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教學反思是教師提升提升教學能力的關鍵,編寫教學反思可以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1
在這節(jié)課的實施過程中,我能夠很好地完成了復習與歸納、體驗生活與化學、活動與探究、知識規(guī)律與應用四大板塊的教學設計,抓住了金屬的兩大化學性質和金屬活動性強弱兩條主線,學生能夠從中獲得知識并加以應用。
本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有:
1、我在設計金屬與酸反應的實驗上,進行了實驗改進:把表面皿隔成四塊,先倒入酸后按順序放入銅、鐵、鋅、鎂。通過改進后的實驗不但節(jié)省時間避免操作的重復,而且是在同一個容器里發(fā)生反應,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比較,更利于實驗現象的觀察比較,更能說明問題。
2、聯系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并能應用掌握的知識解釋與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如:在講完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jié)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現在新人結婚流行送黃金飾品,但市場上的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目前社會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銅、鋅合金(金黃色,俗稱黃銅,銅和鋅保持各自單質的化學性質)假冒黃金,進行詐騙活動。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某金黃色金屬塊是真金還是黃銅,要求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這道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個個都躍躍欲試,通過自己設計方案,討論與交流,在教師的點撥下得出了一些驗證方法。課后再讓學生拿來家里的黃金飾品進行驗證是否是真金。那一刻,同學們積極參與,高潮迭起,真正體會到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體現了“生活中有化學”,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3、學生在實驗中,感受了分工與合作的實踐樂趣,提高實驗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中教師能夠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氛圍熱烈、和諧.如:“有一組的同學在做銅絲放火上加熱時看到的不是銅絲變黑而是變成綠色,就及時的提出,說明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態(tài)度逐漸形成”。
4、以提問的方式開始新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由懸念引發(fā)后面的教學內容,學生容易接受。
5、結合本校實際,強調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6、本節(jié)有很多實驗,學生學習有勁,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把現象與結論進行很好的引導,結論很容易得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的能力。
7、有關金屬活動順序表的學習運用諧音的方法,容易記憶,降低了學生的記憶難度。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有:
1、 在引導學生方面做得不夠好,以后要從這方面去學習實踐
2、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突發(fā)問題處理的不夠好。
3、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沒有注意按照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去完成,以后要注意改正。
4、由于思維能力關系等因素,造成了課堂節(jié)奏,不夠緊湊,引導和表達還不夠精準,造成懸念力度不強。如:學生對金屬發(fā)生變化時的現象、激烈程度進行比較和分析不夠明顯。
可能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沒有發(fā)現,俗話說得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點,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過來爭取做得更好。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2
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教學中,我從問題入手,恰倒好處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開始時,我提出了“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qū)分。
你有多少種辦法區(qū)別黃金和黃銅?”這樣的問題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就連平時不愿意學習的學生,也參與了討論。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的方案有①測密度②測導電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燒(真金不怕烈火煉、是金子在哪都發(fā)光)⑤?⑥?在熱烈的討論氣氛中進入了“金屬的化學性質?!笨梢哉f,良好的開端為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討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這個活動與探究中,結論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以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對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動獲得可靠結論的重要保證。為此我將學生的探究分三步進行:
(1)從金屬與鹽酸或硫酸反應是否有氫氣生成,可以把金屬分為兩類,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強,不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弱。
(2)從一種金屬能否把另一種金屬從它的鹽城溶液中置換出來,可以比較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置換出來的,則這種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活潑。
(3)最后打出科學家們經過了很多類似實驗的探究過程,而總結出來的結論—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設計一邊學知識,一邊將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在總結得出結論后,插入生活實踐問題,讓學生邊學邊用,使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突破了教材的難點和重點。
本節(jié)課既有實驗探究活動,又有重點知識展示,還穿插著問題的解決,但實驗用的時間較多,再加上有些現象不是特別明顯,使得本節(jié)課的課堂容量有些過大。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隨時調整講課進度,爭取更好效果。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3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的主體性逐步得到發(fā)展”。因此,本節(jié)課我精心設計,注意聯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力求把講授轉變?yōu)閱l(fā)誘導,把學生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并設計了分組實驗、探究實驗,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我在開展教學活動當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注意聯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例如首先通過“情境材料”使學生對鈉的化學性質的活潑性有進一步的直觀認識,從而產生探究鈉與水反應的欲望。然后通過“當鈉遇到水”的學生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解答“情境材料”中的問題,使學生明朗“原來如此”,進而設疑是否所有金屬都可與水反應?鐵可以嗎?學生積極發(fā)言,老師引導出鐵不與冷水、熱水反應,再提高反應條件呢?引用“新聞鏈接”使學生產生了解fe與水反應條件,并探究合作設計實驗裝置。
2、注重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利用各種方法,激發(fā)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才能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探求知識,真正地做到“樂學,會學,學會”。這樣,學生不但能較好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他們具有自學課外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更多能力。
在生本教學理念下,要由重知識向學生能力方向發(fā)展,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又可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
4、注意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并及時鼓勵表揚。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學生更是如此,我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注意聆聽學生的發(fā)言,注重對學生的激勵。讓學生在老師的肯定下“樂學”,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我對本節(jié)課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但同時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下面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
1.鈉與水的分組實驗,很直觀、很有趣、很刺激,學生做的很興奮的大呼小叫。氣氛活躍了但課堂有的過火了。
2.我講得過多,占用了較多時間。
我總怕學生不明白,于是我就越講越多,而且重復觀點,不敢把時間交給學生,例如在師生總結鈉與水反應現象時,因這是本節(jié)課重點,所以我不自禁的多花了時間,我在學生代表發(fā)言后與學生一起總結正確觀點后再一次展示每觀點后再分析原因,所花的時間過多,可以改為學生代表發(fā)言后老師一邊指導學生正確總結觀點一邊展示正確總結觀點并直接分析原因。
3、實驗準備不充分。在上本節(jié)課時,鐵與水的探究實驗出現了問題,就是我在加熱時試管裂了。實驗效果不明顯。下課后我反復進行實驗,發(fā)現試管試管裂的原因有多種:一是試管易受熱不均炸裂,二是試管的選用要注意,應該選用大號試管,小試管易受熱不均炸裂。三是加入試管中的棉花要注意:(1)團棉花含水量不能太多(2)為避免水粘在試管中在,最好先在試管底部加人一小團棉花再用膠頭滴管向棉花團小心滴入適量水。而不應該直接往試管底部加濕棉花,否則試管在加熱過程中,會因含水過多易受熱不均炸裂。
在今后教學中,我要更加注重以下三點:
1、加強課堂駕馭能力。
2、教師精講,把時間留給學生。
在生本教學理念下,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與新的教學觀念同步,做到敢于放手,精講精析,把時間留給學生。由于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又是組織者,教師就要改掉以前一味地講的做法。如果教師以“講”為中心,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不利于學生的潛能和身心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以探究—研討為主的多項交流方式,師生共同討論,共同做實驗,鼓勵學生想說就說,呵護學生的奇思妙想,使學生個體的自我反饋,學生群體間的信息交流,師生的信息反饋交流,及時普遍地聯系起來,形成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體信息網絡。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是積極,活潑,主動的狀態(tài),使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動,活潑的展開與整合過程。
3、充分準備實驗。課前多考慮幾種情況,多做幾種方法,認真觀察現象,總結失敗教訓和成功經驗。
以上是我針對本節(jié)課進行的反思,通過這節(jié)公開課和所做的實驗,讓我感到教學中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是多么的重要。每一個小的細節(jié),如果你不經意都會出現漏洞,實際上在我們很多實驗中都是如此。我們應領會新課改的指示精神,不要還是停留在“教師講授,學生接受”的單向“填鴨式”教學上。利用實驗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重要形式。這樣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fā)了學生學習思維,開發(fā)了智力,又顯示了本學科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從而達到“課堂有效教學”的效果。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4
課后反思
金屬化學性質和金屬活動性順序這節(jié)復習課,包含兩個內容,一是掌握金屬與氧氣、稀酸和鹽溶液的反應原理和現象,能夠利用這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二是能夠應用活動性順序進行實驗探究和解決工業(yè)生產的問題。這節(jié)課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內容?,F在將本人在執(zhí)教過程中的所感所獲總結如下:
1、課堂內容設計方面
本節(jié)課以游戲“金屬知多少”導入,讓學生利用一些常見的金屬的主要性質進行猜測,即活躍了課堂氛圍,也為引入“黃銅”埋下了伏筆。緊接著創(chuàng)設了“假黃金”案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討論破案方法,這樣的開場輕松活躍,又緊扣本課主題——金屬的化學性質。在討論過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講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師、學生進行點評推敲后,歸納出金屬的三種化學性質,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接下來課堂內容安排就是逐一復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包括原理和現象,通過回憶、思考、討論、作答、歸納的方法展開學習,強化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尤其規(guī)范了學生寫方程式和表述現象的習慣。另外,在每個內容復習完后都對應安排《中考賞析》,通過中考題目的賞析讓學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題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關鍵詞,找出研究對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復習完重點內容后,本人又設計了《中考突破》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提升學生的能力,讓基礎比較好的同學“吃得好”,也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本環(huán)節(jié)選擇了兩個有代表性的問題,一個是關于濾液和濾渣的研究,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置換反應的實際應用。二是關于氫氣的計算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利用規(guī)律進行巧算,突破關于金屬活動性順序計算的難點。最后,本節(jié)課在小結后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下節(jié)提前看,以中考題的方式呈現,讓學生提前感知下節(jié)課的重點和中考的考查方向,這樣的設計體現了以生為本,也啟發(fā)學生關注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總之,本節(jié)課課堂內容涉及合理,由簡單到復雜,由整體到局部,環(huán)環(huán)相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講練結合,題目選擇有代表性和針對性,是一節(jié)有深度和廣度的復習課。
2、教師活動設計方面
本節(jié)課中本人始終扮演指導者、參與者的角色,改變復習課“滿堂灌,滿堂練”的模式,每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執(zhí)教者都重視啟發(fā)學生思考和討論,把問題拋給學生自己解決,比如“黃銅破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講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師只是做簡單的點評和引導。在書寫金屬和酸的化學方程式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思考考點和難點,引導學生自己找出問題,注意到反應中鋁是+3價,鐵是+2價,并讓同學上黑板板書鋁、鐵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在《中考突破》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更是注重解題的思維點撥,讓學生自己討論研究,找出問題的答案,第二個題還由學生親自上講臺分析和講解。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師活動設計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空間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3、學生活動設計方面
本節(jié)課復習的內容是金屬活動性順序,學生還是比較熟悉的內容,但會出現一些盲點,比如方程式的書寫,現象的描述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嘗試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課堂活動中創(chuàng)設多種機會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有提問作答,個別答、集體答、接力答的形式,還有黑板板書和上臺講解等等,學生活動形式多樣。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進來,舉手回答問題,雖然在回答問題方面有些學生回答得不夠理想,但經老師引導,同學協助,也能夠得到滿意的答案。總之,這節(jié)課學生活動比較豐富,學生參與課堂度高,雖然有些同學還是膽子不夠,表達能力欠缺,但堅持這樣復習,這樣訓練,相信會有比較大的進步。
4、教學后感
這節(jié)課整體來說還是比較成功,能夠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各種教學活動,開展效果也比較令人滿意。如果學生學習基礎扎實,則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礎知識回顧方面減少時間,加強金屬活動性順序應用的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一節(jié)好的課,力求讓大部分學生“吃得飽”,小部分學生“吃得好”,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因材施教和分層導學,這點在這節(jié)課有得到體現,但這方面還需在日后工作中繼續(xù)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5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jié)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章和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節(jié)教學的目標:
1. 知識和技能目標:了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系,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通過實驗發(fā)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要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我們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面面俱到的講清楚所有的金屬的所有的性質,要有所側重,其中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堂的重點。但是由于學生以前沒有看到過鈉,更談不上鈉的化學反應了,燃燒后得到的過氧化鈉化學式特殊,學生比較難以接受,因此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應該由點到面,能夠學會幾種金屬之間性質的比較具體情況,以及金屬的性質和金屬原子的結構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些都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所在。
三、教法和學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jié)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么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了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去做呢?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是在啟發(fā)不假,但常常啟而不發(fā)。當然教師要注意引導。
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及時總結歸納??梢允抢蠋熖岢鰡栴},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后,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qū)別。
那么,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 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將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二) 復習舊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 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與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 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與否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后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fā)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并和本節(jié)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qū)別。
五、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給予指正和批評。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6
在這節(jié)活動與探究課上,從教學設計上,能切實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利用本課以實驗為主的優(yōu)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建構和豐富自己的知識,讓學生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新方法。
1、本課學生動腦又動手,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人數多、參與研究的機會多、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學習興趣濃厚。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不僅對金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而且學習運用了對比法進行實驗探究,為下一步學習酸堿鹽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
2、本節(jié)課學生活動多,為了讓學生充分思考、動手、動口,課堂時間顯得比較緊張。因此,課前一定要做好預習并做好檢查,給每組的學生分配好任務,讓其在實驗活動中體現出很好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合作性。
3、鼓勵學生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大膽質疑:如鐵粉為什么是黑色的?不同濃度的酸,金屬反應的現象有啥不同、鋁片與硫酸銅反應的現象不明顯等。
4、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做得不到位。如酸的濃度的配置使鐵釘的反應現象不明顯。
5、學生有些操作不規(guī)范,動手能力差?;镜膶嶒灱寄苡写岣?。
金屬鈉的性質教學反思篇7
核心提示:第一次使用新教材,對于多年采用舊的教學方法的我還有些不適應。通過參加上級部門的培訓、自學、實踐,漸漸地喜歡上新教材了。新穎的圖片、最新的科技動態(tài)、有趣的化學與生產生活、探究實驗,使師生耳目一新。教與學處于平等地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大大改善。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教學中,我從問題入手,恰倒好處地激...
第一次使用新教材,對于多年采用舊的教學方法的我還有些不適應。通過參加上級部門的培訓、自學、實踐,漸漸地喜歡上新教材了。新穎的圖片、最新的科技動態(tài)、有趣的化學與生產生活、探究實驗,使師生耳目一新。教與學處于平等地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大大改善。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課的教學中,我從問題入手,恰倒好處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開始時,我提出了“不法分子常以黃銅當黃金,進行欺騙活動,你會不會上當受騙?你有多少種辦法區(qū)別黃金和黃銅?”這樣的問題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就連平時不愿意學習的學生,也參與了討論。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的方案有:
①測密度。
②測導電性。
③用牙咬。
④測導電性。
⑤用火燒。
⑥?⑦?⑧?在熱烈的討論氣氛中進入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可以說,良好的開端為教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問號的懸念由學生對新課的學習后完成。學習使用新教材,教師必需有新的教學觀念、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不能仍用老的一套教學方法,那樣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教學中要盡量設計問題情景,學生在收集資料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擴展知識占有量,教師與學生同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