活動的經(jīng)歷中,思維和行動應該比語言占優(yōu)勢,甚至在討論會中,教師也應該少說、多看、多聽、多感受。孩子們的話也主要在活動后的研討會中表達,是集體思想的精華。我想,這才是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
我想,我們的教材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應該還有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但作為我們科學教師,更應該做的是不斷地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提高自己教學設計的能力,使自己上出更符合學生思維,更具科學性的科學課,上出自己的風格!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2
雙休日的時候,我讀了《小百科》。這本書內容豐富,生動有趣,深深地吸引了我。
?小百科》這本書有很多欄目,有小實驗小制作、智慧故事、動物世界、植物世界、生活小博士、軍事天地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欄目是“小實驗小制作”和“生活小博士”。
在“小實驗小制作”里,有神奇的蘋果抹布,有會跳舞的雞蛋,有吹不滅的蠟燭······但最令我驚嘆的是大力士筷子,這個實驗是這樣做的:準備一個紙杯,將筷子筆直地放在杯子中間,請別人幫忙,將大米倒?jié)M杯子。最后用手將杯子里的米按一按,用手輕輕提起筷子。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杯子和米一起被這只神奇的大力士筷子提了起來。后來,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奧妙。一個個小實驗,一個個小制作,帶給我無窮的知識和快樂,我漸漸地喜歡上了動手和動腦。
在“生活小博士”里,我知道了多吃蔬菜好處多的道理。以前,我不喜歡吃蔬菜,可是看了《小百科》,我才懂得蔬菜中含有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礦物質,特別是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就是多為身體補充維生素。從此,我愛上了吃蔬菜。
?小百科》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科學讀物,不但能增長科學知識,而且能找到科學的樂趣。我真心希望每個小朋友一定要抽時間看看喲!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3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中講到了許多科學家怎樣通過勤奮走向成功之路的。其中讓我最敬佩是的發(fā)明燈泡的科學家——愛迪生。
愛迪生全名是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他1847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zhèn)。他的父親是農民,有時也給別人做木工。母親曾做過老師。他的一生憑著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完成了2000多種發(fā)明,平均每15天不到有一項新發(fā)明。他先后發(fā)明了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蓄電池等,給當今世界增加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他智慧結晶所帶來的種種裨益。
讀了愛迪生的故事后,我知道了愛迪生有驚人的勤奮,為了發(fā)明他經(jīng)常反復做實驗。愛迪生在發(fā)明電燈的時候試用了6000種材料,實驗了7000次,經(jīng)過了13個月的艱苦奮斗,最終才發(fā)明了電燈。哎!相比之下我卻十分懶惰,連一個字也不愿多寫,比如有一次寫作文,為了偷懶我只寫了50個字就交給老師了。真懺愧??!懶惰、自控力差是如今影響我成長的缺點。
我決心從今天開始改掉這些,從懶惰變成勤奮,養(yǎng)成良好的自控力。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4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一拿到這本書,我便迫不及待的打開書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愛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歲8個月零7天。他一生憑靠高度的智慧和驚人的勤奮,創(chuàng)造了2000多種發(fā)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種。正是這些發(fā)明,給當今世界增添了異彩,使我們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
俗話說,夢想是現(xiàn)實之母。每一個成就了偉大事業(yè)的人,都是一個夢想家。而他們所完成的工作,又是與他們的想像力、能力、毅力,與他們對理想的執(zhí)著程度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關的,愛迪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了畢生的時間尋求機遇,把他的每一個想法付諸實踐,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機遇。在他身上,直覺和決斷能力得到了極好的發(fā)揮。
愛迪生為了人們能用上價廉物美的好燈泡,廢寢忘食地尋找各種燈絲。他算算他用過的耐熱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種。后來,他發(fā)現(xiàn)竹絲燈絲能燃1200多個小時,最后熄滅了。
熄滅了嗎?不,愛迪生的精神將永遠照耀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像愛迪生那樣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不怕困難的精神。他們雖然經(jīng)歷了上百次的失敗,但是他們仍然從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繼續(xù)……因為,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換來的。
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有感觸,我應該向那些廢寢忘食的科學家們學習。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5
?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書中寫了李時珍、達爾文、牛頓、愛迪生等一些科學家的故事,讀完之后,覺得他們真是很偉大,很厲害。特別是李時珍,真不愧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科學家,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
李時珍三四歲就開始學習察看植物,紅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時珍長大后發(fā)現(xiàn),舊本草書里有許多錯誤,于是他下定決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錯誤的地方改過來。于是,李時珍翻山越嶺,到深山去采集藥物。李時珍在進行收集整理本草剛目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曾經(jīng)有一次采集的所有資料都丟掉了,但是他沒有灰心,一點一點的又從頭再來。為了分清各種植物的藥用功能,采到的藥物他都要親自嘗一嘗,有好幾次差點要了他的命。還有,李時珍的家鄉(xiāng)出產(chǎn)一種靳蛇,又叫白花蛇,身上有24塊斜方塊,白花蛇可以治病,是一種祛風濕的好藥,李時珍想盡辦法捉來了一條白花蛇,為了試驗效果,李時珍讓這條白蛇咬了一口,差一點沒了命。
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又試著嘗試各種草藥上千種,例如,曼陀羅花,李時珍為了試驗這種花的麻醉作用,就在自己身上試一試吃了這種花是不是會麻死人,當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經(jīng)過了很多次的試驗,李時珍終于完成了《本草剛目》的修訂,記載的藥物有1892種,還附有1160幅插圖,還增補了374種新藥。
從李時珍的身上,我感到古人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們應該感謝古人,感謝李時珍的《本草剛目》,它真是一部偉大的醫(yī)學巨著啊。
李時珍為了重新編寫《本草剛目》,吃盡了千辛萬苦,還親自實驗,不怕困難,不怕死亡,我們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在學習上不退縮,不怕苦,不怕累,不要遇到困難就往后退,要多向其他的同學學習,要細心,要有信心,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有進步。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6
當你們看著可愛的動畫片,玩著迷人的電腦游戲,坐上快速的列車,接聽著越洋電話的時候,你可曾意識到科學的力量,科學不僅僅改變了這個世界,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翻開20世紀的壯麗篇章,我們發(fā)現(xiàn)人類在這百年中不僅僅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洗禮,更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科學奇跡。19世紀法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凡爾納的虛構,當時讓人不可思議,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飛機、遠射程炮等,在20世紀都一一成為現(xiàn)實。在21世紀的這天,高科技更是無處不在。作為跨世紀的一代,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去適應新世紀,擔起新世紀的重擔呢?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于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參加科技“五小”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信息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搞笑的現(xiàn)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禮貌,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chuàng)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wǎng)、心臟起搏器,已經(jīng)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fā)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wèi)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一樣領域里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chǎn)業(yè)、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納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xiàn)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禮貌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
我們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對各種適合我們小學生看的科普書籍、報刊,最好在課余多閱讀一些;還就應用心動手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制作,寫科學小論文等,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長此下去,我們必須能夠熱愛科學,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無論是美國的挑戰(zhàn)者號爆炸,還是全球計算機病毒的升級,從來都不能阻止人類的科技進步?!爸R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我,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7
每月一期的科普雜志——《我們愛科學》我已經(jīng)訂了好幾年,里面裝著各種知識和趣聞,這些內容有的讓人又驚又喜,有的讓人心驚肉跳,還有的讓人們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最近的一期,我更是了解到了,自然界的很多事物都有它天敵的存在。
例如,在動物界,枯葉蝶靠偽裝成枯葉來躲過敵人的眼睛,但它碰上捕蠅草就不靈光了,捕蠅草可不長眼睛,只要發(fā)現(xiàn)昆蟲的氣味,一律都會被它吃掉;在植物界,有著堅硬樹干的黑樺樹也并非刀槍不入,只要寄生類的植物一攀附在它身上,它就只能死路一條了;在科技領域,隱形飛機能逃出雷達的掌心,但由于它飛行高度不高,只要一被偵查機發(fā)現(xiàn),“隱形”也就沒有意義了。
書中的一段知識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我印象中一直認為非洲野象是一種強大無比的動物,基本上沒有什么動物敢與它對決。但狡猾的狼知道憑自己單個的力量是無法戰(zhàn)勝大象的,它們就經(jīng)常群體一起攻擊那些年老體弱的大象,常常能取勝。這也充分驗證了“一物降一物”的說法。
仔細想想,要出版這么一本內容豐富的科普書,編輯們不僅要歸納各種知識,還要全面了解大自然,多不容易啊!通過本期的這些知識,我們能懂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強中自有強中手”等道理?!段覀儛劭茖W》告訴了我們許多鮮為人知的知識,而且它更讓我們懂得了:人類文明與自然界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在以后的成長中,還會閱讀更多這樣的科普類叢書,并且希望自己長大后能成為一名知識領域的強者。
科學節(jié)的讀后感篇8
這個學期,學校送了我們一本書《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全書五個部分,分別就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等當前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熱門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深入淺出,入情入理,發(fā)人深省,每每閃爍著王老師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令我讀后深受啟發(fā)??v觀全書一個個生動的例子,發(fā)覺無一不透射出老師對學生那一種至高無上的愛,大公無私不求任何回報的愛。是的,沒有愛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而“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fā)展。教育之愛首先應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睕]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輕蔑與敵視之上的,也沒有任何一種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懲罰與制裁來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建立在寬容與樂觀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之中。讓孩子生活在老師愛的目光里,擁有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這應是良好教育努力達成的目的。但在部分教師頭腦中,“師長”、“尊者”的封建師徒倫常意識依舊殘存,對教育“上施下效”原始內涵的理解還是那么根深蒂固。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干人有益,牛馬也做”。陶行知一生提倡“愛滿天下”,他熱衷于創(chuàng)造真誠、博愛、和諧的教育氛圍,體現(xiàn)了最崇高的師德境界,樹立了人師楷模的顯著標志,張揚了愛心和人剃精神。在這里,我所理解的愛應該是大愛而非小愛,大愛應該是對學生思想上的關愛,即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存在的思想的偏頗,通過與學生的真誠溝通,讓學生相信你,并且教師也應該有能力給處于迷惑中的學生以正確的思想指導。我想特別對于班主任,更要求有這樣一顆敏感細致的心去發(fā)現(xiàn)和感受每個學生的心靈,給予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
因此,前進的路上,需要我們的教師擁有更多的教育智慧。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活蹦亂跳的孩子。他們在學校里的時候可是一刻也不停歇的。而且,孩子們是那么的好奇、好問,什么都有可能隨時成為他們觀察的對象。他們對是非的分辨還不是很明確。有的只是單憑自己一時的喜好愛惡來表現(xiàn)對事物的看法。教師對學生愛是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孩子,喜歡孩子,以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沒有對孩子的愛,會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孩子,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庇纱宋蚁氲剑處煂⒆拥膼蹜且环N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chǎn)物。也只有做到了對孩子有愛,才會生發(fā)出源源不斷的教育智慧來。
教師對那些給自己找麻煩的孩子也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孩子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這些孩子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孩子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fā)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yè)精神。我們班有個孩子,脾氣大的嚇人。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要么用手腳踢打別的孩子,要么就把教室里的玩具、貨架踢到在地。她喜歡的玩具一定要給她先玩,和同伴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罵人、打架的事件。還經(jīng)常威脅我們老師:“我要回家去了,我再也不讀這個幼兒園了”。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沒有對她另眼相看。而是給了她和別的孩子一樣的愛。對她經(jīng)常給我們出的難題、招數(shù),我們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睡午覺時,我們坐在她的小床邊,撫摩著他的額頭陪她睡。游戲時大家都不肯跟她一起。我們就幫她找到小伙伴和她一起做游戲。并且告訴她:只有和大家團結友愛了,不打人不罵人了,小朋友才會喜歡她。有一次中午午睡,睡到半中間,她開始胡攪蠻纏起來,一會說肚子疼,一會又說要吃糖,還要老師給他放錄音機聽故事,我告訴她現(xiàn)在小朋友睡著了放故事會把小朋友吵醒的',明天再聽。她就開始號啕起來,把一屋的小孩全給吵醒。我當時真的有些火。但我還是強壓怒火,把她抱在懷里,并輕輕地拍打她的后背。最后,總算把她哄睡著了。
我想正如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的教育,教師把愛灑向學生自然也會收獲滿天下的愛,愛的付出與收獲是雙向的。愛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教育是從愛里產(chǎn)生出來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愛的教育是我們最基本的教育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孩子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愛的教育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習問,愛的教育將是一本大書,讓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陶行知,用愛的實踐寫下自己珍貴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頁吧
成功可以給人帶來榮譽和喜悅,而挫折或許能給人更多的思考,往往孕育超凡的智慧。經(jīng)過挫折的歷練,教育智慧才會生成,教育品質才會升值。可以說,每一個成功者都曾經(jīng)過挫折的歷練,他們的腳下也曾經(jīng)泥濘不堪,然而正是不堪的“泥濘”,才滑出了他們的智慧靈光、豐盈了他們的智慧之囊。教育智慧源于點滴的學習和深厚的積淀,源于教師對孩子的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