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內加法的教案優(yōu)質7篇

時間:2023-08-05 作者:Indulgence 備課教案

通過教案的文字是可以看出一個教師的能力大小的,教案是教師上課過程的縮影,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5以內加法的教案優(yōu)質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5以內加法的教案優(yōu)質7篇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p27、28頁的例1,例2和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學會對加減法進行驗算。

2、經歷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培養(yǎng)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3、通過加減法的驗算,滲透加法交換律和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重、難點:學會對加法進行驗算

課前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語引入,從生活中引出數學問題情境。

二、探究體驗:

1、在合作學習中,討論加法的驗算方法,從已有的認識出發(fā),去探索加法的驗算方法。

2、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3、掌握兩種驗算方法:

(1)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看它們的和是不是相同。

(2)用和減一個加數,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加數。

三、實踐應用:完成書上相關練習。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鼓勵學生運用猜測、舉例、驗證等數學方法學習乘法分配律。

2、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用規(guī)律簡算,增強用規(guī)律驗算得意識。

設計理念:

1、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課堂上靈活處理教材,選擇適當的教法。

3、提高了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效性。

4、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個性化的學習。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出示數學掛圖:通過看圖,把圖意說一說。

二、提出問題,解答質疑。

弄清題以后,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小組討論)

生答師板書: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怎樣解答呢?

(1)要求全長多少千米,可以先求每輛車分別行駛的路程,再求全長的路程。

110 × 2 + 90 × 2 = 220 + 180 = 400 (千米)還可以先求兩輛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再求全長的路程。

(110+90)× 2 = 200 × 2 = 400(千米)

仔細觀察,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小組合作探討)

生交流:發(fā)現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 110×2 + 90×2 =(110+90)× 2這是個什么規(guī)律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吧。

(小組合作學習)生自己舉例來驗證

生答師小結: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把它們分別乘這個數,再把乘得的`積相加,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乘法分配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這個規(guī)律嗎?

生板書:(a + b).c = a .c + b .c通過學習,讓學生思考運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可以進行驗算。

②可以使計算簡便。運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計算簡便嗎? (生小組舉例探討)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一題:讓學生在小組中快速連接,并說一說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第二題:先讓生自己解答,然后再組內互相說出師運用的什么定律。

第三題:先觀察,再說出對錯,然后把錯的題重新做出來,集體訂正,并說出錯題錯在哪里。

板書設計:乘法分配律

110×2 + 90×2 (110 + 90)×2 = 220 + 180 = 200×2 = 400(千米) = 400(千米)

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可以先把它們分別和這個數相乘,再把乘得的積相加,這個規(guī)律就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 a + b).c = a .c + b .c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3

設計說明

教育心理學指出:知識的保持需要以識記為前提,識記的知識必須通過復習才能保持。根據《數學課程標準》關于運算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復習課重視學生對算理和計算方法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準確計算,并學會尋求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的基礎上,能比較熟練地進行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整理復習

1、結合習題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方法。

(1)課件出示:

(2)筆算并匯報筆算過程及結果。

(3)復習筆算加、減法的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計算加法時,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計算減法時,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當10,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減)

2、結合練習題復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

(1)課件出示:

29+35+9=97-25-47=

75-46+31=53-(9+37)=

(2)筆算并匯報筆算過程及結果。

(3)復習筆算方法。

(筆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運算順序分步列兩個豎式計算,也可以根據兩個豎式的關系采用簡便寫法。注意: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因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所以只能列兩個豎式,沒有簡便寫法)

設計意圖:結合練習題復習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

3、復習用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問題。

(1)復習“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

①課件出示: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復習100以內數的形成

活動重難點:

能進行20以內的加法。

活動準備:

加法板、紅藍定規(guī)尺、題卡。

前經驗能進行10以內的加法。

活動過程:

一、走線活動:播放舒緩的走線音樂,幼兒自然進行走線活動。

二、在線上活動:問答游戲---10的合成三、蒙氏數學工作內容—20以內的加法

1、介紹活動名稱與使用教具,并將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將紅藍定規(guī)尺依次取出,按9—1的順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側;以同樣方法將紅色定規(guī)尺排列在右側。

3、出示題卡:4+7=(背面寫有答案11),把題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將藍色定規(guī)尺4排在第一行,左側與方格對齊(占用1~4的方格);再取紅色定規(guī)尺7,排在藍色定規(guī)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時紅色定規(guī)尺的右端對著數字11。

5、教師把著數字11說:“4加上7等于11。”并數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確,再將題目卡翻過來,確認自己的計算結果。

6、對照后,請幼兒將結果“11”寫在題卡上,再將定規(guī)尺放回原來的位置。

7、教師出示另一張題卡,請幼兒自己獨立計算。

8、幼兒自己繼續(xù)進行練習,直至不愿繼續(xù)為止,收好教具與工作毯。

四、幼兒自由工作、教師指導。

活動延伸:請幼兒相互配合進行出題做題。

活動反思: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根據現實的問題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將三位數看成接近的整百數或整十數進行近似計算。

2.通過估算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體會估算在生活實際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前面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與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學生沒有學過三位數加三位數的精算,在本課的估算中,他們還必須將三位數估成整百數或幾百幾十數進行計算。又因為估算本身就是一種開放型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估算的方法靈活多樣,因內容而定,因實際情況而變化,往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而三年級的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過程中,所以,本課必須加強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有章可循,進行合理的估算。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結合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同時重點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

一是教學用不等式的性質進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學選擇合適的單位進行估算。而這也正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教學難點:

根據現實情境,合理選擇估算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問題引入

(一)復習舊知

1.課件呈現:p9的主題圖,這一所學校的學生正要乘汽車去世博會參觀,誰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級的人數?請學生直接報出答案后,再說一說是怎么算的。

2.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點擊課件:小精靈也算了一算,這個學校的一到三年級來了221人,四到六年級來了239人。

3.點擊課件呈現本課p15的主題圖中的巨幕影院:他們參觀完了世博園,來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場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電影。

(二)引入新課

1.點擊課件,呈現p15的主題圖,出現三條數學信息。

2.引導學生閱讀與理解: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學生匯報:巨幕影院有441個座位;一到三年級有221人;四到六年級有239人;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時,教師及時給予引導與肯定,最后引出本課的問題是: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看巨幕電影坐得下嗎?

(3)讓學生討論解題思路:要想解決六個年級的學生同時能不能坐得下的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其實就是比較六個年級的學生人數與座位數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個年級學生的總人數,而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21+239=

3.適時引導,引入新課

(1)師:我們還沒有學習過三位數加三位數,怎么辦?可能有學生說:我會算。教師要加以表揚。同時引導:因為這個問題是問能不能坐得下,并沒有讓我們去求兩者之間具體的差。也就是說,不一定非得要準確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人數,我們可以通過估算,算出六個年級學生的大概數,也能解決這個問題。

(2)師: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上面這個問題類似的情況,其實啊,精確的計算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用大致的估算,同樣也能解決上面的問題。相信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之后,我們都能用今天學到的估算來解決類似的問題了!

(3)點明課題并板書:用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復習,既進一步鞏固學習過的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也是為接下來的估算作知識遷移的原始儲備;同時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利用估算同樣可以直接來解決問題,從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出現先算后估的方法?!?/p>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教學例4。

1.提出問題:我們要先算出六年級學生人數的大概有多少人。那這道題我們應該怎么估算呢?你們想自己試試嗎?

2.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師巡視,及時到各小組中聽聽學生們的想法。

3.學生匯報估算方法,教師可以根據巡視中了解的情況,選取有代表性的小組匯報,教師做適當引導。

學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種,但重點讓學生匯報以下兩種:

(1)將221看成200,239看成200,這樣算出200+200=400,雖然我們知道221+239>400,但無法確定是否大于441。

(2)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30,這樣算出220+230=450,因為450>441,所以坐不下。

學生匯報時,教師利用課件呈現出已經整理好的兩種估算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4.回顧反思

(1)小組討論:以上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發(fā)現:

①相同點是:都是將兩個數往小估,估成一個整百數或者是與之接近的整十數,然后相加得到一個新的中間數。

②不同點是:第一種估算方法不能解決問題,所以這種方法不合理;第二種方法能順利解決問題。

(2)反思:小組討論:為什么第一種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導學生發(fā)現:那是因為第一種估算方法將兩個數都估成整百數,與這兩個數本身的誤差比較大。而第二種方法是將這兩個數估成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誤差小。

②教師強調:所以,我們在利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并不是隨意的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隨意的估成整百數或整十數。要根據數據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單位,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5.介紹其它算法:請學生匯報其它算法,如果學生沒有,教師可以補充。

(1)將221看成220,239看成240,這樣算出220+240=460。因為第一個數估小了1,而第二個數估大了1,所以估出的結果就是精確計算的結果。因為460>441,所以座位不夠。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匯報交流、比較反思,體現估算方法多樣化和估算策略的滲透。使學生明確估算時,需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和問題的情境靈活選擇估算方法去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切忌生搬硬套?!?/p>

(二)反饋練習:課件呈現p15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思考,自己選擇估算策略解決問題。

2.指名匯報估算方法。

3.學生匯報完畢,教師重點講解下面的方法:

將196看成200,將226看成230,這樣算出200+230=430,因為430<441,所以坐得下。

4.比較分析:本題的估算策略與上題有區(qū)別都是將兩個數往大估:一個估成整百數,一個估成整十數。

?設計意圖:通過反饋練習,讓學生獨立嘗試選擇估算策略、運用估算方法來解決一個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豐富學生用估算解決問題的策略,鞏固方法?!?/p>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1.基礎練習

(1)給數找家:p17練習三的第5題:課件呈現第5題,將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學生先獨立在書上完成,而后匯報,學生直接說結果,教師點擊課件,相應的數就飛進相對應的小房子。同時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2)小貓抓魚:p17練習三的第6題:指名學生回答,學生要說出估算的過程。教師在課件上完成操作。

(3)我是媽媽的小幫手:p17練習三的第8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估算策略與方法,最后師生共同整理方法。

2.變式練習p17練習三的第7題。

(1)課件呈現題目: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已知飛機票是700元,動車票是218元;所求問題是:坐動車比坐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因為是求大約便宜多少錢,所以本題只需要用估算來解決就行了。

(2)學生獨立嘗試,估算解決。

(3)匯報方法: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700本身就是一個整百數,只要將218看成200,用700-200=500,所以大約便宜500元。

如果有學生說出:將218看成220,用700-220=480,所以大約便宜480元;教師對于這樣的方法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充分讓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運用所學估算策略與方法來解決問題,進一步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體會估算的策略與方法是與問題的具體情境來決定的,感受靈活運用估算策略與方法的重要性?!?/p>

四、全課小結,質疑延伸

(一)師生共同小結

1.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2.你有什么收獲與體會?

(二)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你們對于估算還有什么問題嗎?

(三)教師延伸:

今天我們初步學習利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與方法,今后還有更多的估算策略與方法:如四舍五入法、進一法、去尾法等,等待著我們去學習、去探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整理小結,再一次自主梳理本課所學知識;給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的機會,提出疑惑,同時,教師對學生將來的估算學習進行簡單的延伸】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6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幼兒在前期有了一定的數物關系,在進行10以內數物結合時有幼兒擺出了不同排列方法的物體,并引起班級許多小朋友的興趣,大家都積極嘗試不同的排列方法,所以,就考慮到設計這節(jié)課和孩子一起探索關于守恒的概念。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德數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算10以內物品的數量。

2、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意識。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嘗試不同的排列方法

活動準備

教具:泡泡卡片、數字拼板、雪花片或干。大小不同的有孔珠子、棉線若干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是有相互問候

2、集體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泡泡表演隊來幼兒園演出了??矗麄?0個隊員分成了兩組,每組演員都準備了精彩的節(jié)目,一起來看看吧。

引導幼兒拿出學具“吹泡泡”按照大小或顏色分類分為兩類泡泡擺成不同的造型,數數泡泡的數量,感受泡泡不論大小、顏色及造型的變化,每一類總數不變,都是10個泡泡。

進一步感知10以內等量物品的守恒。

請幼兒找出10個雪花片嘗試不同的'排列方式拼擺。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3、分組活動。

師:節(jié)目表演的太精彩了,可我發(fā)現演員們沒有演出服和飾品。我們來幫它們一起做吧!

第一組:制作手鏈。將10個一組大小不同珠子穿成手鏈并寫上價格標簽

第二組:制作演出服。幼兒手中的彩色串珠組成牌龍,排列形式,規(guī)律不限。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各組請1-2名幼兒交流自己剛才玩了什么,做了什么活動,對數量相同的物品進行交換、排列之后發(fā)現了什么。

5、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數的守恒對于中班小朋友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怎樣吧這樣的一個比較難的數學概念形象化,讓幼兒好接受呢?想到了用情境展開并貫穿教學活動,讓幼兒體驗數守恒現象。

整個活動進行下來,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幼兒在活動中也基本掌握理解數的守恒概念。

反思活動,有以下不足:

1、集體活動中的幼兒自主操作,感知物品數量不因排列形式的變化而改變,其實幼兒在操作中排列很多不同形式,但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并沒有讓幼兒將自己的成果在全班幼兒面前展示出來,幼兒的經驗沒有得到進一步提升,這是一個遺憾。

2、分組活動的材料投放比較單一,在5以內守恒使用這些教具,幼兒對此教具不太感興趣。

5以內加法的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69頁例1及相關練習題。

教材簡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上冊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在本單元中學習了兩位數與一位數、整十數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同時又為今后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奠定基礎。本課在整個100以內減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學內容難度不大,很多學生對這類計算有過嘗試,但對于算理的理解比較模糊。本節(jié)課重點是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借助學具,直觀操作,建立對減法過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語言表征出來,并能運用新知解決數學問題,為學習下一課時退位減法最好準備。

教學目標:

1、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之上,熟練口算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

3、通過分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的算理,能區(qū)分兩位數減一位數與兩位數減整十數算法的不同。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圖、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件出示)

(一)撥一撥。(在計數器上撥數,比較每組數表示的意義。)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伴_火車”形式進行練習。

90—70=80—40=70+5=

34+4=5+32=

4+()=6660+()=68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憶舊知,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激活學生頭腦中與本課相關的已有知識,為探究新知做好鋪墊?!?/p>

二、情境引入,初步體會算法

(一)結合情境圖,了解信息提出問題

1、小小圖書館(課件出示主題圖)

教師:一(1)圖書館開館了,小小圖書管理員正忙著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問題。(課件呈現)

教師:從圖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相關信息。

(1)有35本故事書,借出2本。還剩下多少本故事書?

(2)有35本動漫書,借出20本。還剩下多少本動漫書?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并選擇性板書本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勺寣W生結合信息完整把問題敘述出來。

(二)列出算式,對比分析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35—2=35—20

教師: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可能回答:都是減法算式,第一題是減一位數,第二題是減兩位數,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

(三)猜測結果,引發(fā)探究

學生互相說說算式結果。

教師追問:同學說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一起來驗證。

(四)借助學具,直觀感悟

教師:可以嘗試使用計數器和小棒幫助計算。

預設的方法有:

1、直接數數方法:35—2往前數2個,就是33;35—20是10個10個地數,往前數2個10就是25、15。

2、小棒操作,直觀呈現過程。

3、計數器撥數,位值思想滲透。

(五)回顧交流理解算理。

教師根據學生表述過程,在算式中體現過程和方法,數形結合,由抽象向具象過渡。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不要束縛學生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選擇性進行操作,自主探索性學習,通過學生匯報不同方法,進行互相學習,交流,相互補充,既尊重學生個性的展示,有體現算法多樣化。教師則利用課件將直觀地操作圖口算過程對應起來,多途徑促進學生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p>

三、對比感知,明確算理

(一)簡化思維突出重點(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回顧剛才擺小棒和用計數器計算的過程。

先讓學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課件把擺小棒和計數器撥數的過程動態(tài)演示,根據學具操作過程,課件出示算式計算過程。再次讓學生感悟算理。

(二)回顧比較,認識本質

1、比較“35—2”和“35—20”計算有什么不同?

2、同桌交流,相互討論,回憶操作和計算過程。

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小棒和計數器操作過程中的捆數(幾個十)、根數(幾個一)及十位和個位的計算順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區(qū)別,同時內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加、減。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再結合學具,課件輔助,回憶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計算過程。再將兩個算式的算法進行比較區(qū)分,在對比中感知算法和對算理的明確認識?!?/p>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來試試。(分組撥數計算)

78—5=65—4=

78—50=65—40=

要求:分為男生、女生兩組,都先撥出“78”,男生組計算“78—5=”;女生組計算“78—50=”。匯報結果,比較兩組分別是在什么數位上撥去珠子,再次明確算法。

(二)選蘋果。(改錯題)

出示蘋果算式,判斷各題計算是否正確。

同學們交流匯報,分析錯因。

師生小結: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減。(課件出示)

四、鞏固應用,反饋練習

(一)完成教材第69頁“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匯報算法。

(二)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的“解決問題”。

運用新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創(chuàng)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師:從中任選2個數創(chuàng)造一個算式。根據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

可能會有:

56+30=56—30=30+3=

56+3=56—3=30—3=

以“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口算。

最后一題是退位減法,為下節(jié)課學習做孕伏。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設計,既讓學生在計算過程逐漸熟練算法,明晰算理。又關注全體參與度,整體反饋,匯報結果。并把學生自評和互評融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評價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獨立計算,相互交流,創(chuàng)造算式進一步鞏固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的算法,又為下節(jié)課學習退位減法做孕伏?!?/p>

六、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