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7篇

時間:2023-12-11 作者:Indulgence 讀后感

閱讀帶給我們豐富的思考和深刻的讀后感,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凝聚出濃濃的情感讀后感,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7篇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1

蓋上手中的《駱駝祥子》,內(nèi)心微微泛起一陣酸意,是同情?是嘲諷?還是什么?是對生活的不解?不,都不是,是一種別樣的人生滋味!

?駱駝祥子》真實的描述了一個人力車夫的悲慘命運,書的主人公祥子,一個實實在在的老實人,只追求一個小小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完后半生。于是他省吃儉用,憑著勤勞與堅強,如愿以償?shù)墨@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不過命運之神卻老與他開玩笑,辛辛苦苦掙來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這樣反復(fù)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面對生活,他徹底墮落為了這個城市的垃圾。

這個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粋€曾經(jīng)多么樸實善良,多么上進的人,就這樣墮落為垃圾,原因是什么?很簡單,因為社會的黑暗、腐敗,因為生活的壓迫。祥子的車為什么接連被搶,都是大兵、孫偵探那些社會的敗類,那些陳腐的禽獸造成的,也許這就是現(xiàn)實,殘酷、悲哀、無可奈何?!袄硐肱c現(xiàn)實總是充滿矛盾,它們往往不能調(diào)和,然而它們又同時存在,社會是現(xiàn)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而改變,也不會完美?!本拖裣樽?,他努力,他奮斗,他只是為了一個簡簡單單的理想,生活卻給了他悲劇悲慘的命運。并不是生活的錯,更不是祥子的錯,只是他的信心不夠堅定,經(jīng)不住人生的考驗,經(jīng)不住心酸人生!

這又讓我回到了現(xiàn)實中,人的一生有誰能夠平平穩(wěn)穩(wěn),一帆風(fēng)順?而這樣的人生卻平平淡淡,不值得留戀。相反,一個人遭受了挫折和打擊,恰恰是一種歷練,讓自己可以更好的面對生活,品味人生,同時也能讓我們知道酸甜苦辣的背后終究有成功。

對于駱駝祥子,我感到遺憾、嘆惋與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上進,然而他最終還是失敗了,沒能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社會,也許是因為社會的黑暗,也許是個人因素?!碍h(huán)境對個人的改變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當時治安好一點,祥子就有可能實現(xiàn)理想,不至于成為行尸走肉?!杯h(huán)境也關(guān)系到了人生啊!

除了環(huán)境問題,也有自身的原因。有時,我們受到一點小小的打擊,就會不停的埋怨上天為什么會待自己不公平,有這等怨天尤人的閑工夫,倒不如想想怎樣去克服,去挑戰(zhàn),你們說是不是?。肯樽右恢毕胭I車,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車,于是受迫與虎妞結(jié)婚,買了車,結(jié)果虎妞死了,唯一的支柱沒了,失去了夢想,祥子能不傷心?但是他不應(yīng)該就這樣墮落著,作品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jié)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現(xiàn)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趨到野獸中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彪m不是他自己的過錯,但他永遠的墮落了,永遠的迷失了自我,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耍刺兒,小混混。我想問:原來的祥子呢?人生的辣只是短暫的,克服了就好。這是我的理論,只是覺得可惜了祥子。

人生中的'困難,不怕,只要認真,這些道理我們早已明白,可為什么就做不到呢?缺乏意志!至少,我們可以學(xué)習(xí)之前的祥子,做一個堅強,懂得品閱人生,欣賞人生的人!

在《駱駝祥子》中,除了祥子,再來講講虎妞吧。依我看來,虎妞是典型的雙重性格,而這種雙重的意義,更說明了她的一生也不會一帆風(fēng)順,她的悲慘命運,揭示了當時千千萬萬家庭背后的無望的憧憬。

她是一個潑辣又有心計的婦女,一副男兒性格,將車廠打理得井井有條,頗有心計的安排了一場騙局,卻被父親————劉四爺拆穿,但她還騙了祥子與自己結(jié)婚,卻沒料到會被父親甩掉,最終由于她的好吃懶做難產(chǎn)而死。她的一切結(jié)局都是她自己造成的,算來算去卻把自己算盡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一樣搭了一條命還是得不到個好名聲,人死了,也沒人同情?!边@又讓我明白了,做人還是老老實實的好,對虎妞的認識不像對祥子,一個是要平平淡淡的過日子,不惹是生非,另一個是對待人生困難時,要堅強。總之,都是希望大家正確認識社會,欣賞人生,品閱人生!

讀了《駱駝祥子》,我明白了人生的滋味多種多樣,一個人的成功,在于如何去品閱這種人生滋味,如果學(xué)祥子,先奮斗后墮落,只有失??;如果學(xué)虎妞,沒事找事,節(jié)外生枝,也逃脫不了悲慘。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這種人生的滋味,應(yīng)該是十分美好的!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2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是一部聞名世的界名著,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tǒng)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丑惡現(xiàn)象。它把慘淡荒蕪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里,卻有一個始終與丑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恒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文學(xué)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fēng)景。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于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里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zé)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shù)亻]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后,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本文以一串問句開頭,造成懸念,并引出作品主要內(nèi)容,以便讀者有所了解。接著,適時提出文章感點:“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痹诖嘶A(chǔ)上,作者又聯(lián)想到社會人世的博愛,并簡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愛的故事”,使作品主題升華。結(jié)尾也意味深長。

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良知。當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鄙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消弭了他重新做人,改過向善的信心。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囑咐道:“答應(yīng)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蔽医K于相信,人是可以改變?nèi)说?,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欣喜。然而欣喜之余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之中。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zhuǎn)變。面對著窮困潦倒,世態(tài)炎涼,將會產(chǎn)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的人。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掩蓋不住他丑陋的本性。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借職權(quán)****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者……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后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zhí),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愿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正如書名一樣,《悲慘世界》是一部處處展露著絕望和鮮血的作品。善良的人被欺辱,邪惡勢力卻在享用著墮落而富足的生活。雨果用他犀利的文筆,血一樣是事實,毫不留情的指出了"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正是這三個問題,造就了冉阿讓一生的痛苦、芳汀不可避免的悲劇和沙威這種所謂執(zhí)法者的出現(xiàn)。

博愛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jīng)是一個擁有無數(shù)財產(chǎn)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shù)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gòu)和窮人們。以至于他往往出門時口袋里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jīng)常把面包送給挨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于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guān)愛。為了實現(xiàn)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愿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后芳町還是沒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

最終他救出了珂賽特。并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去對那么多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呢?因為他已經(jīng)把這個世上所有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以“父親”的義務(wù)與責(zé)任感去照顧每一個“子女”。這種愛才是至高無上的,才是博愛!

高尚的靈魂

這個世上,凡是偉大的人都有一個高尚的靈魂。而冉阿讓,正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么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么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于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梢遣痪然蚴窃侏q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后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布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那已經(jīng)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又是毫無血緣關(guān)系的人!

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丑惡的社會現(xiàn)象相對應(yīng)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么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挺而走險,甚至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要知道這是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氣和力量啊!這一切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靈魂的高尚!

當然我也隱約地感到一層悲劇成分: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與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搏斗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現(xiàn)出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有一句話說的不錯:時代造就英雄。我們從小也學(xué)過董存瑞、雷峰之類的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僧斀裆鐣y道就不需要英雄了嗎?答案是:人類需要發(fā)展,需要下一個英雄!然而他在哪兒?他又能告訴我們什么呢?老師、家長總教導(dǎo)我們:我們是新世紀的人才和棟梁!而此話的言下之意則是:若干年后,世界的美好與和平就要靠我們?nèi)?chuàng)造、維護了。

可在我看來,我們這代人還是相當自私、利己、冷漠、麻木的!什么青少年入室殺死八旬老太;什么騎車撞傷他人而逃之夭夭;什么看見傷者見死不救……都已經(jīng)屢見不鮮了。而這些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和整個社會都應(yīng)該反省的!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社會將變得更美好,世界將變得更和平!”但愿我們這一代人,能夠不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3

?我們仨》讀完有些日子了,很有些感觸,卻遲遲沒有動筆,我想等自己靜下來,走出世俗的瑣碎與煩惱,在一個澄澈清明的境界里,來解讀我所看到的《我們仨》??墒牵揖谷徊荒軌?。或者說,年近不惑的我,其實還“惑”著,而且,“惑”得還不輕,“惑”到找不見了支撐。如果說,還有那么一點支撐的話,那么,就是白發(fā)高堂,就是膝下稚子了。

可是楊絳她有什么?她什么也沒有了。他們仨,一路走來,失散了,丟了一個,又丟了一個,只剩下了她自己,住在曾經(jīng)被他們稱作“家”的三里河寓所,用自己的筆,懷想他們仨曾經(jīng)擁有的歲月。

我總是忍不住要想,每一個清晨,從殘破的夢里醒來,窗外,晨曦尚薄,屋里,黑暗像推不開的帳幔,一個人,靜靜地躺著,她,一個耄耋老人,是不是用獨自囈語的方式,在呼喚著熟睡的親人?永無止息的訴說,訴說給無邊的寂寞。每一個夜晚,那種真正的、靜得如同死亡的夜晚,放下筆,摘下老花鏡,一個人,走到水池邊洗臉,看到面前的鏡里,有著她清瘦的容顏,她會不會伸出枯瘦的手,捋一捋日漸稀疏的花白的頭發(fā),說,頭發(fā)又長了,鐘書,替我剪剪?一回頭,啞然失笑,笑出眼窩里一汪抹不去的淚。永無止息的思念,思念著走遠了的親人。

也許我是錯的,楊絳她不寂寞。思念是一定的,但她不會是一個把痛苦當做日常功課的人,最起碼,她不是石評梅,沒有“把剩下的淚水,都灑在你的墳頭”,直到“再也不能來看你的時候”。她從石評梅黃廬隱的時代走來,一路上有她的鐘書相伴,沒有生活的困頓,沒有情感被遺棄被背負的傷痛,她的心里,滿滿當當?shù)?,裝著他們一起走過的歲月,每一個日子,都可以讓她長久地咀嚼,品咂,回味,咬爛了,嚼碎了,吐出來,是《我們仨》,是《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我們的錢媛》,這樣,在她終于回到親人身邊以后,我們還可以繼續(xù)咀嚼她,咀嚼他們曾經(jīng)擁有的歲月。

想起了上周六在沙龍上,大家關(guān)于死亡的一系列見解。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瞬間起,就注定了死亡的必然,也就是說,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漫長的準備死亡的過程。這話是喬忠延老師說的。他還說,一個人,走出了別人的記憶,那么,對于這個淡忘了他的人來說,他已經(jīng)死了。不管是誰,走到了生命中新的階段,就等于親手埋葬了自己的過去,那個舊他,死了。死亡時最尋常的,尋常的好像是日出月落,花謝草榮,石出水落,秋去冬來。

那么,楊絳之所以是楊絳,之所以在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還能以頑強的聲音證明自己和親人的存在或者存在過,不僅僅是勇者,更是超脫,是悟透了生死禪機之后的平靜。惟其如此,她才可以在書的最后這樣寫到: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我一人?!?/p>

這一聲長嘆,是謝幕嗎?不,是思索。因為,她接著寫到: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p>

一個珍藏著丈夫隨手寫的紙條的妻子,一個珍藏著女兒的信手涂鴉的畫片的母親,這樣說。家,曾經(jīng)是她傾注了全部情感的地方,現(xiàn)在,她找不到了。我卻絲毫也不為她悲戚。在這樣一個清晨,在愛人濃稠的酣夢里,在兒子朦朧的呼喚里,我品味著一個女人的傷痛與豁達,白天困擾著我的一些煩惱,一下子都消失了。

一扇窗戶被推開了。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4

《鄉(xiāng)土中國》一書是社會學(xué)巨擘費孝通老先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期根據(jù)他在西南聯(lián)大和云南大學(xué)期間所講“鄉(xiāng)村社會學(xué)”課程內(nèi)容講稿整理編寫而來。這本書雖然歷經(jīng)七十余年,但棲它的研究卻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質(zhì)的重要思路,書里自對我國的很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了深層次剖析。

我對該著作的認識是逐步加深的,我認為這部社會學(xué)巨著不應(yīng)在當今社會受到冷落。反復(fù)讀了《鄉(xiāng)土中國》后我有三點感想:

一是中國人的安土重遷。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屬于農(nóng)業(yè)文明,中國是以農(nóng)業(yè)為根基的文明古國。整個中原文化都建立在對土地深厚的依賴之上,所以我們和許有外國、游牧民族、水上民族不同。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我們不隨意更換自己的住房。如果遇到拆遷這樣的事情,我們門會較抗拒,中國人對房子有自己的情結(jié),這也是我們房價居高不下的一個社會除原因。

二是“熟人社會”,由于鄉(xiāng)土社會傳統(tǒng),從而著成了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社會。

鄉(xiāng)土社會發(fā)源子村落。在一個村子里,周圍的人都是熟悉的,沒有陌生人的,大家都依靠著同一塊土地生活,彼地相互信任、依賴。也由比形成了一個由私關(guān)系引由面出的“差序格局”的人際關(guān)系。

就像一塊石頭投入水中激蕩出漣漪一樣越靠水波中心的地方關(guān)系越緊密;越遠的地行關(guān)系就越疏遠,因此而形成的熟人社會。關(guān)系近的風(fēng)事好商量,工作開綠燈;不屬于自已人的,便什么事都很難有真正意義展開和作為。

三是婚煙關(guān)系。中國的家好做似事業(yè)組織,弱的大以做事業(yè)大小決定。它的主軸是在父子之間。婆媳之間:夫妻關(guān)系只是配抽。而這恰恰與西方夫妻關(guān)系是主軸,夫妻感情主要凝聚力不同。因此在中國社會。夫妻間的感情淡泊是常見的現(xiàn)象。因為鄉(xiāng)土社會要求的是穩(wěn)定,男女之間激烈的情感容易破壞這種穩(wěn)定,所以中國人不喜歡離婚。因為大多數(shù)人對婚煙的就是一種穩(wěn)定的合作關(guān)系,即使沒有愛情也不影響彼此方間的合作。

以上是我對《鄉(xiāng)上中國》主要的感受,。

?鄉(xiāng)土中國》這本書除了增切我們看問題的深度,也讓我們更清醒的認識在這片古老的東方土地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使我在正視它的同時,也能夠積極地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解問題,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5

駱駝祥子來自農(nóng)村,他很強壯、健康、老實、堅忍。一開始來到城里,祥子選擇了城市底層老百姓很普通的行業(yè)------拉洋車。而且在拉車方面他有一個奮斗目標。那就是拉上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不用再去租別人的車。祥子認為“這是必能達到的一個志愿與目地,絕對不是夢”。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祥子剛來城市時,是多么有信心,有勇氣和信念,內(nèi)心是多么的純潔。他天生來不愿多說話,所以也不愿學(xué)著城里人憑嘴惡舌?!安辉浮倍指涌梢钥闯鱿樽邮嵌嗝吹睦蠈嵑蛯Τ抢锶说囊恍┎涣剂?xí)慣的抵制和不屑。不同世俗同流的美好品質(zhì)?!爸劣谥v講價爭坐,他的嘴慢氣盛,弄不過那些老油條們。知道這個短處,他干脆不大往車口上去;哪里沒車,他放在那里?!睆暮竺鎯删湓捴锌梢钥闯鱿樽拥睦蠈?,同時老實中還帶著一點小聰明?!霸谄o的地點,他可以從容的講價,而且有些時候不肯講價,只是說聲“坐上吧,瞧著給?!边@句話語雖然很平淡普通,卻將一個剛從農(nóng)村出來的二十多歲的小伙子開始做生意的情況真實貼切的反映出來了。

“他想好了,去拉包車。遇上交際多,飯局多的主兒,平均一月有十來個飯局,他就可以白落兩三塊的車飯錢。加上他每月再省個塊八角的,也許是三塊五塊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塊的?!睆倪@段話中,可以看出,祥子雖然年紀不大,剛出來拉車,但卻很會算賬,知道為自己奮斗的目標打算盤。同時,也可以看出他為目標奮斗的決心?!罢娜?,他湊足了一百塊!”從“整整”兩個字可以體會到祥子在存錢買車的三年中為買車吃了不少苦,遇到過不少的困難。從而更能體現(xiàn)出祥子為買車的堅忍不拔的精神。“祥子的手哆嗦得厲害,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薄岸哙隆薄按稹薄袄比齻€動詞生動的體現(xiàn)出了祥子實現(xiàn)自己夢想時的激動之情。

可是好景不長。就在他拉一個人去清華的路上,出了城門,便讓一群士兵連人帶車全抓去了。和那些士兵在山間繞來繞去,祥子準備逃跑了。在逃跑時,他沒有找到自己的車,十分傷心。但很不甘心,他便在逃跑時帶走了三匹駱駝,便在來到一個村長后就立馬將三匹駱駝買了十幾塊錢。雖然他辛辛苦苦的賺來的車失去了,但他沒有灰心,他依然倔犟的重頭開始?!皩ㄥX是這樣一把死拿,對掙錢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沒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車早,回來的晚,他非拉過一定的`錢數(shù)不收車,不管時間,不管兩腿;有時他硬連下去,拉一天一夜?!睆倪@段話中可以看出,祥子在失去車后更加的努力了,不顧一切的去拉車,去掙錢,只為再買上車。同時也可以看出祥子的打不到的堅持不懈的精神。

“從前,他不肯搶別人的買賣,特別是對于那些老弱殘兵;以他的身體,以他的車,去和他們爭座,還能有他們的份?現(xiàn)在,他不大管這個了,他只看見錢,多一個是一個,不管買賣的苦甜,不管和誰搶生意;他只管拉上買賣,不管別的,像一只餓瘋的野獸?!睆倪@段話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祥子變了,雖然,他比以前更加努力去掙錢了,但他失去了剛來到城里心中懷揣的善良與愛心。祥子就這樣奮斗了一段時間,祥子又拉上包月了,而且遇到了一個很好的人家。但有過了不久,曹先生家又遇到了一個麻煩。祥子一開始準備幫曹先生,但在一名偵探的,威脅下出賣了曹先生,還讓那偵探他的眼騙走了十幾塊錢。后來,祥子離開了曹家,和拉車的老程住在一起。

“睡不著,他真想偷偷起來,到曹宅再看看。反正事情是吹了,院中沒人,何不去拿幾件東西呢。自己那么不容易省下幾個錢,被人搶去,為曹宅的是被人搶去,為什么不可以去偷些東西呢。為曹宅的事丟了錢,再由曹宅賠上,不是這邊合適嗎。這么一想,他的眼亮,登時忘了冷?!睆倪@些話中,更可以看出祥子變了。以前的祥子心地善良,為人正直、老實。如今,丟了幾十塊錢,便產(chǎn)生了去偷的念頭,可見祥子已經(jīng)超越了老實的底線。雖然在最后祥子沒有去偷,但祥子還是變了。

接著,祥子又回到了人和車廠?!跋樽記]言語,也沒生氣。他好像死心了,什么也不想,給他混一天是一天。”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祥子在經(jīng)歷兩大挫折后,已失去了奮斗的目標,整個人失去了生氣,也喪失了生存的信心。又過了不為了久,虎妞為了祥子和劉四爺鬧翻了,虎妞和祥子離開了人和車廠。就這樣,祥子以和虎妞畸形的婚姻為代價,又拉上了屬于自己的車。但好景不長,虎妞死于難產(chǎn),為了給虎妞辦喪事,祥子,又將車賣了。從此祥子人車。兩空。經(jīng)此挫折,祥子又為曹家拉起了包月。但不久,他喜愛的小福子走后,他真的完全失去了信心,喪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氣。煙酒成了他的朋友。“沒有錢,他央求賞點衣服,衣服一到手馬上成了錢,錢馬上成了煙酒。他低著頭思索,想壞主意,想好一個主意就能進比拉一天車還多的錢。”從這些話可以看出祥子已完全變成了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他厭惡拉車,厭惡勞動,厭惡了自己的目標。他開始游戲人生,祥子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6

我們先談《史記》。讀它,我有一個感覺,就是我是在和活人談話。司馬遷,好人。好人經(jīng)常倒霉,我對他很同情,也很佩服,覺得他這一輩子沒有白活。

?史記》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部史書,而且是史部第一,就像希羅多德之于希臘,我們也是把司馬遷當“史學(xué)之父”。但此書之意義,我理解,卻并不在于它是開了紀傳體的頭。相反,它的意義在哪兒?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為斷限,干巴巴羅列帝王將相,孳孳于一姓興亡的狹義史書,像晚于它又模仿它的其他二十多部現(xiàn)在稱為“正史”的書。我欣賞它,是因為它視野開闊,胸襟博大,早于它的事,它做了總結(jié);晚于它的事,它開了頭。它是一部上起軒轅,下迄孝武,“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的“大歷史”。當時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當代史”,它都講到了。特別是他敘事生動,筆端熔鑄感情,讓人讀著不枯燥,而且越想越有意思。

司馬遷作《史記》,利用材料很多。它們不僅有“石室金匱”(漢代的國家圖書館兼檔案館)收藏的圖書檔案,也有他調(diào)查采訪的故老傳聞,包含社會調(diào)查和口頭史學(xué)的成分。學(xué)者對《史記》引書做詳細查證,僅就明確可考者而言,已相當可觀。我們現(xiàn)在還能看得到的早期古書,它幾乎都看過。我們現(xiàn)在看不到的古書,即大家講的佚書,更是多了去。這些早期史料,按后世分類,主要屬于經(jīng)、子二部,以及史部中的“古史”。經(jīng)書,其中有不少是來自官書舊檔,年代最古老。它們經(jīng)戰(zhàn)國思想過濾,同諸子傳記一起,積淀為漢代的“六藝之書”和“六家之學(xué)”。司馬遷“厥協(xié)六經(jīng)異傳,整齊百家雜語”,是我們從漢代思想進窺先秦歷史的重要門徑。不僅如此,它還涉及詩賦、兵書、數(shù)術(shù)、方技,包含后世集部和子部中屬于專門之學(xué)的許多重要內(nèi)容,同時又是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總匯。它于四部僅居其一,但對研究其他三部實有承上啟下(承經(jīng)、子,啟史、集)的關(guān)鍵作用。借用一句老話,就是“舉一隅而三隅反”。據(jù)我所知,有些老先生,不是科舉時代的老先生,而是風(fēng)氣轉(zhuǎn)移后的老先生,他們就是拿《史記》當閱讀古書的門徑,甚至讓自己的孩子從這里入手。比如大家都知道,王國維和楊樹達,他們的古書底子就是《史》、《漢》。所以,我一直認為,這是讀古書的一把鑰匙,特別是對研究早期的學(xué)者,更是如此。

讀《史記》,除史料依據(jù),編纂體例也很重要。這本書的體例,按一般講法,是叫“紀傳體”,而有別于“編年體”(如魯《春秋》、《左傳》、《紀年》及后世的《通鑑》)和“紀事本末體”(如《國語》、《國策》和后人編的各種紀事本末)。但更準確地說,它卻是以“世系為經(jīng)”,“編年”、“紀事”為緯,帶有綜合性,并不簡單是由傳記而構(gòu)成,在形式上,是模仿早期貴族的譜牒。司馬遷作史,中心是“人”,框架是“族譜”。它是照《世本》和漢代保存的大量譜牒,按世系分衍,來講“空間”(國別、地域、郡望)和“時間”(朝代史、國別史和家族史),以及“空間”、“時間”下的“人物”和“事件”。它的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紀”是講“本”,即族譜的“根”或“主干”;“世家”是講“世”,即族譜的“分枝”;“列傳”是講“世”底下的人物,即族譜的“葉”。這是全書的主體。它的本紀、世家都是分國敘事、編年敘事,用以統(tǒng)攝后面的列傳。本紀、世家之外,還有“十表”互見,作全書的時空框架。其“紀傳五體”,其中只有“八書”是講典章制度,時空觀念較差,屬于結(jié)構(gòu)性描述。原始人類有“尋根癖”,古代貴族有“血統(tǒng)論”,春秋戰(zhàn)國“禮壞樂崩”,但“擺譜”的風(fēng)氣更盛(“世”在當時是貴族子弟的必修課),很多銅器銘文,都是一上來就“自報家門”,說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孫”。司馬遷雖生于布衣可取卿相的漢代,但他是作“大歷史”。他要打通古今,保持聯(lián)貫,還是以這樣的體裁最方便。這是我們應(yīng)該理解他的地方。

司馬遷作《史記》,其特點不僅是宏通博大,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以“互文相足之法”,節(jié)省筆墨,存真闕疑,盡量保存史料的“鮮活”。比如初讀《史記》的人,誰都不難發(fā)現(xiàn),它的記述往往自相矛盾,不但篇與篇之間會有這種問題,就是一篇之內(nèi)也能擺好幾種說法,讓人覺得莫衷一是。但熟悉《史記》體例的人,他們都知道,這是作者“兼存異說”,故意如此。它講秦就以秦的史料為主,講楚就以楚的史料為主,盡量讓“角色”按“本色”講話。這非但不是《史記》的粗疏,反而是它的謹慎。如果吹毛求疵,給《史記》挑錯,當然會有大豐收,但找錯誤的前提,首先也是理解。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為人”,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短饭孕颉樊斎缓苤匾?,因為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了解他的學(xué)術(shù)背景和創(chuàng)作過程,知道他有家學(xué)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老道,所以文筆也老道。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封《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說《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xué)術(shù)史”,那么《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為什么呢?因為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里面浸透著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其輾轉(zhuǎn)于生死之際的羞辱、恐懼和悲憤,五內(nèi)俱焚、汗發(fā)沾背的心理創(chuàng)傷,非身臨其境者,絕難體會。小時候讀《古文觀止》,我總以為這是最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一篇。

司馬遷為“墻倒眾人推”的李將軍(李陵)打抱不平,慘遭宮刑,在我看來,正是屬于魯迅所說敢于“撫哭叛徒”的“脊梁”。他和李將軍,一個是文官,一個是武將,趣舍異路,素?zé)o杯酒交歡,竟能舍飯碗、性命不顧,仗義執(zhí)言,已是諸、劌之勇不能當。而更難的是,他還能在這場“飛來橫禍”之后,從命運的泥潭中撐拄自拔,發(fā)憤著書,成就其名山事業(yè)。讀《報任安書》,我有一點感想:歷史并不僅僅是一種由死人積累的知識,也是一種由活人塑造的體驗。這種人生體驗和超越生命的渴望,乃是貫穿于文學(xué)、藝術(shù)、宗教、哲學(xué)和歷史的共同精神。史家在此類“超越”中尤為重要。它之所以能把自身之外“盈虛有數(shù)”的眾多生命匯為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首先就在于,它是把自己的生命也投射其中。我想,司馬遷之為司馬遷,《史記》之為《史記》,人有俠氣,書有俠氣,實與這種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一帆風(fēng)順,缺乏人生體驗,要當歷史學(xué)家,可以;但要當大歷史學(xué)家,難(我以為,“大歷史”的意義就在通古今,齊生死)。

以個人榮辱看歷史,固然易生偏見,但司馬遷講歷史,卻能保持清醒客觀,即使是寫當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膚之痛,也能控制情緒,頂多在贊語中發(fā)點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歷史,寫史和評史,絕不亂摻乎。

對司馬遷的贊語和文學(xué)性描寫,我很欣賞。因為恰好是在這樣的話語之中,我們才能窺見其個性,進而理解他的傳神之筆。例如,在他筆下,即使是“成者為王”的漢高祖也大有流氓氣,即使是“敗者為賊”的項羽也不失英雄相。就連當時的可怕分子,他也會說“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就連李斯這樣的“大壞蛋”,他也會描寫其臨死之際,父子相哭,遙想當年,牽黃犬,逐狡兔的天倫之樂。很多“大人物”寫得就像“小人物”一樣。

同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有關(guān),《李將軍傳》也值得一讀(有趣的是,它是放在《匈奴傳》和《衛(wèi)將軍傳》的前邊)。他講李陵之禍,著墨不多,對比《漢書》,好像一筆帶過。這種省略是出于“不敢言”還是“不忍言”,我們很難猜測。但他在贊語中說: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司馬遷說的“李將軍”是李廣而不是李陵,然陵為廣孫,有其家風(fēng),就連命運的悲慘都一模一樣。讀者若拿這段話去對比一下蘇建評衛(wèi)青的話,所謂“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衛(wèi)將軍傳》贊引),他的“無言”不是更勝于“有言”嗎?

漢代以后,“衛(wèi)將軍”只見稱于記錄漢代武功的史乘,而無聞于民間。相反,李將軍卻借詩文的傳誦而大出其名。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舉辦全國考古新發(fā)現(xiàn)精品展,其中有塊敦煌市博物館送展的西晉壁畫磚(圖一),上面有個騎馬的人物,正在回頭射箭,上有榜題為證,不是別人,正是李廣其人。

看見“李將軍”,我就想到了司馬遷,想到了史學(xué)中的文學(xué)力量。

菊與刀的讀后感3000字篇7

經(jīng)典之所以經(jīng)典,因為它是不同時代的智慧結(jié)晶,凝結(jié)了社會意識,能反映社會的現(xiàn)實,引發(fā)人們無限的思考和回憶。閱讀紅色經(jīng)典,汲取紅色營養(yǎng)與智慧,讓我們前行之路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更加成功。

毛澤東的《實踐論》寫于1937年,由于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思想導(dǎo)致1931—1934年中國革命遭受巨大損失。毛澤東的《實踐論》借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觀點揭露了教條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的弊端,科學(xué)地解決了中國人困擾了許久的知行關(guān)系問題,為處于動蕩中的中國革命指明前進道路。它的誕生,為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澄清黨內(nèi)錯誤思想,提高全黨思想理論水平以及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實踐論》首先說明了認識對生產(chǎn)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guān)系,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里,人的社會實踐其內(nèi)容正是生產(chǎn)活動、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xué)和藝術(shù)的活動等等。因此認識對社會實踐同樣有著依賴關(guān)系。又通過闡述認識的發(fā)展過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認識究竟怎樣從實踐產(chǎn)生,而又服務(wù)于實踐。于是我們得出,在單個對于某一客觀過程在某一發(fā)展階段內(nèi)的認識中,通過實踐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能動地指導(dǎo)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我們又可以得出辯證唯物主義的知行統(tǒng)一觀:實踐到認識到再實踐到再認識,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不斷發(fā)展,并且每個新的循環(huán)都代表著更高的內(nèi)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毛澤東說:“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xué)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tài)度。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xiàn)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只有吃了,你才知道梨子的滋味。而不是一味地空想它能不能吃,味道怎么樣。事實證明,空想對社會變革并沒有實質(zhì)上的推動作用。實踐出真知,唯有不斷實踐才能找到適合中國革命的前進道路。

正如《實踐論》所述的,認識與實踐是相互統(tǒng)一的,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造世界,就必須認識世界。這需要我們質(zhì)規(guī)定。我們在生活、學(xué)習(xí)實踐中要學(xué)以致用,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言之有物,不說空話;付諸行動,不做空想。在實踐中堅持和發(fā)展真理,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路線。我們認識世界就是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提高自己觀察處理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能力,尤其是實踐能力,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勿犯教條主義、經(jīng)驗主義。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能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