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認真對待寫教學反思這件事,在一場教學結束后,老師們一定都認真寫好教學反思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分解因式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1
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學習時如果直接就給同學們講把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學習到的平方差公式反過來運用就形成了因式分解的平方差公式,然后就是反復的運用、反復的操練的話,學生學起來就會覺得沒有味道,對數學有一種厭煩感,所以我就想到了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來學習這節(jié)課的內容。
在新課引入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接著就讓學生利用平方差公式做三個整式乘法的運算。然后,我巧妙的將剛才用平方差公式計算得出的三個多項式作為因式分解的題目請學生嘗試一下。只見我的題目一出來,學生就爭先恐后地回答出來了。待學生回答完之后,我馬上追問“為什么”時,學生輕而易舉地講出是將原來的'平方差公式反過來運用,馬上使學生形成了一種逆向的思維方式。之后,我就順利地和同學們一起分析了因式分解中的平方差公式——兩數的平方差等于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討論了“怎樣的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可以說,對新問題的引入,我是采取了由淺入深的方法,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產生任何的畏懼感。接下來,通過例題的講解、練習的鞏固讓學生逐步掌握了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2
講解因式分解的定義的時候,同學們都很清楚。而我也強調的就是因式分解與乘法公式是相反方向的變形,并且在練習中一再將公式羅列出來。然后講授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包括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講課的時候是一個公式一節(jié)課,先分解公式符合條件的形式再練習,主要是以練習為重。
講課的過程是非常順利的,這令我以為學生的掌握程度還好。
講完因式分解的新課,我隨堂出了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才發(fā)現效果是不太好的。他們只是看到很表層的東西,而對于較為復雜的式子,卻無從下手。
課后,我總結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1、思想上不重視,因為對于公式的互換覺得太簡單,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簡單的內容來看,所以課后沒有以足夠的練習來鞏固。
2、在學習過程中太過于強調形式,反而如何創(chuàng)造條件來滿足條件忽略了。導致他們對于與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較熟悉而需要轉化的或者多種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難以入手。
3、靈活運用公式(特別與冪的運算性質相結合的公式)的能力較差,如要將9-25x2化成32-(5x)2然后應用平方差公式這樣的題目卻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業(yè)及隨堂練習的單一性及難度低的特點有關。
4、因式分解沒有先想提公因式的習慣,在結果也沒有注意是否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比如最簡單的將a3-a提公因式后應用平方差公式,但很多同學都是只化到a(a2-1)而沒有化到最后結果a(a+1)(a-1)。因式分解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難點,我認為我對教材內容的調整是比較適合的,但是我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注意到計算題在練習方面的鞏固及題型的多樣化。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多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去調整教學進度,多發(fā)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3
一、反思出現錯誤的原因
1、思想上不重視,覺得太簡單,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簡單的內容來看,課后沒有以足夠的練習來鞏固。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注意到靈活運用方面的鞏固及題型的多樣化。
2、在學習過程中太過于強調形式,按照教師的思路,直接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忽略了學生對方法的理解。導致他們對于與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較熟悉而需要轉化的或者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難以入手。
3、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較差,沒有建立整體觀念,對于公式的形式、字母的含義沒有真正理解,究其原因,和我布置的作業(yè)難度大與隨堂練習的`單一性及難度低的特點有關。
4、因式分解沒有先想提公因式的習慣,在結果也沒有注意是否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二、反思教改措施
1、備課時認真?zhèn)鋵W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不應只是教師單純地講解與學生簡單的模仿,而應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技能,發(fā)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與信心。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多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去調整教學進度,多發(fā)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做到有的放矢。
2、大膽讓學生參與,讓學生在錯誤中成長。在新課學習過程中,首先讓學生回憶前面在整式的乘法中遇到的乘法公式,比如平方差公式,讓學生討論怎樣的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真正理解公式中的a和b,理解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的關系。使學生形成了一種逆向的思維方式。采取由淺入深的方法,讓學生大膽探索,經歷思維過程,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產生任何的畏懼感,通過例題的講解、練習的鞏固、錯題的糾正,讓學生逐步掌握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因式分解。
3、注重總結做題步驟。這章節(jié)知識看起來很簡單,但操作性很強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較熟悉而需要轉化的或者多種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難以入手,基礎不好的學生需要手把手的教,因此,應該引導學生總結多項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①如果多項式的各項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②如果各項沒有公因式,那么可嘗試運用公式;
③如果用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嘗試變形后選擇分解方法;
④分解因式,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另外,解題步驟教師應在黑板上示范,多做題、多小考,反復強調,在復習時還要加以鞏固。
總之,通過這次反思,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我認識到了平時教學中的不足,也給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認識到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在反思中,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形成。
?整式的乘除——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是八年級上整式乘除一章中,屬于因式分解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乘除中的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實際上是逆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本課的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讓學生會判斷何時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并會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4
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是逆向變形,能熟練地對一個代數式進行因式分解,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對學生存在的問題歸納如下:
問題一:提公因式不徹底或提公因式后丟項。
問題二:應用公式分解因式,公式應用不正確。
問題三:分解因式不徹底。
問題四: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相混淆。
問題五:代數式不能靈活的分解或靈活應用。
解決以上問題,必須明確兩個原則
第一、有因式分解要先提取公因式。
第二、每個因式要分解到不能再分為止。
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1、什么是公因式,提公因式提什么?
公因式的概念要叫學生明確,公因式是各項系數的最大公約數與各項所合相同字母的最底次冪的積。
方法是:提取公因式是要先找到公因式,再把各項寫成公因式和某個式子的積形式。再根據乘法分配律分解因式。
2、講清公式,應用時,
一要判斷;二要化成公式形式。三明確誰相當于公式中的第一個數,誰相當于公式中的第二個數。再應用相應的公式進行因式。
3、對于較難多項式要提醒學生要細心觀察或分組或先整理再進行分解因式,應用了以上的方法,這段時間的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留心提示學生對因式分解的應用。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5
一、試卷總體評價
整張試卷以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教材為依據,特別在依據北師大版本教材的基礎上,又參考了蘇科版教材,實現了第二次教材改革的平穩(wěn)過渡。試卷起點低,坡度緩,給了更多學生成功的體念。突出的特點有:
1、知識點考查全面。讓題型為知識點服務,而不是本末倒置,一味的求奇求趣。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由證明(二)、證明(三)到一元二次方程,到視圖與投影,每一個知識點無不被囊括其中,真正做到了全面出擊;
2、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和動手能力的考查。卷中多次出現了翻折(填空第9題,解答題第24題)、拼圖(解答題第21題)、動點問題(填空第10題)、分段收費(解答題第23題)等等,無一不反映了出卷者對重要的數學思想理念、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感悟;特別是填空第4題,又小又到位,對因式分解法做了更進一步的考查;
3、加強了課程改革內容的考查。卷中在填空、選擇以及第三大題里反復考查了視圖與投影知識,考查分數達到了20分,比重明顯加大;
4、邏輯推理回歸自然。數學在走過了萬水千山之后,終于回歸自然,恢復了它本身的獨特,這不僅讓人有些感慨:數學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是否曾經喪失了自我?整張試卷共考查了兩道證明題,第20題實現了等腰三角形性質和判定使用的完美結合,同時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易錯點進行了考查;第22題考查四邊形問題,但出卷者能反彈琵琶,把平行作為結論來證,既避開了思維定勢,又引導學生嚴密地論證問題,對學生的基本推理能力做了全面細致的考查,讓我們重新拾回了數學的原始風情,領略了數學之美。
但美中不足的是,該套試卷居然抄襲了18分的原題,而且一字不動,連數據也一模一樣,這給本來公平的考試蒙上了不公平的陰影;最主要的是它給了應試者可以猜題的誤導。另外,整張試卷的層次不是特別分明,有平均著墨的嫌疑,缺少區(qū)分度。
二、各題得分情況分析
我校共有12個班級,664名學生參考,校平均:77。4,合格率:81。8,優(yōu)秀率:50。5,各項指標都走到了歷史的低谷。但各班之間差距不大,其中班級最高平均分:79。89,最低平均分:74。31,差距5。58分;合格率最高為:86。79最低為:75,相差10。21,優(yōu)秀率最高為:53。57,最低為37,差距15。43,在這次考試中,師生投入了較大的精力,學生的潛力已充分挖掘,若要取得更進一步的成績,則需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下面是我們的一些統(tǒng)計數據:(數據來源:三(4)、三(5)班,人數:110)
分數段060608585100人數51121193222百分率4。,5℅10℅19。1℅17。3℅29。1℅20℅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們學校的補差工作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后備力量明顯不足,其中60——75這個分數段的學生太多,他們在考試中還屬于危險分子,倘若我們能把這一部分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那后面的差生將失去市場,學校成績將會有一個大幅度提高。各題得分情況統(tǒng)計(單位:℅)題號123456789101112得分率92。681。583。442。5994。962。9696。370。3770。3742。5996。368。52題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得分率81。4892。l5992。4996。393。796。387。9638。8983。761。4252。3174。8
從以上統(tǒng)計數據可以發(fā)現,我們的學生在邏輯推理方面相當欠缺,在問題的實際應用方面還沒有完全開竅,至于動手操作方面,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意識,但仍然是今后教學努力的重點。
三、典型錯題分析
1、填空題的錯誤主要集中在第4和第10兩小題上,第4題用已有知識解決陌生問題,考題的立意非常好,但中下等學生的能力沒達到,導致失分;第10小題,把動點和平行四邊形巧妙的結合起來,既考查了學生的運動觀點,又考查了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判定的掌握情況,屬于基礎題,但部分學生由于審題不清,錯把p點的運動時間當作q點的運動時間,致使失分嚴重;另外,填空第6涉及到作圖后使用相似、第8是個結論開放性問題,第9是圖形變換問題,這幾題的'失分僅次于第4和第10題;
2、選擇第12、13錯誤較多,反映了學生對概念理解的不到位,特別是對文字語言敘述的選項存在較大的恐懼心理;
3、第20、22兩道證明題,學生失分情況比預計的嚴重,特別是語言的嚴密性,解答的規(guī)范性,以及合理使用條件的能力,在學生身上都體現得較差,學生的證明有點象他們在家里的處世方法: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需要什么條件就拿來為我所用,而不顧及題目本身的要求;
4、第23題的第一空,很多同學把10也加上去,導致錯誤;第2小問有的同學看不懂表格而列錯方程或驗根錯誤,考查形式比直接列方程解應用題要好。但由于是原題,有的班級在考前講到了,導致學生之間差距較大。
四、今后努力的幾個方向
1、堅持能力培養(yǎng)的方向不變。學生的能力是他們今后立身社會的根本,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它的可操作性,比如試卷第21題拼圖,第24題翻折,第19題視圖等等,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我們課改下的學生在識圖,動手操作,空間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明顯提高,只要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真心實意的投入到課改當中,相信我們的學生在將來會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優(yōu)勢;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6
因式分解這部分的內容是八年級數學第一學期重難點,也是初中階段必考易錯的知識點,也是難點,學習時節(jié)奏應該放慢一些,講課的時候是一節(jié)課講一種方法,先分析符合條件的形式再練習,主要是以練習為主。我以為學生的掌握程度還好。就出了一些綜合性的練習題,此時才發(fā)現效果是不太好的。
課后,我總結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1、思想上不重視,因為對于公式的互換覺得太簡單,只是將它作為一個簡單的內容來看,所以課后沒有以足夠的.練習來鞏固。
2、在學習過程中太過于強調形式,反而如何創(chuàng)造條件來滿足條件忽略了。導致他們對于與公式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較熟悉而需要轉化的或者多種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難以入手。
3、靈活運用公式(特別與冪的運算性質相結合的公式)的能力較差,
4、因式分解沒有先想提公因式的習慣,在結果也沒有注意是否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因式分解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難點,我認為我對教材內容的調整是比較適合的,但是我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沒有注意到計算題在練習方面的鞏固及題型的多樣化。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多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去調整教學進度,多發(fā)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之處。
分解因式教學反思篇7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的關系,掌握公式法分解二次三項式。在教學引入中,通過二次三項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探究,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思考歸納猜想論證等一系列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領會和感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即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同時培養(yǎng)了的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思考和歸納小結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運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知識來分解因式,讓學生體會知識間普遍聯系的數學美。
總的來說,建立在對所任教的學生仔細分析和對教學大綱認真研究基礎上所作的教材處理和教學預設是貼近學生實際的,經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教學效果良好。此外,整節(jié)課比較好地體現了多媒體在教學上的輔助作用,特別是實物投影儀的運用可以直觀快捷地把學生的練習情況反映在全班學生面前,這些都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增大了教學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本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如:
1、可以壓縮第1部分,四道題目可以減半,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些時間,讓課堂小結更充分些。
2、作業(yè)布置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重要的一環(huán)應放入課堂上。
3、模仿練習的題目應該把分解好的部分乘出來看是否與左邊相等,做好返回檢驗的工作,這樣更便于學生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更好更深刻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我們的學生,備課更充分、更完善些,從而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