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經(jīng)濟飛速向前發(fā)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到讀后感的次數(shù)也變得更多了,你有寫讀后感的經(jīng)歷嗎?相信讀過巴金的《家》的你一定有很多感觸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guān)于巴金的《家》讀后感精選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家》讀后感1
這次寒假,由于時間不足,匆忙看完巴金的名著《家》,不敢說完全看懂摸清。只能稍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這是一個成都地區(qū)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長江上游某大城市有個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館。高老太爺封建專制,頑固不化,代表傳統(tǒng)封建的勢力。覺新是長子長孫,早熟而性格軟弱,受過新思想的熏陶卻不敢頂撞長輩,他年輕時與梅表妹相愛,但卻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玨。婚后他過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愛自己美麗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別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婦,回到成都,兩人的見面帶給他無窮的痛苦。
不久,梅在憂郁中病逝。覺新的弟弟覺民、覺慧積極參加愛國運動,遭到爺爺?shù)挠?xùn)斥,并被軟禁家中。覺民與表妹琴相愛,但爺爺卻為他定下親事,覺民為此離家躲避,覺新夾在弟弟與爺爺中間受氣。覺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個,他愛上聰明伶俐的婢女鳴鳳,但馮樂山卻指名要娶鳴鳳為妾,鳴鳳堅決不從,投湖自盡…至此,覺新有所覺醒,而覺慧則毅然脫離家庭,投身革命。
巴金以成熟的文筆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罪惡,揭露了在溫情關(guān)系掩蓋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揭露了所謂“詩禮傳家”的封建大家庭的無恥。另外,他還描寫了新思想下,新一代青年逐漸覺醒和反抗。封建勢力雖然強大,但那畢竟已成為過去,和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悖,始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和遺棄,即使覺民、覺慧不站起來反抗,還會有千千萬萬的人站起來。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響,一方面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宣傳革命思想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在家庭內(nèi)部和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展開勇猛的戰(zhàn)斗。一個如此龐大的的家庭衰落,雖然有點可惜,但封建專制始終是不可取的。
在這些充滿政治色彩的思想下,也不乏細節(jié)的描寫。用了很多不同的修辭,景物仿佛就是為了主角的思想而生。比如小說一開頭寫風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館以及結(jié)尾寫覺慧如鳥脫籠似的離家。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洋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正如巴金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在歷史的洪流中,這本書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為它是我們新文化運動的見證。
《家》讀后感2
讀完家這部巴金的名作,合上書,內(nèi)心卻無法平靜。巴金用那樸實無華卻熱情有力的筆觸描述出了一個被封建社會壓迫下任煥發(fā)光彩的革命青年的覺醒與斗爭。
讀完整部小說能夠看出,作者對覺新這個人物所花的筆墨最多,而且能夠說是整個作品布局的主干。這是一個為舊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雖然有著是非和愛憎的界限,也理解奪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奪去了他所最愛的梅和瑞玨的是“全個禮教,全個傳統(tǒng),全個迷信”,但他無力掙扎,只能悲哀地痛哭,忍愛著精神上的痛苦。他是舊禮教制度下的犧牲者,但同時又不自覺地扮演了一個維護者的主角。
他用充滿熱情的語言勾勒出了覺新這個人物的飽滿形象,這個有些矛盾的主角再聽他的筆下活了過來,充滿了革命青年的生命力。而覺新,也是此書眾多成功塑造的任務(wù)中給人留下最大印象的主角。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的矛盾,他的激情,他的過去與此刻,都變得清晰起來。
覺新從小受到的教育,家族的種種,社會在不知不覺中對他的影響,造成了他在應(yīng)對事情時過多地選取了逃避、忍耐、順從。同這社會腐蝕下的大多人一樣,選取去逆來順受,去理解而不是反抗。
他的命運是殘酷的,從最初“他的腦子里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在那個時期中他是為一般同學所最羨慕的人?!比绻麤]有大的變故,覺民將一步步朝著自我的理想邁進,走上人生的坦途。到之后的因為長輩間在麻將桌上的矛盾,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jié)婚。出國的夢想也隨著破滅,最后走上這條路一去不返。但這也顯現(xiàn)除了他的懦弱與不安,不敢去反抗這樣的命運。
背負上整個家族的負擔,去應(yīng)付各種的勾心斗角,漸漸變得不再稚嫩,不再激情,他已經(jīng)不是當初那個天真的懷抱著夢想的青年學生了。
他采取“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其實這并非他的初衷,而是他在復(fù)雜的家族斗爭中所作出的無奈之舉。而覺新的杯具正是在這種種無奈中展開。
覺新的杯具不只是自我的錯,更多的還是---這樣的社會下的腐敗的高家?guī)Ыo他的。
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墮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它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tǒng)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xiàn)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取墨守。
這是新舊社會交替不可避免的杯具,也是覺新對封建社會懦弱的表現(xiàn)的最終結(jié)果
覺新不是一個單純的個人,而是這樣腐朽的社會下眾多杯具人物的剪影。
他的矛盾,他的不幸,都必將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個人物片段。
由自我的懦弱而帶來的一切不幸,由時代帶來的一切杯具,并不只是那時會有,此刻,以后,也必將存在。
打破命運桎梏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改變自我,相信自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家》讀后感3
《家》是巴金創(chuàng)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中國的一個封建的大家庭,寫了這個大家庭的沒落與分化,寫了垂死的宗法制度還在吃人,同時也歌頌了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抗爭與家庭的決裂,描寫了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蕩,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國文壇中的巨匠地位。
讀完《家》的那一刻,我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著不可避免的明爭暗斗,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于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群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著血和淚,帶著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斗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并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讀完《家》,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大哥覺新,覺新是巴金先生筆下的《家》中十分重要的人物,也是一個個性極其鮮明的人物。巴金先生也曾說:“我應(yīng)當在覺新身上花費更多的筆墨?!笨梢?,覺新這一人物在作者心中的分量以及其舉足輕重的地位。覺新的悲劇不只是他一個人造成的,也是由整個家族和社會造成的。
首先,覺新的自身原因。他在面對事情時過多地選擇了逃避、忍耐、順從。即使是犧牲自己和所愛的人,也要去遵從舊傳統(tǒng)。為此,他出國留學的夢想破滅了,他心愛的梅嫁給了別人,最終他深愛的妻子也因此慘死郊外,臨死前兩人都沒能見上最后一面。覺新曾感嘆:“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只有犧牲的資格?!笨墒牵呛翢o原則的茍且順從,犧牲的不只是他自己的幸福,更有別人的幸福甚至性命。這完全是懦弱的表現(xiàn),懦弱到毫無疑義的聽從著家人的擺布。覺新的悲劇,他自己的懦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家族原因。第一,覺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里的長房長孫,他從一出生便注定要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他是整個家族的未來,他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家庭就是他整個生活的中心,他的一切都要以家族為重。因此,他很難把視野投向整個社會,也就不會針對社會弊端做出抗爭。這一特殊地位注定了他不能像覺慧那樣激進,不能勇敢地做出反抗。第二,覺新的思想根源。這一點是由第一點衍生而來的。作為一個封建大家庭的長子長孫,他自然被寄予了厚望,接受良好的教育,當然這教育也是封建倫理的教育。儒家思想的孝悌觀念自然早已融入了他的血液里。這也在思想上給他戴上了沉重的枷鎖。在他的思想里他已不是簡單的為自己而活,他活著就是為了整個家族。它完全是封建禮教的奴隸。恪守著長房長孫的規(guī)矩。他完全成了一個傀儡,被人玩弄,任人擺布,沒有思想也沒有靈魂。
最后,社會原因。在封建社會日趨瓦解的時代,像高家這樣的封建大家族也注定走向腐朽和沒落。家族的逐漸腐化令覺新認識到他所嚴格遵守的舊傳統(tǒng)再也無力支撐起這個家,現(xiàn)實的巨大壓力使覺新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他始終認為封建秩序是不可動搖的,因而在紛亂的境況中他只有選擇墨守。
總之,《家》這部作品從思想內(nèi)容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后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斗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這個社會永遠都是在進步的,并不會因為有什么羈絆而停止,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得了時代的潮流。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