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8篇

時間:2022-10-16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為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我們需要制定一份教案,教案的數(shù)學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因為我們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8篇,感謝您的參閱。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8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意境。

2、體味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難點分析

1、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

2、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對聯(lián),導入正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三、朗讀訓練

1、學生自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感情。

2、朗讀方法指導

①本詩以七言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

②韻腳讀出延長音;

③以手指輕擊大腿示拍子配合節(jié)奏法;

④邊讀邊想象畫面法。

3、進行朗讀比賽

四、整體感知

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明確:1、描寫了四幅畫面:秋風怒號圖、群童抱茅圖、嬌兒惡臥圖、遙望廣廈圖。

2、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五、感受秋天

1、先找出文中描寫秋天的相關(guān)句子,然后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2、把你所想象的場面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提示:圍繞秋天狂風肆虐、烏云密布、大雨如麻、凄涼肅殺的特征展開想象。

六、走進草堂

1、走進草堂看到了怎樣的情形?找出描寫的語句并感受其特征。

2、請位同學給我們當回導游,帶我們?nèi)⒂^當時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貧如洗的凄傷之地。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擺設(shè)極其簡陋、棉絮破舊不堪。

七、走近杜甫

把你想象中的詩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八、聆聽杜甫

試想,堂堂一代詩圣,卻落得如此境地。這是誰之過?那顆千瘡百孔的心此時又發(fā)出怎樣的吶喊?

九、遙寄杜甫

此時此刻你想對杜甫說些什么?

十、以詩賞詩,向課外延伸

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胃瘮?,貧富不均。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甌尚缺。

3、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垂老別》)

——戰(zhàn)亂中子孫亡盡的老漢憤然參軍告別老妻的凄慘場面。

4、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孝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連年戰(zhàn)爭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訴,這是人亡村衰、空寂蕭條的那個社會的縮影。

5、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756年))

——寫安史之亂中逃亡和被俘長安的遭遇,痛訴妻離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寫戰(zhàn)斗殘酷,死傷慘重,民不聊生,就連老婦人也要被迫上戰(zhàn)場。

十一、布置作業(yè)

如今我們生活的常州城內(nèi)高樓林立,周邊鄉(xiāng)鎮(zhèn)別墅幢幢,百姓安居樂業(yè)。假如杜甫看到這種生活情景,他會是什么心情?請發(fā)揮想像,從杜甫角度畫一幅畫,為畫配小詩一首或一段心理獨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把握韻律節(jié)奏并背誦詩歌,結(jié)合背景理解詩歌體式、內(nèi)容和主旨。陪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2、 學習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3自主合作探究,互動交流。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理解詩歌內(nèi)涵,吸收詩中的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能結(jié)合時代,聯(lián)系今天的居住條件,感悟杜甫博大精神,發(fā)表個人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我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顆顆奪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們喜愛。

2、作者簡介: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動亂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其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詩藝精湛,又稱“詩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詩篇有《三吏》、《三別》等。引導學生復習舊課《杜甫詩三首》之《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3、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它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通稱“歌行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這首詩因“茅屋為秋風所破”而“歌”,這是一首即事抒情詩。

二、寫作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三、誦讀這首詩,劃分節(jié)律。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四、學生根據(jù)注釋,用現(xiàn)代漢語把全詩表達一遍。

解決疑難字詞——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頃:一會兒

喪亂:戰(zhàn)亂,特指安史之亂。 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 徹: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廣廈:寬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護

俱:都 突兀:高聳的樣子 見:同“現(xiàn)”。足:滿足。

[譯詩]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五、講練結(jié)合,逐層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

1、先概寫事件,后分別寫出詩人的思想或心情。

秋風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詩人嘆息——無可奈何

屋漏床濕 徹夜難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憂國憂民——博大胸襟

2、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風的? “怒號”

3、群童抱點茅草,杜甫為何稱他們?yōu)椤氨I賊”?

詩人因為“老無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這茅草對詩人來說又事關(guān)生計,這自然會引起詩人的怨憤。這是作者的激憤之詞,并不是真心說他們是“盜賊”,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過是“自嘆息”。反映了四海困窮的現(xiàn)狀。

4、“歸來依仗自嘆息”他嘆息什么?

嘆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風所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

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

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國家的命運。

5、合作探究:

①、這首詩的前三段以敘事為主,沒有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與客觀描寫之中,說說前三段在敘事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寫詩人茅屋被秋風所破的慘狀。 痛惜焦急;寫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無可奈何;寫詩人屋漏又遭連夜雨,長夜沾濕難入眠的痛苦. 悲涼凄苦。

②、最后一段,詩人直抒胸臆,寫詩人的理想和愿望.這一段與前三段的敘事有什么聯(lián)系?

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guān)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六、自由選讀,當堂描繪詩人形象。

選擇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用“當我讀到這里時,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說話。

例:(朗讀第1小節(jié))當我讀到這里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看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一層地卷去,灑落在江郊,焦灼與怨憤分明寫在他的臉上。

七、吟哦諷誦,品味詩中情感。

聽讀錄音,放聲朗誦,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爭取背下來。

八、知人論世,體味詩人苦痛

閱讀“安史之亂”中杜甫所寫的詩句,體味詩人“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的心中苦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对乱箲浬岬堋?/p>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洞和?/p>

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zhàn)死。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妒纠簟?/p>

九、思接千載,感受愛國情?

拓展: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 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十、生活鏈接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動亂年間,他對國家的關(guān)心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在當今安定繁榮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之情呢?

學生當堂書面陳述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十一、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詩歌2、為杜甫寫一段精辟的頒獎詞。

?中國十大愛國詩人評選頒獎詞》

杜甫的詩歌反映了唐代社會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生活,他同情水生火熱中的百姓,他批判當時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被評為中國十大愛國詩人毋庸置疑。如果你作為頒獎組委會的代表,你會給杜甫寫什么樣的頒獎詞呢?

友情提示:回憶我們學過的杜甫的作品(如《春望》、《望岳》、《石壕吏》)等,結(jié)合你的情感體驗來寫,語言要簡潔,文筆優(yōu)美飽含深情。

十二、板書設(shè)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詩人嘆息——無可奈何

屋漏床濕 徹夜難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憂國憂民——博大胸襟

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祈求廣廈的崇高理想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3

教材分析

這首詩被收錄在九年義務(wù)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材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8課。公元759年,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終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暫時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不幸的是761年的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不朽的詩篇。這首詩最能體現(xiàn)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所以學好本詩將會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一分認識,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

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學語文教學應(yīng)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新課標的這些理念應(yīng)貫穿在每一堂語文課中。針對這首詩的特點,我設(shè)計了以下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詩歌內(nèi)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jié)奏。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三、情感目標

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難點: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學情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xiàn)狀的分析必不可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90年代,受經(jīng)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jīng)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qū)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班集體又有不同的個性,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shè)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巧妙使用類比手法啟發(fā)學生思維,做到兼顧全體。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意,品味語??

2、感受意境,體會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優(yōu)秀的詩歌同樣如此,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誦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領(lǐng)略這首詩歌超越時空的恒久魅力。

二、吟讀詩歌,讀出韻味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

用“/”劃出節(jié)奏,本詩以七言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下加“△”標出韻腳。要求節(jié)奏讀得分明,韻腳讀得響亮,讀出延長音。

2、我們找一名同學讀一遍,注意剛才的要求。

正音。“俄頃”、“喪亂”、“突?!?、“見此屋”

明確詩歌韻腳的變換。

3、齊讀一遍,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味。

三、品讀詩歌,讀出感悟

1、讀好詩歌還需懂得詩意。請同學們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意,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詩歌內(nèi)容。疑難處標出來,我們一起探討。

讀完這首詩歌,秋風破屋,夜雨屋漏,作者輾轉(zhuǎn)難眠,遙望廣廈的情景像四幅畫面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

2、圈點勾畫做批注

(1)杜甫自稱“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這首詩歌的語言也堪稱典范,請同學們深入字里行間,品味語言,圈點勾畫作批注,可就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寫下你的感悟。比如“詩中—————————寫得好,因為它寫出了———————————————————”;或“從詩中————————————————————————里,我讀出了————————————————————————————————————?!?/p>

舉例:“怒號”一詞用得好,用擬人手法寫出風吼如雷,震天撼地,傳達出風云突變,狂風驟至的天氣變化,正因風力之猛才卷起屋上三重茅草,風力愈大,屋破愈慘。

現(xiàn)在同學們細細品讀,寫下感悟,一會我們交流。

(2)現(xiàn)在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和體驗。

重點賞析: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依杖自嘆息。

問: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說說這里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他真的認為“群童”是強盜嗎?他嘆息什么?

這一富有戲劇性的鏡頭,把詩人焦灼的心情寫得形象逼真。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jié)束了輾轉(zhuǎn)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想秋風無情,竟將屋頂?shù)拿┎菹迫ィ@怎不讓詩人痛惜萬分呢?大風把茅草吹得到處亂飛,詩人要想收集,猶如火后拾炭;何況風還在刮,草還在飛,他又能抓回多少呢。

這一風中奪茅的插曲,作者意在表現(xiàn)愛茅如命的心情,而非誣蔑群童“為盜賊”的行為。雖然詩中用了“群童欺我”、“忍能對而為盜賊”等帶有貶意的語句,可是其中的感情,全出于“惜茅”,而非源于“恨童”。

他一嘆無情的天公毀了他的安身之所,二嘆無知的群童不知他的苦衷,三嘆無力衰翁難以重振家業(yè)。損船偏遇頂頭風,破屋又遭連夜雨,詩人在嘆息聲中,又迎來了新的災(zāi)難?!安粸槔ЦF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并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jié)尾的伏線?!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xiàn)實基礎(chǔ)上產(chǎn)生出來的。

誦讀指導:重讀“欺、忍能、公然”,“呼——不得——””讀出焦灼之情,“嘆息”延長讀得無奈,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問:環(huán)境描寫渲染了怎樣的氛圍?如鐵的棉被中你讀出了什么?嬌兒惡臥烘托出作者怎樣的心情?無眠的雨夜,作者想到些什么?

他先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昏暗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自己黯淡愁苦的心境。

“嬌兒惡臥踏里裂”,“惡臥”是說小孩子不好好睡覺,不是一般的“睡態(tài)不好”。因為“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床上地下已是雨水漫流,秋風秋雨冷颼颼,加上“布衾多年冷似鐵”,陳年敗絮,又硬又冷,小孩子怎么經(jīng)受得了,哪里能酣然入夢。他們在那里亂踢亂蹬,陳舊不堪的被里子也給蹬裂開了?!坝昴_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詩人在想什么?詩人自從社會動亂以來,國家安危常燃燒著他的心,民生疾苦常煎熬著他的胸,使得他經(jīng)常失眠。如今身在屋內(nèi),抬頭見天;躺在床上,身邊有水,眼看小兒都難入睡,自己又怎能合眼。撫事感時,萬念交集,自然通宵不眠了。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jīng)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伴L夜”一詞一語雙關(guān),既指眼前難捱的雨夜,又指戰(zhàn)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誦讀指導:環(huán)境陰沉,壓抑,讀出凄苦之狀,重讀“何由徹”,痛苦中的爆發(fā)。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顛,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問:詩人沒有遮風避雨的場所,卻想到廣廈萬間寒士俱歡顏,這是怎樣一種情懷?我們原來學過的杜甫詩作中有沒有類似的表現(xiàn)?

杜甫將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由個人遭遇想到飽經(jīng)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表現(xiàn)了一種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這是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杜甫的這首詩之所以光焰萬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作者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懷我們在很多詩作中都能看到。比如我們曾學過的比如《春望》描寫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而“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愁苦;《石壕吏》中目睹老婦一家的遭遇而哀傷。還有“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等。

誦讀指導:語調(diào)高昂,還有悲哀、憤怒的語氣(當時無法實現(xiàn),只是一個愿望)。重讀“安得、千萬、大庇、天下、俱、何時、獨、死”,其中“安得、何時”要讀得既悲哀又充滿希望;“嗚呼”要讀得無可奈何;“嗚呼”“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要讀得堅定有力。找生讀后,評析,再讀,最后齊讀。

3、老師配樂范讀。

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老師給同學們配樂朗誦一遍這首詩,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四、創(chuàng)讀想象,再造意境

1、這首詩歌的畫面感很強,讀后身臨其境。我們都曾經(jīng)看過電視詩歌散文,配合音樂和畫面誦讀詩文,讓凝固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我們?yōu)檫@首詩制作電視詩歌,我們不用畫筆和樂器,而是用我們的嘴巴將你的設(shè)計描繪出來。

要求:任選詩句,大膽地展開想象聯(lián)想,運用恰當修辭,將情節(jié)、畫面、動作、聲音等根據(jù)自己的見解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詩歌意境。

舉例:第一句

(呼嘯的狂風自畫外傳來)昏黃的天底下,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像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好像隨時被狂風卷走。秋風把屋頂上的茅草大把大把撕下,狂笑著扔向空中。茅草無助地漫空奔走尋找落腳之地,有的緊緊抓住高高的樹梢,驚魂不定;有的跌落進深深的池塘,隨機沒了影子;有的撲向江對面的岸上,被風裹挾著滿地滾爬。

2、交流評價。

3、想象是欣賞詩歌的翅膀,借助想象,同學們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我們穿越時空,走進茅屋這方凄傷之地,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

五、結(jié)語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讓我們齊聲背誦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會詩人精神和作品魅力同樣的不朽。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的內(nèi)容。

2、培養(yǎng)朗讀能力,在誦讀中進一步感悟。

3、揣摩詩歌語言,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4、培養(yǎng)關(guān)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教學重點:

1、朗讀品味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憂國憂民的情懷。

2、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重點詞句的賞析理解,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之中。

教法學法:

誦讀討論,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把茅屋圖片、杜甫頭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用屏幕顯示出來。

伴隨解說詞:這幾間茅草屋,雖然簡陋,卻牽系一個詩人的家庭冷暖;這個詩人是誰?(杜甫)我們曾學過《杜甫詩三首》,請回憶一下杜甫的基本情況。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杜工部。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有“詩圣”之稱,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們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非常舒適、安逸的生活,身居華屋,錦衣玉食??墒聦嵾h非如此。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chǎn)物。對詩人杜甫來說,更是這樣。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zāi)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我們學過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別”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jié)束了輾轉(zhuǎn)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對似的,到了八月,一陣秋風掀去了屋頂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讓人不愉快的事,可詩人卻要歌詩一首,這是為什么呢?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同走進“茅屋”,用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領(lǐng)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學生朗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薄ⅰ耙姶宋荨钡葞讉€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同時把握詩行的節(jié)奏及韻律。

示例: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學生先互相練讀、評讀,挑選優(yōu)秀展示朗讀。

4、自由誦讀課文,邊讀邊想像想象畫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用。

四、研讀賞析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

⑴學生分成若干組合,互相提問詩中的詞語,理解、把握詞義。

⑵學生在理解基礎(chǔ)上,口述課文大意。

⑶推薦朗讀水平高的同學讀課文,注意字音、節(jié)奏。

(教師適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diào)如何深入領(lǐng)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2、讀課文,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各節(jié)內(nèi)容。

(板書)秋風破屋、頑童抱茅、夜雨難眠(長夜沾濕)、期盼大廈

3、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寧愿“吾廬獨破”,受凍至死,也要得到“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2、3環(huán)節(jié)中穿插逐層分析各小節(jié))

(1)請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nèi)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gòu)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分析:學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追問:哪些動詞渲染了風的威力?(卷、飛、渡、灑、掛、罥、飄轉(zhuǎn))

這節(ji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痛惜)

(2)讀第二節(jié),思考:

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diào)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與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恨動亂社會造成人民貧困、災(zāi)難。

“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yīng)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yīng)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

(3)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一節(ji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床頭屋漏,雨腳如麻,渲染了暗淡愁慘的氛圍,也烘托了詩人愁苦暗淡的心境。

(4)面對這重重的不幸——秋風破屋,茅草被盜,大雨連綿,屋漏床濕,長夜難徹——如果面對這凄風苦雨、漫漫長夜的就是你,你此時會有什么樣的感慨?什么樣的想法?而詩人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他僅僅是哀嘆自己的不幸、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嗎?請同學們朗讀詩的最后一節(jié)。

這節(ji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怎樣的愿望?(憂國憂民)

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飽經(jīng)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甚至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國家社稷,甘愿犧牲自己,這是何等恢弘的氣度,何等博大的襟懷,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詞:(板書)'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p>

五、拓展延伸

你能說出杜甫其他有關(guān)愛國的詩句嗎?

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

六、小結(jié):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著名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說過:“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他們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這首詩里不是單純地寫自身之苦,而是通過個人的不幸來反映時代的不幸。在這狂風暴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從“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無饑寒”的白居易,從“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中國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直秉承了這樣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以天下人為念,執(zhí)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這種思想,這種傳統(tǒng),使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看到了民族的未來,看到了人類的希望!

七、作業(yè):課下背誦這首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本詩的體裁及關(guān)于杜甫的文學常識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抒發(fā)的憂國憂民情思

3.重點詞句的背誦與理解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guān)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朗讀與鑒賞相結(jié)合。

(2)交流、合作與探究相結(jié)合。

四、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學過許多大詩人杜甫的詩歌,那么你又對杜甫有多少了解呢?(學生發(fā)言)

好,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簡陋而破舊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觸摸這顆想黎民、思百姓、憂天下的愛國之心。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及詩體知識

1.作者介紹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因任工部校檢郎,又被稱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他的詩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圣”。

2.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關(guān)中地區(qū)鬧饑災(zāi),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又輾轉(zhuǎn)到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上了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自娛。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雨襲擊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讓他憂思,于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

3.詩體知識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富于變化。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掃除字詞障礙

2.播放本詩的配樂朗誦

3.指導學生朗讀

(四)深入課文,疏通文意

1.詩歌翻譯

2.精讀課文,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各段內(nèi)容。(板書體現(xiàn))

3.從一到三兩節(jié)中任選一小節(jié),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說說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五)問題探究

1.精讀一二三節(jié),并賞析揣摩詩人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2.“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節(jié),看本段表現(xiàn)詩人怎樣情懷?(學生小組討論)

(六)情感升華

再讀文章,讀出詩人的愁苦,讀出詩人的潦倒,讀出詩人的痛心、痛惜、痛苦,讀出詩人發(fā)自肺腑的祈盼,讀出他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7

教學目標

①揣摩詩歌語言。

②品味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shè)計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典詩歌更離不開誦讀,以讀貫串課堂始終,以讀促解。用powerpoint制作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shè)詩歌學習氛圍,設(shè)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以說是千古絕唱。茅屋為秋風所破自然不是一件喜事,詩歌籠罩在一種悲的氤氳下,所以我所選的幻燈片背景大多是淡色調(diào),目的是營造一種氛圍,使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張幻燈片在詩人杜甫處鏈接了二胡曲〈〈月夜〉〉,(上課前打開,根據(jù)需要可隨時關(guān)閉)凄涼的樂曲把學生帶進詩歌學習的特定情境中。第二張幻燈片是介紹杜甫生平,導入新課。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主義詩人,人們把他叫做“詩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人們叫他“詩圣”。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zāi)難。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學生背誦學過的詩《春望》。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zhuǎn)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jié)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下一張幻燈片,解題。這張幻燈片下面有一個小喇叭,插入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朗誦,讓學生整體感知。然后學生出聲讀,帶著第三張幻燈片上的問題指名讀,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下一步進入到賞析環(huán)節(jié),配合著多種形式的讀,我后面的五張幻燈片設(shè)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以獨立思考及交流討論的形式付諸實施,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與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完成問題,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

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是本課的學習重點,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詩人的憂國憂民思想,設(shè)計了補充杜甫的《又呈吳郎〉〉這首詩。教師可作如下講解:《又呈吳郎〉〉這首詩幾乎談不上什么寫作技巧,純粹是一片真情。杜甫由于貧困,不得已把草堂轉(zhuǎn)借給了一個吳姓的親戚。臨走還想著去年前來打棗的一個老婦人,特意寫詩讓吳姓的親戚老婦人來打棗時對她盡可能的溫和些。自己已走投無路了,還想著一個老婦人,詩人總是這樣先人后己,使自己從來都被苦難壓扁的目光努力為別人撐出一片樹蔭,苦苦的為別人遮風擋雨。

補充愛國詩句,使學生明白憂國憂民的思想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些偉大的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正是他們的憂國憂民,中華民族這條巨龍才走到了今天,如今美麗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鱗次櫛比的高樓,使人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在今天已成為現(xiàn)實。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边@是偉大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lǐng)導人朱德參觀杜甫草堂的題詞。詩圣杜甫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陜西民歌中也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為了使學生對杜甫有進一步的了解,讓學生以自查資料的方式完成作業(yè),學會用多種工具搜集所需信息,然后根據(jù)需要整理,通過寫作,實現(xiàn)與詩人的對話。

茅屋為秋風所破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品析詩歌語言,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語言初步的鑒賞能力。

3、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點:反復吟誦,把握詩歌內(nèi)容,理解詩人情感,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中 教學難點: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2')

背古詩《春望》導入課題,(ppt出示課題)

二、詩歌學法指導 (1')

問:學習古詩我們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1、析詩題 2、知作者 3、想畫面(故事) 4、品語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詩題、簡介作者

1、簡介作者

2、解析詩題:(板書課題)

(1)“為”的讀音,(2)“為-----所”被動句式(3)歌行體

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chuàng)作興致所至,抒發(fā)感情,句數(shù)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自由體”詩。

(4)從詩題看,這首詩寫了什么事?你覺得作者會抒發(fā)什么感情?

四、初讀,知內(nèi)容。

過渡:帶著這些猜測,讓我們來讀這首詩——

1、師范讀,生畫出朗讀節(jié)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頓

2、學生試讀:(正音,糾正朗讀中的問題)

思考:你讀到了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秋風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幾個詞或短句概括詩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嗎?

例:秋風破茅屋

指導歸納:秋風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喪亂長夜苦

五、默讀,想畫面。(配樂)

過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剛才概括的內(nèi)容描述出來嗎?

在前三節(ji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腦里浮現(xiàn)的畫面

例:略(ppt)

六、自讀,品語言。

過渡:之所以能在我們的大腦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那是因為詩中那些生動傳神的詞,然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精彩的字、詞、句進行賞析。并在班內(nèi)交流

2、對比閱讀: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 “三”是虛數(shù),“幾”的意思,那你認為在這里究竟表示多還是少,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鐵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讀,悟情感。(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過渡:這些詞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寫這些不幸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讓我們結(jié)合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這首詩那個詞暗示了時代背景?)(ppt 出示背景資料)

2、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發(fā)泄因秋風破屋的不幸而產(chǎn)生的不滿嗎?

3、換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樣的處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損的舉手!面對當時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導理解“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見。

一度時期,人們很喜歡看穿越劇,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詩圣”杜甫,現(xiàn)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請看——“杜甫很忙”

(一分為二看問題:放松,調(diào)侃,對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

1、看漫畫,說看法

2、填詩句:

九、小結(jié)

(記一記)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一年到頭,都為老百姓發(fā)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里象火燒似的焦急。)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___韓愈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