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對每個課題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個安排,通過我們寫的教案是可以知道我們個人的教學能力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學習歌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習歌教案篇1
我很慶幸自我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yè)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十年的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走近書本,就是完善生命。教師的快樂,來自讀書。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最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最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yè)精于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tǒng)”;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fā),提出了“文雅”之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資料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wèi);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zhèn)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fā)現(xiàn),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他們走近學生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因為對這些經(jīng)驗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學生,讓我更自覺地去研究我的學生,去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尋找與學生交流與溝通的橋梁,從而把學生的純真的心靈開啟,把學生智慧的火花點燃。每當接到學生的喜報時,或者看到學生的進步時,我就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個性是在課堂中,我常與學生一齊做同樣的事,
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比如我的傾情的示范朗讀,我的感情豐富的下水文,都贏得了學生熱烈的掌聲,也拉近了我和學生在課堂中的距離。
雖然此刻的我還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真諦!讀書是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學習歌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對學生進行防寒防凍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2、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護自己。
?導入新課】
冬季,北風呼嘯,寒氣逼人。我們如何做好人體的防寒保暖呢?本節(jié)課我們講講冬季防凍知識。
?教學內容】
一、最常見的凍傷部位
多發(fā)生在手指、足趾、手背、足跟、耳廓、鼻尖、面頰部等處。這些部位都在身體的末端或表面,血流緩慢,且又經(jīng)常暴露在外,局部溫度低,極易受寒冷的傷害。
二、最容易發(fā)生凍傷的時機:
冬季夜間溫度很低,經(jīng)常在-8℃以下,若夜間行走也容易發(fā)生凍傷。早晚溫度也很低,注意防凍,到了嚴冬季節(jié),時時刻刻都要注意防凍。
三、判斷凍傷的程度:
1、一度凍傷皮膚蒼白、麻木,進而皮膚充血、水腫、發(fā)癢和疼痛。
2、二度凍傷除皮膚紅腫外,出現(xiàn)大小不等的水皰,水皰破潰后流出黃水,自覺皮膚發(fā)熱,疼痛較重。
3、三度凍傷局部皮膚或肢體壞死,出現(xiàn)血性水皰,皮膚呈紫褐色,局部感覺消失。
四、凍傷的野外救護措施:
原則:盡快脫離低溫環(huán)境,保暖。
(1)一度凍傷,可讓自己主動活動,并按摩受凍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捎脽崴?不能太燙)浸泡,再涂以凍瘡膏即可。
(2)二、三度凍傷,應盡快脫離低溫環(huán)境,保暖,促進肢體復溫,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溫水浸泡,否則會加重凍傷。
(3)二度凍傷的水皰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黃水流出再包扎,傷口已破潰者按感染傷口處理。
(4)多喝熱飲料(姜糖水、感冒沖劑),如疼痛可服2片去痛片治療。
(5)除去濕的衣服,進入羽絨睡袋保暖。
(6)用溫水輕輕地清潔傷處,由于解凍的傷處很疼并且皮膚及肌肉有可能失去知覺,所以要格外小心。
(7)確使傷處完全干燥(包括趾間)。有創(chuàng)面的用消毒棉花,無創(chuàng)面的用干凈、松軟的棉墊子包裹保護傷處并保溫。
五、凍傷急救注意事項
凍傷急救時,若一時無法獲得溫熱水,可將凍傷部位置于救護者懷中或腋下復溫。注意凍傷后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熱水加熱,所有凍傷部位應盡可能緩慢地使之溫暖而恢復正常體溫。切忌直接用雪團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則會使傷口糜爛,患處不易愈合。對已復溫的患處,不能再用溫熱水浸泡,否則會加重組織損傷和壞死。
六、常用藥品:
外用:凍瘡膏(1支)、消毒棉墊(1包)、紗布(1袋)、繃帶(1個)。
內服:感冒沖劑、姜糖水、去痛片、安定
?思考與實踐】
寒流仍在繼續(xù),希望同學們掌握相關知識,注意冰雪天的身體不要被凍傷。
學習歌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研究性學習這一門課程的內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3、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教學重點:
掌握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
同學們,這天我們上的是研究性學習,同學們看一看我們這本教科書是不是與其他學科的書有所不同?學生答:是的,我們不明白這門課將學資料。是阿,它不像語文、數(shù)學、英語一看書就明白學的是什么資料,你們拿了一這本書是不是感到很含糊,究竟是學什么呢?同學們,看看這本書,它是研究性學習的背景材料與示例,所以說它不是一門學科,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好好的掌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法,把它應用到其它學科中去,從而提高我們學習效率。這種新型學習的方式主要是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轉變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潛力。那么研究性學習如何進行的呢?首先,請同學們解釋一下什么叫研究?(深入細致的鉆研)
學生答:略。
舉例:研究生
雖然我們不會象研究生、科研人員一樣深入的研究,得到驚人的成果。但是這種研究的方法在我們的學習中也是很有用的,我們要掌握它的方法和步驟,為我們的學習服務。這天我們就以南京外國語校園初二年級師生的研究為例,來學習進行研究性的學習的步驟與方法。
展開:
一、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1、課題的選定和研究的背景
課題的選定是必須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下確定的,它是社會上的熱點、焦點問題,或者是人們都感興趣的事、人、物等等,同是也具有可研究性的資料,并不是隨意的確定。例如:外國語校園確定的課題是:為殘疾人朋友創(chuàng)造一個無障礙的環(huán)境。它是在南京政府關心殘疾人生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物質、文化教育、體育衛(wèi)生、城市建設等方法為殘疾人的權益創(chuàng)造了許多有利的條件。但這與經(jīng)濟和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狀仍不相適應,而且建成后的無障礙通道被占、被毀現(xiàn)象比較嚴重。如何建設功效齊全、美觀漂亮的無障礙通道,如何管理和維護已建成的無障礙環(huán)境,如何喚起人們的保護意識,那么作為青少年學生在建設和保護中應發(fā)揮什么作用?這在種狀況下,他們確定了這樣的研究課題。
那么,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們想確定一個怎樣的研究課題呢?
學生討論,提出研究課題。
當我們確定了研究的課題以后,我們該怎樣做呢?
2、研究的步驟與方法:
(1)查詢有關資料和文獻,為課題研究與學習積累知識基??
方法:去圖書館查有關書籍、上網(wǎng)查找資料、對有關專家和權威人士進行訪談。
進而再把查詢所獲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
(2)調查:
方法:a、問卷法:(最常見的一種調查方法)
優(yōu)點: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比較多而全面的信息。
缺點:較難得到十分可靠的答案。
采用無記名的形式。
舉例:期末時的學生評教。
b、訪談法:單獨進行的交談,需超多的時間和精力。它卻有更多和典型性和具體性,畢竟各人的想法不同,對某一典型的深入研究更加有利于對總體的分析。
舉例:學生座談會
c、實地考察法
舉例: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
d、網(wǎng)上調查法:網(wǎng)絡對于很多人來說,意味著隱蔽和真實,大多數(shù)人在網(wǎng)絡上更加容易無所顧忌,更加容易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得到的調查的真實可信程度自然會更高,而且在網(wǎng)絡上問卷是全社會開放的,所以不會拘泥于自己選定的調查對象,只要經(jīng)過認真的篩選,想念得到的答案會更加客觀。
(3)狀況分析:
參照例題進行分析。
(4)探討對策:
參照例題進行分析。
3、學習和研究的成果:
透過大家查資料、調查、分析、探討,辛苦地勞動,總要把研究的結果頌出來,讓大家明白透過你的勞動,獲得的成果。能夠撰寫一系列的調查報告、論文或心得體會。
4、學習者的體會
透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活動,作為參加這次活動的自己,獲得了怎樣的收獲。
二、總結:
1、請學生談談,透過這天的學習,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
2、教師總結
教學后記:
這兩節(jié)課上,對示例的研究,同時確定一個相關的課題,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透過學生的熱烈的討論、比較,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步驟與方法。
學習歌教案篇4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這一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加減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會讀寫小數(shù)并比較。
2、熟練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了解小數(shù)的產(chǎn)生,知道一些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過程:
1、用小數(shù)表示下面各圖的涂色部分:(圖略)
讀完題目要求,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小數(shù)、涂色)
把答案寫在書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個正方形,我們可以用“1”表示。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小數(shù)(題略)
同樣,讀完題后要求學生說出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
學生練習,并交流。
3、三位小朋友儲蓄的錢數(shù)如表,說說每人儲蓄的錢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信息嗎?
4、在□里填上合適的小數(shù)
注意:1后面是一點幾,2后面是二點幾,數(shù)的時候要數(shù)完整,前后要兼顧。
在填出的數(shù)中,哪個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沒有“在填出的數(shù)中”這一要求,你會怎么考慮呢?
5、加減對比練習: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學生看清楚加減符號,再計算。
6、繩子長10.5米,綁樹苗用去3.2米,修籬笆用去4.6米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還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數(shù)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注意指出:一般我們會提一些求和、求差的問題,在提的時候,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考慮該問題是否有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這道題,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褲子用布合起來,顯然是不合適的,那就不要問這類問題。
更明顯的例子:兩個學生跳高,我們只能比他們誰比誰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們合起來一共跳得有多高,顯然后面這個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提問題也不能隨便提,還要考慮到現(xiàn)實的情況。
8、你能根據(jù)每一組數(shù)排列的規(guī)律,接著往下寫嗎?
先請學生說說每一組的規(guī)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再說說按照這個規(guī)律接著往下寫,應該寫什么。
9、0.□gt;0.□□。4lt;3.□
先請學生說說自己在填寫之前的思路。比如說前一題,整數(shù)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數(shù)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后一題,先考慮整數(shù)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幾種,那小數(shù)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數(shù)部分就變成了一樣大了,要比小數(shù)部分4比幾小……
比小數(shù),先要比整數(shù)部分,然后再考慮小數(shù)部分。
教學“你知道嗎?”:
重點理解“小數(shù)就是十進分數(shù)”,即我們前面上課講的“0。()=”
了解用低一格擺算籌的方法來表示小數(shù);了解小數(shù)的演變過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數(shù)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樣子。
問:學習了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
(可能再過若干年,小數(shù)又會變成新的模樣,
這些變化是使得小數(shù)看上去更加簡便易懂……)
課后小記:
書上的第107頁的思考題,難度過大了,很多學生看見題目后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很刻意的講解我覺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覺得思考思考題應該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學生能自行解決,更多的是有點模糊的感覺,這時老師的講解可以讓他們茅塞頓開,才是有效的,而這道題我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反而學生會沒有興趣。
學習歌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shù)的位置合起來總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xié)調發(fā)展。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張,貼絨
教具:
小鴨子6個,數(shù)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個。
學具:
糖果與盤子,數(shù)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抱著小熊開著汽車進課室。師:(出示小熊)小朋友們下午好,小熊聽說我們班的小朋友可聽話了,而且還特別的聰明能干,于是,小熊特意開著汽車給小朋友送來了一袋好東西,你們想不想知道小熊帶的是什么東西呢?請一位小朋友來摸摸,不要出聲,讓他悄悄告訴下一個小朋友,依次類推,最后,請最后一個小朋友來告訴大家。
游戲:分糖果請每個小朋友給自己的盤子里放6個糖果。然后,用兩只手把這“6”顆糖拿在手里,有幾種拿法(強調兩只手里都必須有糖),大家都來試一試。"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請幼兒告訴老師是怎樣分的?教師相應擺出“6”的分解式,重復的去掉。教師小結“6”的五種分解形式。然后演示并講解兩個數(shù)交換位置總數(shù)不變。鞏固練習小熊說:中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
游戲1:“對口令”。小熊出示數(shù)字卡“1”,請幼兒拿出數(shù)字卡“5”,并念兒歌“你出1,我對5,1和5合起來就是6”。依次交換。
游戲2:“聽叫聲”。教師學一聲小貓叫,請幼兒學五聲小貓叫。依次交換小動物的叫聲。
游戲3:“我們都是好朋友”。請每6個小朋友站成小圓形,邊手拉手走,邊念兒歌:“123,321,我們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6可以分成幾和幾?6可以分成x和x。玩兩三遍。幼兒獨立操作。小熊說大家玩了這么久了,它想考一考小朋友。教師出示背景圖一張,請小朋友觀察,然后獨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今天,小熊和小朋友玩的非常開心,現(xiàn)在小熊該回家了,讓我們一起開汽車送小熊回家吧。在《開汽車》的音樂聲中,幼兒模仿開汽車的動作離開教室。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目標很明確,就是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shù)的位置合起來總數(shù)不變的規(guī)律。因為數(shù)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在數(shù)學活動中應該提供一些滲透著正確的、幼兒可接受的、可感興趣的數(shù)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