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8篇

時間:2022-11-21 作者:Monody 教學計劃

眾多教師寫好教學反思之后,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對于教學反思的書寫,很多人都可以發(fā)現不足并改善,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8篇,供大家參考。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8篇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1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學生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教學。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比較簡單,因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在充分的自學基礎上,通過同桌交流討論,匯報展示,質疑評價的活動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課堂教學中,我特別注意體現學習的方法指導,讓學生用先估一估,再準確算,然后驗算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習,對孩子的學習體現自學方法的指導是我們本節(jié)課的亮點。當然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存在著非常多的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

1.數學的語言不夠精煉。在課堂中學生講解的時候表現的比較急躁,老師講解的很多,但語言不夠準確和清晰,講了好多遍但仍然沒有講到重點上。

2.在課堂中沒有及時捕捉孩子精彩的發(fā)言,甚至是打斷了孩子的優(yōu)秀的思維。比如在張志浩說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區(qū)別時提到積是幾位數的問題,我非?!安豢蜌狻钡拇驍嗔恕?/p>

3.沒有聯系解決問題的題目講出計算時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如應該讓學生說一說2×145算出的是兩小時走了多少千米,10×145算出的是10小時走了多少千米。

4.學生的交流次數過多,不需要交流的地方也進行交流了,有些浪費時間了,課堂上的時間就不夠用了。特別是開始小組交流的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和方法總結竟用了15分鐘,大大的超過了預算。后面的筆算學生也是根本不需要交流的,也進行了交流。

5.再給學生講解時,重難點不突出。該講解的沒講,不該講解的說的很多,比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步驟,學生以了解了,沒必要過多的講解。

本節(jié)課我感覺有成功的地方,但更多的還是要去學習如何讓學生很好的展示,如何提升自己的表達水平,我要在這些方面多下功夫,讓自己的課更上一層樓。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2

今天執(zhí)教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練習課,從同學練習反饋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作業(yè)全對的同學僅占全班人數的50%,這令我很費解,因為我覺得這兩天教學還是挺不錯的。作業(yè)改完之后,我并沒有急于發(fā)給同學訂正,我打開了存在錯誤的21本作業(yè)本,仔細尋找著錯誤的原因。最終我發(fā)現同學的錯誤主要集中為兩類:一是乘數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一類是積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以兩位數。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我又打開了書本重新審視起教材來,終于發(fā)現了問題所在:對教材的鉆研仍然不夠深入,對同學的認知水平估計缺乏。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執(zhí)教四年級新教材了,我自認為對教材的例題編排十分清楚,其實不然。同學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課時“新授課”的教學存在問題。教材中只布置了一道例題:144×15。我的教學是從口算訓練(兩位數乘以一位數、兩位數乘以整十數)引入的。在教學中通過14×15與144×15的計算方法比較,使同學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方法,理解了其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同時還明確了“四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需要再繼續(xù)學習了,因為其方法也與今天學習的方法是一致的,僅僅數值更大一些。到此為止,我認為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就依照書本訓練逐個完成??蓡栴}就出在了訓練上。教材的訓練中“想想做做”的第1題有3道訓練,有兩題是“積末尾有0”的乘法,一題是“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在第2題“改錯題”中也布置了一道“乘數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課堂中訓練的效果也不好,當時我想可能是第一節(jié)新課同學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吧,也可能是因為剛學了一道例題就訓練同學還沒完全理解方法吧。

其實不然,“乘數中間有0的筆算乘法”同學是第一次接觸,在這之前同學只學習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兩位數怎么可能中間有0呢?所以像“想想做做”中的309×26這樣的題目教師應該用“教學例題的心態(tài)”來進行教學,應該在同學嘗試筆算的基礎上,充沛出現同學的筆算過程,尤其是出現一些錯誤的筆算過程,通過對錯誤資源的辨析、占有,真正掌握筆算的方法。

而“乘積末尾有0”的乘法同學的錯誤主要還是因為三位數的引入,如《補充習題》中的48×225的筆算,同學的在進行25×8的計算時沒有任何問題,到再用百位上的2乘以8并加上進位的2時同學錯誤較多,許多同學都是加的1。面對這樣的錯誤需要在后續(xù)教學中加強“一位數乘加類”兩步口算習題的訓練,如:2×8+2,協(xié)助同學將筆算的過程直觀化分解。并要提醒同學注意進位數字,改變“進位數字通常是1”的慣性思維方式。

以上反思是否有用尚不得而知,仍需在教學中加以試驗。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3

一、學情分析

本課是冀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課時,對以后的計算和后面乘法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在三年級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只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是對知識的遷移。

二、 教學目標

1、在自主嘗試計算、交流等活動中,經歷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積的計算過程。

2、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

3、在運用已有經驗自主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三年級時我們學過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同學們,你還能回憶起是怎么計算的嗎?下面為我們看一道應用題(教師出示應用題1):一臺面粉機每小時磨面粉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時,那么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學生分析題目提取有用信息:

1、這臺面粉機每小時可以磨面粉58千克。

2、一天是24小時,而不是我們平時說的8小時。

求: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師找一位同學在黑板上計算,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師生一同判斷黑板上同學計算的正誤,如不對可由學生自己找出錯誤進行改正,必要時教師進行指導。

同學列式計算解答:

58×24=1392(千克)

58

× 24

232

116

1392

答: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粉1392千克.

教師請學生回答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說對意思即可。(對回答較好的同學用掌聲鼓勵。)

教師出示應用題2

一臺面粉機每小時磨面粉158千克,一天有三班工人工作,一天是24小時,那么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粉多少千克?

教師請學生找出與第一題不同之處,很明顯是58變成了158.由于上面題已經分析,所以很容易直接列出算式:

158×24

算式列出了,那又該如何進行計算哪?

2、知識教學

教師板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師提示同學們可以結合復習的知識自己試著計算,計算完畢可用計算機驗算,看自己做對沒有。

教師找一位同學在黑板上計算,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158×24=3792(千克)

158

× 24

632

316

3792

答:這臺面粉機一天可以磨面粉3792千克.

師生一同判斷黑板上同學計算的正誤,如不對可由學生自己找出錯誤進行改正,必要地方教師指導。

好的,同學們非常優(yōu)秀,我們再看一題:用豎式計算345×76

(過程同上略)

好的,通過上面的兩道題,你知道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了嗎?同學們可以前后桌進行討論,有答案后可以舉手。(同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多名學生向教師匯報方法,教師跟隨同學演示方法,必要時予以指導。教師提醒同學注意末尾和那位對齊。

五、知識的鞏固

教師出示通告: 今天,“數學國”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數學狀元”大賽,讓我們一起參加吧!也 許今年的 “數學狀元”就是 你。

教師出示初賽試題 :六道豎式計算題,六個同學黑板上計算,其余每列同學完成教師指定的一題。教師統(tǒng)計多少名同學通過初賽,并予以掌聲。(解答及指導過程略)

教師出示復賽試題 :三個改錯題,三個同學黑板上計算,其余每兩列同學完成教師指定的一題。(解答及指導過程略)

教師統(tǒng)計多少名同學又通過了復賽,并予以更加熱烈的掌聲。

教師出示決賽試題 :一道應用題,三個同學黑板上計算,其余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解答及指導過程略)

教師統(tǒng)計多少名同學獲得了“數學狀元”,并予以最熱烈的掌聲。同時希望獲得稱號的同學不要驕傲,安慰未獲得稱號的同學繼續(xù)努力。

六、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思考回答。

七、課后思考

根據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你能計算232×211的積嗎?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全班28名同學有18名同學習題全部做對。剩下的同學除3名同學沒有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其余幾位同學均是不細心造成的。因此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能力,多練習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本人方面還要繼續(xù)鉆研教材,把教材吃透,參照不同版本教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重點知識,才能把一節(jié)課完成好。

教學反思

我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教學效果雖然還是很不錯的:全班28名同學有18名同學習題全部做對,剩下的同學除3名同學沒有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其余幾位同學均是不細心造成的。但也發(fā)現我的教學

存在很多問題,這讓我想到了:

學生層面上,他們的細心程度還遠遠的不夠,計算能力還欠缺。這就需要在平時上多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能力,多做練習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師的層面上,還需要本人方面還要繼續(xù)研讀數學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把教材吃透,把握住重難點,參照不同版本教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多向老教師學習和請教,教學設計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的去探索,去交流。只有這樣才能把一節(jié)課完成好。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4

核心提示: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定為: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學生在小組內經歷筆算乘法計...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定為:1、使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類推遷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使學生在小組內經歷筆算乘法計算的全過程,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3、讓每一個學生在合作學習、匯報展示、課堂互動交流中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說教法

學生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有了筆算乘法的基礎,因此我在課一開始就先出兩道筆算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是怎樣筆算的,喚起學生對舊知識聯系,為學習新課作準備。接著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例題,“李叔叔從哈爾濱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每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約有多少千米?”學生列出算式145x12=,先讓學生估算:李叔叔家大約離北京有多遠?學會估計生活中較大的數,對于一些學生來講,估算較為困難。所以讓那些掌握較好的同學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對于其他同學來講,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們在別人的幫助下慢慢的學會。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豎式運算,有了課前的“溫故”和老師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己的探究中,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與合作交流得出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并且讓學生試說出算理,我適時板書。從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探索筆算方法,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的得出過程,體會了計算的用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這節(jié)課不足的三個方面:

1、追求課堂的高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知識生成環(huán)節(jié)。在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做知識遷移過程中我參與的程度太大,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大膽的說說自己的想法,并總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

2、我的教學智慧沒有得到充分展現。教學環(huán)節(jié)預設太多我放不開手,比如:如果將:“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這一提問換一種方式提問“你能用盡可能多的方法計算出準確答案嗎?”,那么最后的學生給我們所展示的結果將是百花齊放,學生的學習和我的教學都將提升一個層次。我放不開手,究其深層原因還是我教學智慧的貧乏。

3、課堂上加強學生的口算練習。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5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總結:

1、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經驗,讓學生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等,自主完成了新知識的探索,順利促成了知識的遷移。

2、在計算之前先讓學生判斷商的位數,并估算商的大約值,不但發(fā)展了學生的數感和估算意識,而且為計算的準確性提供了保障,再通過檢驗確保了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進行判斷和檢驗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本課以復習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為知識鋪墊,通過知識遷移類推,讓學生自主探索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使學生明白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一致性,從而為學生掌握更多位數除以一位數提供了方法依據,到這節(jié)課結束時,大部分學生都會計算四五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而且自覺進行檢驗。

4、因為本節(jié)課以學生的自主探索,教師適時指導為主要學習手段,大部分學生能積極進行學習活動并獲得了成功體驗,讓他們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有一個平時成績較落后的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而且連續(xù)上黑板做了三道題(分別是二、三、四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格式和結果都完全正確。全班同學給了他鼓勵的掌聲,他樹立了對自己的信心,相信這一次的成功體驗必將激起他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位學生的作業(yè)也完成得非常出色,真希望他能以此為動力,不斷地進步,當然這也與老師的持續(xù)關注和鼓勵分不開)。

當然,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怎樣將計算教學與具體情境更加緊密的結合,做到既注重已有經驗又關注計算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怎樣尋找他們之間的結合點呢?這是我很困惑的地方;又如計算前引導學生對商的位數和大約值進行判斷和計算后的檢驗,一部分學生把檢驗視為完成任務而根本達不到檢驗的目的,這是我在計算教學中面臨的問題,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呢?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6

今天學習的內容是在商是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在課前讓學生通過計算商是一位數的除法來加以引導,同時通過預習讓學生知道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豎式與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一樣,都是相同數位對齊。

在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學生在自主探索時,通過學具操作來明白算理,即把4筒羽毛球平均分成2份,每份2筒,2筒就是20個,再把6個平均分成兩份,每份3個,最后把兩次分的結果合并,2筒與3個合起來是23個,所以46÷2=23;也有從數的組成思考得數,把46分成40和6,先用40÷2=20,再用6÷2=3,最后合并20+3=23。這些均是計算除法的算理。結合學具的操作,學生明白了除法豎式計算的算法與算理是不同的。算理是算法的依據。

最后讓學生比較今天的除法計算與之前學習的除法計算有什么不同,通過學生的錯題展示,讓學生掌握商是兩、三位數的除法在計算過程中要注意什么?相同數位對齊,從十位或百位算起,這部分的內容學生一貫比較差。慢慢來,當孩子剛接觸到新知識時讓他掌握了,那么對他以后的學習是有幫助的,特別是計算中的算理,只有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正確的計算,掌握算法。

整堂課中,教師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抽象難懂的算理,給學生以實際計算的機會,使學生明白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強化了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方法、經驗探究算法,很好地掌握了計算方法,促進學生在計算知識的學習中全面提高素質。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7

這兩個星期以來,三年級的數學是學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剛開始學習這個知識點時,有好多學生無從下手,懵懂懂的,不理解筆算除法為什么要出現那么長的豎式?結果作業(yè)的效果很不理想。于是,接著的教學內容,我想辦法把文本的例題進行修改,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學例3時(238÷6),感覺內容跨度太大。直接由如果直接進行教學,學生肯定難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和王銀美老師商量后,決定在教學例題3之前先后補充這樣一個題目:738÷6這樣,先讓學生掌握三位數除一位數且全部能整除的情況,然后再解決最高位不夠除數除的情況。在教學738÷6時,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能準確計算出結果,但在書寫時有的學生卻因數位沒有對齊導致出錯。經過結合兩位數除一位數時的理解,與學生一起分析掌握好正確的格式后,再接觸238÷6這樣的題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了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

隨后,我又通過幾道練習題進一步鞏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但不帶余數的除法。我先由復習導入,然后通過學生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探究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但是學生在計算時我發(fā)現有的學生在百位上除完后把百位和十位上的數一起落下不會除而束手無策,還有的學生數位沒有對齊,我想這些原因都是學生在學習被除數是兩位數的時候計算不太熟練。

這部分知識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加強訓練,使之逐步消化,才能達到熟練,再加上要注意加強試商練習,實行人人過關術,使學生都能準確、快速地試商,真正掌握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

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筆算教學反思篇8

在教學本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內容時,我改變了教學方式,希望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本單元的知識。所以,課的開始,我通過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75×28,來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把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找準,為學生能更好地學習新知做鋪墊。所以,這道復習題是必不可少的。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145×12)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大同小異,學生完全可以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去解決新知,所以我讓學生采用嘗試學習法先自己獨立解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學生在嘗試解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讓每組的第一個作對的孩子檢查本組其他的同學,把有錯的本子拿給老師看,這樣借助學生的力量,老師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全班的病號,(有一個錯例在我的預設之外:一個學生第一步乘出的積的末尾寫成了“5”,應該是“0”,這時我正好利用上我臨時補上的課件:有一道題是怎么判斷一道題的尾數,即個位上的數字,,讓學生學會利用尾數法很快判斷計算結果的個位數字是幾。)然后把錯例板書到黑板上,充分利用現成的錯誤資源當做教學資源,我認為很有價值,學生也特別感興趣。特別是結合枯燥的數據讓學生結合本題去講解每一步存在的實際意義(例如145×2表示火車兩小時行的路程;145×10表示火車10小時行的路程;290+1450=1740表示2小時行的加上10小時行的就是火車12小時行的總路程),讓學生結合現實的情境,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體化,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通過比較75×28與145×12的計算過程,在比較中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在比較中,學生的知識不斷得到整理與重組,知識網絡得以不斷充實和完善。在這里有一位學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豎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話,就得分別乘3次,這也是和兩位數乘兩位數不同的一點,這種情況的出現我也想到了,但是沒兩位數乘三位數的筆算時,我們可以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把三位數寫在前,兩位數寫在后,這樣可以使筆算更簡單、方便一些,這樣既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又進一步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有利于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

本課的練習題主要是從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掌握先著手,讓學生通過填一填,進一步明確豎式中的每一步得數是怎么來的。然后通過兩個實際生活的例子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然后通過糾錯練習、開萬寶箱這兩題,把估算教學與筆算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改錯,把學生計算中易產生的錯誤加以糾正,從反面提高乘法計算的正確率。最后通過兩個解決實際問題的檢測題去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同時反射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便于自己反思、改進。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分兩段教學

第一段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使學生掌握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學相應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并結合筆算引導學生自主掌握相關的乘法口算。

整個教學過程,我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是探索者,由于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了、主動了。從作業(yè)和測驗情況來看,本節(jié)課內容學生掌握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