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課程教案小班推薦8篇

時間:2023-01-21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為了活躍課堂,我們需要學會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教案,寫教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寫明自己的教學流程,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蒙氏課程教案小班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閱。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推薦8篇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1

活動名稱:雪花仙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和道具感應(yīng)圓滑和斷奏;

2、樂于跟隨教師利用肢體表現(xiàn)出圓滑和斷奏;

3、在特定音樂情景游戲中體驗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塑料帶人手一個

2、手搖鈴人手一個

3、沙巾人手一塊、黑板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入情景

二、音樂律動,感應(yīng)圓滑與斷奏

1、視覺感應(yīng),第一次體驗音樂邊放音樂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流暢線和點,分別表示圓滑和斷奏2

2、肢體感應(yīng),第二次體驗音樂圓滑:手于空中畫出圓滑線條;斷奏:手與空中或肢體點觸圓滑:

腳于地板畫出圓滑線條;斷奏:腳于地板跳出斷奏

3、利用道具感應(yīng),第三次體驗音樂

每位幼兒的一只腳穿上塑料袋,只能穿一只腳,防止摔倒

圓滑:溜冰狀;斷奏:在地板點跳

三、利用肢體表現(xiàn)圓滑和斷奏

1、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師幼共舞,體驗肢體表現(xiàn)帶來的快樂

圓滑:往上拋沙巾/拿沙巾轉(zhuǎn)圈;斷奏:沙巾在身體或空中點觸

四、利用樂器操作體驗圓滑和斷 圓滑:搖奏;斷奏:敲奏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2

設(shè)計意圖:

在本設(shè)計中,我們開展了以發(fā)展幼兒的彈跳能力為主,同時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主動練習的愿望,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開展,使幼兒真正融入到游戲過程中。

活動目標:

1、學習彈跳的方法,練習跳的動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

3、喜歡參與活動,能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

活動準備

運用呼啦圈作為荷葉,可以根據(jù)孩子的彈跳能力適當改變?nèi)χg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教師編兒歌《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蟲本領(lǐng)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蟲,跳起來— —吃掉它!”(活動四肢,鞏固向上跳的動作。)

二、游戲過程:

請幼兒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們要到河對岸去捉害蟲,看誰能從荷葉上跳到對岸。”

(1)請孩子從起始線開始,從一個圈跳到其他圈里,一邊跳一邊說,“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 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2)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說說那一只小青蛙跳的遠,他是怎樣跳得?(請幼兒個別示范)幼兒集體學習彈跳的動作,了解手臂和腿的動作要配合才能跳的遠。

(3)指導幼兒再次嘗試運用手臂和腿的配合進行彈跳的動作,進行游戲《小青蛙跳荷葉》;

(4)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活動情況,改變增長圈和圈之間的距離;

(5)比一比看看誰先回到家。

三、放松部分:

?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動作進行腿部放松活動,(抖腿、捶腿)。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彈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孩子們在游戲中找到了成功的快樂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3

活動目標:

1、能分辨三種不同的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認識。

2、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組成小路(各圖形數(shù)量控制在5個以內(nèi))。

2、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引入課題。

教師戴上山羊頭飾扮演山羊伯伯:你們看,我是誰?誰來了?

(山羊伯伯。)

1、今天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呢,我要請小(2)班的小朋友們?nèi)タ串嬚?,你們高興嗎?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

t:去森林博物館要經(jīng)過一條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館呢。現(xiàn)在山羊伯伯要帶你們?nèi)プ咭蛔摺?/p>

1、鞏固復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分辨能力。

t:這條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

(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邊走邊問: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圓形)

那這有幾個圓形呢?讓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吧。

(2)現(xiàn)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狀?(三角形)

三角形又有幾個呢?

(3)現(xiàn)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狀?(正方形)

它又有幾個呢?

t:哇,終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請小朋友找張凳子坐下來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么畫。

t:你們看,山羊伯伯都畫了些什么畫呀?

(太陽、小松樹、房子等)

t: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不知道山羊伯伯這些畫是怎么畫起來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圖形拼貼而成的。)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貼畫。

1、t:小朋友們真能干。可是山羊伯伯今天碰到了難題了。因為我還想請很多的小朋友來看我的畫展,可是我的畫太少了,我還有這么多的畫板是空的呢。你們愿不愿意幫山羊伯伯一個忙來完成這些畫呢?

2、請幼兒坐到地板上開始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山羊伯伯將小朋友們完成的拼貼畫展示出來。

五、活動結(jié)束。

走小路回去并請其他的小朋友來看畫展。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4

活動目標:

1. 聽故事,理解故事內(nèi)容,在理解故事的基礎(chǔ)上,了解水可以變化。

2. 樂于動手探究水的變化,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 水的兩種形態(tài):一杯水、一個冰花或冰塊(預先做好)

2. 酒精燈一個、鐵皮一塊

活動過程:

1. 導入

出示一杯水,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老師今天請來一位朋友,他有一個小故事要與大家分享,你們認得他是誰么?

2. 聽一聽、講一講

師:今天,小池塘里的水跟風發(fā)生了一個故事,故事里的水好像發(fā)生了一點變化,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看看到底小池塘里的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完整欣賞故事《會變的水》

關(guān)鍵提問:小池塘里的水變成了什么?小池塘里的水為什么會變?

小結(jié):原來不同的季節(jié)小池塘里的水有了不同的變化。夏天變成了水蒸氣,冬天變成了冰。

3. 玩一玩、說一說

l 師出示提前做好的冰花(冰塊)給幼兒玩,讓幼兒體驗冰化成水的過程。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不同的水,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冰塊變成了什么?

小結(jié):原來冰塊變成了水

l 師演示水滴蒸發(fā)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滴水燒了以后變成什么樣子了?

小結(jié):原來水因為火燒了以后變熱,就變成了水蒸氣,到空氣中去了。

活動延伸:

幼兒在家中嘗試讓水在三態(tài)之間發(fā)生變化,進一步了解水三態(tài)之下的特性。

附故事:會變的水

風對小池塘里的水說:“你看見我嗎?”

水說:“看不見,可是,當樹枝搖、旗幟飄、天空呼呼叫的時候,我知道你來了。不過有時候你也看不見我,因為我會變?!?/p>

風笑笑說:“我不信!”

夏天,太陽曬著,曬著,小池塘里的水不見了。

到了秋天,風來問水:“夏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說:“我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去了?!?/p>

冬天,北風吹著,吹著,小池塘里的水又不見了。

到了春天,風又來問水:“冬天你到哪里去了?”

水說:“我在池塘里結(jié)成冰啦了?!?/p>

風說:“啊!你真的會變!”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5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幫助幼兒初步掌握保護手的方法。教學準備:分組動手操作材料:感知:冰、溫水、海面石頭;整理組:幼兒衣服;喂飯組:勺子、豆子;繪畫組:各種繪畫工具;手套、護手霜等物品。重點:引導幼兒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難點: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

教學過程:

1、游戲的形式導入,引起幼兒認識手的興趣教師用密封的箱子(后面用手電筒照亮)用手指做出小動物的形象,并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動物?老師用什么變出的小動物?

2、幼兒觀察小手,嘗試說出小手上面有什么教師總結(jié),通過觀看圖片的形式讓幼兒認識:手心、手背、手指

3、小手的作用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說出自己的小手能夠做什么?自由操作,幼兒討論:小手有哪些作業(yè)作用?

4、愛護小手教師提出問題:小手這么能干,我們怎么保護小手呢?幼兒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教師總結(jié):由手心向上引出小手臟不臟,接著做了洗手的模仿動作,由手背向上引出指甲長不長,教育幼兒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不玩刀子,剪子等;冬天洗完手要抹護手霜,出門要戴棉手套等。

5、延伸活動:指紋印畫幼兒印出指紋,進行創(chuàng)意添畫。說課:能干的小手一、說教材《能干的小手》是省編教材小班上學期主題六《我自己》中的一個活動內(nèi)容,我選擇本活動是由于:1、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chǎn)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jīng)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并萌發(fā)保護小手的意識。

2、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wù)的機會,通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發(fā)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能力。

3、本活動靈活性強,不受季節(jié)、時間、環(huán)境的限制。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6

活動名稱:蟲蟲歷險記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經(jīng)很熟悉故事中的小動物。

物質(zhì)準備:CD、故事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進行故事引導

冬天的天好冷啊,寶寶著涼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邊陪伴著他,寶寶想,要是這些玩具能動起來,來陪他一起玩該多好啊,想著想著寶寶睡著了,夢見一個小仙女手拿魔棒輕輕一點,哇!動物們真的動起來了。

2、聽辨音樂,感受樂曲中的音樂形象

分段放音樂(師分別一段一段放音樂,讓生感覺聽到的音樂形象是什么動物。若幼兒聽辨有困難,師還可變化語氣,代表小動物說話,提升幼兒識別能力。由此,幼兒會知道,緩慢笨重的音樂代表的是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樂情境中是指狗熊,歡快輕巧的音樂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動物,以此種方法類推出其他五種動物形象)

你聽音樂中是哪種小動物呢?

這種動物怎樣走路?請你來學學它們的走路。

3、情景帶入

小動物好想和小朋友們做游戲,那樣一定會很開心。

給幼兒分發(fā)頭飾,請他們模仿動物走路。聽音樂,根據(jù)音樂律動。 4、活動延伸

根據(jù)聽到不同的音樂,想象出其他的動物進行模仿。

活動名稱:月兒圓

活動目標:

1、學習感應(yīng)圓滑樂句。

2、喜歡參與活動,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

二、教學難點:愿意參與活動大膽表現(xiàn)。

三、教學準備:軟墊、三角鐵、

四、教學設(shè)計:

(一)、故事引導,引發(fā)興趣

寶寶替受傷的螢火蟲包扎傷口,他和寶寶很快就成為了好朋友,他們約定中秋節(jié)時再見面,中秋節(jié)要到了,請小朋友們觀察月亮月亮的變化

(二)、認識圓形

認識中秋節(jié),找圓形物品

1、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十五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并說說中秋節(jié)我們會做什么?

2、說說圓形的物品,并嘗試用肢體畫出圓形,如:用腳在地上劃圓,用雙手抱成圓

引導幼兒回憶中秋節(jié)的經(jīng)歷,引導幼兒聯(lián)系生活,找出圓

(三)、分辨圓形

找圓形—————在地上畫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游戲時,老師拿著鈴鼓搖起來,鈴鼓聲一停并發(fā)出指令——圓形,小朋友立即尋找并站進圓形里。

(四)、感應(yīng)圓滑樂句

學唱歌曲,做出圓形(按樂句做出“圓”的造型)

老師清唱一遍,并按樂句做出動作

第一句:雙手比圓高舉過頭

第二句:兩手拇指相接或食指相接成圓形放在嘴邊做吃餅狀

第三句:兩手相捧著臉蛋上舉過頭打開搖動回至身體兩側(cè)

第四句:雙手胸前抱圓成桌子狀

第一句歌詞:月兒圓圓掛天邊

第二句歌詞:餅兒圓圓甜又甜

第三句歌詞:臉兒圓圓笑翻了天

第四句歌詞:桌兒圓圓慶團圓

活動名稱:雪花仙子

活動目標:

1、通過肢體和道具感應(yīng)圓滑和斷奏;

2、樂于跟隨教師利用肢體表現(xiàn)出圓滑和斷奏;

3、在特定音樂情景游戲中體驗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塑料帶人手一個2。手搖鈴人手一個3。沙巾人手一塊、黑板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入情景

二、音樂律動,感應(yīng)圓滑與斷奏

1。視覺感應(yīng),第一次體驗音樂邊放音樂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流暢線和點,分別表示圓滑和斷奏2

2。肢體感應(yīng),第二次體驗音樂圓滑:手于空中畫出圓滑線條;斷奏:手與空中或肢體點觸圓滑:

腳于地板畫出圓滑線條;斷奏:腳于地板跳出斷奏

3、利用道具感應(yīng),第三次體驗音樂

每位幼兒的一只腳穿上塑料袋,只能穿一只腳,防止摔倒

圓滑:溜冰狀;斷奏:在地板點跳

三、利用肢體表現(xiàn)圓滑和斷奏

1。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2。師幼共舞,體驗肢體表現(xiàn)帶來的快樂

圓滑:往上拋沙巾/拿沙巾轉(zhuǎn)圈;斷奏:沙巾在身體或空中點觸

四、利用樂器操作體驗圓滑和斷 圓滑:搖奏;斷奏:敲奏

奧爾夫音樂教案《雪人之舞》

活動名稱:雪人之舞

活動目標:1、感應(yīng)樂曲圓滑與斷奏。

2、舞蹈的創(chuàng)編。

活動準備:cd 塑料袋 各種材質(zhì)的球鈴鼓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請幼兒自由舞蹈:

斷奏:手指/肢體點觸

圓滑 :手掌/地板滑

斷奏:腳尖/點跳

圓滑:腳掌/滑動

二、兩名幼兒一組手牽手

斷奏:腳尖/走或原地輕跳

圓滑:腳掌/滑動

三、溜冰

一名幼兒一個塑料袋

斷奏:用手拍塑料袋

圓滑:套在腳上在地板上滑動 兩名幼兒一組,活動同上

四、出示道具

斷奏:用手拍軟球

圓滑:兩名幼兒一組滾、踢軟球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7

教學目的:

1、看課件展示,幫助家長了解制作"接球器"的步驟,指導家長完成"接球器"的制作2、看現(xiàn)場展示,鼓勵家長參與到游戲中,體驗親子同游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

指導家長完成"接球器"的制作。

教學準備:

課件、大的飲料瓶一個、乒乓球一個、剪刀一把、彩色即時貼。

教學方法:

提問法、觀察法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你認為這個飲料瓶會做成哪種體育器械?"

2、看課件展示:

(1)制作步驟

(2)注意事項

(3)發(fā)展內(nèi)容

3、親子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注意安全4、親子共樂家長幼兒共同游戲,感受不一樣的樂趣5、自然結(jié)束作業(yè):

裝飾接球器,和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關(guān)于接球器的玩法前期情況:

班級活動器械較少,滿足不了孩子的活動需求,本次課程的實施既能解決這一問題又遵循了《指南》中提出的"為幼兒準備多種體育活動材料,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展活動"這一理念,所以設(shè)計本次家長課程。

實施效果:

活動氛圍熱烈而溫馨,家長積極參與,特別是有幾位上年紀的爺爺奶奶也投入到活動中,他們非常認真,是我們年輕父母學習的榜樣。

蒙氏課程教案小班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同伴之間應(yīng)該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

2、在欣賞故事和實踐活動中,感受同伴間關(guān)愛的愉悅情感。

3、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掛圖一幅,磁性教具:小鳥、星星、月亮、螢火蟲

2、玩具若干(幼兒人數(shù)一半)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師:有只小鳥在森林里迷路了,天黑了,它找不到回家的路,傷心地哭了它好想媽媽,你們愿意幫助它回家嗎?怎么幫助它呢?

2、幼兒圍繞這個主題,想像如何去幫助小鳥。

請個別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幫助小鳥找回家。

3、老師講述故事:小鳥找家。

師: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幫助小鳥,讓我們聽聽有誰也來幫助小鳥,它們是怎么樣幫助小鳥?

老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故事內(nèi)容,建議提以下問題:

(1)誰幫助了小鳥?

(2)小星星聽到了小鳥的哭聲,是怎么說的?

(3)月亮奶奶聽到 小鳥的哭聲,是怎么說的?

(4)螢火蟲聽到了小鳥的哭聲是怎么幫助小鳥的?

4、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之間應(yīng)怎么樣互相關(guān)心、互相幫助

師:小朋友之間需要關(guān)心和幫助嗎?什么時候?

師:你是怎么關(guān)心別人的?別人又是怎么關(guān)心你的 ?

5、幼兒兩兩合作玩玩具,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老師發(fā)玩具給單數(shù)幼兒,另一半幼兒沒有玩具,讓幼兒想想怎么玩?啟發(fā)有玩具的幼兒找沒玩具的幼兒,兩人一起玩。 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給幼兒展示幼兒園小朋友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感知,知道朋友間應(yīng)該互相幫助。

活動中還增加了表演故事情節(jié)。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采用了講故事形式,故事新穎動人,孩子很有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積極主動地發(fā)言。但在游戲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引導不夠,幼兒沒有進入游戲情境,沒有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同時,教師在設(shè)計角色游戲時,把頭飾給幼兒戴上,應(yīng)該放到最后游戲環(huán)節(jié)佩戴。這樣幼兒較容易進入原預設(shè)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