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讀完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有關(guān)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參考5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1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著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fā)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里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于富裕中產(chǎn)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xué)校開除之后,深夜離開學(xué)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游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丑惡,他想逃離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后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后,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后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后,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污濁的環(huán)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骯臟,也許正是因為他看不慣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世態(tài)人情,他才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么,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沖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xiàn)狀,只能抱著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xié)了。
由于作品的感染力極強,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鳴。青春期這是一個由孩童到成人的過渡期,著名的德國兒童心理學(xué)家夏洛特?彪勒曾把青春期稱之為“消極反抗期”。在這期間,少男少女們總有著叛逆的心理,追求新鮮,憤世氣俗,不思上進。和賽爾頓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受人束縛,但是除了這些我們還能做什么呢?打架,抽煙,喝酒,一些禁止學(xué)生的行為?多么可笑啊,它們也許能滿足你一時的好奇和新鮮感,但絕對不會對你的將來有任何一點的好處,只會讓你變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每個人都有著對理想的渴望,但是如果不靠奮斗和努力,能換來什么呢?只有空白,任何的夢只有經(jīng)過汗水的澆灌才會發(fā)芽結(jié)果?,F(xiàn)實是殘酷的,生活在這個社會里,不是我們改變環(huán)境就是環(huán)境改變我們,那么你們選擇的是前者還是后者呢?麥田里的守望者也許是那么的簡單純粹,但它也同樣需要付出,主人公有著美好的理想境界,卻是垮掉的一代,因為他并沒有資本去實現(xiàn)。
《麥田里的守望者》它道出了青少年的心聲,增加了青少年對生活的認識,給予了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它就像是海市蜃樓,看起來是那么的真實靠近,實際上卻是遙不可及……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2
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nèi)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還以使我感到興奮不已。完全是一位不良少年, ——霍爾頓
二戰(zhàn)后五十年代的美國,生產(chǎn)這個行業(yè)發(fā)張極為迅速,中產(chǎn)階梯的人也快速增加,但廣大的人民精神卻愈來愈貧乏。生活這種時代背景下的人,大體分為了三種人,有一些人整天過著混亂的日子,一點也不為日子擔憂,另一些人看不慣世道,想反抗卻缺乏這一些偉大的光輝領(lǐng)袖,還有一些人以消極的方式反抗者這個不公的現(xiàn)實……
剛開始翻開這本書,就認為寫得非常不好,對于我們這些年輕人,注重于情節(jié),吸引力,情節(jié)還勉強說得過去,可沒有吸引力,甚至連文字都很平凡,全是臟話,主人公霍爾頓開口閉口就是“混賬東西”“白癡”之類令人敏感的字詞。他完全是一位痞子,對于一個正常的現(xiàn)代青年,還真有點不適應(yīng),難道這本書是教我們向一位壞痞子看齊嗎?不甘心的我又重新看了一遍。
主人公霍爾頓是在大街上就隨處可見的16歲男孩,他不學(xué)好,每天都抽煙、喝酒、打架,他是那種邪惡、叛逆??删褪沁@樣的一個壞痞子,成了這本經(jīng)典的主人公。
他因考試不及格四次遭學(xué)校開除,他在和同學(xué)打架,被下了通告書:離開校園。他不敢回家,在一家旅館里過了一夜。第二天,霍爾頓因為女朋友莉麗的假情假意分了手,他頹廢地去了酒吧,喝的大醉,一不小心,把冰弄到頭上,他害怕因生病死去,害怕再也見不到妹妹菲比,決定冒險回家一趟。
晚上,霍爾頓叫醒菲比,告訴她自己的苦悶、理想,還說了幾句讓我們這些讀者都想不到的一段話,“有那么一群小孩在一大塊麥田里做游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是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位就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王璇也邊奔跑,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么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每天就干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的守望者。我知道這很瘋,但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這很瘋?!?霍爾頓這段發(fā)自肺腑的話,我想象著他說這句話是的神態(tài),目光是柔和,心里懷著一個單純的夢,懷著對理想世界的遐想,如果真有了這世界,人們都是善良的,沒有任何偽善,邪惡,多么平靜,祥和啊。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奔跑在這景色的波浪中,當中有幾個孩子會跑偏,會誤入歧途,霍爾頓則會捉住他們,悉心教導(dǎo)?;魻栴D永遠守護他們,生活在這金色的波浪中。
守望本來就是一種挺難得的情懷和努力,有包含著期待。 又一次看到了結(jié)尾,霍爾頓完全打翻了我對他的理解,這就好像一位少年,大家對他的種種做法都不滿意,可這位少年對于自己做的覺得沒有別人說的這么糟。他渴望有人讀懂自己。
在這本書的最后,霍爾頓不想回家,也不想回那垃圾學(xué)校,他準備去西部謀生,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這樣他可以無視對方的話語,可以少說很多很多的話,別人要是想和他說話,還要寫下來呢,寫下來的話,一定省去很多很多的廢話。但他在臨走之前,還是希望見到妹妹菲比一面,就托人把紙條給妹妹,妹妹如約而來,可還帶著行李箱。原來妹妹也想和哥哥一起尋找“麥田”,成為“守護者”?;魻栴D勸不了妹妹,只好放棄去西部,和妹妹一起回家。
故事的最后,霍爾頓生了一場大病,進了醫(yī)院。后來的事,也無從知曉了,留在書中的他,再也沒有長大,永遠都是渴望成為“守護者”的孩子。
在中國,新一代零零后也在面臨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問題,我們有將會何去何從?還是那一片麥田,只不過已經(jīng)跨越過了一片太平洋。這里,又有誰會在這里守望?還有多少內(nèi)心空洞,無助,脆弱的守望者?
后來上網(wǎng)搜了作者,作者在本書成名之后,在美國的一個鄉(xiāng)村買了一大片地,建了一棟房子,栽上樹,旁邊拉上鐵絲網(wǎng),從來不接受記者采訪,只有一位16歲的學(xué)生和他有過單獨的交談,是為了學(xué)校的寫作,所以《麥田里的守望者》有名,但作者一般人并不熟知。給人更加的神秘感,也對作者肅然起敬!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3
從讀高曉松的《如喪》到讀J·D·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應(yīng)該是可以理解的,高曉松深受這本書的影響,也是太合麥田的名字由來,因此在曉松的強烈推薦下,我也拜讀了,被這個霍爾頓·考爾菲爾德這個主人公折騰的五迷三道。
整部書都是在寫霍爾頓被西潘學(xué)校開除后離開學(xué)校而不想回家這幾天內(nèi)發(fā)生的各種無聊、買醉、無意義的生活,不過話說回來,誰沒有那段迷茫期呢?重要的是,霍爾頓去見了2個對他有深遠意義影響的人,改變了他的想法,把他從毀滅的深淵中拽了回來。
其一是他的中學(xué)語文老師,他給了他對了解自己心性的啟發(fā)。印象深刻的是他告訴霍爾頓的那句話,“一個不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轟轟烈烈地死去,而一個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個理由而謙恭地活下去”。這句話用在霍爾頓身上非常貼切。霍爾頓厭倦他的學(xué)校,厭倦他的老師,厭倦他的同學(xué),厭倦一切,覺得他們是那么的裝模作樣,覺得他們都是虛偽的,虛偽的聊天,虛偽的打招呼,因此他對學(xué)習(xí)提不起興趣,對他人提不起興趣,他就要這么逃離這個世界,去做他唯一想做的事情?!拔視驹谝坏榔茟已逻吷?,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干那種事,就當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得了”。
另一個是他喜歡的可愛的妹妹菲比。我想如果你讀了這本書,你一定也會喜歡這個古靈精怪的小丫頭。她非常可愛,可以和霍爾頓交流。這個小丫頭聽了霍爾頓對人生的厭倦以后,問了一個一針見血的問題“你什么都不喜歡,有一件你喜歡的事情嗎?”當霍爾頓決定離家出走,決定在出走之前來看看她的時候,她有了大膽之舉,這個舉動也救了霍爾頓,我感嘆這個小姑娘的不一般。
霍爾頓心性不壞,因此他得到了些許老師的偏愛。他唾棄這個世界,因為他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虛偽,但是還有這光明的一面,就如他見到的那兩個純潔的修女。我們在青春期的時候,都會遇到這種問題,覺得別人甚至自己的親人都虛偽的可憐,但是總有什么東西幫著我們成長,讓我認識更深,成長的更好更成熟。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4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帶有自傳性質(zhì)的一部小說。小說主人公霍爾頓因5門功課中的4門不及格而被學(xué)校開除,但他又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回家,于是在外漂泊流浪了兩個多星期,他原本打算到西部去,但因妹妹菲芘的跟隨而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麥田里的守望者,保護在麥田里玩耍的孩子不掉下懸崖去,但最終,他在大病了一場之后不得不再回到學(xué)校繼續(xù)上課。大病也就意味著霍爾頓的大徹大悟,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最終要與現(xiàn)實接軌,意味著我們的叛逆是錯誤的。
主人公身上充滿了叛逆色彩,他打架、逃課、吸煙、酗酒、等等,都是青春期孩子身上典型的叛逆特征,他厭惡學(xué)校,以及學(xué)校里的老師、同學(xué)等一切的人和事,他總是希望逃離現(xiàn)實生活而到自己理想的世界中去,卻又一次一次被現(xiàn)實打擊的失望彷徨,一次次的提醒著他,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是具有差距的。
的確是這樣,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存在著反差,你的理想,往往就是你在現(xiàn)實中無法得到卻又渴望得到的東西,現(xiàn)實越糟糕,理想就更美好。而理想只有通過我們的努力才能夠得到實現(xiàn)。小說中主人公的理想很美好也很樸素,但對于他來說,依然是很難實現(xiàn)的。他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沒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他不能也不可能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到西部去生活。小說的最后,也許正因為作者認識到理想的不切實際,才乖乖的回到了家,回到了學(xué)校。
現(xiàn)實中的我們也是如此,和主人公霍爾頓有著一樣的叛逆,總想著脫離社會規(guī)則而按照自己一個人的意愿去生活,然而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存有差距,人本來就是群體動物,成年人也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完全獨立的一個人存在,更何況是還沒有自立能力的我們呢?但也不要否認理想的存在,正因為有正確的理想鼓勵我們,引導(dǎo)我們,我們才能夠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
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承認現(xiàn)實是我們實現(xiàn)理想的基礎(chǔ),而美好的理想又是鞭策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只有正確的把握好理想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以現(xiàn)實為基礎(chǔ),以理想為目標,腳踏實地,我們才能不斷前進,實現(xiàn)自己遠大的理想。
麥田里的守望者讀后感5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寫的。記敘了故事中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在中學(xué)時期的一段故事。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以主人公霍爾頓自敘的語氣講述自己被學(xué)校開除后在紐約城游蕩將近兩晝夜的經(jīng)歷和心靈感受。它不僅生動細致地描繪了一個不安現(xiàn)狀的中產(chǎn)階級子弟的苦悶仿徨、孤獨憤世的精神世界,一個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
霍爾頓是個性洛復(fù)雜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對那些熱衷于談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對校長的虛偽勢利非常厭惡,看到墻上的下流字眼便憤憤擦去,遇到修女為受難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對妹妹菲芯真誠愛護,百般照顧。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終生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發(fā)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可是,憤世嫉俗思想引起的消極反抗,還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發(fā)泄、易沖動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讀書,不求上進,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煙、酗酒、打架、調(diào)情,甚至找X女玩。他覺得老師、父母要他讀書上進,無非是要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凱迪拉克”。他認為成人社會里沒有一個人可信,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連他敬佩的唯一的一位老師,后來也發(fā)現(xiàn)可能是個同性戀者,而且還用“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yè)卑賤地活著”那一套來教導(dǎo)他。他看不慣現(xiàn)實社會中的那種世態(tài)人情,他渴望的是樸實和真誠,但遇到的全是虛偽和欺騙,而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只好苦悶、彷徨、放縱,最后甚至想逃離這個現(xiàn)實世界,到窮鄉(xiāng)僻壤去裝成一個又聾又啞的人。
二次大戰(zhàn)后,美國在社會異化、政治高壓和保守文化三股力量的高壓下,形成了“沉寂的十年”,而首先起來反抗的是“垮掉的一代”,本書主人公霍爾頓實際上也是個“垮掉分子”,是最早出現(xiàn)的“反英雄”,只是他還沒有放縱和混亂到他們那樣的程度罷了。
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轟動。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xué)生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愿望。
家長們和文學(xué)界也對這本書展開廠爭論。有認為它能使青少年增加對生活的認識,對丑惡的現(xiàn)實提高警惕,促使他們?nèi)ミx擇一條自愛的道路;成年人通過這本書也可增進對青少年的理解??墒且灿腥苏J為這是一本壞書,主人公讀書不用功,還抽煙、酗酒,滿口粗活,因此應(yīng)該禁止。經(jīng)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xué)中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小說”之一?,F(xiàn)在大多數(shù)中學(xué)和高等學(xué)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尔溙锢锏氖赝摺分阅墚a(chǎn)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很重要的一點還由于作者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shù)風格。
全書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作者以細膩深刻的筆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復(fù)雜心理,不僅抓住了他的理想與現(xiàn)實沖突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緊緊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來表現(xiàn)主人公的善良純真和荒誕放縱。小說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識流”,兩者得到了巧妙的結(jié)合。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書也獨創(chuàng)一格。全書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敘,不避瑣碎,不諱隱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和俚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達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讀者更能激起共鳴和思索,激起聯(lián)想和反響。讀完了這篇小說,是我有了一些看法,我覺得,其實,霍爾頓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指責是完全正確的,比如說,“酒吧里那個彈鋼琴的人,彈琴時,喜歡賣弄本領(lǐng),不管什么曲子,都被他糟蹋的一塌糊涂,傻里傻氣地把高音符彈得如流水一般,還有許多油腔滑調(diào)的鬼把戲,我聽了真是厭惡極了。”這是霍爾頓的看法。我也十分討厭霍爾頓所說的那種人,喜歡炫耀本事,假模假式,顯得自己是個仁人君子。
這也好似中國古代那些奉承皇上的官員,說一些不堪入耳的話。但霍爾頓由于心理問題把這些都看得太重了,太過分了,所以才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后來,他有了更為荒唐的決定,一個人乘車去西部,裝作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不原被別人所打擾,再找一份工作,取一個又聾又啞但很美麗的妻子,安度生活。幸虧妹妹菲苾及時阻攔,雖無效果,但妹妹菲苾十分生氣,為了妹妹,霍爾頓留了下來,后來終于開始了新的生活。
霍爾頓厭惡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我也一樣,這種人實在值得我警醒,我弄不懂的是,那些人為什么那樣?是為了體面嗎?是為了炫耀嗎?還有,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這樣覺得?不管怎樣,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做每一件事都要三思而行,不能莽撞行事,并且要聽取別人的勸告,不要把苦痛看得太重,要設(shè)法擺脫,尋找快樂,這就是我得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