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常用的一種文體,演講稿是我們在演講活動開始前的重要準備工作,演講稿必須要在上臺演講之前就準備好,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談詩詞演講稿7篇,感謝您的參閱。
談詩詞演講稿篇1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詩詞中國”。
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藏著那個繁盛的唐朝,都充滿了對古詩的贊嘆。
古詩詞,是炎黃子孫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結。
站在世紀的長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終不渝地遙指著一個永恒的詩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唐朝的詩書,精魂萬卷,卷卷永恒;唐朝的詩句,字字珠璣,筆筆生花。無論是沙場壯士一去不還的悲壯,還是深閨佳人春花秋月的感慨,唐詩之美,或痛徹心扉,或曾經滄海,或振奮人心,或凄涼滄桑,都是絕倫美奐,久而彌篤。
品味詩詞,我品出了詞人的無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終身囚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背钏际呛蔚鹊?紛繁難解,詞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變得明智,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道理。
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我品出了詩人的豪氣。 讀一首唐詩,便如拔出了一支銹跡斑駁的古劍。精光黯黯中,閃爍著一尊尊成敗英雄不滅的精魂;讀一首唐詩,宛如打開一枚古老的胭脂盒,氤氳香氣中,升騰起一個個薄命佳人哀婉的嘆息。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唐詩三百首》,淺斟低吟,拭淚掩卷。聽一聽巴山夜雨的傾訴、子夜琵琶的宮商角羽,窗外有風透過湘簾,驀然間忘了今夕何年??
我愛詩詞,不但因為它生動傳神,清秀雋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激發(fā)我們健康向上的奮斗熱情和堅強意志,同學們,讓我們走近詩詞,品味詩詞真是中國文化中一顆永不退色的美麗瑰寶啊!
談詩詞演講稿篇2
大家好!
我是-班的--,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中華詩詞的恒久魅力與時代價值。
中華福澤,綿延五千;華夏萬鑒,普傳恒天。中國是一個具有悠遠歷史的國家,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與傳承之中,中華民族擁有了獨一無二的文化精髓。在眾多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間,中華詩詞無疑是最璀璨的一顆明珠,經過歷史的積淀與打磨,在時間長河中默默閃耀。
有人說:讀詩,可以讓人感受到來自歷史深處的一種溫情、博愛與力量。
古人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在交通不甚發(fā)達的古代,詩人將自己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的不舍與寬慰融入了詩句之中?!爸裾让⑿p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在眾人都在為山中急雨而發(fā)愁的時候,詩人也能以這樣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是大多數人所做不到的。也正因為如此,詩人才能將自己對事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tài)度融入詩歌之中,才有了今天我們所能看到,能讀出的詩情詩意。
中華詩詞早在漢朝就已經出現,之后不斷發(fā)展。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元曲,都是順勢而成,因時而變的。
其中既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征戰(zhàn)殺伐,也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王朝更迭,更有“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江南美景。
這些詩作因其所描寫的內容、作者的心境的不同,從而體現了不同的時代背景,彰顯了不同的時代價值,是當之無愧的文化瑰寶。
李白之詩,就像一柄長劍,肆意灑脫、狂傲不羈,隨性游走在天地之間;杜甫之詩,就像一本古書,溫潤如玉、耐人尋味,默默地在歷史長河中閃耀;李賀之詩,就像一抹怪影,奇艷詭譎、飄忽不定,于瞬息之中而存萬種變化……
中華詩詞流傳至今,依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你是否還記得那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將這句古詩詞連同抗疫物資一同送來中國時,感動了千萬國人。國與國有界,而人的感情無界。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號召世界各國攜手并進,不正應了這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嗎?以詩會客,以真情對待世界,中國正以詩為媒,與世界搭建溝通的橋梁。
中華詩詞浩如煙海,歷經滄桑而顯出它的獨特魅力。這一詩一詞,越過時間的鴻溝,緊緊擁抱著我們的新時代,這一字一句定當永久流傳下去。
中華詩詞,魅力永存,價值無限。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感謝大家聆聽!
談詩詞演講稿篇3
親愛的__:
春節(jié)期間,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播出,引起了師生和家長們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掀起一陣詩詞文化熱潮。
節(jié)目中來自復旦大學附中的16歲女生武亦姝,掌握的古詩詞量超過兩千首,并成為第二季決賽總冠軍;斬獲成語大會和漢字聽寫大會冠軍,飛花令中一人對抗二十五人,奪得亞軍的北大才子彭敏;來自內蒙古的65歲王海軍,只讀了4年書,擺地攤修自行車間隙不忘寫詩,3年創(chuàng)作一千多首詩詞;來自河北邢臺鄉(xiāng)村的40歲農民白茹云,8歲起熟讀古典詩詞,6年前身患重病住院時,一本《詩詞鑒賞》放在床頭陪伴左右渡過難關;北大博士生陳更,理工科出身,卻滿腹文才,獲得連續(xù)多場的擂主,還有百人團里圓通快遞的老曹,氣質優(yōu)雅的主持人董卿,四位點評老師的口才與博識,都讓人印象深刻,心生崇敬。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再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革命情懷。《中國詩詞大會》以這些最熟悉、最打動人心的詩詞,激發(fā)起觀眾的記憶與情懷,建構著我們的精神家園。即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如此燦若星河的經典詩篇;也很少有哪個國度,能像我們這樣,無論童叟都能念誦幾句古典詩詞。
當然,讓《中國詩詞大會》備受推崇的,不僅僅是選手的才情和節(jié)目的精彩,更重要的或者更深層的原因是中國古典詩詞本身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它們承載著的我們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價值和生命力量。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語言美。
詩詞是語言的藝術,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語言美。具體表現在它的辭采豐富,表意精準、凝練。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陸機在《文賦》中說:“詩緣情而綺靡”、“其遣言也貴妍”,劉勰《文心雕龍》更是直接點明:“情以物興,故義必明雅;物以情觀,故辭必巧麗”,強調詩詞遣詞用語的重要性。故而中國古典詩詞煉句、煉字、詩眼等藝術手段,以求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賈島“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改詩用“綠”字的故事,詩圣杜甫“為人性僻眈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表達的正是對詩詞語言表達準確、形象、精煉的極致追求。
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美還表現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韻美。任何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體的結構來體現,詩詞的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特別是漢語有一個與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顯著不同的特點,就是使用單音節(jié)字,字與字之間搭配組成詞,由詞再組成句,由句再組成文。因此,對中國文學來說,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詩詞流暢、聲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與字之間的聲律。因而,我們經常見到中國古典詩詞常用雙聲、疊韻、疊字、比喻、對偶等修辭方法,并要求詩句、詞句在對仗和格律上長短一致、工整對稱,既易于記憶、朗讀,又富有音韻之美。
從《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钡轿簳x南北朝時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再到唐初,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出現,詩句開始形成講究平仄和押韻的規(guī)范,篇幅字數固定,結構規(guī)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最終,講究形式和音韻的格律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基本形式,之后宋代的詞、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統(tǒng)一的詞調和曲牌,依據不同的詞調曲牌來表意。詩詞的形式和格律,重緩急相間,長短有致,抑揚頓挫,韻調諧和,大大豐富了詩詞的表現力和藝術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自然美。
這種自然美展示的是中華民族賴以生生不息的大好河山,蘊含的是中華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詩意理念。
在這里,有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的異域風情,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江南春色,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山水田園,有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蘇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湖光天色,還有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等詩詞,不勝枚舉。
詩人、詞人對自然美的熱愛和謳歌不是作為旁觀者的欣賞,而是把自然作為交流和傾訴的對象,達到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人與自然共生共長的境界。于是,便有了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有了韓愈眼中“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的桂林山水,有了姜夔感嘆“自胡馬窺江去后 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中國古典詩詞直觀鑒賞,表達的是對自然的熱愛,但根本目的更多的還是借物言志、寄情山水、感悟人生。
也正因為中國古典詩詞所標識的自然景象,讓散布在中華大地冰冷生硬的地理景觀和山水樓臺,有了精神的支撐、人文的溫度。我們心中的蘇州,成了寒山寺,成了“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們想到的武漢,是黃鶴樓,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我們遙望的西域,是玉門關,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即便未曾到過的地方,也成了每一個中華兒女心中熟悉的“故鄉(xiāng)”。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真情美。
這種情是深沉的愛國情。從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到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再到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趨避之”。中國古典詩詞所表達的愛國主義精神,貫穿三千年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史的全過程。
這種情是濃烈的思鄉(xiāng)情。韋莊的“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需斷腸”, 賀知章的“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王維的“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最典型的故事是:南朝陳伯之原是齊的將軍,齊亡于梁后,他恐怕為梁所不容,便投到北魏去;梁丘池寫信給他勸他還是回到祖國來,其中最有名的幾句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旗鼓,感生平于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陳伯之讀了這信,想起自己的鄉(xiāng)土,果然就帶了軍隊回到祖國來。這些古典詩詞中的一草一木、一唱一吟,無一不是樸素、濃烈的鄉(xiāng)土之情。
這種情是執(zhí)著的男女情。我們可以在《詩經》“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見證古老的愛情誓言,在李之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中感受綿綿思念,在秦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中體會溫情共勉,在蘇軾“……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中遙想他對亡妻的深切懷念,在柳永“”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感觸離別時的無限傷感。
這種情是真摯的朋友情。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再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還有“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不可或缺的還有“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表達的難舍骨肉親情。
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意境美。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有境界自成高格。”詩詞整體的美學價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詩詞美的最高體現,是鑒定一首詩詞好壞的關鍵因素。
所謂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主觀 情感賦予一定的藝術形象,使讀者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和情感體驗,通過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頭腦中形成一種特有的“境象”。簡而言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不限于作品本身,而是作品通過獨特的藝術手法刺激讀者產生聯想和共鳴,達到言盡意無窮、思無崖的效果。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在含蓄。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一直以來崇尚委婉含蓄,忌淺露直白,認為作品必須含蓄委婉,才能達到意味無窮的效果?!段男牡颀垺诽岢觯骸半[義以藏用”;“精義曲隱,無傷其證言,微辭婉晦,不害其 體要?!敝v的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杜甫《絕句六首》“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鳥棲只故道,帆過宿誰家。”這首詩雖然描寫得簡明扼要,但是抒寫“不盡”,留有余味,營造出了含蓄委婉的意境美?!傍B棲只故道,帆過宿誰家”,看似單純的寫景,其實是在含蓄的描寫中,寄予了微妙深遠的聯想。把懷念故鄉(xiāng)之情和人生的漂泊感展示得淋漓盡致。再如孟浩然的《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保砻嫔峡词窃谠伕瓒赐ズ拈煷髿庀?。但詩作的真正的目的并非在于描繪洞庭湖的浩瀚闊大氣象,而是借此希望得到張九齡的垂青援引,因為通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已將自己不甘寂寞、希望引薦的意圖含蓄道出。
蘇軾的《蝶戀花》更是充分體現了委婉含蓄的詩意境界:“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全詞貌似一幅游春圖,但卻是表現詩人對人生的深邃思考。暮春的自然界,花敗飄落,柳絮輕飛四散,芳草滋生,表現出詩人的彷徨迷惑。而“佳人”與“行人”,在詞的深遠境界中,純粹偶然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種種矛盾的思索中產生一種漂泊的情感,表達出詩人對客觀現實中美的眷戀和內心世界的矛盾苦悶,以及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探索,從而創(chuàng)設了詩詞委婉含蓄的高遠境界。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在動感。我們生活的現實生活是生生不息,始終處在變化之中,生命之氣、精神之韻均在流動中得以體現。詩詞的意境必然要體現出精氣神,讓讀者真正入境,感受到一種動態(tài)的美。
這種動感體現在古典詩詞對動詞的運用,即將原本靜態(tài)的事物活躍起來,例如杜甫“輕燕受風斜”,通過動態(tài)描摹,把燕子風中的飛動輕盈之態(tài)惟妙惟肖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再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舉北宋詞人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和張先的“云破月初花弄影”的實例。還有一種動感,是通過動靜對比或以靜襯動來實現。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保谶@首詩里,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動的聲響,浣紗歸來的女孩子們在竹林里的笑聲,小漁船緩緩穿過荷花的情態(tài),都和諧完美地交織在一起,像是一幅清新秀麗的有聲畫,又像是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曲?!翱丈健?、“明月”、“翠松”、“清泉”、“浣女”、“漁舟”等清新、明凈的暮秋意境,令人有心胸蕩滌之感。整首詩意境優(yōu)美,展現出一幅流動的畫面,使讀者有如身臨其境。
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美在傳神。即讓讀者在品讀詩詞中有一種理性的領悟,明了詩詞所蘊藏的哲理,起到自省、警世、啟發(fā)、鼓舞的作用。這種詩詞不再是賞玩的身外物,而是深入內心和精神世界的力量和價值。
例如陸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煥《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朱熹《觀書有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等詩詞。最為典型的是杜甫《登高》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甭淙~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奔流不盡的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而來。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境界之壯闊,對讀者的觸動不限于歲暮的感傷,同時讓人聯想到生命的消逝與有限,宇宙的無窮與永恒。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中國古典詩詞帶給我們的是耐人尋味的審美趣味,是慰藉人生的文化滋養(yǎng),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蕓蕓眾生,自是不能都成為詩人、詞人,但我們可以從古典詩詞中感知詩心,充實詩意,在面對物欲橫流、人生跌宕、艱難困苦時,找到走向遠方的自信與動力。
談詩詞演講稿篇4
學了中國古典文學,我感受到詩歌是中國古代最美的文學,最動人的文學,最擅長抒情的文學。它們深微隱幽,意味淵永。時而美到極處,又豪放到極處。情調閑雅,懷抱曠懷,雄放慷慨,動人心魄。細細品味,又是最能讓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詞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體會的。初讀時的驚艷只是膚淺的直覺,真情的流露才是詞的魅力所在。如果說詩凝練的語言使詩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詩往往不如含義雋永的詩句膾炙人口的話,那么詞則不然,詞中的空間足夠詞人縱橫馳聘,洋洋灑灑道出切身感受。讀詞的過程實際上是揣摩詞人情感的過程,詞的美麗也只有懂詞的知詞的人才能感受的出來。
詞源于唐代的曲子詞,句子有長有短,和樂曲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業(yè)發(fā)展、城市繁榮,市民數量不斷增加,夠歌唱的詞比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更適應市井娛樂生活的需要,而當時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銳,句子長短不齊的詞也更便于抒發(fā)人們憂國憂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漸興盛起來,取代詩而成為文學的主流。
在宋詞的發(fā)展繁榮過程中,整個社會的導向作用同樣十分明顯。如果說唐代的詩人在某種程度上還只是供皇室及統(tǒng)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詞人已由被人欣賞而一躍登上了政治舞臺,并成為宋代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宋代皇帝個個愛詞,宋代大臣則個個是詞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都是當時的著名詞人。在封建社會中從不出頭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為一代詞宗,名垂千古。
宋詞不同于一般宋詩的散文化、議論化。善于將抒情與寫實景完美結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礎上,宋代演為許多中調和長調,在曲折動宕、開闔變化中,是情景緊密交融,其細致、具體、微妙處,有的甚至勝過唐詩。宋詞又長于比興,多以微妙而又細致的比興手法,藉景物表達內心復雜而隱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來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詞形成了眾多的藝術風格。宋詞雖然沿襲著唐五代的傳統(tǒng)以抒發(fā)情感、靈性為主,形成“詩莊詞媚”的分野,以婉約為宗,但后來由于時代生活的變化,題材的擴大,藝術個性得到重視,藝術手法漸趨多樣,所以使宋詞風格在婉約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曠清雄、典雅精工、騷雅清勁等多種風格。
宋代的詞,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它的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豐神,與唐詩爭奇。它如行云流水,臨風伴月,最擅抒情。寫艷情而不纖佻,寫富貴而不卑俗。宋詞雖然風格眾多,但大體上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詞,瀟灑超脫,高遠清雄。猶如沙場的英雄,一腔熱血,又有恢弘的剛健的氣魄。婉約派的詞,猶如淅淅瀝瀝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聲靜氣。它典雅精工,情景交融,曲盡情態(tài)。
豪放詞作是從蘇軾開始的。他把詞從娛賓遺興的天地里解放出來,發(fā)展成獨立的抒情藝術。細品蘇軾的詞,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隨便拾起一粒,都光彩照人。山川勝跡、農舍風光、優(yōu)游放懷、報國壯志,在他手里都成為詞的題材,除了風月柔情,他也把詞從花間月下走向了廣闊的社會生活,也把詞轉化成了言志抒懷的工具。
他用詞表現自我,是抗敵御辱的愛國熱忱,是懷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邁磅礴的語句贊歷史豐功偉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用起筆恢弘的氣勢,連接廣闊的歷史時空,貫穿著無數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嬌》為我們講述了輝煌的歷史故事,他用雄麗之至的語言,寫出了一個橫塑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和足智多謀的周公瑾?!叭松鐗簦婚走€酹江月”,歷史現實交相震撼,讓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夢,何不寄情與大好河山?
內容的大起大落,橫絕古今。古往與今來,哲理與人生,貫穿在他壯麗恢弘的辭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穩(wěn)過渡后激昂慷慨至極,雄風浩蕩。品讀他的詞,是感受熱烈奔放風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過后,復歸于沉靜的思考。
在詞壇上,以婉約著名的要數那突破束縛的一代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
她用委婉細膩的筆觸,和女性特有的心靈感受,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可愛少女。清新明麗的語言凝練優(yōu)美,誰都能讀出她筆下那嫵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
她以婉約雋秀的語言,大膽的抒發(fā)對丈夫的真摯愛情?!兑患裘贰分?,花與水的比喻,請隨景生,情景交融,似不經意又無脂粉氣?!霸浦姓l寄錦書來”,又以大雁傳書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更是言有盡而意無窮。辭藻清新生動,意美音佳,蘊藉而含蓄。
南渡以后,國破,家亡!讓這個曾經幸福的閨秀為顛沛流離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尋尋覓覓”又無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環(huán)境中獨自傷心。“雁過也,正傷心”,又是舊時相識的大雁飛過,可丈夫已死,這錦書以無處可寄。想想,只有“傷心”。她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菊花盛開,而自己已由于憂傷愁苦而憔悴瘦損,無心摘花,盡是難罷難休得相思!
大珠小珠落玉盤似得疊詞,急促的節(jié)奏,凄婉的情調,把亡國之恨,喪夫之哀凝集心頭,描繪的淋漓盡致。讓我們不由得傷感起來。和著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的《聲聲慢》,是她用最凄美細膩的筆觸描繪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個愁字了得!
品味李清照的詞,清如水,純如酒!
這就是宋詞的美麗,美在詞人滿腔愛國熱血,美在詞人脈脈兒女情長。千年風霜縱是無情,但詞人的感情在千年后卻依舊生動。
談詩詞演講稿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我能站在這里,作為詩詞小達人向諸位分享我的樂趣所在。稼軒吊古、易安放舟、東籬采菊、山河錦繡這是炎黃子孫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結、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文脈的源頭,只要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我們的詩詞文化便生生不息!
于是我開始了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我知道,我們立達高手云集,我的政治老師包__老師便是其中翹楚,她已然是中國詩詞協會的一員了。讀到她的詩集時,我的心情簡直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我何德何能,竟有如此良師!因為包老師,我才真正了解到我國文脈究竟悠長到了何等地步,發(fā)展出來卷簾體、轆轤體、八仙體、回文詩等簡直就是文字游戲的詩體。誰想到,獨一句“紅梅冷月競芬芳”便能衍生出巧如一個輪回的十六句詩組?這在包老師生花妙筆下竟已成真。各位政治是包老師教的同學有福了,這么有才的老師可能一輩子只有一個哦。我才疏學淺,在詩詞之路上尚在蹣跚學步,只會作些簡單的七律。是包老師為我指明方向,引我前進。我在這里深深的感謝您,包老師!
相較于閨閣小曲,我更愛那些酣暢淋漓、擲地有聲的大手筆。辛稼軒“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氣,東坡“大江東去”的開闊博大,李太白“丈夫未可輕年少”那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李鴻章“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的平陽老虎生命最后的哀歌,李易安“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以取三山去”的一往無前的氣勢......這一切的一切令我沉迷,令我思索,令我蹙眉長嘆,令我豪氣氤氳,我追溯著先人的腳步,撥開時光迷人的面紗,尋覓著天地之間那一縷烈士英魂,家園天下的種子在我心頭萌芽,在電光火石間瘋狂生長。
從前覺得“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以天下興亡為已任”的說法很可笑,因為這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是現在我懂了,我們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影響著天下興亡,但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一股豪氣、一種特屬于青春、特屬于少年的豪氣!
最近重溫了梁啟超先生的《中國少年說》,想來甚是貼切,便以此作結“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 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fā)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談詩詞演講稿篇6
各位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我是來自昆明市第三中學初一(3)班的羅淳。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就“我愛詩詞” 。
在我成長的旅途中,有這么一個朋友一直伴隨著我——她與我有緣。也許是厭倦了那讓人頭昏腦脹的方程式;也許是厭倦了那別口難讀的a,b,c;我一次又一次地邀她出來,在她那泛著清香的扉頁中,品味難言的感情。不知不覺我已迷上了她。她,就是詩詞。
古詩詞,是炎黃子孫在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智慧的凝結。 品味詩詞,我品出了詞人的無奈,南唐后主李煜,被終身囚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愁思是何等的紛繁難解,詞人的心境可想而知。
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我品出了詞人的憂愁。李清照悲慘的一生,使她發(fā)出了: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嘆,才會“人比黃花瘦”。
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變得明智,明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道理。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蔽翌I悟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是無法阻擋的,它總是能沖破阻力,向前發(fā)展。
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我品出了詩人的豪氣。為了能喚醒國人,譚嗣同愿意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希望同志們能逃脫虎口繼續(xù)為變革而奮斗。我們仿佛聽到了他的仰天大笑,他笑出凜然正氣,他笑澈了這個腐朽的社會!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讓我深深懂得了,從小努力學習的重要性。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使我們懂得了,國家興亡的是我們每個人應該但當的責任。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努力學習,報孝祖國的決心。
古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詩與詞,一種中國獨有的文化與內涵,它代表著中國語言的精粹。它凝練飄逸的語言正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及的。詩詞,以它卓越的思想性與無盡的魅力吸引著眾多人。
詩詞,是現實生活的升華,融入了詩人的美好情感與奇特想象。它源于普普通通的生活,卻高于生活。
我愛詩詞,不但因為它語言優(yōu)美,生動傳神,清秀雋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純凈我們的心靈,激發(fā)我們健康向上的奮斗熱情和堅強意志,詩詞真是中國文化中一顆永不退色的美麗瑰寶啊!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談詩詞演講稿篇7
中國是詩詞王國。中國的詩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詩經、楚辭、漢樂府,到唐詩、宋詞以及元人小令,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三千年來,中國詩詞,以其豐富的內涵,清麗的神韻,優(yōu)美的語言和鏗鏘的音調,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古詩詞,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修養(yǎng),而且可以提高人們的應辯才能??追蜃釉陶d他的兒子“不學詩,無以言,”于是乎鯉退而學詩。當然這個言,絕非常人的泛泛之言,而是強調人們說話要像詩一樣,語言要精粹,要飽含彈力,感染力要強,概括性要強,在特定的場合,或抒情、或達意,能以一當十,贏得對方。
中國的詩詞,以其獨特的魅力,充溢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象《詩經》的《關雎》篇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古往今來人們詠嘆愛情的詩句。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則成為人們追求真理,不斷完善自我的格言。李白的《靜夜思》經常在人們思念故鄉(xiāng)時引起共鳴。王維的“身在異地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給歷來的游子引發(fā)了無限深沉的懷念親人之情。王之渙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和陸游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已成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哲理,指導人們遇到困難,要充滿信心,勇往直前,不斷攀登。
回顧我們國家的領導人,以主席為首,大都是熱愛古詩詞的。他們不僅喜歡誦讀,而且自己也以詩言志和抒情。如主席的《沁園春》、《長征》、《蝶戀花》,周總理的《東渡》,陳毅外長的《梅嶺三章》,朱老總的《出太行》,無不是以詩詞的形式抒發(fā)自己的豪邁壯志和愛國情懷的。
由于熱愛詩詞,所以他們往往把詩詞的佳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象主席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形容中阿友誼;周總理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用“黃土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鼓勵大學畢業(yè)生,投身邊疆,奉獻祖國;陳毅外長,用“君住江之頭,我住江之尾。同是一家人,共飲一江水”,來形容和東南亞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喬冠華同志聞林彪叛逃,摔死在溫都爾汗的消息后,立即將現實情況,化為舊詩:“月黑夜風高,林彪夜遁逃,不用輕騎逐,焚火自燃燒”,入情入理,發(fā)人遐思,可謂創(chuàng)新,令人贊嘆!
最近以來,讀報紙我發(fā)現我們新的一代領導人,像總理,在舊詩方面的造詣亦極深。他們在好多外事場合,即興運用古詩詞,博得了中外人士的好評和贊賞。寶同志任總理后,在2003年12月出訪美國,在他的講話中,不時強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他列舉了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主義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之道,從而深深地打動了美國民眾的心。在訪美期間,有些場合,還遇到一些政治上敏感的問題,如涉及中美貿易的磨擦問題,總理引用杜甫的著名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喻示人們在對待中美貿易應該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還有一次涉及中美的紡織品問題,總理說,我又要用中國的兩句詩,“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和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由于他的廣覽博識、引喻確當,所以美國媒體稱其為“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自信、從容的東方神采?!?/p>
同志任總理后,勤政愛民,時時處處考慮人民的疾苦,他以清代書畫家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形容自己擔任總理以來憂國憂民的心情。他說:“作為中國總理,每念及我們還有3000萬人民沒有解決溫飽,我憂心如焚,寢食難安。”
總理上任以來,到處考察訪問,他心系人民,不辭辛苦,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領導風范。
我想,這都是和他們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古詩詞分不開的。
中國古文化中的古詩詞,魅力無窮,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它,了解它,只有這樣,才能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