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7篇

時間:2022-05-01 作者:Surplus 讀后感

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值得我們多閱讀幾遍,表達(dá)出自己對書籍的感慨,這樣才能理解透徹,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guān)的讀后感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相關(guān)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7篇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1

文章以一個夢開頭,垂暮的老人,最怕失去的是相伴一生的伴侶。夢中的緊張和蘇醒后的“埋怨”,讓我為這一對相濡以沫的老夫老妻而動容。

其后,便是一個長長的亦真亦幻的夢的故事。錢老生病了,圓圓生病了,楊絳每日跋涉在探視的路上,走過一個又一個驛站,走過春夏秋冬幾個季節(jié);一邊是老伴兒,一邊是愛女,都停止了和她一起前行的步伐,人生似乎到了無望的邊緣;圓圓先走了,錢老也走了,“我們仨”失散了,家,成了尋覓歸途路上的驛站,楊絳,也走到了人生邊緣。

第三部,用完全寫實的手法,記錄了楊絳和錢鍾書結(jié)婚后到英國留學(xué)、愛女出生、回國工作直到錢鍾書和錢瑗相繼去世的一系列人生歷程。平凡樸實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夫妻之間相互的支持和扶攜,而同甘共苦的風(fēng)雨人生,讓他們對彼此更加依戀和關(guān)愛。記得最深的是他們的“探險”。這是一個多么適合夫妻的“節(jié)目”啊。在“探險”中,交流著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可以談工作,談家事,談路上的景致和行人,可以看到什么聊什么,沒有主題,但在這隨意的聊天中,夫妻間交換了意見,厘清了思路,增進(jìn)了了解。生活在繼續(xù),溝通沒有斷,感情不斷加深。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看著一個個小故事,讀著一篇篇信件,望著一副副漫畫,我仿佛看到這個其樂融融的家里,處處有歡笑,有情調(diào),有趣味。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起“對付”媽媽;父母關(guān)愛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真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guān)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看著那些妙趣橫生的信件,看著那些親昵的稱呼,真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書中還有個細(xì)節(jié),很是觸動了我。他們仨,出差了,喜歡記錄所見所聞或思念之情,在家的也會記下瑣瑣碎碎的事情,這些他們稱之為“石子”,有空會經(jīng)常在一起“把玩欣賞”。書后也附了不少“石子”,“我們仨”的相親相愛都在“石子”里有著真真實實的反映。我想,愛是需要表達(dá)的。這些“石子”,其實就是一份份愛的表達(dá)——熾熱也好,瑣碎也罷——總之,相互的愛戀和關(guān)懷,都讓這些“石子”說盡了。誠然,感情真摯與否,重行甚于言,但是,愛,如果做了,又表達(dá)了,不是更讓家人了解和明白了嗎?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fēng)遠(yuǎn)去。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2

《我們仨》是一本相當(dāng)溫暖的書,濃的化不開的思念,看得直叫人心碎?!耙痪啪牌吣暝绱海㈣トナ?。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楊絳先生用了很大篇幅,來敘述他們夫婦兩人,從三十年代相遇到九十年代相失之間的很多細(xì)節(jié)。作為高等知識分子的他們?nèi)?,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更有著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

在《我們仨》里:

鐘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chǎn)院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彼蚍四浚逊繓|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guān)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

在這里,錢鐘書先生似乎象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娃娃,其形象讓人覺得可愛又愛憐。我非但不覺得可笑,反而覺得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事實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鐘”于書的人,自然是沒有時間去對付生活中的瑣屑之事的。生活中的“低能”現(xiàn)象就不足為怪了。在這描述中,讓我也體會到他們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和兩人間濃濃的愛意。

就是如此相知相愛相契的一家人,在1997年錢媛病逝,1998年錢鐘書病逝,楊絳女士已經(jīng)是83歲的老人,受到了何等的打擊,非常人所能承受,楊絳在描述愛女病重去世時自己悲痛欲絕的心情時:

“我覺得我的心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

“我的心上蓋滿了一只一只飽含熱淚的眼睛,這時,淚一起流下來。”

“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只聽得噼嗒一聲,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東西。迎面的寒風(fēng),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

那是描述怎樣的一顆母親的心呀,心碎了,掉在地上,又加上寒風(fēng),直往胸口里灌,誰能忍受這般的痛徹心扉,讀到這些充滿悲情的文字,給我以強(qiáng)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撫摸著自己的胸口,淚水如泉水一樣盈眶而出,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讀了這本書仿佛是隨著楊絳先生的腳步經(jīng)歷了整個人生,也認(rèn)識了錢鐘書先生,看到了大作家也有笨拙、調(diào)皮的一面;也看到了不管是多么有才學(xué)的人,也要似平常人一樣過著柴米油鹽的生活。但是我又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不同之處,就是那一份無論面對任何困難都能以平常心面對的超然心態(tài)。這恐怕就是能夠?qū)P淖鰧W(xué)問的根由吧。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3

看了《我們仨》這本書,我感受到的除了對作者文采的敬佩,更多的,是對那種懷念柔和、平靜的那種舒適的遐想。

剛開始,我看不懂這本書表達(dá)的是什么,準(zhǔn)確來說,是對其中那個“夢”似懂非懂,在這本書中,我分不清哪些是夢里,哪些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讓我感到一片茫然。之后才明白,這是一家人親情的訴說與回憶。從懵懂突然感到了溫馨,是那么突然與迅速。

懷念與回憶中,作者沒有用筆尖表達(dá)出那種悲傷,也沒有對一些令人自豪的往事表現(xiàn)出激動昂揚(yáng),只是用緩和的語氣,緩緩訴說著一家三口的生活,平凡、溫暖。

這本書看上去很厚,可是句子很簡短,訴說很自然,而更多的,是他們一家三口完美的照片,有隨著時間的推逝,一家人模樣的變化,也有三個人工作,各不相擾,鐘書正在添補(bǔ)他的華氏大辭典三個人的認(rèn)真與對工作的目標(biāo)與追求,夫妻倆互相幫忙對方理發(fā)的溫馨場面,讓人感動萬分。這只是一些生活照,甚至還是沒有色彩的照片,可是聞到的,不僅僅是書香,還有甜蜜的味道和溫馨的感覺。

作者追求的沒有那種壯志凜然,也沒有那種激烈奮斗,而她更多的,是細(xì)節(jié)中表現(xiàn)出的星星點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在我們眼中,只是家庭中的理所當(dāng)然,也可能只是生活料理中的小佐料,可是在作者筆下,這些似乎都成了生活料理中不可缺少的大材料。她的素材就像貝殼中的生命體,當(dāng)沙子進(jìn)入時,它會用割傷自我的代價來不斷地磨練這顆沙子,讓它成為一顆珍貴的鉆石,而自我卻漸漸淹沒在大海中。

楊絳女士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我的生活與家庭,也沒有去講道理,只是像講故事一樣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向在演著,沒有盡頭……她之后在幕后為她的丈夫錢鐘書默默奉獻(xiàn)著,她就像那個貝殼,慢慢被淹沒。這也說明了她對這個家的那份真摯感情。

讀了《我們仨》,是對此刻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4

終于讀完了本月的第二本書《我們仨》,這本書可能并不是在我固定的書單里面,只是有一天逛知乎看到有個書單推薦,索性就九塊九買來讀讀。讀完第一章,真心感嘆,大師手筆,果然不凡。自己也多多少少看過一些散文,但是像這樣平鋪直述,卻又絲絲入扣,這樣的風(fēng)格,真的少見。

今天看完這本書,去看了大家對這本書的書評,有一則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芍^‘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是呀,書很薄,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令人驚嘆的修辭,就是“我們仨”的往事。讀起來很平淡,讀完卻覺得很厚重。

關(guān)于別后重逢,書中說“我們仨人又相聚了。不用說話,都覺得心上舒坦”;關(guān)于孩子,書中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可我對于“像我”并不滿意。我要一個像鐘書的女兒。女兒,又像鐘書,不知是何模樣,很費想象”;關(guān)于做學(xué)問,書中說“我們無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關(guān)于生離死別,書中說“人間也沒有永遠(yuǎn),我們一生坎坷,暮年了才有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看完這些文字,看完這些煙塵往事,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千年以來大家講的“相濡以沫,相敬如賓”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的吧。一家人沒有爭吵,沒有困頓,相互照顧著,相互憐惜著,而后安安靜靜的做著各自喜歡的事業(yè)。若如此,夫復(fù)何求。就書中的“我們仨”來說,突然有一天這樣的美好生活再也不在的時候,那該怎么辦呢,就連書中都說“.......現(xiàn)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5

這個學(xué)期·伊始,我讀了一本書——《我們仨》。這本書是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在丈夫、女兒相繼離世,在“我們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時,寫下的生活回憶錄。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沒有著太多筆墨,寥寥兩頁,拉開了那“長達(dá)萬里的夢”的序幕。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如夢似幻,我只覺朦朧,沒怎么看懂。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就是著墨的地方了,這一部分主要寫楊絳老人對于“我們仨”生活點點滴滴的回憶。

然而,令我最有感觸的還是封底楊絳老人的題字:“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這是一句多么平實的話語,然而我卻從中讀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與刻骨銘心的思念。如今社會,而許多老人很久才能見到兒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兒女們卻渾然不覺??萍既绱税l(fā)達(dá),家人之間當(dāng)然也減少了相見的機(jī)會,人與人的內(nèi)心之間之間仿佛隔了一層厚厚的屏障。這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卻又深刻的情感,是現(xiàn)代人無法體會的吧……試問,在這個交通十分方便的時代,多遠(yuǎn)的距離都不成問題。但是在身體靠近的同時,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靠近了嗎?我認(rèn)為沒有!我們的心中,怕是已沒有這本書中楊絳老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了吧!

我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的情節(jié),更是因為其中包含的厚重的愛!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6

楊絳在前段時間去世,可我對她知之甚少。偶然在書柜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泛黃的舊書,便饒興致地拿來一讀。

普通的一家三口,作者已經(jīng)八十多高齡了,女兒阿園是一個盡職盡責(zé)的好老師。故事就從一個莫名的電話展開。錢鐘書先生被邀去山上開會,作者做了一桌好菜,只可惜作者和阿園都太擔(dān)心鐘書先生了,幸好一個電話是鐘書先生撥來的,告訴了阿園開會地址——古驛道。在一番波折下,作者和阿園終于與鐘書先生相見。就這樣過了一段時日,阿園卻因病去世。

作者的夢不再輕靈,愈加沉重,在書的字里行間,都滲透了一份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一份抑制著苦的苦。那本書,仿佛籠罩了雙層的悲哀。讀起來喉中似含了一口黑咖啡,咽不下吐不出直沖眼眸,瞬間朦朧了視線……

不久,錢先生離開人世后,只留作者一人懷念“我們仨”。懷念那段“我們仨”在一起的日子,平凡而奢侈的日子;和丈夫在國外打拼,相對讀書;和阿園一起坐火車,領(lǐng)略巴黎風(fēng)光;和丈夫在圖書館一心攻讀書籍……在整齊的字排中,洋溢著作者回憶之時,內(nèi)心的甜蜜。甚至搬家都顯得尤為開心。

只可惜家還在,但那沒有阿園和鐘書的家,還是家嗎?而作者心中的“家”已經(jīng)消散了。其實,還有一個家勉強(qiáng)算“家”——客棧,古驛道上夢一般的客棧,寄托了多少作者的愁思,現(xiàn)在也早已化為夢了吧。

愿您還變?yōu)橐粋€輕靈的夢,在天堂自由飛翔,還繼續(xù)著“我們仨”的日子,楊絳女士。

2022我們仨讀后感優(yōu)秀模板精選7

說來令人汗顏,我第一次知道楊絳先生還是在2016年5月25日,微信公眾號里一篇名為“世間最好的愛情就是我叫楊絳你叫錢鐘書”的文章里。很遺憾,那一天,卻是先生去世的日子。鐘書先生的《圍城》我是看過的,卻不知道鐘書先生的夫人楊絳亦是一位女先生。依照《辭?!贰跋壬币鉃椤澳昙o(jì)長,有學(xué)問的人”,而近代和當(dāng)代則將德高望重,有突出貢獻(xiàn)的女士尊稱為女先生。楊絳就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女先生之一。

從此,便對先生肅然起敬,于是,便知道了有一本先生的書,叫《我們仨》,書早在2003年先生92歲高齡時就出版了,而我卻是在十五年后才有幸讀到的。書還是一次偶然的機(jī)會得來的。在整理辦公室的儲物間時掉出來一本書,我撿起來一看竟是先生的《我們仨》,還是九成新,似乎還散發(fā)著淡淡的墨香,于是,便如獲至寶般私藏了起來,閑暇之余便捧在手里看。

如果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是東坡先生對愛妻的一種久而彌篤的思念,那么《我們仨》就是先生在所有思念都浸透后,生活的全部意義都濃縮成了一個點,再無其他,然后生命到了盡頭。

明明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小場景,很歡快的小片段,我讀來卻是透骨的悲涼。一種與親人失散后,再也尋不見的無可奈何,一種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悲涼。

書中的第一、第二部先生都是在寫自己的一個萬里長夢。一場醒不了的夢。夢境歷歷如真,在夢里他們仨失散了。在先生樸實而細(xì)膩的文字里無一不流露出她對她的鐘書和阿圓的不舍,那種朦朧的,彷徨的,無奈的告別讓我不禁淚流滿面。真希望這個冗長而又揪心的夢真的就只是先生的一場夢,夢醒后依舊是相聚相守在一起的他們仨。

“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于是,我在先生看似輕松樂觀的敘述下,一路看來??吹搅嗽瓉聿鸥甙硕返拇笞骷溢姇壬灿小氨渴肿灸_”的一面,比如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板,磕掉大半個門牙,他會在先生生產(chǎn)住院時,每天灰不溜秋地跑到醫(yī)院去說“今天我又做了壞事了”問什么事,無非是墨水染了桌布啦,臺燈砸了,門球弄壞啦……

他也會在55歲的時候,第一次學(xué)會劃火柴,只是為妻子做早飯。在一家三口動遷多次,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艱難歲月里,先生更是從容應(yīng)對,讓艱辛的生活處處充滿了溫情與單純的快樂。鐘書先生稱她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兩位先生更是相濡以沫,相互扶持,想想就令人動容。從他們的生活中我看到了,真正的愛情不僅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還應(yīng)該有“心如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默契與堅守。

先生眼里,人在一起,有書可讀,有朋友相幫,那便極好。在佩服先生的豁達(dá)與從容之余,不禁在想,先生的風(fēng)骨、風(fēng)度究竟是從何而來呢?細(xì)細(xì)讀書之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仨都是極愛讀書的,從清華到牛津到巴黎,再到后來對阿圓的教育與成長,他們除了工作以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讀書,并將讀書看做是一種享受。在書后面的附錄里,錢媛為父親畫的像,多半也是鐘書先生捧著書本的形象,畫的尤為傳神。并且,在最后的日子里,先生深居簡出隱于北京,仍然與書為伴,筆耕不輟,成為中國作家榜上年齡最大的一位。

三毛曾經(jīng)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fù)記憶。其實它們是潛在的,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dāng)然也有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我想,一定是先生讀過的書都融進(jìn)了她的骨血,才讓她不爭不慌,豁達(dá)從容的在歲月中優(yōu)雅的老去。

我是個不善言談之人,喜歡與不相投的人保持距離,為此愛人總埋怨我不懂人情世故,于是心里總有幾分忐忑,直到看到楊絳先生在書中寫到“我們年輕不諳世故,但是最諳世故,最會做人的人同樣也遭人非議”并且常常以此自解,心中便坦然不少。

在工作忙綠之余,尤其在心神不寧或彷徨無措的時候,我亦喜歡看書,周刊、月報、小說、散文、唐詩宋詞統(tǒng)統(tǒng)喜歡,但往往去書店捧著書本看的時候少,用手機(jī)讀書的時候多,因為方便。

張愛玲的文字涼薄,總有一針見血,洞悉人心的力量;安意如的文字細(xì)膩,清新,總能用現(xiàn)代人的觀念詮釋古典;白落梅的文字唯美,安靜無爭,有安靜人心的力量;三毛的文字一如本人,深情、瀟灑不羈……

唐詩宋詞自不必說,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穿越千年時光隧道,有“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含蓄之美;有“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情之美;有“自在飛花輕似夢,無端思雨細(xì)如愁”的纖柔之美;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哀婉之美;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放之美,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悲壯之美;亦有“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淡然灑脫之美,這些美麗都是永恒的,就像那一輪照了千年的明月一樣,穿越時空,亙古不變,在千年后的今天依舊生動,讀來朗朗上口。

我們在快節(jié)奏的當(dāng)下,每天為了生活奔波勞累,讀書已經(jīng)成了一種奢侈,然而,別只顧著低頭趕路,偶爾要讓腳步慢下來,要知道那些看似無用卻美好的事物,總有一天會成為你內(nèi)在氣質(zhì)的外化,是你面對生活的底氣和勇氣。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