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2-10-25 作者:Surplus 教學計劃

通過寫教學反思,我們一定能從中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不足和收獲,理性分析個人的教學情況,寫好相關的教學反思,才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進步,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伙伴》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小伙伴》教學反思5篇

《小伙伴》教學反思篇1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喜歡和小伙伴交往,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知道朋友多快樂多,初步體會到與小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愛、公平,有了問題要協(xié)商解決。

在教學《我和小伙伴》一課中,我從整體上對本課進行設計,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緊湊,學生能夠從各個活動中感受與伙伴交往的快樂,知道與伙伴交往的原則與方法。我認為其中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本課的亮點:

1、介紹小伙伴:教師能夠以范例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好朋友,給學生做示范,啟發(fā)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自己的小伙伴。在這種爭先恐后的氣氛中,教師再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和伙伴間發(fā)生的有趣、難忘的經歷,回憶體驗與小伙伴交往的快樂就顯得很自然,孩子們有話可說,這對于培養(yǎng)一年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很必要的。

2、情景模擬活動:形式新穎,通過具體情景的創(chuàng)設,請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把故事補充完整,再一次強調伙伴間應該互相幫助。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發(fā)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同時在游戲中具體指導了學生的日常行為,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緊密,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3、故事明理:恰當?shù)倪x擇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要主動幫助,應該學會包容別人的缺點,懂得這樣的同學才能結交更多小伙伴的道理。本節(jié)課我選用了古老的道德故事《孔融讓梨》來教育啟發(fā)學生,通過四歲的孔融在家里,上讓哥哥、下讓弟弟的優(yōu)良美德教育學生要想孔融學習,學習他懂得謙讓好品質。

4、游戲創(chuàng)設:教師制造氛圍,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在解決“如何介紹自己的小伙伴問題時,采用游戲的方式“找朋友”這一游戲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游戲中找朋友,找與小伙伴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5、交友友好原則:通過制定交友友好原則,讓學生學會通過公平,友愛,尊重的方式與小伙伴相處。

本節(jié)的不足之處:1、是在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時對學生掌握的較少,缺乏一定的指導。如能在語言方面多加一些指導,效果會更好。2、課堂活動安排太多,只求數(shù)量沒求質量以致沒有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3、教師未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以后更應該主次分明,教學重點應該多安排一點時間。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大膽的把教材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愛上這一門功課。

《小伙伴》教學反思篇2

?小伙伴》這篇課文以春游為題材,寫了春游時瑪莎丟了背包以后,幾個小伙伴對待這件事情的不同態(tài)度。它用兒童的視角觀察兒童的生活,揭示了兒童的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學中,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了解小伙伴們對待瑪莎丟失背包這件事的不同態(tài)度,懂得要有樂于幫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動去關心幫助自己的小伙伴。

我請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就是瑪莎,你的包丟了,你是什么樣的心情?學生這時候自己就是瑪莎了,他們會說出各種的心情:我很難過。我很傷心。我很著急。我又著急又難過。如果你是瑪莎你愿意接受誰的幫助,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孩子的共鳴。換位思考的結果讓學生比較好地理解了課文。

?小伙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生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后,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fā)生什么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嗎?”(出示:,這可真糟糕?。。┖⒆觽兟?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學生在補白說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fā)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孩子們紛紛聯(lián)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聽到學生準確的表述,我就引導“想想自己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糟糕”詞語的教學從課堂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看,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

在指導學生分析三個小伙伴是怎么關心瑪莎時,分角色讀,讀懂課文。維加、安娜只有詢問關心、責備,沒有實際行動。安東則用行動去關心。教師進行朗讀指導,指導學生讀出瑪莎以及小伙伴的詢問、責怪、教育和關心瑪莎的不同語氣來。通過比較、朗讀,發(fā)現(xiàn)安東具有助人為樂、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品質。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朗讀永遠是課堂不變的主旋律。教學活動中,我將讀貫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讀出感情”經歷了“三讀”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也感悟了課文中蘊涵著的情感及道理。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yǎng)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熏陶。這篇課文里有好幾個人物,讓學生分角色來讀,學生們非常的喜歡這種讀書的方法,所以受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伙伴》教學反思篇3

準備了幾天,就直接上自己的班級。課堂的開頭挺不錯的,中間部分也還行,主要抓住“三個小伙伴是怎樣關心瑪莎?”通過比較他們三個人的不同做法,來研讀,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樂于助人,多關心身邊的人,多為他人著想,做個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小伙伴》一文中的人物和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事,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學中,學生在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到小伙伴們從不同的方面對丟失背包后的瑪莎的關心。誰的關心是瑪莎此時最需要的呢?我提出了一個極簡單的問題:“你們最喜歡誰?”

“安東!”

“我喜歡安東!”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一邊高高地舉起小手,一邊興奮地大聲說自己喜歡安東。是啊,學生對安東將自己一大半的面包分給瑪莎這一行為,都從內心給予了認可,他們幼小、純真的心靈都被這一行為所感動。

“為什么呢?”我接著問道。這一問,不少同學的手收了回去,有的望望周圍同學,有的又將目光轉到課本上,有的笑著看著我,想說些什么,可又沒有勇氣站起來,只有幾位同學的手仍然高高地舉著。這一場景與我備課時預想的差不多。因為此時學生通過閱讀,只是很直觀地感悟到安東助人為樂的行為是美好的,但如果讓他們站起來用語言描述,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他們需要有一段時間來組織語言。于是我微笑著說:“這樣吧,先把你們的想法說給同桌聽,待會兒再說給大家聽!”這下子可熱鬧了,學生都嘰嘰喳喳地說開來。不一會兒,不少同學的手又陸續(xù)舉了起來。

“請你先來說說看!”我請一位平時不太愛說話但今天舉起手的學生。

她站了起來。“我最喜歡安東,因為他助人為樂,”她想了一會兒接著說:“我覺得他做得最好。”

環(huán)視四周,一雙小手,引起了我的注意?!敖裉煳覀儼嗟年懸粬|同學第一個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真不簡單!請坐!”受到我的表揚,大家都為他鼓掌。從他那甜甜的笑臉上我看到了他的喜悅,也看到了成功的表情。接著許多只小手又迫不及待地舉了起來。

“我也喜歡安東!”一位學生站起來說:“因為他知道瑪莎這時候肚子一定很餓了,現(xiàn)在最需要的就是食物,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面包掰了一大半給瑪莎吃!”

瞧!孩子們多會分析呀!看著還有不少高舉的小手,我想,此時我再說些什么不就是多余了嗎?讓他們各抒己見吧!

一堂課下來,有不錯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在分析人物的語句時,對于句字中的“字”挖掘得不夠深,課件的制作也有所欠缺,沒能讓圖文有機結合在一張上,從而造成了設一個問題,解答之后,又請了學生多說了一次,比較羅嗦,不夠簡潔,這說明:要上好一堂課必須多多磨課,一次不成,第二次改進,第三次再努力,一點點進步,就會“取眾人之長,不己之短,”以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只要用心教,就會有更精彩的表現(xiàn)!

《小伙伴》教學反思篇4

接到要在區(qū)課改實驗教研活動(閱讀專題)中上一節(jié)研討課的任務時,我既高興又擔心,因為這對于我來說是一次鍛煉和提高教學水平的絕佳機會,然而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該如何上,我對此也存在著很大的困惑。有幸在備課之前看到了崔巒老師的這段話:“低年級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yǎng)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xiàn)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xiàn)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同學練讀的過程?!边@段話恰好給我指明了低段閱讀教學的方向。

于是我選擇了《小伙伴》這一課,并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的教學要求,開展了教學活動。研討課結束后,與會同行、教研員對我予以了充沛的肯定,假如說本節(jié)研討課尚還勝利,反思課堂取得勝利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突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給動畫片找配音演員”這樣一個教學情境。主要分成這樣幾個步驟來把它貫徹始終:

1、提出評選要求:聲音響亮,說話流利、有感情。

2、挑選最佳旁白。

3、挑選最佳瑪莎和維加。

4、最佳配音演員給動畫片配音。

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了兩個作用:

⑴調動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清楚地知道本課的學習目的和自身努力的方向。

⑵使整堂課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統(tǒng)一,而不顯得支離破碎。

認生字是為了把課文讀準,分段讀課文是為了把課文讀通,體會人物的心情是為了把課文讀出感情。從課堂情況來看,我的這個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恰當?shù)?,是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同學興趣的。

二、通過同桌互助,協(xié)助同學讀準生字詞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于同學的識字量良莠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同學又已經能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同學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身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后把自身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協(xié)助正音。最后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考慮到了同學的個體差別,讓每個同學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教給朗讀的方法,促進同學自讀自悟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防止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伙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同學。“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薄爱斘抑懒?,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么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比缓笞屚瑢W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同學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yǎng)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熏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同學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么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同學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后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同學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盡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小朋友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

四、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聯(lián)系生活運用詞語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這是新課程規(guī)范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的階段目標。

?小伙伴》這一課中,“糟糕”這個詞語是同學比較難理解的。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同學讀了帶有“糟糕”的這句話后,我奇怪地問道:“究竟發(fā)生什么事了,讓維加大喊‘糟糕’,你能用這個句式來說說嗎?”(出示:這可真糟糕?。。┬∨笥褌兟?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各抒己見:“瑪莎把背包丟了,她得餓肚子了,這可真糟糕??!”“離回到家還有好長的時間,瑪莎的肚子要餓好久哪,這可真糟糕啊!”“瑪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媽媽批評了,這可真糟糕??!”同學在補白說話中明白了“糟糕”這個詞語的意思。我順水推舟,又隨即問道:“那在你們的身上發(fā)生過糟糕的事情嗎?”小朋友們紛紛聯(lián)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的說:“我去上學,可是忘了帶書包,這可真糟糕??!”有的說:“我忘了把開水帶到學校里來了,今天上完體育課沒水喝,這可真糟糕??!”有的說:“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這可真糟糕啊!”……聽到同學準確而生動的表述,我就勢引導“想想自身當時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边@時,小朋友們都皺著小眉頭,把句子讀得抑揚頓挫?!霸愀狻痹~語的教學到此,從課堂出現(xiàn)出來的效果看,小朋友們不只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運用“糟糕”說一句話,而且還體會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覺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比較勝利的。

五、遺憾之處

這堂課從開始的公開課教案到最后的研討課結束,都讓我收益非淺:它讓我更加潛心地研究了新課程規(guī)范的教學理念;讓我有機會得到更多老師和專家的指點和協(xié)助;讓我有機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自身的一些不幼稚的想法得以完善。然而,課堂藝術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堂課也存在許許多多不盡人意之處,也是我今后努力和考慮的方向:

1、這堂課的識字教學雖然顧和到同學的個體差別,放手讓同學自身解決。但是沒有做到很好的引導同學識記字形,導致同學對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

2、在這堂課的朗讀教學中,老師的評價較多,同學的評價較少。如何指導同學評價,并且讓同學的評價評到點上,起到和老師評價同等的作用?這是我今后要考慮和摸索的問題。

3、這堂課的寫字指導和同學的課堂書寫都在匆忙之中完成。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加大課堂書寫的比重,不讓它留于一種形式,讓同學實實在在地在課堂中學好字,寫好字。

《小伙伴》教學反思篇5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敘事的課文,而且是發(fā)生在幾個孩子之間的事。事情的經過很簡單,但是蘊含的東西卻很多。

這篇課文看起來簡單,可是越仔細琢磨卻越覺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課文的重點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幫助有困難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課。其次,課文中的幾個人物的定位把握不準。我分析,維加和安娜雖然只是口頭上的詢問、擔心,但是也是對瑪莎的關心。如果簡單地褒貶,對于他們來說不公平。同時,在生活中,這樣的關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從題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這四個人物,指的是一個群體,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慮,我們覺得在教學課文時首先要確定這是一堂語文課,而不是思想品德課,要上出語文味。上出語文味就要品味語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還是要關注語言文字,通過讀、思、品、議去感悟語言文字,去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同時在教學中應該傳達給孩子“這幾個小伙伴從不同的方面關心幫助自己的伙伴”這樣一個信息。然后讓孩子們通過閱讀、比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于是我以“三個小伙伴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這個問題統(tǒng)領全文,引導孩子在讀中感受三個小伙伴對瑪莎的關心。并且通過比較知道維加和安娜是通過“問、說”的形式表示對瑪莎的關心,而安東是通過行動來表示對瑪莎的關心。雖然不一樣,但是都是關心,都值得肯定。在這個基礎上,再讓孩子通過各種形式體會到安東的幫助對于瑪莎來說是最需要的。這樣讓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課文中的道理。這樣也給文中的幾個小伙伴準確的定位。

要想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的素養(yǎng)。在這一課的設計中我沒有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而是把它和朗讀結合到了一起。

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在這篇課文中幾個標點符號非常值得研究。標點符號是語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于一個句子來說,標點符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篇課文中幾個人物的對話中出現(xiàn)了“?、!、?!保煌臉它c符號表達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讀出人物的語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須要關注這幾個標點符號,同時這也是讀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又進行了標點符號的訓練,同時教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

在課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東的幾個動作的詞語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體會安東對瑪莎的幫助和關心,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安東的關心和幫助是通過實際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滲透了動作描寫的重要性。

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處理不夠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