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對作品中的時間、空間和背景描寫的感受和理解,在寫讀后感時,我們應該注意不要劇透或暴露太多情節(jié),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慢慢來》讀后感8篇,感謝您的參閱。
《慢慢來》讀后感篇1
?孩子你慢慢來》,作者龍應臺。想不起當時買下它的原因,也許就因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著母親,無限孺慕,無比信賴,和書的名字相呼應,給人溫暖的感覺。向很多人推薦這本書,因為看完這本書后的感動。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著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這情景讓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兒時的往事。在那時的教育中,孩子們沒有尊嚴可言,有被罰頭頂一滿盆水雙腿彎曲站半小時的,有因成績差而必須將寫著“我是懶惰蟲”的牌子掛在身上繞校園一周的,更有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復刁難與體罰,那種冷酷讓小女孩對世界徹底失望,于是,有一天她帶著自己的三個弟妹一起跳了河……
做了母親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著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愿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說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戳诉@本書后,我時時自省。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給他們尊嚴,卻不是每一個成人能夠做到的。有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有沒有貪一時輕松敷衍了孩子一轉身卻又忘了對孩子的承諾?是不是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有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對你的依戀?有沒有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遷怒于孩子?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而答案總讓我怵然心驚,因為在我們的傳統(tǒng)中并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對等個體的習慣。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用她的語言,聽到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是那樣豐富,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慢慢來,現(xiàn)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做不到了。
記得有一次到孩子幼兒園開家長會,老師和我們商量周末活動的事情,可聽下來好多小朋友們都沒空,他們忙著學畫畫、學武術、學鋼琴、學跳舞、學英語……其中竟有一個小朋友周末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么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后家長們陪著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慢慢來》讀后感篇2
孩子本來就是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媽媽做女人的禮物,很喜歡書里這句話。
結婚之后一直想趕緊懷孕,但是過程并不順利?,F(xiàn)在回想那個不順利的過程,覺得還蠻傻的,當媽那么累,何必這么著急?為何不好好享受空閑的日子。也有生了孩子的朋友這么勸說過,可是那會兒哪里能理解,只覺得那是她們甜蜜的抱怨而已。走在婦保大樓里,不同的大樓,后面大樓是去產(chǎn)檢或者生產(chǎn)的,前面的是門診,像我這樣為了準備懷孕接受各種檢查跟治療、拿藥、做b超的。別提自己有多羨慕懷著寶寶的人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會低下頭摸摸自己肚子,在想我的baby什么時候來?
雖然備孕跟懷孕過程的有點艱辛、難熬,但是我的'kk還是順利地出生了。比起迎接初生兒,能夠吃醫(yī)院分配的藕粉、米湯,飽飽地喝一碗流食更讓人幸福。嗯,這是我當時最深切的感受。后來雖然能吃飽,能大魚大肉,但是兩口子都沒法再好好睡覺了。
緊張、壓抑這些情緒從孩子出生后一直到他8、9個月一直控制著我。作者大兒子描述的她的媽媽,出生在傳統(tǒng)、保守的家庭,卻崇尚自由和理想。是,原生家庭、生活環(huán)境影響著我,但是我又希望kk能生活地更自由更獨立。自由、獨立,我該怎么引導孩子?我該怎么告訴家人我希望他們支持我,一起努力給他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
孩子抬頭、翻身。爬行、站立、走路,第一次發(fā)燒,拒絕奶瓶,不好好吃輔食,不好好吃飯……各種第一次常常讓我很焦躁,急功近利;中國的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認知等等,很難讓自己像作者一樣做媽媽。但是沒有人能在一個理想化的環(huán)境中成長,我們甚至不知道理想的成長環(huán)境是怎樣的。
龍應臺是個很棒的媽媽,她細膩,她充滿愛,溫柔而堅定。怎能不讓孩子愛上這樣的母親呢。細心的引導,耐心地陪伴;理解,把自己融入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視角看事物;傾聽,聽他們說,認真地、及時地回復;尊重,視他們?yōu)椤叭恕?,獨立的生命?/p>
珍惜陪伴他成長的每一分鐘,讓孩子慢慢來,我們也需要慢慢來。未來的日子我希望我們能成為會為他、他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而高興的父母;幫助他適應環(huán)境和獨立生活的父母。
《慢慢來》讀后感篇3
趁著十一假期懷孕無法出游的空檔,去書店采購了今年的書,并于今日看完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作為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之一,這本是第一本,記錄的是孩子從出生到七八歲之間的故事。于現(xiàn)在的我而言,此刻看此書絕對再合適不過。書很薄,看的時間也不長,如此著迷,大概是因為我的孩子馬上就要降生了吧,因此有很多同感,很多思考。在此著重敘述三點——慢時光、耐心平等的對話和教育問題。
閱讀該書時,仿佛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此時正值秋天,天高氣爽,午后的陽光懶懶地灑進窗子,我坐在陽臺邊,讓陽光灑在身上,慢慢閱讀此書?,F(xiàn)實中的時光跟書中一樣,慢慢流淌。與這個世界的喧囂吵鬧不同,書中媽媽與孩子的世界里,有那么多閑散的慢時光,可以摘一個下午的野花,可以讀一個晚上的故事,可以拿出整塊整塊的時間來一起玩耍。這是多么美好的時光。
我常常一邊讀一邊想,今后我跟孩子之間,是否會有這么多的慢時光,讓我們慢慢地只做一件事,哪怕是件很小很小的事。我是否愿意并且能夠拿出整塊的時間,陪孩子嬉戲玩耍?在一定的年齡之前,孩子對于整個世界都是好奇的,因此去家門口的公園和去奧森對ta來說是一樣的,甚至能夠在泥水坑里玩一下午也是ta喜歡的。
那么,作為成年人的父母,習慣了這個世界的匆忙,是否能夠停下腳步,陪ta靜靜地看一朵花開,堆一個雪人,搭一個積木呢?在安安與飛飛的世界里,媽媽總是陪他們玩耍、吃飯、讀故事,長大之后才發(fā)現(xiàn),媽媽趁他們休息的時候?qū)懥撕芏辔恼?,做了很多自己的事。之前看吉田穗波哈佛求學記的時候,她也說過,總是趁孩子休息的時間學習、做事。我想,這大概就是做父母的必修課之一吧,變得精力旺盛,變得三頭六臂,變得做事更高效,變得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關系。
其次,耐心平等的對話方式也是本書讓我最為觸動的一點。我們都曾經(jīng)是個小孩子,經(jīng)歷過兒童的世界,只是時間推移,世界觀成熟,我們已經(jīng)越來越忘記那個世界的孩童的想法。所以在與其對話時,我們更多地是從我們這個世界出發(fā),用我們的要求和想法來要求他們。
安安嫉妒弟弟得到媽媽更多的愛,因此一聲不吭地躲在被窩里流淚;媽媽并沒有立即追問安安哭的原因,而是等安安情緒穩(wěn)定后再與其交流,探索他內(nèi)心最真實的想法。安安飛飛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十萬個為什么”,媽媽沒有忽視,沒有敷衍,而是耐心地一一作答。
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被卡住的小老鼠,找忙于寫作的媽媽幫忙,媽媽沒有拒絕,沒有將其當做不重要的小孩子的無理取鬧,而是與孩子一起去“拯救老鼠”。孩子的所作所為都有道理,跟我們成年人一樣,他們也渴望與人交流,渴望被平等對待,渴望被傾聽內(nèi)心的想法。
而成年人,經(jīng)常會以“幼稚”“小孩子玩意兒”之類的想法不屑傾聽,不屑參與。傾聽他們的想法,與之平等對話,探索孩子真實的`世界,這是父母的另一必修課。人世間的道理總共就那么多,孩子的世界也好,成人的世界也罷,道理都差不多,只不過感觸的深淺不一樣。不要小瞧孩子,不要忽視他們的感受,耐心地等一等,問問他們真實的想法。
最后,教育問題,讓人揪心。龍應臺在書中多次表達了對兒童讀物中的暴力畫面的擔憂,作為準媽媽的我感同身受。處于模仿成長期的孩子會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當作模仿對象,他們不知道好壞,不知道深淺,缺乏分辨能力。而我們的很多兒童讀物、兒童影視,根本沒考慮到兒童的三觀正處于形成期,清一色地以成年人視角來展現(xiàn)。
作為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多接觸這個世界形形色色的新鮮事物,書籍、影視最適合孩子的世界;而另一方面,止不住地擔憂,出版方審核力度不夠,或者,審核人員本身缺乏兒童視角,如此一來,這些書籍影視內(nèi)容、質(zhì)量著實讓人擔憂。父母有責任幫孩子甄選,不能人云亦云,選擇真正適合孩子世界、健康向上的內(nèi)容。
教育問題的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平衡好對孩子放手和對孩子施壓,這也是我一直很懼怕的一個問題。安安覺得媽媽應該對自己放手,同時也覺得,如果媽媽當初逼自己一把,或許自己鋼琴彈得更好些,游泳學得更精些。所以,父母的擔憂就在于,如果逼迫孩子學習,一怕孩子從此厭惡所學的東西,失了興趣;二怕傷了彼此的感情,孩子不開心,父母不忍心。
但是,如果不逼迫孩子學習,一是覺得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義務,在孩子三觀未成熟前沒做好約束工作;二是著實怕耽誤了孩子,錯過了孩子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期,成年后空留諸多遺憾與后悔。所以這是個讓人很矛盾很糾結的問題,再多的理論與指導方法也無濟于事,只能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邊教養(yǎng)邊隨機應變。
小時候覺得一天很長,時光很慢;長大后才知道,慢時光從此與我們無緣,世界里只剩下匆忙。時代是這樣的,但人是可以隨機應變的,人與人之間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愿我現(xiàn)在能真心享受每一天的孕育過程,愿我將來能耐心慢慢地將小哈哈撫養(yǎng)。父母子女之間的緣分很短很淺,愿我們彼此,邊成長,邊珍惜。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別著急,慢慢來。
《慢慢來》讀后感篇4
這是一本口碑很好的書,很早就聽過,提起龍應臺,第一反應是她的散文《野火集》。我會以為那是一個兒童文學作家的散文。這里的龍應臺全然沒有《野火集》里的憂國憂民,呈現(xiàn)于書里眼前的只是一個母親,愛著她的兩個孩子,僅此而已,卻使我產(chǎn)生了更大感動與共鳴,差不多是一口氣讀完 龍 女士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這書適合所有已經(jīng)或?qū)蔀槟赣H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里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臺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誠如封底所言:“這本書里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zhì)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tǒng)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p>
大部分的女作家在文章里都會流露出一點女性獨有的筆調(diào),但是看她的文章一開始會讓人覺得是個男作家寫的。而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女性的感受,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如天上的云,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云的背后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jīng)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xiàn) 龍應臺 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
“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使我覺得幸福??墒俏乙彩莻€需要極大的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 ——這段話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因為愛,她并不遺憾為了孩子而占去她原本計劃好的時間、不在乎歲月侵蝕漸漸變成“黃臉婆”的容顏。她知道:一旦身為母親,“有些經(jīng)驗,是不可言傳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大人成長的過程。用心的'父母,可以從中學會很多東西并獲得快樂。雖然身為兒女,還未嘗試過為人父母,有父母的感受,但想到有個與我血脈相連的人這樣無私地深愛著我頓時很感動。我想,到媽媽年老行動不便時,我也要緊握她的手說:「媽媽,你慢慢來?!?/p>
《慢慢來》讀后感篇5
讀了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以后,浮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細膩如水的女子。這本《孩子你慢慢來》,語言帶有異域特點,短句較多,段落簡潔,讀來別有一番感受。書的封面是作者和兒子的照片,孩子睜大一雙純凈的眼睛,小臉朝上,母親面帶微笑看著遠處。背景是純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潔凈。
書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間夾雜一些彩頁,很是浪漫。如第一個彩頁就是一道長長的鐵軌中的一段,鋪了一地金黃,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文字說明是“長長的'路,慢慢地走”。畫面上沒有我們想象中的一望無際的長路,只有腳下這一片小小的空間,似乎在告訴我們:不要注視那么遠,我們不需要拼命趕路,只須看著腳下的一點路。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著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做了母親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著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愿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說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在向孩子介紹這個世界的過程中,做母親的龍應臺發(fā)現(xiàn)了許多自己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事情:在母親的眼里,“龍”就是古人視作圖騰的那個四不像的東西,那個很神圣卻誰也沒有見過的東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條彩帶,許多玩具汽車排列起來,也是龍。在做母親以前,她喜歡的歌曲可能是憂傷的,比如“滴不盡相思血淚……”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卻會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鴨帶小鴨”。這種變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許是被孩子帶動了,也許是被孩子喚醒了。
這本書的字數(shù)不多,我用了兩天的業(yè)余時間,就翻閱了兩遍。但是書中所蘊含的愛的氣息,仿佛在這炎炎夏日里吹來的春天的氣息,就那樣慢慢飄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變得靜謐美好,不再那樣焦慮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別人那樣奔跑,我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優(yōu)秀,不再強求自己的學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著他們。我想對他們說:孩子,你慢慢來到這個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愛你的人,都會耐心等你!
《慢慢來》讀后感篇6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龍應臺的著作——《孩子你慢慢來》,讀完后,我的心靈深深地被觸動了,我不禁淚流滿面。
在書中,龍應臺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細心地將她的寶貝華安和華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真實地記錄了下來。這本書中令我現(xiàn)在仍記憶猶新的是這樣一幕——龍應臺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5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龍應臺對待孩子總是那么寬容、和藹可親,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去保護他,用最大的愛心去呵護他,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他,讓我不由得感嘆:龍應臺真是一位慈祥和偉大的母親!
每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同,我的媽媽也許不像龍應臺那么的溫柔、細心,不會看著我扎蝴蝶結,但她卻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我無私的愛。她每天都會準時接我上下學,放學后會問我晚飯想吃什么。當媽媽做好飯菜時,飯桌上又總少不了我最喜歡吃的菜。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慚愧,因為那一聲聲“兒子,快點來吃飯”偶爾會讓我煩躁,有時候會對媽媽不理不睬或是發(fā)脾氣,現(xiàn)在我知道了,那就是媽媽的愛。而每當吃飯時,媽媽又總在一旁為我夾菜,勸我多吃一點,才能長高長胖,還總問我吃飽了沒有,我懂得了這就是媽媽的愛;寫作業(yè)時,媽媽連最喜歡看的電視劇都不看了,總是默默坐在一旁看我是不是認真學習,我碰到難題了媽媽會耐心地指導我,寫完作業(yè)后媽媽細心地為我檢查作業(yè),如果有錯,就和我一起討論訂正。有時覺得有些“煩人”,有時覺得有些“嘮叨”,可每一句話都印在我的心坎里……
從現(xiàn)在起,我要好好盡自己的努力去學習,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在家里要及時鞏固復習知識,多做課外練習,爭取在學習上有更大的進步。在學校里做一個認真學習的學生,在家庭里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個守法的公民。不要讓父母失望,長大以后回報他們,但我知道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是無以為報的,滴水之恩都要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對我的恩情,他們總能對我無私的付出,讓我過著無憂的生活,就讓我好好孝順你們,報答你們,讓你們過上幸福的日子。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慢慢來》讀后感篇7
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早在一年級(上)時,我就看過了一遍。
我很喜歡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媽媽是臺北人說漢語,爸爸是德國人說德語,爸爸媽媽相互交流用英語。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們一家現(xiàn)住在瑞士,華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兒園。在不知不覺中,安安從學會聽到學會說,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語言,漢語、德語、瑞士語、英語應用自如。真是太可愛、太搞笑了!
我羨慕安安有這樣一位通情達理、理解我們、充滿耐心的好媽媽。在《序》中,龍應臺寫下了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奥齺怼边@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三個字呀!
而我可以說每天都是在“快一點”的催促聲中度過的。早晨還在迷迷糊糊中,就聽到媽媽“快一點起床,否則要來不及了”的叫聲。我穿好衣服,正想順便看一下桌上的書,媽媽又催我快一點刷牙、洗臉。接著就是催我快一點吃飯,在狼吞虎咽、食物還未完全到胃的時候,就一手拿著一片面包,一手拿著一盒牛奶,在“快一點,否則要遲到了”的催促聲中走上了上學的路。一到學校,又是在老師“快一點坐好、快一點交作業(yè)、快一點排隊……”的指揮下完成各種各樣的事情。放學了,奶奶來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話是“快一點洗手”,第二句“快一點吃點心”,接著是“快一點做作業(yè)”。直到晚上,在“快一點洗腳”、“快一點睡覺”的催促聲中,才度過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認為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歡填鴨式、功利的學習方式,而是喜歡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龍應臺那樣的教育方式。我做過一個夢,夢中龍應臺一會兒變成我的媽媽,一會兒又是我的老師。
真的,“慢慢來”有時候并不是壞事。由于氣候的原因,東北大米生長周期長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飼養(yǎng)40天就可宰殺的速成雞,它的鮮度和營養(yǎng)無論如何都比不上農(nóng)家養(yǎng)一年才食用的土雞。
“慢慢來”,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慢慢來”讓成長變得更加快樂!
《慢慢來》讀后感篇8
凡是做母親的,都應該讀一讀龍應臺的書,那是作者作為一個母親的真實心聲,真實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境,熱切地傳達出她對生命起步最質(zhì)樸的愛,她不是傳統(tǒng)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也許正是這樣的語言,更顯得真實,更容易讓人產(chǎn)生共鳴。
對于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里,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只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里發(fā)出“碰碰”的槍聲,然后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_”的靈感來自哪里。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_”的動機。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里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后,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么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后成長的.歲月里,他會見到無數(shù)的人間丑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看看我們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閑,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并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額外的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xiàn)在做的就是現(xiàn)代版的“拔苗助長”。曾經(jīng)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幼兒園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學英語嗎?在我看來根本沒必要,有很多家長跟我交流過,孩子上了小學后經(jīng)常把英語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