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教案6篇

時間:2023-04-17 作者:lcbkmm 備課教案

只有認真寫好教案,才能使往后的工作順利進行,教案是教師為了掌握課堂節(jié)奏事前起草的文字載體,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年級上冊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教案6篇

八年級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常見的力現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彈力;知道彈力是由于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力。

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和使用方法。

3.經歷使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實際過程,通過實際操作學會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讓學生經歷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過程。

(2)掌握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正確方法。

2.難點

(1)微小形變。

(2)彈簧測力計原理。

教學方法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交流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彈簧測力計、鉤碼若干個、幾條橡皮筋、一塊硬紙板、一個瓶蓋、一個回形針、綿線。

演示實驗:大號墨水瓶、紅玻璃管、紅墨水、彈簧拉力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內容

1.彈力。

演示實驗:當用手拉(或壓)彈簧時,彈簧受力發(fā)生形變,這時,彈簧對手也產生一個拉(或推)的力。

舉例:跳水運動員向下壓跳板時,跳板受壓后變彎,發(fā)生形變。同時,變彎的跳板也在向上推運動員。

師:當物體發(fā)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力的作用。

這種因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

師:你還知道哪些物體在哪種情況下產生彈力?

生甲:撐桿跳高運動員在撐桿跳時,將桿壓彎,桿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

生乙:我將手中的尺子壓彎時,尺子對手有力的作用,這個力也是彈力。

生丙:射箭運動員射箭時,將弓拉彎,被拉彎的弓對手也有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

生丁:我將手中的橡皮筋拉長,橡皮筋也會產生彈力。

生戊:打籃球時,球與地面擠壓(或碰撞),也會產生彈力。

師:以上同學都說得很好,生活中產生彈力的例子還很多,例如我們通常所說

的壓力、支持力,其實質都是彈力。

舉例:把手指壓在桌面上,手指發(fā)生形變,對桌面有一個力(彈力)的作用,同樣,桌面發(fā)生形變,對手也有力(彈力)的作用,手對桌面的彈力就是壓力,而桌面對手的彈力就是支持力。

師:對這個問題同學們有疑問嗎?

生:桌面發(fā)生形變我們都看不出來。

師:我們來看一個演示實驗。

關于物體微形變的演示實驗:

演示玻璃瓶的形變。如圖5.3一l所示,找——只橫截面為橢圓的大號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兩頭開口的細玻璃管(半徑1~2mm,長約30cm)。向瓶內灌滿紅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適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襯以帶刻度的白紙板。

演示時,先用教鞭(或鋼筆桿)輕敲瓶壁,讓它發(fā)出清脆的響聲,(表示玻璃比較硬)。然后用手指沿橫截面的短軸方向緊壓瓶子。因瓶子受到這樣的按壓后容積變小,管中水柱明顯上升(如圖9)。當放開手后,水柱液面就恢復到原

來的位置。再沿瓶橫截面的長軸方向壓瓶,則由瓶的容積變大,水柱就明顯下降(如圖b)。這說明玻璃受力要發(fā)生形變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發(fā)生形變的,只是形變很微小我們肉眼看不出來而已。

師:歸納以上例子及實驗現象,你可得出什么結淪?

生:物體發(fā)生形變時,會產生一種力,這種力叫彈力。

板書:因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2.彈簧測力計。

師:要知道力的大小,我們就要用專門的儀器進行測量,測量力的儀器叫測力計,實驗室用的測力計叫彈簧測力計。

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請大家觀察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師:請一位同學說說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生:彈簧測力計的構造有:刻度盤、彈簧、指針、掛鉤、掛環(huán)。

師:你觀察很仔細、很全面、講得很好,彈簧測力計主要構造是:刻度盤、彈簧、指針。

板書:2.彈簧測力計

構造:刻度盤、彈簧、指針

師: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

師:這里請大家注意,彈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無限制地增大?彈簧會不會無限制地伸長?會出現什么情況?

生:不會,當拉力增加超過某個限度時,彈簧會被拉斷。

師:對。彈簧要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彈簧測力計就是根據彈簧這個特性來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書: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彈性范圍內,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測力計?

生甲:握力計。

生乙:拉力計。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p84的內容弄清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并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1)了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量程),不要測量超過它量程的力;

(2)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測力前要使指針對準零刻度線,如果有偏差,要調節(jié)到兩者對準為止;

(4)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到刻度盤上。

師:說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請大家觀察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針對這只彈簧測力計,再請一位同學說說如何正確使用?

生:①桌面上這只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不要測量超過5n重的物體。

②這只彈簧測力計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

③這只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已校零。

④測力時,要使測力計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并讓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

師:你也說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①如果所測的力超過5n,會出現什么情況?

②指針如何校零?

生甲:如果所測的力超過5n,彈簧被拉長后不會恢復原狀,甚至被拉斷。

師:正確。

生乙:如果彈簧測力計不測力時,指針不在零刻線處,只要上下移動指針即可。

師:使用前還要上下拉動彈簧,看看彈簧是否靠在刻度盤上或指針是否被刻度盤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變的,要等指針穩(wěn)定后讀數才準確,如果力的大小是變化的要抓住瞬間讀數。下面分組實驗,請用彈簧測力計做測力的小實驗:

①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使指針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②把一根頭發(fā)拴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用力拉頭發(fā),讀出頭發(fā)被拉斷時拉力的大??;

③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誰的拉力大些,想想為什么?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回檢查,督促每個學生動手、參與。

師:請各組把你們所測的頭發(fā)被拉斷時的拉力大小,兩個彈簧測力計對拉時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發(fā)現。

生甲:交流后得出:不同組頭發(fā)被拉斷時拉力不同。

師:正確,因為不因人的頭發(fā)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后得出:兩個彈簧秤對拉,穩(wěn)定時拉力大小相同。

師:正確,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乙: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師:你對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后繼續(xù)努力,下面請大家將課前準備好的器材擺在桌面上,按照課本p84圖5—17,制作橡皮筋測力計。比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發(fā)現問題可及時提出來。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生:老師,手邊沒有1n、2n、3n……的重物,怎么標刻度線?

師:可以用硬幣,這時的刻度不是1n、2n:3n……而是一個硬幣重,兩個硬幣重……當然,也可以用標準的彈簧測力計來與橡皮筋測力測互拉(平行于刻度板一條直線互拉),通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來作刻度為了增大橡皮筋測力計的測量范圍,可以把幾根橡皮筋并在一起使用。

生:為什么橡皮筋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師:因為橡皮筋越拉長,直徑越小,伸長與彈力不成正比。

請做好的同學拿到講臺上,請代表上臺評比。

學生代表上臺評比,比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

教師將獲獎的橡皮筋測力計保存在實驗室,并向每人頒發(fā)獎品,以示鼓勵,請全班同學掌聲祝賀。

二、歸納及學習過程評估

師: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我們學會制作橡皮筋測力計,學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及彈力。

師:你歸納得很好,很全面,全班同學以掌聲鼓勵。

師:下面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三、課后練習

l、課本p85,作業(yè)1、2、3。

2.選用課時作業(yè)沒計。

四、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1.彈力:因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2.彈簧測力計。

(1)構造:刻度盤、彈簧、指針。

(2)正確使用方法p84。

a、了解量程。

b.明確分度值。

c、校零。

d.測力時,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

五、課后反思

八年級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的

一、理解說明事物特點的幾種方法。

二、認識說明文中運用準確語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與記敘文的區(qū)別。

教學設想

一、安排二教時。

二、緊緊抓住說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內容:說明事物特點,闡明事理,介紹知識,理解說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現教學內容多而雜的現象。

三、理解準確用詞的特色。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掌握課文內容,了解課文層次,理解總和分的關系。

二、初步了解說明文的特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導入新課

提問:課前預習,文字上有什么疑難需要解答嗎?(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如學生無問題,不必多花時間。)

導言。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設計建造了有名的錢塘江大橋,五十年代又參加設計了規(guī)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他對石拱橋是這樣評價的:石拱橋是我國傳統(tǒng)橋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趙州橋和盧溝橋是我國千萬座石拱橋中杰出代表之作。這篇說明文《中國石拱橋》就具體地為我們介紹這兩座著名的大橋以及有關的知識。

二、教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三、四段。提問:預習時,要求制作趙州橋、盧溝橋概況表,讀課文以后,填寫前兩項(位置,歷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樣了?抽查,評價,出示小黑板,根據小黑板所填的前兩項內容,共同訂正。指名讀課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導填寫趙州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的內容。分散讀第六段,示范,5;導填寫關于盧溝橋的第三項(結構特點勺的內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紹兩座石拱橋的結構似外,有哪些關于外形方面的介紹的句子?學生看課文回答,明確:第五段有拱上加橋,美觀,有全橋飲澗;第六段有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腎。提示:這兩段以外,還有哪些?還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紹。結論:由此可見,中國石拱橋本身的特點就是: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而盧溝橋還有它自己與眾不同的情況,范讀第八段,引導理解:盧溝橋的紀念意義和歷史事實。提問:中國石拱橋為什么能有光輝的成就呢?它的發(fā)展又是怎樣呢?分散讀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導學會抓課文主要內容。第九段介紹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傳統(tǒng),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紹發(fā)展的情況:這段中間四句,用事實證明,全班朗讀解放后,150米四個句子。

小結(指導邊看課文邊在書上的某些段本寫明要點,并在一些句子下邊標單橫線,不要離開課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層次:

(1)介紹石拱橋外形特點(用比喻)。

(2)總述石拱橋特點(不但外形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

(3)引用古籍證明我國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并點出將要介紹的事物的具體對象。

(4)分述之一,從歷史、結構、外形的設計者全面介紹趙州橋。

(5)分述之二,全面介紹盧溝橋:具體數字一結構(河堤沖毀,橋卻從沒出過事)一形式(每個柱頭上惟妙惟腎)一贊語(世界上獨一無二勺一景點(盧溝曉月)一特有的紀念意義(在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的歷史上)。

(6)總說石拱橋取得成就的原因。

(7)綜述解放后我國石拱橋的成就和橋梁事業(yè)的新發(fā)展。全文層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總一分一總的寫法。

2.段落的條理:介紹趙州橋,先總寫歷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時間長),結構,外形,設計和施工特點,然后分四點作具體說明,又用評價的句子作結(趙州橋高度的技術水平)。這樣,在段落內采用總分總的寫法,就使介紹的內容很有條理地編排出來。由此可見,不論在全文的整體中,還是在段落的局部中,總一分一總能夠使文章的內容編排得很有條理,總一分一總之間的關系,是有內在聯(lián)系的密不可分的結構關系。提示;第九段的寫法,是不是總與分的結構關系呢?回答,明確:這一段是用疑問句開頭,提出問題,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說明,沒有總結的句子。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種有總有分的方法。

提問:《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它傳播廠有關石拱橋的哪些知識?試從課文中的一些句子來理解。提示課文句子: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

3.橋(盧溝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4.大拱的兩肩上,一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不但節(jié)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5這些石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議論,回答,明確:

1.傳播石拱橋的結構知識。

2.傳播石拱橋的歷史知識。

3.傳播盧溝橋的結構知識。

4.傳播趙州橋的結構知識。5再現盧溝橋形式的優(yōu)美。

小結:說明文是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傳播有用的知識的文章。上邊五個句子,就是從結構、外形、歷史各方面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F在先初步了解;以后還要進一步探討。

三、布置作業(yè)

思考,上邊舉出的五個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與它們相同的表述方法。

復習課文,進一步熟悉內容。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一、常用的說明方法。

二、說明文的基本特征;與記敘文的區(qū)別。

三、寫說明文要準確運用語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導入新課

提問:上一節(jié)課舉例的五個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確:1.運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數字;4.解說;5摹寫。(板書)提問:文中還有與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嗎?思考、議論,準備回答。

二、教讀課文

引導:學生思考、議論后,指導根據課文回答。(板書)

1.用數字:第四段,說明趙州橋歷史悠久。第五段,說明趙州橋的外形、規(guī)模。第六段,說明盧溝橋的外形、規(guī)模。第十段,說明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和石拱橋的發(fā)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馬可·波羅的游記,贊美盧溝橋,唐代張罵的《朝野企載》寫盧溝橋的外形。(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張嘉貞的《安濟橋銘》寫橋的設計。

3.比喻:第一段,寫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說;第二段,說明石拱橋的歷史、形式、構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趙州橋洞像一張弓,然后作解說,兩種方法結合,說明設計的效果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小結:(一)用數字、引用有關資料、解說、比喻,都是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來屬于修辭的范疇,而在說明文中引用起著言之有據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說明介紹的對象,也就約定俗成地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了。解說,是對事物作必要的闡述,也就是闡明事理(如的第二段)。(二)說明方法,還有:判斷,例如,中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這種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等句子。判斷要注意的是必須給人以明確的概念。繪制圖表,能使說明的對象有系統(tǒng)、有條理、一目了然(上一節(jié)課已實踐過)。比較,例如,第六段中寫永定河水發(fā),來勢很猛,常沖毀河堤,但這座橋卻從沒出過事,這就使人印象鮮明。舉例,例如,在我國的石拱橋中,舉出了趙州橋、盧溝橋,最有代表性。(三)除中運用的說明方法外,還有下定義的方法,待以后有機會再舉例子說明。(四)至于摹寫,只是為了對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紹,使人容易認識,它并不像記敘那樣是為了給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為。說明方法來看待。(補充板書)總之,靈活、合理地運用各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點、作用,闡明事理,使人們對事物有個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認識,達到傳播知識的目的,這就是說明文的特征。

?中國石拱橋》就是符合說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說明文的特征,并用《中國石拱橋》印證,就可以明確,說明文同以記敘、描寫手法為主的記敘文有著明顯的區(qū)別。

提示:說明文要準確說明對象,必須重視語言的運用,要做到恰到好處。例如,第三段中說到旅人橋,用大致、可能,是根據在寫作文時僅僅能占有的資料,還不可能有更確鑿的證據。如果去掉大約、可能,就變成絕對的結論語氣了。又如,第二段中說石拱橋不但形式優(yōu)美,而且結構堅固,是從人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是由外表到內在,由感性到理性來寫的,這就準確地寫出人對事物認識的規(guī)律,詞語次序,不可移動。試從文中再找出一些語言運用準確的例子來。學生看課文,議論,準備回答;教師巡回,了解,指導。提問?;卮穑鞔_(舉例):第三段,幾乎限制到處都有,既表明石拱橋多;接近于到處都有卻又不是到處都有。第五段,在當時可算,從時間上相對地說,不犯絕對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省、巧、高三個字,不僅用得準,而且用得精,位置決不能變動。

小結:說明文中準確運用詞語,保證了文章內容的嚴密性,達到預期的說明效果。

三、當堂鞏固

指名朗讀。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讀時,要充分利用課文上的注音,不要脫離課本而板書注音。陡()、墩)等課本上無注音,可作補充。

四、布置作業(yè)

(一)體會下邊各句中加點詞語的作用:

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比較早。

2這座橋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二)介紹趙州橋四個特點,第二點同第三點能不能互換?

(答案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三)積累·聯(lián)想的內容,可讓學生自學,互查。

板書設計(一)

趙州橋·盧溝橋概況表

│橋名位置歷史和修建年月結構特點

趙州橋│橫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一)全橋只一個大拱,長374米,橋洞像一張弓(二)大拱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三)大拱由28近拱圄拼成。(四)全橋結構勻稱。

盧溝橋位于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間,至今已有近800年歷史。由11個半圓形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lián)成一個整體,是一座聯(lián)拱石橋。

板書設計(二)

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

1.數字說明(應當正確無誤)

2.引用說明(古今資料,科技書刊)

3.比喻說明

4.解說說明(闡述事理)

5.判斷說明

6.圖表說明

7.比較說明

8.舉例說明(有代表性)

9.定義說明

八年級上冊教案篇3

一、導入部分

引導學生注意這篇小說與以往讀過的戰(zhàn)爭題材小說或者看過的戰(zhàn)爭題材的影視劇作的風格不同之處,進入學習。為了充分尊重學生的體驗擬定“你喜歡這篇小說嗎?喜歡小說的那些方面?”來確定學習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識教師歸結到“人物形象美、環(huán)境美、語言美”三大方面并且板書,作為探究學習任務。

二、檢查預習

1、處理生字詞

2、概述小說內容

三、走近“老頭子”

賞析老頭子這一典型人物形象。

閱讀提示:跳讀課文,把你認為描寫“老頭子”的精彩之處標記勾畫出來,加批注。

思考:

“老頭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簡要陳述理由。

1.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2.展示探究學習成果:

抗日熱情高漲的人(二、五段);

老當益壯的人(三、四、五段);

自尊自信的人:

“每天夜里”、“每天傍晚”;三個“不怕”;三處“明天來看吧!”以及大菱受傷以后集中地心理描寫和對話描寫。

愛憎分明的人:

對兩個孩子和愛和對敵人的恨“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__”。

智勇雙全的人(誘敵上鉤、痛擊鬼子)

3.分角色朗讀體會“老頭子”的性格特征。

4.遷移訓練,豐滿人物形象:

從兩題中選一題:

(1)二菱躲在荷葉底下目睹老頭子的英雄行為時的心理活動;

(2)晚上“老頭子”回來后向大菱轉述白天痛擊鬼子的經過。

5.深化“老頭子”形象,分析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小說為什么塑造一個年近六十歲的干瘦的老頭子形象,而沒有塑造一個高大魁梧、身強力壯的硬漢子英雄形象。

(傳奇性、典型性、代表性;男女老少全動員,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四、走進“蘆花蕩”

欣賞環(huán)境描寫。

過渡:倒數第二段“他狠狠地敲打……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撒”這一句話有什么作用?文中類似的精彩的景色描寫還有很多,請找出來加以分析、欣賞。

1、自主學習;

2、展示;

3、指導朗讀,讀出情境和趣味。

語言美的分析穿插在二、三環(huán)節(jié)中

五、“荷花淀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思考:小說中的環(huán)境描寫如詩如畫,“老頭子”的形象塑造趣味橫生、豐滿有加,這與當時殘酷的抗日戰(zhàn)爭形勢協(xié)調嗎?難道不矛盾嗎?談談你的看法。

教師小結:即使在殘酷的戰(zhàn)爭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靜從容的姿態(tài)抒寫白洋淀的美麗風光,細心鐫刻白洋淀人民心靈的塑像。追求詩情畫意之美,盡展浪漫主義色彩,用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抒寫風云變幻的人生,從而使小說獨樹一幟,成為了獨具特色的文學流派——“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創(chuàng)作風格:

以詩歌的意境和散文的筆法,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情節(jié)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六、幾分鐘自由質疑時間

七、課堂小結,推薦閱讀《荷花淀》

八年級上冊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崳惺б脖扔械?。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課文下的習題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fā)省,而且在情節(jié)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jié)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jié)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tài)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tài)。

2、在情節(jié)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虻?,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后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chuàng)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八年級上冊教案篇5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

畢生為消除人類的貧窮和疾病而努力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 曾說過: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正象歌詞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那怎樣用偉大的愛去做小事呢?今天我們就隨我國當代女作家楊絳一起去回憶一位車夫——老王,體會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偉大的愛去做小事的。翻開課本76頁(板書課題)(看題目可知,文章的主人公是誰?明確:老王。)

二、簡介作者(1分鐘)

楊絳,生于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 翻譯家。她的丈夫就是>的作者錢鐘書。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訶德》。

三、整體感知:

(一)、檢查預 習(1分鐘)

傴 攥 惶恐 滯笨 塌敗 荒僻 骷髏 愧怍

(二)聽錄音朗讀后,思考以下問題。

a、了解主人公------老王(10分鐘)

1、課文介紹了老王的哪些情況?并用一個字來概括他的生活。

學生回答:職業(yè)——蹬三輪車(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

身體——殘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

居住條件——差( 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敗的小屋 )

可見老王生活之“苦”

2、老王生活“苦”: 那精神上呢?引導學生看課文中一幅臉的特寫,這是一張怎樣的臉,你能描述一下嗎?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也“苦”,“孤獨、無親 ,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

飽經滄桑、吃盡人間疾苦、凄涼、痛苦等。

3、本文記敘了與老王交往過程中的哪幾件事?通過這些敘述和描寫,你認為老王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用一個字來概括老王的性格。

學生回答:記敘了老王為作者送冰,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去世前給我送香油、雞蛋表示感謝。

學生回答: 老王是一個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的人。他卑微的身份下,卻隱藏著一顆金子般的心。“善良”。

b、了解文中另一個人物------作者(3分鐘)

1、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

學生回答:“我”也是一個善良的人。具體表現在: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讓他白送;關心老王的生活。

四、仔細研讀(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8分鐘):

1、老王為什么在去世前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件事體現了老王怎樣的性格特點?這件事是詳寫還是略寫?為什么要詳寫?(5分鐘)

學生回答:因為老王要報答作者一家對他的關心。知恩圖報、心地善良。詳寫。因為這件事更能表現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知恩圖報的高尚品質。(教師解釋:在自己非常痛苦的情況下,還惦記著別人,還關心著別人,這最能表現他卑微的身份下,卻隱藏著一顆金子般的心。所以要詳寫。)

提問:這一點對你寫作有什么啟發(fā)?

要寫某個人物,有許多事可以寫,如果每件事都花一樣的筆墨來寫,那文章可能就會 象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但如果每件事又都一筆帶過,那人物的形象就不會豐滿生動。所以寫人,要通過記事,而記事就一定要有詳寫有略寫,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事件要詳寫,其它的可以略寫,這樣就做到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老王臨死前給“我”送香油、雞蛋,那作者從哪幾方面來描寫此時的老王?(5分鐘)

學生回答:文章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幾個方面去描寫老王。(教師解釋:除了正面對老王進 行描寫外,作者還寫了自己見到老王時心里的想法《見80頁》,通過作者的表現來寫老王,這種描寫方法是什么描寫方法呢?------側面描寫。作者的心理活動描寫從側面烘托出老王行動的艱難。)

提問:這一點對你寫作有什么幫助?

方法指引2:寫人可以從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幾個方面入手,除了這些正面描寫外,還可以對他進行側面描寫,這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就使人物的形象變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

3、老王說“我不是要錢”,為什么最后還收了錢?你覺得這又體現了他的什么品質? (2分鐘)

學生回答: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給他送錢,平白給“我” 添麻煩。體現了老王的樸實善良。

4、作者一家對老王非常關心、愛護,你覺得除了性格善良之外,還要有怎樣的精神才能做到尊重和關心像老王那樣的不幸者?(4分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主要是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提問:看到作者如此關心一個有殘疾的車夫,你有什么感受?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你不要覺得你是城里人,你就可以瞧不起鄉(xiāng)下人;你不要覺得你家里比較富有,你就可以看不起窮人。個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但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 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作者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做到了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平等的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尊重那些卑微的人那些不幸的人!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多關心弱勢群體。

5、對課文結尾一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作者為什么會感到慚愧呢?)(2分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幸運者有責任關愛那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作者回想起來,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慚愧。

五、拓展延伸(5分鐘)

你知道你的周圍有哪些不幸者嗎,你是平時怎樣對待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一 個瞎眼的乞丐向詩人雨果乞討,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紙牌上寫了一句話:“春天就要來了,可我看不見她!”于是,被感動的路人紛紛把錢放入乞丐的鐵罐......。

我們都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樣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真的需要像圣人一樣的境界,這很難做到。可是我們可以和雨果一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做一些 觸手可及的事情,讓有人在無助的時候可以抓住我們有力的手。

六、小結(1分鐘)

七、布置作業(yè)(2分鐘)

1、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2、 本文表達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3、揣摩本文的語言,完成課后習題第二題。

4、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要突出老王的心理描寫)。

老王

物質生活“苦”

老王 精神生活”苦“

善 老實厚道 關心別人

八年級上冊教案篇6

一、導入

師: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許多文人墨客用他們的生花妙筆描摹了西湖的美。

打開記憶的背囊,分享一下你所熟悉的詩句中的西湖。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

師:同學們分享的詩句中,西湖多姿多彩,但是明代的汪珂玉卻說過這樣一段話: “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學生齊讀)

師:他認為西湖最美的是什么景?(雪景)然而他又感慨很少有人能夠領會到這一點。今天,我們就去認識一位能夠真正領略山水之絕的人,他就是張岱,讓我們走進《湖心亭看雪》,領山水之絕色、悟作者之情懷。

二、讀美文,整體感知

師:這是明清時期的一篇小品文,文中有很多容易讀錯的字,你們有30秒鐘的準備時間,敢挑戰(zhàn)的就勇敢的舉起你的手。

師:全部正確,向他學習,每個詞語讀兩遍。

(有錯誤時:咱們同學都讀的跟他一樣嗎?學生糾錯后。嗯,第一位同學是我們班的勇者擔當,第二位同學是漢字小英雄。)

師:掃清了文字障礙,請同學自己大聲地朗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清句讀,一會找同學展示朗讀。

師:同學們朗讀的興致盎然。哪位同學為我們展示一下呢?(女生讀一段,男生讀二段)

師:這兩位同學為我們開啟了朗讀之旅。誰能來評價一下他們的朗讀呢?從字音、句讀兩方面評價。

師:兩位同學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讓我們捧書端坐,大聲地朗讀這篇美文。(生:齊讀)

師:從同學們洪亮的聲音和整齊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你們的自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再朗讀課文,對照課下注釋,自主學習,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有疑問的時候可以向小組成員尋求幫助。

那兩個小組把你們積累的重點詞語板書在黑板上?回去后繼續(xù)疏通文意!

(生:自主學習)

兩個小組展示翻譯

師:同學們對文章的字詞句都有了準確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生:張岱在下雪后,到湖心亭看雪,遇到金陵人的故事。)

師:概括的很到位。張岱是一個怎樣的人?能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嗎?

三、精讀賞析

1.咬文嚼字品癡行

師:張岱確實是一個癡人,張岱的癡先表現在行為上,我們先來咬文嚼字品癡行。文中的哪個字最能表現他的癡呢?

生:絕。因為絕寫出了大雪之后,湖中一片安靜,什么聲音也沒有。

師:嗯,這個絕不僅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雪后的冷清寂靜,還給人一種森然寒意。作者偏偏選擇這時候看雪,表現作者冒寒賞雪的雅興??梢娝陌V。老師突然想起,我們之前學過的一首詩《江雪》,好像意境相似。

生:老師,我覺得獨也能體現出他的癡。因為他是獨自一人去看雪的,而不是跟很多人一起,表現他超凡脫俗的情趣。

師:我們賞雪,一般會選擇什么時候?以怎樣的方式賞雪?這樣的奇人張岱,眼中的景色定然是與眾不同的,來到湖上,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讓我們和張岱一樣身臨其境賞雪景

2.身臨其境賞癡景

師:哪位同學來讀一讀張岱眼中的雪景。

(生:讀)

師:癡人眼里出癡景。這片景奇在哪里呢?寫出了什么樣的景色?同學們邊自由朗讀邊思考,然后跟小組成員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a: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一個“一”字,寫出天地間一白茫茫的,渾然難辨的景象。給人一種蒼茫、遼闊的感覺。

師:分析的特別好。你能嘗試著讀出那種感覺嗎?同學們覺得他讀的怎么樣?生評價——語速應該慢一點)

師:在你的朗讀下,老師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空闊的白茫茫的世界。

師:還有哪個小組有別的想法?

生b: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寫出了雪的大,人和景的渺??;跟前面的蒼茫遼闊形成對比,會讓人產生一種孤獨的感覺。

師:你理解的真深刻。你能讀一讀嗎?

師:大家說我們在讀這一句的時候,語速應該(慢一點),語調呢(低一點)?

(生:低一點,要越來越低,因為后面作者寫的時候給人感覺越來越小,最后好像都沒有了一樣。)

師:哪位同學再來試一試?讀出了人和景越來越渺小的感覺,也讀出了作者內心的那種孤獨。下面,我們一起將整片雪景朗讀一遍。

師:在咱們同學的朗讀聲中,我仿佛置身于這片雪景,仿佛融入到一幅畫中。如果說把這一片雪景畫成一幅畫的話,你覺得應該濃墨重彩,極力渲染呢,還是輕描淡寫,簡單勾勒的一幅水墨畫呢?所以這兩句的語言有什么特點?有沒有運用大量的修飾語,細致地刻畫雪景?

師:這種寫法用在文章上就是白描。用簡潔的文字勾勒出事物的形象,不過多的渲染。給我們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 讓我們帶著這樣想象,試著齊背這段文字,把景融入到自己的內心。

3.知人論世悟癡情

師:如此奇景,又寄寓了作者怎樣的癡情呢?張岱獨往湖心亭看雪,不料早有兩人鋪氈對坐,飲酒賞雪了。“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為什么要強調他們是金陵人呢?“金陵”這個地方有什么特別的嗎?“金陵”這是明朝的稱呼,他鄉(xiāng)遇知音,這兩個金陵人引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呢?其實在第一段中,也有一個稱呼是屬于明朝的,“崇禎五年”可是明朝再也不存在了,所以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師:我們了解張岱的生平經歷。張岱的前半生和后半生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原因是什么?明亡后,張岱入山著書一直到死。他主要寫了兩本書《陶庵夢憶》《西湖夢尋》,書名中都有一個夢字,張岱自己告訴我們書中內容“想余生平……”,所以書中緬懷了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故國,在張岱的生命里,是永遠地痛。

四、悟奇情

師:(音樂起)哪位同學來讀一讀?(找一名讀的很好的同學)

師:這位同學深情的朗讀,讓我們走進了西湖,走進了張岱的夢,走進了他的家國情思。

(以他為榜樣,我們再次捧讀課文。機動時間)

師:在世人眼中,他如“癡”人一般,”在他自己心中,五十年來人生恰似一夢。

(板書:癡心似夢)(將“奇”畫出來)

師總結:

這就是奇人張岱,他將自己的滿腔奇情盡賦予西湖奇景之中。西湖之于張岱,也已超越了風景這一單純的意象,而成為斯人留之守之,尋之憶之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