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有價值的書籍后,為了記錄我們的收獲和感受,及時寫一篇讀后感很有必要,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寫作相關的讀后感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1
退伍后我踏上了工作崗位,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什么都好像改變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變。讀書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就好像是一個家住遠方的戰(zhàn)友,雖然偶爾能想起但卻又不常聯(lián)系。從以前熱鬧喧嘩到現(xiàn)在漸行漸遠,什么時候、什么原因我們之間產(chǎn)生那么遠溝壑?說實話我自己真的不知道。偶然之間碰到一位良師在給我上課的時候談及如何閱讀以及閱讀的益處我才感覺到真的好像很久沒有捧起一本書,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和靈感更是無從談起。
良師在上課之中推薦了一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可真是我需要的,既然要拾起那就從頭開始,從如何閱讀開始。我這個人讀書習慣和我打乒乓的習慣一樣,快、急、躁。一本字典厚的《三國演義》我竟是能5天從桃園結義看到了三國歸晉,里面的內容細節(jié)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了。但這次既然誠心誠意的靜下心要去看《如何閱讀一本書》我也是頗費功夫,甚至帶著一點儀式感的打開快遞并叮囑兒子一起看,并不準其將書帶進廁所,一是怕捧書久坐對身體不好,但主要是嫌棄那污穢之氣染壞了這書香之風。
其實在提筆寫讀書感悟的時候這本書我還是沒有全部看完,我也不準備為寫感悟去加班加點、或者一目十行的去看完它,因為這于我的初衷不符。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小學、初中9年的學習生涯,應該把絕大多數(shù)的閱讀本領學會了。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僅僅能達到閱讀的第一層次,那就是基礎閱讀。作者認為,閱讀可分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而基礎閱讀又分四個階段,分別是閱讀準備階段、會學習讀一些簡單讀物階段、快速建立字匯能力階段、精練與增進前面技巧階段?;叵胱约旱拈喿x,似乎一直在閱讀的第一層次基礎閱讀上徘徊,用作者的話來說,還沒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所以總覺得自己沒什么提高。我是這樣的感覺,我想一定也會有很多的人與我有同感,看來閱讀是無止境的,真的得好好修煉,才能進入閱讀的更高層次,也才能真正體會到閱讀帶來的進步。
我是覺得當然世上很多書是不必也不配用這種方法去讀的。只有那些值得一而再再而三重讀的經(jīng)典,若不如此這般,按作者的說法就屬于暴殄天物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讀得多就不一定是讀得好。有些書必須要精讀,即使讀不懂,也要找到自己能找到的切入點來堅持下去愉快閱讀。有了這點啟示,我心中泛起一個念頭“閱讀!我王慧偉又回來了”!
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2
不得不承認,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迫于工作要求,但郝明義的譯序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讀書,它不就是拿一本書,然后翻開扉頁,或精讀或略讀,把書中所寫都看完而已嗎?難道讀書還有什么特別的規(guī)則?我雖不愛讀書,但是至少也看過幾本。簡單來說就是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書籍,對于電子書、網(wǎng)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
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的不認真。體會領導教誨的苦心,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3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報紙上香港大學推薦的書單中,畢業(yè)后的那個暑假,閑來無事,就在網(wǎng)上下載了其中幾本書的電子版來讀,其中之一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初讀此書,感覺講得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也說不大清楚,只是書里面涉及到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以往從來都是被忽視的閱讀指導原則,讓我如獲至寶,并在以后的閱讀中有意識地去這樣做,如拿到一本書,先瀏覽書名,前言,目錄,后記,粗略的從整體把握本書的構架,知道講了什么,然后再進行具體的分析閱讀。
第二次拿到本書,是在雙11網(wǎng)上購書的快遞里。因為好書是值得收藏和反復閱讀的,所以有不少書都是我之前在網(wǎng)上閱讀或借閱之后,再次買來讀的。為了提高自己的閱讀效率,對于本書的閱讀又提上了日程,并且此次閱讀我也做了筆記,但這一筆記不成體系,比較零碎,只是涉及到相關感興趣的語句記錄了下來。所以閱讀了幾章后覺得還是沒有掌握本書,讀后收獲的還是第一次閱讀的體驗,再加上比較忙沒讀完,此書便被再次擱置。(而通過這些年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我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1、很多書讀第一遍的時候,印象是最深的,以后每次再讀,當時會感覺形成了對本書的更細致的認識,可沒過多久,便又忘得一干二凈,體驗仍舊是最初的,讓人很困擾。2、對于一本需要認真閱讀思考的書,一個是用時非常長,再一個就是一定要有規(guī)律的持續(xù)不斷的閱讀,如每天一章,否則一旦擱置,便前功盡棄,再拿起時,對前面的理解也忘的差不多了,很難再形成前后知識的整體的把握,所以就得重新從頭來過。)
第三次拿到新書閱讀,便是學校的同讀一本書活動指定下發(fā)的閱讀書目。這樣一來既有外在的壓力,又有了自己想要重新閱讀的內在動力。于是認真閱讀每一個部分,結合自身的閱讀體驗來做好理解與批注,并且在閱讀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運用書中介紹的方法。如注意每一句話的意思,分析整個段落的主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并進行知識點的歸納與概括。進而形成對整個章節(jié)知識點的把握,在分析閱讀完本章后,列出本章的知識框架。這一過程讓我覺得本書成為了我自己,我獲得了比初讀本書時更多且更加透徹的體驗。除此之外,也因分析思考獲得了一些具體技巧,如在讀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書時,不要邊查字典邊閱讀,這樣不利于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是否抓住主旨的檢驗辦法是能不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一點對于分析歷史試題尤為重要;逗留與倒退的不良習慣極大地降低了閱讀速度等等。
正如翻譯者所言讀完這本書的兩種強烈的感覺,先是羞恥,開始懷疑自己第一遍讀時是否確定把書讀完,如果讀完的話,為什么后邊的那么多細節(jié)沒一點印象呢,雖然早早就讀過本書,但并未讓本書真正為自己所用。其次是何其有幸,就如同書名《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言,這本書幫我就讀書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許多印證和總結。如在講歷史習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理解力非常差,常常抓不住主旨,選擇與材料主旨無關的選項,是因為中學生閱讀水平到達基礎閱讀階段后便停滯不前,理解力跟不上,而這一能力并不是背會歷史就能提升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國內沒有相關課程來進行基礎閱讀之上的閱讀層次的訓練,而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了提升孩子成績的希望。感謝本書的存在,讓我的閱讀更加有效。
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4
讀書,似乎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也是一件復雜的事,該如何讀書,我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找到了些許答案!
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作者就在強調這樣一個觀點:“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通過主動的閱讀,通過在閱讀中投入心思去不斷的思考,這樣的閱讀才會收效越大。閱讀的目標,是為了獲得資訊,以及為求得理解而讀。書中有這么一段,說真正的閱讀,是“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是讀書最基本的目標,也是最終的目標。只有更清楚的理解,才可以讓自己獲得“全新的或更高層次的啟發(fā)”,收獲我們自己想要的。“閱讀就是學習”,不但用來指導自己的學習,還要用來進行自我發(fā)現(xiàn)。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要讀懂作者想表達的意思,還要懂得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閱讀不是在聽作者唱獨角戲,我們更需要把它當作一種與作者的對話,通過對話,更多的挖掘作者的思路與思想,從而獲取一種閱讀之外的東西。
作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是依次漸進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種層次的基礎上的。通過基礎閱讀,獲取一本書的內容;通過檢視閱讀,獲取一本書的架構和主題;通過分析閱讀,更深層次的咀嚼和消化一本書;通過主題閱讀,對同一主題的數(shù)本書進行整體的分析與研究。
檢視閱讀,是系統(tǒng)的進行略讀,粗淺的明白書中所表達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閱讀的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應該依照讀物的性質和復雜程度,用不同的速度來閱讀,盡可能的避免在閱讀中出現(xiàn)停留或倒退。通過檢視閱讀,我們需要從基本架構上讀出作者的整體思路,但不要企圖了解作者每一句話或每一個字句的深層次含義。“粗淺的閱讀。是閱讀者想要了解全書內容的第一個必要步驟”。
在閱讀的過程中,作為讀者我們要學會向提問,在這本書的第五章中,作者列距了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無論我們讀什么書,這幾個問題都是有意義的。同樣在這一部分,作者也給了我們教了幾種閱讀時做筆記的方法,以及三種做筆記的形式,這些都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的閱讀中。
分析閱讀,是閱讀的第三階段,也是閱讀單獨一本書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的閱讀中,首先要對我們所閱讀的書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和分類。只有明白了這本書的分類,才可以幫助我們較好的完成下面的閱讀。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不僅要滿足知道作者在講什么,還要能夠將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清楚的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們要能夠對整本書進行拆解,擬出這本書的大綱,并能夠用自己的內容對大綱進行適當?shù)某鋵?。通過這一過程,我們就能夠很好的掌握作者的思路,明白作者的條理。這個過程是艱難而復雜的,但通過這樣的過程,我們能夠更好的更透徹的理解這本書。在這一部分,作者講到了一本書的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對這一關系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在成為一個“好讀者”的同時,也為我們能夠成為一名“好作者”打下一個基礎。
在分析閱讀的講解部分,作者總共列舉了他對于分析閱讀理解的十五條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在全書的第十一章有一個小的匯總,并對這十五條規(guī)則的聯(lián)系進行了講解。這十五條規(guī)則之間,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全書。但如何更好的把這十五條融入我們的常規(guī)閱讀中,這還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后續(xù)的閱讀中去理解、去體會。
在第十二章輔助閱讀部分,作者總結了他對于幾種外在輔助閱讀的認識和理解。在他看來,我們的閱讀,應該盡可能的保證獨立閱讀,排除他人的評論對我們的理解造成影響。盡可能的少利用導讀和摘要,或者在完成獨立閱讀之后再進行對輔助材料的閱讀。
第三篇中,作者列舉了多種類型圖書的閱讀方法,包括對實用型圖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與詩、歷史書、科學與數(shù)學、哲學以及社會科學等的閱讀方法的總結和概括。通過作者清晰的描述,我們可以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以提高我們的閱讀質量。
在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談到了自己對閱讀的理解和認識。在他看來,我們需要不斷的閱讀,但不是任何書或文章都要讀,我們要讀那些能夠提升我們閱讀能力的書,“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通過這樣的閱讀,才能夠增進閱讀的技巧,從而提高自己。
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結:“一本好書能叫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5
不得不承認,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迫于工作要求,但郝明義的譯序提起了我的好奇心。
讀書,它不就是拿一本書,然后翻開扉頁,或精讀或略讀,把書中所寫都看完而已嗎?難道讀書還有什么特別的規(guī)則?我雖不愛讀書,但是至少也看過幾本。簡單來說就是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書籍,對于電子書、網(wǎng)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
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的不認真。體會領導教誨的苦心,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通用關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參考范文6
“好的閱讀,也就是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yè)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卑吕?范多倫所著《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最后一句話激起了我的共鳴。
和很多同事一樣,我也在努力提高自己主動閱讀意識,以至于幾天不閱讀,會有腦中空空的感覺,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心智失去了活力吧。
我曾經(jīng)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一次快樂的寫作。那就是4000多字的“我的閱讀史”。我的閱讀始于6歲,主要看小人書、童話故事書,到如今工作2 載,囫圇吞棗地看過不少的文學書、哲學書、歷史書、科學書,卻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個命題。自己慣常的做法,多是率性閱讀,讀《曹雪芹傳》、《山楂樹之戀》、《你往何處去》、《兄弟》、《思維的樂趣》、《古爐》、《人生》,恨不得一口氣讀完。對于相對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哲學書,就會拿根鉛筆,描描畫畫,抄寫幾句自認為有感悟的話,甚至寫幾句偶感“想起了……”,有時還會畫個笑臉或哭臉。如果要尋找持續(xù)的強烈的讀書興趣點,至少在 0年內,我最鐘情的是兒童文學,尤其青睞童話和兒童小說,對這類充滿想象力和童趣的文字照單全收,這應該影響我當前兒童觀的最肥沃的土壤。
2008年前后,我曾被自卑的情緒困擾,聽身邊的老師、同學談到經(jīng)典的教育或哲學書籍和作者,如數(shù)家珍啊,而我如墜霧里云中。除了蘇霍姆林斯基、劉默耕、路培琦(后兩位是小學科學教育專家),我哪里讀過杜威、盧梭、洛克、杜魯姆、范梅南、蒙臺梭利,只有多買,多讀,完全是惡補狀態(tài),那一段時期,瀏覽的書是前些年的N倍。
當時也經(jīng)?!皾撊搿苯逃龑W院的教室里,旁聽京內外的校長論壇、研究生沙龍、教授授課,特別是聽肖川、朱旭東等教授們點評學校發(fā)展中的問題時,我真像是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邊聽邊記邊思考。喜歡看石中英先生的《教育哲學》和《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不僅僅是書中的內容,更是因為石中英先生的幾年小學教師經(jīng)歷,他的書序中認為那是一筆無價的財富,而我不正擁有這這份財富嗎?把讀書和現(xiàn)實適當?shù)慕Y合起來,我的自卑情緒開始緩解。不過,仍舊佩服那些接受過研究方法培訓的學生們,他們的研究態(tài)度極其嚴謹,我也養(yǎng)成了引用別人的話一定要注明出處的習慣。
對照這本暢銷的閱讀指南書,我最佩服兩點。
一個是作者提到的閱讀層次。尤其是對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闡釋。曾經(jīng),我為了寫論文的文獻綜述,大量閱讀關于班主任專業(yè)成長的書、文章,后來縮小范圍,針對角色認同的文章和書。其間,確立過讀關于兒童觀的書,樹立了一個觀點,“為人師,樹立科學的學生觀是教育觀的核心”。后來,讀管理類書籍,喜歡上了德魯克的摻雜著部分教育理論思想的實用書。比方說讀班級管理方面的書,既要看理論性的,也要看實用性的,像班華、王曉春、李鎮(zhèn)西、魏書生、鄭立平等老師的書,兩者兼而有之。更多的是親身體驗型的班主任書籍如《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翻看,偶有所感。
另一個是主動閱讀的基礎,要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分別是,“就整體來說,這本書談些什么?”說的是什么樣的主題,“細部上,這本書談些什么,怎么說的?”意思是要我們找出作者的主要觀點,。
“此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說的是你要主動評價書中觀點,“此書和你的關系?”這就是讓你嘗試應用此書了,你會如何把書中觀點和自己觀點建立關聯(lián),你會如何試用書中的實用方法,你會如何把此書介紹給他人。
這四個問題,也是新華社鹿永建先生推介的讀書小組中必須思考的問題。如果用這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讀書,相信沒有吃不透的書。
當然,也贊同書中一個觀點,“有許多書只能當作娛樂消遣或接收資訊用。事實上,你根本用不著對這些書做分析閱讀。掃描一下便夠了”,多選擇經(jīng)典去閱讀,多讀原著,而不是什么都照單全收,畢竟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一起閱讀一本經(jīng)典,主講人會辛苦一些,也當之無愧地是最大的受益者。新一輪工作室的讀書活動在崔平川以《跟孔子學做老師》交流中開啟,8月8日晚上曹團團老師以個人獨特的風格演繹著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解,接下來,鄭偉、王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