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模板5篇

時間:2022-12-01 作者:Iraqis 教學計劃

寫一篇高質(zhì)量的教學反思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有很大幫助,通過寫教學反思,很好的歸納在教學期間的成績與不足之處,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模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模板5篇

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篇1

本節(jié)課所學的兩首古詩,通過預習以及學生的知識積累,大部分同學都已經(jīng)會背,因此教學起來相對輕松。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愛好,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而教師要適時指導、相機點撥,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師生互動的和諧氛圍中,實施教學。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自讀自悟的環(huán)境和交流討論的機會,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如學習杜甫的《絕句》時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畫一畫等。通過自學、質(zhì)疑、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調(diào)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又要注意發(fā)揮主導作用,當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

二、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古詩教學要強調(diào)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從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由讀來解決問題,把讀和想象、讀和理解結合起來,在誦讀中感知形象,體味語言,賞詩中景,悟詩中請,揣摩詩歌意境,感受詩詞魅力。啟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入詩人描繪的畫面、境界。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可以引導學生體會色彩、動靜等描寫,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畫面,充分感受生機勃勃的大好春色,想象詩人閑坐草堂欣賞清麗明快的優(yōu)美景色的情形,體驗詩人愉快的心情。

兩首古詩中都有不少生動傳神的動詞,應該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味,體會其藝術魅力。

教學時還要注意朗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準確把握節(jié)奏和重音,努力體會語感。如第一首詩的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朗讀時要一口氣讀下來,讀出廬山瀑布撼人心魄的磅礴氣勢。第二首詩的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朗讀時語速要稍緩,要傳達出詩人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fā)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3.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通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了解思鄉(xiāng)詩詞的一般特點。

4.通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xiāng)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積累并內(nèi)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xiāng)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xiāng)詩詞的一般特點。

學習方法:

借用注釋,查閱資料、工具書,質(zhì)疑問難,自讀感悟,朗讀涵詠,討論交流,撰寫小論文等。

教學理念:

以文定教、順學而導——根據(jù)古詩詞的體裁和思鄉(xiāng)詩詞的題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經(jīng)驗和規(guī)律,確定了以朗讀品味為主的教學方法;依據(jù)單元、課文的編排特點,設計了對比教學的教學思路。

課前預習:

1.針對課文內(nèi)容有側重地查閱資王安石、張籍兩位詩人的資料,對他們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xiāng)、人生履歷有所了解,并做簡要地記錄。

簡要的記錄:

王安石

張籍

納蘭性德

2.借助注釋、工具書、聯(lián)系語境,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詩詞,并嘗試讀懂古詩大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經(jīng)過對比學習,體會出兩首詩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思鄉(xiāng)的緣由、表達的方式、語言特點是不同的。

課前互動:

播放《思鄉(xiāng)曲》,師生合作背誦思鄉(xiāng)的詩詞。

一、相機導入,揭示課題。

師:思鄉(xiāng)是一種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懷,她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思鄉(xiāng)的詩詞。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詩。

(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詩詞題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檢查朗讀,讀通古詩。

(重點強調(diào)“間”“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滲透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確定多音字讀音的學習方法。)

三、借助注釋和課外搜集的資料自讀疏通詩歌大意。

1.學生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2.同學交流,解決不懂的字詞。

3.老師質(zhì)疑檢測:“你從詩句中讀懂了作者身在何處呢?”引出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感知古詩大意。

四、朗讀品味兩首詩,體會詩情,感悟詩境。對比兩首詩的異同。

1.小結過渡。

2.引導品讀《泊船瓜洲》。

(1)自讀批注,讀解語境。

透過詩中哪些詞語,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可以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還可以寫寫簡單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機指導朗讀。

重點預設“一水間”“只隔”“綠”“又”“何時”“還”。

(3)還原詩境,感情朗讀。

(4)角色替換,自由吟詠。背誦詩文。

3.自讀體會《秋思》。

(1)小結過渡:在奉詔進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風,家鄉(xiāng)的春景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鄉(xiāng)愁,那引發(fā)了客居洛陽的張籍鄉(xiāng)愁的又是什么呢?思鄉(xiāng)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邊,明月下,想著自己的家鄉(xiāng),發(fā)出了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蹦撬监l(xiāng)的張籍又做了什么呢?請同學們自讀詩文,深入體會。

(2)自由朗讀體會。

(3)交流匯報,扣住“見秋風”“意萬重”深化對詩文的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五、對比梳理,整體朗讀。

1.總結:兩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了家鄉(xiāng),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又因為不同的緣由觸動他們共同的情感——這就是思鄉(xiāng)。

2.朗誦兩首詩詞。

營造情境,引讀朗誦,體會情感,表達感情。

作業(yè)設計(課件出示):

1.背誦、默寫兩首思鄉(xiāng)的詩詞。

2.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xiāng)的詩詞。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

奉詔進京

春意濃

追問

明月何時還

秋思

客居洛陽

見秋風

寄寫家書

意萬重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二、對比學習《長相思》。

三、總結三首詩詞,整理對比學習本課的思鄉(xiāng)詩詞。獨立或合作學習收集到的詩詞,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題目

作者

背景

思鄉(xiāng)緣由

作者表現(xiàn)表達特點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詔入京

春意濃

追問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張籍

客居洛陽

見秋風寄寫家書

敘事抒情

含蓄感人

長相思

納蘭性德征旅途中

遇風雪輾轉難眠

寫景敘事

傾訴心聲

四、根據(jù)上面的表格,小組合作寫小論文。

提示:

豎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比較《×××》和《×××》兩首思鄉(xiāng)詩(詞)的異同”“古代人離開家鄉(xiāng)的原因略談”“觸動古人的思鄉(xiāng)愁緒的意象有哪些”等題目寫小論文。橫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賞析”論文題目。

王謙,男,25歲,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任教于陜西省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小學。陜西省小學語文研究會會員。曾獲“陜西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工作者”“市級教學能手”“市級首屆學科帶頭人”等稱號。三次在省級閱讀教學評優(yōu)活動中獲得一等獎,參與《為遷移而教》等多項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發(fā)表論文多篇,參編《發(fā)展性評價教學用書》《快樂語文——語文閱讀與全能訓練》等教學用書共7冊。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05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六,古詩三首,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篇3

一、學習目標

1.會認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背誦兩首詩,默寫《望天門山》。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二、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準備有關天門山、西湖的文字、圖片資料。如果有條件,制作反映課文內(nèi)容的有關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2.識字。本課要求認的字不多,只有2個??梢宰寣W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如,讓學生在古詩的朗讀中識字;或者畫出不認識的或容易讀錯的字,重點識記;也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識字?!皧y”是翹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讓學生識記,“女——妝”。“亦”整體認讀音節(jié),要注意讀準。

3.寫字指導?!皵唷薄肮隆薄胺倍际亲笥医Y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結構的勻稱與緊密?!肮隆弊值挠疫吺恰肮稀保皇恰白Α?,要提醒學生注意,“楚”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的“林”要寫得扁一些,下面的“正”字形比較復雜,建議邊示范邊指導學生一筆一筆地寫。

4.這兩首古詩千古傳唱,家喻戶曉。詩文意境美、形象美,學生讀起來會有濃厚的興趣。教學要以學生的誦讀為主,在讀中整體感知,自悟詞與句的大致意思。再比一比誰誦讀得好。對詩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學生逐句講解。

5.古詩的學習,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如,配畫、配樂、多媒體課件或幻燈展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意。如,《望天門山》這首詩,人們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很少有人體會到詩人為什么會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chǎn)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tài)感,只有小船行駛在江上,遠處的天門山逐漸撲進眼簾的時候,“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才會突出。這些用詞巧妙的地方,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比較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此外,詩中還有許多用詞巧妙生動、意境優(yōu)美的地方,像“楚江開”“至此回”“日邊來”“晴方好”“雨亦奇”,老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細心體會。

6.課文中的兩首古詩,也許有不少學生都會背誦了。教師指導朗讀時,重點要放在怎樣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韻??梢越Y合看圖,邊讀邊想象,感悟詩句的含義。在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誦讀,必須注意把握好停頓,把握好詩的節(jié)奏,讀出詩的韻律。例如,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要突出“開”“回”“出”“來”等詞語。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要突出“晴”“雨”“西子”“總”等詞語。

7.在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對詩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可結合課后第二題,讓學生相互交流各自對詩句的理解。第一組兩句詩的大致意思是:“兩岸的青山一會兒出現(xiàn)一會兒又忽閃不見,一葉小舟正乘風破浪,從日邊馳來?!钡诙M兩句詩的大致意思是:“冰波蕩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引導學生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在頭腦中形成文字描繪的畫面。還可以鼓勵學生動手畫一畫自己想象的畫面,既可以是畫詩的局部(某一句詩),也可以是畫詩的整體,只要能大體符合詩意即可。

選做題可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梢哉垖W生當堂背背自己知道的一些描寫祖國風光的古詩??梢韵确中〗M讓同學們在組內(nèi)交流,再請同學在全班交流。要鼓勵學生課后多積累古詩。

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篇4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鄉(xiāng)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問題的感悟與質(zhì)辯: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xiàn)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jù)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fā)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xiàn)困難時,借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chǎn)生內(nèi)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

古詩的教學反思反思篇5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課間出示四幅精美的畫面配以詩一般的語言讓學生回憶背誦有關四季的古詩,這幾首詩分別描繪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繼而自然引出課題——《江雪》,這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領學生走進《江雪》,并懂得了詩中有畫,為讀古詩想畫面做鋪墊,也告訴學生邊讀古詩邊想畫面從而理解古詩的方法,讓學生更樂于去感受這首五言絕句的魅力。

二、檢查預習環(huán)節(jié),主要是扶放結合。簡單的生字學生自學就能夠掌握,而像“蓑笠”這樣的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的內(nèi)容則用圖片與講解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有助于學生記憶這兩個字的字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實際效果也比較好。在認識生字詞后再讀古詩,很快便將古詩讀通讀順讀出節(jié)奏,很好地完成了初讀古詩的教學任務。

三、理解詩意時,我變枯燥無味的解釋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畫圖理解。學生根據(jù)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再把想象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其實就是在解釋詩句,但是對學生來說,比單單解釋詩句要容易得多。而且還能把學生引入詩的情境,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詩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又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賞詩的優(yōu)美意境,為進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這樣就引導走進古詩,然后通過師生合作完成畫面,完成畫面的過程也就是對這首詩理解的過程。通過畫圖,學生不知不覺中理解了“千山、萬徑、絕、滅、孤舟、獨釣、蓑笠翁”,這首詩的關鍵詞理解了,接下來對整首詩意思的理解更是水到渠成,不費一點力氣,學生理解得非常到位。學生學得輕輕松松,興趣盎然。而且通過這種方法的指導,學生再學“詩中有畫”這一類型的詩時,就會潛移默化地遷移運用,從而能夠自己讀懂這一類型的古詩,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這一教學理念。

四、在學生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讀出情感,使?jié)O翁孤舟獨釣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學生的腦海中。在指導感情朗讀時巧妙地運用范讀錄音感受詩人的孤獨與寂寞。再次回到課文體會詩中的“絕、滅、孤舟、獨釣”,感悟詩人孤獨的心境,并通過音樂的渲染指導學生把這份孤獨讀出來,學生讀得很投入,一遍比一遍讀得有感情,充分表現(xiàn)出詩句的意境。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又介紹了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引導學生感悟文字背后的內(nèi)涵,感受詩人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強毅力。并通過詩人的話:“雖萬授擯棄,不更乎其內(nèi)?!边M一步感受詩人堅毅的性格特點。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和對文字從表面到背后深入的理解,已經(jīng)能夠熟讀成誦,后面讓學生背誦古詩可謂是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我補充了清朝王士禎的詩,為了讓個學生體會同樣是“獨釣”,因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所表現(xiàn)的人物的心境不同也不盡相同:一個是借釣魚表現(xiàn)高傲的骨氣;一個是借釣魚欣賞優(yōu)美的秋景,這真是各有所得。學生通過賞析比較,能進一步抓住關鍵詞想像畫面,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課后我布置同學們搜集柳宗元的其他詩詞,讀一讀,既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詩詞,更深入地感受作者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遠大的抱負。)

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要引導學生把課本讀厚,從課內(nèi)學習延伸到課外,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因此我在課堂上力爭體現(xiàn)這一教學理念。課前預習時,就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柳宗元的資料,為學生學習古詩做好鋪墊。一節(jié)課至始至終,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tài),學習熱情高漲,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課堂參與面很廣,并能自主發(fā)表見解,提出疑問。這節(jié)課,學生會讀會背這首詩,并理解了詩意,領悟了詩歌背后的內(nèi)涵,還學到了通過讀讀詩,想畫面的方法理解古詩的方法,滲透了學法的指導,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話不假,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

1、課堂上有時過于關注已設計的教案,而對課堂學生發(fā)言中生成的內(nèi)容關注不多,實時運用不夠;

2、對古詩的教學,感覺也許挖掘的太深。由釣魚引申到詩人孤獨的心境,進而深入到詩人堅毅的性格特點。這是否是太深了呢?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