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個展現我們文學素養(yǎng)和思考能力的機會,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歷程,見證自己的成長,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后人類紀讀后感優(yōu)質5篇,感謝您的參閱。
后人類紀讀后感篇1
?人類簡史》,這本書并不簡單,在全世界是非常出名的一本書,被翻譯成了很多很多版本,從石器時代講述智人的演化到了現在,從全方面分析了人類。我覺得身為人類,我們都有必要讀一讀這本書,我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個了解,也是人類的一個自我反思,推薦大家閱讀。
人類,一種沒有什么特別的動物。我們演變了那么久,很多人還認為這整個世界就是我們人最為特別,我們是最聰明的,獨一無二的,但從演化學來看,并不是這樣的。目前在現代的世界里我們唯一存活下來的人種是智人,但是除了智人,之前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人種,就像其他的動物一樣,比如豬,豬有美國的豬,有中國的土豬,也有野豬等等。我們人也是一樣的,據統(tǒng)計,在歷史上存活的人種數不勝數,我們人并不是一條直線型的進化,比如先從直立人到尼安德特人,然后再到智人,而是同一時代有很多的人種是同時存在的。
其中跟我們智人最接近的是尼安德特人,他們的腦容量比我們還高,抗寒能力以及體型都比智人厲害,但是為什么最后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了智人一種了呢?
寬容并不是智人的特性,我們的祖先和我們有同樣的自私基因,認為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所以將其他的人種趕盡殺絕,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加入了智人的群體,智人在過去的三萬年里已經太過于適應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跟其他的動物不一樣,我們一直認為我們就是造物主的極致。這就是為什么達爾文在提出我們智人其實也是另一種動物的時候,有人會大發(fā)雷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只有一種人種。這就是我們自私的基因,我們自戀的原因。
但是成為那么聰明的生物是要付出代價的,人類的腦容量是全物種最大的,現代智人可以達到1200~1400立方厘米,但消耗了身體25%的能量,而相對于其他的猿類,只有8%。那就更不用提其他動物了,更少。如此聰明的大腦和腦容量換到的只是肌肉的畏縮,和更多的精力消耗,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比如說大猩猩,可能跟你比賽sat它考不過你,但是可以在幾秒把你撕成碎片。那么這樣的選擇和策略是好是壞呢?沒人知道。
因為我們有如此聰明的頭腦,最后的結果就是整個世界的生態(tài)都會因為智人的聰明和自大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生物學里面,有一種概念叫“物種入侵”,就是將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帶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洲的牛蛙以及澳大利亞的蟒蛇,因為沒有天敵,食物充足,它們大量繁殖,破壞了當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人種起源于非洲,但隨著時代的進步,智人能夠遷移到各個大陸,然后對那些地區(qū)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態(tài)平衡破壞,那么我們是不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入侵物種”呢?
舉一些例子,澳大利亞,是智人第一個受害者,當時的澳大利亞有著與其他很多大陸不同的生態(tài)鏈,也有很多不同的巨型物種,比如雙門齒獸、袋獅、巨型蜥蜴等等,都陸陸續(xù)續(xù)的滅絕了,而它們滅絕的時間正好是人類登上澳大利亞的時間。雖然有人會為智人脫罪,說這是因為氣候的變化,但周圍海洋生物的繁衍和恰巧的時間推翻了這個理論和說法,巨型動物的滅絕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是它們放松了對人類的警惕,一個小小的猿類無尖齒和利牙,自然不會對他們構成威脅,還有一個就是智人掌握了火的使用,將灌木和樹都燒了,留下草來吸引這些巨獸,最后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巨獸的繁殖速度非常的慢,懷孕時間長,懷胎不多,間隔長,就算幾個月人類就只殺一只雙門齒獸,幾千年也會慢慢的滅絕。所以如果智人并沒有登上澳洲,那么我們可以確信那里的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
同樣的情況發(fā)生于美洲的猛犸象、馴鹿、犀牛、巨型地懶和劍齒虎,都慘遭毒手,并且滅絕的時間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那些大陸的時間,這些情況不僅僅發(fā)生在美洲和澳洲,同樣發(fā)生在很多其他的地區(qū),馬達加斯加北極都沒能幸免。
我們人類現在還在一步步的毀滅地球,如果我們并沒有入侵到其他的大陸,那些巨型生物也不會滅絕。現在的嚴重工業(yè)化和過度開發(fā)都是在一步一步的毀滅地球,很多的物種也在滅絕的邊緣。
所以這就是我為什么說本書更像是一本人類的自省,我們因為自己的自私和生存對整個生態(tài)和地球造成了那么大的損傷,我們應該感到愧疚,也同時感恩這整個地球為我們提供的資源。讀到這一部分,讓我收獲最大的一點就是大智若愚,人類過于聰明,導致這個聰明進化成了災難,反而那些腦容量并不是很大的動物們,對地球的影響就沒有那么大,在我們過度濫用我們的優(yōu)勢時,同時也傷害了很多,奪走了很多。
看完了人類簡史,我覺得人類應該更加愛護我們的地球和生態(tài),請為我們的生態(tài)和地球多多考慮,珍惜它愛護它。把自己自私的想法放下,我們其實和其他動物沒有什么不同,我們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后人類紀讀后感篇2
對于快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或許,快樂在于追求幸福;或許,快樂在于有目標,有理想,并為共奮斗終生……但在《人類簡史》這本書中,我找到了它的真諦!
現在許多人只看了我們表面的發(fā)展,卻沒有深究:我們是否真的比祖先過得快樂了呢?《人類簡史》講的是智人7萬年的進化史。其實,我們自認知革命以來,一直生活在一個虛幻而縹緲的世界中,所謂的金錢、帝國、宗教都是源自人類的想象。這些想象使我們得到了發(fā)展,卻也讓人類的野心愈發(fā)膨脹,進而躍入欲望的深淵,無法自拔。欲望不僅會給人帶來壓力和痛苦,更有可能會使人類因此而滅絕!
子曰:富貴于我如浮云。在我看來,我們何必要因那些功名利祿而約束自己,迫使我們勞累終生呢?我們缺乏的只不過是一個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罷了。書中寫道:“現在埃及人民比他們的祖先有更完備的醫(yī)療系統(tǒng),更舒適的房屋,但卻仍有許多人在抱怨生活的貧苦,命運的不公”,原因正是在于他們有一顆永遠也無法滿足的.心,不斷給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事實上,我們不僅要學會滿足,更要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我們無需因成功而欣喜,更無需因挫折而悲傷,這樣只會耗費心神。我們根本就不必要去追求那些主觀上的感受。長此以往,自己的心靈就會變得澄凈明潔,即不受外界喧囂的污染,也不受所謂“快感”的影響,自然也不再有什么痛苦可言。
快樂就是知足常樂;快樂就是靜觀花開花落,笑看云卷云舒;快樂就是尋求本真,做一個真正的自己!
后人類紀讀后感篇3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神,但可別告訴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鼱柼?/p>
人類之所以優(yōu)于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想象的能力,并用以構建共同的“想象”。
初讀此書,這個觀點就讓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個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對現今人類社會的解讀。
這個觀點乍看無理,但卻是本書的靈魂,隨著文章的推進,跟著作者思想的腳步,一點點逐步清晰,讓人一時間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人類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這想象成行的,是人類對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從認知革命開始,人們就開始想象,他們制作并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并崇拜它們,信仰它們,這或許就是宗教的開始。人們因一個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個個部落,過著采集狩獵的生活。到了農業(yè)革命,人類似乎開始從居無定所的生活中走出,開始馴化種種能為人類所用的植物與動物,有了更加穩(wěn)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個個村落?,F今,歷史學家們發(fā)現一些歷史遺跡,也與人類農業(yè)革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雖然作者明確的表示了他對農業(yè)社會的不推崇,并將農業(yè)革命形容為“史上最大的騙局”,但從現在來看,這仍舊是歷史的必然,是人類發(fā)展的開始。就在這人類發(fā)展的源頭,人們也在為了一個共同的想象勤勤懇懇地勞作。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一個個國家產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現,社會上也有了階級劃分,人們相信惡人有惡報,而奴隸生來就身份低微。從這時,人們的“想象”似乎并不都向著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將人們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發(fā)生了變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學爭論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殺得難分難解,國家與國家也不停交戰(zhàn),互不相讓時,他們對對方手中的錢幣可沒有任何抵觸的情緒:一種新的互信系統(tǒng)產生了。金錢正是這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tǒng)。比起任何國家、法律、等級或是宗教,金錢的魅力讓它毫無阻礙的跨過一道道鴻溝,絲毫不受宗教、種族、性別或是性取向的影響。
讀到這里,稍一思考,就發(fā)現作者的用意,從始至終在文字里透出來的,都是對人類社會夢幻泡沫的戳穿與嘲弄。他甚至不用“人類”這個詞匯,他頻繁的使用”智人“,這個生物學意義的詞匯。他想做的,只是將人類從高高的食物鏈頂端拉下來,把人類從自己的想象里點醒,告訴人類其實他們不過是“一種也沒什么特別的動物”。而人類的“想象”在“上帝”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正是這“想象”,造就了當今的現代社會,使之達到了現在的高度……。我們擁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但幾乎不知道該怎么使用這些力量。
“從動物到上帝”,人類是否能夠成為上帝?這個問題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書,腦海里浮現的卻是作者在寫農業(yè)革命時寫下的一句話:
“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早是植物馴化了智人。”
后人類紀讀后感篇4
首先談第一個體會,智人的進化充斥著殘酷與征服,不管是對于同屬人屬的其他人種,還是一些動物。
然而在最初,與其說智人的勝出是“天選之子論”,不如稱其為一次偶然。人類由猿類進化而來,這里的人類并不等同于智人,也包含了其他人種(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但隨著智人的遷徙,所到之處即伴隨當地其他人種的消失,是因為智人的身體更加強壯?還是更能適應氣候的變化?都不是,是因為某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的大腦,讓其可以用新式語言來溝通。此時,已經學會使用火與工具的智人,已經習慣于把自己當做獨一無二的生物,所以發(fā)現其他與自身有些微差異但又確實不同的人種時,用一個現代的詞語來形容——也許心態(tài)崩了?便將其趕盡殺絕。也許有人不愿意承認,但事實便是,每當智人到達一個新地方,便伴隨著當地人類的滅絕。但回到起點,假如這次偶然的基因突變發(fā)生在其他人種,那么,也許,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也許,依然是多種人種共存。
無獨有偶,同樣地事情也發(fā)生在動物身上。海洋的隔絕讓每一塊大陸的`生物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演化,有了獨特的外形和習性,然而學會航海和探險的智人打破了一切。人類首次登上澳大利亞大陸時,就給這片大陸的動物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當地特有的有袋生物——袋獅、巨大的無尾熊等在短短千年中全部滅絕,隨后,伴隨著人類的活動,新西蘭、弗蘭格爾島等地方也發(fā)生了同樣的故事,從這點來看,智人可以稱為是連環(huán)生態(tài)殺手。
其次是第二個體會,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身邊一些理所應當的事情產生了一些虛幻的感受。
宗教是想象的,公司是虛構的,金錢和階級理論可以通用是因為其他人相信它,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也只是存在于概念中的,而這些所構成的“文化”,在作者的筆觸下,仿佛是一種寄生蟲,寄生在一代代的智人身上,指揮著不同文化(王朝、國家)間的戰(zhàn)爭,導致了一代代寄主(智人)的死亡,剝削了一代代的智人,卻又讓自己不斷進化延續(xù)。這個概念新穎的讓我的三觀產生了震動,但震動之后,卻又回到了原處,虛幻而無力,深埋在心底。
關于生命的延續(xù),如果將生存和繁衍當做最基本的演化標準,那么小麥則是最成功的的植物,飼養(yǎng)的雞、豬等也是遠比智人成功的動物,與其說智人馴服了他們,不如說是他們馴服了智人,讓智人為其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讓其基因得以大批的復制延續(xù)。有人提出,這些人工養(yǎng)殖的動物從心理上講是不快樂的,他們的生命是為智人提供價值的,但如果從快樂來進行分析,現代的智人并不能說就比萬年前的智人更加快樂,因為快樂是由血液中的多巴胺等物質決定的,多巴胺等的產生與基因相關,并不是由這些外在的事物、金錢等來控制。
而現在,經過了科學革命,智人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操作基因,可以設計出發(fā)光的兔子,可以設計出長人耳的老鼠,甚至可以設計出更完美的智人,但是,智人是最終的成功者嗎?我仿佛對這個問題感覺更加虛幻。作者:墨柒
后人類紀讀后感篇5
聽名字《人類簡史》是一部敘述人類歷史的書籍,然而,它又卻與我讀過的歷史敘述截然不同,大多數歷史書,喜歡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寫作的重點在于主線鮮明。還有一些則是以文明更替為單位講述過去,宏觀概括,重點在于文明的發(fā)展與更替。但《人類簡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則不同以往,他的腦洞很大,他的關注點不是國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類,人類如何從弱小變成能站在食物鏈頂端物種,人類又將走向何處?作者將為你一一闡述。
圍繞整部書,都繞不開一個詞“認知”,在傳統(tǒng)的認識中因為自然選擇,人類學會了進化,但作者卻認為是因為有了“認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競爭者,同時“認知革命”,“農業(yè)革命”,“科學革命”讓智人從食物鏈底端一步步到頂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觀點,例如在作者看來,“農業(yè)革命”是史上最大騙局,“農業(yè)革命真正的本質:讓更多的人卻以更糟的狀況活下去?!鞭r業(yè)革命所帶來的并非是充滿希望的新時代,反而讓勞動人民承受著不該有的辛苦與過著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類從原本悠閑且豐富多樣的日子變得單調沉悶又辛苦。
換個角度設想一下如果農業(yè)出現在現代社會,現代人會選擇現在的舒服安逸還是辛苦沉悶,它還會像回顧歷史一樣得到認可嗎?我無法想象。但,盡管有太多缺失,農業(yè)已經是我們現代文明的根基。正如歷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作者的觀點獨到之處在于他強調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為社會細胞的個體,“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失語,一如他在書中,常常切換視角,從被人類圈養(yǎng)牲畜的眼光,被人類培育農作物的眼光,向占據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發(fā)出聲音。
當我們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時,我們應以感恩與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的奧秘才會像一朵美麗的花,靜靜綻放于希望的陽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