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8篇

時間:2023-03-30 作者:Trick 教學計劃

做為一名老師,相信你一定都掌握了寫教學設計的技巧,為了取得更出色的教學成果,我們需要在教學開始前,制定好教學設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8篇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1

我在這次國培中學習了“初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雖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

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數學學習的真正開始是從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開始的,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通過這次國培,給我們今后的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鑒的教學模式:即“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歸納共同特征——建立數學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鞏固、應用與拓展。”概念教學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睌祵W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老師們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許多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現(xiàn)實背景與材料,極大的鼓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過程、分析過程,體現(xiàn)了活動主題。

通過一組實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鋪墊導入恰當,讓預設與生成合情合理。

課堂教學的優(yōu)秀與否,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舊概念的基礎上滋生和發(fā)展出來的,她們這樣的引入,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需要,教師適時搭建了一個新舊知識的橋梁,然后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數學陷阱的設置。

把學生對概念理解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列出來,讓學生判斷、研究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學科間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之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質,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xiàn)知識的升華。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2

教材分析:

從題目上看是一篇論事的文章,學習論事的文章就要抓住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事件的敘述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題目為一個動賓短語,謂語的詞“送”,賓語“陽光”,讀了這個題目我們也許會想:是誰送陽光呢?送陽光給誰呢?為什么要送陽光呢?陽光如何送呢?送的結果又怎樣呢?學生有了這些疑問,正是這個題目的表達效果。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學習苗苗關心、幫助他人的品質,養(yǎng)成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感受文中散發(fā)的濃濃的親情,懂得關心長輩,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陽光會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你給別人送過陽光嗎?有一個叫苗苗的小女孩就送陽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那就請同學們來閱讀課文。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熟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正音,標出自然段。

(3)范讀課文,加深對課文感情的體會。

3、細讀課文,感悟內容。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重點指導:①苗苗沐浴在陽光中的情景。

②當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滿陽光時會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3)指導學生閱讀第三、四自然段。

在讀中體會:苗苗把陽光帶回家后發(fā)生了什么事?苗苗包得嚴嚴實實的陽光怎么沒有了呢?而奶奶為什么說沒有丟?讓學生邊讀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和合理的想象,體會苗苗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奶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①用“一就”說話(體會急切心情)

②聯(lián)系課后說的內容:奶奶后來說的話是什么意思,談談自己的理解。

4、升華主題。

(1)你學完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你以后也會給別人送“陽光”嗎?

5、讓學生表演這個故事。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歷制作書的材料有龜殼、石頭、陶土、竹片、木片、絲綢等。

2、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3、用紙這種材料制作書,具有書寫方便、裝訂便捷、容易攜帶等優(yōu)點。

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觀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學詞匯進行簡單的對比描述。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感受不同材料制作書的優(yōu)缺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圍繞材料的發(fā)展,多角度、多方式認識制作書材料的變遷。

2、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態(tài)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體會到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紙張、泥板、竹簡、竹片、毛筆、墨水、木棒、課件、記錄單

教師準備:課件、評價表

【教學過程】

一、了解書的歷史

1、提問:觀察自己的書本,我們的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古時候的書也用紙做的嗎?你知道古代的書是怎樣的?

3、了解書的歷史。播放書的歷史微視頻,解說詞如下:

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沒有紙,人們會用樹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簡單的文字符號。后來,人們會在烏龜殼上,動物的骨頭上刻劃文字,這相當于最早的“書”了。技術發(fā)展了,人們會在青銅器上鑄字,但這還不算真正的書。真正的書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有人用毛筆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繩子編冊成書,我們稱它為簡冊。因為竹片和木片比較容易獲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用這種材料。簡冊,雖然使用較為普遍,當然也有一些缺點,比如簡冊有些重。絲綢出現(xiàn)后,人們便在輕巧的絲綢上寫字,稱之為縑帛,可是絲綢太貴了,一般人用不起。這個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現(xiàn)了——蔡倫。他是一位很會動腦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想到了更好的辦法造出了一種書寫材料——紙。他用樹皮、麻頭和破漁網作為原料,經過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紙——蔡侯紙,這也是是享譽世界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

4、聚焦話題:做書的材料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5、穿插竹簡觀察體驗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自己的書,圖書館里的書,認識到紙是現(xiàn)在做書最為廣泛的材料。通過反問古時候做書的材料,引入書的歷史小故事,引發(fā)學生對做出材料變化的思考。)

二、探索:嘗試制作一本簡易的書

活動一:

穿越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經歷用毛筆在竹簡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用毛筆在竹片上寫自己的姓名,和同學說一說在竹片上寫字的感受。音樂聲響起,將毛筆放回筆筒,體驗結束。

活動二:

穿越到陶泥時期,經歷用木棒在泥板上寫字的體驗過程。

任務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寫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紙三種材料上寫字的感受。完成活動記錄表。音樂聲響起,整理實驗材料,體驗結束。

活動三:

1、想辦法將它們裝訂成冊,成為一本書。

2、讓學生演示,體驗不同材料裝訂成書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的穿越體驗活動,讓學生經歷在不同材料上寫字的過程,感受不同材料書寫的優(yōu)缺點。通過班級裝訂成三本書的過程,體驗不同材料裝訂的難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書的優(yōu)缺點。)

三、研討:三種材料做成書的優(yōu)缺點

1、比較三種材料的書,說說它們的優(yōu)點和缺點。

2、從做書材料的變化,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3、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么發(fā)展?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書寫、裝訂的體驗活動后,對三種材料進行客觀的評價,體會到紙這種材料的優(yōu)越性。提出問題:做書的材料還會有什么發(fā)展?啟發(fā)學生去思考沒有任何一種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會出現(xiàn)更好的材料來做書,意識到生活中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學習帶來的方便。)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4

學情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和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后面學習梯形、三角形、圓的面積及立體圖形的面積奠定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剪、移、補等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平行四邊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練習本。教學過程:一、直接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寫著)你真是個善于觀察的孩子。(師板書)大家齊讀課題。

二、自學互學,探究新知。

(一)引出數學思想方法,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1、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學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長方形,正方形)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將要學習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是數學家們動手實驗得來的,今天,你們想不想像數學家一樣,自已動手實驗,找到求平行四邊形面

積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講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們將要用到什么數學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嗎?

2、師:下面請大家做一道練習。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誰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生答: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9×5=45m2)

師:利用公式計算面積非常地快。(師根據學生說的板書長方形面積公式,并貼一個長方形的圖)

師:那第二個圖形呢,誰能用__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積?(生:把中間的圖形移到下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然后再計算面積,10×6=60m2)

師:還有別的移法嗎?(師課件演示另一種移法)看一看,這樣移,可以嗎?3、師:剛才這位同學非常機靈的把原來的組合圖形,轉化成了我們學過的長方形,再計算面積。其實這就是數學家們常用的一種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轉化)你們同意她的想法嗎?(同意)我們數學家呀,就是把這種方法叫做轉化。(師板書:轉化)

師:轉化就是把未知的變成已知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用轉化的數學思想,研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怎樣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鉛筆,剪刀,根據屏幕上的提示,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二)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學生自已動作操作,并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時間:4分鐘)

2、師:老師把你們的作品拍成圖片,看,你們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什么圖形(長方形)你們真會思考,動手能力也強,有數學家的風采。老師不知道怎么剪,我想請同學們來教教老師。其它同學在下面監(jiān)督,有問題隨時提出。

(生:先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再沿著高剪,向右平移,變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

師:跟他們的方法一樣的,舉手。(生舉)真棒。同學們成功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掌聲鼓勵鼓勵自己。

3、課件演示強調剪拼要注意的事項。

師:昨天,老師也剪幾個平行四邊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說?(不行)為什么?(因為這樣剪,就變不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了)對,所以,我們一定要沿高剪,這樣才能拼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

師:那老師這就去剪拼。這樣剪行不行?(不行)為什么?(這樣剪,面積就變了)你同意嗎?你能再說說嗎?轉化時,我們不能改變原來面積的大小,面積變了,求出的還是原來圖形的面積嗎?(不是)

師:我們把剛才操作的過程通過電腦再演示一次。(電腦演示剪的各種方法。)有些同學還有別的方法以,我們一塊來看看圖片。

4、找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lián)系。

師:通過我們自己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我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等量關系,找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呢?請同學們根據屏幕上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生匯報,師電腦展示

師:你們找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了嗎?(找到了)請你們大聲地告訴現(xiàn)場的老師(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為什么是底乘高?(因為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說得真完整,把掌聲送給他。

師:用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s=ah)(三)總結

1、師:今天,我們五(4)的同學,用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畫、剪、拼的等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推導)恭喜你們,個個都是小小數學家了。

趕緊用_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四)數方格,驗證公式

1、數方格

師:以前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長方形面積,其實,我們同樣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粗聊簧系?,我們一塊來數一數。

師:再一次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同樣找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且也再一次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以高)。

2、師:通過公式觀察,如果我們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誰的底和高?老師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兩個字,為什么得強調是對應的?比如這一個平行四邊形,7cm對應的高是(6cm),5cm對應的高是(8.4cm)。三、練習鞏固,大顯身手。

師:下面,就用我們的研究成果,去解決問題。

四、總結升華

1、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2、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獲還真不少!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還掌握了一種方法—轉化。通過轉化,我們可以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解決新問題。這種數學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會經常用到它。希望同學們以后能運用這種方法去解決更多的難題。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轉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h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5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謠》,感受歌曲的美。

2、引導學生學習創(chuàng)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xiàn)體驗自己的情感。

3、通過簡單的律動,體味朝鮮族舞蹈的內在韻律,即以內在的呼吸帶動外在的動作,并以此進一步感受朝鮮音樂的特征。

教學重點:

1、學唱歌曲時,注意學生較容易唱錯的幾小節(jié)。

2、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節(jié)奏。

教學過程:

一、聽音樂做律動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老師做幾個動作,請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師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鮮舞動作,讓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視頻,教師介紹“朝鮮舞”,學生試著跳一跳。

3、你覺得剛才這首歌曲怎樣?學生談感受——是三拍子還是二拍子——學生試拍。

4、揭題:《桔梗謠》聽錄音,學生打三拍子。

出示圖片,教師介紹,桔梗是朝鮮人民愛吃的一種野菜。

5、學唱歌曲。

(1)學唱歌譜。

出示卡片1前4小節(jié),教師范唱。學生隨教師的教棒點譜學唱,邊唱邊拍節(jié)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節(jié),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邊,唱好前八小節(jié)——3、4、5、6四張卡片由學生組長抽簽,各組一張卡片在組長帶領下自學——教師巡回指導。(重點:輔導抽到卡片5的一組)

要求:聲音輕,不影響其他三組的學唱,把卡片集中按序號排列在黑板上,教師指揮,各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齊唱——用豎笛吹一吹。

(2)學唱歌詞。

放錄音,學生輕唱——提醒同學們應注意的樂句——重點練唱:第二句的符點、第四句的連線、符點、第五句襯詞、最后一句的連線。

(3)談談:你覺得應怎樣唱?(用歡快的情緒唱一唱,表現(xiàn)人們喜慶豐收)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學生齊唱——分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體表演展示。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朝鮮族音樂及朝鮮族的舞蹈,希望小朋友們在課下能夠多了解朝鮮族文化。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xiàn)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xiàn)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xiàn)實世界中的簡單現(xiàn)象。

2、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xiàn)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具體看教學計劃)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注意呈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改變了線段的編排。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單元教學重、難點: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7

一、 出示《游子吟》古詩。指名讀。

二、 檢查預習。

1、 你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板書:孟郊)他是哪個朝代的人?(唐朝)

2、 他為什么寫這首詩?(生:他想銘記母親對自己的慈愛)板書:銘記(什么叫銘記)生:永遠記住

3、 師小結:他就是想記住母親的恩情,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請學生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師生共同板書師提示學生注意恩是上因下心。

三、 自由讀一節(jié),動筆畫出給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小組內交流最感動的句子。生1: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服。從一針針一線線體會到了母親很關心很愛他,縫得很仔細,指名2-3人讀中體會問:她在縫衣服時還會想些什么?你從中又體會到了什么?(生1說舍不得兒子走;生2說她想兒子早點回來)

第二節(jié)中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深?指名說并讀。(師點評你讀出了母親對兒子的不舍)生2讀(師點評你讀出了依依不舍)生齊讀。這時孟郊看到母親頭上怎樣?他心里又會怎樣想?生1她昨夜肯定沒睡好,為我操心生2母親昨晚睡遲起早生3:母親為兒子操心把頭發(fā)都弄白了。師:濕潤是什么意思?(眼淚在眼眶里打轉轉沒流下來)

師小結:母親的恩情一方面體現(xiàn)在行動上,一方面體現(xiàn)在語言上。

板書

四、 讓我們輕輕地讀這首詩,找出文中和詩句相對應的句子,仔細聽。

師: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啊!

(生:):

師:有一天,兒子要出遠門了,母親給他縫補衣服。

師: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生;臨行密密縫

師讓學生說意恐遲遲歸的意思。

讓學生練習背誦,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背上。一組展示背誦(齊背)背得怎樣?有感情嗎?另一組挑戰(zhàn)背。師小結:剛才兩小組同學把最后一行詩句背誦的特有感情又《游子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千古名句,要記住。那么我們能為母親做些什么呢?小組內討論,看誰能做一個愛母親的孩子

生1幫母親洗衣服、刷碗、切菜、等做家務。生3:洗腳。

師:希望你能說到做到,落實到行動上今晚給母親洗腳。

板書: 行動上

母親的恩情 太陽的光暉

銘記 語言上

孟郊

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設計篇8

論文關鍵詞: 對話教學 課堂教學 設計原則 內容 設置

論文摘要: 對話是師生的課堂生活方式,課堂中的對話具有知識、情感和精神層次。對話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讓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讓想象與創(chuàng)造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讓互動與合作充盈著教學肌體”這些基本理念,堅持四原則:問題導引、尊重差異、貼近生活、關注生成。

對話教學是指師生在民主、平等、尊重、寬容和愛的氛圍中,以言語、理解、體驗、反思等互動方式在經驗共享中產生知識和教學意義,以及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教學形態(tài)。這是一種尊重主體性、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學?!懊嫦蛏钍澜?,讓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舒展學生個性,讓想象與創(chuàng)造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學會溝通和分享,讓互動與合作充盈著教學肌體”是對話教學的基本思想,是課堂設計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引領下,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應堅持以下幾項主要原則,即問題導引、尊重差異、貼近生活、關注生成。下面筆者就四項原則的運用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問題導引,引領教學

問題,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情景,一種“個體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即刻知道這種事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動,既定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之間存在著差距與轉換的障礙”。正是這種差距的存在和既定狀態(tài)與目標狀態(tài)之間成功轉換的召喚,吸引著對話教學的師生之間、人與文本之間的持續(xù)不斷的互動行為。換言之,問題是對話的焦點。也就是說,對話教學的核心是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對話。因此,加強問題導引是對話教學課堂設計的關鍵一環(huán)。

認知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新的知識一定要結合學習者的認知水平,當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不一致時,就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以順應新的學習需要,并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作為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例如學生對函數概念學習感到困難,這是因為過去所學習的代數式恒等變形,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都是通過運算來求得結果,著眼點是“運算”,而函數概念則是用變化觀點來考察數量之間的關系,其著眼點是“關系”,表達方式是解析式、表格、圖像。原有認知結構不能和新的知識相適應,學習就會產生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問題導引,幫助學生調整改組認知結構。如對于以40千米/小時行駛汽車,試分析行駛時間與路程關系,可采取如下問題鏈:

(1)讓學生分析這一問題中有幾個量變化。

(2)若用s,t表示路程和時間,找出s,t之間的關系表達式。

(3)找出關系式s=40t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當時間t變化時,路程s也隨之變化,最后教師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函數定義,新的認知結構也就隨之形成了。

數學問題千萬,情景變化萬千,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情境適當通過導引,營造學生思維空間,同時設計出由淺入深的一系列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攻克難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尊重差異,舒展個性

巴赫金指出:“對話性是具有同等價值的不同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說,真正的對話關系承認個體生命的同等價值,是同等價值的不同意識之間的“同意或反對關系,肯定或補充關系,問和答的關系”。可見,差異性是對話展開的基礎和前提,在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中,我們應尊重這種差異性(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行為習慣、性格等)并合理地引導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不應該用統(tǒng)一的教育目標來評價學生,而應走進千差萬別的學生世界。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預想出課堂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從而預設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案,設計出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給課堂提供彈性的教學空間。

例如:“同底數冪乘法”一節(jié)課中,對于“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的性質的形成過程。有的教師是這樣處理的:先提出問題a ·a =?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嗎?得到以下過程:

a ·a

=(a·a·a)·(a·a)(根據乘方的意義)

=a·a·a·a·a(根據乘法結合律)

=a (根據乘方的意義)

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上例,計算下列小題,說出每個運算步驟的根據。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原式與結果的關系猜想結論“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之后再推導公式a ·a =a (m,n為正整數)。

以上設計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班上的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都會有所不同,對于“做一做”中的三個小題,有的學生每道題都仿照例題去做,有的學生做一題后就可以感覺或猜想到性質,而后邊的兩題就直接寫答案。同時上述設計也明顯束縛了一部分學生的手腳,沒有給學生“節(jié)外生枝”的空間,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使學生無法發(fā)揮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采用以下設計: "

首先以問題情境引入新課:算一算:有一種電子計算機,每秒鐘可以做10 次運算,那么10 秒可以做多少次運算呢?得到:

10 ×10

=(乘方的意義省略)

=(乘法結合律省略)

=10 (乘方的意義)

這樣引入與之前例的設計對比,設置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便于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為后續(xù)教學埋下伏筆。

然后安排“做一做”:仿照前例,計算下列小題,說出每個運算步驟的根據。 對于以上內容預設幾種不同的處理方案。

方案一:與前例設計相同,學生仿照引例完成“做一做”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結果中的冪與原算式中冪的底數和指數的關系,從而猜想出結論再推導。

方案二:“做一做”中的三道題,如果學生只把第一題按引例寫完整過程,而后兩題直接寫出了答案。說明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用不完全歸納法猜想到了結論并運用了,這時教師可順勢提問:“后兩個小題的答案你是怎么得到的呢?”從而引出性質再做推導,如果三個小題都直接得到答案也可這樣處理。

方案三:引例中10 ×10 =?如果學生直接得到10 ,說明學生很聰明已經不需要教師“小步走”細致的引導,這時教師順勢提問:“你的答案是怎么得到的呢?”引導學生把他已經用了的性質說出來,然后用“做一做”中三個小題進行驗證,再推導。

由統(tǒng)一規(guī)格教育向差異教育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彈性教學方案的設計,需要教師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準備,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隨機應變,從而給課堂提供彈性的空間,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和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使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個性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當代多元智力理論也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這些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甚至同一個人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如果用統(tǒng)一的要求培養(yǎng)個性和多元智力有差異的學生,勢必影響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確立差異教學觀念,承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差異精心設計差異性和選擇性的教學內容,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善、自由和發(fā)展,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學內容中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尊重多元,崇尚差異,追求個性,凝練特色是差異性教學原則核心。

3.貼近生活,面向世界

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分析,“面向世界”指的是由科學世界面向生活世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學說,他認為:①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②教育必須作用于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③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決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更是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正道出了教育的本源:生活是教育、學習、道德、創(chuàng)新之源。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生活的數學化”和“數學的生活化”去實踐,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活動真正走進生活,同時生活也走進數學教學課堂。

同時建構主義學習觀也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書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根據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對外部信息主動探索,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必須與生活零距離接觸,貼近社區(qū)、學校和學生實際,從中提取鮮活的生活素材,嘗試設定現(xiàn)實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去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既能使學生感到親切,又容易產生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達到有效教學目的。

例如:有一位老師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這節(jié)課時,他的引入是這樣的:

師:大家看過電影嗎?

生(異口同聲):看過。

師:如果你的票是5排2號,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一位同學自告奮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第2號。

師:如果把排號寫在前面,號數寫在后面,你的位置就可用一對有序數對(5,2)表示。那么(2,5)可表示……

生:第2排第5號。

師:對。如果把位置看作一個點,那么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就可以用一對有序數對來確定了嗎?今天啊,我們就來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電影票問題中蘊含著重要的數學規(guī)律,通過對排數、號數與位置關系的分析,同化為對平面直角坐標系、點的坐標的學習,使有效學習在情境導入中得到落實。 "

貼近生活必須處理好“走進”與“走出”的關系。教學設計要走進生活,是要解決與生活脫節(jié)的問題,以增強趣味性,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體驗知識對自身的意義;走出生活,意味生活化的教學設計不是復制生活內容,不是讓學生去重溫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而是讓學生學會建構、學會以數學的眼光來思考現(xiàn)實問題,把知識融入自身的經驗結構之中,生成新知識;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鍛煉自身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獲得生長和發(fā)展。

4.關注生成,共享成功

生成相對于預設來說,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來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眲討B(tài)生成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抓住課堂上即興生成的亮點,并以此作為活的教學資源。 教學的生成強調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師生提供交流的可能,要保證充裕的“前理解”時間和對話時間,讓學生充分地去閱讀、去思考,自悟自得,深入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對話教學的課堂是開放的、動態(tài)的、生成的,具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僅僅滿足于“帶著問題走向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要使預設的問題要具有生命力,則必須要在復雜多變的課堂教學情景中不斷吸納即興的、始料未及的許多新成分。換句話說,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要加強對生成性問題的關注,加強對課堂中生成性問題的關注,也就是關注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的所思、所惑、所感、所悟,并以之作為問題的生長點。

對話教學是一種活動中的教學,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在對話教學中師生要圍繞問題展開對話,讓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發(fā)生多元的碰撞;其次在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少用指令性語言,多用商談性語言,同時要讓學生的正當要求能夠順暢表達出來;最后是尊重對話主體之間所表達出的真實看法或意見,在對話過程中,主體要表達的可能會是他們的一種偏見,但只要是真誠的,就是一種對別人和自己負責的表現(xiàn),因此偏見并不是對話過程中要消除的障礙,真誠的偏見是對話發(fā)生的前提。對話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來自他們自己的思考,他們成為了自己的主人,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話教學不僅使師生在課堂中能圍繞知識性的問題進行平等的探討,而且能使師生在課堂中獲得愉快健康的情感體驗,同時更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道德上的啟迪,懂得學習對人生的幸福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3]張增田.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理念與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20xx,(5).

[4]余子俠.陶行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朱軍輝.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情境導入策略[j].考試(教研版),20x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