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撰寫的時候,我們肯定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在制定好一份教案之后,我們的教學水平也會有所提高,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認識光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認識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6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6頁
教、學具準備
教 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師:小朋友們,你去過動物園嗎?你們瞧,(課件演示)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老師和同學們來到了野生動物園。(課件出示14~15頁主題圖),這里有這么多可愛的小動物!跟你的小伙伴講一講,你看到了什么?分別有幾個?
[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fā)兒童主動探究的欲望。]
學生小組內交流,并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數,并且進行有序觀察。
[通過教師參與,滲透分類觀察的方法。]
2.學生匯報。
3.老師根據匯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并擺在桌子上。
[通過小組交流、認讀數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數。]
反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fā)展數感。]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請告訴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著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么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通過親自擺一擺,讓學生感知每一個數都是在前一個數的基礎上添1得來的。]
2.整體感知。
a.出示點子圖,你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臺擺,其他學生在下面自己動手擺。
[點子圖則讓學生整體感知數與數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
b.擺好后提問:5的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和后面一個數各是幾?
然后同桌間互問互答。
c.讓學生從1數到5,再倒著數一遍。
開放性活動
1.聯(lián)系生活,豐富聯(lián)想。
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話來告訴你周圍的小伙伴。
[通過學生進行有關數的表述,加深學生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
a.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并適時指導,注意表述的廣泛性。
b.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
c.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數量為1、2、3、4、5的物體,看來只要小朋友們認真觀察,你會發(fā)現在我們的周圍有好多的數學問題。
2.猜數游戲。
提問:
a.這個數在2的后面,可能是幾?還可能是幾?
b.這個數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幾?
c.這個數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幾?還有可能是其它數字嗎?為什么?
[利用這個游戲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數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張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學生心中的美麗世界。
師:用你們桌子上的圓片、小棒、卡片等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說說你擺的是什么?用什么擺的?用了幾個?
[此活動是為了初步建立數與圖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讓學生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小組活動,老師到學生中間參與活動。
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先互相說說,再告訴老師和大家。
[匯報學習成果式的總結,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最終基本環(huán)節(jié)。]
教學設計說明
1.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研究的對象。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把生活中的問題變?yōu)閿祵W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感到親切,產生對數學的情感,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2.優(yōu)化數學活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yōu)閷W生可以體驗的數學事實。
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深入地理解1~5各數的基數含義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需要把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的數學事實,采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教學,就能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這些抽象的概念。同時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諧發(fā)展。
總之,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再用學的數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學生的學習就能得到情感體驗。
專家評析
本教案設計最大的特點在于讓學生進行充分地合作學習。從出示主題圖開始,就采用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觀察。在接下來的反饋實踐與感知數的順序兩個環(huán)節(jié)中又通過同桌互考的形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在后面的開放性活動中,小給合作方式使學生在用數進行交流和創(chuàng)新方面都得到了發(fā)展。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注意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很好地體現了教師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作用。從全篇教案來看,設計者在教學手段方面形式多樣:創(chuàng)設情境、實物演示、動手操作、數學游戲,這些都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達到主動探究,積極建構。
認識光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會正確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與運算的規(guī)律。
2.在利用計算工具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體驗轉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識過程中, 激發(fā)探索數學奧妙的情趣,培養(yǎng)學生樂于思考,實事求是,勇于質疑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難點:
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與運算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一)復習
1.課件出示:
2.師:這是計算器,還記得這些是什么鍵嗎?說一說。
(二)引入
師:你會用計算器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
?設計意圖:復習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習新知做準備?!?/p>
二、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體會計算器的作用
(一)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
1.用計算器的方法
(1)課件出示: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2)師:這道題你會用計算器計算嗎?自己試一試。
(3)師:說說你是怎么用計算器計算這道題的。(學生邊說邊到前面演示)
(4)課件出示:
師:依次按數字鍵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數字鍵1、7、9,最后按“=”,屏幕上就顯示出結果了。
2.試一試
(1)課件出示:825-138= 26×39= 312÷8=
師:自己用計算器算出這幾道題的結果。
(2)訂正答案。
(3)學生質疑
①師:在使用計算器計算時有問題嗎?(如:按錯了怎么辦?)
②師:對呀,萬一按錯一鍵怎么辦?(學生可能會想出兩種解決方法)
方法一:按退格鍵“←”,清除輸錯的數字,然后輸入正確的。
方法二:按“ce”鍵,清除然后再重新輸入。
?設計意圖:對于計算器大部分學生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學生可能在學習這節(jié)課之間就用過。因此,在教學時,讓學生自己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并采用學生間互問互答的學習方式,解決用計算器計算時會遇到的按錯鍵的問題,使學生掌握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的方法?!?/p>
(二)用“m+”“mr”進行四則計算
1.嘗試計算
(1)課件出示:20xx-1368÷9
師:你會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了嗎?那試試這道題。
(2)師:這道題等于多少?(1882、74)
師:哪個結果是對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xx-152=1882)
(3)師:實際上是這樣的(課件出示:20xx-1368÷9=20xx-152=1882)。這道兩步計算的題目,用一般的計算器計算,就必須先記住這個除法的結果,有沒有好辦法?
2.用“m+”“mr”和“mc”鍵
(1)師:一般的計算器上都有“m+”和“mr”這兩個鍵,有的計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個鍵“mrc”。有了“m+”和“mr”這兩個鍵我們就不用記住中間的結果了。怎么用呢?
(2)師:先按“1368÷9=”,屏幕上會顯示出計算結果1882,然后按下“m+”,計算器就會把“1882”這個結果存儲下來,然后輸入“20xx-”,再按“mr”或“mrc”,就把剛才存在計算器中的結果提取出來了,最后按“=”,就能顯示出最終結果。
(3)師:自己試一下。(學生用這種方法嘗試)
(4)練習:672÷(139-115) 37×12+46×9
師:計算新題前,先按“mc”清除存儲的結果。
?設計意圖:通過嘗試,使學生認識到即使是用計算器計算也要注意運算順序。通過介紹“m+”和“mr”的用法,使學生“會”用計算器計算?!?/p>
(三)計算比賽,合理使用計算器
1.課件出示:
128+284 45×7728÷4 2345514-0
師:大家會用計算器了嗎?我們進行比賽,看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出示課件)
2.訂正結果。
3.師:有的同學還在按計算器呢,你就算完了,你怎么算得這么快?(后兩道題不用按計算器,口算就可以了)
師:大家同意嗎?看來,不是我們學習用計算器,所有的題就都用計算器,而是要用到改用的時候。
?設計意圖:采用計算比賽的形式,并在題目中設計了兩道口算就能得出結果的題目,使學生感悟什么時候用計算器計算,學會合理使用計算器?!?/p>
三、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與運算的規(guī)律。
(一)嘗試計算
1.課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師:算算這道題等于幾?
2.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發(fā)現計算器沒有顯示出完整的結果
3.師:結果是多少?(1.234567898765432e+16,不同的計算器顯示出的會不同)怎么會有這么多的答案?(屏幕顯示不下了)
4.師:計算器幫我了我們了,只能靠我們自己了,怎么辦?
(二)化繁為簡,探尋規(guī)律
1.化繁為??
(1)師:這道題中,兩個因數位數太多了,數太大,怎么辦?(把數變?。?/p>
(2)師:真好,我們可以把數變小,算一算,找出規(guī)律,解決問題??梢詮膸组_始?
2.探尋規(guī)律
(1)課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師:可以從1×1開始,自己算一算
(2)訂正答案。1×1用計算器嗎?(課件出示答案)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3)師:回頭看一看,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從1開始,因數有幾位就寫到幾,再倒過來寫到1)
(4)師:這道題等于幾?(12345678987654321)
3.小結
師:剛才我們用計算器算不出結果,為什么?(數太大了,位數太多)我們怎么解決的?(把數變小了,找規(guī)律)
師:數太大,我們先把它變小,變容易了,發(fā)現規(guī)律,再用規(guī)律解決難題。
4.練習: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
9999×1=99999999×2=9999×5=9999×3=9999×7=9999×4=9999×9=
?設計意圖:當計算的數目很大時,計算器也顯示不出結果,此時,可以把大數轉化成較小的數,找到規(guī)律,再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方法。并在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p>
四、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
2.教材第28頁第3題
3.做一做第2題
4.教材第28頁第4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的方法,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會借助計算器探索簡單的數與運算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p>
認識光教案篇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91—92認識整時
二、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個學具鐘面。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關于“時、分、秒”這一內容,老教材(浙教版)在第五冊才出現,在新教材中分三個階段來編排,第一階段在一年級上冊。為什么提前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在生活中對鐘表的知識接觸早了。
從學生的學習起點來看,在農村學校里,并沒有像有的雜志上寫的那么高。在一個50多位的班級里,有少部分學生認識整時,認識的也相當模糊,比如撥得時候把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5認為是5時。這樣就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聽了一些《鐘表的認識》,總體的感覺是,照顧學生個性多了,但學習效果卻差了。囫圇吞棗式的只怕學生掌握的不夠多,只怕聽課老師說學生的起點不夠高,就讓幾個好生撐撐臺面?;谝陨蠋c,把教學內容定位在認識整時上,半時的認識作機動處理。為此,我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會讀、寫時間(整時),認識鐘面結構(12個數字、時針、分針等);
2、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學會珍惜時間,學會交流,學會分類。
3、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合作意識、交流能力、探究能力。
鑒于以上的目標定位,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基于“激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控索、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為此,采取了以下的教學策略:
1、教學過程活動化。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
2、教學素材生活化。生活化的材料,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讀寫電子表:
(1)在班級學生中找一個電子表,問:這是什么?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出示電子表上的時間是9:00)在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除了剛才從電子表上知道時間外,你還可以從什么地方知道時間?
生:鬧鐘、電視、手表、手機、太陽等。
3、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研究像鬧鐘、手表這樣的鐘表。(板書:認識鐘表)
二、認識鐘面的自主活動:
1、(課前在教室周圍粘貼4——6個不同的鐘面)學生離開座位進行鐘表文化欣賞活動。(配以音樂)
2、學生匯報。你們剛才發(fā)現了鐘面上的哪些知識?
3、鐘表認讀活動。在這么多漂亮的鐘面(剛才粘貼在周圍的)中哪個你會讀?(學生有選擇地讀)
4、再次觀察鐘面——閉眼想——回憶(出示,你能在上面添上什么,就是一個鐘面了)——劃一劃(你知道時、分針是往哪個方向走的嗎?)
5、學生制作鐘面。(活動要求:①同桌同學先商量好撥什么時間;②誰裝分針,誰裝時針,分工好;③同桌同學再互相說說你撥的時間,最后把作品放在展示臺上來。)
6、展示交流、。在這些鐘面中,哪些鐘面認識起來最方便?并說說是幾時,你是怎么看的?(如果出現整時以外的時間,待結課時或當場解決,視學生情況而定)
7、找規(guī)律。哪根針指的方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
三、應用發(fā)展:(設了四關)
第一關:火眼金睛
第二關:我是小判官(對嗎?還缺什么)
4時11時2時
第三關:我演你猜(一生上臺做動作,如刷牙等,其余學生猜是做什么事情,是什么時間)
第四關:認識“大千世界”
1、你平時做哪件事情用的時間長?
與與
2、出示:(這是為什么?)
3、想想畫畫:
你能按規(guī)律畫出第4只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的指向嗎?
通過學生身邊的電子表引入,能拉近學生的心理距離,從簡單表示時間引入,也能體現從易到難的原則。
為學生設計鐘表欣賞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鐘表奧秘的心理意向。
通過看——想——憶——劃等活動,有助于學生對鐘表的認識。
這道題的設計在于學生能對鐘面結構有深入的認識,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
這兩組題中可以讓學生初步感悟時間的長短。
本題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運用,能根據鐘面間的聯(lián)系,合理解決問題。
五、教學片斷實錄:
片斷一:
師:除了剛才從電子表上知道時間外,你還可以從什么地方知道時間?
生:。
另一生理直氣壯地說:太陽。
師為之一怔:你來說一說怎么一回事?
生:因為太陽升起來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在爸爸買給我的書上看到的。
師:真了不起,能從課外學到這么多的知識。不過,你能根據太陽知道準確的時間嗎?
片斷二:
師:你覺得這些鐘面(整時)有什么規(guī)律?
生:都有時針。
生:都有分針。
生:還有12個數字。
師:哪根針指的方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生:分針指的是一樣的,都指12。
(在一個試教的班級中,學生更是瞪大眼睛觀察,無言以“對”。此時,師:分針指的方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終于學生發(fā)現了。)
六、教學反思:
1、體現傳授與啟發(fā)的統(tǒng)??
通過觀察,發(fā)現學生在生活中見到最多的是電子表的形式表現時間的,如電視、手機、電子表等,就選擇直接從電子表上的時間引入,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讓學生認識了這種簡便的表示時間的方法;當問到還可以從什么地方知道時間時,學生說太陽,因為太陽升起來了,就是早上,落山就是快晚上了。是啊,古代不就是這樣知道時間的嗎,多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那么做為現代的人,怎樣知道準確的時間呢?因此認識鐘面顯得尤有必要,體現了學習數學的價值。
2、體現教學的開放度與數學學習有效性的統(tǒng)??
從學生的特點去研究,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畢竟是一個不成熟的學習主體。如果我們不加指導地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學生也可能無所體驗,無所收獲;只讓學生暢抒己見而沒有教師的指導,也很難將學生的思維更上一個臺階。當學生觀察了鐘面后,通過看——想——憶——劃等活動不斷的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接著學生自己制作自己喜歡的鐘面,如何讓入學不久的學生學會合作,成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做法是讓學生分三步走:①同桌同學先商量好撥什么時間;②誰裝分針,誰裝時針,分工好;③同桌同學再互相說說你撥的時間,最后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來。接著在學生展示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整時的規(guī)律的教學中,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每個鐘面上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二是哪根針指的方向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三是分針指的方向有沒有一樣的地方?結果發(fā)現一年級的學生對第一層次的問題無從下手,第二層次剛好夠得著,第三層次的問題(片斷二中的試教情況)對一些班級的學生有明顯的效果。
3、體現知識技能目標與發(fā)展性目標的統(tǒng)??
現在的學生會說的多了,會做的少了。說的很好,但做的效果卻不近人意。如何在練習中體現雙基,又能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在這一課中,設了四關。主要讓學生學會認讀整點時刻,再通過判斷,運用鐘面上的知識;在“大千世界”中,通過生活情境的比較,體驗到時間的長短;通過早、晚9時的比較,滲透符號化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學習得主動,思維始終得到了發(fā)展,情感得到了愉快的體驗。
認識光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在授課的過程中,適時的演示課件“角的初步認識”】
1.師問: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一年級學習過哪些圖形,還可以說說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幾何圖形?
2.等同學做出回答后,教師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圖形
3.教師質疑: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這三種圖形與圓有什么不同?(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圓沒有角)
4.指角.教師出示數學書,請學生指出這本書封面上的角.(學生一般會指四個頂點為角)
5.教師指出:這個同學指出的并不是一個角,究竟哪兒是角呢,該怎樣來指出一個角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師演示指角的全過程:
師一邊指角一邊口述:從數學書封面的一個點出發(fā),從這個點向直直的兩邊摸,這兩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
(2)一邊看電腦演示,一邊隨著電腦的演示在自己的數學書上摸角【演示課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學生到前面來指一指哪兒是角.
(4)全員操作.邊說邊摸,指出一個角.
(5)同桌的同學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個角.
(6)小結摸角后的體會.(我們摸到的點是尖尖的,我們摸到的兩條線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師取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經過兩次對折,折出一個小于180度的角.問:老師折出的這個圖形是角嗎?為什么?
(2)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形狀不限),也經過兩次對折(任意的去折),教師從中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角貼在黑板上(盡可能的包含直角、銳角、鈍角、平角).
(3)問:觀察,黑板上貼出的這些圖形,大家說都叫角,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個圖形中都有尖的點和直的線)
(4)教師講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演示課件“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從眾多的角中,任選一個角,把角的兩條邊延長,指名一名學生板書標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5)教師指黑板上任意一個角的部分,要求學生們說出各部分的名稱.
(6)討論.說一說身邊的角.
3.演示活動角.
(1)問:再觀察黑板上貼的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p>
(2)問:通過觀察,誰能說說,哪個角大些,哪個角小些?再說說你是怎么比較出來的?
(3)問:角確實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該怎樣比較角的大小呢?
(4)教師讓每個同學拿出自己的學具——活動角,把它張開制成一個角,并邊指邊說哪是角的頂點,哪是角的兩條邊.相鄰的同學比一比,誰的角大,誰的角?。?/p>
(5)師:以自己剛才做的角為標準,再做一個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為標準,做一個比它小的角.
(6)提問:通過你們自己操作活動角,你能體會到角的大小和誰有關系嗎?(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叉開得大小有關)【演示課件“角的大小”】
(7)教學畫角的方法.
①【演示課件“畫角的方法”】全體觀察畫角的過程,然后請同學總結畫角的方法.
②教師再次與學生一起回憶畫角的方法:先畫頂點,從這一個點起,用直尺畫一條直直的線,再從這一個點起,向不同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板貼: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fā),畫出角的兩條邊)
③讓學生按照上面的步驟畫一個角.教師巡視畫角的過程是否正確.
三、歸納提高.
1.問:通過剛才的研究,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我們認識了一個新的圖形——角;一個角有1個尖尖的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邊;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我們還學會了畫角的方法.)
2.練習.
四.質疑交流.
1.問:除去老師向大家介紹的這些內容,誰來說說,你還知道些什么老師沒有講到的內容?或者還想知道些什么內容?(根據學生說和問的情況,酌情補充下面的內容)
(1)角的種類(詳見擴展資料):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優(yōu)角、周角……
(2)趣味知識:放大鏡能夠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卻不能放大角的度數.(詳見擴展資料“放大鏡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裝修時,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擺出很多美麗多變的圖案,有效的利用角,還可以節(jié)約裝修的材料,降低裝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略)
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教案是關于“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的一個教學設計。
教學新課前,通過演示動畫達到提高學生興趣、導入新課的雙重功效。
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動畫,動態(tài)地模擬了指角、畫角等數學活動,將數學知識生動、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夠用一種欣賞動畫的、輕松的心情進行學習。
在交流中,教師引用了較多的課外知識,比如介紹銳角、鈍角、平角等角的種類,介紹諸如放大鏡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識,使學生的眼界得到開闊,學習變得愉快。
由于本設計大量使用多媒體教育技術,教師可用來制作公開課或觀摩課。
探究活動
剪角、數角游戲
游戲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角的形狀,并能數出角的個數.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師準備
投影儀、三個長方形.
學生準備
剪刀、長方形紙.
游戲過程
1.教師講故事(投影儀出示背景):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森林里兔媽媽帶著她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游戲.兔媽媽拿出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她的三個孩子,然后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如果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投影儀出示三個長方形)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一下,跳著說:“4—1=3,還有3個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張長方形紙,剪下一個角說:“應該是5個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折了折,然后剪起來.“媽媽,我認為還是有4個角.”黑兔哥哥說.(配合故事,在投影儀上逐步打出3個,5個,4個)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2.教師布置任務:小朋友,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幫兔媽媽評一評,三個小兔中誰的答案是正確的.【以上敘述可參考音頻“剪角、數角游戲的錄音(一)”】
3.學生4人一組,先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討論.(師請學生將三種剪法分別貼在黑板上)
4.教師繼續(xù)講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結論,兔媽媽笑著對它的孩子說:“孩子們不必再爭了,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這道題的答案就是你們這三個答案.”【以上敘述可參考音頻“剪角、數角游戲的錄音(二)”】
下圖供教師參考
拼角游戲
教師準備
若干個固定角(用兩根小棍或硬紙條拼成).
學生準備
分成若干個4人小組.
游戲過程
1.分給每個小組2個角(大小不一).
2.在頂點重合的條件下,將兩個角拼起來.
3.觀察拼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還是角)
4.找出拼出的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5.想一想,數一數:拼成的圖形中一共有幾個角?看誰的最多.(拼角情況參考下圖)
角、直角的初步認識
認識光教案篇5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認識鐘表上的整時數和大約幾時。教材安排了兩個例題,第一個例題先讓學生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弄清楚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再以認識7時為例,認識鐘面上的整時,使學生感悟到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接著安排試一試讓學生認識幾個鐘面上的整時數。第二個例題教學認識接近整時的時間,在學生表述7時不到一點和7時剛過一點的基礎上,指出這些都是接近7時,可以說大約7時,從而理解大約幾時的含義。
想想做做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建立時間觀念,并注意通過觀察和操作,鞏固鐘面上整時數和大約幾時的認識。還讓學生通過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思考,了解一天中有兩個10時,滲透一天有24個小時。最后還安排了電子表和電視機屏幕上整時數的認識,認識幾時的另一種表示方法(6:00)。
設計理念:
數學課堂情境有效創(chuàng)設的研究學生只有對數學課堂有興趣,才能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創(chuàng)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在課的開始階段就能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們進入到教學內容中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初步認識鐘面,知道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認識鐘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數學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觀念,初步培養(yǎng)愛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整點的時刻。
教學難點:認識接近整點的時刻。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鐘面的教具,鐘面的學具。
2、學生課前了解:⑴早上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⑵每天的8時、12時、4時在干什么。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談話:許多地方都有報時的鐘樓,為我們準確報時。(音樂響過后,當、當兩聲)小朋友們,聽了剛才的聲音,你知道是幾時了嗎?
2.(音樂響過后,當、當七聲)你知道,剛才報的又是幾時呢?
3.揭示課題。
談話:小朋友們說得很好。想不想看一看,這時的鐘面是什么樣的?(出示鐘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鐘表。(板貼課題)
二、 探究
(一) 認識整時的時刻
1.認識鐘面。
⑴談話:我們經常看鐘面了解時間。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鐘面,把你知道的關于鐘面上的知識和同桌說一說。
⑵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
⑶指名說說關于鐘面的知識。教師相機板書:鐘面上,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
⑷談話:剛才還有小朋友說鐘面上有12個數。請大家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
2.認識7時。
⑴談話:再仔細看一看,這時的鐘面上是幾時?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說一說。
⑵交流:鐘面上是幾時?你是怎樣看出來的?指名2個學生上去指著投影說。
⑶總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7,就是7時(板貼:7時)。
3.教學試一試。
⑴教師在鐘面上撥出1時,并提問:你知道這個鐘面上是幾時嗎?你是怎樣看出來的?指名上來指著投影說。
⑵啟發(fā)談話:如果想撥5時,應該怎樣撥?指名回答,然后師生一起撥(實物投影)。小結:時針撥向5,分針還是指著12。
⑶談話: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學具鐘上撥出11時。指名到實物投影上交流撥的過程。
4.交流小結。
出示以上幾個整時的鐘面,提問:仔細觀察這幾個鐘面,誰能說一說1時、5時、11時,以及一開始認識的7時,鐘面上的哪根針是一樣的?指名3-4人說,引導說出:鐘面上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5.及時鞏固:想想做做第4題。
⑴談話:你能撥出3時、9時、12時嗎?請你選擇一個時刻撥一撥。
⑵學生操作。
⑶全班交流,教師評價: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3,就是3時;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9,就是9時;分針、時針都指著12,就是12時。
(二) 認識接近整時的時刻
1.7時不到一點。
⑴教師出示6時的畫面。談話:這是幾時?
⑵提問:繼續(xù)撥動哪根針,就能從6時走到7時?
⑶教師撥到6:30的時候,提問:到7時了嗎?
⑷教師撥到6:45的時候,繼續(xù)提問:到7時了嗎?
⑸當分針撥到11、12時,停住提問:現在到7時了嗎?追問:為什么?
⑹師述:哦,原來時針雖然好像指著7了,但分針還沒到12,就不能說是7時,只能說是7時不到一點(板貼:7時不到一點)。
2.7時剛過一點。
⑴教師繼續(xù)撥,分針指向12時,提問:現在是7時嗎?
⑵教師繼續(xù)撥,分針轉到12和1之間。
①談話:哎呀,老師一不小心又動了一下分針。提問:現在還是7時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②提問:超過得多嗎?(一點點)
③談話:現在,是7時剛過一點(教師板貼)。
3.辨析。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蘇教版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二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蘇教版數學《認識鐘表》教學設計二⑴出示教材中的兩個鐘面,提問:這兩個鐘面是7時嗎?為什么?(分針都不指著12。)
⑵談話:這兩個鐘面雖然時針都好像指著7,但是只有7時的鐘面上分針指著12,是真正的7時;而這兩個鐘面,一個分針不到12,一個剛過12,它們都只能說是接近7時。像這樣接近7時的情況,都可以說成大約7時(板貼:大約7時)。
2.及時鞏固:想想做做第3題。
⑴出示不到8時、剛過9時、剛過5時三個鐘面。
⑵談話:請小朋友觀察這三個鐘面,它們都正好是幾時嗎?
⑶提問:這三個鐘面上大約是幾時?同桌互相說一說。
(4)全班交流。提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5)小結:這幾個鐘面,雖然它們的時針已經指著幾時了,但分針都沒有指著12,都是不到幾時或剛過幾時的情況,都只能說成是大約幾時。
(三)課堂小結。
1.談話:學到這兒,老師想問問大家,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鐘表。你學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談話:你覺得哪種時刻容易辨認?哪種時刻比較難辨認?你有什么好方法嗎?
4.談話:其實,不管是正好幾時還是大約幾時的時刻,它們都在提醒小朋友要珍惜時間,熱愛祖國,好好學習。
過渡:下面,老師就想了解一下我班的小朋友是否是珍惜時間的好同學。
三、 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1)談話:誰來說一說你早上幾時起床,晚上幾時睡覺?
(2)指名回答后小結:小朋友應該按時起床和休息,這樣才能成為安排時間的主人。
2.想想做做第2題
(1)談話:說了自己,我們再看看他人。
(2)多媒體逐一第2題圖片。談話:說一說鐘面上是幾時,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問:每天的這幾個時刻,你在干什么?
(4)交流后小結:如果小朋友合理安排時間,你就會取得好成績。
3.想想做做第5題
(1)談話:下面,老師出了一道難題考考大家。
(2)多媒體出示3個鐘面。談話:請小朋友仔細看。你看出了什么?
(3)指名回答。小結:對,這三個鐘面都不完整,有的缺少分針,有的缺少時針。
(4)談話:你會把缺少的針畫出來嗎?畫之前,你想提醒大家什么嗎?
(5)指名回答。小結:畫時,要先看清楚該畫什么針;畫時針應該短點、粗點;畫分針就長點、細點。
(6)學生完成,教師巡視。
(7)全班交流,教師評價,全畫對的小朋友表揚自己。
5.想想做做第6題
(1)談話:小朋友太厲害了!老師只能考大家最難的題目了!
(2)同時第6題出示兩幅圖。談話:請小朋友看圖說一說鐘面上是幾時,小朋友在干什么?
(3)指名回答。提問:你發(fā)現了什么?追問:怎么會這樣?
(4)交流后總結:一天里有兩個10時,一個在上午,是上午10時;一個在晚上,是晚上10時。
6.想想做做第7題
(1)談話:小朋友這節(jié)課學得真認真!下面,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其他的鐘面。
(2)出示電子表、電視屏幕等標有不同時刻的畫面。提問:你知道上面各是幾時嗎?
(3)指名回答。提問:你還在哪里見過這樣的表示方法?
(4)師述:其實,這是某一時刻的另外一種表示方法。
板書:
認識鐘表
鐘面上,短針是時針,長針是分針
7時不到一點7時剛過一點
大約7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