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認知范圍不一樣,格局不一樣。這和一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大格局最關鍵一點就是生死之外無大事。以下是范文社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真正大格局的人是不解釋不糾纏不責備相關參考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歡迎你的閱讀。
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
真正大格局的人:不解釋,不糾纏,不責備
作家何權峰曾說:“氣度變大,抱怨就變少;胸襟變寬,路就變廣;格局夠大,問題就消失不見?!?
人生的很多問題,其實不是來自外界,而是來自內心。
格局小的人,容易在瑣碎的小事中沉淪。
格局大的人,不解釋,不糾纏,不責備。自在沉靜,豁達從容。
01
不解釋,種境界
看過周杰的一個采訪,當時周杰在排練《北京法源寺》這部話劇。
記者和他聊起十幾年前他和陳道明鬧矛盾而被封殺的傳聞。
周杰說:“陳道明是我?guī)煾?,怎么可能因為一點小事,我?guī)煾蛋盐曳鈿⒘四兀俊?
記者問他:“為什么一直不解釋呢?這些謠言對你的名譽是有傷害的。”
周杰說:“傷害就傷害了唄,知道的就會自然知道,不知道的人跟他說有什么用?”
周杰在消失在大眾視野之前,被屢屢造謠,但是他從未出面解釋過。
專心經(jīng)營著自己的農(nóng)場,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而當年的各種謠言,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消失掉。
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別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氣,這不就是君子嗎?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被誤解,被誤會。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在別人嘴里有多少個版本。
如果總是在解釋,那這輩子又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可以浪費呢?
很多時候,沉默不是理虧,而是一種格局,一種境界。
東漢有個卓茂讓馬的故事。
開國大臣卓茂,功勛卓著,但是為人性情寬厚,仁義待人。
有一次他騎馬出門,遇到一個人,非說馬是他丟的。
卓茂問他:“你什么時候丟的馬?
那人回答:“一個月前?!?
而這匹馬卓茂已經(jīng)買回來好幾年了。
明知對方認錯了,但是卓茂卻沒有解釋,把馬給了他。
身邊的人都不理解。
過幾天,那人找到了丟失的馬,將馬還給了卓茂,并表示歉意。
卓茂不予計較,原諒了他。
事情傳出去,大家都夸贊他敦厚仁慈。
古人說:“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
比起解釋,沉默是一種更強大的力量。
一言未發(fā),但卻遠勝萬語千言。
當一個人不愿解釋誤會,反而用自己的力量去化解,去背負。
這樣的人寬厚仁慈,福澤也往往更加深厚。
02
不糾纏,是灑脫
陸游曾寫過一篇《東坡食湯餅》的散文。
里面記錄了蘇軾的一件趣事。
蘇軾、蘇轍都被貶南方,在蒼州和梧州之間相遇。
兄弟兩人分外高興,看到路邊一個賣面條的,倆人一起坐下來吃面條。
面條很難吃,蘇轍拿著筷子唉聲嘆氣。
蘇軾三兩口吃完,看著弟弟愁眉苦臉的樣子,笑著說:“面條這么難吃 ,你難道還要慢慢咀嚼嗎?”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不舒心的人,不如意的事。
與其苦苦糾纏,不如果斷放手。
越過去,往前走,著眼于那些美好的事物,才不至于辜負自己,辜負人生。
有個老人家以打鐵為生,家里有個祖?zhèn)鞯淖仙?,天天拿著喝茶?
文物商人見到了,一眼就認出這壺出自名家戴振公之手。
于是和老人商議,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
由于茶壺是老人祖?zhèn)鞯模先擞行┎簧?,最終沒有賣掉。
過了一段時間,那個文物商人想來老人家收壺,這次開到了二十萬元,并且直接帶來了現(xiàn)金。
大街小巷聽到這個消息紛紛來到老人家里,想看看二十萬一把的壺到底是什么樣的。
誰曾想因為人太多,有個小孩被擠倒了。
孩子正好碰到了桌子,茶壺掉在地上,應聲而碎。
孩子的父母頓時驚慌失措,忙賠不是,說這么貴重的東西自己傾家蕩產(chǎn)也是賠不起的。
然而,老人卻并沒有發(fā)怒,而是沉默了片刻,長吁一口氣說道:“算了吧。”
碎了就碎了,反正又不能復原,糾結憤怒又有什么用的。
日子舒心,比什么都重要。
老人倒是灑脫,還是像以前一樣賣菜刀、剪子。
據(jù)說他一直健康長壽,活到了102歲。
《笑傲江湖》里有這樣一句話:
“人啊,要學會往前看,因為每一天都不可能再回頭了?!?
面對那些糟糕的經(jīng)歷,無能的憤怒,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大步往前,不要被其所累。
不糾結,不計較,坦然接受,然后略過。
格局放大,眼界放寬,人生的旅途很長,不必拘泥在一時一地。
03
不責備,是豁達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兩名士兵在一次激戰(zhàn)之后與部隊失聯(lián)。
兩個人在森林里艱難跋涉,過了十余天依然沒有趕上大部隊,而他們已經(jīng)斷糧。
只有年輕士兵身上還有一塊鹿肉。
在一次突圍之后,倆人剛舒一口氣,年輕士兵突然中了一槍。
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淚流不止,并趕快幫他包扎傷口。
倆人一夜無話,都覺得求生無望。
而那塊鹿肉誰也沒有動。
第二天,倆人被部隊找到,得以活下來。
事隔多年,那位受傷的戰(zhàn)士杰克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zhàn)友。當時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fā)熱的槍管。
但是我卻沒有恨他,因為我知道,他獨吞鹿肉,是為了活著回去照顧他的母親。
戰(zhàn)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
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容了他?!?
《一代宗師》里面說:人這一生,要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了自己內心的真誠與虛偽,也就懂得了尊重與理解。
見了天地之廣,明白自己的渺小,也就生出一份豁達。
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之苦,所以就懂得了寬容。
當一個人閱盡千帆,洞明世事,內心自然生出一種慈悲與寬厚。
對于別人的傷害與過錯,就沒有那么多的憤怒和責備。
《三國志》里,劉備攻打雒城的時候,劉璋之子劉循率兵抵抗。
劉循堅守城池,劉備久攻不下。
軍師龐統(tǒng)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不幸離世。
城破之后,群情激憤,將士向劉備請命殺掉劉循。
劉備卻說:“各為其主,又何錯之有?!?
最終寬恕劉循,放他回到劉璋身邊。
劉備的大度最終觸動了劉璋,率領益州百萬軍民,開城出降。
而得到益州的劉備,不僅很快俘獲了人心,也有了和曹操孫權一較高下的資本。
屬于劉備的時代,終于到來。
古人說:“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
心胸寬廣,仁慈厚道,才能贏得更多的支持。
寬容是一種心量,更是一種格局。
唯有那些智慧通達的人,內心才不會打結,這樣的人,才能容人,渡人。
▽阿甘曾說:“人生是一個不斷剔除的過程,慢慢知道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當一個人見過遠山滄海,眼前的茍且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別人的非議,無謂的糾纏,內心的怨恨,一一放下。
只有這樣,你才能輕裝前行,奔赴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