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書中世界的感知,是對作者用心的感激,是我們對閱讀體驗的總結和反思,讀后感像是與作者深入交流的途徑,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的思想,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汪曾祺的徙讀后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1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諝夂軟鏊萆线€掛著露水(蜘蛛網(wǎng)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薄断奶臁?/p>
如此平淡質樸,如話家常的文筆有幾人寫得如此愜意?惟恐只有汪曾祺能做到了。品讀汪曾祺的散文,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然后,請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捌?——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后,用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笑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爺般呆在架子上。 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帶來的感覺享受。讀汪曾祺的散文處處可見這樣的文筆,行文中透著淡泊寧靜,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寫出不同的韻味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jīng)歷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了曾經(jīng)的西南聯(lián)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到了當時人們對于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如同讀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國學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多年父子成兄弟》,其中:“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xiàn)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該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這話讓我深受觸動,父子之間能做到這樣少見。
微塵見世界,我只能這樣說。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2
汪曾祺何許人也?似有耳聞。語文老師推薦的。理由?文風質樸,文筆平淡,值得好作廢話、大話的“我”品味。
借來汪曾祺的披發(fā)文集,略翻了翻。文章的確富有糊口氣味,只是,味道好像不濃。
……
我只道把汪的文章擱置了下來。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堪,我信手拿來汪的披發(fā)文集,隨意翻至了《西山客話》。讀著讀著,眉頭不再緊鎖,嘴里也不再訴苦了。完全被樸實文字里所描繪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樹,約有干株。一千棵杏樹,都開了花,那可是很壯觀了。眺望一片淺紅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眼花神移。”“弄樓一側有一棵玉蘭。八大處只此一棵,據(jù)說是明代所植,高與樓齊,開花時瓣如玉片,蕊似黃鵝,一樹光明?!薄?/p>
原來質樸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繪出如斯絢爛的畫面,原來用我們的雙眼可以發(fā)現(xiàn)如斯色澤的美景。
看!汪老這樣寫——“西山多山人,絕世遺名,只求執(zhí)守真我。在八大處山莊怡居或小憩,做一個閑人,晨起拾級登山,暮看夕鳥投林,月下花前,興衰榮辱,存乎同心專心,然則‘清冷之狀與目謀,營營之聲與身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恬澹寧靜,心止如泓,非但放棄都市繁囂陸離,更能忘象見性,儼然小隱于野?!?/p>
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學——恬澹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我恍然大悟,沉靜的心也似那寂靜的夜一般清澈悠遠。
自那以后,我開始樂于讀汪老的披發(fā)文。與白叟家一起品味糊口,品味心情。
汪老定是個吃客,我暗想,壞笑。你看他那不滯于形的文字竟能讓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入開水稍燙,梗葉轉為碧綠,撈出,揉以細鹽,候冷,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下香油數(shù)滴。一箸進口,三春不忘?!?/p>
家常菜,家常文章,家常情調。
汪老用無華的文字回憶著一位位故人,卻又那么形象而生動地呈現(xiàn)出富有個性的人物??此凇囤w樹理同道二三事》中有這么一段——“趙樹理同道擔任《說說唱唱》的副主編,不是掛一個名,他每期都親身看稿,改稿。經(jīng)常到了快該發(fā)稿的日期,還沒有適用的稿子,他就把經(jīng)由初、二審的稿子抱到屋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點的,就丟在一邊,弄得滿室散亂。突然發(fā)現(xiàn)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編纂部發(fā)出。他把這種編纂方法叫做‘絕處逢生法’。”
人物形象,貴在形似又神似。就在這樣的文字中,我除了喜歡趙樹理先生,也就更喜歡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披發(fā)文大多如斯風格,以清淡致遠見長。
我想,汪老披發(fā)文中的味道,濃起來了。
有人會說,家常文章,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披發(fā)文值得我們學習的正是以下兩點:其一,文字不求矯揉做作,文風平易近人,一掃靡艷之風。其二,無論作文,仍是做人,都要常葆樂觀從收留之心態(tài),能懂得以包收留之心話“家凡人生”。
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與他的“家常文章”啊。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3
終于看完這本書,一共四本小說合集:《矮紙集》《菰蒲深處》《晚飯花集》《邂逅集》。前前后后大概花了一個多月才看完,說實話,這是第一本影響了我說話方式的書。汪曾祺先生的字里行間沒有半句甚至半字的廢話,而且善于描景,營造氛圍。你可能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他為什么這么說,可是你就真真切切地感受他想傳達的意境??赡苓@也是因為汪先生也是意識流寫法的高手,描繪起來信手拈來,全跟著意識走,文字精煉又傳神,畫面躍然紙上。有時候我也在想,這是個多么難以描述的畫面,如果換做我,可能反反復復斟酌語言都無法解釋清楚。你看汪老,寥寥數(shù)語,畫面便瞬間勾勒于紙上,栩栩如生??善玫脑~也不是什么生僻難詞,卻是他自己的詞。印象很深刻的一個詞是“蒼青赭赤”,明明也就四個字,可是高山的那種陡峭,矗立云海的感覺便撲面而來,生生地浮現(xiàn)在眼前。可想而知,欣賞這種幾十萬字全是如此傳神蘊意豐富詞藻的書該是一種怎樣的享受。
如下為例
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
仿佛看到他自己一個小小的人,向前傾側著身體。一步一步,在蒼青赭赤間的一條微微的白道上走,低頭,又抬頭;看一看天,又看一看路;路,畫過去,畫過去;云過來,他在影子里;云過去,他亮了;蒲公英的絮子沾在他衣服上,他帶它們到更高的遠處去;一開眼,只一只鳥橫掠過視野;鳥越來越少,到后來就只有鷹;山把所有變化都留在身上,于是顯得是亙古不變的。
這本書中隨處可見的對生活場景的描寫也是非常有趣的。前街賣木頭的,后街賣早點的,還有隔壁賣鹵豬蹄的,正是這些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汪先生能將普通故事里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嬉笑怒罵描寫得生動有趣。小女子脖子后面朱紅的血痣,晚飯后院子里飄來的樹葉的清香……讀起來仿佛覺得這樣的生活應該幸福,反念一想,這不正是你我每天的生活嗎?可是汪先生的書就有這樣的魅力,從平凡生活中寫出了不平凡,讓人欲罷不能。
由此不禁感嘆,大家就是大家,經(jīng)典就是經(jīng)典,讀這種書你一定有所收獲。
因為是四本書的合集,有些長,但一定要堅持看完喲~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4
一、和諧的風俗
汪曾祺的小說創(chuàng)作風格鮮明,以獨特的文學氣質和淳厚的生活底蘊,熱衷對故鄉(xiāng)、對童年展開溫馨的回憶,并擅長作風俗畫式的描繪,而被稱為風俗畫作家。汪曾祺說過:風俗,不論是自然形成的,還是包含一定的人為成分,都反映了一個民族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悅,風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看出在汪曾祺的小說中關于風俗畫的描繪是有意為之的?!妒芙洹泛汀洞竽准o事》之所以吸引了眾多讀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們那種別有風情的風俗描寫。如《受戒》的結尾處:英子跳到中艙,兩只槳飛快地劃起來,劃進了蘆花蕩。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其筆下那具有地域風情的描寫,表現(xiàn)出一種純樸、溫馨、清雅和諧的美感,猶如一幅美麗的畫面久久地定格在讀者的視覺之中。
在《大淖記事》里,有隨四時自然變化的沙洲美景、高阜上的雞鴨炕房、負曝閑談的人家、忙碌的漿房、田疇麥垅、閑置的候船室??傊?,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樣,這里的顏色、聲音、氣味和街里不一樣!這正是大淖人自然恬靜天性的寫照。而小說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愛情的方式同大淖風情和諧,使人很難分出哪些是寫人物,哪些是寫風俗。風俗和人物渾然一體、自然天成,交相輝映地體現(xiàn)出民間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優(yōu)美和諧的風俗不僅表現(xiàn)在人與人、人與群體社會的融洽關系中,還表現(xiàn)在人與物之間的親近上?!妒芙洹分械男『蜕泻C骱托」媚镉⒆訍勐犌嗤艽蚬?、寒蛇唱歌,看熒火蟲飛動。《天鵝之死》中的白蕤對美麗的天鵝情有獨鐘?!稌一?鶴和鬼火》中的李小龍愛那雪白的曇花、美麗的野鶴和綠色的鬼火。在這種人與物的關系中,物似乎成了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與之交流、與之溝通,形成了親切優(yōu)美的共存關系。
二、散文化的結構
在《汪曾祺小說選》的自序中,汪曾祺發(fā)表了一些對于小說的獨特看法:我曾想打破小說、散文和詩的界線。后來在形式上排除了詩,不分行了,散文的成份是一直都明顯地存在著的。不直接寫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有時只是一點氣氛氣氛即人物作品的風格就是人物性格。汪曾祺的小說,擺脫了傳統(tǒng)小說觀念里強調情節(jié),注重人物的塑造,鋪設懸念,突出矛盾等結構特點,而是淡化情節(jié),淡化人物,沒有任何的懸念、沖突和高潮,形成了他散漫舒朗的結構風格。
例如《受戒》以寫荸薺庵開頭,從而引出當?shù)睾蜕械娘L俗、荸薺庵的生活方式、和尚明海出家的過程和小英子一家的生活狀態(tài),最后才通過小英子的眼睛來寫明海受戒的過程。同時,小說的穿插成分還像滾雪球一樣不停向外滾動著別的穿插細節(jié),例如描寫庵中生活的一段,順便交代了幾個和尚的情態(tài),在敘述三師傅時又寫到了他的絕技、和尚和當?shù)毓媚锼酵ǖ娘L俗等,雖然表面上顯得枝節(jié)縱橫,但是作者的敘述卻是那么的自然,如水的流動一般,不拘一格而又渾然天成。這種順其自然的閑話文體表面上看來不象小說筆法,卻盡到了小說敘事話語的功能。正是這種隨意漫談,自然地營造一種純正天然的藝術世界。
?大淖記事》中,作者首先描寫的環(huán)境背景大淖,具體詳細介紹了大淖的景觀和淖邊人家的生活,讀來親切,猶如讀介紹地方志的隨筆。事實上正是這種隨筆寫法統(tǒng)領全文,如文中介紹輪船公司附近人家的鄉(xiāng)風生活、錫匠們的工作和他們的生活,又寫世代居住淖邊的人家的生存狀態(tài)、風俗習慣、女人們的妝扮和工作、私生活上的不規(guī)矩。作者娓娓道來,如同是流動著的小河,碰見什么就要映現(xiàn)什么,然后在水流盡處現(xiàn)出人物,自然而然,姿態(tài)橫生。其實這種結構上的自然松散,是構成作家小說散文化風格的特征之一。這一切看似隨便的敘述,飽含著作者對文本結構苦心的經(jīng)營。
三、詩化的語??
汪曾祺說自己屬于一個通俗抒情詩人的氣質類型,因此他是用詩人的詩性來感受世界,也是用如詩般極美的語言來書寫世界。汪曾祺小說語言風格的詩化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小說形式的詩歌化,內容上則是將現(xiàn)代詩歌意象與中國生活圖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
如《受戒》中的二段描寫:屋檐下一邊種著一棵石榴樹,一邊種著一裸桅子花,都齊屋檐高了。夏天開了花,一紅一白,好看得很。桅子花香得沖鼻子。順風的時候,在荸薺庵都聞得見。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鄉(xiāng)村風光!一棵石榴樹,一棵桅子花,一花一果,一紅一白。我們不由得想到,在這樣的花前月下,兩個朝夕相伴的少年男女那種愛戀之情的自然發(fā)生,以及愛隋的美妙無比。
在《大淖記事》中,汪曾祺是這樣寫大淖的四季景物變化的: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夏天,茅草、蘆荻都吐出雪白的絲穗,在微風中不住地點頭。秋天,全都枯黃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頂上去了。冬天,下雪,這里總比別處先白?;┑臅r候,也比別處慢。河水解凍了,發(fā)綠了,沙洲上的殘雪還亮晶晶地堆積著。這幅大淖四季景物變化圖的語言都是很常用的,沒有生僻古怪的,但它們組合在一起,就充滿了大淖鄉(xiāng)土的氣息,它撲面吹來,帶來大地的清香與芬芳。這些語句就是一首五彩的詩,一首用日常平凡的語言抒寫出的詩意盎然的美麗篇章。
四、健康的人性
在《受戒》與《大淖記事》這類作品里,汪曾祺不重人物性格,而重氛圍渲染,注重健全的人性和健康的美。溫軟的水,朦朧的月,搖曳的云影,迷人的沙洲,感應著明海小和尚、小英子、巧云、十一子們細微神秘的心靈震顫;那混沌的愛,迷離的情,則展示出生命的騰踴,美的精魂的躍動?!妒芙洹分凶髡哂檬闱榈墓P調描寫了小和尚明海與村姑英子的戀愛故事。他把明海當作一個普通人來描寫,讓其按照自然天性發(fā)展,表明了對健康人性的禮贊。作者既描寫了明海每天開山門、掃地、燒香、磕頭、念經(jīng)等超凡脫俗的僧侶生活,又描寫了和野和尚們殺豬、吃肉、打牌、搓麻將,甚至逾越門禁的偷情世俗生活。明子看到小英子留在田埂上的一串腳印,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特別是當小英子爬到明海耳邊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的時候,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任何世俗束縛,而純粹是以人性為唯一前提,顯示的是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情美。這充分體現(xiàn)了作家對于充滿著純情的自然之愛的眷戀之情,對健康而純潔的人性的肯定和贊賞。
?大淖紀事》中,大淖的女人們像男人一樣干活,一樣掙錢,一樣靠肩膀吃飯,沒有慣常的女性的扭捏和對男性的依賴。大淖的女人們走相、坐相也像男人,還用男人罵人的話罵人,要多野有多野。這里的人家極少明媒正娶,有開放的性觀念,傳統(tǒng)的倫理和偏見在這里被沖淡,女人和男人好或不好,唯一的標準是情愿。她們充滿了粗獷的、原始的、野性的生命活力,在生活中盡情釋放生命的能量,敢拼敢搏,敢恨敢愛。一切率性自然,隨心所欲。汪曾祺用自己的筆還原被壓抑被扭曲和異化的人性,讓他們回到人性最初的本真、善良、人性之美。
汪曾祺小說獨特的審美世界,散文化的結構形式,平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顯示了一種成熟小說文體的典范。而他小說獨特的風格不僅成就了他的一生文學品性,也為中國文學的發(fā)展之路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在他那些優(yōu)美而令人回味無窮的小說里,我們感到這平凡塵世上,諸多美麗、若多詩意??吹搅松母鞣N狀態(tài),人生的各個層面,體味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到了成熟和達觀。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5
汪曾祺的作品,我看得較多的是散文。下面我將從他的散文中舉幾個例子,分析一下語言,表達我的感受和觀點。
那棵龍爪槐是我一個人的。我熟悉他的一切好處,知道那個枝子適合哪種姿勢。云從樹葉中間過去。壁虎在葡萄上爬。杏子熟了。何首烏的藤爬上石筍了,石筍那么黑。蜘蛛網(wǎng)上一只蒼蠅。蜘蛛呢?花天牛半天吃了一片葉子,這葉子有點甜么,那么嫩。金雀花哪兒好熱鬧,多少蜜蜂!波——金魚吐出一個泡,破了,下午我們去撈金魚蟲。香櫞花蒂的黃色仿佛有點猶豫,別的是花飄下,香櫞花時掉下的,花落在草葉上,草稍微低頭又彈起。 ——《花園》
?花園》這篇散文讀起來頗有趣味,語言十分的生動活潑。對景物的刻畫很好,文字雖是印在紙上,紙雖是平面的,但眼前看到的是立體的,是鮮活的,是有生命的。感覺手是可以觸摸到它們的,《花園》中所塑造的景物那樣真實地出現(xiàn)在我眼前,喚起了心靈最柔軟的那部分,好像又回到了小時候。汪曾祺的作品是有生命的,在于他的語言平實、生活,它所描寫的東西也是如此,平凡渺小,但卻凝聚著巨大的能夠打動人心靈的力量。汪曾祺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快樂和溫馨,貼近的觀察生活。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
胡同是貫穿大街的網(wǎng)絡。它居鬧市很近,大哥醬油,約二斤雞蛋什么的,很方便但似有很遠。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fā)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片,搖動做聲);算命的盲人(現(xiàn)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逗幕?/p>
汪曾祺描寫的胡同中的場景很生活、真切。人物的特點很鮮明,雖描寫每個人物只有簡短的一句話,但他抓住了人物的細節(jié),抓住了人物的魂。汪曾祺對風俗的關注體現(xiàn)了他對民族集體生活和文化的喜愛。汪曾祺在《咸菜和文化》說:我們要在小說里表現(xiàn)的文化,首先是現(xiàn)在的,活著的;其次是昨天的,消逝不久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看得見,摸得著,嘗得出,想得透。汪曾祺寫的《胡同文化》語言平實,貼近生活,也是希望把這種文化以最簡單真實的方式傳遞給更多人,讓這文化更好的延續(xù)下去。
正如汪曾祺所說的:他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他用樸素著實的語言記錄生活。歸有光的“以清淡的文筆寫平常的人事”也尤其受他推崇。汪曾的文學作品展示了現(xiàn)代漢語寫作的另一種可能,那就是從活的傳統(tǒng)和活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6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間草木》第一篇就是《花園》。讀了幾遍,每次都是一邊讀一邊笑,一邊讀一邊嘆,一邊讀一邊搖頭——唉,天籟之作啊,我怎么就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呢。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里,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著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經(jīng)心、不刻意之中設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里當然是“無窮高”),神堂屋里掛著的鳥籠和“永遠瞇著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里的草,并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游戲”,寫被草磨得發(fā)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里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yǎng)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并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
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里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此鼜亩蠢锇褌€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蛘撸纱嗫此M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著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的神情,酣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xiàn)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痘▓@》讓我感受到的藝術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文章開頭并沒有講花園,而是講老宅,灰青色、褐色與黑色的老宅,充滿了影子的老宅。試想,在這種背景下開放的報春花,深紅、純白、碧藍、紫紅、淺黃等色的報春花,“它不至于被曬得那么多粉”,更何況,還有花園,色彩斑斕,鳥語花香,能不美嗎?這是對比的美。講桂花,是這樣寫的:“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的想著甚么”,這是意境的美。寫臘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時立在身邊頭上戴著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麗的寫意畫,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段十分唯美的描寫: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
我真不知道,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寫的,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有什么聯(lián)系——那是一個舊時女孩閨房的東西啊,這個女孩是作者的小姑姑又是好朋友。愛素雅的白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拖鞋的女孩,該是多么圣潔啊。
當讀到“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經(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上來,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啊。
這樣的小場景,在《花園》中比比皆拾:
夜宴,點一個紗燈送客,燈光照在花上樹上;槐樹上看到的佛院,關著的那兩扇門,關在門外的一片田園,悠徐單調的鐘鼓聲,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水東東的滴回井里;半夜在園子里抽煙的父親和我……一幕幕的小場景溫馨又有點傷感,這種美,就像清麗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痘▓@》通篇的筆調是清淡委婉、渾樸自然的。讀這些文字,就像在聽一個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即興偶感,娓娓道來,平淡質樸,如話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讀到會心處,不覺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這種不事雕琢的風格,恐怕緣于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而就是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看似閑適恬淡中包孕著一種文化、一份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園》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恐怕不僅僅是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覺就像《尋找家園》、《融入野地》這樣的作品一樣,在引領我們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園?或許因為我們就是從泥土里走出來的,向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當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寧靜、閑適、恬淡的。
我想,《花園》帶給我的,是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雅趣,讓我體味到含蓄、空靈、淡遠的藝術風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痘▓@》創(chuàng)造的真境界、傳達的真感情,引領著我步入精神世界的凈土。從這個角度來看,《花園》就是我們不斷尋找的精神家園。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里,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著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經(jīng)心、不刻意之中設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里當然是“無窮高”),神堂屋里掛著的鳥籠和“永遠瞇著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里的草,并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游戲”,寫被草磨得發(fā)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里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yǎng)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并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里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此鼜亩蠢锇褌€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蛘?,干脆看它進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著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的神情,酣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xiàn)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痘▓@》讓我感受到的藝術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汪曾祺的徙讀后感篇7
我的深度閱讀的對象就是汪曾祺老先生,我對他的影響很淡很淡,也許是因為汪老這個人本來就并不招搖,在二十世紀40年代,汪老已經(jīng)在文壇嶄露頭角了,但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失去了成為文學泰斗的機會,而這場災難無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經(jīng)歷,他的文字也開始變得成熟和淡淡的憂傷。
我之前在《邂逅集》中看見了一個對未來有著無限希望的陽光青年,“如果我注定要孤獨一生,那就讓我站著,尋找那孤獨的軌跡,我相信,孤獨有一天會死去?!币环N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霎時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就是這樣,汪曾祺在文壇創(chuàng)出了一番天地。
之后,汪曾祺在張家界知青下鄉(xiāng),他體會了十年之苦,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他形容的一個女工程師,因為一個莫須名的罪名,被劃成右派,這和汪曾祺的經(jīng)歷多么的相似啊!他可以盡情地說出自己的內心的真正的想法。有他對這段生活的美好回憶,比如一篇小說《七里茶坊》,里面他和自己的同事們一起說說笑笑,似乎留下了一連串歡聲笑語,但我總覺的,這中間包含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伴隨了汪曾祺的平淡的文字出現(xiàn)了神奇的效果,“我們帶來一口袋莜面,頓頓飯吃莜面,而且都是推窩窩。——莜面吃完了,三套大車會又給我們捎來的?!薄皠偝鰧系妮妫嫦?用蒸莜面的水,洗洗臉,我們就蘸著麥麩子做的大醬吃起來,沒有油,沒有醋,尤其是沒有辣椒!可是你得相信我說的是真話:我一輩子很少吃過這么好吃的東西。那是什么時候呀?——一九六○年!” “這兩年他常發(fā)牢騷——小王也有些不平之氣。”仿佛有一種對時代的埋怨,我常常讀著他的小說想流淚,自己似乎也到了那個時代,感受他的苦痛,這應該也算是他的優(yōu)越之處吧。
這樣的文字在汪老的散文中卻沒有體現(xiàn),他飽嘗了天下的美食,對于美食文化興致勃勃,他的友人曾這樣評價他:“我和汪曾祺同桌吃過飯,在座的賓客都把他視若一部毛邊紙印刷的木刻菜譜。聽其用不緊不慢的江浙腔調講解每一道名菜的做法與典故,這比聽他講小說的寫作方法還要有意思。好吃的不見得擅長烹調,但會做的必定好吃———汪曾祺先生是兩者俱佳?!边@邊可以體現(xiàn)了。還有汪曾祺對平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就是以平靜的口吻來敘述,并不加任何感情的修飾,這與他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和他豁達平淡的人生態(tài)度是有關的。
撇開了這些汪曾祺的小說和散文,我更喜歡讀他的兩篇代表作,一篇是《大淖記事》,一篇是《受戒》,我更喜歡《受戒》,可能是更富童真,但其實,當讀了很多遍以后,我開始覺得這與汪曾祺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他依然是在表達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像沖破世俗束縛,渴望自由的感覺,這也是汪曾祺畢生追求的,他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被稱為“最后一個士大夫”,他踐行的是大儒式的風格,他以天下博愛為己任,把普及蒼生作為自己的信念。
讀完了這本并不算厚的《汪曾祺作品精選》,好像是與一位文化名人隔了時空對話,他在平靜而又耐心的敘述,我在不知疲倦地聽著,不僅僅是故事,還有味道,濃濃的鄉(xiāng)土文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