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進行教學反思的寫作,很多人都可以打造出獨特的教學風格,我們寫教學反思的目的是更好的教書育人,需要認真對待其寫作,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喝水教學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喝水教學反思篇1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內(nèi)容簡短,講的是烏鴉想辦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的故事。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角色體驗,讓學生體會烏鴉的聰明。
一、表演,體會烏鴉的著急與驚喜。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焙唵蔚囊痪湓?,而這里的“到處”一詞卻包含了很多,我讓學生扮演烏鴉,到處找水喝,我用采訪的形式問“烏鴉”:你去哪里找水了?找到了嗎?“烏鴉”回答我說:我飛到東邊,那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找不到水;我飛到西邊,那里是一望無邊的草原,找不到水;我飛到南邊,那里是沙漠,一滴水也沒有。然后我又指導學生表演,要越飛越慢,而且邊飛邊說。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好渴呀!渴死我了!”有的說:“到哪兒才能找到水呀?”有的說:“老天爺呀!快下點雨吧!讓我喝點雨水也好呀!”有的說:“我快渴死了,沒力氣了?!蓖ㄟ^想像體驗,學生理解了“到處”一詞,也感受到了找水的不易,體會到了烏鴉著急的心情。接著,“它看見一個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蹦欠N喜出望外之情不言而喻了。
二、想象,體會烏鴉的聰明。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引導孩子們抓住關(guān)鍵詞“終于”,體會烏鴉想到辦法的不易。我對孩子們說:“如果你是這只小烏鴉,你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呢?”我把思考的權(quán)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想到了很多辦法,課堂因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一個個不甘示弱,為自己想到的辦法自豪。接下來,我讓孩子們讀讀小烏鴉的好辦法,并問他們想的方法哪個更合理??磥?,引領(lǐng)孩子走進文本,通過想一想、悟一悟等形式,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提高。
喝水教學反思篇2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九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jīng)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生動活潑,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本節(jié)課的優(yōu)點有:
一、整體思路清晰,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本文賦予烏鴉人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辦法來解決。
根據(jù)《新課標》對這一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因此我設計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學會寫筆畫“斜鉤”;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借助標號認識自然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烏鴉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并利用現(xiàn)有條件解決困難的精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诳?,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觀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樣慢慢升高的,從而體會烏鴉喝到水的喜悅心情。我覺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也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nèi)容
根據(jù)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jù)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一)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讀懂課文。在本文中,讓學生看圖說話,仔細的觀察圖片上的內(nèi)容,說出自己想到的話,并表達出來,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在本文中,讓孩子們用手當烏鴉的嘴,伸進瓶口,體驗烏鴉沒有想出辦法時喝不著水的著急心情,再帶著這種感情朗讀課文。
(三)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在學習完課文時,我讓學生回顧全文,齊讀全文并思考問題:“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烏鴉呢?請用一句話夸夸它!”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學生的好詞好句積累。
(四) 探究法 :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fā)現(xiàn),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在課文的最后,進行拓展和探究,我提出“要是沒有小石子該怎么辦?還有其他的辦法嗎?為什么要放石子而不是其他東西呢?”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合理想象,發(fā)散思維。以這個問題為討論點,滲透教學目標。學生們的想象力幾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用吸管的,有用棍子把瓶口打爛的,還有在瓶子上啄一小洞的?多棒的點子??!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在不斷發(fā)展。
本節(jié)課雖有亮點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一、多種形式的指導閱讀較少。
多種形式的讀可以激發(fā)學生喜歡讀課文的熱情。 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積累語言的基礎(chǔ),是促進語感的形成。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限,要讀好一篇課文實在不容易。應該采取師范讀、知名讀、分角色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閱讀。本節(jié)課上先是讓學生齊讀課文取代了老師的范讀課文,以致學生很難一下把情緒投入到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缺乏注重指導學生用多種的方式讀書。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在想象中讀。在讀書時引導學生想象作品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心理活動;想象事物的形狀、顏色、作用等。《烏鴉喝水》中,應指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烏鴉找不到水的時候是怎樣的著急,從而突出烏鴉急著喝到水的心情。學生通過想象很快地感知了語言文字,加快了語言的積累。
2.在思考中讀。就是讓學生讀完一部分,要停留下來想一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讀懂,把不懂的地方做一個記號,再繼續(xù)往下讀,讀完了,原來不懂的地方可能會清楚明白了。如果還不懂,再反復讀或請教老師。學生把不懂的地方讀懂了,弄明白了,說明學生理解了語言,學習了語言。
二、 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
根據(jù)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在課的一開始就讓他們總結(jié)段意,有些超出其能力范圍,可以改成以填空的形式,略有提示的完成每個自然段的總結(jié);或者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復述課文,從而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完整性。
三、課堂表揚用語較少
表揚和激勵是一種智慧,是教師走進學生的心靈過程,更是一種對學生的愛。而當教師真正走進學生心中,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有效教學也就會在由“表揚和激勵”搭建的橋梁上順利完成。因此,在課堂上我應多采用不同的表揚用語,如: “你的頭腦真靈活!”、“這位同學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觀察真仔細,同學們真能干,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你與眾不同的見解真是讓人耳目一新!””“這位同學真是勤奮好學,
值得大家學習!”“哇!你們真是好樣的,對學習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師佩服你,為你感到驕傲!。
總之,教師不只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組織者、主導者,更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要想做一名孩子心目中好教師,我們就應該追求課堂教學的最理想境界。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探索。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個學生都有綻放的機會。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大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扮演了各種角色,讓他們在這舞臺上盡情地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
喝水教學反思篇3
在本課《烏鴉喝水》中,我們認識烏鴉聰明能干的一個側(cè)面。
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也知道了什么?接著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喝不著,怎么辦?為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一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么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于實處,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么的不容易。烏鴉終于找到了一瓶水。這時的烏鴉心情怎樣?你能感覺到嗎?問學生該怎么讀?學生都說應讀出高興的語氣,那我們就以高興的心情讀第二句??墒牵瑸貘f喝不著,知道為什么嗎?烏鴉的心情又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找出句子畫畫,找出句子,讀讀第3、4句,把烏鴉失望、著急的心情讀出來。學生通過讀,感覺到烏鴉找水的艱辛,同時學生在表演、觀看中也體會烏鴉口渴時的難受,見到水時的驚喜,而喝不到水的失望的整個過程。在學完這段時,讓學生再次通過讀來體會烏鴉的心情。
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guān)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這時,隨機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教師已成為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從學生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我?guī)退哑孔有边^來,讓它能喝著水;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我?guī)蜑貘f拿一個杯子,讓它把水倒在杯子里。”“我拿一個電鉆,鉆個洞,不就行了。”可見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鍛煉、培養(yǎng)、提高。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著水的,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jīng)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后,不禁發(fā)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喝水教學反思篇4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一篇經(jīng)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通過本課的教學也讓我有了更多的收獲和思考。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一、借助想象,提高學生的朗讀:
這篇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故事情節(jié)曲折,烏鴉經(jīng)歷了找水——看見水——喝不到水,最后通過努力又喝到水這個過程,隨著事情的變化,烏鴉的心情也是很不平靜。在朗讀中我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心情的變化,讓曲折的情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如“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學生想象:烏鴉去了小樹林、草地、村莊這些地方找水,去了這么多地方,都找不到水,烏鴉心情怎樣?之后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那份著急之情就會由然而生。烏鴉后來好不容易找到水了,卻又喝不到水,心情又是怎樣的?通過想象把這份無奈之情融入到朗讀中。
二、結(jié)合實物,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實物能夠很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有一段“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了?!边@句話看似簡單,但要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卻很不容易。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做一回小科學家,自己動手演示將小石子一顆一顆往瓶子里投,看著水漸漸升高,讓學生從理解課文體驗到認識真理的快樂。也許就是這樣一次實踐體驗,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在學“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烏鴉要喝著水,你能有什么好辦法,請大家?guī)蜑貘f想想辦法,想到的請舉手。”兩分鐘后,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用吸管吸,打破瓶子等”“用烏鴉尖硬的嘴巴,把瓶子啄破,水流出來就能喝到了?!薄鞍岩粋€碗放在瓶子旁,烏鴉用爪一踢,水流進碗里,就能喝到碗里的水了?!薄鞍哑孔犹叩?,烏鴉就能喝到水了。”雖然準備地較為充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不足。現(xiàn)將自己的感受和課后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總結(jié)如下:
1、朗讀引導不到位:
為了保證這節(jié)課的完整性,在教學過程的前半部分,我一味地趕。沒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去朗讀。不僅如此,教師再引導朗讀時也沒充分地引導到位,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學生每次都是似懂非懂的表情。沒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感受課文內(nèi)容。
2、沒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雖在課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包括教學設計與課件。但在課堂中卻沒能很好的引導,從而使課堂氛圍較為緊張,不夠放松,更不用說是活躍積極了。再加上這是公開課,學生難免有些怯場。所以整節(jié)課下來課堂氛圍較為凝重。
3、教學過程較傳統(tǒng):
由于是公開課,教師怕課堂難以掌控。所以對于教案的設計就過于呆板。整個課堂的流程近似于“一問一答”式。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開拓與發(fā)揮,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也有悖于新課標的要求,沒能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而就是一個簡單的傳授與灌輸?shù)倪^程。使學生較為疲倦,毫無激情。
4、沒有進行課后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課文內(nèi)容及重難點把握的都比較到位。但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在結(jié)束課文后沒進行一個拓文的環(huán)節(jié)。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得回歸生活,如果只學不用,就有點等于白學了。所謂“學以致用”正是這樣的道理。
整節(jié)課上下來,教師能從自身、學生及課堂中看到很多東西,并從中受到啟示。因此教師在課后應進行反思和思考,總結(jié)有點及不足之處,這樣才能更快地成長與提升。
喝水教學反思篇5
《烏鴉喝水》這則寓言的教學,我已觀摩過許多次,早已爛熟于心。但這一次,我卻有了意外的收獲……
通過教師啟發(fā),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于喝到了水的共識!唯有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zhí)著。一語驚人,聽課的教師都低聲交談起來。執(zhí)教者有些驚慌失措,“你為何這樣說?”她追問?!耙驗槭訒阉蜎]!”孩子忽閃著大眼睛。教室內(nèi)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笆釉趺磿蜎]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后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執(zhí)教者顯然有些發(fā)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
課后,我獨自找到了他,向他請教“烏鴉為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著我。經(jīng)我再三鼓勵,他終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里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后,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著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而書中只說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薄罢媛斆?”我摸著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贊道,“今天你使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xiàn)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jié)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zhì)。不正是由于這種精神、這種品質(zhì),才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被老師視為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一個極富創(chuàng)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里!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圣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倘若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學生的見解,并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zhì)作出贊賞,那么,教學的意義也許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給學生一點“陽光”吧!讓祖國的未來“燦爛”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