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吶喊的讀后感參考5篇

時間:2023-09-24 作者:Anonyme 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總結(jié)書中的教訓(xùn),思考如何應(yīng)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讀后感是一個反思自己的機會,通過它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讀吶喊的讀后感參考5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吶喊的讀后感參考5篇

讀吶喊的讀后感篇1

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

讀過那么多的文學(xué)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后蕩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

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

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zhì)。

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里,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dāng)一個吃人者,在哪里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狂呼。

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fā)出這樣的吶喊。

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fā)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quán)利擁有純凈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shù)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

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jīng)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為了功名盡折腰。

?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后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

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dāng)起“梁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幸免于難,這是多么諷刺!

讀吶喊的讀后感篇2

這學(xué)期,我們學(xué)了不少中外愛國名人的故事,比如:肖邦、詹天佑等等,這里面,雖沒有魯迅先生,但我通過他寫的小說,深切地了解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中國,也深切地了解了魯迅先生,原來他也是一位愛國志士。

?吶喊》是魯迅先生1918年至1922年間所做短篇小說的結(jié)集,收有《狂人日記》《藥》《孔乙己》等十四篇短篇小說,出版后即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中國的社會矛盾,對封建制度以及陳腐的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表現(xiàn)了作者對民族生存的強烈關(guān)懷和對社會變革的深刻思考。

這本書里,能有許多能令你深有感觸的文章,但令我最有感觸的,還是最初發(fā)表于1919年5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號的《藥》。

?藥》主要寫了老栓的兒子得了肺癆,現(xiàn)在話就是肺結(jié)核,那個時代里是治不好的絕癥,當(dāng)時人們流傳人血饅頭可以治好,所以老栓花了大錢買下了從判黨(共產(chǎn)黨)斬首時染好的血饅頭,回去蒸給小栓吃,可惜他的努力只起到了安慰作用,小栓最終還是死了。和他的墳臨近的地方是那個被斬首的革命黨(夏家的小兒子)的墓,他的墓上有一圈鮮艷的小花,但小栓的卻什么也沒有……

讀完這篇文章,我合起了書,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為什么從前的人們那么迷信,竟然認為人血能治???為什么從前的人們愚昧嗎,竟然想不到那人血饅頭意味著革命者的獻身?

終于讀完了它,我長舒了一口氣,這本書可以告訴我們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中國的社會矛盾,大家也來讀一讀吧,說不定大家讀完后會有新的啟發(fā)!

讀吶喊的讀后感篇3

?朝花夕拾》這部書(全部文章)回憶了魯迅小時候在故鄉(xiāng)的生活片斷和成人之后所經(jīng)歷的一些人、事,使我感觸很深:舊社會竟然如此黑暗,最起碼比我以為的壞得多。之所以魯迅“無?!彼⒍男蜗笫艿焦姷南矏?,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有些人巫醫(y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營人命。有的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dāng)做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然而,魯迅在批判的同時,也歌頌了品格高尚的人:藤野先生的嚴謹、正直、熱誠、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性格,善良、樸實、迷信而又嘮叨的長媽媽,正直又倔強的范愛農(nóng)等等。但(白話文☆)這些人終究還是少數(shù),要想振興中華,必須有一大群這樣志同道合的人才行。

魯迅先生在日本學(xué)醫(yī)的時候,正是感受到醫(yī)冶麻木的國民精神更重于醫(yī)治肉體病痛的道理,才棄醫(yī)從文,從而幫助了一大批那個時期的進步青年,并為人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經(jīng)典之作的。這些作品凈化了人們的思想,造就了一大群像范愛農(nóng)一樣的人才,才有了新社會。現(xiàn)在的新社會就是擁有了許許多多的精神,有的是從那些舊思想中把壞的清除,把好的留下,比如將尊老愛幼的精神,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等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下來。而扭曲、摧殘人類的封建舊倫理、舊道德、舊制度也早已變?yōu)闅v史,取而代之的則是科學(xué)、健康、文明的新倫理、新道德、新制度,全國上下一片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人們安居樂業(yè),每一個人都做著自己該干的事情。而開創(chuàng)了這種文明、健康、向上的國民精神的人就是魯迅。

人為什么高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就是因為人類擁有了崇高的精神,如果沒有精神,人類將會漸漸地頹廢、落后下去?!叭诵凝R,泰山移”,許多人各忙各的,誰也不管誰,就像是一盤散沙,起不了任何作用,然而有了正確的思想,就像是一個沙袋,可以擋住洪水?!爸袊拖袷且活^睡獅,它的驚醒必然驚動整個世界?!蹦闷苼鲞@話說得一點也沒錯。但中國的確是一頭雄獅,而不是睡獅,現(xiàn)在它驚醒了,并飛速發(fā)展著!

讀吶喊的讀后感篇4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結(jié)局使我的內(nèi)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位啟迪魯迅人生的人物也同樣溫暖我前行的路。

阿長是魯迅年幼時的保姆,長得不是很討人喜,不僅黃胖,而且還矮,是一個不拘小節(jié)又很“拘小節(jié)”的人。沒有文化,粗俗,睡相難看,迷信,這是一開始魯迅筆下的阿長。一個沒有留下姓名的人就以這種形象走進了我的視線。

但劇情卻從一本《阿長與山海經(jīng)》的出現(xiàn)而發(fā)生改變,阿長的善良樸實,富有愛心,漸漸從文字中滲透出來,慢慢地阿長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更加完整。她是那個時代許多下層女性的縮影,沒有文化,滿肚子煩瑣的道理,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魯迅筆下的另一個人物——衍太太??砂㈤L與她是截然不同的,她受到了魯迅的尊重,懷念。最令我感動的一個細節(jié)是是阿長笨拙的把《阿長與山海經(jīng)》讀成了“三哼經(jīng)”,這是魯迅對她無聲的贊揚。這樣一位女性,身處動亂、封建麻木的社會,卻依舊能堅守本性,始終不改心地善良,讓人每每讀之,無不打心里提起對她敬佩。

從對阿長的厭煩、埋怨到尊重、愛戴,魯迅用白紙黑字,將這個人物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魯迅本人的文學(xué)積淀之深,同時也是因為阿長的個人道德光環(huán),才造就了這段別開生面的描寫。

阿長打動了魯迅,也同樣打動了我。一份熾熱的真心在寒冷的冬夜悄然出現(xiàn),劃破暗夜,它就像一杯暖茶,用溫暖將我包圍。也讓我知曉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個人掛念我們,會因為我們的渴求而拼盡全力,奮不顧身。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在成長的路上才不會孤獨,才會走的更遠。

讀吶喊的讀后感篇5

無意中,翻看開了那本塵封已久的魯迅的《吶喊》,其中的《阿q正傳》讓我再次回味到兒時讀它的那份驚喜,品味著此時的感悟與感動。

阿q是魯迅塑造的經(jīng)典形象,我曾經(jīng)問自己為何如今文人筆下沒有如此生動的形象誕生?究起原因,是社會造人。那個封建時代是封建思想頑固、地主當(dāng)?shù)馈④婇y統(tǒng)治的時代,未莊就是被封建思想毒害了的村莊,阿q是一個弱者,他受到這些地主惡霸的欺壓,阿q的“假洋鬼子”與“男女之大防”等思想也絕對不是阿q所獨有,這是時代產(chǎn)物。再如阿q帶給我們那幾場讓我們苦笑難言的戲:看殺革命黨人、調(diào)戲靜修庵的小尼姑、鬧戀愛以及投身革命軍隊等,都是在封建吃人的本質(zhì)面前上演的,也并不是某個人愿意就能改變的。

但凡看過《阿q正傳》的人都認為他是悲哀至極的人物。阿q他所受到趙大爺、趙白眼、小d和靜修庵里那條黑狗等等一系列的打擊折磨不必多說,最最可悲的是他竟有一套讓人哭笑不得的取勝法寶,即他所采取的“精神勝利法”。這就是阿q的生活哲學(xué),甚至于說是在封建壓迫制度下,更多弱者的生活哲學(xué)。

我們總是會帶著笑來讀《阿q正傳》的,仿佛可憐的阿q從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一直被大家笑著。然而這笑并不是看得起的笑,而是帶著諷刺、帶著輕蔑或許是帶著同情與憐憫的笑。他的精神勝利法,戀愛價值觀,他的幸災(zāi)樂禍往往是我們茶余飯后的談賞。

可以說阿q是一個當(dāng)時社會中的一個小角色、一個弱小者,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一個為他著想的人,是一個封建亂世時的代言人。而任何時代都會有弱者,作為一個新社會的現(xiàn)代人,我們從阿q的遭遇中更加應(yīng)該去反思、去行動、真正扛起關(guān)愛身邊的弱者的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