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文章的華點,我們才能寫出具有新意的讀后感,讀后感最重要的在于“感”,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看完書之后的最深刻的感受寫在讀后感中,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篇1
龍應(yīng)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直在想象她的表情,是淡然,抑或無奈?
曾經(jīng)“手牽著手,穿過好幾條街”“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著周遭”“背著一個五顏六色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到后來不過是“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只能想象,他的內(nèi)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曾經(jīng)他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xué)教授的車子?!薄拔铱粗男∝涇囆⌒牡氐管?,然后‘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后來“推著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總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機場”“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后一次的目送”……
?目送》并不長,卻寫出了兒子的成長,寫盡了父親的離去,有纏綿不舍,有憂傷黯然,也有平靜釋然。
有人在評價龍應(yīng)臺的文字時說:“‘橫眉冷對千夫指’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俯首甘為孺子?!瘯r,卻溫柔婉轉(zhuǎn)仿佛微風(fēng)吹過麥田。”《目送》這篇文章,給人的感覺正是“溫柔婉轉(zhuǎn)仿佛微風(fēng)吹過麥田”,那么輕,那么柔,讓人不禁深陷其中,感動于她對兒子的深愛,對父親的孝心中。
我不由想起自己。年幼時和阿太親,她問我她死后我會不會哭,我哭得稀里嘩啦;做夢夢到去親戚家的路上看到阿太的尸體,醒過來后撲在老媽懷里狠狠哭了一場……可后來呢?后來慢慢地疏遠了,阿太死了,我卻哭不出了。
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目送呢?人生,不就是一場沒有盡頭的目送嗎?
古人云“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與其到人死不能復(fù)生時才悔不當初,不如從一開始就好好對待身邊的親人朋友,珍惜當下,一起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現(xiàn)世安穩(wěn),歲月靜好。
就像海子曾經(jīng)說的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篇2
龍應(yīng)臺的《目送》是本難得的好書。該書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組成,是為一本極具親情、感人至深的心靈文集。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整本書讀來感人至深,滿袖盈香。這是一個關(guān)于光陰的故事。龍應(yīng)臺在書中寫她與兒子一起逛街時,兒子不愿跟她牽手過街,兒子大了,有了疏離感;寫她母親得了老人癡呆癥,反反復(fù)復(fù)的問她是誰,寫她與母親逛街,母親的那個愛美樣子;寫她與父親同樣在過街時,要牽她的手,而她已經(jīng)人在中年,寫她父親最后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時,由于傭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等等。我一直覺得能寫出美麗文字的人都是善于用心觀察生活的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他們眼中都能變成美麗的文字,哪怕是路邊隨意的野鴨、啼血的杜鵑、或是小區(qū)里孤獨的老人,都能有他們存在的意義。龍應(yīng)臺的文筆優(yōu)美而細膩,將這些生活中的點滴娓娓道來,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筆端,躍然紙上。
正如書中那句已廣為流傳的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每讀至此,我久久無言。遙想起自己的生命軌跡,當時年少,春衫尚薄,母親的叮嚀是我耳后的一陣風(fēng),未曾重之未曾惜之。龍應(yīng)臺用她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真誠體會,教我們懂得,感恩生活,珍惜擁有。這些話縱然是老生常談,但當我們因忙碌而忽略愛、因焦慮而失去感恩的心、因壓力而對生活充滿抱怨和憤怒之時,你是否依然葆有靈魂深處最溫柔最誠摯的東西。有些人走開了就永遠走失,有些話深藏了就只是沉默,有些情忽視了就再難重尋。
?目送》吸引著我,對親人,對家庭,對生活,這些我們天天要面對的,我們已經(jīng)熟悉到視而不見,忽略不計的,讓我們喜歡也讓我們無奈的一切的一切,龍應(yīng)臺作了真切的描述,觸動了人性的柔軟,善良和美好。更多的應(yīng)該是喚醒和共鳴,因為她所提出的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所共同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我在欣賞美文的同時,似乎也在討教對人生、對社會、對親人如何交往的真知灼見。讀《目送》時,好多次讓我不禁聯(lián)想起了朱自清筆下的《背影》,那細膩的文筆令人刻骨銘心,像云絮般輕輕劃過天際,留下永遠拭不去的云天愛語。從背影到目送,朱先生是那樣深深地眷念,龍先生卻是這樣冷靜的思索,但是他們對于真摯情感的娓娓道來,似乎到達了某種通感之境。
?目送》書中寫龍應(yīng)臺和兒子華安以及和她老父親的那件件微小細致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濃厚親情,讓我不禁想起自己曾經(jīng)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求學(xué)之時每次回老家,臨走走時,我昂頭在前面大步流星,偶爾回首,總看見奶奶撩著圍裙的一角不停地擦拭著眼睛。那時很不以為然,又不是再也不見,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傷感。但是,看著他們一天天的老去,真的有一天就可能成了最后的一次。你不管怎樣離開,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為你掛牽,為你等待。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著我的離開,哪怕轉(zhuǎn)了彎仍舍不得收回目光?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nèi)タ锤改傅谋秤埃嗟臅r候是我們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他們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卻只管著一心離開,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從未回頭張望過。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情感的書,作者與父母、兄弟、子女的感情,在時光的流轉(zhuǎn)中慢慢沉淀為文字,那么清晰、那么細膩、氤氳著淡淡的悲傷。全書沒有什么慷慨激昂、沒有什么大胸懷,簡簡單單的父母、子女、兄弟的日常生活,我們總能在其中找到相似的共鳴,親切、溫暖,念念不忘。與我,也只是希望在我們目送別人、被別人目送的成長里少那么些遺憾……
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篇3
龍應(yīng)臺的《目送》是一部對親情和周邊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別喜歡她寫的親情,抒情、真切、含蓄,并為之深深感動?!赌克汀肥侨珪氖灼?,描寫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長,目送父親的遠去。第二篇《雨兒》寫患老年癡呆癥的年邁母親,母女情感真心實意,讓人感動,第三篇《十七歲》寫的是青春期兒子的“獨立”,還有《愛情》、《明白》、《胭脂》、《為誰》等等,這些都是寫父親的逝,寫母親的老,寫兒子的離,把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舍’”銘刻在心,訴諸文字,處處是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nèi)タ锤改傅谋秤?,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承受愛我們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的,他們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只管著一心離開,從未回頭張望過。
印象最深的是以前回老家,每次走時,我昂頭在前面大步流星,偶爾回首,總看見奶奶撩著圍裙的一角不停地擦拭著眼睛。那時很不以為然,又不是再也不見,干嘛就像最后一次般傷感。但是,真的有一天就成了最后一次。你不管怎樣離開,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為你掛牽,為你等待。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著我的離開,哪怕轉(zhuǎn)了彎仍舍不得收回目光?我們的這一生,被父母目送著,然后我們會目送著我們的孩子蹦跳著離開。但是我們都很難去回頭張望,只因我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愛一直堅實地存在著。
做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讓他們的眼睛多點落在我們的面孔上,而不是含淚看著我們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屬物,“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你能給孩子的只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讓他(她)自己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guān),只能一個人過。”
但是,倘若一個人在分岔路口徘徊,在泥濘的土地上摔倒時,有一個人為你指明方向,向你伸出援手,那是何其幸運啊。跟一個志同道合的人,在這條路最險峻的地段,互相扶持,互相勉勵,并肩作戰(zhàn),時刻充滿斗志;在越過高山,穿過森林,看到勝利曙光時,對酒當歌,一醉方休,分享喜悅。倘若真的遇到這樣的人,就跟他結(jié)伴而行吧,畢竟一個人的旅途太過孤獨寂寞,而這條路的盡頭,又是那么遙不可及。
這本書讀起來很舒服,印得挺漂亮的,看的時候是不是放下,陷入回憶與思考。其實,沒有一個內(nèi)容或者觀點是全新的,但這絲毫無損它的價值。除了那僅有的思想家或者哲學(xué)家,大多數(shù)的你我都在經(jīng)歷差不多的生活思考差不多的東西,然而有些東西我們卻不法如此清晰地表述出來,我們?nèi)斡伤谀X海里浮現(xiàn)消失,然后忘記我們曾想過什么。
所以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的是一顆悲憫生活的心,只有熱愛,才能體會。但更重要的,我看到龍應(yīng)臺女士的視野和文筆。文筆不是一種可以輕易模仿的東西,它建筑在你的視野和你對生活汲取的養(yǎng)分上,這是一種平淡但充滿魅力的美麗。
書中的很多想法內(nèi)容很多的你我都能書寫出來,但是那樣的角度和敘述方式卻是我們不可及的。過去的一個多月,當我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無暇看我喜歡的書時,我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厭惡,我厭惡自己寫出東西的不凝練和索然無味,我厭惡自己困于生活卻在離生活越來越遠。
個人與他人的關(guān)系,個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個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城市與城市的關(guān)系,歷史與當下的關(guān)系,這本書思考的東西很多也很散。
孟買的鐵軌、金門的地雷、老撾的孩子。如果說這個世界太大,我們無力去全心疼愛,那么在這么的一霎那,當我們想起那些,那尸體上的干凈雪白的布,那隨時都可能爆開的炸彈,那站在沙上石上凝望的大眼睛,我們是否會有那樣地一絲顫抖。
“你能想象比‘被物質(zhì)撐得過飽后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tài)嗎?”我只知道,“全球有兩萬六千人因為誤觸地雷而死亡,大地里還有一億一千萬枚地雷等著被‘誤觸’?!鳖I(lǐng)袖們多么偉大也好,歌頌民主強大也好,我只希望,大地上的人們能如本書里《幸?!匪枥L的那樣。當人們內(nèi)心安定生活過得去,何必去在意所謂的主權(quán)所謂的侵占,世界本就一家,誰都沒有權(quán)利剝奪他人的幸福去成全你所謂的夢想。
這片綠濃得化不開,誠愿大家一切都好,一起解開這個世界的綁起的結(jié)。
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篇4
初識這本書是在網(wǎng)上淘的,拿到這本書,心里狂喜,因為我喜歡新書,喜歡新書所散發(fā)的那種氣息。封面的顏色給人一種視覺沖擊,我喜歡的很,那是綠色和綠色的交融和搭配,在這里非常贊賞封面設(shè)計師,他給了讀者一個良好的的綠色的心情。
我為什么要說這些呢,讀目送,我不僅僅是在讀龍應(yīng)臺的文字,而是沉浸在一個讀書的過程,我要從整體到局部,從外在到內(nèi)在,從心情到心靈,逐一的去感受。我喜歡把書當成人,當成一個朋友去談心。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你也許會感覺它第一次給現(xiàn)世浮躁的你帶來不同的心情。
文章結(jié)構(gòu)分為六十八篇散文,三部分?!坝行┞罚荒芤粋€人走。沙上有印,風(fēng)中有音,光中有影。滿山遍野茶樹開花”。分別寫了父親的逝去、母親的年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同行,寫失敗和脆弱、失意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茫然的虛無。
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赌克汀肥且槐旧拦P記,深邃,哀傷,美麗。最犀利的筆也有最難以言盡的時候,在《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后龍應(yīng)臺再推出的最強新作《目送》。
書的前言這樣寫道:此書,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兄弟們。“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p>
讀到這里我的心里一顫,龍應(yīng)臺對親情,朋友的愛是沒有修飾的,沒有華麗的詞藻;是那么的直抒情懷,是那么的情感真實,她給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開始,一個真摯的開始。我想大部分的讀者都會被這句話打動,那是因為它深深觸動了我們心底的那根親情的弦,然后引發(fā)出錚錚的轟鳴聲,經(jīng)久不息。
文中的許多文字都能讓人想起朱自清那篇膾炙人口的《背影》。不同的是,《背影》講述的是父子兩代人的情感,而《目送》牽系三代:不僅往上看,也往下看,看到兒子們的青春,回憶自己的少年時光;看爹娘的年老,自己也將邁入的老年。這是龍應(yīng)臺的三代情懷。
對于她而言,這本書寫了人生的一個階段:寫父親時,父親已經(jīng)逝去;寫母親時,也即將目送母親離開;寫與孩子的瑣事關(guān)系時,看到的是他們永遠用背影對著自己。人生走到這樣的年齡階段,是四顧蒼茫,失落無望,唯有目送。
想想二十多年前讀龍應(yīng)臺《野火集》長大的那一代人,現(xiàn)在也都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對他們而言,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情意綿綿的親情,到青春后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老的母親如同帶著幼小的孩子一般,想到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目送》處處是感同身受的親情滋味。
讀完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年齡與心智是那么的不協(xié)調(diào)。現(xiàn)在在學(xué)校住宿,幾個月都在學(xué)校,很少回家了。每次節(jié)假日回校,我不曉得母親在我背后是否流過淚,但我明白她在我的背后永遠默默地愛我。在學(xué)校里我從來都不會主動打電話給她,只是放假了,給她報個信我要回家了。
話語不多,媽媽在家里一定很急切的等待著她的女兒的電話吧,每一天??赐赀@本書后,想到母親看到背影,只是目送背影的心情,越發(fā)覺得自己不懂事了。
人生,可不就是一個目送的過程。父母目送子女走向教室,走向離境的通道,走向成長的未來,走得離自己越來越遠。孩子目送長輩走向街道的的拐角,走向久別的故鄉(xiāng),走向生命的盡頭。兄弟間的目送,愛人間的目送……我目送著別人,同時也被別人目送。
親情,就像一種特別的酵母,把生命中的溫暖漸漸詩意化開來。于是,我就在她的文字中,讀到了感動和慈悲,擁有慈悲心懷,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篇5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重來一次也決然不會一模一樣,然而,大千世界里大家的人生里我們都曾扮演過一樣的角色,比如人家的孩子,比如人家的父母。
那是一種怎樣微妙的變化,似乎有些東西像注定般輪回,某個場景排山倒海地從記憶深處浮現(xiàn),只是我們的角色悄然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從文字的描述上,龍應(yīng)臺的母親曾經(jīng)是一個愛美、非?;顫婇_朗的女人,即便到了年老的時候也是如此,然而歲月還是沒有任何的優(yōu)待,她像無數(shù)老人一樣逐漸忘記了很多事情,丟掉了很多過去,包括女兒。
安德烈的那些心理,龍應(yīng)臺有過,她的父親也有過,你有過,你父母有過,你將來的孩子也會有。人生是連續(xù)的,變化是逐漸的,我們是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張士豪變成了體育老師,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孟克柔變成了她媽媽,我們不知道我們什么時候會變化。
“油米柴鹽一肩挑的母親,在她成為母親之前,也是個躲在書房里的大小姐吧?!笨傆幸惶欤覀儠兂蓜e人的爸爸媽媽,我們會變成別人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那時的我們會是怎樣的呢?
這本書讀起來很舒服,印得挺漂亮的,看的時候是不是放下,陷入回憶與思考。其實,沒有一個內(nèi)容或者觀點是全新的,但這絲毫無損它的價值。除了那僅有的思想家或者哲學(xué)家,大多數(shù)的你我都在經(jīng)歷差不多的生活思考差不多的東西,然而有些東西我們卻不法如此清晰地表述出來,我們?nèi)斡伤谀X海里浮現(xiàn)消失,然后忘記我們曾想過什么。
所以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的是一顆悲憫生活的心,只有熱愛,才能體會。但更重要的,我看到龍應(yīng)臺女士的視野和文筆。文筆不是一種可以輕易模仿的東西,它建筑在你的視野和你對生活汲取的養(yǎng)分上,這是一種平淡但充滿魅力的美麗。
書中的很多想法內(nèi)容很多的你我都能書寫出來,但是那樣的角度和敘述方式卻是我們不可及的。過去的一個多月,當我被忙碌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無暇看我喜歡的書時,我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厭惡,我厭惡自己寫出東西的不凝練和索然無味,我厭惡自己困于生活卻在離生活越來越遠。
龍應(yīng)臺的目送《目送》讀后感篇6
窗外略顯陰沉的天空,靜靜地望向大地。我翻過《目送》的最后一頁,不盡的感嘆,卻如鯁骨在喉,不言不語。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弊x了《目送》以后,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他,不再是騎在爸爸肩上的小點兒,不再是躲在自己身后的“膽小鬼”,不再是天真爛漫的愛鬧笑話的活寶……一個母親在看到子女不再依戀自己,將展翅翱翔,是怎樣的欣慰,是怎樣的喜悅,又是多么心酸不舍的無奈啊!而作為一個子女,看著父母步入天堂,漸行漸遠的背影時,又是一番心痛與懷念。樸實的語句中涌動著一股平凡而動人的情感。
?雨兒》中,那位口齒不清、患老年癡呆的母親和孝順的女兒令我難忘。母親雖然患病,卻一直心心念念著自己的兒女。不斷重復(fù)的對話,不厭其煩地敘述。作者輕聲的話語中,除了對待母親的耐心外,更多的是無比的心痛和難以言喻的酸楚。辛勞一生,年邁的母親竟連自己的孩子都無法辨別。
?寂寞》一文中,讓我認識了兩種寂寞。一種是孤身一人時,難以言喻的孤獨。另一種寂寞,或許是獨自一人面對事物,卻不感到孤獨的修行過程。就像《湖心亭看雪》中,張岱獨自欣賞茫茫大雪,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卻不感到寂寞。
淚水“嗒嗒嗒”打在干凈的頁面上?!皨寢屢氐摹摇皇侨魏我粋€有郵遞區(qū)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笔堑?,家庭的溫馨,不是一間空房子可以給予的。對于一個妻子,一個母親而言,家是有愛人溫度的地方,是有孩子歡聲笑語的地方。但是時光飛逝,小鳥學(xué)會飛翔,早已離去。伴侶在天空對你露出若有若無的微笑。家,未必找得到了。
兄弟情,友情,愛情,親情融于《目送》中,酸甜苦于心頭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