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一)教學反思5篇

時間:2023-01-25 作者:Gourmand 教學計劃

老師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完成教學反思能夠提升我們的自我批評能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識字(一)教學反思5篇,供大家參考。

識字(一)教學反思5篇

識字(一)教學反思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和背誦兒歌,認清幾個形聲字的讀音與偏旁。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暑假谷老師去大連玩了一趟,那兒的景色美極了!尤其是大連港口,既繁華又熱鬧。當老師站在一望無際的海邊時,心情特別舒暢。為了能和大家分享這美麗的景色,老師特意帶回了一幅畫(出示圖畫)

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二、 由圖入境,學習詞語。

當船快到碼頭時,只見船上的工作人員抓起一個大家伙用力朝岸邊的海灘上拋去,船就慢慢停了下來。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出示詞語:鐵錨)學生讀詞,觀察字型:左右結構,金字旁。

(出示“鐵錨”實物圖)學生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鐵錨有兩個爪(重點指導“爪”的讀音)

生2:鐵錨能停船。

教師評價:同學們觀察地真仔細。

三、 朗讀兒歌。

這時,有個非常聰明的人看到了這種情景,就編了一首兒歌,想聽嗎?

出示兒歌:船上有只錨

船上的錨兩個爪

船上的錨能停船

請學生自由讀兒歌、周圍同學互相讀、指名讀兒歌,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重點讀準、讀好加點字的音。

四、 學生看圖自編兒歌。

看到同學們讀得這么起勁,小貓也想來湊熱鬧(出示小貓圖),它說呀,想讓我們班同學幫它編一首兒歌,行嗎?(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紛紛舉手躍躍欲試)

生1:我家有只貓,我家的貓四條腿,我家的貓愛吃魚。

生2:我家的貓喵喵叫。

生3:我家的貓藍眼睛,我家的貓能捉鼠。

生4:我家的貓搖尾巴,我家的貓最乖巧。

教師對學生所編兒歌,進行大力表揚肯定,同時出示書上的三句兒歌:

家里有貓

家里的貓四只腳

家里的貓喵喵叫

學生自由讀兒歌,并與前面出示的三句兒歌對比著讀,從而找出“錨”、“貓”、“喵”這三個容易讀混的字,重點讀好。

學生運用各種方式朗讀兒歌:男女生對讀、開火車讀,個別讀,集體讀等。

五、 熟讀兒歌,學習形聲字。

我們能給這首兒歌起個什么名字呢?(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貓和錨)

師故意為難地說:“一會兒是貓,一會兒是錨,我都分不清貓和錨了,同學們能分的清嗎?”

生1:貓和錨有相同的地方,右邊都是“苗”字;不同的是“貓”的偏旁是反犬旁,“錨”的偏旁是金字旁。

生2:小貓是動物,所以用反犬旁表示,鐵錨是金屬做的,所以是金字旁。

生3:還可以從字音上區(qū)分,“貓”是一聲,“錨”是二聲。

同學們真聰明,能從字音和字型上來區(qū)別這兩個字。根據(jù)大家說的,老師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出示最后三句兒歌):

貓和錨

莫混淆

看看偏旁就知道(學生齊讀)

六、 學習帶有“苗”字的形聲字。

右邊是“苗”的字還有很多,我們來做個猜字游戲吧。

1、 老師做描紅的動作,學生猜出“描”字

2、 讓學生做瞄準的動作,問:怎樣才能瞄得準?從而使學生知道,瞄準的“瞄”是目字旁和苗字組成的。

七、 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的字都是以“苗”字作為主字,給它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新字。這是漢字的一種造字方法。這些字叫“形聲字”。“苗”是聲旁,表示這5個字的讀音與苗字很相近,提手旁、目字旁、反犬旁、金字旁、口字旁是形旁,代表每個字不同的意思。

八、 轉盤游戲:轉轉盤,學生讀出組成的字并組詞。

[課后反思]

前幾天在接受反思課題組檢查活動中,我教授了二年級上冊《識字4》。在這堂課上,我打破了教材的順序,先給學生呈現(xiàn)兒歌,再帶出轉盤識字。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我并沒有脫離課本,而是活用了課本。把書本兒歌中靜態(tài)的畫面演變成動態(tài)的漸變過程,學生在這一動態(tài)過程中,每次都是直接面對生字,在不斷摸索中、發(fā)現(xiàn)中理解生字、學會生字。在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形聲字的規(guī)律后,再讓學生運用規(guī)律猜字、識字,從頭至尾,學生始終處于有趣的識字游戲中,興味盎然。我想:

這堂課,學生真正感興趣的是生字,是有趣的形聲字的規(guī)律。

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的個體的習得過程,人們的許多生命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學習,但學習得效果卻是各不相同。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得自主性,只有通過自主學習才可能獲得最好得效果。在這堂課上,我采用的方式就是充分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再發(fā)現(xiàn)、再學習,并沒有過多的花樣,然而學生學得有勁,學得主動。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好:“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倍以谶@堂課上所采用的方式正好順應了學生的需要,或者說點燃了蘊藏于心靈深處的需要。

在這堂課上,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之后,我還讓學生根據(jù)動作猜字、識字,讓學生在猜想中對自己的猜想獲得印證。《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識字有這么一段話:“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弊鳛榻處煟粌H教給學生方法,更教給學生一種思想,那就是在實踐中學習,用事實說話。

我們一直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魚”,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我想:如果每次教學都能注意到這一點,那教會學生學習應該不是很遙遠的事情。

識字(一)教學反思篇2

錢翠英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怎樣才能讓學生愉快輕松的識字呢?下面,我談談這學期我在識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1?.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郵遞員送信……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讓學生做字卡,在學中識字。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識字,我讓學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寫生字,背面寫拼音,學生很樂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學生字,然后讓同桌兩人利用字卡互相幫助識字;有時讓學生做“擺長龍”游戲,復習鞏固生字。另外,我還要求學生收好字卡,制作了“識字袋”。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3.給字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4、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于發(fā)現(xiàn)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5.小組合作學習。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xiàn)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一學期的培養(yǎng),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借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里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xiàn)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小組里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并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6.在閱讀中識字。

每一周我都精心準備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在閱讀課上講給學生聽,并且告訴學生“老師通過讀書知道的”,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過兩、三周進行一次評比,選出“故事大王”。這樣,學生不但記住了故事,而且還學會了很多字。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

識字(一)教學反思篇3

【教材簡析】《識字四》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一篇識字課文,編者獨具匠心地將14個生字編排在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中。這首兒歌寫的是小動物在夏天時的情景,這里寫的小動物大都是昆蟲,讀來瑯瑯上口,情趣盎然。這節(jié)課中,我讓孩子們讀讀、想想、說說,發(fā)現(xiàn)識字特點,探究句型形式,再結合拓展說話,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學好漢字,而且喜歡漢字,喜歡語文,喜歡生活。

【教學片斷】

探究發(fā)現(xiàn)之一:有趣的識字教學

鑒于本課生字有著明顯的特點,【“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蜘、蛛”】均帶有“蟲字旁”,孩子們覺得非常有趣,在教學中可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進行。

我采用了集中識字的學習方式,當孩子們看著生字卡片一個一個地讀著生字時,如:“蜻、蜻、蜻蜓的蜻,左右結構,蟲字旁,形聲字?!薄膀选Ⅱ?、蜻蜓的蜓,左右結構,蟲字旁,形聲字?!薄B著讀了三個生字,孩子們一個個笑了,已經(jīng)有耐不住的孩子說了:“怎么都是蟲字旁,形聲字啊?”于是乎,“蝴、蚯、蚓、螞、蟻、蝌、蚪、蜘、蛛”連著讀得不亦樂乎。

一遍讀完,孩子們已經(jīng)樂不可支了,有的已經(jīng)是前俯后仰了。所以我們也就順勢了解了“形聲字的特點”,知道了這些生字都與“蟲”有關,便得出“與昆蟲有關”的字一般都有個“蟲字旁”。

我再引導孩子想想像這樣的字還有哪些?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螳螂、蚊子的‘蚊’、蒼蠅的‘蠅’、蟬……”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孩子們情緒高漲,無比歡快,有發(fā)現(xiàn)的快樂,亦有成功的喜悅。

探究發(fā)現(xiàn)之二:神奇的構句形式

讀著兒歌:蜻蜓半空展翅飛,

蝴蝶花間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宮殿,

螞蟻地上運食糧。

蝌蚪池中游得歡,

蜘蛛房前結網(wǎng)忙。

一路探究,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里的句子一開頭都寫了“誰(或者什么)”,然后寫“在哪里”,但是“在”這個字沒有出現(xiàn),最后寫“干什么”。于是,我就在黑板上板書:

誰 在哪里 干什么

接著,楠楠又發(fā)現(xiàn)了每句話中都有一個動詞:飛、捉、造、運、游、結,而且一起研究后發(fā)現(xiàn)一般動詞都在倒數(shù)第三個,只有“飛“放在了末尾,孩子們很興奮,知道句子中還根據(jù)不同的動物(昆蟲)寫出了它不同的特點,動詞用得恰當。

當然,每句都由7個字組成,孩子們也發(fā)現(xiàn)了。在這探究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啟發(fā),一起享受著成功的快樂。

有了這樣的探究和發(fā)現(xiàn),我讓孩子嘗試也用這樣的句型繼續(xù)往下編,孩子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孩子妙語如珠,便讓他們記錄下來,有不少的精彩之處,摘錄部分(如下)。

【精彩寫話】

(一)原生態(tài)型

鳥兒樹上把歌唱, 知了樹上叫不停,

白兔草地蹦蹦跳。 熊貓竹林啃竹子。

青蛙田里捉害蟲, 蜜蜂花間采蜜忙,

松鼠樹上摘松果。(陳諾言) 燕子天上飛得歡。(沈恬伊)

猴子樹上跳得歡, 蜜蜂花中采蜜忙,

馬兒草原吃青草。 瓢蟲葉上慢慢爬。

蜜蜂花朵采蜜忙, 小鳥樹上喳喳叫,

燕子屋檐造房子。 小貓樹下睡大覺。

魚兒水里游得樂, 大狗門前咬骨頭,

青蛙田野吃害蟲。(汪易欣) 魚兒水中輕輕游。(胡云迪)

小鳥空中飛得歡, 老虎林中稱大王,

小魚水中游得歡。(袁顥然) 雄鷹空中展翅飛。(黃一璐)

(二)個性型

鯊魚海里捉小魚,

藍鯨海里捉海豹。

龍蝦海里捉小魚,

海星海里捉海膽。

海龜海里捉水母,

海獅海里捉海蜇。(陶瑞)

?教師評語:全都是海洋生物,真有意思!】

小狗房前吃骨頭,

小貓河邊捉小魚。

小鴨水里游得歡,

小雞地上啄米粒。(樊浩宇)

?教師評語:都以家禽為題材,也別有用心??!】

(三)修改型

飛機天上飛得快,(飛得高)

火車地上跑得快。

汽車路上跑得快,(開得歡)

輪船海上跑得快。(行得遠)

獅子林間跑得快,

鯊魚水里追小魚。(黃亞坤)

?原來的句子太過于雷同,便伙同孩子們一起進行修改,小作者也很開心,因為用的動詞不一樣了,讀起來也更有勁了。另外,我還建議孩子只寫前面的四行,把“獅子林間跑得快,鯊魚水里追小魚”舍去。理由是:前前面寫得“飛機、火車、汽車、輪船”都是交通工具,而“獅子、鯊魚”是不同類的。經(jīng)過這樣的修改之后,孩子們的寫話水平也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p>

青蛙在岸上捉蟲,(岸上捉害蟲)

小鳥在樹上唱歌。(樹上唱著歌)

小鳥天上飛得快,(飛得高)

小馬草原跑得快,

小魚水里游得快。(游得歡)(童健元)

?前兩行在句式的表達上有問題,“在”字應省略,后面應有三個字,改后孩子認為很好。后三行“干什么”有雷同,建議保留一個,其余兩個改一改,在爭得大家的意見后覺得“小鳥天上飛得高,小魚水里游得歡”比較好。就在這樣的修改中,孩子們的語言得到了錘煉,很多孩子還學會了給別人提建議呢。】

一篇簡單又通俗易懂的識字課文,就在這樣的探究學習中,孩子們的語言得到了提升,再通過說話寫話,孩子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也能逐漸增強,這也應了《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中提出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聚焦于“語言文字運用”,正像“修訂解讀”中指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都必須圍繞“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運用”這個核心。

識字(一)教學反思篇4

?識字5》一課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中的集中識字課型。本文以詞串識字的形式出現(xiàn),圍繞“夏天”把12個詞語按照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分成四行,隔行押韻,分別介紹了夏天的天氣、水果、小動物、花卉,朗朗上口。詞串識字是一種特有的識字課文類型,它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整體性。圍繞一個中心,將相關的詞語串聯(lián)起來,以展示某類事物和某個場景。二、形象性。詞串是用并置的意向營造的情景,并配以形象生動的情境圖。三、可讀性。詞串排列整齊,押韻合轍,可以作為一首小詩來誦讀。誦讀之余,由形象產(chǎn)生聯(lián)想。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教學對象的個性實際出發(fā),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努力做到教學開放,還學生自主權。在本節(jié)課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的巨大推動。課堂氣氛的營造十分重要。良好的氣氛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根據(jù)低年級學生由直觀形象到抽象記憶的特點,在導入新課時,我通過創(chuàng)設帶領學生去看看夏天的景色這一生動的情景,出示課文中的情景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通過學生的回答讓同學們從直觀上感知了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詞語。

在接下來的新課學習中我通過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及臺

風、雷雨、知了叫的聲音,將學生領入輕松愉快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知理解詞語表示的意思。詞語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去感知體會。

在鞏固生字讀音及對字義的理解上,我創(chuàng)設了摘果子這一游戲情境,讓學生摘果子,讀出果子上的字寶寶,再用它口頭組詞。體現(xiàn)了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學生的整個身心都投入了學習活動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人格的構建。

二、“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多種形式朗讀,學生朗讀的時間比較充足。教學中不僅有個別讀,集體讀,教師范讀,學小老師領讀而且有小組賽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從單個詞兒的認讀,到每行詞串的連讀,最后詞串成文的誦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語間的停頓和整個詞串的誦讀節(jié)奏。指導學生誦讀詞串,讀出畫面,從抽象的字詞世界讀出一幅形象生動、個性鮮明的畫面?!霸~串”識字的每一行的三個詞語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詞語與詞語之間留有空白,在給讀的人留下了寬廣的想象空間的同時,也極易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學生悟性與靈性、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憑借。注重引導兒童誦讀“詞串”,激發(fā)學生一邊誦讀一邊想像,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審美樂趣,更有利于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這與新課標中“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感受閱讀中的樂趣”等吻合。給學生自主選擇,這四組詞中你最喜歡讀哪組詞就讀哪組詞。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

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有輕有重,有輔有放。

在教學中做到有輕有重,有輔有放的教學。各行詞串的教學方法也不同,靈活多樣。比如,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行詞串,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感悟臺風與春風,雷雨與春雨的不同。第二行詞串中桃子、西瓜學生已經(jīng)認識,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認識梅子,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詞語,指名朗讀。同桌合作學習第四行詞串,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學會與他人的合作能力。鼓勵讀得好的學生當小老師,為師生之間創(chuàng)建了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四、認認真真指導學生寫生字。

在生字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字音、字形的指導,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特別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說自己是怎樣來記住這個字的,教師示范后讓學生大膽說一說寫好這個字要注意的地方,這避免了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教法。

五、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道:“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說、寫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寫字后我鼓勵學生用今天學習的詞語進行造句、說話訓練,鼓勵學生能用幾個詞就用幾個詞,體現(xiàn)了學以致用的特點,也給不同能力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空間。在出示句子讓學生先填空,再讀一讀,使學生的說話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

識字(一)教學反思篇5

執(zhí)教《植物媽媽有辦法》這課時,設計要精巧,安排要周密,目標要到位,效果才會明顯,在這堂課中要較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語文技能和語言訓練的量要大。要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的“學科性”,語文課首先要做的并且必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進行語文技能(聽、說、讀、寫等)和語言文字(字、詞、句、篇等)的訓練。為此,在這堂課中

①要經(jīng)過指導感情朗讀體現(xiàn)“讀的訓練”。

②要求學生背誦體現(xiàn)“背的訓練”。③利用句式:“的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離開媽媽”練習說話體現(xiàn)“說的訓練”。④經(jīng)過不一樣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體現(xiàn)“詞的訓練”。⑤經(jīng)過句子比較體現(xiàn)“句的訓練”。

2、學生個體活動的機會要多。在課堂教學中讓每一位學生都進取、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教師要適時地調配、鼓勵和供給學生活動的機會。如:讓學生“自由讀”“表演讀”“自學”“小組討論”,經(jīng)過這些個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學本事,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僅有在這種個體活動中,學生才能學得主動、學得投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滲透學法指導?!敖淌菫榱说竭_用不著教”,“到達用不著教”的唯一辦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這是這堂課教學的最高境界。為此,在這堂課教學中要十分突出學習方法的總結、提高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