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詩詞教案7篇

時間:2022-12-24 作者:Monody 備課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考慮講授內(nèi)容要點,想要自己的課堂有精彩的呈現(xiàn),我們在準備教案的時候就要認真對待,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綠詩詞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綠詩詞教案7篇

綠詩詞教案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句子里的關(guān)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3、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guān)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借助圖畫,想象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聽說咱們一小的經(jīng)典誦讀搞的很好,我們就來聊一聊“經(jīng)典誦讀”吧。在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中你背誦了多少首唐詩?哇噻!太了不起了,古人云: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你已經(jīng)可以成為一個詩人了。除了古詩還背誦的有什么?(當學生提到宋詞的時候)說到詞以宋代的最為有名,所以我們常說唐詩宋詞。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南宋詞人辛棄疾。(介紹辛棄疾)

2、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辛棄疾在江西上饒閑居時寫的一首詞《西江月》,板書課題,這個題目和以前學的詞的題目有什么不一樣?

(比較《憶江南》《長相思》副板書:詞牌、題目。橫排中間加點)

3、“夜行黃沙道中”說明這首詞寫晚上詞人在黃沙嶺的所見、所聞、所感。

二、初讀課文,感知畫面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西江月》,(課件出示全詞)

1、老師相信大家的自學能力,自己來讀一讀,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讀得字正腔圓。

2、指名讀,正音

(讀得好的就夸——最后一句“見”我們應該感謝他,沒有他的提醒,我們可能還發(fā)現(xiàn)不了呢。――再讀最后一句,其他同學聽他的字音。你怎么就知道讀xiàn呢?(風吹草低見牛羊)。太了不起了,你真會聯(lián)系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讀得不對就質(zhì)疑:你讀得有板有眼,還有感情,但有一點老師給你提個建議?!耙姟边@個字我們以前學的哪首詩句里也有?!帮L吹草低見牛羊”。在古代“見”和“現(xiàn)”意思相同,比較一下讀哪個音更合適。(我們要學會聯(lián)系舊知識來學習新知識。)

3、再讀文本,注意停頓

請你把這句再讀給我們聽聽,好嗎?(師指點學生這樣“天外七八個星,山前兩三點雨”讀。體會如何停頓。)

4、師配樂范讀課文。生閉目想像畫面

(謝謝你們的掌聲,老師讀得好,那是因為老師邊讀邊想像畫面,把自己融入到了詩境中,你們也像老師這樣老讀好嗎?)

5、生像老師這樣讀詞。邊讀邊想像畫面。

6、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讀了這么多遍,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讀著“……”我仿佛看到了……)

三、細讀課文,進入詩境

1、好一個“明月別枝驚鵲”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深秋的明月無情的落下,留給詩人的只是一片孤寂。而這里的“明月別枝驚鵲”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呀!“明月、樹枝、烏鵲”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中有景啊,板書“景”?!绑@鵲”“鵲”即被驚醒會怎樣呢?(離開樹枝,鳴叫)這真是“此地無聲勝有聲”啊!(板書“聲”)不寫啼而啼自現(xiàn)。烏鵲對月光十分依戀,月食時烏鵲會驚叫不安?!皠e”這是怎樣的一種別呢?(依依惜別、戀戀不舍)明月的離別有著多少的不舍呀!好一個“明月別枝驚鵲”這里面有景、有聲、更有情啊(板書)

(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前兩句)(從你的讀中老師已經(jīng)感受到了非常恬靜優(yōu)美的山間夜景。)

2、炎熱的夏夜,行走在綠樹環(huán)繞的山路上,聽著蟬鳴蟲叫,感受著迎面的徐徐涼風,多么的愜意,深深地呼吸這清新的空氣。啊,我仿佛聞到了稻花的香味?正如作者所說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3、說豐年?都有誰在說豐年?他們又對誰說豐年?

(小青蛙對大青蛙說:“爸爸媽媽,你們捉了那么多害蟲,使水稻長得好,豐收的果實里有你們的功勞?!贝笄嗤苷f:“孩子,多學本領(lǐng),多捉害蟲吧,我們可是這些莊稼的衛(wèi)士呀?!睅煟憾嗝幢M職盡責的父子呀!)

(辛棄疾自言自語地說:“聞著這稻花的清香,今年的水稻一定能夠豐收,百姓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睅煟汉靡粋€憂國憂民的辛棄疾!)

(白發(fā)蒼蒼的老翁對老伴說:“孩子他娘,聞著這稻花的香味,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錯?!薄笆茄?,再也不為揭不開鍋而發(fā)愁了?!?

(天真的孩童對父親說:“好香的稻花呀,終于可以有白米飯吃了?!薄昂呛牵湍阕祓?。”)

4、小結(jié):人人展望著豐收,都透露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悅。帶著這種喜悅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指導朗讀)

5、同學們,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常識,在水稻揚花的時候來一場及時雨是再好不過了!真是天隨人意呀,瞧,天變了,怎么變了?(出示: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生:下雨了,

師:“兩三點雨”又是什么樣的雨?

(豆大的雨點,榆錢般的雨點,這預示著大雨即將來臨。)

6、這真是好雨知時節(jié)呀!有了這場及時雨,水稻一定能夠大豐收了?!弊髡卟坏珜懗隽藘扇c雨,也寫出了天氣變化的過程?!捌甙藗€星天外”“七八個星”說明什么?

生:說明星星很少,有烏云遮住了星星。

師:是呀,滾滾的烏云遮住了明月,擋住了星星,帶來了一場及時雨。

7、現(xiàn)在我們來回想一下,樹枝和烏鵲對明月那么依戀,明月依然告別,明月是無情的'告別嗎?(不是,明月是主動地告別,心甘情愿地告別,她要把天空讓給烏云和大雨。)好一個善解人意的明月,她別出了一場及時雨,別出了一個豐收年。)

8、天要下雨,趕路的辛棄疾怎么辦?(找地方避雨)(出示: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zhuǎn)溪橋忽見。)“路轉(zhuǎn)溪橋忽見”的是什么?“舊時茅店社林邊”。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時候,舊時的茅店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還用擔心淋雨嗎?(唉,太美了!這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處處和諧,皆大歡喜。)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再來讀詞。

9、再次感情誦讀全詞

此時此刻你就是辛棄疾,望著窗外的大雨,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吟誦出這首詞。(看,同學們都陶醉在你的朗讀中了。)

(這首詞流傳很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我們來用不同的身份朗讀課文。)

四、課外拓展《破陣子》

在西江月中辛棄疾為農(nóng)民的豐收而喜,可詞人一生的夢想又有幾人知。(出示《破陣子》,聽朗讀,比較和西江月不同的畫面。)

可憐辛棄疾“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可又有幾人理解他的雄才大志呀,到頭來只能白發(fā)生。

從詞中我們了解了一位詞人,洞察了一個時期。每一首宋詞仿佛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以后多讀唐詩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shù)魅力。

板書設(shè)計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烏云陣雨景

喜聲

豐年情

綠詩詞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了解詩詞中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

2、 理解各首詩詞的內(nèi)容,背誦,默寫這五首詩詞。

3、 體會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品味詩歌的語言。

4、 俯作者在詩詞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5、 啟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 了解詩詞內(nèi)容,感受詩詞的意境。

2、 背誦,默寫五首詩詞。

教學難點:

領(lǐng)悟詩詞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1 課 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 介紹《詩經(jīng)》,樂府和樂府詩。

2、 積累生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雨雪   霏霏   載渴載饑  冢  狗竇   雉   舂谷    羹   貽   著地垂

三、 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 學習《采薇》

(1)介紹寫作背景。

(2)聽老師范讀,聽準字音和節(jié)奏,找出易讀錯的字,難理解的詞。學生朗讀。

(3)研讀賞析。

a.請同學們找一找,詩中哪些句子是寫景的,給人們描繪的是怎樣的景?(“楊柳依依,雨雪霏霏”描繪了柳枝隨風搖曳,天空中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天氣陰霾的圖景)

b.這樣的景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呢?(“楊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一詞 既寫出了柳枝隨風搖曳之狀,以表現(xiàn)了戍卒對家鄉(xiāng)依依難舍眷戀之情?!坝暄笔惆l(fā)了歸人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這兩句寫景句有力地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c.“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句抒寫了戍卒怎樣一種境況?

(戍卒歸程之艱難及其心力交卒的境況)

d.前三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詩的最后一句,你又讀到了什么?(直抒胸臆,戍卒痛定思痛的無限悲傷頓時彌漫紙上)

(4)背誦全詩。

2、學習《十五從軍征》

(1)誦讀詩歌

(2)探討賞析

a.詩中哪一句極言從軍之久?(首句。詩的重點并不在為后人提供服役的確切時間,面是揭露兵役制度難人民帶來的災難)

b.服役年久憶是一大災難,但更可悲的還在后面,主人公年邁力衰歸來,看到的家鄉(xiāng)是什么樣子?

如此情況,請大家想象一到此為止人公些是該是如何心情?

c.《十五從軍征》和《采薇》同是寫久經(jīng)征戰(zhàn)的士兵還鄉(xiāng)的感受,比較一下,它們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不同?

(《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十》則以敘述為主,借老翁所見所為所感,盡情抒寫了他的悲涼凄楚之情。

(3)背誦全詩。

3、學習《送別》

(1)誦讀詩歌。

(2)探究賞析。

a.詩人運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了送別時的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

(運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抓住楊柳,通過描寫,渲染,抒發(fā)了離別之情。后兩句寫楊共尚未飛盡之時,反襯出征人歸期難料,從而更加重了離別的悲冷涼氣氛)

b.請用語言描繪出全詩的畫面。

(3)背誦詩歌。

四、課內(nèi)小結(jié)。

五、作業(yè),抄寫并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清平樂村居》,朝天子詠喇叭》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學習《清平樂村居》

1、 聽老師介紹寫作背景,范讀,然后學生齊讀,思考 :

?清平樂村居》上下片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上片寫村中環(huán)境,村中人,表現(xiàn)出江南農(nóng)村淳樸的生活情趣。下片寫三個孩子的動作及性格特點,表現(xiàn)出茅舍一家老小幸福和諧的生活)

1、 請說說詞中哪幾句寫景,寫的是什么地方?怎樣的一幅畫?

(開篇兩句寫景,描繪出江南農(nóng)村清新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農(nóng)舍、溪流、綠草如茵)

2、 請同學們細細品味下片,然后說說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3、 背誦這首詞。

(二) 學習《朝天子詠喇叭》

4、 這首散曲以一個什么這了貫穿始終,分別寫了哪些內(nèi)容?

(以“吹”字貫穿始終。先寫“吹”之聲‘曲兒小腔兒大’,繼而寫“吹”之功用‘官船……全仗你抬聲價’,再寫“吹”之惡果‘軍聽了軍悉……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5、 全曲表面上句句是在詠喇叭,實際上作者要表達是什么?你能作簡要分析嗎?(言之有理即可)

6、 背誦這首散曲。這兩首詞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各自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清平樂村居》這首詞刻畫了一幅清新奇妙的鄉(xiāng)村農(nóng)家素描圖,表現(xiàn)了農(nóng)家恬靜舒適的生活和怡然自樂的生活畫面,表達了詞人輕松閑適的心情和對田園生活的欣賞?!冻熳釉伬取穼嶋H上是借物詠懷,諷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殘害百姓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人民的痛恨情緒)

三、課堂小結(jié)

四、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這五首詩詞

教學反思:

[詩詞五首(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shè)計]

綠詩詞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2.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3.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學習重點

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a案

課前準備

配樂磁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牧童》

(一)復習《所見》,范讀導入

師:有一首題目為《所見》的古詩大家十分熟悉的,我們一起來背誦一遍。

1.全體同學齊背《所見》(清 袁枚所著──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突然閉口立。)

2.交流《所見》一詩中的牧童形象。

3.過渡:聽同學們背《所見》這首詩,仿佛看到了一個活潑可愛的牧童騎在牛背上的樣子,現(xiàn)在,我也給大家讀一首題目就叫《牧童》的詩,看看詩中的描寫敢一個什么樣的牧童。

4.師配樂范讀。

5.生猜大意,交流詩中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引導學生用一些詞來描述,如:悠閑、舒適、自在、自得其樂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詩意

1.生自由讀全詩,要求讀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書、注釋、與同學合作,初步理解詩歌大意,并在小組內(nèi)練習誦讀全詩。

3.指名誦讀,正音。提示學生按一定的節(jié)奏來讀。全詩節(jié)奏可以這樣劃分,“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4.師生互動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

5.師:請同學們再次誦讀全詩,發(fā)揮想象,在腦海中把詩歌的語言變成一幅畫面,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盡是長勢茂盛的青草,晚風中,牧童吹奏的笛聲悠揚悅耳。黃昏時分,吃完晚飯,連蓑衣也不脫,就悠閑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賞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樂朗讀,其他同學可閉起眼睛聽讀,想象畫面。交流聽后所感,師生互動評議。

(三)設(shè)身處地,感悟詩情

1.師: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動交流。

師小結(jié):學習這首詩,使我們體會到田園生活的樂趣。我想,大家一定會記住這個牧童,記住他在風中吹奏的曲子,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去感受田園生活的詩情畫意。

3.誦讀全詩。結(jié)束本詩學習。

二、學習《舟過安仁》

(一)借助畫面,導入新詩

1.觀察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詩歌是怎么描寫他們的?

2.生自由讀詩。“遮”,注意要讀翹舌音。記住字形。讀通、讀順全詩。

3.通過讀注釋或借助工具書,基本理解詩歌大意。

(二)檢查自學,深入探討

1.指名讀詩,正音,注意“篙、棹”兩個生字的讀音。

2.再讀全詩,并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沒有讀懂。

3.師生互動交流詩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讀懂的語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討。

(全詩大意:一只不再揚帆劃槳的小船中間,坐著兩個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沒有下雨,這兩小孩居然撐著傘,仔細一看,原來他們撐傘不是為了遮風擋雨,而是舞動著傘柄起到類似揚帆的作用。)

4.說一說,這兩個小男孩留給你怎樣的印象?你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5.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兩個小童張傘使風的樣子。通過朗讀把兩個小童天真、淘氣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

6.指名讀、齊讀。讀后點評。

(三)布置作業(yè),延伸拓展

背誦兩首詩。預習《清平樂 . 村居》

第 二 課 時

一、課題導入,介紹知識

1.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此課題與其他詩歌題目的區(qū)別。 (中間有個分隔符號,前者是詞牌,后面是詞的題目。)

2.師生互動介紹有關(guān)“詞”的知識。

3.師小結(jié):詞原是配樂而歌唱的一種詩體,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詞鼎盛時期,句的長短隨著曲調(diào)而改變,因此又叫長短句,一般分為上下兩闕,也就是上下兩段。宋代的蘇東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詞人。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課題入手,想象內(nèi)容。

師:課文描寫的村居生活是怎樣的一幅場景?詩人是怎么描寫的?

2.練習朗讀,讀準生字音,讀順詩句。

3.邊讀邊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困惑,或板書黑板,或與學生個別交流。提倡組內(nèi)合作,借助注釋以及工具書,初步理解詞的大意。

4.指名讀文。其他同學正音、評價,特別提醒學生注意“亡、剝”兩個字在本課的讀音。

5.交流比較生僻、不易理解的詞。如,醉里、相媚好、亡賴。

6.指名說大意,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距離農(nóng)家低小的屋檐不遠處,是一條清澈流淌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綠色的青草,屋檐下,有兩個頭發(fā)發(fā)白的老頭、老太正借著酒意說著悄悄話。大兒子十分勤快,在溪邊的田間地頭種豆,老二呢,正忙著編織雞籠。最頑皮、可愛的莫過于最小的那個孩子了,瞧,他趴在溪邊剝蓮蓬,正忙得不亦樂乎呢!)

三、發(fā)揮想象,加深理解

1.師:這一家子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兩口正在說什么悄悄話嗎?

2.生各抒己見。只要想象合理,都應該給予肯定。

3.這一家子的其樂融融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樣通過朗讀把這樣的一家子帶到我們面前呢?請同學們邊讀邊在頭腦里產(chǎn)生相應的畫面,看看他們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練讀。展示讀,集體評議,糾正。再讀。提醒學生在讀的時候是否表現(xiàn)出鄉(xiāng)村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美,“醉里吳音相媚好”的溫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輕松、活潑、愉快。

四、改編歌曲,激發(fā)興趣

1.師:詞本身就是為一種配樂歌唱的詩體,建議學生自己嘗試配樂演唱。師可范唱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生練習試唱。眾評議。

五、總結(jié)談話,回歸整體

1.師:關(guān)于詞、關(guān)于辛棄疾,我們才剛剛有了很膚淺的認識,希望同學們課外多閱讀些經(jīng)典文學作品,吸取更多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豐富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

2.誦讀全詞,結(jié)束本課時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積累升華

1.背誦課文。默寫《牧童》

2.收集、背誦其他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詞,開展一次背誦比賽。

綠詩詞教案篇4

?知識與能力】

1.積累“料峭、跋涉、摩肩接踵、遒勁、絡繹不絕”等詞語。2.了解《清明上河圖》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3.認識《清明上河圖》的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具^程與方法】

1.掌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基本說明知識。2.品味文章生動形象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賞,用“美”的心靈去感受生活。

1.掌握課文運用合理的說明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的畫作。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提到畫作,大家應該想到很多畫家和其作品,如: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徐悲鴻的馬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張擇端的鴻篇巨著《清明上河圖》。二、資料助讀

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早年游學汴京,后習繪畫,宋徽宗趙佶(1100年-1126年在位)時期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中國畫中以界筆、直尺畫線的技法,用以表現(xiàn)宮室、樓臺、屋宇等題材,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

北宋年間的汴京極盛,城內(nèi)四河流貫,陸路四達,為全國水陸交通中心,商業(yè)發(fā)達居全國之首,當時人口達100多萬。汴京城中有許多熱鬧的街市,街市開設(shè)有各種店鋪,甚至出現(xiàn)了夜市。逢年過節(jié),京城更是熱鬧非凡。為了表現(xiàn)京城的繁榮昌盛,張擇端選擇了清明這個重要節(jié)日的景象進行表現(xiàn)?!肚迕魃虾訄D》著重描繪了北宋首都水陸運輸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通過工具書和下面的注釋疏通生字詞。

汴梁(biàn)翰林(hàn)馱隊(tuó)跋涉(bá)....漕運(cáo)舳艫(zhúlú)竹篙(gāo)無暇(xiá).....沉檀(tán)遒勁(qiú)摩肩接踵(zhǒng)...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nèi)容。學生再讀課文,然后歸納概括:

這篇說明文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一畫作,描摹了北宋時期繁華的市井風情,豐富了

人們對當時社會風貌的了解,激發(fā)了人們對古代生活的想象。

四、三讀課文,重點研讀

學生自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

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畫作《清明上河圖》,文章在說明過程中采用了邏輯順序。2.作者圍繞說明對象,按怎樣的順序來說明的?

文章圍繞《清明上河圖》先介紹了張擇端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及其創(chuàng)作特點,接著介紹《清明上河圖》創(chuàng)作用料、規(guī)格、主要內(nèi)容,然后重點介紹畫作的詳細內(nèi)容,最后介紹畫作創(chuàng)作的技法、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

3.文章在說明的過程中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舉例分析。

文章在介紹過程中采用了列數(shù)據(jù)、打比方、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舉例略。4.分析文章使用不少四字短語的效果。

如:無暇一顧、街道縱橫、房屋林立、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無所不備等。文章在說明的過程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語,不僅概括力強,而且使文章的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節(jié)奏強。

5.舉例分析文章說明語言的特點。生動形象:“整個長卷猶如一部樂章留下無盡的回味”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畫作的藝術(shù)效果。

“一應俱全、應有盡有、摩肩接踵、絡繹不絕、無所不備”等詞語具體準確地介紹了畫作的內(nèi)容。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說明文《夢回繁華》,相信大家對《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畫作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對宋代的繁華也有所了解。我們在生活中不僅要學會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也應該嘗試創(chuàng)作美。

綠詩詞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體會古詩詞描述的景物和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4、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詞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寫的畫面。

2、背誦古詩詞,默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課前準備】

1、師生查閱有關(guān)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指導學生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

第一課時

?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了解詩人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鄉(xiāng)村四月。

師生談話:孩子們,在四月的春天,你們到過鄉(xiāng)村嗎?在你們心目中的鄉(xiāng)村,是怎樣的一種情景?下面我們來看看宋朝詩人翁卷是怎樣來寫鄉(xiāng)村的四月的?

2、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師:仔細觀察插圖,圖上描繪一幅怎樣的生動畫面?

(學生仔細觀察后談感受,教師從“初夏美景”和“農(nóng)民繁忙”進行指導。)

3、師生交流資料,了解詩人: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弄懂詩意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相互評價。

4、小組合作,結(jié)合文中的插圖和注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

5、小組交流,講講詩意。

三、全班交流,品評朗誦,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結(jié)合畫面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誦讀升華。

師:前兩句詩描寫了那些景物?

(綠原、白川、子規(guī)、煙雨)

師:作者用這些特有的景物給我們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圖,誰能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給我們描述?

(3~5位同學描述)(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師:這樣一幅美麗動人的鄉(xiāng)村風光,假如你是詩人,你的感受如何?

(喜愛、高興、贊美、欣賞)

師: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想象畫面

師:誰來讀后兩句詩,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

生1:我從“閑人少”體會到農(nóng)民都忙農(nóng)活去了。

生2:從“才……又”知道了農(nóng)民剛干完蠶桑又去忙插秧,說明勞動緊張而繁忙,也看得出農(nóng)民很辛苦。

生3:讀完了這兩句詩,我覺得勞動人民很偉大,我要贊美他們。

3、師小結(jié)全詩:

前兩句著重寫景,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

后兩句著重寫人,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

4、學生邊想象畫面,邊有感情地朗讀。

四、熟讀背誦,積累語??

五、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古詩,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想辦法解決。

2、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古詩。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前兩首詩中出現(xiàn)的生字)

蠶 桑 晝 耘 績

1、“蠶、桑、晝”的讀音,書寫時上下結(jié)構(gòu)要勻稱。

2、“耘、績”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又寬。

七、作業(yè)

1、抄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收集描寫田園風光古詩詞,選擇一兩首背下來。

附: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長掃靜無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游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課時

?漁歌子》

一、聯(lián)系詩詞,比較異同,揭示課題

1、學生背誦剛學的兩首詩,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漁歌子》。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詞:《漁歌子》,請同學們把它和前面兩首詩比較一下,詞和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了解作者:

張志和: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市人,在朝廷上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借表現(xiàn)漁父生活來再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著有《玄貞子》,今流傳《漁歌子》五首。

4、你了解或背誦過哪些詞嗎?試著背一背(本冊學了《憶江南》)。

二、初讀感知,反復吟誦,理解詞義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鷺”“鱖”“箬笠”“簔”的讀音。

2、組內(nèi)輪流讀詞,相互糾正讀音。

3、小組合作,自己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結(jié)合文中的插圖和注釋,利用工具書弄清句意。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三、交流討論,朗讀感悟,想象畫面

1、學生圍繞詞的內(nèi)容質(zhì)疑。

2、歸納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詩人為什么不想回家?

生:也許是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所陶醉。

師:大自然真的很美嗎?你從詞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白鷺展翅高飛,肥美的鱖魚在水面跳躍”我覺得美。

師:請你讀出你的感受。讀─??

生:在西塞山前有一行鷺高飛,我想到了“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句詩。

師:真會聯(lián)想,請你讀此句。生讀─??

生:我覺得“青山、白鷺、桃花、鱖魚”都美。

師:這些景物的確很美,師邊做手勢(姿態(tài)語言)邊讀前兩句詞。

生:我感受到了這些景物一靜一動,動靜結(jié)合。

師:真能干,大家找找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再仔細想想。

生:山是青的,鷺是白的,桃花是紅的,箬笠青的,蓑衣綠的。構(gòu)成了一幅美的畫面。

師:真會發(fā)現(xiàn),一青一白,一紅一綠,色彩多么明麗,畫面多么清新。

大家看看最后一句詞,還有什么趕來啦?

──斜風細雨(生齊答)

師:是啊,整個大地低沉浸在朦朧的煙雨之中,更讓人流連。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一切都顯得詩情畫意,難道我們不喜歡這樣的美景嗎?假如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會怎樣?

生:被陶醉,我要大聲贊美。

生:我要把它畫下來。

生:我要悠閑自在地體驗一番。

師:大家明白“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了嗎?

3、生邊讀邊想象這幅畫面。

4、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四、指導學生書寫生字

塞 鷺 笠

書寫時要注意上下結(jié)構(gòu)勻稱?!叭弊⒁馄埠娃嗟慕嵌取!苞槨敝小奥贰辈荒軐懙锰珜捄吞L。

五、作業(yè)

1、默寫《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

2、自選(為語文園地六展示臺做準備):

⑴ 選擇一至二首詩詞,詩配畫。(可以是收集的詩詞)

⑵ 寫一首描寫鄉(xiāng)村景色的小詩。

【板書設(shè)計】

鄉(xiāng)村四月──境美──人忙

成人──日夜辛勞

四時田園雜興

兒童──天真可愛

白鷺 桃花 鱖魚

漁歌子 鄉(xiāng)村美境

斜風細雨

綠詩詞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深入體會古詩詞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shù)特色。

4.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過程

第1課時《飲酒》(其五)《春望》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邊塞詩”“詠志詩”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類體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學新課

飲酒(其五)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文學家、詩人。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園生活為題材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是田園詩派的開創(chuàng)者。詩風平淡自然,極受后人推崇,影響深遠。主要作品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歸園田居》《飲酒》等。

陶淵明二十九歲時任江州祭酒,不久歸隱。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飲酒》組詩共二十首,是陶淵明辭官歸隱田園后,飲酒即興所創(chuàng)作的一組五言古詩。此為第五首,主要表現(xiàn)隱居生活的情趣。

2.明確詩歌節(jié)奏,自由朗讀詩歌。

3.請一個學生朗讀。

目標導學二:梳理詩意,解說內(nèi)容

請結(jié)合文中注釋自譯全詩。

提示:住在喧囂擾攘的塵世,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請問你為什么能夠這樣呢?(是因為)心靈避離塵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下采摘菊花,無意中見到南山勝景絕妙。傍晚山色秀麗,飛鳥們一起結(jié)伴回巢。這里面有人生的真諦,想要分辨清楚,卻不知怎樣表達。

目標導學三:深入賞析,把握情感

1.本詩流露出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達了詩人厭倦官場腐敗,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獲得恬靜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見”字能否改為“望”字?為什么?

明確:“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耙姟北憩F(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而“望”字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明確: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4.本詩是如何將記敘、描寫、抒情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請簡要評析。

明確:“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是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的生活環(huán)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是描寫,細致地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春望

目標導學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點名讀,正音。注意“搔(sāo)、簪(zān)”是平舌音。

思考:本詩主要描述了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述了詩人困居長安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了他憂國思家的情感,反映了他熱愛國家、眷戀親人的美好情操。

目標導學二:品味詩句,描繪畫面

1.詩歌的首聯(lián)寫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各有什么特點?組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寫了國、山河、城、草木四種景象。國破,山河依舊;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的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使人滿目凄然。

2.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學生可能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是那嬌艷的花也因感時傷別而淚水縱橫,那無憂的鳥也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fā)出讓人驚心的啼叫。另一種看法是詩人佇立在嬌艷的花旁,聽著掠空而過的鳥兒婉轉(zhuǎn)的啼叫,心里嗔怪它們的無情而流下了傷時恨別的淚水。(言之成理即可)

3.想象頸聯(lián)、尾聯(lián)的形象及畫面。

明確: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詩人滿頭白發(fā)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第2課時《雁門太守行》《赤壁》《漁家傲》

一、導入新課

講述李賀以詩求見韓愈的故事。內(nèi)容如下:

元和二年深秋的一天,小青年李賀帶著一首詩去求見韓愈。當時,韓愈剛把客人送走,非常疲倦,準備休息。當他的門人把這首詩送給他時,他一邊脫著衣服,一邊很隨意地看了送過來的詩歌??墒?,當他看到開頭兩句詩時,便大為震驚,連忙請李賀進來詳談。而這首僅以開頭兩句就打動韓愈的詩,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雁門太守行》。

二、教學新課

雁門太守行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他是唐代中期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年少時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就已有成就,有“詩鬼”之稱。一生抑郁,27歲病逝。他的詩常以描寫想象中的或聽說的戰(zhàn)爭場面,表達自己以死報國的決心和立功的壯志。

2.學生自由地放聲朗讀,至少讀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目標導學二:品味詩句,深入賞析

1.首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明確:首句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渲染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

2.第三、四句是從什么角度來描寫戰(zhàn)爭的?

明確:作者沒有從正面描繪兩軍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廝殺場面,而是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來寫戰(zhàn)斗的激烈和悲壯。用嗚咽的角聲、紫色的血跡,渲染悲壯慘烈的氣氛,寫出了激戰(zhàn)中邊塞風光的悲壯之美。

3.最后兩句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兩句詩點明主旨,活用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招賢才的典故,表現(xiàn)了將士們誓死殺敵、報效朝廷的決心。

4.李賀寫詩,總是借助想象給事物涂上各種新奇濃重的色彩,試以這首詩為例具體說明。

明確:這首詩幾乎句句都有鮮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紅色,不但鮮明濃艷,而且它們跟黑色、秋色、玉白色等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赤壁

目標導學一:朗讀詩歌,感知大意

讀準節(jié)奏,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提示: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泥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jié)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guān)進銅雀臺了。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深入賞析

1.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引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杜牧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反映了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歷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這句詩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

3.有人認為,杜牧只關(guān)心兩個美女的命運,而不關(guān)心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杜牧用的是以小見大的寫法,“鎖二喬”是作為東吳政權(quán)滅亡的特征而出現(xiàn)的,用兩個美女的命運來象征國家的命運,更為形象貼切,耐人尋味。

漁家傲

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朗讀詩詞

1.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宋代女詞人。其詩文并美,尤長于詞,其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藝術(shù)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創(chuàng)新。語言清麗雅潔,明白如話,富有生活氣息,人稱“易安體”。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輯有《李清照集箋注》。

在詞的創(chuàng)作,李清照是繼柳永、秦觀、周邦彥之后又一的婉約派詞人。她的詞清新婉轉(zhuǎn)、幽怨凄惻,極富抒情性。但這首《漁家傲》卻表現(xiàn)出非常不同的風格,它氣勢磅礴,音調(diào)鏗鏘,是李清照詞中最別具一格的杰作。

2.反復誦讀,把握節(jié)奏和韻律。

目標導學二:理解詞意,概括主旨

1.理解詞句的含義。

(1)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明確:寫天、云濤、曉霧、星河、千帆,景象極為壯麗。詞人把低垂的天幕、洶涌的云濤、彌漫的大霧自然地組合在一起,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2)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明確:詞人在夢中飛上了天空,見到了天帝,天帝詢問她的去向。上闋展現(xiàn)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描繪出一種瑰奇雄偉的境界。

(3)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明確:“路長”“日暮”寫出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感受。“謾有驚人句”,流露出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之情。

(4)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明確:表達了詞人決心要像大鵬一樣乘風高飛遠去,奔向縹緲的神山尋求幸福。

2.概括這首詞的主旨。

明確:該詞通過夢境展現(xiàn)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通過回答天帝的問話,直抒胸臆,感嘆自己空有卓越的才華,雖辛苦求索,終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

反思

可取之處

反復誦讀詩歌是理解詩意和情感的基礎(ch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從誦讀入手,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jié)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diào),讀出作者所表達的內(nèi)在感情。

不足之處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但有些學生還是難以通過詩詞內(nèi)容來理解。

綠詩詞教案篇7

教學目標:

⒈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⒉學會“遮”,理解古詩詞句的意思。

⒊借助想象,感受六月西湖的雨之奇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⒋拓展關(guān)于西湖的古詩,進行組詩積累。

教學過程:

一、詞語對接,激趣導入

1、詞語對接。君子一言;八仙過海;螳螂捕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因為有美麗的西子湖,才聲名遠揚,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書畫來贊美西湖。宋代文學家蘇軾在杭州任職的時候就寫了不少關(guān)于西湖的詩篇。

2、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是他在西湖觀景時,偶遇一場大雨后,即興寫下的。

3、說說你了解的蘇軾。教師相機補充。(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人,是宋代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

二、自由誦讀,初步感悟

1、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教師重點指導:

未(wèi)遮(zhē)山(shān)

亂(luàn)入(rù)船(chuán)

忽(hū)吹(chuī)散(sàn)

水(shuǐ)如(rú)天(tiān)

3、讀通課文:如果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詩中,大家一定會讀得更好!

師范讀,學生讀課文,邊讀邊體會詩的朗讀節(jié)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4、同座互讀,并相互正音。

三、學法滲透,熟讀成誦

1、釋詩題。

讀讀詩題,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月二十七日”寫的是時間;“望湖樓”告訴的是地點;“醉書”告訴我們這首詩是作者陶醉后而寫下的)

2、知詩人。

3、明詩意。

詩人陶醉于什么?(雨)

那么詩人在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后分別看到了什么景象?

雨前:黑云/翻墨//未遮山

雨時: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后: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4、悟詩情。

再讀課文,讀出詩情。你感悟西湖的雨有什么特點?(變化快)

你能將西湖變幻莫測的。美景讀出來嗎?

5、背誦。

四、走出課文,拓展延伸

1、寫作背景:此詩是蘇軾被貶杭州時所作,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這急來急去的雨一樣,及時得到朝廷的赦免,擁有光明前途。

2、補充蘇軾關(guān)于西湖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作業(yè):

必做題:

⒈抄寫并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⒉說說古詩描寫了怎樣的一幅情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⒊畫一畫古詩所描寫的情景,并取一個詩意的名字(小組合作)。

⒋熟讀并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

選做題:(組詩積累,二天內(nèi)完成)

⒈積累蘇軾的其他詩詞(不少于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