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對書本的感受通過讀后感記錄下來,撰寫一篇讀后感能夠加強同學們對名著理論的領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我們的心讀后感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閱。
我們的心讀后感篇1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已經(jīng)離不開科學了,如今的生活工具不都是利用科學原理的嗎?當我看了幾本《我們愛科學》后,才發(fā)現(xiàn)科學真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真是豐富多彩、奇妙無比呀!
我剛看完一期,里面就講了一些做實驗的趣事。有著強烈好奇心的我抵擋不住做實驗的誘惑。于是我卷起袖子,開始做實驗啦!我準備了水、盤子、一個平底、透明的油壺和紅墨水。我將盤子平放在桌子上,再將水燒開了加一些紅墨水攪拌均勻,最后把油壺反扣在盤子里。因為水太透明了,加一些紅墨水會比較引人注意,效果更好。接下來奇跡發(fā)生了......水自己在慢慢地上升已經(jīng)“爬”進了容器中。也許你會問我:“這是怎么回事?”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原理是:熱水沸騰后,空氣在封閉的物體中沒辦法散發(fā),而熱氣是往上蒸發(fā)的,就將熱水也往上帶。
我再看了一期的《我們愛科學》,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實驗“做許愿燈”。哎呀,以前都是買的,多浪費呀,還不如自己做呢。二話不說,于是我準備做兩個燈。首先,我拿了一本數(shù)學本子當紙,雙面膠、固體膠、鐵絲、膠帶和兩塊方形蠟燭。實驗開始啦!我先講本子一張一張的撕了下來,把每張紙四周都折成一厘米的圍角,把雙面膠貼在四周,大約要用二十張紙。然后把鐵絲折成“十字形”把方形蠟燭底部貼上膠帶粘在鐵絲上,再用固體膠貼在四周的紙上。哈哈,許愿燈就做完了。我拿著打火機小心翼翼地點上蠟燭,捧在手上準備放飛,于是手輕輕松開。“奇跡”又發(fā)生:許愿燈怎么弄也飛不上去,最后鐵絲沒粘好,竟和方形蠟燭一起掉了下來。
那是我傻眼了,左看右看哪里不對,最后才找了出來:用的紙不是宣紙,宣紙比較輕;用的方形蠟燭沒粘在鐵絲的正中間,才會導致重心失去平衡,鐵絲才會掉下來。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我又重新做實驗。
這次因為宣紙比較大,我只用了五張,我也將每張紙的四周折成一厘米的圍角,并用雙面膠貼起來,然后把一根鐵絲折成“十字形”,最后將方形蠟燭放在中間并用膠帶固定好。突然,我腦前有一絲靈感一閃而過。
緊接著,我把媽媽的檸檬切了一半把汁水擠在一個小碗里,于是我拿了一支毛筆,沾了檸檬汁,在許愿燈上寫著“快樂、團圓”不過這樣是看不見的。我拿了一個電吹風在寫過的地方吹了吹,奇跡又發(fā)生了。寫過的字,慢慢的由透明變成米黃色。你可能又會問我,這次用檸檬汁寫字用的是什么原理?別急,你再聽我說。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原理是:咳咳......不好意思,我忘了。那不告訴你了,你自己做實驗,找原理吧!
大家離不開科學,科學離不開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離不開大家......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
我們的心讀后感篇2
帕特南教授出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那個時候,白領和藍領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各個階級之間融合度比較高,沒有很明顯的階級分化,機會也相對平等。有錢人家的孩子如果不努力,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窮人家的孩子如果努力上進,就會實現(xiàn)階級的躍遷。那個時候,在家族聚會中,你會看到教授和藍領正在談笑風生;商人和從事服務行業(yè)的人言笑晏晏。
后來,隨著經(jīng)濟的衰退,階級分化越來越嚴重。富裕人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于是他們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一直都享受著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普通人家負擔不起昂貴的學費,只能上一般的學校。孩子們從一出生,就被分在了不同的階級里。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很努力,但他面臨的難題要比富裕人家多太多:怎么申請大學,要讀哪個專業(yè),面試的時候要怎么做才比較得體。窮人家的孩子想要找到這許許多多問題的解決辦法,需要多方打聽、做出很多努力;而富人家的孩子,可能早就從父母親戚那里得到了準確的指導。
好容易大學畢業(yè)了,窮人家的孩子又碰到了另外一個嚴峻的考驗:找工作。富裕人家可能早就給孩子安排了不止一個好的實習機會,而窮人家的孩子卻要從那些不怎么好的機會里面,去花時間甄別尋找相對來說不那么糟糕的那個。其實,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窮人家的孩子不夠努力和優(yōu)秀,而是因為缺乏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和提升自己的機會。
前幾年,有一篇文章很火,叫《寒門再難出貴子》。講的是幾個在同一銀行實習的大學同學,因為家庭背景不同,后來的職業(yè)生涯也有了很不一樣的開篇。家里社會地位高的早已進入保險箱,內定為銀行的正式員工;家里經(jīng)商的早已看破實習規(guī)則,因此并不妄想留在銀行,而是積極尋求和銀行合作的商機;家里條件普通、甚至貧寒的孩子,沒有在這次的實習中得到工作或者賺錢的機會。
一個人出生的家庭和階級,確實影響深遠。比如一個很有物理學研究天賦的孩子,如果他的父母人脈很廣,那么他會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甚至以后可能會成為物理學方面的研究人員;如果他的父母只是普通工薪階級,那么尋找一個能在專業(yè)方面指導孩子的人都難,更別說后續(xù)的培養(yǎng)了。有時候,不是因為一般人家的孩子不夠聰明,實在是父母擁有的資源太有限。即便他們傾盡所有,也不一定能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幫助。
出生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和社會等級,必然會對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和眼界產(chǎn)生重要影響。很多事情背后隱藏的規(guī)則,富裕人家的孩子可能早就聽父母說過,所以他會欣然接受著一切,也會知道怎么去順應這些規(guī)則、有哪些地方可以利用這些規(guī)則;而普通家庭的父母可能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規(guī)則的存在,他們又拿什么去教導孩子呢?富裕人家的孩子可以早先接觸到高科技的東西,可以在很小的時候就去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開闊眼界,這些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所享受不到的。所以,當富裕人家的孩子們討論倫敦巴黎波士頓的時候,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有在一旁默默傾聽和暗自羨慕的份。
隨著財富和資源分配的傾斜,貧富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階級分化也會越來越明顯。之前,各個階級之間隔得是一張網(wǎng),現(xiàn)在,階級之間隔的是一塊密不透風的鐵板。來自于不同家庭的孩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實現(xiàn)階級躍遷的機會越來越小。
寒門再難出貴子,不一定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因為寒門享受的資源和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我們的心讀后感篇3
感動、艷羨又心疼。
原本應該只是家庭瑣事的流水細賬,卻在先生平實簡樸的記述中,完全不見瑣碎,只感一家三口間相互的愛意、理解和體貼。即使歷經(jīng)苦難,一家人在一起依然自享其樂。對于苦難風雨,都是一筆帶過云淡風輕,倒是別人的幫助和善意、我們仨的小趣事記錄詳細。這份達觀淡然,實在是大修為。
先生和錢老的感情一直是文壇佳話。一段感情也許始于一眼之緣,而歷久彌新最重要的基礎是志趣相投和互相欣賞,而后是彼此尊重和理解。和但不求同,兩老給當代年輕人樹立了教科書般的榜樣。先生對錢老去藍田任教一事的態(tài)度,無疑彰顯了大智慧。錢老生活中的憨氣與呆氣,先生也不強求改變,而是保留尊重彼此的不同。而錢老在先生分娩、自己下鄉(xiāng)交代阿瑗照看媽媽的種種細節(jié)之中,對妻子的愛意體貼,也看得心里溫暖。及至后期動蕩之中,兩老淡泊離群索居,逛動物園、探險,也是自得其樂。
一邊看書一邊心疼先生。從我們仨,到阿瑗病逝,錢老離去,只留下先生孑然一身回憶記錄往昔。想到一字一字重新寫下愛女和丈夫離去的細節(jié),淺淺數(shù)語,卻無異于重揭傷口。同時也心疼阿瑗。那么聰慧那么懂事那么乖巧,病入骨髓到無法坐起,書信之中依然幽默風趣,尤其看到那句“牛兒不吃草”,潸然淚下。
真好,他們仨又團聚了。
我們的心讀后感篇4
近年,隨著楊絳先生的離世,她作為錢鐘書先生背后的女人,也漸漸為人所知,她寫的書也成為了大家追捧的對像。這兩天粗粗看完了她寫的《我們仨》,總體感受就是這個家“溫暖有趣”。家庭氛圍的營造與女主人密不可分,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楊絳先生的大女人智慧和小女人情懷。她內心住著一個女孩、一個女人、一個男人,非常的豐富有趣。
一是注重生活的儀式感,有著少女心態(tài),讓生活變得有趣。這其實源于對生活的一種熱愛。書中描繪的大作家錢鐘書一家的生活其實也是清貧的,輾轉搬家、食不果腹的日子是常有,但他們在吃不飽的情況下仍堅持早上和晚上飯后的“探險”——去走走沒走過的路,撿撿不同的石頭;雖然清貧,但他們堅持養(yǎng)貓,和每一只貓都合影。尤其是他們全家參觀動物園,楊先生描繪的“河馬怕丑、遠遠地朝游客射尿”等場景,分別就是一個少女靈動的筆態(tài),楊先生的靈魂該是多么的有趣呀!
二是對家人知冷知熱,有著母愛情懷,讓生活變得溫暖。比如,書中描繪錢先生系鞋帶左右不分,她就幫他系;女兒和先生分別住在北京城的兩大醫(yī)院,她就拖著八十多歲的身軀送湯湯水水,把一家人團在一起、裝在心里,毫無怨言。字里行間都是她對這個家的愛意與柔情。
三是與丈夫共同進步,熱愛學習,有著男人的獨立與追求,讓自身成為孩子的榜樣。書中寫道她家中有兩張書桌,早飯過后兩人便一人一張,伏案讀書。這等舉案齊眉的場景是給女兒最好的愛與學習的熏陶。
四是懂得示弱,注重儀表,讓男人有一種存在感,讓感情變得甜蜜。比如她怕走夜路,先生就讓女兒在他不在的日子里照顧好媽媽;比如她喜歡睡懶覺,每天早飯先生都會做好。其實她很能干,但她一定會在某些方面留一些缺角,讓先生補齊,讓先生有存在感,這是一種女人的智慧。男人需要通過付出行動讓女人滿足來獲得成就感,女人一定不能太能干,把男人獲得成就感的機會剝奪掉。再看她出現(xiàn)的照片,都是收拾得整潔優(yōu)雅,美麗的外表永遠是女人的武器。
另外,她也有著一些普通人的小心機,讓我多次會心一笑。比如為了逃過開會這等無聊的事情,她不想做編內員工,只為清閑;比如為了省自己留學的錢,她以陪讀的身份進行出國,吃穿用都和先生一起,省了一筆開支,開心得不得了。
大師其實也是普通人,有著人性的優(yōu)點與弱點。只是她堅持不斷向上向善,再加上大于常人的格局,所以才能讓她在人生低谷時更堅強,在人生高潮時更冷靜;而這一切,都源于她讀過的書、經(jīng)過的事、見過的人,以及自我的反思、沉淀和升華。
我們的心讀后感篇5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題記
“這是一個萬里長夢,夢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楊絳奶奶在書中寫到。這是一個關于她和她愛的女兒圓圓以及她的丈夫鐘書之間的感人故事。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薄覀冐怼?,如此簡單的三個字,也正是這么簡單的三個字背后卻蘊含著多少故事以及對曾經(jīng)一起度過的時光的無限眷戀。
曾經(jīng)“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罚覀冐硎遣粚こ5挠龊犀F(xiàn)在我們三個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這,是楊絳奶奶在失去兩個最親的人或者說是兩個要好的朋友后對曾經(jīng)的往事的回憶,縱然以前再苦再累卻還有鐘書和圓圓相伴,如今卻只剩她一個人……
她曾這樣說“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也可說: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為是我們仨。我們仨其實是最平凡不過的。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曾這樣說“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比锖拥募以菞罱{奶奶的家但如今卻是她的客棧因為‘我們仨’失散了家也就沒有了是啊沒有我們仨的家又何嘗不是客棧呢。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2016年5月25日,楊絳奶奶逝世,享年105歲。到現(xiàn)在我想我們仨已經(jīng)在另一個世界里相隨相伴再不分開了。
就這樣恍然間書已翻到了盡頭故事也悄然結束,讓我知道了:家,需要我們家中的每個人都用心的去經(jīng)營,讓它被愛包圍,讓它充滿溫馨、充滿溫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愛我們的家人,珍惜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它像一陣清風拂過在我的暑假里,留下陣陣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