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我們需要經常性地做教學反思,想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提高自身的教學實力,就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牧場上的家》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牧場上的家》教學反思篇1
?小紅帽》是童話故事這一課中的一首歌曲,曲調流暢、活躍。是兒童比較喜歡的一首歌曲。本次課以情景為中心進行教學,以情感為主線開展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樂中學,在生動、形象的情境過程中感受音樂,獲得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我制作了生動的課件,利用一系列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為低年級學生有好奇、愛動、模仿能力強等特點,我就運用多媒體展示童話王國,通過在童話王國的一系列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動畫、闖關,看故事、模仿動作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并在看故事的過程中以邊聽音樂邊講故事的方式,即知道了故事的梗概又聽音樂,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習歌曲做了鋪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因為之前多次聽了旋律,所以能較快的學會歌曲。在學會歌曲后我設計了給歌曲做舞蹈表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在表演時,我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班里音樂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搶著作主角, 而一些表演能力一般的同學卻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可是他們的小眼睛里卻分明流露出無限向往,于是我先讓踴躍的學生上臺表演,而對于沒有勇氣的同學我讓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同學們都很快樂的參與到活動中,能用簡單的動作去感受音樂,用自己的動作愉快的表演舞蹈。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我會給予積極,鼓勵的評價,在聽音樂和個別同學表演時能引導學生用拍手等動作配合,同時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課堂中充滿音樂。通過綜合運用欣賞、歌唱、表演等各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教學中隱含有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能力、自我保護意識。
本次課有些地方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下:如在教學中注意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安排要合理。用有趣的方式(如擊鼓傳紅帽等)對歌曲的演唱進行驗收,讓個別同學唱一唱,看看掌握的情況怎么樣!識譜唱譜并不是二年級的掌握范圍內的,我在教唱整個歌譜時,學生唱的不太理想,如果我只選擇一兩句來教的話,學生可能會掌握的更好。
《牧場上的家》教學反思篇2
?粉刷匠》這首歌曲唱起來瑯瑯上口,幽默風趣。雖然是首老歌,但卻深受孩子喜愛。從音樂本身來說,八分和四分組合的節(jié)奏型也正是中班幼兒需要掌握的。孩子對于粉刷工具他們卻接觸不多,“粉刷匠”的稱呼聽來也是那么陌生。
1.導入環(huán)節(jié)反思
本課的導入,我思考到中班幼兒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了豐富的資料,強調幼兒參與,重在激發(fā)和培養(yǎng)他們的音樂興趣。首先,讓他們回想在日常生活中的看到的油漆工人的工作,然后在《粉刷匠》音樂聲中,讓幼兒動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油漆工人的工作,手拿刷子,以粉刷匠的模樣出現,并以范唱歌曲來自我介紹,這讓孩子們覺得新奇搞笑,也為后面的歌曲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了情境。引出音樂課資料《粉刷匠》,以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用心性;同時為本課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歌曲做好鋪墊。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效果還不錯。
2.熟悉歌詞
聽,是感知音樂和熟悉歌詞的前提條件,也是音樂藝術時間重要的過程。我認為在學習新歌曲時,務必設計“聽”的環(huán)節(jié),分層次、有目的的讓幼兒聽,讓幼兒充分地感受音樂的美和歌詞的字句,能加強幼兒對歌詞的記憶,還能夠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因此,我讓他們聽先聽我清唱,再朗讀歌詞最后跟著鋼琴伴奏表演。以發(fā)展到邊唱邊創(chuàng)編動作。伴隨著音樂,師生開心地唱著、跳著。
透過《粉刷匠》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來將孩子已有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零碎生活經驗整合起來。讓孩子們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扮演粉刷工人,透過動作表述更加的加深孩子們對歌詞的理解。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只有不斷地反思、總結、修改,才會不斷地進步。
《牧場上的家》教學反思篇3
加法對現在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也許已經不是初步認識的,因為大多數學生都上過學前班或幼兒園大班,對于10以內的加法,他們已經很熟練了。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其中有些是機械化的,學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學生很天真地說:“我在幼兒園的時候已經學過了?!庇行f:“怎么一年級和幼兒園教一樣的東西?”他們進入學校學數學的最初興趣就這樣被破壞了!
作為一個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節(jié)課是教學加法的初步認識,既是學生學習加法運算的開始,也是應用題的啟蒙。 在《5以內的加法》這節(jié)教學課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1、看主題圖,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據圖上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4只小鳥在草地上吃小蟲,又飛來一只小鳥。
師:通過這個圖意,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呢?(引出“一共有幾只小鳥”,讓學生感知如何提問)
師:“一共有多少只小鳥?”說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列式?
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鳥就是把開始的4只小鳥和后來飛來的1只小鳥合起來,應該用加法計算。
師:說的真好,那該怎么列式呢?
生2:4+1=5
師板書:4+1=5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師:4加1等于5,你們是怎樣算出來的?
2、全班交流,探討多種算法
生1:我在幼兒園就知道了4+1=5了,我還會算很多的加法呢!
(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樣,我情不自禁地夸獎了他幾句,聽了我的夸獎,他樂滋滋地坐下去了。)
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
(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讓學生說出諸如數數法、接著數、數的組成之類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據他們的多 樣的算法優(yōu)化出用5的組成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還是硬著頭皮接著問。)
師:大家都知道4+1=5,那你們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師說說嗎?
(學生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人舉手了。)
師: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說。
課上到這里,我只好通過講解,讓學生知道有數數法、接著數和數的組成等算法。
不足之處:
1. 在通過圖意,提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提問。有的學生說成圖的意思,有的學生說成算式,答非所問。
2. 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還需要加強培養(yǎng)。雖然開學到現在,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和回答習慣,但在本節(jié)課中還是有出現在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沒有認真聽。
3. 學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問的時候,以至于學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
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和老師的點評,更深刻意識到,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突出重難點,主次要分清。在學生的注重和培養(yǎng)方面,一定要落實到位。學生是課堂上主動求知、主動探索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在以后的展開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時,不能只顧自己的教學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設計出的教案必須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要求,而不是去讓學生去適應教師的教案。
《牧場上的家》教學反思篇4
?牧場上的家》是一首旋律優(yōu)美,感情豐富的美國鄉(xiāng)村兒童歌曲。它給學生們勾勒出一副在美麗的牧場上,美國少年兒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畫面。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結合了工作室課題研究的要求,以展現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來上的研究課,教學內容以體現自主學習方式方法以及對歌曲體驗為主,在自主的基礎上思考、在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在感受的基礎上表現,在表現的基礎上升華。
經過老師們耐心的評課,我對自己的課做了如下總結:首先,對于這節(jié)課的教案我感覺寫的不夠清晰,雖然自己心里還是蠻清楚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是在教案上沒有明確的體現出來,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在聽課老師的反映來看是不夠具體的,經過胡老師的詳細講解,算是徹底明白教案、案例與實錄的區(qū)別了。
其次是要學會對教學進行深度思考。包括課的設計、對學生的全面關注、教學過程時間的合理分配及多媒體的運用,這些看似比較細碎、繁瑣的部分其實對一節(jié)成功的課來講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總是講要關注學生、全員關注,其實這個做起來還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年輕一點的老師,像我自己就有點,其實我不是不去關注部分孩子,而是某些時候自己真的忘記要去更多地關注孩子,感覺不敢松動自己的上課狀態(tài),怕多看一眼眾多的孩子們,心里就沒底了,或許還是不夠自信吧!這個還是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慢慢經驗積累的。有些相對于弱一點的學生特別渴望被關注,可我們老師真的有時候在上課上到投入時“因為害怕某些學生的犯錯”而對其“視而不見”或者“干脆不見”,造成孩子漸漸對我們的課失去信心。不可否認的說李老師在這個方面確實做得很好,孩子們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齊刷刷地凝聚在李老師的身上,這種教學狀態(tài)是值得我們工作室所有成員學習的。
還有一方面就是關于評價的問題。我們正在做的課題剛好是與這個“評價”直接關聯的。我上的研究課是“唱歌課”,光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從我們老師方面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引導他們對聲音的處理、歌唱的狀態(tài)、音色的調整以及因各種原因導致大部分學生提前進入變聲期的嗓音保護策略等等問題,教師要學會針對教學事件靈活的處理,以便及時的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其中教師的評價要客觀,不要一味的鼓勵表揚,當學生出現問題時,像音準問題、音色問題我們在鼓勵的同時也要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概念,怎么唱是準的,怎么唱是不準的,什么聲音是美妙的,什么聲音是有缺陷的,當然教師如果可以以身示范效果會更好,畢竟面對面心靈與心靈的撞擊和機器與心靈的撞擊效果是很不一樣的。我們的孩子需要鼓勵、需要表揚,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老師就需要更好的運用評價手段,特別是教學改革之后,我們的評價更重要的體現在其診斷的功能上,我們要學會運用評價的診斷功能來促進孩子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以及逐漸的提高。在這課當中我還是感覺學生對歌曲的總體感受不夠深刻,以至于演唱時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難怪胡老師會說:“唱的還是少了點,感受不深刻是無法更好地表現歌曲?!?/p>
沒有什么公開課是完美的,我們要在不完美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并從中吸取教訓得到成長,這才是我們最需要的??赡芙裉煜氲膶懙倪€有些不夠全面,但在今后中的教學中我還是會努力將教學工作做得更細致一些,盡可能的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音樂的王國中去盡享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無限快樂,讓音樂能伴隨他們一生!
《牧場上的家》教學反思篇5
?大中國》是一首節(jié)奏感很強的樂曲,給人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的,與我們平時教孩子唱的兒歌不同,可能孩子們的在幼兒園里接觸到像這樣的樂曲比較少,所以在聽到音樂時,很快的隨著樂曲美妙的音樂不自覺的有節(jié)奏的拍起手來,嘴里還不停的唱著。我想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的吧,孩子們在無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隨著樂感不由自主的快樂的手舞足蹈起來。
這個活動是第一課時,在欣賞第一遍歌曲時,絕大部分幼兒都非常投入,而且聽的也相當認真。聽著聽著,有的幼兒還輕聲跟唱起來,欣賞完一遍后,馬上有幼兒說出了歌曲的題目,但在我提問你聽到歌曲里唱了什么嗎?有些小朋友 都說部清楚,我在課后意識到這時因為幼兒對一些地名還不熟悉,我應該在課前有個經驗的鋪墊。在欣賞完第二遍后,聽的仔細的幼兒說出了歌曲中許多的歌詞,如:“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中國,我愛你。中國,祝福你”;“還有珠穆朗瑪峰”、“青藏高原等”。我馬上拿出那幅中國地圖,圍繞地圖進行了聲情并茂的講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接著我讓幼兒邊哼唱歌曲邊有節(jié)奏地擺動身體,看樣子幼兒對《大中國》這首歌曲還是挺感興趣的。
通過傾聽、理解、欣賞、表演,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景色,再次浮現在幼兒的面前,讓幼兒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時,既愉悅了身心,又豐富了幼兒的想像。我想音樂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國》在我們的歌聲中圓滿結束。反思這次活動,美中不足的是,幼兒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些幼兒回答的太羅嗦,我沒有及時把他們的語言進行提煉,把孩子們局限在一個框框中,讓他們跟著教師的思路走,而沒有發(fā)揮幼兒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