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實用范文4篇

時間:2022-02-18 作者:Mute 讀后感

為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幫助我們銘記當時的感觸,寫一篇讀后感的至關重要的,我們要結合自身生活實際來闡述,你會寫相關的讀后感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實用范文4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關于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實用范文4篇

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1

讀完這本書,想到一句話,心里的革命靜悄悄。讀的過程中內心在一點點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書中沒有那種純理論式的長篇大論,有的只是潤物細無聲的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于我而言,期待那種美好來到自己的身邊。

借用書上的一句話: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是什么,那就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本書中一個個平凡的教師正在用自己的行動宣告:課堂上正在發(fā)生著寧靜的革命----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這不但是學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zhàn)。

印象最深的詞匯:傾聽、串聯、反芻,當這些策略匯聚于課堂,每一個兒童都被編織在了一起。就像書中寫到的,倘若在十年前,活躍的意見交鋒,教師以巧妙的提問與誘導展現戲劇性高潮的課堂會被贊不絕口的捧為優(yōu)秀的教學,然而在近日,即便呈現了議論風生的教學在老師們看來還是不倫不類的教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與學生串聯起來,把一個學生同其他學生串聯起來,把一種知識和其他知識串聯起來,把課堂知識和生活實踐串聯起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許多的串聯會被老師的糾正、提問等切斷,發(fā)言與發(fā)言之間沒有連貫,而反芻的活動更容易被忽略。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記憶等都存在差異。只是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更關注一些優(yōu)等生,忽略了新舊知識的串聯和每個學生的成長。像八木老師的課堂一樣,作者剛開始描述的:教師的言行明顯粗糙,兒童的發(fā)言盡管活躍,但聽下來還是一種教師獨白的應付,是一種思維淺薄的展開方式,但是三年后的變化令人驚喜,他的應對策略是不折不扣的接納兒童發(fā)言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說起來接納很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可能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我們需要耐心等待,切忌焦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前行。

在合作學習的課堂里,學習是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于對話的沖刺與挑戰(zhàn),在第五章看到了很多國外的案例,從墨西哥、波士頓、巴黎等,我感受到了不同國家不同的教室風景,對學生差異的關注,他們學習共同體的思想和和實踐,互相傾聽、合作學習是他們民主課堂最基本的出發(fā)點,老師們總是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學習,安靜傾聽孩子們的反應。在編組上也是考慮到了每一個孩子的文化和能力的差異,這樣的小組才具備合作學習的條件,我們的課堂也要如是。

最后,借用書中藤田老師的一句話:“我想盡量接近這樣的課,哪怕一步也好。敞開心扉,讓新風吹進我的心田吧?!弊屛覀內諒鸵蝗盏呐χ?。

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2

有時候,人就是需要逼一逼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嘈雜的生活瑣事之中,靜下心來,好好沉淀。閱讀,便是最合時宜的事。讀之、思之、記之,你總能在某些地方找到共鳴,如同遇到許久未見的老友般親切與暖心。

初讀《教師的挑戰(zhàn)》,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我自身的挑戰(zhàn)是什么?回想工作兩年多來,最大的挑戰(zhàn)那便是: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如何當一名“不同”的老師?在書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從兒童的角度出發(fā)展開教學。這是基于對每一個兒童個體的尊重,讓課堂成為和諧交響的課堂。

書中,山崎老師的課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他讓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反反復復地閱讀四個情境,學生的方法各式各樣——有的看著黑板上貼出的海報紙上的課文在讀;有的得意忘形地大聲朗讀;有的一邊思索一邊默讀;有的小聲的細細品讀。匯聚成的一股股聲音在這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里交響。整個課堂教學都是根據山崎老師的指導展開的,但這過程中卻沒有一句命令式的話語,而且所有話語都充滿著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好,大家來說說”,他引導每一位學生交流討論自己的閱讀心得。以“某某地方,我認為——”為引子,孩子們幾乎都闡述了自己的閱讀心得,一個個小小的聲音共鳴著,在課堂里匯成交響。

這是我所向往的課堂,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公,每一個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過程。

時常懷念去年教過的那一群可愛靈動的孩子們。每節(jié)課最后的“role play”(角色扮演)是他們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而八班的“role play”總是異?;钴S。從一開始略為膽怯地照課本你一句我一句地念,到后來各種創(chuàng)新地扮演,驚喜連連、精彩不斷。

尤記得那次課的內容是“狐貍吃到酸葡萄”,我驚喜地看到平常很少舉手的珊同學與她的搭檔玲同學一起上臺表演。到臺上時,她怯怯地小聲問我:“老師,我們打算一人演一人配音,可以嗎?”“可以呀?!北硌輨傞_始,只見玲同學讀完第一句就已經被珊同學的表演逗得接不下去了。“Ah,grapes。”珊同學把狐貍的垂涎欲滴表現得淋漓盡致,也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因這持續(xù)不斷的大笑,表演被迫中斷,過了一小會兒,待玲同學冷靜下來表演重新開始,盡管底下仍然有同學忍不住笑出聲來,但珊同學還是異常鎮(zhèn)定地表演完了。狐貍那看到葡萄垂涎欲滴的樣子,到最后吃到酸葡萄氣急敗壞而跺腳的樣子,珊同學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把整篇小對話完美地詮釋出來了。表演結束,全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驚喜、欣賞、不可思議,所有的眼光都注視在這對最佳搭檔身上。在歡笑聲與掌聲匯成的交響中,我第一次在珊同學臉上看到了自信與滿足。

開學初,珊同學因為身體原因缺席了部分英語課,因此有點跟不上課程,而且她本身膽子又比較小,在課上我清楚的感覺到了她的迷茫與不安??赡苡行┚渥铀x得不是那么流利,可是機靈的孩子們選擇以這樣不尋常的方式分工合作參與表演著實讓我很驚喜。表演完后我表揚了她們,并鼓勵同學們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新。從那以后,孩子們五花八門的表演把課堂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越來越多的孩子大膽地參與進來。而珊同學更是成為我們每次表演活動備受期待的小演員,她的英語學習也慢慢進入狀態(tài)。隨著表演活動一次次的開展,孩子們慢慢地學會了高效地與搭檔分工合作,也懂得了傾聽、欣賞別人,這令我欣慰不已。

佐藤學老師說:“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的學習權利,盡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只有認為每個學生的思考或者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認真傾聽每個孩子的低語或沉默,才能獲得教學的立足點。創(chuàng)造性強的老師總是能夠接受兒童的多樣性和教材的發(fā)展性?!?

課堂不應是一成不變的,每個有個性的鮮活個體都應得到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找到存在感與參與感,成為學習的主人公,共同奏響一曲美妙的交響曲,這是我期許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3

哲學上講:主觀和客觀相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就是正確的認識,如果落后于當時的實際,條件成熟了還不去做某種事,一般叫右傾保守主義。細細品讀《教師的挑戰(zhàn)》一書,聯想起自己平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我不由地進行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右傾了,保守了。

就像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課堂上,我們什么都要詳細講解,講得明確而又實在,以至于學生的思維空間都被教師的指導所填滿,學生的靈氣都被教師的才氣所抑制了,最終,封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勤教師教出了笨學生。”其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教學的一切目的歸根究底是為了學生的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盡最大所能去挖掘學生的潛能,變被動為主動,讓主動引領學生的一切學,因為主動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習效率。

研究表明,主動學習的效率是被動學習的四倍到十倍以上,這是因為對于主動學習者而言,學習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過程,他總是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因而膽大心細,注意搜尋和分析信息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遇到困難時,他會調動全身的細胞來尋求突破的契機。教學時,我們有必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天分,學生自己通過讀書或思考能感知的內容和理解的問題,教師退而不講;只在在學生困惑、難于理解的地方,四兩撥千斤地進行適當梳理、補充。課堂上,去除多余的講解,多余的提問,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實實在在幫助學生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由掌握由“學會”走入“會學”的必然王國。相信學生的潛能,不僅僅是表現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體現在當學生學習陷入短路時,教師要學會期待。期待包含著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寬容,可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并且?guī)碚n堂教學的生動和有趣。課堂上,學生精彩的表現與教師熱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過程,精彩是結果。

課堂上,我們有時總是追求表面的流暢,當提出問題后,從內心希望回答問題的學生少出錯、不出錯,最好能直奔主題節(jié)省時間。遇到有人來聽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有困難時,我們就不那么沉穩(wěn)了,顯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換人回答,還有甚者自問自答,學生哪有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呢?精彩也就無處可現。我們看到一些課堂實錄中,那些大師們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氣定神閑。課堂上說的每句話,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寓意無窮,沒有一句是贅言,即使學生的理解與老師有了本質上的區(qū)別,老師也能循循善誘,顧左右而不言他,最終達到異曲同工之美妙境界。

每個學生就是一座寶藏,那里有源源不斷的能量等著你去挖。相信你的學生,你會發(fā)現教育的確是件痛并快樂的事情。

教師的挑戰(zhàn)讀后感4

拿到《教師的挑戰(zhàn)——寧靜的課堂革命》這本書,“寧靜”這兩字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什么是“寧靜的課題革命”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迫不及待的翻開了這本書讀了起來。

書中每講一種觀念都以實際的教學案例來闡述,增強了讀者對作者所提觀念的理解。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教學案例,是這樣說的“這是程式化、喧鬧的一堂課。藤田老師穿著一身忍者的戲服,兒童們額頭上貼著符咒的封緘,根據預定的規(guī)則來回跑動。興奮的兒童們大聲喧嘩,沉迷于藤田老師設計的游戲??傊?,這是一場亂糟糟的鬧劇而已?!备鶕枋觯覀€人認為這是一堂很有趣的課啊,遠超我們現在的傳統(tǒng)教學,現在英語課都要求上成活動課,這樣的課堂正是我們現在追求的啊,然而卻被作者批評成一場亂糟糟的鬧劇,難道作者所說的“安靜”僅僅指的是紀律好?這樣也太膚淺了吧。帶著這種疑問我繼續(xù)往下看,作者寫道“教師們往往追求風風火火的課堂,但兒童們并不追求這種表面活躍的教學。他們所要求的是安靜沉著、能夠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課堂?!边@些話解答了我的疑問,但我又產生了新的疑問,什么是“安靜沉著、能夠拓展自己可能性的課堂”呢?隨著閱讀的進行,我也逐漸找到了答案。

書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相互傾聽”這四個字?,F在我們都提倡開展合作學習的課堂,這就得培育相互傾聽的關系。傳統(tǒng)的課堂我們都是要求孩子們“認真聽”,而要培育相互傾聽的關系,就要反過來,老師要認真聽孩子們的發(fā)言。而這種發(fā)言不只是“好的發(fā)言”,而是任何一個學生的發(fā)言,老師都要不折不扣的接納,這是構筑合作學習的基礎,也是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讀到這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通常都只關注于把“好的發(fā)言”串聯起來,來引出設計好的接下來的教學內容,確實沒有做到關注每個兒童的發(fā)言,我將立刻改正這種做法。

不過關注每一個兒童的話,那么對于班里學習水平較低的同學總是拖延教學進度怎么辦?書中一個案例給了我答案。這是一個以邊緣化的兒童作為課堂溝通的中心來展開的數學課堂教學。當小林老師鼓勵一個不太自信的同學成功將自己的解題思路表達出來,大家也都聽明白了,準備繼續(xù)下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一個叫健治的學生突然說他完全不懂。如果是我上課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我肯定會說“下課后到辦公室我再給你講。”或者說“下課后問一問其他同學?!钡切×掷蠋焻s又請了幾位同學來解釋,直到健治同學完全聽懂了為止,而這用了20多分鐘!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健治同學找到了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徹底弄明白了,而且在后面其他同學有疑問的時候他居然能提前解答出來。而其他同學也是在一遍一遍地幫健治解釋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而且是越說越詳細,不斷的把知識分解內化。更重要的是,身為教師,在課堂上傳遞了“不懂就問,而且無論是誰,何時提出疑問,老師和同學都是愿意幫助你”的這樣一種思想,這對于構筑合作學習的課堂是多么重要的基礎?。∥蚁?,這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課堂,即使是不愿意參與學習的同學肯定也會喜歡上的吧。

讀了這本書,我才發(fā)現,我之前所理解的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理念還不夠透徹,執(zhí)行的也還不夠。書中大部分都是平平凡凡的一線教師挑戰(zhàn)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案例,我很有幸能讀到這樣一本書,也發(fā)現了自己還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所以我將會繼續(xù)閱讀一些類似的相關書籍,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以期望能與學生構筑起和諧合作的課堂,為孩子們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