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記錄下對書中人物的情感共鳴和對故事情節(jié)的思考,在讀后感中,我們可以揭示作者對角色的深刻洞察和創(chuàng)造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13窮人的讀后感8篇,供大家參考。
13窮人的讀后感篇1
這幾天,我讀完了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想變成人的猴子》這本書。我喜歡其中的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馬小跳和幾個伙伴去救猴子,但是沒救成,讓耍猴的人給跑了。
看完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會想,馬小跳這么淘氣,怎么會去救猴子呢?想知道的小朋友要趕快去看看《淘氣包馬小跳》就知道了。其實,馬小跳是有一顆愛心的,,他是把淘氣轉化成勇氣,再加上一顆愛心,就一定能救出猴子。
我還喜歡一個故事,是馬小跳他們把猴子從耍猴人的魔掌中救了出來,原來,猴子的家在大山里,有一天,它出去找東西吃,突然,天上掉下來一根香蕉,它是多么想再掉一根呀,果然,又掉了一根,可這一根它吃了后就不省人事了。醒后,耍猴人就教它做一些動作,做不好就用香煙頭燙,它身上的幾塊毛都燙沒了。
我想,這些耍猴人太狠心了,對動物這樣狠,我們人也是動物,是高級動物。哪有動物耍動物的道理?在這里,我要提醒大家,看到有人耍猴,必須立刻報警!
我想對楊紅櫻阿姨說:“您寫的故事是那么的好玩,那么的生動,我一到書店就挑您的書,但上次去書店,爸爸卻不同意買,我真是太難過了!”
13窮人的讀后感篇2
看了《追風箏的人》這篇文章對我來說是一個沉下心來讀書的開始,一個深入思考的開始,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guī)缀鯇ψx書喪失了興趣。經(jīng)常是拿起一本書——放下。看起來,我與書無緣了。但總會有一個轉折點的。當我看到《追風箏的人》這個書名,引發(fā)了我無限的聯(lián)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黃昏的天空。一層層斑斕云彩中有一片蔚藍天空,仿佛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只拖著長長尾巴的風箏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為一個書名,因為一個夢境,我買下了它。
故事的開始,在阿富汗。說起這個我們的鄰國,并不是一個太平世界。我們總會把它與戰(zhàn)爭、難民、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讓我們想起的.總會是一張張驚恐的臉,沒有輕松,更不會有笑容。這不是什么童話故事,也并非喜劇。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爾和哈桑,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主仆,或者說伙伴。阿米爾少爺會說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會說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將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為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負,卻裝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復雜。最終他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哈桑只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使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還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然而這個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開時,哈桑已經(jīng)死在戰(zhàn)爭的槍下。
是他錯了嗎?當我們讀完這本小說,無不為他的不幸所悲傷,為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jīng)歷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tài)度,哈桑還會認為這一切值得嗎?他為什么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仆人嗎?還是為了朋友阿米爾,他情愿付出一切,我們不得而知。這也許對他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嗎?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阿米爾還是哈桑,都沒有錯,他們原本都是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為種族,使他們有了高低貴賤之分,被逼向世界的兩極。這個故事震撼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他向我們再一次發(fā)出最深的吶喊:我們要和平!我們要平等!
13窮人的讀后感篇3
今天我讀了《笑貓日記》里的故事《想變成人的猴子》,讓我很受啟發(fā)。
每天早上猴子都會像人一樣跑步,看書。笑貓說:“猴弟弟,我們不會變成人的。”它不聽。猴子專心看書時,馬小跳給猴子照了個相。它以為要打雷了,笑貓把這些事告訴了猴子。它拿起馬小跳拍的照片說:“難道人是猴子變的”……
這只猴子的優(yōu)點是很用功。它自己想變成人,就不管別人怎么說,都要做。就是別人再說,它也好像沒有聽見似的。而我就沒有這只猴子用功,也沒有猴子專心。
比如:有時我寫字時,只要聽到外面有小朋友在玩兒,就著急了,字寫得很潦草。每次還要媽媽提醒“小貓不釣魚了,又開始捉蝴蝶了?!蔽乙宦牐挖s快認真寫字。所以,我要向猴子學習。以后無論看書還是寫字,都專心致志。不讓家長說了才做,要學會主動學習。
我覺得這只猴子也有缺點。因為無論它怎么努力,都是無法變成人的??伤]有想到這一點,這一點我不能向它學習。
這真是個有趣的故事,它告訴我們:自己定一個學習目標,還要學會專心致志,主動學習。我好喜歡這個故事??!
13窮人的讀后感篇4
我讀了一本書,它是《笑貓日記》里面的一本,名字叫《想變成人的猴子》。
小猴子的家本來在深山里,都怪它那一張嘴,讓它離開了家鄉(xiāng)。
笑貓把猴子帶到了馬小跳的家里,馬小跳的.生活讓猴子羨慕不已,所以猴子一心想變成人,過人的生活。
每天,無論馬小跳一家干什么,猴子都要跟著學一學,比如:洗澡、在跑步機上跑步……有一次,猴子在看書,笑貓問它認識書上的字不認識,它說不認識,笑貓又說:“不認識字,怎么看書?”“不看書怎么變成人呢?”猴子說。笑貓被猴子的執(zhí)著感動了,不再笑話它。
你們說,猴子是不是特別想變成人?我想,猴子應該回到它的家鄉(xiāng)。
13窮人的讀后感篇5
福祿培爾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19世紀新教育的倡導者之一,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他出生在德國的一個鄉(xiāng)村牧師家庭,自幼喪母,父親整日忙于教區(qū)事務,繼母對他感情冷漠,因而,陪伴小福祿培爾的是一個孤獨、寂寞的童年。童年的不幸使得福祿培爾對兒童產(chǎn)生了特殊的感情,也推動他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兒園,并構筑起了一套完整的幼兒教育體系,寫下了著名的教育論著《人的教育》,由此開創(chuàng)了教育史上的一個新紀元。
由于受到德國絕對唯心論代表人物(謝林、費希特等)的影響,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帶有非常強烈的神學色彩;又由于受到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和瑞士民主主義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等人的影響,福祿培爾在他的教育實踐中非常強調情感教育,并把“教育適應自然”作為其一以貫之的重要原則。
福祿培爾認為,人作為一種理智的'生物,與石頭、植物、動物一樣,都是上帝的創(chuàng)造物,服從于同一條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同一切事物共同的本質,即上帝精神。也就是說,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統(tǒng)一于上帝的,人性也應統(tǒng)一于神性。既然人性是神性的派生,而神是全智、全能、全愛的,所以人性也是善良的,天生就有一種發(fā)展的可能性。基于這種性善論的觀點,福祿培爾認為教育應該是容忍的、順應的,教育要盡量順應兒童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要為兒童的發(fā)展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不能去破壞兒童的天性,除非這種天性遭到破壞,否則不應采取任何的干預措施。
福祿培爾還運用比喻來論證“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他在《人的教育》第10頁上寫道:“為進一步接受大自然的教訓,葡萄藤應當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會給葡萄藤帶來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圖,如果園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順應植物本性的話,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徹底毀滅,至少它的肥力和結果能力被破壞?!彼褜θ说慕逃蛯ψ匀晃锏脑耘噙M行類比后指出,在對待自然物方面,我們的做法常常是正確的。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需要動植物健康茁壯地成長,就必須給它們提供適宜、寬松的環(huán)境,要反對揠苗助長,要反對粗暴的干預和意志的強加。但是,在對待人的問題上,人們卻會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盡管人與動植物的成長遵循的是同一條法則,但人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卻喜歡把他們當作橡皮泥,認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隨意地塑造,結果是孩子的成長與他們的天性背道而馳。為此,福祿培爾呼吁,教育者在教育孩子時要適應孩子的本性,讓他們遵循其規(guī)律自由地成長,就像我們對待花園中的葡萄藤一樣。
回到我們的中學教育,如果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不是一臺考試的機器,而是一個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健康活潑的有生命力的人,那么我們在辦學時也應該要遵循“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盧梭曾經(jīng)提出“教育即生長”的觀點,這意味著生長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在生長之外并沒有其他的目的,比如說考高分、上名校、謀求好職業(yè)等等。當然,考高分、上名校、謀求好職業(yè)不是不重要,但它們不應該是教育的終極目的,教育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學生健康地生長,生長好了,成了一個優(yōu)秀的人,其他的目的就能水到渠成的實現(xiàn)。
從“教育適應自然”和“教育即生長”的觀點看,學校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一方面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自由支配的時間,另一方面是為學生的生長提供專業(yè)的好老師。以葡萄藤的生長為例,自由就像充沛的陽光雨露,教師就像專業(yè)的園丁。
如果說學生的天性就是與生俱來的種種稟賦,那么,教育就要為這些稟賦的生長提供外在的自由。外在自由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從詞源學上講,希臘文的“學校”(school)本身就是從“閑暇”(shule)中派生出來的。在希臘人看來,到學校上學就意味著從日常瑣事中抽離出來,有充裕的閑暇,可以專注地體驗和沉思,在這種體驗和沉思中,人的心智能力得到了生長。所以,學校在安排功課時不應太密集,應該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才能順應他們的本性并發(fā)展他們的稟賦。
適宜的環(huán)境的另一個要素就是專業(yè)的好老師。其實,教育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影響,好的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有一批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的老師,通過他們去影響學生。老師當然要傳道、授業(yè)、解惑,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形成一個場,通過這個場來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和世界觀。什么是名校?名校就是有一個懂教育、有眼光的名校長,凝聚了—批德才兼?zhèn)涞暮美蠋?,影響出了一批德才兼?zhèn)涞暮脤W生。
總之,教育要適應自然,就要以學生的生長為終極目的,要為學生的生長提供陽光雨露(自由的時間)和配備專業(yè)的園?。▽I(yè)的好老師)。如果這些方面都具備了,也就掌握了學校發(fā)展的核心競爭力。
13窮人的讀后感篇6
你被偷過影子嗎?
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都是孤獨、敏感,讓人不由自主的想去接近他們,認為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憐的孩子。但是他卻讓人羨慕。
他是一個在班上受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卻擁有一種超能力,只要他與他人的影子重疊在一起,就可以偷別人的影子,從而可以聽見人們心中不愿說出的秘密。因為這個能力,他結識了很多可愛的朋友。
學校警衛(wèi)伊凡是他在學校的第一個朋友,他們總是可以聊很多。一次學校暖氣爐爆炸,他聽到伊凡影子的喊并且及時救出了他,從那以后,二人的友情更加名正言順。后來,一次偶然的交談中,他們的影子重疊在一起,通過影子,他了解到了一個不同的伊凡:從小沒有父母親,最大的的希望便是有母親的一封信。于是主人公回到家懇求媽媽給他寫一封在他出生前對他的期望的信。多么聰明而又善良的孩子呀。伊凡無意在自己的柜子深處發(fā)現(xiàn)一張泛黃的信,讀后不禁潸然淚下,他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急匆匆的與主人公告別后背井離鄉(xiāng)。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的媽媽讓我感到很喜歡,她常常擦完杯子后讓他們向著門口,目的是讓他們可以欣賞到美景,不會感到無聊,真是善良的媽媽。對兒子也是無微不至,她愿意去相信兒子,鼓勵他。而與媽媽影子的交談也讓他再次成長。
可以與影子交談他成長了很多,正是這個,他也遇到了他的一生所愛。
一個燦爛的夏天,涼爽的海邊,一只老鷹風箏,一個聾啞女孩用它寫出我愛你。這是一幅唯美的畫面,也是令人難忘的記憶。二人在此立下約定,可是等待四年,男孩沒有赴女孩的約。
長大成人,男孩猛然想起,女孩成為一個出色的大提琴手,身邊已有人陪。他想放棄,一個老朋友勸他努力一把。他走到女孩樓下,用當初的風箏笨拙的描出我愛你,女孩飛奔到樓下,兩人相視一笑,地上的影子偷偷親吻,男孩模仿影子的動作。
什么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著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暖、詼諧、愛、喜悅與憂傷,這么復雜而又纖細的情感交織出這本《偷影子的人》。好想知道我的影子會說出我的什么秘密?
13窮人的讀后感篇7
讀完本書突然發(fā)現(xiàn)我計劃寫的故事已經(jīng)不符合一個好故事的標準了,于是正在寫的故事被迫停了筆。這也是讀一本好書給我們帶來的益處。及時叫停,免得筆下平庸,平庸就是死亡,淺薄就是誤導,不夠標準的文章就是浪費時間和生命。
站在作者的角度,換位思考。我知道,他思考這個故事很久了。一個由童年追風箏開始尋找的故事。作者內心深處最渴望表達的東西十分清楚:這個主題對表現(xiàn)時代是否有深遠的意義?是否把握了時代脈搏?是否將以往的生活經(jīng)歷與故事中的想象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然后,他把和主題相關的想象力充分發(fā)揮至最大,盡全力讓故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這本書的最精彩之處在于想象力和真實生活之間看不出痕跡,這是作者高水平的體現(xiàn)。
在書里,想象力構成了故事的精彩和骨架,生活閱歷填補了故事的血肉和細節(jié)。想象力和生活閱歷各占了一半。而想象力來源于他深刻的思想,作者本人的職業(yè)是個醫(yī)生,頭腦冷靜邏輯思維縝密,故事的.發(fā)展合情合理,很多人誤以為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jīng)歷。早年在阿富汗的生活閱歷讓他的大腦篩出了精彩的場景,對話,人物觀察,書中一一被派上用場。
追風箏的人成為近年來國際文壇上殺出的一匹黑馬。作者向全世界的人講訴阿富汗不為人知的歷史,那里發(fā)生了些什么,我們不曾在電視上廣播里看到或者聽到的故事。
在好萊塢編劇圈子里,影響深遠的當屬“英雄之旅理論”,書中提到了一個好作品的十二個組成部分。
普通的世界
冒險的召喚
對冒險的拒絕或抵觸
與智者相遇
穿越第一個極限
測試,盟友,敵人
接近深層的洞穴
嚴峻的考驗
得到嘉獎
回去的路
復活
滿載而歸
追風箏的人把這些內容發(fā)揮到了極致。一直拽著你跌宕起伏,特別是他踏上回鄉(xiāng)之路,尋找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的過程,被關起來,挨打,到簽證的不順利,以至于索拉博在洗浴時割腕自殺,一切都是那么順理成章,又是那么精彩紛呈。
每次,他遇到的困難都是巨大的,但是最后都克服了,書中的幾個精彩之處讀得你淚流滿面。作者運用第一人稱,使故事不露聲色,真實可信,尤其是油罐車里的逃亡描寫讓人過目難忘。
長篇將是文學的最終歸宿。長篇的好處在于可以囊括發(fā)生的戰(zhàn)亂。阿富汗,因為本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因為擁有石油,因為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因此而多災多難飽經(jīng)風霜。作者的初心是“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眾面孔的塵灰,將背后靈魂的悸動展示給世人?!彼麑崿F(xiàn)了這個畢生的愿望,達到了他的目標。
?燦爛千陽》《群山回唱》和《追風箏的人》成為他最暢銷的三本書。也成為一個出版史上的奇跡。他的書在全世界暢銷,位居暢銷書排行榜高達一年之久。
13窮人的讀后感篇8
寒假里,我讀了葉圣陶爺爺?shù)摹兜静萑恕?。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說,不能動,和現(xiàn)實生活中似乎也沒有什么很大的區(qū)別。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腸好,一心想幫助受傷害的人們。
這個小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一個年邁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兒子因為生病都去世了,老太太天天以淚洗面,落下了動不動就流眼淚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之前幾年鬧水災,莊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皺巴巴的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這一年,稻子長勢很好,雨水也正好。眼看著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敵——一種灰色的蛾子飛來了。它們在稻葉上安了家,肆無忌憚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們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腦海里想到主人的臉,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運,心里像刀割一樣。稻草人一直不停使勁地扇扇子,可是蛾子們還是繼續(xù)放卵,之后從容不迫地飛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訴老太太,可他不會說話,他好傷心……
小河里傳來了一陣陣的咳嗽聲,停在河里的小船上躺著一個病重的孩子。他用很輕微的聲音叫著媽媽,可是他病情太嚴重了,根本發(fā)不出很大的聲音。他的母親是個漁婦,靠捕魚為生。孩子非常的口渴,很想要喝茶,但漁船上哪里有茶呀?婦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給他喝。婦人捕到一條鯽魚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腳下。稻草人多想燃燒自己為孩子燒那條鯽魚補補身子,多想拆開自己給孩子一些溫暖。但他只能一動不動地呆著,他傷心極了……
之后,稻草人又被一位婦女的哭聲給嚇了一跳,原來她把家里的一切都輸光了,最后想把她給賣了,她已經(jīng)無路可走了,只能選擇投河自盡。稻草人想去阻止她,可是看著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著漸漸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卻什么也做不了。他傷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幫助身邊的人!為了驅趕破壞稻谷的灰蛾他使勁拍著自己的身子想告訴老太太,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變成被子給孩子溫暖,為了阻止婦女跳河他流盡了眼淚。最后,稻草人倒了!并不是因為他害怕辛苦,而是因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樣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所具有的品質多么崇高!處處、時時為別人著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這樣,為別人多著想一點,多獻出自己的一點愛,那么我相信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像那首歌唱的那樣: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